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复杂的微信群?

2024-05-17 11:10

1. 如何管理复杂的微信群?

一、不要动不动就建群,征得同意再拉人进群
美国社会学家萨姆纳在其著作《民俗论》中指出,整个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的社群,被称之为外群体,在这个大社群里又会形成大大小小的“内群体”。人类拉帮结派的热情从来都很高,微信群的出现充分地满足了这种冲动。
任何八竿子打不着的联系,都可能成为建群的由头。旅行、会议、活动、出差……总有热心人风风火火地掏出手机,四面联络,八方招呼,恨不得给各种点头之交统统建一个群。这类群通常会在简单的热络之后迅速归于沉寂,最终在某一次手机清理中悄然消失,成为国人情感过剩的见证。
未经同意就拉别人入群,不但唐突,甚至可能造成骚扰。一个群就是一个圈子,没有多少人愿意被突然拉进一个陌生的圈子里,被欢迎词和表情包淹没而不知所以。更何况,对方也许从心底里对这个群提不起一丝兴趣,甚至担心其他群成员的骚扰。
入群邀请,往往一不留意就变成强人所难。
二、尽可能少地在群里拉票、发广告、求赞
“我把手机一按,又给你添麻烦。提醒亲朋注意,撸起袖子大干。光自己投不行,还得广泛动员。票票都是真情,感谢大家奉献!”这样一段并不走心的喊麦,配上投票链接,多数群成员都会在再三催促下不大情愿地投上一票。
在随意透支人脉的同时,拉票行为也降低了群里的交流质量。当然,一定会有拉票者委屈地说:“不就是动动手指的事吗?”你看,在有些人眼里,也许麻烦别人反倒是一种亲昵的表现。
在群里发广告和求赞,是比拉票更不负责任的行为。在患者群、驾校群、粉丝交流群等陌生人微信群,成员之间差异较大,基本没有任何关系,频繁的广告会淹没掉有价值的群聊对话,最终将这个微信群变成无人问津的“僵尸群”。
三、不要把群成员全部添加为好友,通过后从不说话
总有人喜欢按着顺序把群成员加为好友,从A到Z,一个不落。很多时候,本以为对方有不方便公开讲的话,需要私下交流,欣然通过之后,那边却一言不发,聊天界面长久保持一片尴尬的空白。这时才恍然大悟,人家只是单纯地想添加一个好友而已。
维特根斯坦说:“凡是不能谈的,就应该保持沉默。”而这种一开始的沉默,根本就是无话可谈的表现。
这类人的心态也许不难理解,无非是想多加几个好友,扩大交际圈。他们以为聊天群是一座可以随意开采的人际资源富矿,可往往没有意识到,那些被添加的群友从最初沉默的五分钟开始,就已经发自内心地厌恶他们。

四、群聊截图不外传
“有两个人的地方就有利益,有三个人的地方就有政治。”中国人常说一个词“局”,吃饭打牌喝酒无不成局,建一个群就是把在某一话题上有共同语言的人拢在一起,本质上也是组了个局。
在这个半公开的场合,每个群成员背后都连着未知的交际网,把群截图和私人对话随意展示到其他群,经过几轮传播加工之后,造成的后果难以预料。
网络上流传一句玩笑:“每一个四人宿舍都有五个微信群。”四个人的大群会谈论宿舍里的公共事务,三个人的小群里话题通常绕不开第四个人。与之类似,每一间公司都有一个把老板排除在外的小群,话题也常常与工作群里的严肃发布相伴而生。
很多人都是在大群中无意得知那个把自己排除在外的小群的存在,一场社交事故也在所难免。“保证不泄露聊天截图”,这是互联网时代珍贵的承诺。
五、不随便在群里@别人
隔着一道屏幕,你永远也不知道有多少成员屏蔽了这个群。这时候,“@”就成为让潜水者浮出水面的最有效办法。几次@就让屏蔽设置形同虚设,手机嗑药似的抖动亮屏。
有的人@上了瘾,不管在群里和谁说话都喜欢@,让人烦不胜烦。收到@的人几乎等于被公开喊话,失去了不回复或晚一点回复的权利,否则就会被视为故意拖延。
比单独@更可怕的,是群主滥用权利,一天使用七八次@所有人,如果再配上“收到请回复”五个字,更是能逼死潜水者。微信群给了我们一些在现实中难得的沉默而不必附和的社交空间,过度使用@无疑在挤压这个空间。
还有一些人没坐上群主的位子,就想学群主的派头,复制一个文本格式的“@所有人”,自以为有登高一呼的效果,然而却成为微信群的笑柄。

六、不要领了红包后默不作声
莎士比亚曾经说,黄金这种东西,“只要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现在用这句话来形容微信红包,再恰当不过了。让沉默者发言,让群聊天活跃,让反目者重归于好,让爱侣更加甜蜜,这就是微信红包的魅力。
红包是群聊的粘合剂,抢红包是唯一一项能够动员起全部群成员的活动。有人说手气最佳的人应该接力发红包,这倒不然,否则不就变成了子子孙孙无穷尽的“愚公发红包”了吗?倒是所有抢到红包的人,都理应回应一句感谢、一个笑脸,这是抢红包的基本礼貌。
有一类人平时一言不发,抢红包的手速却名列前茅,收钱之后继续默不作声,这让发红包的人作何感想呢?在抢红包这件事上,闷声发大财,未免鸡贼了点。
七、不要把群聊天变成私人聊天
你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场景:围绕着某个话题,群里众人最开始讨论热烈,渐渐地,参与者只剩下最活跃的两个人,随着话题越扯越开,两人的谈兴也越来越浓,你来我往,俨然变成一场私人聊天,群里其他成员都成了局促的看客。
尤其对于没有屏蔽群聊的人而言,这种时时冒出来的两人对话简直是一种惩罚。春晚小品里的一句话足可以拿来诘问这类人:“你把这儿当你们家炕头了?”当我们还在纠结要不要打断别人热火朝天的对话时,别人却对打扰我们不以为意。
点击对方头像私聊,有那么难吗?
八、不要因为群聊而忽视现实
听起来像是央视公益广告老生常谈的主题,但的确是我们每个人都面对的问题。坐在你对面的人面沉如水,三言两语就打发了你的热情,但在某个虚拟的群聊里,他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活跃。手指飞快敲击,每敲一下,都会使现实中的关系更加脆弱。
因为群聊而忽视生活中的朋友,无意中造成了一种社交冷暴力。如果我们都曾遭受过这种冷暴力的话,将心比心,就不要再以低头看群的姿态面对关心我们的人。

九、不道德绑架
在日常交往里,最厉害的是“众目睽睽”四个字。在众目睽睽之下,中国人要面子,讲仪态,装大方,假正经。也正因为如此,作为半公开场合的微信群,就成为道德绑架的高发之地。
不道德绑架,这条基本可以概括以上全部的微信群聊伦理。圣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多考虑别人的感受,就能避免群聊中的很多难堪。
那些在群里扬言不给自己投票就不是朋友的人、那些故意在亲戚群里训孩子的家长、那些一定要求收到回复的群主,应该好好想想这一点。毕竟在其他的群里,你们也可能就扮演着屏幕那端的角色。
这些社交伦理,在极其亲密的好友、父母群里未必完全适用,但在大多数微信群聊中,都值得国人借鉴。这是微信时代的现代交际学。 

如何管理复杂的微信群?

2. 怎样有效的管理一个微信群?

我觉得,可能是建群的时候没有规划,想着先把群建了再慢慢管,结果发现人确实是越来越多了,但还是不知道怎么管,就导致群效果不好。
  
 建议您群目的和群制度一定要确定好,你的社群建立是什么目的,可以给目标人群带来什么对应的价值,社群是什么样的规则。
  
 有必要的时候需要借助合适的工具,社群助手来进行管理
  
 等死模式,其实就是社群活跃度太低,群陷入死群模式。针对这个,建议您做好社群定位,可以提供什么价值点,没有价值点的社群是没有灵魂的。
  
 寻找游戏,题主可以根据用户画像来找互动游戏啊或者举办活动啊,用户年龄、行业、喜好、性别等等,以及调查一下同行社群什么活动受欢迎,可以找几个亲朋好友或者自己小号之类的充当水军互动把氛围搞起来,
  
 线上线下结合。题主一个月一次活动次数不算少了,创业群大家可能也比较忙(猜的哈哈),可以线上定期举办分享会讨论会啊之类的,语音形式文字形式都可以啊。平时可以设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在群里比较活跃的人做管理员协助管理。
  
 群制度。这个一定要设好,相对合理公平,然后严格遵守,后面有新人进群可以结合入群欢迎语来告知,比较直接就是这种
  
 经常提醒,大家会默认并遵守这个规则,后面再有人违反规则,群成员们会自动维护社群氛围的。
  
 最后,如果题主比较忙无暇管理社群的话,可以搞一个微信群机器人来帮你,我们做社群的现在大部分人都再用,可以自动加好友、自动通过好友验证、关键词进群、关键词回复、自动回复、自动踢人(群里有敏感词小广告刷屏一类的垃圾信息自动把人提出群聊)、定时发朋友圈、定时发消息(做活动或者分享会时可以用)等等,再也不怕乱七八糟的琐事了。

3. 做微信群主要注意哪些呢?


做微信群主要注意哪些呢?

4. 怎样有效的管理一个微信群?

我自己前后建立过上百个微信群,所以也算得上是一个资深的群主了,想要管理好一个微信群,按照时间角度,我觉得应该像下面这么做:

1:建群前
设置好门槛,什么样的人能进,什么样的人不能进,以及要在进群之前说明好规则,你接受规则才能进去,这样保证大家都是志同道合,一个圈子的人,同时又能让大多数人去遵守规则,而不是因为进群后因为没有说明规则就随便的去做。
建群之前一定要讲清楚规矩,避免大家随便的去做一些不好的事情。
二:群建立之后

除了重复上述规则之外,还要有共同的话题,去引导大家聊一些话题,这样才会比较活跃。同时要有充足的时间在线,去回答群成员的问题,帮忙解决各种困难,还有就是及时的规劝一些不好的话,对于违反群规的及时做出处理。
可以利用群发消息一对一的进行通知重要信息,避免其他人错过,进行互动和收藏一些优质内容,还可以储存资料,查询信息和统计群成员的活跃度也是非常方便的。刚才提到的群助理,也可以用来整理群聊天记录,或者直接发布成文章。
三:在社群解散之前要做的

有效的管理群其实也包括解散群的时候,在解散群之前一定要说明理由,做好安抚。
总的来说,要想管理好一个群,还是需要很用心的去做,花很多的时间的。
如果你有更多的好办法,也欢迎与我一起探讨的哦。

5. 公务员微信群注意事项有哪些?


公务员微信群注意事项有哪些?

6. 微信群应该如何管理?

工作微信群的管理要点:
实名制(进群的人应备注真实姓名,职称,以便于辨认);
X+X原则(设立群信息回复原则,前一个X代表上班时间回复时段,后一个X代表非上班时间回复时段);
设立群助理制度;
把员工入群、退群嵌入员工入职、离职流程;
防止出现公群私聊现象;
如果需要联系某人,务必使用@功能,可以第一时间让对方知道,如果对方@你,请及时回复,保持信息畅通;
避免微信工作群的陷阱不刷屏、不公群私聊、不语音轰炸;
管理时要密切注意微信工作群的实效性,当这个工作群达成了工作目的后,要及时通知群成员退群,建群者也及时解散工作群,另外,当这个工作群在一定时段内没有完成建群的预期目标时,也应该及时解散工作群。
管理者在建群前,要考虑的几点:
1、要不要建群
在组建微信群,管理者先不用急着组建,而是要考虑清楚,微信群是否适合你的团队,如果要建,首先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有足够的微信活跃成员,团队成员使用微信是否积极?
如果你们团队,还不到三分之一的人使用微信(例如老员工居多的团队),这种背景下,管理者贸然组建微信群,群成员之间的沟通质量可想而知,真遇到这情况,还是先考虑动员起员工先将微信的使用习惯培养起,或者考虑其他沟通平台吧。
2、注意群的定位
再者,考虑清楚,你团队的微信群定位做什么?是希望通过单纯的沟通、聊天增进感情?还是作为信息通知的群,及时将政策、提醒通知到位?或者两者功能都需要,这个答案,将决定你建立微信群的数量的标准。
3、建群的数量
每个团队都有骨干员工,为了更好的达到培养员工、管理信息沟通共享,考虑到微信群的开放性,一些信息不太便于在团队群内沟通,而一对一和个别骨干沟通过于低效率。
建议管理者在有精力的情况下,可以再建一个小规模的微信群,只将部分骨干员工加入进来,这样沟通起来就很方便,但要注意,尽量保持低调,否则让团队其他成员会有“小团队”的想法,不利于管理。
4、学会活跃群
为了不至于让微信群在成立后经历一段时间的热闹后,由于没有多少人说话,让群成为一潭死水。所以除了通知群外,聊天群必须要让员工活跃起来,经常性沟通,才能促进大家相互之间的了解。只有这样微信群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
5、善于运营群
根据经验:一个群的主流声音,往往集中在几个群的意见领袖身上,如果管理者希望大家在发言的方向,达到正面的引导、积极向上,良性沟通的效果,那么只需要在群里找到4-5个积极的员工,由他们发起话题、引导大家讨论。

7. 微信群应该如何管理?

第一个方面先分享自组织的发起;第二个内容分享价值核心;第三个分享归属感,第四个分享组织结构;第五个分享影响力中心;第六个分享利益驱动;第七点分享时间和现金流的速度;第八点分享资源聚合的模式,第九点分享自组织的生活态度。

第一点:自组织的发起。

 我们都知道从微信群开始,我们叫群主,群主相当于一个发起者,以前在微博里面我们把它叫微群,微群也是有一个群主,QQ群也有群主,这三个群主有所不同,我先说一下这三个群主,就是自组织的发起者在互联网中的几个不同。再往前说一点就是论坛的版主,还有像基于动漫那样自组织的小社区,这样的演变都是在互联网上,自组织的发起对于客户来说肯定有一个最重要的属性,就是那些客户在一个平台里,那些客户要么在论坛里,要么是在线的状态,要么在某一个贴吧里面,这样的一个平台使的自组织的聚集有一个共性,这个共性就等于有一个平台大家能够聚在一起。这样给群主发起这个东西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比如说QQ群都是QQ好友。

 说起发起者,我知道很多的人都会抱着不同的目的来发起,有一些人是为了人脉有一些人是为了兴趣,有一些人是为了交友,就是社交、聊天,还有人为了赚钱,还有的人为了讨论。讨论就是一个自组织的发起价值核心是什么?建群之后就变成了群主,我们说互联网上的群主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角色,他既不是一个权利的群主,同时他也不是一个领袖,可是这个群主在初期还是可以聚集起一些人,做成自组织最初状态。谁是发起者,谁是群主这个问题就很重要。因为自组织的发起,谁是群主,谁来组织这个事情,他是这个组织能不能成功一个缘起,或者说谁是发起者,为何发起。

 另外一种状况就是他也不退群,他继续留在这个群里,留在这个自组织里,他会观察,他会看一看这个群能不能给他带来价值,如果观察一段时间以后,这个自组织不能给他带来想要的东西,他就会在这个里面捣乱或者是不在乎会不会踢出这个组织,归属感很低,黏性不强。

第二点:价值核心。

 价值核心在于也可能会被群里其他人,在组织发生价值核心的转移之后,但是自组织本身发起初衷的时候,以及由群主和最初群主的强关系,形成这个自组织的价值核心,比如有时候说这个自组织的价值核心是分享,或者说这个自组织的价值核心是赚钱,做项目或者说是学习,这样的话价值属性是什么,决定了这个自组织未来会怎么样的运营,或者是怎么样的走下去,价值核心本身是什么,就会吸引或者是持续的按照这个价值核心走下去,去凝聚这个群。

第三点:归属感。

 归属感就是说,当我们被拉进一个群里,或者说发起一个组织的核心成员,他们会有一个归属感,第一个归属感是建立在他们对群主的信任,我们发现有一些微信群发起之后会产生大量的退群,退群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肯定是对群主的归属感不足,这个群主没有办法吸引他,他觉得这个组织给他带来不了价值,这个时候会产生第一波的退群。怎么样来评判这个归属感呢,我们都知道归属是一种臣服,归属本身来讲是向群主,表面上看是向群主归属,实际上他是向自己的价值观归属,归属感是大家愿意在里面,比如说大牛群。

 如何评判一个归属感的强和弱呢,这是一个自组织里面,如果一个组织成员非常愿意分享自己是这个组织的成员,把组织的标志也做成自己的标签,这说明他还是有一定的归属感的,归属感的强度在于组织的黏性和价值属性是否真正磨合的和这些人的价值观统一,这一点要靠一步步的组织演变形成。

 为什么说200-500人的群还可以做好,完全有做好的可能性呢。有一些组织在设计的时候就把规则或者把归属的定义以及要求还有义务都说的很明白,现在很多的群里我们发现有很多群规,群规的概念是什么呢,群主发出来,群成员是否认可,如果组织本身没有对他有什么要求的话,没有办法评测出这些群成员的归属感。也就是说,现在来讲,作为微信的团队管理,如果说150人-250人是一个比较经典的,可以管好的这样一个自组织的人数上限,我们如果研究移动社交的自组织的话,那么也不拘泥于40人的传统的团队管理的理论。

 所以一个好的自组织一定是在发起人有一个好的出发点,然后有一个明确的价值核心,才能够创造出好的归属感,才能够吸引那些具备同样价值观的成员和这个组织能够长久的共同存在下去,这个在自组织的设计里面就显得特别重要,越强的黏性和越严格的组织进入规则会对群成员产生一个很大的考验和黏性。

第四点:组织结构。

 一个组织它的结构和人数以及层级,尤其是在自组织里面如何去设计,以微信为例,有500人,200人,这一个结构好象就把最单元的一个组织定义了。那么接下来40个人的群,为什么设计成40个人呢,因为我们知道在传统的管理理论里面,26-36是一个小型的自组织形态最佳的群体。传统的管理学说一个人直接管理可以管理6-9个人,这也是小组织的一个最小的基本单元,作为团队来说,自组织的形态一般来说的话不超过36人,我们都知道在一个团队信任当中,会把人数上限限定在36人,这个我们可以回顾或者参考一下十字会的设计,因为十字会是到26个人就要封顶,这是经过了多少年对组织管理和团队管理的一个经验或者说一个得到实践的理论。40人的微信群这个状态是不是腾讯有意的设置,我想在这个软件的使用上一定是经过了科学的论证,很多人觉得40人不够,现在有人百人群,你会发现百人群就会走向两个极端,第一个极端就是好的,有价值属性的就会觉得100人还不够用,因为这是在移动互联网上的管理,我们还会发现200人左右的群才是符合一个大团队管理的,才是符合移动互联网的管理方式的。

 还是因为组织先有了,然后里面的影响力慢慢的自然形成了,这里面肯定有非自然的属性,就是在一个群体里面,大家基于价值观进入到一个自组织,然后自然而然的产生影响力。而在这个过程里面,群主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群主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把影响力中心的核心人物能够影响到或者是服务到。

 接下来说一下自组织结构里面的层级,我们知道现在越来越趋向于去中心化或者是扁平化的去进行移动社交,可是组织本身是必须有层级的,因为如果扁平化的话,扁平到200人,扁平到500人,甚至扁平到1500人,3000人的时候,你会发现根本没有办法管理,如果说这样的状态的话,在第一个级别上,如果说是36个人,这是方案A,方案B第一个层级上是200人,这是两种选择方式。就像本群一样,星哥作为一个能附属者,作为一个能够花一定的时间和感召的方式,能够让N多具备一些影响力的人来到这里,我相信就是这个群截止到目前为止成功的地方。

 第二个级别怎么去延伸,第二个级别就是除去核心管理群之外如何管理更多的结构,就是它的结构的二级和三级。理论上就是大家靠这样的传递,大家一级一级的管理下去是可以管理到无限级的。这是微信群或者是自组织传递的概念,在传统的团队管理当中,像十字会也是全球非常庞大的,有N个扁平的小单位去管理自组织。

第五点:影响力中心。

 群里影响力中心,我们相信在一个群里一定会产生影响力中心的,人以群聚,人以群分,是这样的一个概念,影响力中心最初一定来自群主。然后来自于有多少有影响力的人在这个群里活跃,就是在组织里面活跃,因为群的性质不同,没有办法来产生比较经典的案例,到底自组织里面有没有核心人员呢,我觉得这个核心层是不是要形成,这一点我一直在思考,如果形成核心层的话,一个200人的群有5个人是核心,这样它就不符合自组织形态里面的人人平等,相对平等和开放以及相互均等,一人一票类似这样的一个法则,所以自组织的核心层可能有,但是不是绝对的。它的核心层是怎么样形成的呢,它的核心层是由那些愿意遵循自组织里面的关键性规则的人,而同时具备影响力做贡献的人,自然而然形成这个群的核心层,也就是归属感最强的那几个人就变成了这个群的核心。

 在一个群里如果有影响力的人,或者是具备影响力能量的人,我们首先假设一个群体,那就是人和人之间是可以相互影响的,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就没有办法形成黏性,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交的影响在组织里如果消失的话,这个组织是没有办法互动起来的,因为组织的活力在于人的活动,群的活力也在于群成员在群内的价值分享。

 另外也是群主他对这份工作严谨的态度以及它自身在这个上面的付出,也感动了我,或者说影响了我。影响了我之后,我又帮助拉了很多的朋友,很多我自己的朋友进来,我也非常珍惜这样一个500人的群,很多的群毕竟是有选择的,这样一个500人的群星哥做的这个事情是有意义的,在这里我突然发现,一个人的影响力也并不是因为这个人具备金钱,具备实力,或者说具备光环。

我们说影响力是什么呢,是能够有效的影响到具备影响力人物的能力,这样的影响力反而还是很有境界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姑娘或者说一个服务员是否可以影响到一个大企业家,或者是一个自己感觉很牛的人呢,事实和结果证明完全可以做到,因为它的影响不是用的专业,也不是用的利益,他是用他的一份劳动或者是付出,或者是激情,或者是自己身上具备的特殊品质,或者叫真实,这些都可以引导一个能量不是很强,然后让更成功的人支持他。

 一个自组织的形成好象是影响力人物就不是这个自组织的核心关键词,只能说影响力人物一定是成员里面重要的一分子,但是有影响力的人物也不代表这个自组织就能走下去,为什么呢,如果他不去为这个群做贡献的话,大家对他也是没有归属感,而其他群大家相互的沟通、分享,共同的价值观分享就会形成这个群,这个自组织的核心。决定自组织生存的关键是什么呢,还是他的价值核心持续性的提供。

第六点:利益驱动。

 一个自组织,我们知道世界上一些自组织很成功,他们之间没有利益,没有利益的自组织发展的也很好,而且也很长久。目前来说在中国没有利益的自组织成功的案例非常罕见,下面我给大家分析。

 因为在中国的前30年以及中国的过去,包括未来的十年,我觉得竞争还是中国人生存和生活的一个大背景,这个背景最基本的状况是竞争,因为竞争的事情对我们这个民族,或者是我们生活的环境最重要,大家就会潜在的,利益驱动还是所有价值观里面的核心。为什么说商业的利益是我们的首选,决定我们未来的不是梦想,而是竞争对手的速度,或者是行业里面同行业人的速度。后来我改了一句,叫决定我们未来的不是我们的梦想,是和我们拥有同样梦想的行业人的速度,这一点你看到马云和马化腾你就会明白。

 所以我自己还是未来真正的看来具备利益驱动的价值的,然后再具备如何用价值来创造,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创造利益,就是君子爱才取之有道,如何创造商业利益,价值观统一,这会变成未来十年中国自组织发展的一个趋势,或者说这是代表了大多数。去支持这个核心的规则到底哪些是有效的,什么样的规则才能够让这个自组织能够持续的发展,我们说平等,也不一定,因为有一些不平等自组织照样发展,平等这个词具备宽泛的定义,但是不是核心,一会儿我会讲到利益驱动的自组织,这样的自组织里面利益驱动也可能是某些自组织的价值核心,但是不管怎么样再回归往上走的话还是价值核心要清晰,价值核心的清晰决定了核心规则的内容。比如说我们可以定一个以兴趣为目的的自组织,车友会、钓鱼会这样的自组织,你会发现这样的自组织也存在,也能够存在,但是他们还是极难走向群很重要的位置,绝大部分人不可能把兴趣爱好群置顶,都是把利益相关的群放在最上面,比如说营销,或者是项目,或者是公司的团队,或者是行业里面重要的行业资源,把这些群放在第一位,这就是我们当下的竞争和资源的有限性决定的。

所以我们说,现在建一个好的自组织,把它的价值模型以及它的商业利益的回报某性都能够快速的运营起来,这也是这个自组织在发展当中的关键。

 如此优秀和卓越的人为了组织之间的竞争,公司之间的竞争他们还是要快速的去奔跑,为什么,因为现在在中国这样一个资源依然有限,人口众多,行业发展快速,产品更新快速,科技发展神速的情况下,还是那句话,速度和竞争是决定我们生活和工作主要的驱动力,所以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自己跑的更快。

第七点:时间和现金流的速度。

下面我们说自组织里面如何好处,就是说,你是竞争者,因为他加入你的群,加入你的组织,如果你的组织占用他时间的话,他没有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分配给其他的组织,这也就是说,组织也是对时间、精力和分享的一种占有。在这种状况之下,社会非常的公平和公开,你会发现,在群里你不能够持续的提供价值他还是要走的,他还是要转移到他认为对他贡献最大的群里面去。

所以群组织和自组织的资源聚合模式等于有效、高效的组织资源,并能够实现良性的商业化发展,这就是自组织里面的一个聚合模式。我说既能够提供共同商业,共同的具备商业价值的价值观核心属性,那么这个组织我相信他就会快速的发展,他发展的一个标志那就是它的商业利益贡献的程度,我们发现如果说某一个群能够产生好处,而且这个好处能够迅速的得以兑现,这个群就会得到快速的发展。这个兑现不能说一个组织很强时间都没有回报,没有商业利益的产生。

自组织的生活化也隐含着一个线上和线下的结合,也隐含着组织里面进行生活方面的互动、分享、交流和线下的集会,现在看很多的自组织,都是在一个既是价值又有归属感,而且还能够实现生活化,把这些都能够做到接近极致的状态,让里面的人觉得占用了很多的时间。

 第八点:资源聚合模式。

你会发现目前来讲,微信群是资源聚合最高效的工具,也就是聚集聚合本身不是问题了,现在互联网社交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难点是聚合了资源之后你组织运营的良性化,这个良性化几个指标,第一个是否能够有相同的商业价值观,第二是否有快速的商业利益的回报。第三是否能够扩大或者是放大聚合的效应,就是资源整合的裂变性。

 资源聚合起来之后如何得到1+1>2的结果,这就是资源对接者或者是把资源对接了如何实现商业化的问题,这个问题不简简单单是某人实现商业化的问题,比如说广告行为在微信群或者是自组织里面为什么行不通,那是因为广告行为本身实现了自己的商业化,没有实现群组织商业共赢概念的一个结果,如果说是卖一个极度便宜的产品,像发红包这样的产品,发红包这样的产品之所以在群里受欢迎,就是因为它不是一个个人在组织里面获得利益,而是整体的整个群里共赢。

最后第九点:自组织的演变形态,或者是自组织的生活形态。

 如果说一个纯粹的商业化的自组织还是叫商业组织,还是商业组织的形态,不是说商业组织不能不存在,只是说在移动社交的自组织形态里面,更高级的阶段还是它的生活化,自组织完成了价值统一化以及商业化,如果再能实现生活化,那么这就变成一个非常棒的自组织,也是我们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反过来,我们如果从结果上评判一个群或者是一个自组织在目前社交环境下是否成功呢,有几个标准。第一有多少人不退群;第二有多少人在里面参与;第三有多少人得到结果;第四有多少人得到快乐。如果说这四个指标都可以做到,我们说这就代表着社交化自组织形态发展的未来和趋势。

微信群应该如何管理?

8. 微信群应该如何管理?

方法/步骤


1、进入我们的群,点击群右上角的哪个双人的图标,进入到群信息管理界面。

2、首先你可以编辑群聊名称,名字是个代表作用,你自己的群想表达的宗旨写在上面,让人家一看到你这个群就直到是做什么的了。

3、你可以把你想要通知给群里所有人的信息直接编辑在群公告里面。这样所有人都可以看到你的通知了。不用一个个的发,节省时间。如下图。

4、点击群管理,因为群里有很多的人,如果你不想所有人都自动加入,那就开启群聊邀请加入,只有通过你的确认别人才能进入你的群。当然你也可以把你的权利转让给别人。如下图。

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同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群昵称,点击窝在本群的昵称就可以编辑了,这样别人可以更好的记住你。

6、因为群里面人员多,消息也多,如果你想看聊天记录,也有简便的方法,点击查找聊天记录,就会弹出如下对话框,然后你可以根据提示来选择你想要找的聊天记录,更快捷、方便。



工作微信群的管理要点:
1、实名制(进群的人应备注真实姓名,职称,以便于辨认);
2、X+X原则(设立群信息回复原则,前一个X代表上班时间回复时段,后一个X代表非上班时间回复时段);
3、设立群助理制度;
4、把员工入群、退群嵌入员工入职、离职流程;
5、防止出现公群私聊现象;
6、如果需要联系某人,务必使用@功能,可以第一时间让对方知道,如果对方@你,请及时回复,保持信息畅通;
7、避免微信工作群的陷阱不刷屏、不公群私聊、不语音轰炸;
8、管理时要密切注意微信工作群的实效性,当这个工作群达成了工作目的后,要及时通知群成员退群,建群者也及时解散工作群,另外,当这个工作群在一定时段内没有完成建群的预期目标时,也应该及时解散工作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