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什么是慈悲?

2024-05-10 19:41

1. 佛教什么是慈悲?

  慈悲:给众生快乐,将众生从苦难中拔救出来,亦泛指慈爱与怜悯。
  慈悲一词出自佛家,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即是慈悲的象征。
  慈悲,慈是指带给他人利益与幸福;慈悲的悲是指扫除他人心中的不利益与悲伤。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亦谓给诸有情快乐与快乐之因,并将彼等从苦难与苦难之因中拔救出来,亦泛指慈爱与怜悯。
  慈悲与同情的区别:因为恐惧而怜悯是同情,因为爱而怜悯是慈悲。
  佛法中,慈(悲)有三类︰
  第一类是众生缘慈
  是缘众生而起慈心。由于在生起慈悲心时,心境上便显现了一个一个的众生。众生缘慈修得慈定的,可以得生梵天。
  第二类是法缘慈
  法缘慈境界的程度较高,已经超出一般人之上。法缘慈,必须是在证悟了声闻乘的圣果以后而起的慈悲心,但这还不能一切法空与慈悲相应。在证得圣果的,虽决定不执诸法实有,但心目中的‘法’,还是呈现实有的形相。如对六根、五蕴,看成实在存在着的;没有证得的学者,就会在法上执着,而成‘法有我无’的思想。法缘慈就是二乘圣者的慈心,依凡夫境界来说,已经是相当地高深而不能得了。
  第三类是无缘慈
  最高深的慈悲,是‘无缘慈’。小乘人所执着的法,在大乘人看来,依然是属于因缘和合的。一切法都是平等的,而就在这平等中,没有了法与众生的自性,而法与众生宛然现前。即空而起慈,这便叫无缘慈。

佛教什么是慈悲?

2. 佛教中“慈悲”是什么意思

谓给人快乐,将人从苦难中拔救出来,亦泛指慈爱与悲悯。
详细介绍:
慈悲,佛教术语,为慈与悲二者的合称,为佛教基本教义之一,也是四无量心的基础。大乘佛教中,佛、菩萨以追求慈悲及智慧为最高目标。
慈悲,梵语karun!a,巴利语同。慈是指带给他人利益与幸福;慈悲的悲是指扫除他人心中的不利益与悲伤。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亦谓给诸有情快乐与快乐之因,并将彼等从苦难与苦难之因中拔救出来,亦泛指慈爱与怜悯。

扩展资料
慈悲近义词有宽仁、慈详、慈祥、慈爱、慈善、怜恤、善良、和善、仁慈。
一、宽仁 [ kuān rén ] 
基本释义 :宽厚仁慈。
二、慈祥 [ cí xiáng ] 
基本释义:(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如祖母的脸上露出了慈祥 的笑容。
三、善良 [ shàn liáng ] 
基本释义 :心地纯洁,没有恶意:如心地善良。善良的愿望。
四、仁慈 [ rén cí ] 
基本释义:仁爱慈善:如仁慈的老人。
五、和善 [ hé shàn ] 
基本释义 :温和而善良;和蔼:如态度和善。和善待人。
六、怜恤 [ lián xù ] 
基本释义 :怜悯:如孤寡老人得到四邻的怜恤和多方面的照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慈悲

3. 佛教的“慈悲”到底是什么意思

佛教中的慈悲,其实是就是一种解决为题的态度和大智慧,是宇宙的根本法则!慈悲,通常被现在的汉传佛教,解释成慈悲心。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完全~!
真正的慈悲,是一种理解,宏大的心胸,代表着柔韧。我们经常说的慈悲心,是说心软,善于被感动。但是,有些人,为什么一被感动,心就裂了呢?为什么就会感动到伤身了呢?这就是乱感动,乱动情,不用智慧解决问题的后果!
真正的慈悲,是爱,是柔韧的,心是软的,碰到任何事情,都及其的坚韧,不能被摧毁的。
这种态度源自众生的智慧启蒙,并不是有了佛教,有了文字后,才出现的这种智慧。而是因为,这种智慧本来就存在,只是佛教发现了这种特殊的智慧,然后去散播。
这也就是经典中讲的,舍利子【智慧结晶】,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道理。
因为这种智慧本来就存在,只是我们发现了而已!
慈悲,本来就存在,慈悲的名字,叫做慈悲,形容的是一种智慧!
还有慈悲并不是一种怜悯~!慈悲也不是什么可以生出来的存在,而是源自于宇宙法则,本身就存在的一种存在。我们可以通过修习佛法,去找到这种宇宙间的根本法则,这就是修行的目的。
比如:高温可以把木头点燃。这个就是法则,并不是因为你相信高温可以点燃木头的结果,对吗?如果你不相信,高温就点燃不了木头了么?还是说,在你发现高温可以点燃木头以后,这个法则才存在呢?
佛陀只是把这个根本的法则告诉了我们,我们才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慈悲!
明白没?

佛教的“慈悲”到底是什么意思

4. 佛教中“慈悲”是什么意思


5. 佛教的慈悲????

慈悲是有的,慈悲源自于慈悲喜舍四梵住,慈悲喜舍也是梵天的特性,所以称为四梵住。慈悲喜舍是佛法中的四种禅定的修行方法。其中慈悲喜能达到3禅,舍是四禅。
佛陀圆满了慈悲喜舍,所以说佛陀慈悲,那是一点也没错的。

只是佛法经过2500年的传播,经过其中不断的变迁,大众将慈悲变成了保佑的代名词,出现了佛陀大慈大悲的说法,以大慈大悲来代替了佛陀。
我们知道佛法的修行次第是戒定慧,慈悲喜舍只是戒定慧中定的修行方法,而定的修行方法,外道也是有的。其实佛法的精髓在于慧学,也就是十六观智。因此,佛陀大慈大悲的说法,虽然并没有错误,但是确实是对佛法精髓的不了解。

建议你多读佛法的历史,去追寻2500年前佛陀的教法,不要被历史变迁的结果所迷惑了。

佛教的慈悲????

6. 什么是慈?

  慈悲:给众生快乐,将众生从苦难中拔救出来,亦泛指慈爱与怜悯。
  慈悲一词出自佛家,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即是慈悲的象征。
  慈悲,慈是指带给他人利益与幸福;慈悲的悲是指扫除他人心中的不利益与悲伤。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亦谓给诸有情快乐与快乐之因,并将彼等从苦难与苦难之因中拔救出来,亦泛指慈爱与怜悯。
  慈悲与同情的区别:因为恐惧而怜悯是同情,因为爱而怜悯是慈悲。
  佛法中,慈(悲)有三类︰
  第一类是众生缘慈
  是缘众生而起慈心。由于在生起慈悲心时,心境上便显现了一个一个的众生。众生缘慈修得慈定的,可以得生梵天。
  第二类是法缘慈
  法缘慈境界的程度较高,已经超出一般人之上。法缘慈,必须是在证悟了声闻乘的圣果以后而起的慈悲心,但这还不能一切法空与慈悲相应。在证得圣果的,虽决定不执诸法实有,但心目中的‘法’,还是呈现实有的形相。如对六根、五蕴,看成实在存在着的;没有证得的学者,就会在法上执着,而成‘法有我无’的思想。法缘慈就是二乘圣者的慈心,依凡夫境界来说,已经是相当地高深而不能得了。
  第三类是无缘慈
  最高深的慈悲,是‘无缘慈’。小乘人所执着的法,在大乘人看来,依然是属于因缘和合的。一切法都是平等的,而就在这平等中,没有了法与众生的自性,而法与众生宛然现前。即空而起慈,这便叫无缘慈。

7. 佛教中“慈悲”是什么意思

慈悲一词出自佛家,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即是慈悲的象征。
意义:谓给人快乐,将人从苦难中拔救出来,亦泛指慈爱与怜悯。
慈与悲。愿给一切众生安乐叫做慈;愿拔一切众生痛苦叫做悲。

佛教中“慈悲”是什么意思

8. 什么是佛教的“慈悲”

慈悲,佛教术语,为慈与悲二者的合称,为佛教基本教义之一,也是四无量心的基础。大乘佛教中,佛、菩萨以追求慈悲及智慧为最高目标。
慈悲,梵语karun!a,巴利语同。慈是指带给他人利益与幸福;慈悲的悲是指扫除他人心中的不利益与悲伤。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亦谓给诸有情快乐与快乐之因,并将彼等从苦难与苦难之因中拔救出来,亦泛指慈爱与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