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海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怎么样?

2024-05-17 16:38

1. 宁波海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怎么样?

宁波海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2011-02-18在浙江省宁波市注册成立的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会展路128号017幢7-29-4。
宁波海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302005670412252,企业法人王海生,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宁波海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危险化学品经营(票据贸易,按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编号甬I安经(2015)0070核定范围及有效期限经营)。  实业投资;商务信息咨询;会议服务;企业管理咨询服务;饲料、农畜产品、金属材料及制品、建材、针纺织品及原料、五金交电、化工产品、日用品的批发、零售;房屋租赁;自营和代理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但国家限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煤炭批发(无储存)。在浙江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0754847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1532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优秀。
宁波海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对外投资3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宁波海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宁波海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怎么样?

2. 宁波海田集团总公司怎么样?

宁波海田集团总公司是1994-05-26在浙江省宁波市注册成立的集体所有制,注册地址位于宁波市海曙区老实巷66号。
宁波海田集团总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30200144086755G,企业法人詹鑫华,目前企业处于注销状态。
宁波海田集团总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农业生产资料、农畜产品、金属、建材、纺织原料、塑料原料、五金交电、化工产品、日用品的批发、零售;普通货物仓储;房屋租赁;物业服务。在浙江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2624820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和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1018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宁波海田集团总公司对外投资1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宁波海田集团总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3. 国有控股企业是国企么

一、国有控股企业是国企么1、国有控股企业一般是国企。国有控股企业是在企业的全部资本中,国家资本股本占较高比例,并且由国家实际控制的企业。包括绝对控股企业和相对控股企业。但相对高于企业中的其他经济成分所占比例的企业,或者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份,但根据协议规定,由国家拥有实际控制权的企业。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六条国有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权自主经营。国有企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二、国企和央企有什么区别国企和央企的区别如下:1、概念不同。所有的央企都属于国企的范畴,但是国企并不一定会是央企,两者的概念有所不同;2、直接管辖部门不同,央企的直接管辖部门为国务院,而国企则是由当地政府统一进行管辖的;3、企业规模不同。相对于国企而言,央企的企业规模更大,属于超大型集团公司,一般被认为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企业。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商业类和公益类的特点,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

国有控股企业是国企么

4. 国有企业改制后属于什么性质的企业?

法律分析:国有企业改制后的性质,国企改革前,原国有企业的国家所有的性质改制后变成了混合所有制企业,其股东由国资管理部门和其他非国有股东组成,一般为国有控股企业,其性质已不再是纯国有企业,也不是纯私有制企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三条 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第六十三条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5. 国企改制后的企业是什么性质?

国有企业改制后变成了混合所有制企业,其股东由国资管理部门和其他非国有股东组成,一般为国有控股企业,其性质已不再是纯国有企业,也不是纯私有制企业。改制后,其主人是股东大会,股东大会行使最高权利。股东以持有股权数进行投票决定公司的重大事务。国有企业改制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在实际中,通常被采用的方式有如下几种:1.出售给外商;2.出售给民企;3.管理层收购(MBO);4.员工持股;5.外部战略投资者与管理层联合收购;6.出售给其他国有企业  将国企出售给外商,如果外商是一个世界知名企业,就可以实现“与巨人同行”了, 不但可以引入规范的公司治理机制和经营管理体系,还有可能吸引外商的后续资金投入、项目投放,使得地方政府能够将国企改制与招商引资有机结合起来。但是,如果外商不是一个知名大企业,要对外商的资质、信誉、实力的调查就比对国内企业的调查更困难。将国企出售给外商,还存在着一个对外商战略意图的判断问题,以及自己的战略选择问题,如果外商的战略意图是将并购后的国企仅仅作为一个加工基地,那么原来的品牌、技术也将逐渐消失,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加工基地还可能外迁,那么地方政府是否可以接受,地方政府是否能收购的,这种方式很值得重视和研究。?国企改革了以后,企业要自负盈亏,如果它经营效益不好,它也不能够给员工提供很多的服务。如果你在这样的公司工作工资不高,福利待遇也不好,那就没有必要继续耗在这里。公司改制员工可以得到一定的补偿一、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一)企业改制方案必须提交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充分听取职工意见。其中职工安置方案需经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改制企业理顺职工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及离退休人员的费用支付等,按有关政策执行。(二)国有企业改制经提取的理顺职工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和补贴,应以现金形式一次性支付或以资产形式建立职工保障基金。(三)企业法定代表人应对原留在改制后企业按规定提取的经济补偿金的安全性负责,建立保障机制,并接受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会等部门的监督,以确保职工合法权益不受损害。什么是国企:国企一般指国有企业,是指国家对其资本拥有所有权或者控制权,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条 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国企改制后的企业是什么性质?

6. 国有控股是国企吗

国有控股是国企。国有控股企业是指在企业的全部资本中国家资本股本占较高比例,并且由国家实际控制的企业。包括绝对控股企业和相对控股企业。国有绝对控股企业是指国家资本比例大于50%含50%的企业,包含未经改制的国有企业。具体如下:1、国有相对控股企业是指国家资本比例不足50%,但相对高于企业中的其他经济成分所占比例的企业相对控股,或者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份,但根据协议规定,由国家拥有实际控制权的企业协议控制;2、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包括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其他部门所监管的企业本级及其逐级投资形成的企业;3、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商业类和公益类的特点,其商业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体现为国有企业的设立通常是为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六十六条  国有独资公司不设股东会,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行使股东会职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可以授权公司董事会行使股东会的部分职权,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但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和发行公司债券,必须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决定;其中,重要的国有独资公司合并、分立、解散、申请破产的,应当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前款所称重要的国有独资公司,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确定。

7. 国有控股是国企吗

国有控股是国企,但属于不完全由国家所有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是指在企业的全部资本中,国家资本股本占较高比例,并且由国家实际控制的企业。包括绝对控股企业和相对控股企业。广义的国有企业是指具有国家资本金的企业,可分为三个层次,纯国有企业(包括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联营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包括国有绝对控股企业、国有相对控股企业)、国有参股企业。狭义的国有企业指纯国有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试行)》第九条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主要内容为:(一)单位名称;(二)住所;(三)法定代表人;(四)经济性质;(五)主管单位;(六)资产总额;(七)注册资金总额,国有资金所占比重;(八)实有资金总额,国有资金占实有资金的比重。第十一条企业单位分立、合并、迁移、被撤销,应在主管部门或审批机关批准后30日内,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申请办理产权变动登记,并按国家规定对其国有资产进行清查,做出价值评估,登记造册,办好交接手续,妥善处理,防止国有资产被侵占、哄抢或变相瓜分。

国有控股是国企吗

8. 国企改制之后,应该不是国企性质了吧,那它属于什么性质的企业?改制后的国企的主人是谁?求详细点。

国有企业改制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在实际中,通常被采用的方式有如下几种。   1.出售给外商;   2.出售给民企;   3.管理层收购(MBO);   4.员工持股;   5.外部战略投资者与管理层联合收购;   6.出售给其他国有企业   首先,谈一下第一种方式的利弊。将国企出售给外商,如果外商是一个世界知名企业,就可以实现“与巨人同行”了, 不但可以引入规范的公司治理机制和经营管理体系,还有可能吸引外商的后续资金投入、项目投放,使得地方政府能够将国企改制与招商引资有机结合起来。但是,如果外商不是一个知名大企业,要对外商的资质、信誉、实力的调查就比对国内企业的调查更困难。将国企出售给外商,还存在着一个对外商战略意图的判断问题,以及自己的战略选择问题,如果外商的战略意图是将并购后的国企仅仅作为一个加工基地,那么原来的品牌、技术也将逐渐消失,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加工基地还可能外迁,那么地方政府是否可以接受?地方政府是否能收购的,这种方式很值得重视和研究。   其次,让民企来并购重组国企,我认为应该成为以后国企改制的主流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显而易见,   第一,可以引入民营机制;   第二,不像外商那样存在水土不服问题;   第三,一般不存在消灭原有的品牌和外迁问题;   第四,不存在是否允许外资控制的争论;   第五,是民企在处理冗 员、债务、原管理层去留等问题上更灵活,等等。但是,这种方式也有许多不确定性。   1.筛选、识别成本比较 高,因为中国民企的“健康资料”甚至“出生资料”并不像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那样齐全和便于查阅,连准确度都有很大问题,国企改制时“遇人不淑”的现象并不少见。   2.民企进入更容易受到国企内部人抵制,这有多种原因。   3.民企对于尽职调查并不认真,对于改制协议有关条款的态度比较灵活,比如说可以维持原管理层不变等,但进入后公司治理转型会不顺利,整合存在不确定性。当然,外部的民企也有可能勾结有关人员压低国资卖价,无论哪一种方式的改制都有可能出现这个问题,关键是要有公开性竞争性的程序。   再谈一谈MBO。在现实当中,许多MBO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与其他改制方式相比,更容易出现暗箱操作、导致国资贱卖;   二,是资金不足导致财务违规,留下隐患;   三,是会固化内部人控制,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都更加封闭,将“屏蔽”掉外部更适合的投资者和经理人,而且管理层各成员之间日后的责、权、利关系可能出现纠纷从而使企业出现动荡。   但是,对 MBO也不能一概否定。与其他的改制形式相比,MBO也有一些优点。   第一,可以比较好地处理“内部人抵触”的问题;   第二,政府可以省略高昂的对外部购买者的识别和筛选成本,避免“遇人不淑”;   第三,管理层收购一般不至于产生企业外迁问题,也可以避免外部人进入时“改朝换代”给企业带来的震荡。因此,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制订规范办法,引导MBO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职工持股这种方式的优劣如何呢?我之所以比较反对这种方式,不但这种方式具有MBO所有的毛病外,还因为,   第一,职工持股实际上是“大锅股”,也可以叫做“二锅饭”,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当中,都没有确切证据表明这是一种良好的激励制度和约束制度,当然从短期看可能有些效果,但边际效果递减非常厉害;   第二,员工作为“雇员”与作为“老板”的身份重合和固化,对于公司治理转型和对于日常管理的规范化都没有好处;   第三,由于持股者人多势众,这种方式比MBO更容易践踏公司治理规则,如过度分 红、严重的关联交易,侵占国有资产和损害债权人利益等,而且很不好纠处;   第四,鉴于中国没有多层次资本市场,这些股份未来的流动性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当然,通过职工持股方式进行改制,可以有效消除“内部人抵触”,而且比较简便,特别是可以直接将对职工的补偿金转为股份,易于操作,但这样做的后遗症非常大啊。   SMBO又如何呢?这种方式可以将“内部型改制”和“外部型改制”的优点结合起来。当然,这需要外部战略投资者与国企管理层有比较良好的互知、互信和互赏,同时又要防止他们互相勾结攫取国有资产。而且,目前已经实施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在技术环节上也不利于SMBO的推行,所以需要日后对有关政策做适当修订以增加弹性。对于SMBO,以及其他方式的改制,有必要从政策层面提供“优惠性购股计划”,即明确规定在国有产权进场竞争交易的前提下,管理层可以以适当的价格优惠获得一定数量比例的国有股。普通员工如果要购股,也可以享受同样优惠,尽管我个人并不主张员工持股。同时可以规定配套的股份回购计划,以换取管理层和职工对外部购买者的合作,以减少改制中的动荡和冲突,因为动荡和冲突对企业的伤害有时比国有资产贱卖更可怕。   最后,如何看待由另外的国有企业来参与一个国有企业改制呢?从决策者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讲,采取这种方式一是可以避免戴国有资产流失的帽子,即使这个国有企业以很低的价格出售了,但还是国有资产,所以没有政治风险;二是会觉得国有企业更可靠一些,能够省掉前面所说的高昂的筛选、识别成本。但是,即使找一个实力非常雄厚的大国有企业来接盘,这个大国有企业的机制仍然没有根本转换,这是最深层次的弊端。一些势力雄厚大型国有企业搞得好,往往是靠一些政策扶持和靠优秀的企业家,但这样的企业未来的不确定性更强,扶持政策的消失或者优秀企业家的离开以及政府政治对公司政治的直接冲击,都使企业未来的命运不可测。这样的企业以后还会面临深度改制问题,未来进行深度改制仍然是一道必须要过的“坎”。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