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长征故事

2024-05-15 04:22

1. 陈赓长征故事

长征路上,队伍已经过了草地。陈赓感到疲倦,便掉在队伍后面,看见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红军,冬天里,只穿着一双草鞋,脸冻得又红又青。陈赓把马拉到他身边:“小鬼,过来骑一会儿”。
小战士盯着陈赓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赶快骑上吧”。陈赓命令道:“上去,骑一段再说吧!”“那我就和你的马比赛”。小战士腰一挺,作出准备跑的姿势。
"那咱们一起走吧。""你先走吧,我还等我的同伴呢。"陈赓无奈,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战士:"你把它吃了。"小战士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拍了拍,说:"鼓鼓的,比你的还多。"
陈赓只好上马独自走。不知为什么,他此时的心情总是平静不下来,他脑子里闪现出那些曾经在上海滩、广州沿街、香港码头同他打过交道的孩子的身影,突然大喊一声:"不好,我上当了。"
转过马头,奔向原路。等到的时候,已经晚了,小战士已经死了。那口袋里只不过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留着几道白白的牙印。

扩展资料:
陈赓,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将之一,一生戎马间关,百战奇谋,为人急公好义,热情爽朗,被尊称为“风流大将”。
陈毅元帅就称赞过陈赓:“他像一个玻璃杯,从里到外都是清楚的、透明的。陈赓同志就是我们党的一门炮。”陈赓早年加入过湘军,和在湘军当团长的彭德怀有过交往。
后来他离开湘军,干了一段工人,又进入程潜在广州创办的陆军讲武学校学习。正好赶上黄埔军校初建招生,陈赓不安分,就带了左权、李默庵等一群同学转考黄埔。
这是一个重要历史机遇,陈赓就此加入了中国革命的主力军。陈赓是黄埔一期鼎鼎大名的人物,救过校长蒋介石的命,被称为“黄埔三杰”之一,也是后来黄埔子弟人人尊敬的老学长。
他深受蒋校长重视,本来有着唾手可得的光明前途。然而我们的陈大将革命信仰坚贞,毅然参加南昌起义,坚持上海地下工作,负伤被捕大难不死,两入苏区万里长征。
抗日烽火打出威名,解放战争尽展风流,抗美援朝统兵百万,二十余年征战沙场,一生传奇至今不绝。陈赓先后在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当过师长。
徐海东、许世友、陈锡联、杨得志这些牛人都曾经是他的部下。张国焘到鄂豫皖领导红四方面军时,以肃反为名杀了很多优秀将领,但因为陈赓在上海特科工作时保卫过他。
所以对陈赓很重用,一直提拔其当了红四方面军参谋长。1932年陈赓在第四次反“围剿”胡山寨战斗中右腿负伤后,也是张国焘安排他离队去上海治伤的。
因为陈赓在红四、红一两头通吃,到了抗战爆发时他就被调到红四方面军第31军掌握部队,接着就成了红31军改编的八路军第129师386旅旅长。
1933年3月陈赓在上海被捕,被关到巡捕房后遭到过电刑拷问,这很大程度上损害了他的身体。无独有偶,任弼时早年也被捕受过电刑,身体底子坏了,中年后心脏病、高血压都找上来了。
结果46岁时英年早逝。陈赓一过50岁身体也频繁报警,但还坚持工作,结果1957年就爆发了心肌梗塞。虽然经抢救脱离危险,但陈赓已经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奔波劳碌。
1959年庐山那次著名会议后,彭总等人下台,陈赓虽然升任国防部副部长,但心情一直不好。他的胸口常常绞痛,于是总用手去揉,日子长了衬衣都被揉破了一大片。
1960年夏,陈赓第二次心肌梗塞发作,幸运地又被抢救过来。医生说,再有一次,就没救了。陈赓自感时日无多,于是开始动手写革命战争经验总结。
希望能把自己一生积累的军事财富留给后人。可惜,1961年3月16日早晨,在上海休养的陈赓大将第三次心肌梗塞发作,医生又抢救不及,遂与世长辞,享年58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赓

陈赓长征故事

2. 陈赓有哪些故事

天不怕、地不怕的陈赓也有害怕的事,那就是不敢同小孩子开玩笑。长征路上,队伍已经过了草地。一天陈赓感到疲倦,便掉在队伍后面,拉着一匹瘦马,慢慢走着。忽然看见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红军,冬天里,只穿着一双草鞋,脸冻得又红又青。陈赓把马拉到他身边:"小鬼,过来骑一会儿。"那小战士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瘦脸,微笑着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赶快骑上吧。"陈赓用命令的语气说:"上去,骑一段再说吧!""那我就和你的马比赛。"小战士腰一挺,作出准备跑的姿势。"那咱们一起走吧。""你先走吧,我还等我的同伴呢。"陈赓无奈,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战士:"你把它吃了。"小战士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拍了拍,说:"鼓鼓的,比你的还多。"陈赓只好上马独自走。不知为什么,他此时的心情总是平静不下来,他脑子里闪现出那些曾经在上海滩、广州沿街、香港码头同他打过交道的孩子的身影,突然大喊一声:"不好,我上当了。"转过马头,奔向原路。等到的时候,已经晚了,小战士已经死了。那口袋里只不过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留着几道白白的牙印。  陈赓的幽默不仅表现在生活中,就是在死亡笼罩着的战场上,他都不忘幽默一把。1927年南昌起义后,队伍南撤。陈赓被分在前卫部队,在与敌人的一场恶战中,他左膝盖受重伤,脚腕骨也被打断,不能动弹,敌人进行搜索时,他急中生智,脱去外衣,滚到附近一条田沟里,弄得满身血污。敌人走到他身边,见他闭皮屏息,纹丝不动,以为他是死人,踢了一脚就走了。  不过真要论起作战指挥,连外国人都要害怕。1950年初,中央派陈赓到越南援助胡志明抗击法国。陈赓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在东溪打了一个大胜仗,并迅速对敌发动全面进攻,歼灭法军九个营。等战役结束,驻越的法军最高长官惊呼:"上帝啊!陈赓插手指挥了,怪不得越南军队一夜之间变得像个军队了。”

3. 陈赓有哪些故事

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历经北伐、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逝世,终年58岁。
详见:http://baike.baidu.com/view/1825.htm

陈赓有哪些故事

4. 陈赓的轶事典故

 中国解放军将领中,陈赓性格活泼好动,幽默风趣,具有传奇色彩代表性。 陈赓与蒋介石之间的故事也是颇有传奇色彩。1925年黄埔军校学生东征,陈赓救了蒋介石一命。1933年,陈赓被捕,蒋介石感激陈赓救命之恩,也不想把这个难得之才放走,便亲自会见陈赓希望能感化他。双方见面后,陈赓怒目而视,开腔道:陈赓,你瘦多了。陈赓冷笑着说:瘦吾身而肥天下,这是校长你教导我们的呀。我看校长也瘦多了,身为一党一国领袖,你瘦了,而天下更瘦,这是为何呀?然后双方又是长时间不语。蒋介石劝道:你写个声明,认个错,我会给一条很好的出路。陈赓坚决不从。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有许多出身贫寒。在战场上,他们奋不顾身,忘死拼杀,脾气也很暴躁。徐海东是脾气暴躁中最著名的,外号“徐老虎”。30年代,陈赓担任徐海东的师长。徐海东每次指挥战斗,总是冲锋号一响便第一个冲向敌阵,同志们都劝他,他就说:“那子弹都是吃素的,我徐海东命大”。陈赓便把徐海东叫来,严肃对徐海东说:“躺在地上的烈士有多少,他们要是听见你这话,不寒心才怪。你固然忠勇可嘉,可是说出这种不负责任的话,让我很伤心。”。当部队晚上集合的时候,徐海东向战士们说:“关于怕死不怕死,我徐海东说过不负责任的话,师长批评了我,我从心里认错”。  在华阳战役失败后,力谏蒋介石突围,夜行一百六十里,背着蒋介石冲出敌人封锁。蒋介石在退居台湾时说陈赓是个害群之马啊,五个胡宗南也不抵一个陈赓啊。还是蒋经国问的好,为何陈赓如此和您具有渊源的学生,却没有跟从您呢?老蒋也不禁自问,是啊,为什么呢?为什么呢?也许蒋介石从来没有想通过,或许他知道为什么却不愿意承认是为什么。陈赓说,天下人饥,我以个人温饱为耻。他胸怀天下人,这就是为什么。蒋介石是一代枭雄,却不是人民的好主人。 他器重陈赓,他感激陈赓的救命之恩,他甚至偏爱陈赓,他一心想得到陈赓,只是,他不了解陈赓。他对陈赓说,入了共产党是不要紧的,你这个年纪做的事情是不算数的,只要你跟着我就行了;陈赓南昌被抓时,他亲自去看望陈赓,并且向身边的人说,只要陈赓跟着我就行了,我不要他为我提供什么共产党的情报;就是他亲自劝降不成,他也没有完全死心,他希望胡宗南他们可以用同窗之谊来感化陈赓。 蒋介石以为陈赓如此执拗只是因为他的性格,他没有想到这是陈赓的信仰。他也许早该料到陈赓不会投降,可是,也许是人的本性,都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致使他总是有一点点细若游丝的希望。 到台湾后,他才绝望了,所以他要说陈赓是害群之马。他说他在南昌放过了陈赓很后悔。不可否认,虽然共产党展开了营救工作,国母大人宋庆龄也找过蒋介石,可是如果不是蒋介石念陈赓的救命之恩,示意手下看的松些,恐怕并不能轻易的营救成功。所以,蒋中正也是有情义的。 如果陈赓跟了蒋介石,定仍是一员虎将,但是老蒋却不可能改变失败的命运,也许内战还得打的时间久一些;如果胡宗南,黄维,宋希濂,李铁军,邱行湘他们跟随了共产党,人民会更加胜利,内战便不用打了这么久。个人对历史只是加速或延缓,却不能改变它的规律。某种意义上讲,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陈赓南昌被抓时,熊绶春,黄维,胡宗南,宋希濂,胡琏他们联名上书,希望蒋介石可以放了陈赓。 战役中,陈赓给熊绶春写信,希望他能投降。熊绶春战死后,陈赓帮他合上了双眼,令人把他掩埋起来,并且立一个碑。 1959年国民党第一批战犯被特赦,陈赓会见了他的这些老同学。其中,有个人说,如果我们能够迟出生几年,没有了战争,我们也许都是做学问的,而这些恩怨就不会有了。  陈赓对王根英一见钟情。他真诚的追求她,她不可抵制的爱上他了。我想,没有哪个女人可以拒绝这样的好同志,他是一个英雄,比许文强更有胆略的英雄,虽然没有孙悟空的盖世神力,他却有更为崇高的理想和智慧。他辗转在花红酒绿的上海滩,却不为酒色所动。 注:王根英,革命烈士。1925年入党,1939年3月8日遭日军突袭壮烈牺牲,年仅33岁。 傅涯也很美。王根英美的单纯,温柔而执着;傅涯美的动人,晶莹而剔透。她们都是真心的爱着陈将军的。陈将军即使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也该有所安慰了。 注:傅涯,2010年1月4日上午10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1952年6月,毛泽东将陈赓从朝鲜战场召回,创办一所军事工程学院,培养现代化的军事人才。 像指挥打仗一样,陈赓开始了艰难的办学。一个月后,他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定哈尔滨为院址,提出了建院方案。一年零3个月后(1953年9月1日), 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多军种综合性的军事工程学院成立。钱学森教授后来赞叹: “在我国现有条件下,这么短的时间内办起这样一所完整的、综合性的军事技术学院,在世界上也是奇迹。”陈赓为使“哈军工”早日问世,耗费了很大的心血。 办学最大的困难是师资力量缺乏。陈赓向著名专家求教,列出教授名单,想方设法从各地大学调人,并多次拿着名单去请周总理批示。但总理日理万机,很难找到,陈赓只好在早晨或夜间到总理家里去“堵”。一天早晨,他来到国务院西华厅。这天总理要接见民主人士,客厅里已坐满了人。陈赓一看不便闯进去, 就等在门外。恰好此时他看见总理要上洗手间,便迅速地跟了进去。总理见他匆匆忙忙走进来,问道:“陈赓,你怎么到了这儿?”“总理,有几个教授的名单 ,请批一下!”陈赓说着就递上了名单。“你等一下不行吗?”“等一下你就走了,还是批吧!”陈赓抓得紧,总理全力支持,几个月内,便从华东、中 南、西南、京津地区抽调来一大批有名的教授和专家。 办学不能没有教学科研大楼,为“建楼”陈赓心急火燎,经常深入基建工地 ,遇有重大事情,随即与基建办公室的同志一起商谈解决。他不顾自己在战争年代留下的腿伤,多次爬上脚手架同工人交谈,查看工程质量。仅仅7个月时间,10万平方米36幢教学科研大楼便拔地而起。 办学中,陈赓非常重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把他们称为支撑学院的两根柱子之一(另一根柱子是从部队抽调来的军队干部),有关业务方面的领导都要安排专家、教授担任,在生活上,则尽可能给专家、教授以优厚的待遇。他自己住小平房,而把学院一幢最好的楼房作为老教授的宿舍,并为他们专建饭厅,请来厨师为他们做饭。为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他还亲自抓他们的家属就业、子女升 学等问题。 对陈赓的作法,当时有个别老干部不理解,发牢骚说:“我们是从机关枪底下爬出来的。他们舒舒服服念了几年书,为什么就捧得那么高?”对这种议论, 陈赓给予了严厉批评:“你们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是革命的功臣。可他们十年寒窗苦熬出来,也不容易呀。我们国家的国防建设迫切需要科学技术知识 ,你们有吗?你们是老共产党员,调你们到这里来,是让你们来发扬光荣传统、来带作风的,不是来比照顾的!”战争年代留下的伤痛、长期艰苦的生活和超负荷的工作使陈赓的身体每况愈下。 1954年,“哈军工”刚刚初具规模,陈赓的心绞痛即已频繁发作。此后医生一再叮嘱他少活动、多休息,可他却不停地操劳奔波。终于有一天,他病倒了 。 1957年12月19日。陈赓访苏回国不久,突然心肌梗塞发作。一个闲不住的人 不得不在北京医院卧床3个月。出院后,全休疗养了一段,陈赓的病竟奇迹般地好了。于是,他天天找医生,要求准许他上班。医生无奈,经报告中央批准,同意 他每天用一点时间去上班试试。陈赓答应得很好:“我一定遵守医生的嘱咐!” 可是,他一工作起来,依然还是那个“工作狂”,医生的话早被他抛到了脑后。 一次,有个国防科研项目要在离京20多公里的郊区试车。当时,陈赓任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委副主任,试验项目与他分管的工作相关。他知道后非要去参加不可。这天一早,陈赓的夫人傅涯同时接到军委办公厅和保健部门两个电话,都要傅涯劝阻陈赓别到试车的地方去。陈赓哪里肯听,坚持去了。试完车回家,一进门他就大声嚷嚷:“傅涯,你汇报吧,就说我活着回来了!” 其实,那天陈赓一脸疲惫,脸色都白了。他心里也清楚,自己的病很严重,胸口常痛。每逢胸口痛的时候,他就一面工作,一面不停地用手摸着胸部。日子长了,衬衣都被他摸破了一大片。 1960年冬,半年前第二次心肌梗塞发作、又一次从死亡线上挣扎过关的陈赓,感到这年北京的冬天格外寒冷。他的病情越来越重,胸部疼痛日胜一日。他知道属于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愈发抓紧时间,想为党多做些工作。他惦念自己亲手创办的“哈军工”,提笔给院党委常委写信,提出自己对调整后的学院工作的建议。然而,“哈军工”的师生怎么也没有想到,这竟是陈赓写给他们的最后一封信 。3个月后(1961年3月16日),他们听到自己前任院长与世长辞的噩耗,无不悲痛欲绝! 就在陈赓逝世前一天,他还在构思着他的《作战经验总结》,看材料、写提纲,要把自己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人。但他只写完了《序言 》部分,大面积心肌梗塞第3次发作了……

5. 求陈赓的小故事

  解放军陈赓大将早年救过蒋介石的命。

  1924年3月,在长沙的陈赓考入程潜创办的广州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他在革命的洪流中再一次投军了。

  可是,进入陆军讲武学校不久,一天,他和老乡宋希濂等上街闲逛,突然发现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也在招生,便大呼小叫地喊着:“考错了!考错了!”然后,他拽着宋希濂,跑到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报名,在那里,他们又参加了黄埔军校入学考试,随后被录取,编入黄埔军校第3队,成为黄埔军校1期生。

  蒋介石遭围困,情势危急

  1925年10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军阀陈炯明,总指挥兼第1军军长为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周恩来为总政治部主任兼第1师党代表,22岁的陈赓为第2师4团连长。

  10月中旬,国民革命军开始对惠州的攻城战。惠州城一战,4团任前锋,在攻城中,陈赓身先士卒,子弹打中左脚,他拔出弹片照旧冲杀,率部攻进了叛军头目杨坤如的司令部。

  占领惠州城后,蒋介石召见了陈赓,除表扬他英勇善战外,还把他的连队调为总指挥部,担任蒋介石的贴身护卫。

  攻克惠州后,东征军分三路继续向东开进。第3师师长谭曙卿是有名的“饭桶师长”,这次竟然想抢个头功,不明敌情就冒然深入,在华阳与叛军林虎的主力部队遭遇,陷入了重围。东征军总指挥蒋介石亲自到华阳督战。然而,他却没有想到“饭桶师长”早就不行了。他率领总指挥部一到阵地,随即就与第3师的残部一道,被围困在一座小山之上,情势十分危急。而3师的官兵又是由原粤军改编而成,军纪松散,战斗力弱,一打就溃不成军,四下逃散。眼前境况弄得山上的蒋介石又惊又气。突然,他大声喊道:“陈赓!陈赓在哪里?”

  “我在这儿,校长!”陈赓从附近的战壕中跳了出来,站在蒋介石面前。

  “你马上到前面去,以我的名义命令谭曙卿,不许退却!”

  陈赓在横七竖八的尸体中一蹦一跳,终于找到正在一筹莫展的谭曙卿,传达了蒋介石的命令。谁知这位谭师长却苦笑一声:“不准退却,谈何容易!”

  “情况危急,必须挡住敌军!”陈赓也看出了局势的严重性。

  “好吧,我执行。”

  谭曙卿提起军刀,硬是从如潮的退兵中拦下了一些士兵,又向山下冲去。可没冲几步,就被一阵密集的炮火又拦了回来。此时陈赓还没回到蒋介石跟前呢。待他一到,还没等他报告,在山上的蒋介石早就“明察秋毫”了,转过身就对陈赓说:“陈赓,革命军人不怕死,我命令你代理3师师长,立即重新组织抵抗。”

  陈赓二话没说,抽出驳克枪,冲到山坡上的那些潮水般涌来的溃兵当中,不停地鸣枪、叫喊着“不要后退,听我的指挥!”但是一切都已无济于事,他反而被乱军冲到了一边。

  心急如焚,乱军中救出蒋介石

  山下传来的枪声越来越近,山上总指挥部的官兵也被冲散,陈赓看看溃逃的士兵,又回头望望山上,一跺脚,又重新上了山,“校长,已经不行了,还是你先随指挥部撤退吧!”

  “不撤!我不撤!”蒋介石固执地说。

  “敌人就要上来了呀!校长不走就来不及了!”陈赓着急地劝道。

  “革命军人不能后撤!”蒋介石还是一副死不走人的口气。正在僵持中,林虎的叛军已经越来越近了。陈赓急得汗都出来了,大声喊着:“校长,胜败乃兵家之常事,走吧!”他话音未落,一发炮弹就在他们身边爆炸。这时陈赓听到蒋介石说了一句什么话,大声问:“什么啊?”

  “我们必须反击!”蒋介石仍不动。

  “校长,你是总指挥,还是先冲出去吧!”陈赓说罢,立即拉起蒋介石和他那些军官、卫兵向着后山合围敌军的结合部冲去。子弹和炮弹不停地掠过,他们当中也不断有人倒下。好不容易冲到山下,蒋介石却又一下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我不走了,我还有什么脸再回去?好不容易打下了惠州,却没想到要葬送于此!”

  眼看着林虎的追兵越来越近,蒋介石却赖着不走。陈赓心急如焚,也不管这些了,一躬身,把蒋介石往背上一背,撒腿就跑,那些卫兵也簇拥着他们继续向结合部的一条小河冲去。爬过泥坡,穿过草丛,来到河边,陈赓立刻喊来一只小船,把蒋介石扶进船舱,又布置了手下的几个士兵在河边掩护,然后自己划着小船,急急向对岸驶去。终于,他们在黄昏时分脱离了险境。  

  蒋介石许高官,陈赓不动摇

  这次陈赓救了黄埔军校校长兼东征军总指挥蒋介石的命,震动了整个革命军。随后,陈赓被蒋介石调为随从参谋,可以随便出入蒋介石的办公室,连一声“报告”都不要喊。有一次,陈赓有事要进蒋介石办公室,照例喊了声:“报告!”进屋后,蒋介石说:“你还喊什么报告呢?连你我都不放心,还信得过谁呀!”

  谁知没过几天,一份黄埔军校学生花名册和共产党员的名单摆上蒋介石的办公桌上时,他顿时就傻了眼:“连你我都不放心,还信得过谁”的陈赓竟然是共产党。这下他吃惊不少,但是只批了个“此人不宜带兵”几个字,也没做其他处理。随后,这份花名册被不要喊“报告”的陈赓看到,于是,他以母亲病重为由请假回家。蒋介石明知他发现了自己的秘密,但因为他的“救命之恩”,不仅准假,还送来船票、路费,外加一张委任状:“兹委任陈赓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中校队长”。

  1927年,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陈赓立即公开宣布退出国民党,毅然参加反对蒋介石的南昌起义。蒋介石闻知此事后,不止一次地对人说:“陈赓是个人才,救过我的命,我非常器重他,可他政治上糊涂,跟着共产党跑了。”言语间不胜唏嘘。

  谁知在1933年“糊涂”的陈赓率部和他的手下在鄂豫皖打了两年的仗,在战斗中负伤后在上海医治时,又被蒋介石的手下特务“捉”了回来。蒋介石亲自出马劝降,对陈赓许以师长高职,但还是没把陈赓拉回来。最后,迫于“救命恩人”的压力,他不得不把陈赓从监狱里放了出来,眼睁睁地让他继续带兵与自己作对,在战场上与自己的手下兵戈相见。

  陈赓救过蒋介石的命,这在国共两党中都不是什么秘密。1943年在延安整风时,一次康生阴阳怪气地对陈赓说:“当初你若是一枪把蒋介石给毙了,不就省得天天跟他打仗了!”

  陈赓反驳说:“那时的蒋介石还是以革命者的面貌出现的,我毙了他,他不就成了英雄,而我呢?不就成了叛徒!”

  康生哑口无言。

求陈赓的小故事

6. 陈赓将军的爱人

王根英(1907-1939),原名庶心,上海人,八路军第129师供给部财经干部学校政治指导员。1925年在“五卅”运动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党的五大后,王根英与陈赓在上海负责中央特科的情报工作。在秘密战线上,王根英全力协助陈赓的工作,为党中央提供了许多重要情报,营救了大批被捕同志。

7. 陈庚将军经历最传奇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开国将帅中,陈赓大将是一个个性鲜明又极富传奇的将领。在当兵吃粮的年代里,他从孩童时代(13岁)就进入湘军当兵,是时其家境并不贫穷。1922年,中国共产党刚成立1周年,19岁的陈赓就加入了共产党,尔后进入黄埔,开始了他的传奇人生并给世人留下一串串爽朗的笑声。国共两党的高级将领中都有他的朋友,与两党的领袖毛泽东、蒋介石也有着特殊的关系与交情。他经历过40余年的战火考验,一生身经大小战斗数百次,在20世纪各国将领中是罕见的。战场上的陈赓象雄狮,亲临战场前沿,指挥若定,视死如归;地下工作中的陈赓,与三教九流打交道,出污泥而不染,他聪睿机警、大智大勇,斗敌顽,惩叛徒,有力的保护了党中央;生活中陈赓真诚、耿直,正如陈毅元帅称赞他说:“他象一个玻璃杯,从里到外都是清楚的、透明的。陈赓同志就是我们党的一门炮”。然而陈赓英年早逝,仅活了58岁,是所有开国元帅、大将中最早离开新中国的一位。他的传奇人生背后,留下了许许多多的鲜为人知的趣闻与谜。

陈庚将军经历最传奇

8. 关于陈赓的长征故事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   “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骑一段路再说!”   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2.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终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3.群众都叫他升麻子。他的五个儿子个个凶残如虎,群众称他们是“五老虎”。1931年,升庭麻子准备修新屋,找来新化方师傅给他烧砖瓦。可怜方师傅辛辛苦苦一场,不但未得分文工钱,还要倒贴伙食。一气之下他推倒砖瓦垛子,满腹怨恨回新化去了。1935年,他参加了红军。12月19日,部队在岩山宿营,他  把当年在付家的遭遇和当地农民受付家欺压的情况,向部队首长做了汇报,首长同意他带三名战士去找升麻子算账。他们操小路走到沙坊院子,把正准备逃跑的升庭麻子抓住。附近群众听说红军抓住了作恶多端的升麻子,喜得奔走相告,纷纷向红军首长揭发升麻于的罪恶。首长派出一位战士领着贫苦农民到升麻子家里,打开了付家的粮仓,把粮食分给了群众。第二天红军离开岩山时,把升麻子押到绥宁县李熙桥处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