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生干了崔莺莺谁写的?

2024-05-09 09:25

1. 张生干了崔莺莺谁写的?

张生干了崔莺莺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王实甫写的。张生与崔莺莺是西厢记鸳鸯传的人物《鸳鸯传》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是元代王实甫。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名珙字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该剧具有很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作者写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写情与欲的不可遏制与正当合理写青年人自身的愿望与家长意志的冲突。

王实甫人物详情
王实甫1260年-1336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

张生干了崔莺莺谁写的?

2. 崔莺莺与张生的故事

?崔莺莺与张生的故事出自唐代传奇小说《莺莺传》,主要讲述的是贫寒书生张生对没落贵族女子崔莺莺始乱终弃的故事。

故事的开始是书生张生在蒲州普救寺发生兵乱时,出力救护了同在寺里的远房姨母郑氏一家。郑氏为了答谢张生,请张生来家里吃饭。宴上,张生对表妹莺莺一见钟情,崔莺莺的侍女红娘帮助两人传递书信,经过一段时间的书信来往,两人终于花好月圆。

后来张生在科考中落榜,就在京城停留,这段时间一直与莺莺互赠情书、信物。但张生最后变心,认为莺莺是天下“尤物”,沉迷于与她的情爱只会让自己堕落,还举例纣王,周幽王亡国的例子,证明自己“德不足以胜妖孽”,就离开了。

一年多后,莺莺嫁人,张生另娶。一次张生路过莺莺家门,想要相见,被莺莺拒绝,并且回诗“弃置今何道,当阿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小说站在张生的立场上,认为他“始乱终弃”的行为是对的,但不能否认张生就是一个始乱终弃的薄情郎。

3. 崔莺莺和张生的结局是什么呢?

崔莺莺和张生的真实结局是张生始乱终弃,崔莺莺再嫁他人。
崔莺莺和张生故事的根源是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在故事中张生是贫寒书生,崔莺莺是没落贵族。张生与崔家实为远亲,张生在平定战乱后,与崔莺莺第一次相见。张生见过崔莺莺之后,立刻就被其吸引了,于是主动出言“挑”之,却未得回应。这才搭上了其婢女“红娘”的线,托她代为传话。  
红娘说崔莺莺坚贞自守,劝张生“三媒六聘”走正规程序。而张生算了一下日期,等不了那么久,于是红娘才劝他给崔莺莺写诗。崔莺莺得到张生写的诗后,心中其实也有所动,于是就回了一首: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后来几番矜持之后,二人夜间相会,黎明分开,持续了一个多月,直到张生要去长安了。过了数月,张生归来,与崔莺莺一同之前的交往模式,却未提及嫁娶一事,崔莺莺其实已经大概知道张生的想法了,于是说“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  
而张生第二年科举仍未考中,再次寄信给崔氏,想要重归旧好,然而崔氏看清了张生为人,写了一封长信与其决绝。张生不知道出于何种目的,将这封信给亲朋好友广为浏览,一时间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张生成家之后,听说崔莺莺也嫁人了,还曾经想要去见她,告诉她的丈夫自己是崔莺莺的远亲,但崔莺莺最终拒绝与其见面。

《西厢记》崔莺莺和张生的结局 
《西厢记》中张生在普救寺遇到了崔莺莺,二人一见钟情。一同努力冲破了孙飞虎、郑恒以及崔母的阻拦,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在结局处,也安排了丈母娘对张生的要求,说“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这才是对屡屡名落孙山的张生真正的考验。未遇崔莺莺之前,张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此番之后,却一举登榜,高中状元,上演了一出“才子佳人”的完满结局。  

崔莺莺和张生的结局是什么呢?

4. 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


5. 张生对崔莺莺是真爱么?

张生为何对崔莺莺薄情始乱终弃?
简单回顾下《莺莺传》的故事,崔莺莺是前朝崔相国之女,与母亲因故被困于庙中,得到张生的解救,因为红娘牵线搭桥,也因为莺莺对爱情的渴望,所以莺莺与张生,成就了好事,崔母得知,恨极,逼张生考取功名来娶莺莺,后来张生考中了状元,被当朝重臣看重,选为女婿,莺莺自然被抛诸脑后,多年后,故地重游,莺莺拒绝见这个“外兄”——《西厢记》里给了一个光明的尾巴,写成了张生与莺莺大团圆。
相较于《莺莺传》和《西厢记》,莺莺传更现实,也更符合人性,其乐融融的结局,往往是梦想而已。
张生为何对崔莺莺始乱终弃?

我个人的看法是张生始终没有爱过莺莺。爱上她和爱上她,真的是不一样的。很早以前,红娘就问过张生为什么不走正常路数,向崔母提亲,张生的解释是什么呢?他说什么纳采问名等等一系列的程序耗时太长,他实在等不及了,不愿意等了。真正喜欢一个姑娘,不愿意等?很明显,成年人都明白,他要的,不过是崔莺莺的身子,其他的嘛,再说啰。
后来,张生发达了,怎么说崔莺莺的呢?“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不爱就不爱吧,为了开脱,竟然把曾经的枕边人,当作是妖孽祸水,可见,所谓的爱情,从来都是假的,至少在张生看来,年少的青春的崔莺莺,最大的作用,无非就是排解寂寞而已。
于张生来说,崔莺莺已经没有了价值,他要的东西,崔莺莺永远给不了。崔莺莺出身博陵崔氏,母亲出身荥阳郑氏,她是真正的五姓七宗望族的大小姐,如果她父亲在的话,光一个崔氏,就可以给张生带来无限的好处,更别说还有郑氏的加持了。可是,崔父已然是前相国,早就退出了朝堂的圈子,何况还死了,崔母一介女流,要命的是崔家并没有嫡亲兄弟之类的可以依靠。要说显贵吧,很显贵,要说没实权吧,也的确帮不上张生什么忙。
人都是务实的。张生作为读书读老了的,自有一番计算,相较于当朝重臣之女,崔莺莺能给的实在太少,张生想要在仕途上有作为,没有妻族的帮衬是不可能的,娶了崔莺莺,可以得到什么呢?除了一个重情重义的虚名外,好处很有限,而另娶他人,却有完全不一样的未来。何况大唐观念开放,婚前失贞的女子也可以有好归宿,崔莺莺失了贞,却也嫁得出去,有大把的人冲着她去,再说,崔莺莺外柔内刚,寻死之类的事情是不会做的——不会闹出人命,丑事不会被揭,张生放弃这段历史,也就没有什么心理负担了。
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其实共有三个版本:一是唐朝的《莺莺传》,二是元朝的《西厢记》,三是这个故事的历史原型,也就是唐朝大诗人元稹与崔莺莺的经历。
我们先来说《莺莺传》,说的是一个叫做张生的书生,有一次来到蒲州普救寺寄住,恰好当时有个崔家寡妇带着女儿路过蒲州,也暂住在这个寺庙中。
这一年,著名将军浑碱在蒲地去世,他的士兵趁着办丧事期间进行骚扰,大肆抢劫蒲州人。崔家财产很多,因此不可避免会受到乱兵的抢劫。
恰好张生与蒲地一位将军是好友,便请来了一些军队保护崔家母女,因此崔家才没遭到兵灾。后来崔母便大摆酒席款待张生,并引荐女儿崔莺莺与张生相见,张生见崔莺莺长的貌美如花,不由对她一见钟情。

后来张生便多次托崔莺莺的丫环红娘代为引见,而红娘却反问张生既然喜欢崔莺莺,为何不借着对崔家的这份恩情而光明正大提亲呢?
张生却认为媒妁之言要数月之久,到时自己早就相思而亡。其实从张生的这个态度来看,就已经注定他们这段感情只能是露水之缘。
后来在红娘的牵引下,两人私下往来两个月,并多次在西厢房一起睡觉,但这期间张生始终未提媒妁之事,而崔莺莺也没有提要张生娶她之事,毕竟张生是要到京城赶考之人,而长安的一切崔莺莺不能给予,崔莺莺也深知这些,不挽留不为难,也不会开口提婚嫁之事。
等到张生离开的前夜,张生也只是在崔莺莺面前愁叹,但不说任何誓言,崔莺莺这才慢慢地说道:“这段感情是我主动献身,我自不会怨恨。如果你娶我,那是你的恩惠。你不娶我,也是情理之中。正所谓山盟海誓,也有到头的时候,你又何必对这次的离去有这么多感触呢?”
言毕, 崔莺莺弹了一曲《霓裳羽衣曲》,多年还没弹几声,发出的悲哀的声音又怨又乱,不再知道弹的是什么曲子,身边的人听了哭了起来,崔莺莺也突然停止了演奏,扔下了琴,泪流满面;急步回到了母亲处,再没有来。第二天早上张生出发了。

后来,张生来到长安,还时常给崔莺莺寄来胭脂水粉,崔莺莺也回复书信。
此后两年,张生始终没能考中科举,他和崔莺莺的联系也就渐渐悄无声息,再后来张生索性留在长安,并娶了一个长安女子,继续科举之路,而崔莺莺也嫁了别人。
从这层意义上说,在《莺莺传》中,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就像我们现在很多爱情一样,明知道不会有结果,但还是在一起,最终却还是走着走着就散了,谈不上谁抛弃谁,只能说有缘无份,双方都有各自的路要走。
至于在《西厢记》中,前面的情节基本都差不多,只不过添加了崔母强烈反对的情节,再就是后来张生进京赶考高中状元,最后的结局也是大团圆,张生高中状元后回来迎娶了崔莺莺,两个有情人终成眷属,没有所谓的始乱终弃。

最后,就是张生和崔莺莺的历史原型,也就是唐代著名诗人元稹与崔莺莺的故事。
这是在公元799年,刚满20岁的元稹因考中科举被朝堂派到蒲州(今山西永济市)任小职,当时正值驻军骚乱,蒲州不宁,元稹便借助友人之力保护处于危难之中的远亲崔氏母女。
等到乱军平定后,元稹就崔家少女崔莺莺相爱。虽然崔莺莺才貌双全,而且家中富有,但毕竟没有权势,这与元稹理想中的婚姻存在很大距离。根据唐代的举士制度,士之及第者还需要经过吏部考试才能正式任命官职,所以元稹便在第二年再赴京应试。
元稹自从赴京应试以后,以其文才卓着,被新任京兆尹韦夏卿赏识,且与韦门子弟交游,从而得知韦夏卿之女韦丛尚未许配与人,于是意识到这是一个走门路、攀高枝的绝好机会。
公元803年,元稹与白居易同登书判拨萃科,进入秘书省任校书郎。求官心切的元稹考虑到崔莺莺虽然才貌双全,但对他的仕途进去没有多大帮助。此时,韦夏卿又表示很欣赏元稹的才华,愿意将女儿许配给他。
元稹经过权衡得失,最后选择抛弃莺莺,而娶了韦丛。毕竟,对于元稹来说,这是一次难得向上爬的机会。不过,虽然元稹和苇丛是标准的政治联姻,但两人婚后感情却非常好,在苇丛去世后,元稹还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佳句来悼念亡妻。
对于初恋情人崔莺莺,或许是受良心的谴责,又或许是对初恋情人的难以忘怀,所以很多年以后,元稹以自己的初恋为原型,创作了传奇小说《莺莺传》,即后来《西厢记》的前身。从这层意义上说,现实版的张生之所以抛弃崔莺莺,归根结底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

张生对崔莺莺是真爱么?

6. 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_张生为何抛弃崔莺莺

在小说《西厢记》中,张生和崔莺莺从相爱到相守,但最终张生还是抛弃崔莺莺,这里面有什么  故事  发生吗?下面是我为你搜集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 
 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主要有两种版本,这两种版本的经过如出一辙,只是其结局不同而已。在小说《西厢记》中,张生和崔莺莺两个人在意外相遇之后,就萌生了浓烈的好感,但是崔莺莺作为大家闺秀,需要面对太多的不得已,虽然和张生真心相爱,却不能真诚以对。后来经过了红娘的帮助,张生和崔莺莺两人的感情终于拨开云雾见青天,但是此时张生却要进京赶考,而崔莺莺的婚约也迫在眉睫,最终两人突破重重障碍走到了一起。
 
 在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之中,红娘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她如同中国神话  传说  中的月老一般,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方法  成功  地帮助张生和崔莺莺两人走到了一起。张生原本是一个贫寒的书生,而崔莺莺则是富甲一方的富贵小姐,两个人的身份和地位天差地别。有一日,普救寺发生了重大的叛乱,而张生则奋不顾身地前去救崔莺莺,崔莺莺也被张生这种舍己救人的精神所感动,但是由于两人地位悬殊,崔莺莺始终不能倾吐心中爱意。张生则开始对崔莺莺展开了激烈的追求,但是都遭到了崔老夫人严词拒绝,最终张生得了相思病。之后,崔莺莺开始借助红娘前去慰藉张生,终于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
 
 张生和崔莺莺虽然有着无比美好的爱情,但是在旧社会中,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并没有得到封建大家长的认可,崔老夫人一次又一次地刁难张生,而张生都勇往直前,最终终于解除了一切难题,张生和崔莺莺也得以在一起长相厮守。
  张生为何抛弃崔莺莺 
 在小说《西厢记》中,张生和崔莺莺从相爱到相守,经历了无数的考验,但是在原著《莺莺传》中,张生最终还是抛弃了崔莺莺。关于张生为什么会抛弃崔莺莺目前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有两种比较受认同。
 
 其一认为根据小说中的描写,张生是担心崔莺莺不贞,于是索性抛弃了崔莺莺,其二认为张生只是将崔莺莺当做一个泄欲的工具,并没有对她付出真感情,而张生作为一个落魄书生,一心想要考取功名,等到成为状元之后便  自然  而然地抛弃了崔莺莺。
 
 关于张生为什么抛弃崔莺莺这一话题可以说自古以来就一直深受热议,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认为张生多薄幸,并没有真心爱过崔莺莺。当然这种说法也是大部分人所认可的,《莺莺传》的作者元稹实际上就是在为自己的薄情寡义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此外,也有人认为张生是因为世俗礼教最终放弃了崔莺莺,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之路十分艰难,张生对于崔老夫人也是多有怨言,等到他功成名遂的时候,肯定会抛弃崔莺莺而娶一个能够让自己显贵的世家小姐。
 
 总体而言,张生之所以会抛弃崔莺莺,不仅仅因为张生畸形的爱情观,还因为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无论张生因为怎样的原因抛弃了崔莺莺,实际上都避免不了张生薄情寡义的骂名。张生当初抛弃了崔莺莺,使得他在仕途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他却也因此受到了人们唾弃,张生也因此成为了薄情郎的代名词。
  西厢记张生原名 
 《西厢记》中的张生早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经典人物了,但很多人却不知道张生的原名是什么。其实关于《西厢记》张生原名是什么这一话题,目前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说法,其一认为张生的原名是张珙(张君瑞),这一说法主要是根据《西厢记》中的相关交代。其二认为张生的原名是张籍(张文昌),这一说法主要是根据唐朝的背景情况以及张籍的个人经历。其三认为张生的原名是张先(张子野),这一说法主要是因为张先个人的作风与文中的张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关于《西厢记》张生原名是什么,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说法。很多人认为张生便是张君瑞,因为在小说《西厢记》中便以这一名字作为张生的名字,其可信度还是很高的。但是由于王实甫这本《西厢记》是在很多人的小说基础上创作的,因而其中张生的原名为何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证。也有人认为张生便是张籍,因为唐朝诗人张籍的个人经历与张生如出一辙,有很强的关联度,但是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关系来看,张籍根本没有可能经历张生的故事。而张生显然不是张先,因为张先是宋朝人,虽然经历异常相似,却不是同一个人。
 
 其实,无论《西厢记》中的张生的原名是什么,都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虚拟人物而已,目前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张生便是唐朝大诗人元稹,而元稹则是以张生的口吻叙述了一个哀婉动人的故事罢了。
 
    猜你喜欢:
 
 
 
 1. 爱情和面包的故事3个 
 
 2. 西厢记读后感 
 
 3. 古代悲情故事 
 
 4. 西厢记读后感600字3篇

7. 张生为什么负了莺莺?

张生为何对崔莺莺薄情始乱终弃?
简单回顾下《莺莺传》的故事,崔莺莺是前朝崔相国之女,与母亲因故被困于庙中,得到张生的解救,因为红娘牵线搭桥,也因为莺莺对爱情的渴望,所以莺莺与张生,成就了好事,崔母得知,恨极,逼张生考取功名来娶莺莺,后来张生考中了状元,被当朝重臣看重,选为女婿,莺莺自然被抛诸脑后,多年后,故地重游,莺莺拒绝见这个“外兄”——《西厢记》里给了一个光明的尾巴,写成了张生与莺莺大团圆。
相较于《莺莺传》和《西厢记》,莺莺传更现实,也更符合人性,其乐融融的结局,往往是梦想而已。
张生为何对崔莺莺始乱终弃?

我个人的看法是张生始终没有爱过莺莺。爱上她和爱上她,真的是不一样的。很早以前,红娘就问过张生为什么不走正常路数,向崔母提亲,张生的解释是什么呢?他说什么纳采问名等等一系列的程序耗时太长,他实在等不及了,不愿意等了。真正喜欢一个姑娘,不愿意等?很明显,成年人都明白,他要的,不过是崔莺莺的身子,其他的嘛,再说啰。
后来,张生发达了,怎么说崔莺莺的呢?“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不爱就不爱吧,为了开脱,竟然把曾经的枕边人,当作是妖孽祸水,可见,所谓的爱情,从来都是假的,至少在张生看来,年少的青春的崔莺莺,最大的作用,无非就是排解寂寞而已。
于张生来说,崔莺莺已经没有了价值,他要的东西,崔莺莺永远给不了。崔莺莺出身博陵崔氏,母亲出身荥阳郑氏,她是真正的五姓七宗望族的大小姐,如果她父亲在的话,光一个崔氏,就可以给张生带来无限的好处,更别说还有郑氏的加持了。可是,崔父已然是前相国,早就退出了朝堂的圈子,何况还死了,崔母一介女流,要命的是崔家并没有嫡亲兄弟之类的可以依靠。要说显贵吧,很显贵,要说没实权吧,也的确帮不上张生什么忙。
人都是务实的。张生作为读书读老了的,自有一番计算,相较于当朝重臣之女,崔莺莺能给的实在太少,张生想要在仕途上有作为,没有妻族的帮衬是不可能的,娶了崔莺莺,可以得到什么呢?除了一个重情重义的虚名外,好处很有限,而另娶他人,却有完全不一样的未来。何况大唐观念开放,婚前失贞的女子也可以有好归宿,崔莺莺失了贞,却也嫁得出去,有大把的人冲着她去,再说,崔莺莺外柔内刚,寻死之类的事情是不会做的——不会闹出人命,丑事不会被揭,张生放弃这段历史,也就没有什么心理负担了。
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其实共有三个版本:一是唐朝的《莺莺传》,二是元朝的《西厢记》,三是这个故事的历史原型,也就是唐朝大诗人元稹与崔莺莺的经历。
我们先来说《莺莺传》,说的是一个叫做张生的书生,有一次来到蒲州普救寺寄住,恰好当时有个崔家寡妇带着女儿路过蒲州,也暂住在这个寺庙中。
这一年,著名将军浑碱在蒲地去世,他的士兵趁着办丧事期间进行骚扰,大肆抢劫蒲州人。崔家财产很多,因此不可避免会受到乱兵的抢劫。
恰好张生与蒲地一位将军是好友,便请来了一些军队保护崔家母女,因此崔家才没遭到兵灾。后来崔母便大摆酒席款待张生,并引荐女儿崔莺莺与张生相见,张生见崔莺莺长的貌美如花,不由对她一见钟情。

后来张生便多次托崔莺莺的丫环红娘代为引见,而红娘却反问张生既然喜欢崔莺莺,为何不借着对崔家的这份恩情而光明正大提亲呢?
张生却认为媒妁之言要数月之久,到时自己早就相思而亡。其实从张生的这个态度来看,就已经注定他们这段感情只能是露水之缘。
后来在红娘的牵引下,两人私下往来两个月,并多次在西厢房一起睡觉,但这期间张生始终未提媒妁之事,而崔莺莺也没有提要张生娶她之事,毕竟张生是要到京城赶考之人,而长安的一切崔莺莺不能给予,崔莺莺也深知这些,不挽留不为难,也不会开口提婚嫁之事。
等到张生离开的前夜,张生也只是在崔莺莺面前愁叹,但不说任何誓言,崔莺莺这才慢慢地说道:“这段感情是我主动献身,我自不会怨恨。如果你娶我,那是你的恩惠。你不娶我,也是情理之中。正所谓山盟海誓,也有到头的时候,你又何必对这次的离去有这么多感触呢?”
言毕, 崔莺莺弹了一曲《霓裳羽衣曲》,多年还没弹几声,发出的悲哀的声音又怨又乱,不再知道弹的是什么曲子,身边的人听了哭了起来,崔莺莺也突然停止了演奏,扔下了琴,泪流满面;急步回到了母亲处,再没有来。第二天早上张生出发了。

后来,张生来到长安,还时常给崔莺莺寄来胭脂水粉,崔莺莺也回复书信。
此后两年,张生始终没能考中科举,他和崔莺莺的联系也就渐渐悄无声息,再后来张生索性留在长安,并娶了一个长安女子,继续科举之路,而崔莺莺也嫁了别人。
从这层意义上说,在《莺莺传》中,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就像我们现在很多爱情一样,明知道不会有结果,但还是在一起,最终却还是走着走着就散了,谈不上谁抛弃谁,只能说有缘无份,双方都有各自的路要走。
至于在《西厢记》中,前面的情节基本都差不多,只不过添加了崔母强烈反对的情节,再就是后来张生进京赶考高中状元,最后的结局也是大团圆,张生高中状元后回来迎娶了崔莺莺,两个有情人终成眷属,没有所谓的始乱终弃。

最后,就是张生和崔莺莺的历史原型,也就是唐代著名诗人元稹与崔莺莺的故事。
这是在公元799年,刚满20岁的元稹因考中科举被朝堂派到蒲州(今山西永济市)任小职,当时正值驻军骚乱,蒲州不宁,元稹便借助友人之力保护处于危难之中的远亲崔氏母女。
等到乱军平定后,元稹就崔家少女崔莺莺相爱。虽然崔莺莺才貌双全,而且家中富有,但毕竟没有权势,这与元稹理想中的婚姻存在很大距离。根据唐代的举士制度,士之及第者还需要经过吏部考试才能正式任命官职,所以元稹便在第二年再赴京应试。
元稹自从赴京应试以后,以其文才卓着,被新任京兆尹韦夏卿赏识,且与韦门子弟交游,从而得知韦夏卿之女韦丛尚未许配与人,于是意识到这是一个走门路、攀高枝的绝好机会。
公元803年,元稹与白居易同登书判拨萃科,进入秘书省任校书郎。求官心切的元稹考虑到崔莺莺虽然才貌双全,但对他的仕途进去没有多大帮助。此时,韦夏卿又表示很欣赏元稹的才华,愿意将女儿许配给他。
元稹经过权衡得失,最后选择抛弃莺莺,而娶了韦丛。毕竟,对于元稹来说,这是一次难得向上爬的机会。不过,虽然元稹和苇丛是标准的政治联姻,但两人婚后感情却非常好,在苇丛去世后,元稹还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佳句来悼念亡妻。
对于初恋情人崔莺莺,或许是受良心的谴责,又或许是对初恋情人的难以忘怀,所以很多年以后,元稹以自己的初恋为原型,创作了传奇小说《莺莺传》,即后来《西厢记》的前身。从这层意义上说,现实版的张生之所以抛弃崔莺莺,归根结底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

张生为什么负了莺莺?

8. 《莺莺传》叙述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故事,请问它的作者是谁?

《莺莺传》叙述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故事,请问它的作者是谁?元稹。《莺莺传》是元稹主编的唐代传奇小说。原名:传奇。他主要讲述了一个穷书生张生的故事,他爱上了崔莹莹,然后抛弃了她。起初,张生住在浦州的普九寺时,他发动了一场军事起义,帮助远在通榆寺的郑阿姨一家。在郑和评价宴会上,讲述了张的衰亡妻子崔莹莹爱上崔莹莹然后抛弃她的故事。起初,张生住在浦州的普九寺时,他发动了一场军事起义,帮助远在通榆寺的郑阿姨一家。



在郑和的申请宴会上,张艺谋给大家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袁真在唐宋时期写下了《莺莺莺传说》,讲述了崔莺莺和张生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西厢记》中的王世福传奇最为精彩,影响最为广泛。《传记》是唐代作家袁真的传奇之作。



描述了盈盈的传记(也被称为惠珍集),并描述了张生和崔盈盈之间的悲剧爱情故事。这是唐代传说中的一件名作。后来,该剧的作者用他们的角色创作了许多作品,如张生和崔莹莹之间的悲剧爱情故事。小说成功塑造了崔莹莹的,经典形象,深刻揭示了《唐元真诗人莹莹传》是元真的代表作。它有一个很好的文字和详细的描述。他讲述了盛爱上崔莹莹然后抛弃她的故事。



起初,张生住在浦州的普九寺时,他发动了一场军事起义,帮助远在通榆寺的郑阿姨一家。在郑和的慰问宴上,张艺谋讲述了张生与崔莹莹爱情的悲剧。《西厢记》是元代王世福《莺莺莺传》中的《蓝莺莺传》,至今仍被广泛使用。《西厢记》的浪漫主义主要描写张生与崔莹莹总理之间的浪漫爱情故事。在崔颖阳管家的帮助下,他们终于成功地见面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