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融资规模都包括什么呢?

2024-05-17 09:55

1. 社会融资规模都包括什么呢?

具体看,社会融资规模主要包括:
1、人民币贷款
2、外币贷款
3、委托贷款
4、信托贷款
5、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
6、企业债券
7、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
8、保险公司赔偿
9、投资性房地产
10、其他金融工具融资。
特别注意,国债和民间借融资不包含在内。

社会融资规模都包括什么呢?

2. 社会融资规模是什么意思

社会融资规模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是增量概念。这里的金融体系为整体金融的概念。社会融资规模是一个较新的概念,201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部署一季度工作时也强调“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2011年初以来,“社会融资”一词频频出现在与金融调控有关的叙述中。2016年中国社会融资12.8%。

3. 社会融资规模有何内涵

较长时期以来,我国货币政策重点监测、分析的指标和调控中间目标是M2和新增人民币贷款。在某些年份,新增人民币贷款甚至比M2受到更多关注。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社会融资总规模”概念,我国金融宏观调控逐步尝试以社会融资规模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这是一种探索和创新,适合我国融资结构的变化,符合金融宏观调控的市场化方向。
为何选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社会融资规模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它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这里的金融体系为整体金融的概念,从机构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
实证分析表明,社会融资规模是更为合适的金融宏观调控中间目标,因为这样更能适合我国融资结构的变化,而且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关联性更显著。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化,新增人民币贷款指标已不能准确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规模。一是因为直接融资快速发展。二是因为非银行金融机构作用明显增强。三是因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大量增加。因此只有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和直接融资都纳入统计范畴,才能完整、全面地监测和分析整体社会融资状况。
而衡量一个指标能否作为金融宏观调控的中间目标,有两个重要标准,一是它与最终目标的关联性,二是它的可调控性。
人民银行采用基于2002年至2010年的月度和季度数据,对社会融资规模、新增人民币贷款与主要经济指标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新增人民币贷款相比,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与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CPI的关系更紧密,相关性显著优于新增人民币贷款。尤其是社会融资规模与物价关系较为紧密。
同时,人民银行基于2002年至2010年的年度数据进行测算,结果表明,社会融资规模与GDP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可以对这两个变量建立长期均衡关系模型,并根据均衡关系进行预测。这说明,可以根据GDP和CPI等指标推算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相应的社会融资规模,然后通过完善金融统计制度,加强中央银行与各金融监管部门和有关方面的协调配合,就可以形成社会融资规模的有效调控体系。
社会融资规模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金融机构通过资金运用对实体经济提供的全部资金支持,即金融机构资产的综合运用,主要包括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信托贷款、委托贷款、金融机构持有的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的赔偿和投资性房地产等。二是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通过金融机构服务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非金融企业股票筹资及企业债的净发行等。三是其他融资,主要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贷款公司贷款、产业基金投资等。
具体来说,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其他。
社会融资总量是增量概念,为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或当期发行或发生额扣除当期兑付或偿还额的差额,统计上表现为每月、每季或每年新增量。社会融资总量各项指标统计,均采用发行价或账面价值进行计值,以避免股票、债券及保险公司投资性房地产等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波动扭曲实体经济的真实筹资。社会融资总量中以外币标值的资产折算成人民币单位,折算的汇率为所有权转移日的汇率买卖中间价。在数据汇总方面,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和所有权关系相互轧差(即抵消或对冲),不存在重复计算问题,以真实反映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社会融资总量中的银行承兑汇票是指金融机构表内表外并表后的银行承兑汇票,即银行为企业签发的全部承兑汇票扣减已在银行表内贴现部分,并表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不重复统计。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创新深化,实体经济还会增加新的融资渠道,如私募股权基金、对冲基金等,未来条件成熟,央行还有可能将其计入社会融资总量。

社会融资规模有何内涵

4. 社会融资规模有何内涵

  较长时期以来,我国货币政策重点监测、分析的指标和调控中间目标是M2和新增人民币贷款。在某些年份,新增人民币贷款甚至比M2受到更多关注。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社会融资总规模”概念,我国金融宏观调控逐步尝试以社会融资规模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这是一种探索和创新,适合我国融资结构的变化,符合金融宏观调控的市场化方向。
  为何选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社会融资规模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它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这里的金融体系为整体金融的概念,从机构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
  实证分析表明,社会融资规模是更为合适的金融宏观调控中间目标,因为这样更能适合我国融资结构的变化,而且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关联性更显著。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化,新增人民币贷款指标已不能准确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规模。一是因为直接融资快速发展。二是因为非银行金融机构作用明显增强。三是因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大量增加。因此只有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和直接融资都纳入统计范畴,才能完整、全面地监测和分析整体社会融资状况。
  而衡量一个指标能否作为金融宏观调控的中间目标,有两个重要标准,一是它与最终目标的关联性,二是它的可调控性。
  人民银行采用基于2002年至2010年的月度和季度数据,对社会融资规模、新增人民币贷款与主要经济指标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新增人民币贷款相比,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与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CPI的关系更紧密,相关性显著优于新增人民币贷款。尤其是社会融资规模与物价关系较为紧密。
  同时,人民银行基于2002年至2010年的年度数据进行测算,结果表明,社会融资规模与GDP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可以对这两个变量建立长期均衡关系模型,并根据均衡关系进行预测。这说明,可以根据GDP和CPI等指标推算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相应的社会融资规模,然后通过完善金融统计制度,加强中央银行与各金融监管部门和有关方面的协调配合,就可以形成社会融资规模的有效调控体系。
  社会融资规模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金融机构通过资金运用对实体经济提供的全部资金支持,即金融机构资产的综合运用,主要包括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信托贷款、委托贷款、金融机构持有的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的赔偿和投资性房地产等。二是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通过金融机构服务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非金融企业股票筹资及企业债的净发行等。三是其他融资,主要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贷款公司贷款、产业基金投资等。
  具体来说,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其他。
  社会融资总量是增量概念,为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或当期发行或发生额扣除当期兑付或偿还额的差额,统计上表现为每月、每季或每年新增量。社会融资总量各项指标统计,均采用发行价或账面价值进行计值,以避免股票、债券及保险公司投资性房地产等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波动扭曲实体经济的真实筹资。社会融资总量中以外币标值的资产折算成人民币单位,折算的汇率为所有权转移日的汇率买卖中间价。在数据汇总方面,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和所有权关系相互轧差(即抵消或对冲),不存在重复计算问题,以真实反映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社会融资总量中的银行承兑汇票是指金融机构表内表外并表后的银行承兑汇票,即银行为企业签发的全部承兑汇票扣减已在银行表内贴现部分,并表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不重复统计。
(王信川)

5. 社会融资规模的概念

 社会融资规模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是增量概念。这里的金融体系为整体金融的概念,从机构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具体看,社会融资规模主要包括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和其他金融工具融资十项指标。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创新深化,实体经济还会增加新的融资渠道,如私募股权基金、对冲基金等。未来条件成熟,可会将其计入社会融资规模。

社会融资规模的概念

6. 社会融资规模究竟是什么?


7. 社会融资规模增加说明什么

社融规模增加意味着市场资金增加,即民众和企业借钱的总量增加了。可以从两个方向来理解:一方面是因为社会性的危机导致民众借款增加,例如疫情导致经济压力大,居民借钱度过难关,企业也是如此;另一方面是经济周期到来,社会生产投资旺盛引起的。社融规模全称为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是增量概念。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当然,社融规模的增加,对整个经济的增长是正面的,毕竟钱花出去才能创造价值。所以当信贷社融纷纷放量,且超出了市场预期后,这对于未来宏观经济的逐渐改善与企稳构成比较积极的影响。当然,这个社融还为市场释放出一个比较明显的信号,则是市场流动性得到了保障。【拓展资料】相关知识补充:一、社会融资规模的原则。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主要有四项原则:即居民原则、金融原则、合并原则和增量统计与计值原则。1.居民原则。社会融资规模的持有部门和发行部门均为居民部门。按照居民原则,外商直接投资、外债和外汇占款均不计入社会融资规模。2.金融原则。按照金融原则,国债发行不计入社会融资规模。因为国债发行的主体是政府,国债的发行与兑付属于财政政策的范畴。3.合并原则。社会融资规模包括各种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因此,在统计社会融资规模时,要将金融机构相互间的债权和债务关系合并处理。在数据汇总方面,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和所有权关系相互轧差,不重复计算。例如,金融机构之间相互持有的股权、相互持有的债券等等,都不计入社会融资规模。4.增量统计与计值原则。社会融资规模是增量概念,为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也可以是当期发行或发生额扣除当期兑付或偿还额的差额。二、社会融资规模的实践意义。可以全面反映社会融资规模的总量。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金融与经济关系发生较大变化,理论研究与政策操作都需要能全面、准确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的全口径统计指标。传统的金融与经济关系,一般是指银行体系通过其资产负债活动,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在金融机构资产方主要体现为新增贷款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负债方主要体现为货币创造和流动性增加。目前人民币贷款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发放的一般贷款及票据贴现,它反映了银行业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近年来,我国金融总量快速扩张,金融结构多元发展,金融产品和融资工具不断创新,证券、保险类机构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加大,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贷款表现出明显替代效应。新增人民币贷款已不能完整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也不能全面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总量。

社会融资规模增加说明什么

8. 社会融资规模主要反映

社会融资规模主要反映:社会融资规模主要反映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量。其资产包括金融机构贷款、金融机构表外业务、金融市场债券和股票融资等。M2是社会实际购买力和潜在购买力的指标,反映货币供应量。如果M2增长,意味着央行放水,市场热钱变多,资产价格会被推高;另一方面,意味着市场上出现了货币恐慌,容易导致通货紧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