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盐矿床类型

2024-05-10 18:15

1. 钾盐矿床类型

一、海相沉积型钾盐矿床
钾盐矿床多产于潟湖相地层中。钾盐矿层之下为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矿层之上为红色碎屑岩系。在矿床中钾盐层常与石盐、硬石膏互层,并与白云岩、含盐粘土等共同组成一套含钾岩系。含钾岩系具明显的旋回结构,每一个旋回层序自下而上为:粘土-白云岩-硬石膏-石盐-钾盐-石盐-硬石膏,钾盐层上的硬石膏和白云岩有时缺失或者很薄。一般矿床中的含钾岩系可出现几个旋回,如德国上二叠统镁灰世盐类沉积中可分出4个旋回。按钾盐矿床主要矿物成分特点,将矿床分为3种类型:
(1)氯化物型钾盐矿床
世界上大部分钾盐矿床属此类型。从寒武纪到第三纪均有其分布,储量约占总储量的81%。矿石主要为钾盐、光卤石,有时含少量水氯镁石和溢晶石(2MgCl2·CaC12·12H2O),矿石中K2O含量较高,容易提取。加拿大的萨斯喀彻温钾盐矿床(中泥盆纪)、前苏联的上卡姆矿床(下二叠纪)都属此类。
(2)硫酸盐型钾盐矿床
矿石中含钾矿物主要为钾盐镁矾、无水钾镁矾、杂卤石、钾芒硝和软钾镁矾等,K2O含量较低,矿石储量较小,如波兰的赫洛波夫杂卤石矿床(第三纪)和意大利西西里的钾盐镁矾矿床(第三纪)。
(3)混合型钾盐矿床
多数矿床形成于二叠纪,矿石主要由钾的硫酸盐及氯化物组成,包括钾盐镁矾、无水钾镁矾、钾石盐和石盐,常含杂卤石和硫镁矾等。欧洲西部蔡希斯坦盆地、美国二叠纪盆地和前苏联黑海沿岸盆地中的矿床属此类型。
因钾盐矿床中钾矿物的可塑性和可溶性较大,在构造运动影响下,矿床易发生形变,使矿体形状、产状复杂化,矿层与围岩之间产生不和谐构造,如复杂的盐丘构造及穿刺构造,因此使矿床沿走向与倾向变化多端,增加了开采的困难,有的地区因断层影响,矿层被溶解而消失。这些在勘探钾盐矿床时应加注意。
钾盐矿床以前苏联上卡姆矿床较为著名,其地质特点简述如下:
上卡姆矿床位于乌拉尔的西坡,矿床分布面达6500km2,以前只利用盐泉制造食盐,1925年发现钾盐矿,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钾盐矿床之一。
矿区地层自上而下分为
1.第三纪以后的砂、粘土及砾石沉积 2~30m
2.上二叠嘉叠统  石灰岩、砂岩及泥砂岩 0~200m
3.下二叠孔谷统  ,上部为泥质石膏层 50~200m
中部为石盐及钾盐层,下部为泥质石膏层 380m
4.下二叠阿尔琴统  ,灰质泥岩 40~60m
这些地层形成许多平缓背斜或钟状隆起,走向近于南北。个别地区褶皱剧烈,断裂发育。
孔谷统中部的盐层可以分为3 带:①上石盐带,厚1~70m;②钾盐带,厚100m左右;③下石盐带,厚250~400m。钾盐带又可以分为2 带:上带光卤石带,平均85m,其中光卤石和石盐互层,光卤石层平均总厚为45m。光卤石层由橙色或黄色的光卤石颗粒为石盐的粒状集合体胶结而成。其中还含少量硬石膏、菱镁矿、菱铁矿和石髓。光卤石含量变化甚大,其化学成分为KC 16%~23%,MgCl28%~30%,平均含量 KCl 18%~20%,MgCl222%~25%,此外尚含有少量的溴、铷和放射性元素。在个别地方近地表处光卤石经溶解排出了MgCl2,形成次生钾盐,成为钾盐帽,厚9~22m。下带钾盐带可分为2层,上层由杂色钾盐组成,或者石盐和钾盐交互成层,其中含KCl 35%~56%;下层为红色钾盐层,由红色、粉红色的钾盐与金色、浅蓝色石盐密切混合而成,本层含KCl 10%~35%。
这个矿床以不含复杂的硫酸盐类为其特点,盐层结构比较简单,矿石属典型的石盐-钾盐-光卤石建造。上卡姆矿床已勘探的储量,估计K2O在185×108t以上,光卤石带中含MgCl2约计180×108t左右,1937年钾盐年产量已达240×104t。
本矿床中大量钾盐的存在被认为,海水蒸发浓缩时,由于地下水带来钙或粘土物质通过阳离子交换,消耗了卤水中  而沉淀出石膏。因此,随着海水中  显著减少,最后钾只能以氯化物形式沉淀,形成氯化物型的钾盐矿床。
本类型钾盐矿床在我国尚未发现。但于云南思茅滇西印支-燕山期的断陷盆地内,晚白垩世勐野井组  (有人划分为晚第三纪古新世E1)红色碎屑岩系泥砾岩或粉砂岩中曾发现过规模不大的钾盐矿床,属氯化物型的钾盐-石盐矿床。该矿床可能是海相的或陆相的或海陆混合相的。虽然对其成因还有不同的认识,但是这一发现为我国在中-新生代红色盆地中寻找钾盐矿床提供了重要线索。
二、盐湖型钾盐矿床
现代盐湖中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美国的西尔期湖以生产钾闻名于世界。中国青藏高原上分布有许多盐湖,其中柴达木盆地中的察尔汗盐湖也是一个具有工业意义的含钾盐湖。
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盐湖,东西长168km,南北宽20~40km,面积约5800km2,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南部,呈NWW-SEE方向展布。盐湖内有固体和液体2种钾盐矿床。
察尔汗盐湖北部为祁连山系全脉,东、南、西三面为昆仑山系。盐湖南部河流均源自昆仑山,以内陆地表径流方式注入盐湖,北部则以潜流形式补给盐湖。湖区内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因此,湖边干盐滩广布,盐层直接出露地表。由于周边水的补给,在干盐湖的边缘分布有8个大小不等的内陆湖泊。其中以涩聂湖和达布逊湖最大,常年有水,其余皆为间歇湖(图15-5)。
湖底沉积由3个含盐组组成(图15-6):
(1)下部含盐组 属上更新统(Q3)下部的湖积物,由含石膏细砂、粉砂、粘土与石盐组成,盐层最厚30m。
(2)中部含盐组 属上更新统(Q3)上部洪积物,由亚粘土、亚砂土与含膏粘土、石盐层组成,石盐层厚4~11m。
(3)上部含盐组 在全新统(Q4)地层中,下部为粘土、亚粘土,上部为松散盐层,以石盐、光卤石为主,次之为石膏、杂卤石、钾盐、软钾镁矾及少量的芒硝、泻利盐等。该盐层分布不均,最大厚度30m。

图15-5 察尔汗盐湖现代光卤石沉积分布略图

(据杨谦,1982)
1—地表光卤石层状矿分布区;2—深部卤石层状分布区;3—浸染状光卤石分布范围;4—干盐湖边界;5—隆起轴向;6—凹陷轴向
固体钾盐矿床由K1—K77个含矿层组成,具工业价值者为K4与K7矿层,其中KCl高者>10%,一般为百分之几。由于矿层品位低,开采较困难,目前仅个别区段可供工业利用。
卤水是湖区内的主要矿产,可分为地表卤水和晶间卤水2种。卤水中含钾盐,伴生有Mg、Na、B、Li、Rb、Br、Ⅰ等多种元素,Li含量较高,为著名的美国西尔斯湖的几倍到20倍。其中①地表卤水,主要富集在达布逊湖内,水深0.39~0.85m,KCl最高达41.7g/L,一般为13.9~35.7g/L。②晶间卤水,含矿层厚几米到二十米,水中矿化度 300g/L,含钾量最高达35.67g/L。
袁见齐等(1981)认为,柴达木盆地属于祁连和昆仑两大山系之间的断陷盆地,盆地内又有若干次级盆地,为盐湖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在第三纪初期,形成柴达木湖,因处干旱气候带,在上新世,西部沉积了盐类,至晚更新世时,湖盆最大沉降中心向东南迁移形成察尔汗湖。湖盆四周的结晶岩石和早期沉积盐类的风化,提供了钾和其他盐类的物质来源;而硼锂则可能主要与来自昆仑山深部的火山-地热水有关(郑绵平等,1989)。因不同来源卤水的互相掺杂,使湖盆各部位卤水成分不同,在北部和东部属氯化物型水,在盆地边缘形成光卤石和水氯镁石,而其西部和南部属硫酸盐型水,形成杂卤石等。钾盐是在干湖阶段形成的。

图15-6 各区段钾矿层和盐层对比示意图

(据杨谦,1982)
1—钾矿层;2—石盐层;3—粘土、粉砂(有时含石盐)
该盐湖是目前我国储量最大的钾盐矿床,几乎占我国探明钾盐总量的97%。另外,其也是超大型的石盐矿床(氯化镁矿床),是我国镁工业中电解法制镁原料。盐湖中晶间卤水中含Li、B、Br、Ⅰ、Rb、Cs等有益元素,具有很大的综合利用价值。此外,盐湖中还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盐湖生物资源,也应引起我们重视开发利用,以增加经济效益。
除了青海察尔汗盐湖型矿床外,近年来我国在新疆罗布泊北凹也发现其蕴藏有远景量达超大型规模的液体钾盐矿床,平均品位1.40%,赋存于全新统,晚更新统及中更新统上部。储卤层孔隙发育,单位涌水量大大超过工业开采指标。该钾盐矿床的潜在价值巨大,可采性好,资源保证程度高,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如外部建设条件跟得上,即可进行大规模开采。

钾盐矿床类型

2. 盐类矿床

我国某地的岩盐矿床赋存于红色盆地内。该地出露的地层有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岩盐主要产于白垩系泥砾岩中,岩盐岩系与围岩的密度差可达0.3g/cm3。红色盆地是呈南北向或北西向的复式褶皱,同向断裂发育,向斜宽阔、背斜狭长。岩盐受构造控制及本身的塑性作用,多呈岩丘状位于背斜轴部。次一级背斜是控制岩盐的最好部位。
因为岩盐与其围岩存在一定的密度差,所以应用重力勘探圈定盐体范围是有条件的。图7-17为本区1:10万重力测量布伽重力异常平面图。由图可见该地区出现的负重力异常的形状与范围和岩丘盆地完全相符。并且重力异常由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表明盆地基底由盆地中心向四周也是逐渐升高的。地表沿盆地边缘可见到侏罗系出露。在区域性的负异常带背景上出现G1至G7七个次级重力局部异常。后经钻探证实,它们都是由盐体引起的。

图7-17 某盆地布伽重力异常平面图

Q—第四系;N—新近系;E—古近系;Kmk—上白垩统;Kme—下白垩统;J—侏罗系

3. 钾盐在世界各国的储量怎样?

拿荷兰来说,1940年每公顷(104平方米)用了42吨的氯化钾。这个数字确实是大得很;在美国,每公顷一共才用4吨左右。
据苏联著名的农业化学家说,苏联全国田地的氯化钾用量,每年不得少于100万吨。
因此人类早就面临着这样一个任务:勘察钾盐的巨大矿床,把钾盐开出来,用它制造肥料。
现在,离开那次历史性的发现已经好多年了,全世界钾盐储藏量的分布图跟从前完全不一样了。假如我们用氧化钾的吨数来表示钾盐储藏量,那么大部分的储藏量都在苏联;德国总共才25亿吨;西班牙是35000万吨;法国是28500万吨;美国和别的国家更少。而且苏联的钾盐矿床还远没有完全勘测出来呢!

钾盐在世界各国的储量怎样?

4. 世界钾矿资源主要集中在哪些国家?

世界钾矿资源主要集中在加拿大、俄罗斯(含白俄罗斯)、德国、约旦等国家
钾矿世界总量:已经探明工业储备量200亿吨以上(按K2O计),估算总储备量超过在1400亿吨,但是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加拿大、俄罗斯(含白俄罗斯)、德国、约旦等国家,约占世界资源量的90%。未计算新增加探明:老挝133.62亿吨(折合氯化钾)。   
中国约30亿吨:已经探明工业储备量青海5.4亿吨(氯化钾),新疆储备量2.51亿吨(氯化钾),总计7.91亿吨;2003年11月,经江苏省地质队探明,江苏省丰县华山镇境内日前发现巨型富钾页岩矿,总储量约为22亿吨

5. 中国的钾盐矿资源丰富吗?

中国的钾盐矿资源相当贫乏,我国仅六个省(区)有少量钾盐产出。探明储量的矿区有28处,总保有储量KCl4.56亿吨。我国钾盐主要产于青海察尔汗盐湖,其储量占全国的97%;云南勐野井也有产出。钾盐矿床类型以现代盐湖钾盐为主,也有中生代沉积型钾盐矿和含钾卤水但其储量不大。

中国的钾盐矿资源丰富吗?

6. 中国钾盐找矿史简述

周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钾盐是中国紧缺重要矿产资源之一。60年来寻找大型钾盐矿是中国地质科学界的一大难题。中国钾盐矿床是以第四纪盐湖液体卤水钾矿为土,缺少规模巨大的古代固体钾盐矿床。中国探明钾矿储量仅世界的2%左右,钾盐矿95%用途是生产农业用钾肥。由于中国缺少人型固体钾矿,钾肥产量受限制,缺口巨大,全国缺钾土地达3.4亿亩。
宋代开始配制含硝酸钾黑色火药,中国农民使用农家草木灰肥获取钾元素。1940年,中国盐矿地质先驱袁见齐先生在川滇一带含盐地层作初步调查时,开始注意了钾盐的线索。1946年,袁先生在“西北盐矿概论”一文中提到:“在茶卡(盐湖)母液中,已证明钾之存在,但成分多寡,尚未测定,能否利用,亦未可必?查钾为制钾肥、炸药之重要原料,吾国尚未大量发现,尤宜特别注意”。若从袁先生重视找钾算起,到新中国成立以后钾盐工作正式起步,中国寻找钾盐已走过60多年历程。从时间上大致可以划分三大阶段,即1949~1977年为第一阶段,1978~1999年为第二阶段,2000年至今为第三阶段。
一、第一阶段(1949~1977)
1.中国首次发现钾盐矿
1951年兰州大学化学系戈福祥教授上书中央,要求调查青海盐湖资源。1956年中国政府和科学家制定的“中国12年国家重大科学技术长远规划”将考察中国盐湖列入之中,并于1957年以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综合考察委员会为主,组成了“中国科学院盐湖科学调查队”,明确了以找钾、硼为主要的任务。
在1955~1956年,青海省交通厅公路局在察尔汗地区修筑敦格公路穿越柴达木盆地时,发现了闻名于世的察尔汗干盐滩。筑路工人挖坑取盐食用后,发现有不能食用的苦辣盐,送至正在那里的地质部西北地质局632队化验,证实含KCl,地质学家朱夏指出察尔汗为巨大盐库,其盐层含钾0.40%。为此,1956年化工部地质矿山局应部总工程师、盐矿专家李悦言指示,派郑绵平随普查组到大柴旦、马海和察尔汗考察,化验察尔汗盐湖晶间卤水含钾1.1%,并指出找钾有希望。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柳大纲为队长,北京地质学院袁见齐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综考会领导韩沉石为副队长的盐湖调查队奉命于1957年再次赴青海察尔汗。期间,郑绵平和高世扬在察尔汗卤坑中发现和鉴定了光卤石矿物以及原生盐湖沉积光卤石钾盐层。从此,揭开了中国钾盐历史新的一页。翌年秋天20多个民族青年多至5000人在茫茫无垠人迹罕至的察尔汗盐滩上,土法上马用原生卤光石生产出第一批含KCl 50%的953t钾肥。此时,距1860年世界最早开采钾盐的德国迟了100年。
2.古钾盐矿床的发现
1962年,在中国云南思茅地区,云南省地质局16队在勐野旧盐硐中发现了红色不能食用钾盐矿,成为发现的中国第一个中型古代固体钾盐矿床。为了加强找钾工作,1962年成立了四川省地质局钾盐地质队(1964年更名为210地质队,1968年又称第七普查勘探大队,1978年改为第二地质大队,现在名称为西南石油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该队前期主要从事中国东部白垩纪—古、新近纪、华北奥陶纪和四川寒武纪、三叠纪的钾盐找矿、成钾预测以及盐矿和卤水矿的勘查和评价,认为在埋藏3000m以内找到大型钾盐矿床前景不佳,但对盆地三叠系富钾卤水矿资源开发评价极高(林耀庭,1994),预测四川液态含钾盐卤水潜在资源量高达4374亿m3。
3.油钾兼找
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的燃化部重视油气地质兼探盐(钾)工作,国家计委地质局地质科学院和江汉石油勘查院在湖北江汉油田发现钾芒硝钾盐层。但因埋藏大于3000m,定为暂无开采价值。1974年袁见齐先生发表了“陆相红层盆地盐矿成因”等论文三篇,强调了古代陆相碎屑岩层及含油盆地找钾的可能性。1976年,中国地质科学院郑直研究员等与国家地质总局西南所合作编制了1/400万“全国钾盐找矿远景图”及说明书,为全国进一步开展找钾提供了方向。从20世纪50~70年代,国外许多大型钾盐矿床在普查勘探石油时被发现。同期,中国也在重视石油勘探中探钾。如1977年,石油化工出版社出版《石油勘探中找钾盐矿的方法》一书。但以后由于体制分割等方面制约,使“油盐兼探”工作开展不理想,此时期,内部出版多本《钾盐矿床》、《钾盐专辑》及《钾盐资料选编》等书刊,及时供给全国找钾人员学习,为下一阶段找钾高潮准备了条件。从1958年起,到1978年由国家地质总局勘探查明钾矿产地仅有几处,KCl储量不足2亿t。和国外相比,中国钾资源严重匮乏,且主要为盐湖卤水钾矿。中国钾肥工业终因工艺落后和资源缺乏等原因,到1978年钾肥产量才达2.3万t,远远满足不了农业增产需求和土地逐年贫钾的困难。此时,全国各地尤其南方各省开展了窑灰钾肥的生产和农田试用。为了提高钾肥的自给率,国家计委于1975年发文通知对开发青海察尔汗盐湖进行规划,是年8月国家计委、石油化学工业部等十部委完成开发规划报告,建议一期工程年产钾肥20万t,二期工程为80万t。表明中国政府及老一辈钾盐科学家对开发和生产钾肥的极大重视。总观中国钾盐事业发展的第一阶段特点是:在中国政府及老一辈钾盐科学家关心和参与下,全国开展了以找钾硼为主的盐矿地质普查和科学研究,取得了找钾突破,发现察尔汗钾镁盐湖矿床及一批K、B、Li、Rb、Cs及石盐、天然碱、芒硝、石膏、钠硝石、天青石等盐类矿产,从实践中产生了“陆相成盐成钾”等学说。全国形成了地质、化工、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和石油等不同系统多支找钾勘探和研究力量,实现了中国钾盐和钾肥零的突破。但这阶段的工作还远远满足不了农业上的需求。同期,世界各国找到众多大型海相为主的钾盐矿产。
二、第二阶段(1978~1999)
1976年化工部成立了化工矿山地质研究所,后改为矿产地质研究院,其内设立了钾盐研究室。1979年,在山东成立了化工部所属“钾盐地质勘探大队”表明化工部重视找钾勘探和研究队伍建设,与此同时,1979年国家地质总局在山东兖州成立了找钾为主的第三地质大队。两个部同时在山东成立找钾队伍,表明当时人们在中国东部地区,即山西、陕西奥陶系及山东、江苏、河南、安徽等古、新近系盆地中开展勘查钾盐的决心。
1980年袁见齐先生发表“钾盐矿床成矿理论研究的若干问题”,首次提出“高山深盆”陆相成盐成钾模式概念,1983年完善了该理论,发表了“高山深盆的成盐环境一种新的成盐模式剖析”,充实了陆相成盐成钾学说。1984年在青海西宁召开全国盐类沉积学术会议。为了迅速改变中国严重缺钾状况,地矿部在1985年开始的第七个五年计划中,安排了中国柴达木盆地西部和北部开展古、新近系和第四系钾盐普查项目。除完成地面普查外,还应用航空伽马能谱新技术遥感找钾。
1995年10月地科院矿床所王弭力研究员领导的“罗布泊远景区成钾”专题组,在“罗北凹地”发现卤水钾矿。从1995~1999年,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所牵头,新疆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及地矿部遥感中心参加的“九五”国家项目课题组,冒着“死亡之海”恶劣的气候条件,在简陋的装备下,靠着为国为民找到大钾矿的决心,甘愿受苦,凭着聪明才智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发现了大型卤水钾矿。按已控制面积、矿层厚度和平均品位计算,罗北凹地钾矿床已揭示的卤水KCI地质储量超过了2.5亿t,达到大或特大型规模。中国盐湖钾盐从无到有,现保有K20资源量约5亿t。
三、第三阶段(2000~2011)
2010年8月,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研究中心和矿产资源研究所为负责单位申报的钾盐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中国陆块海相成钾规律及预测研究”“973”计划项目,先后通过函审和2轮公开答辩,从全国430余项建议项目中脱颖而出,已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
该项目是中国找钾研究队伍第一次联合作战,实现了中国找钾几代人联合找钾的梦想。中国找钾经历漫长60年,找到的钾盐资源仅能满足国内需求30%左右,而70%农业钾盐消费量仍然依靠进口。因此,钾盐是关系中国粮食稳产、增产重要战略矿产资源之一。为了扭转中国找钾瓶颈难题,袁见齐院士早在1988年就明确提出,“找钾工作的重点亦应转向海相层位”,袁见齐院士晚年的中国海相地层找钾理想,终于在20年后得到国家重视并以“973”工程计划实现。
在国土资源部科技司、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直接领导和组织协调下,经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和青海省联合推荐,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的刘成林研究员为该项目首席科学家,专家顾问组组长是中国地质科学院资源所郑绵平院士。
该项目还有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有30余名中青年学者,其中90%为博士将直接参与项目的研究。预计2011~2015年5年完成项目计划。“科学找钾”是本项目核心,找钾研究走向“定量化”、“定向化”和“定位化”三化,将是中国找钾成功之路。同时,在走出国门,寻求开发利用国际钾盐资源放置的引导下,中国多个企业组建力量,已在泰国、老挝、加拿大、刚果等国开展钾盐矿床地质勘查和矿山建设。
参考文献
[1]袁见齐.西北盐矿概论.见:袁见齐教授盐矿地质论文选集.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
[2]富之强.纪念中国发现钾盐40年.化工矿产地质,1996,18(4):314~316
[3]张彭熹院士简介.盐湖研究,1997,5(3~4):120~122
[4]郑锦平,等.青藏高原盐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5]曲懿华,蔡克勤,等.兰坪-思茅盆地钾盐成矿规律及预测.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6]林耀庭.四川盆地液态钾矿资源及其开发有关问题探讨.化工地质,1994,16(2)
[7]章午生,等.青海地质矿产志.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
[8]蒙庆.陕北奥陶系成盐地质条件及找钾远景.化工矿产地质,1996,18(1)
[9]袁见齐.袁见齐教授给秦仲达部长的信.化工矿产地质,1996,18(4)
[10]李廷祺,胡东生.罗布泊地区钾矿成矿远景的遥感地质研究.盐湖地质,1988(4)
[11]刘析盾.罗布泊有望成为我国最大的硫酸钾产地.科技日报,1997-01-18(1)
[12]张彭熹.古代异常钾盐蒸发岩的成因.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13]袁见齐,杨谦,等.察尔汗盐湖钾盐矿床的形成条件.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
[14]杨谦,吴必豪,等.察尔汗盐湖钾盐矿床地质.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7. 钾盐矿的介绍

potash salt ore;potassic salt ore一种以钾的氯化物和硫酸盐类矿物为主要组分的非金属矿产。主要钾盐矿物有钾石盐、光卤石、钾盐镁矾、无水钾镁矾、杂卤石、钾镁矾、软钾镁矾等。

钾盐矿的介绍

8. 钾盐矿床形成基本过程

(1)海西州位于青藏高原,是高原气候。位于柴达木盆地,地势高,空气稀薄,全年低温,降水较少。济南市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
(2)海西州位于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干旱,大气中水汽少。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里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气温日较差大。济南海拔低,大气中水汽较多,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昼夜温差小。与济南市相比,海西州气温日较差较大。
(3)钾盐矿床分布区地质历史上曾是内陆湖泊,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该地区气候逐渐变干,蒸发旺盛,咸水湖泊逐渐萎缩,盐分沉淀形成很厚的钾盐层。
(4)根据材料,从自然环境看,这里独特的地形地貌、自然风光、气候条件与火星表面极其相似。从人文环境看,这里人口稀少,戈壁分布广,开发利用程度低。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