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区别

2024-05-14 15:57

1. 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区别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主要区别在与其采用的手段与经济后果不同,在定义方面并不加以区别。国内外学者对盈余管理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普遍都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者当局利用对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的选择来“粉饰”报表数据,从而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与企业。
二、根据以上两个权威性的定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主要具备这样一些涵义: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它包括经理人员和董事会。尽管经理人员和董事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并不完全一致,但他们对企业会计政策和对外报告盈余都有重大影响,企业盈余信息的披露由他们各自作用的合力所决定。第二,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 (即会计收益)。

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区别

2. 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的区别

应计盈余管理是盈余管理最早出现且使用最普遍的方式。Dechow 和Skinner(2000)认为应计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人通过对会计准则政策的选择来扭曲或掩盖真实经营业绩的行为。
,企业会计信息在形成的过程中,公认会计准则赋予财务人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管理人员可以对会计政策进行有选择的使用,不同会计政策的选用会带来不同的会计数据后果。这也给了企业管理层操纵报表利润的空间。主要的应计盈余管理途径包括改变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资产减值准备与坏账费用计提的会计政策变更以及对收入费用确认条件进行变革等。
真实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通过构造真实交易活动或控制企业相关活动的发生时间,调节操控公司对外披露的会计盈余的盈余管理活动。增减酌量性费用。酌量性费用是指开支水平可以由管理层决定的费用项目,如研发费用、宣传费、职工培训费等。这些费用开支通常面向未来,对公司当期的生产活动影响甚微,因此,酌量性费用很容易成为管理者操控盈余的手段。大量研究表明管理层会通过增减当期的酌量性费用调节盈余,实现盈余管理目标。(2)生产操控。生产操控是指企业通过调节当期生产量来实现当期盈余目标的行为。产品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数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因此,管理者可以通过扩大产量来降低单位产品成本,进而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已售产品成本,从而提高公司的经营利润;同样,管理者也可以通过削减产量,提高单位产品成本,进而增加生产成本和已售产品成本,降低当期的经营利润。主要手段有(3)销售操控。销售操控是管理者通过加速销售或更改销售时间来平滑当期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当管理者预计本期的经营业绩不尽人意或无法达到事先预计时,通常会有动机通过提供销售折扣或放宽信用政策来吸引顾客大量购买,临时性的增加企业销售量,加速收入的确认时间,提高本期利润。同样,当管理者认为有必要平滑企业几个经营周期内的经营利润时,则有动机人为推迟销售的时间,以调整不同期间的销售收入以达到盈余操控的目的。(4)改变非流动资产的处置时点。由于非流动资产处置时所获得的收益,即其账面价值与账面净值之差,也计入当期利润表,因此管理者有时可以通过改变资产处置时点来操纵盈余。当公司经营业绩没有达到预期时,可通过转让持有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已增值有价证券等获取收益,增加企业当其利润。

3. 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的区别有哪些?

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审计报告时滞越长。由于真实盈余管理具有其自身的隐蔽性和灵活性以及不容易被识别,企业开始更加倾向于真实盈余管理。
应计盈余管理对审计报告时滞的影响不显著。受会计准则·监管环境以及事务所审计水平提高的影响,企业通过操控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降低。
"实际的"盈余管理:
在定义盈余管理时,并没有倚赖某一特定的盈利概念,而是基于会计数据作为是信息的观点进行讨论的。在这个定义中,盈余管理在会计系统内,经理可以透过在公认会计原则范围内的会计方法选择和将某些给定的方法用特别的方式加以运用(如改变折旧资产的服务年限)来控制盈利。但事实上,盈余管理可以存在于对外披露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也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例如,融资决策、投资或生产决策(如研发费和广告费投放百分比的确定、生产线的增减、收购另一家公司)等都会影响企业某一期间的盈利。这些因素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可看成是"实际的"盈余管理。
传统上,人们认为盈余管理是与经济收益(有时也叫真实收益)有关的一个概念。在经济收益观(economic income perspective)下,有一些数据(譬如经济收益)被盈余管理故意地歪曲了。经济收益之所以会被歪曲而成为会计的报告收益,除了盈余管理外,另一个影响因素是应计制会计和公认会计原则。应计制会计和公认会计原则也将导致会计数据与真实收益有偏差。当然,经济收益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有意义地加以定义,在现实的报告系统中是见不到的。一般说来,经济收益是看不见的。即使如此,在经济收益观下,人们还是要把看不见的真实收益作为衡量偏差的基准。
以信息观(information perspective)来看待盈余管理更有意义。在信息观盈余管理相关图书下,盈利仅仅是许多用作决策和判断的信号中的一个。信息观意味着会计数据的重要属性是其"信息含量"(information content)这一统计特性。盈余管理的信息观还假定公司经理拥有私人信息。在一套既定的委托代理契约下,公司经理不仅可以就会计程序作出选择,而且还可以据此程序作出不同的估计。但在信息观下,人们并不需要作为真实价值的盈利概念,与真实收益基准有关的计量偏差问题也不复存在。数据的真实价值在经济收益观下至关重要,但在信息现下则不再是第一位的属性了。
随着人们对盈余管理认识和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同时从经济收益观和信息观两个角度来看待盈余管理,盈余管理应当有一个更加全面和准确的概念。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的结果,在编报财务报告和"构造"交易事项以改变财务报告时作出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

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的区别有哪些?

4. 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的区别

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审计报告时滞越长。由于真实盈余管理具有其自身的隐蔽性和灵活性以及不容易被识别,企业开始更加倾向于真实盈余管理。
应计盈余管理对审计报告时滞的影响不显著。受会计准则·监管环境以及事务所审计水平提高的影响,企业通过操控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降低。
"实际的"盈余管理:
在定义盈余管理时,并没有倚赖某一特定的盈利概念,而是基于会计数据作为是信息的观点进行讨论的。在这个定义中,盈余管理在会计系统内,经理可以透过在公认会计原则范围内的会计方法选择和将某些给定的方法用特别的方式加以运用(如改变折旧资产的服务年限)来控制盈利。但事实上,盈余管理可以存在于对外披露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也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例如,融资决策、投资或生产决策(如研发费和广告费投放百分比的确定、生产线的增减、收购另一家公司)等都会影响企业某一期间的盈利。这些因素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可看成是"实际的"盈余管理。
传统上,人们认为盈余管理是与经济收益(有时也叫真实收益)有关的一个概念。在经济收益观(economic income perspective)下,有一些数据(譬如经济收益)被盈余管理故意地歪曲了。经济收益之所以会被歪曲而成为会计的报告收益,除了盈余管理外,另一个影响因素是应计制会计和公认会计原则。应计制会计和公认会计原则也将导致会计数据与真实收益有偏差。当然,经济收益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有意义地加以定义,在现实的报告系统中是见不到的。一般说来,经济收益是看不见的。即使如此,在经济收益观下,人们还是要把看不见的真实收益作为衡量偏差的基准。
以信息观(information perspective)来看待盈余管理更有意义。在信息观盈余管理相关图书下,盈利仅仅是许多用作决策和判断的信号中的一个。信息观意味着会计数据的重要属性是其"信息含量"(information content)这一统计特性。盈余管理的信息观还假定公司经理拥有私人信息。在一套既定的委托代理契约下,公司经理不仅可以就会计程序作出选择,而且还可以据此程序作出不同的估计。但在信息观下,人们并不需要作为真实价值的盈利概念,与真实收益基准有关的计量偏差问题也不复存在。数据的真实价值在经济收益观下至关重要,但在信息现下则不再是第一位的属性了。
随着人们对盈余管理认识和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同时从经济收益观和信息观两个角度来看待盈余管理,盈余管理应当有一个更加全面和准确的概念。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的结果,在编报财务报告和"构造"交易事项以改变财务报告时作出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

5. 管理层可以通过哪些会计科目实现盈余操作

楼主你好!
必须是企业有利润才可以实现盈余操作;
正常情况下每年年末,在未分配利润科目中:
1.按照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借 盈余公积
贷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同时,按照公司自己的意愿,可以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通常比例2%,分录同上。
在盈余公积达到注册资本50%的情况下可以不需要再提取。
3.盈余公积可以转增资本,不过要验资。分录为
借 实收资本
贷 盈余公积

管理层可以通过哪些会计科目实现盈余操作

6. 管理层通过哪些会计科目来实现盈余操纵

楼主你好!
必须是企业有利润才可以实现盈余操作;
正常情况下每年年末,在未分配利润科目中:
1.按照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借 盈余公积
贷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同时,按照公司自己的意愿,可以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通常比例2%,分录同上。
在盈余公积达到注册资本50%的情况下可以不需要再提取。
3.盈余公积可以转增资本,不过要验资。分录为
借 实收资本
贷 盈余公积

7. 真实性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的区别在哪里?

  区别:
  盈余管理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手段已是不争的事实.
  从盈余管理实施的方式来看,公司不仅可以通过应计盈余管理,
  而且还可以借助真实盈余管理来改变财务报告结果.两种盈余管理尽管方式不同,但都降低了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增加了公司的委托代理成本,背离了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阻碍了证券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为此,学术界对如何有效抑制盈余管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相关的文献非常丰富.但是,已有的关于盈余管理治理的研究主要关注应计盈余管理,而对“构造交易”式的真实盈余管理却关注甚少.由此产生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治理约束应计盈余管理的机制,对真实盈余管理是否有效?而回答这一问题的前提是弄清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有何区别,各自有何特征?本文拟通过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比较分析,为治理盈余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真实性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的区别在哪里?

8. 为什么说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避税

您好 :感谢您的耐心等待,这边为您查询到, 盈余管理的具体目的一般表现为四个方面:筹资目的。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直接目的就是筹资,当公司首次发行股票时.《公司法》对企业有严格的规定如必须在近三年内连续盈利,才能申请上市,为达到目的,企业便采用盈余管理进行财务包装,合规合法地骗得上市资格。同时,经过盈余粉饰的报表还有助于企业获得较高的股票定价。再如上市公司准备配股的时候。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谢谢您的咨询。【摘要】
为什么说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避税【提问】
您好 :感谢您的耐心等待,这边为您查询到, 盈余管理的具体目的一般表现为四个方面:筹资目的。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直接目的就是筹资,当公司首次发行股票时.《公司法》对企业有严格的规定如必须在近三年内连续盈利,才能申请上市,为达到目的,企业便采用盈余管理进行财务包装,合规合法地骗得上市资格。同时,经过盈余粉饰的报表还有助于企业获得较高的股票定价。再如上市公司准备配股的时候。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谢谢您的咨询。【回答】
中国证监会的有关文件规定公司最近三年内净资产收益率每年都必须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可洛低于9%.为了达到配股及格线,上司公司便会积极利用盈余管理调整净资产收益率以达到配股的目的,避税目的公司盈余管理的避税目的是十分明显的。合理避税之所以成为可能,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税法体系还不十分完善,税收优患政策题多:另一方面是由于公司管理者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用上有较大的灵活性,比如我国企业所得税实行33%的比例税率,同时又规定了两档照顾性税率,对企业管理者而言,税法的规定便为其开展盈余管理提供了弹性空间管理者会通过选用适当的会计政策和方法调减应纳税所得额,从而有资格按照顾性税率缴纳所得税获取政治成本的的。政治成本是指某些企业面临着与会计数据明显正相关的严格管制和监控,一旦财务成果高于或低于一定的界限,企业就会招致严厉的政策限制,从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为了避兔发生政治成本,管理者通常会设法降低报告盈余,以非垄断等形象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如微软公司就管通过递延确认实际所得收入来下调盈利,以逃避美国反垄断机构的指控,4规避债务契约约束的目的债权人与企业签订债务契约是为了限制管理者用债权人的资产为企业获利但却有损于债权人利益的行为通常包含一些保证条款以保护债权人利益,如不能过度发放股利、不进行超额贷款、计提一定比例的偿债准备金等等有些商业银行甚至规定不得向亏损企业贷款。【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