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阐述数据预处理原理

2024-05-19 00:23

1. 简要阐述数据预处理原理

数据预处理(data preprocessing)是指在主要的处理以前对数据进行的一些处理。如对大部分地球物理面积性观测数据在进行转换或增强处理之前,首先将不规则分布的测网经过插值转换为规则网的处理,以利于计算机的运算。另外,对于一些剖面测量数据,如地震资料预处理有垂直叠加、重排、加道头、编辑、重新取样、多路编辑等。
中文名
数据预处理
外文名
data preprocessing
定义
主要的处理以前对数据进行处理
方法
数据清理,数据集成,数据变换等
目标
格式标准化,异常数据清除
快速
导航
预处理内容
 
方法
基本介绍
现实世界中数据大体上都是不完整,不一致的脏数据,无法直接进行数据挖掘,或挖掘结果差强人意。为了提高数据挖掘的质量产生了数据预处理技术。  数据预处理有多种方法:数据清理,数据集成,数据变换,数据归约等。这些数据处理技术在数据挖掘之前使用,大大提高了数据挖掘模式的质量,降低实际挖掘所需要的时间。
数据的预处理是指对所收集数据进行分类或分组前所做的审核、筛选、排序等必要的处理。[1]
预处理内容
数据审核
从不同渠道取得的统计数据,在审核的内容和方法上有所不同。[1]
对于原始数据应主要从完整性和准确性两个方面去审核。完整性审核主要是检查应调查的单位或个体是否有遗漏,所有的调查项目或指标是否填写齐全。准确性审核主要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检查数据资料是否真实地反映了客观实际情况,内容是否符合实际;二是检查数据是否有错误,计算是否正确等。审核数据准确性的方法主要有逻辑检查和计算检查。逻辑检查主要是审核数据是否符合逻辑,内容是否合理,各项目或数字之间有无相互矛盾的现象,此方法主要适合对定性(品质)数据的审核。计算检查是检查调查表中的各项数据在计算结果和计算方法上有无错误,主要用于对定量(数值型)数据的审核。[1]
对于通过其他渠道取得的二手资料,除了对其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审核外,还应该着重审核数据的适用性和时效性。二手资料可以来自多种渠道,有些数据可能是为特定目的通过专门调查而获得的,或者是已经按照特定目的需要做了加工处理。对于使用者来说,首先应该弄清楚数据的来源、数据的口径以及有关的背景资料,以便确定这些资料是否符合自己分析研究的需要,是否需要重新加工整理等,不能盲目生搬硬套。此外,还要对数据的时效性进行审核,对于有些时效性较强的问题,如果取得的数据过于滞后,可能失去了研究的意义。一般来说,应尽可能使用最新的统计数据。数据经审核后,确认适合于实际需要,才有必要做进一步的加工整理。[1]
数据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准确性审核。主要是从数据的真实性与精确性角度检查资料,其审核的重点是检查调查过程中所发生的误差。[2]
2.适用性审核。主要是根据数据的用途,检查数据解释说明问题的程度。具体包括数据与调查主题、与目标总体的界定、与调查项目的解释等是否匹配。[2]
3.及时性审核。主要是检查数据是否按照规定时间报送,如未按规定时间报送,就需要检查未及时报送的原因。[2]
4.一致性审核。主要是检查数据在不同地区或国家、在不同的时间段是否具有可比性。[2]
数据筛选
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错误应尽可能予以纠正。调查结束后,当数据发现的错误不能予以纠正,或者有些数据不符合调查的要求而又无法弥补时,就需要对数据进行筛选。数据筛选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将某些不符合要求的数据或有明显错误地数据予以剔除;二是将符合某种特定条件的数据筛选出来,对不符合特定条件的数据予以剔除。数据的筛选在市场调查、经济分析、管理决策中是十分重要的。

简要阐述数据预处理原理

2. 数据预处理 为什么预处理数据

1.原始数据存在的几个问题:不一致;重复;含噪声;维度高。
2.数据预处理包含数据清洗、数据集成、数据变换和数据归约几种方法。
3.在数据挖掘之前要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是数据挖掘中使用的数据的原则。

3. 数据预处理的介绍

数据预处理(data preprocessing)是指在主要的处理以前对数据进行的一些处理。如对大部分地球物理面积性观测数据在进行转换或增强处理之前,首先将不规则分布的测网经过插值转换为规则网的处理,以利于计算机的运算。另外,对于一些剖面测量数据,如地震资料预处理有垂直叠加、重排、加道头、编辑、重新取样、多路编辑等。

数据预处理的介绍

4. 数据预处理的方法

1.墓于粗糙集( Rough Set)理论的约简方法
粗糙集理论是一种研究不精确、不确定性知识的数学工具。目前受到了KDD的广泛重视,利用粗糙集理论对数据进行处理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363383432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精简数据维数的方法。我们所处理的数据一般存在信息的含糊性(Vagueness)问题。含糊性有三种:术语的模糊性,如高矮;数据的不确定性,如噪声引起的;知识自身的不确定性,如规则的前后件间的依赖关系并不是完全可靠的。在KDD中,对不确定数据和噪声干扰的处理是粗糙集方法的
2.基于概念树的数据浓缩方法
在数据库中,许多属性都是可以进行数据归类,各属性值和概念依据抽象程度不同可以构成一个层次结构,概念的这种层次结构通常称为概念树。概念树一般由领域专家提供,它将各个层次的概念按一般到特殊的顺序排列。
3.信息论思想和普化知识发现
特征知识和分类知识是普化知识的两种主要形式,其算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数据立方方法和面向属性归纳方法。
普通的基于面向属性归纳方法在归纳属性的选择上有一定的盲目性,在归纳过程中,当供选择的可归纳属性有多个时,通常是随机选取一个进行归纳。事实上,不同的属性归纳次序获得的结果知识可能是不同的,根据信息论最大墒的概念,应该选用一个信息丢失最小的归纳次序。
4.基于统计分析的属性选取方法
我们可以采用统计分析中的一些算法来进行特征属性的选取,比如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公共因素模型分析等。这些方法的共同特征是,用少量的特征元组去描述高维的原始知识基。
5.遗传算法〔GA,  Genetic Algo}thrn})
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生物进化论和分子遗传学的全局随机搜索算法。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将问题的可能解按某种形式进行编码,形成染色体。随机选取N个染色体构成初始种群。再根据预定的评价函数对每个染色体计算适应值。选择适应值高的染色体进行复制,通过遗传运算(选择、交叉、变异)来产生一群新的更适应环境的染色体,形成新的种群。这样一代一代不断繁殖进化,最后收敛到一个最适合环境的个体上,从而求得问题的最优解。遗传算法应用的关键是适应度函数的建立和染色体的描述。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将它和神经网络方法综合使用。通过遗传算法来搜寻出更重要的变量组合。

5. 数据预处理的基本介绍

现实世界中数据大体上都是不完整,不一致的脏数据,无法直接进行数据挖掘,或挖掘结果差强人意。为了提高数据挖掘的质量产生了数据预处理技术。  数据预处理有多种方法:数据清理,数据集成,数据变换,数据归约等。这些数据处理技术在数据挖掘之前使用,大大提高了数据挖掘模式的质量,降低实际挖掘所需要的时间。

数据预处理的基本介绍

6. 数据预处理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墓于粗糙集( Rough Set)理论的约简方法
粗糙集理论是一种研究不精确、不确定性知识的数学工具。目前受到了KDD的广泛重视,利用粗糙集理论对数据进行处理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精简数据维数的方法。我们所处理的数据一般存在信息的含糊性(Vagueness)问题。含糊性有三种:术语的模糊性,如高矮;数据的不确定性,如噪声引起的;知识自身的不确定性,如规则的前后件间的依赖关系并不是完全可靠的。在KDD中,对不确定数据和噪声干扰的处理是粗糙集方法的
    2.基于概念树的数据浓缩方法
    在数据库中,许多属性都是可以进行数据归类,各属性值和概念依据抽象程度不同可以构成一个层次结构,概念的这种层次结构通常称为概念树。概念树一般由领域专家提供,它将各个层次的概念按一般到特殊的顺序排列。
    3.信息论思想和普化知识发现
    特征知识和分类知识是普化知识的两种主要形式,其算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数据立方方法和面向属性归纳方法。
    普通的基于面向属性归纳方法在归纳属性的选择上有一定的盲目性,在归纳过程中,当供选择的可归纳属性有多个时,通常是随机选取一个进行归纳。事实上,不同的属性归纳次序获得的结果知识可能是不同的,根据信息论最大墒的概念,应该选用一个信息丢失最小的归纳次序。
    4.基于统计分析的属性选取方法
    我们可以采用统计分析中的一些算法来进行特征属性的选取,比如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公共因素模型分析等。这些方法的共同特征是,用少量的特征元组去描述高维的原始知识基。
    5.遗传算法〔GA,  Genetic Algo}thrn})
    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生物进化论和分子遗传学的全局随机搜索算法。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将问题的可能解按某种形式进行编码,形成染色体。随机选取N个染色体构成初始种群。再根据预定的评价函数对每个染色体计算适应值。选择适应值高的染色体进行复制,通过遗传运算(选择、交叉、变异)来产生一群新的更适应环境的染色体,形成新的种群。这样一代一代不断繁殖进化,最后收敛到一个最适合环境的个体上,从而求得问题的最优解。遗传算法应用的关键是适应度函数的建立和染色体的描述。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将它和神经网络方法综合使用。通过遗传算法来搜寻出更重要的变量组合。

7. 数据预处理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墓于粗糙集( Rough Set)理论的约简方法 粗糙集理论是一种研究不精确、不确定性知识的数学工具。目前受到了KDD的广泛重视,利用粗糙集理论对数据进行处理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精简数据维数的方法。我们所处理的数据一般存在信息的含糊性(Vagueness)问题。含糊性有三种:术语的模糊性,如高矮;数据的不确定性,如噪声引起的;知识自身的不确定性,如规则的前后件间的依赖关系并不是完全可靠的。在KDD中,对不确定数据和噪声干扰的处理是粗糙集方法的 2.基于概念树的数据浓缩方法 在数据库中,许多属性都是可以进行数据归类,各属性值和概念依据抽象程度不同可以构成一个层次结构,概念的这种层次结构通常称为概念树。概念树一般由领域专家提供,它将各个层次的概念按一般到特殊的顺序排列。 3.信息论思想和普化知识发现 特征知识和分类知识是普化知识的两种主要形式,其算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数据立方方法和面向属性归纳方法。 普通的基于面向属性归纳方法在归纳属性的选择上有一定的盲目性,在归纳过程中,当供选择的可归纳属性有多个时,通常是随机选取一个进行归纳。事实上,不同的属性归纳次序获得的结果知识可能是不同的,根据信息论最大墒的概念,应该选用一个信息丢失最小的归纳次序。 4.基于统计分析的属性选取方法 我们可以采用统计分析中的一些算法来进行特征属性的选取,比如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公共因素模型分析等。这些方法的共同特征是,用少量的特征元组去描述高维的原始知识基。 5.遗传算法〔GA, Genetic Algo}thrn}) 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生物进化论和分子遗传学的全局随机搜索算法。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将问题的可能解按某种形式进行编码,形成染色体。随机选取N个染色体构成初始种群。再根据预定的评价函数对每个染色体计算适应值。选择适应值高的染色体进行复制,通过遗传运算(选择、交叉、变异)来产生一群新的更适应环境的染色体,形成新的种群。这样一代一代不断繁殖进化,最后收敛到一个最适合环境的个体上,从而求得问题的最优解。遗传算法应用的关键是适应度函数的建立和染色体的描述。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将它和神经网络方法综合使用。通过遗传算法来搜寻出更重要的变量组合。

数据预处理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8. 数据预处理

 在数据挖掘中,海量的原始数据中存在大量不完整(有缺失值)、不一致、有异常的数据,会严重影响到数据挖掘建模的执行效果,甚至会导致挖掘结果的偏差,进而数据清洗就变得尤为重要。在数据清洗完成后接着甚至同时进行数据集成、变换、规约等一系列的处理,而整个过程称之为 数据预处理 。在整个数据挖掘过程中,数据预处理工作大致占据整个过程的 60% 。   一般来说,数据预处理的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数据清洗、数据集成、数据变换、数据规约。   接下来的内容,我们也是从这几方面阐述。
   常见的缺失值处理方法: 删除法、替换法、插补法等   (1)、删除法: 最简单的缺失值处理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数据处理划分:
      缺失值的处理   inputfile$date=as.numeric(inputfile$date)#将日期转换成数值型变量   sub=which(is.na(inputfile$sales))#识别缺失值所在行数   inputfile1=inputfile[-sub,]#将数据集分成完整数据和缺失数据两部分   inputfile2=inputfile[sub,]   行删除法处理缺失,结果转存   result1=inputfile1      (2)、替换法   一般根据属性将变量分:数值型和非数值型
   在数据挖掘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数据分布在不同的数据源中,而这个时候需要将多个数据源合并存放在一个一致的数据存储(如数据仓库),整个过程称之为 数据集成 。   【   数据仓库:    关于数据仓库构思     漫谈数据仓库之维度建模     漫谈数据仓库之拉链表(原理、设计以及在Hive中的实现)    】   在R中,通过将存储在两个数据框中的数据以关键字为依据,以行为单位做列向合并,直接通过merge()函数完成。   merge(数据框1,数据框2,by="关键字"),而合并后的新数据自动按照关键字取值大小升序排列。不过在数据集成过程中存在表达形式不一样,导致不能直接完成匹配,就需要我们进行加以转换、提炼、集成等操作。具体从如下几方面:   (1)、实体识别   从不同数据源识别出现实世界的实体,来完成统一不同源的数据矛盾之处。
   实体识别承担着检测和解决这些冲突的任务
   (2)、冗余属性识别
   数据变换主要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连续变量的离散化以及属性属性的构造,将数据转换成“适当的”形式,来满足挖掘任务及算法的需要。   (1)、简单函数变换   对原始数据进行某些数学函数变换,常见平方、开方、取对数、差分运算等等   主要来完成不具有正态分布变换服从正态分布;非平稳序列变为平稳序列等等   (2)、数据规范化   为了清除指标之间的量纲和取值范围差异的影响,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将数据按照比例进行缩放,使之落入一个特定区域,便于进行综合分析。   常见方法如下:
      读取数据   data=read.csv('./data/normalization_data.csv',he=F)   最小-最大规范化   b1=(data[,1]-min(data[,1]))/(max(data[,1])-min(data[,1]))   b2=(data[,2]-min(data[,2]))/(max(data[,2])-min(data[,2]))   b3=(data[,3]-min(data[,3]))/(max(data[,3])-min(data[,3]))   b4=(data[,4]-min(data[,4]))/(max(data[,4])-min(data[,4]))   data_scatter=cbind(b1,b2,b3,b4)   零-均值规范化   data_zscore=scale(data)   小数定标规范化   i1=ceiling(log(max(abs(data[,1])),10))#小数定标的指数   c1=data[,1]/10^i1   i2=ceiling(log(max(abs(data[,2])),10))   c2=data[,2]/10^i2   i3=ceiling(log(max(abs(data[,3])),10))   c3=data[,3]/10^i3   i4=ceiling(log(max(abs(data[,4])),10))   c4=data[,4]/10^i4   data_dot=cbind(c1,c2,c3,c4)   
   (3)、连续属性离散化   在数据的取值范围内设定若干个离散的划分点,将取值范围划分为不同的离散化的区间,最后使用不同的符号或数值代表落在不同区间的数据值。   常见离散方法:
   (4)、属性构造   利用已有的属性构造出新的属性   (5)、小波变换(本次不进行阐述)
   数据规约在大数据集上产生更小的且保持原数据完整性的新数据集,提升在数据集合上进行分析和挖掘的效率。   意义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