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当前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2024-05-13 09:28

1. 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当前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中国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积淀,而传统的工艺美术是独一无二的东方文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人民为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中国工艺美术以其悠久的历史、别具一格的风范、高超精湛的技艺和丰富多样的形态,为整个人类的文化史谱写了充满智慧和灵性之光的一章。虽然工业设计逐渐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但要把传统的工艺美术巧妙的应用到现代工业设计中,随着中国国力和世界影响力的增强,中国的现代工业设计才不会迷失了自己,才会更鲜明的走向世界。 
关键词:中国传统工艺美术 现代工业设计 融入潜力 重要组成 必要性 
正文   我们应该担当起怎样的责任,我们又被时代赋予了怎样的责任,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才能不辱使命。怎样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融入现代产品设计中,这是所有未来工业设计师所应该思考的问题。面对我国正在蓬勃发展的设计事业,我们在学习世界设计的同时应当开辟出一片有着中国特色的工业产品设计领域,将我们中华文化融入现代工业产品的设计之中。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蕴含现代工业设计理念 论文网 www.lwkoo.cn 毕业论文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历经时代的沧桑,在无数先辈努力下,经过数千年实践的锤炼,才有了今天涉及我们生活方方面面,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自古以来通过对自然万物的尊重、承认和包容,通过沟通、协调而达到和谐统一的风格。直至今日,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达,自然的平衡却已经打破,此时人们才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提倡环保、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等等。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这一深厚底蕴深刻的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方向,如何将先人千年来总结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规律与成果运用到今天的现代产品设计,将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和深思的话题。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世界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 
中国人口之众,中国文化早已向世界各地传播,影响深广,其市场潜力是不可估量的。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之大,以及其在世界文化中所占比重之最也就决定了将中华文化融入现代产品设计的价值前景是无限的,潜力是无穷的。  
如《众神聚宴》,是文艺复兴早期意大利威尼斯派最杰出的画家之一的乔凡尼·贝利尼 (Giovanni Bellini,1430-1516年)所作,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向往的理想世界的写照。画中值得一提的是,诸神所用的器皿均是中国宋代烧制的青花瓷,可见当时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名声远播以及那个时代的西方人对中华文明的崇拜和神往。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设计元素中充满生命活力之美。纹饰里面的动物纹主要是继承和发展了原始的图腾。如所反映的夔龙纹、夔凤纹等等,都是根据中华民族所崇拜的吉祥神圣之物的龙、凤等演变而来的,风格怪异,并且具有明显的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标记。 
      龙纹是中华民族最吉祥、最神圣的纹饰,它的形象不是在青铜器上才出现的,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龙的萌芽。在青铜时代,龙的真正形象出现了。它是多种动物形象的综合体,是一种经古代人民创造性想象而产生的怪异而神秘的动物形象。它最初的原形主要是以蛇为主,因为在中国古代有龙蛇互化之说:“龙或时似蛇,蛇或时似龙”等说法。而龙的形象在商周青铜器中并不少见,它把表现的每一个部分都抽象化了,并且还有选择性的进行了强化。 
凤最初的形象是玄鸟(玄鸟是中国上古东夷族的图腾),和龙一样,它也是上古人民想象出来的一种动物,也是一个综合了多种动物的形象而创造出来的神鸟。它的羽毛是吸收了孔雀的形象特征,它尖锐的爪子是取自愈凶猛的鹰。《韩诗外传》里就有关于凤的描述,“夫凤之象,鸿前而鳞后,蛇颈而鱼尾,龙纹而龟身,燕颔而鸡啄。”它也是吸收和融合了别的氏族的文化。但是这里的凤纹变化极多,可与夔龙纹相媲美,也给人一种神秘感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发展,无论是宫廷美术还是民间美术,无论是文人画还是宗教画,经过历代的画家、艺人、工匠的创作实践,积累了大量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殷商时期的青铜,从战国时期的器皿、帛画到汉代的雕塑画像石,从唐宋的绘画到明清的瓷器 ,以及民间广为流传的剪纸、木版年画、建筑、纹饰、戏装、面具等等,充分体现了或恢弘灵巧,或简约或精致,或工整或粗放或热烈或娟秀,或质朴或奢华等多种手法。无论是逸笔草草的国画笔墨还是板刻结圆的装饰图案;无论是造型夸张的民间剪纸还是色彩强烈的木版年画,这一切无不为现在工业设计提供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图式装饰语言。在我国历史上,农业社会留下过丰富的历史遗产,今天我们游览和保护的许多历史遗迹,在当年都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工具或建筑。要走出一条“民族个性”的道路,就必须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中,向传统工艺美术学习,并进行具有创造性的转化,使中华传统设计元素用在当代工业设计中既具有“民族个性”又有“时代性”,这样,我们工业设计才能真正走“国际化”。论文网 www.lwkoo.cn 毕业论文
中华传统艺术在经过漫长的历史凝炼后,逐步形成各具典型文化内涵的图形和纹饰。他们包括人物、植物、动物、图腾、几何符号等形式在内的图像,以及一些流传广泛的典故、成语、传说中的人物、景物,一些约定俗成的事物及组合。这些乡土味浓郁的图像元素是民族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将这些富有民族形式特征的元素有机的组合到现代工业设计中,无疑会给单调枯燥的现代工业设计风格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融入现代工艺设计的必要性
    信仰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根基信仰也将荡然无存。现代工业设计要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抛弃,整天跟着西方的屁股跑,也是没有出路的。而且,随着国外的设计兴国的战略而来的不单单是市场上出售的设计产品还有他们民族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正通过我们对他们产品的使用而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甚至正在冲淡我们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文明传承。这难道不足以让我们在先人的灵位前感到羞愧吗?
因此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文明融入现代设计,创造出我们自己的工业设计文化以推动和延续中华文化是十分必要的。否则,中华民族将失去引以为傲的五千年文化,届时我们又将凭借什么立于世界之林?又有何面目自陈我们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因此,作为设计师必须善于抓住可以用于现代工业设计的精髓,融会贯通。而要想抓住传统元素的精髓,则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在生活中的体会了。这一点,我觉得我们国家的教育方式以及应试教育的本质对于下一代关于传统设计元素的学习和引导很不利。
将中华传统设计元素融入现代产品设计并不是简单的在产品表面绘制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图案就可以了事的,文化在产品中的融入应该是一种精神文明和文化情感的融入,并且以产品本身为载体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传达出产品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这也正是产品在经济价值、审美价值之上的第三种价值——精神价值的体现。
结论
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设计元素融入到现代产品的设计中不单单是提升产品价值促进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催化剂,更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必经之路。倘若,我们没能重视起我们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设计元素,在设计上始终处于对西方的模仿甚至照搬上,那么我们的工业设计事业将永远落后于世界,我们的文化也很有可能在世界文化的冲击下所消逝,到那时,我们留给后人的只能是五千年的忧伤。
参考文献 
1 杭间/何洁/靳埭强 主编 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M]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2 林毓生 著 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M] 三联书社 1997
3赵农 著 中国艺术设计史 [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年1月
4中国工艺美术史》湖北美术学院主著 张昕 刘茂平 左奇志 喻琴 著 湖北长江出版社2007

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当前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2. 商周青铜器的艺术特点

青铜是铜和锡铅的合金。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青铜工艺成为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它以品类丰富、造型优美、纹饰华丽、制作精巧、风格独特而著称。此时是冶炼铸造技术可以说有了突发猛进的发展,在应用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成为中国艺术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代表作品作品:《后母戊大方鼎》、《盂鼎》为例,从青铜器作为“礼器”的艺术精神与青铜器的造型、装饰艺术特点来谈谈商周青铜器艺术。中国古代青铜器,就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中国古代青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青铜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品种已很丰富器型多种多样,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浑厚凝重。商周青铜器艺术装饰承接新石器时代艺术中若干精髓,经过长期绵延不断的变化,形成独特的体系,在成为中国艺术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商周时期,青铜的冶炼业作为生产力的标志而达到高峰。是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以下通过中国商代晚期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方鼎》图一和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大盂鼎》图二来论述商周青铜器艺术特点。一、商周青铜器作为“礼器”的艺术精神特点中国青铜器的大宗是青铜礼器。这是中国青铜器的重要特征,在世界青铜器家族中担任绝无仅有的角色。是强调青铜器在社会物质文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1、《司母戊方鼎》是中国商代晚期最重的青铜器,1939年在河南安阳出土。通高133厘米,长166厘米,重875千克。为商王文丁祭祀其母“戊“制作的大型礼器,是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气魄沉雄,器形凝重,纹饰华美,是商代青铜器风格的典范。鼎腹内壁有3个字铭文“司母戊”,鼎也因此得名。青铜礼器被统治阶级用来祭天祀祖,宴飨宾客,歌功颂德,死后埋葬于地下。显然它是为奴隶制统治服务的。对于一个奴隶制国家来说,青铜礼器尤其像鼎之类的重器是社稷的象征,它的存亡就是国家的存亡,所以古书有“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的说法。2、《大盂鼎》大盂鼎是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因作器者是康王时大臣名盂者而得名,表示康王(武王的孙子)自己要以文王为典范,告诫盂也要以祖父南公作榜样。对于一个奴隶主贵族及其家族来说,青铜礼器又是他们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据文献记载,天子用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必须恪守法度,而不能逾越。生前如此,死后埋葬也是如此。所以说青铜礼器被制度化、神秘化、权力化,它就不是一般的实用器了。在形制、纹饰的铸造方面我们就不能简单地用对待实用器的眼光去看待,这是我们在鉴定时必须注意的。很多器物的形制纹饰都表明它不适于生活中使用,原因就在这里。在青铜礼器上,各级奴隶主贵族寄托着他们的信条与期望,反映着他们的思想观念。当这种要求用形制与纹饰表达仍嫌不足时,便诉之于文字。这就是中国青铜器铭文很多的原因之一。青铜器是物质的,但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产品。二、商周青铜器的造型与装饰艺术特点从造型艺术的观点看,许多青铜器又是精美的工艺美术品。代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与造型及装饰方法的密切联系,说明中国工艺美术中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传统。形成独特的体系。从青铜器的纹饰上看,有饕餮纹、雷纹、弦纹、鱼纹、鸟纹、龟纹等。1、例:《司母戊方鼎》、《大盂鼎》这两件青铜器造型与装饰上在口端、顶盖、边沿也多铸造有神态生动的造型,动物凌厉的角和爪、卷曲的翅和尾、圆瞪的目、尖锐的牙等又常常被有意地加以突出表现。更多的则是以棱鼻为中心,两个侧身的夔形对接,正好拼成一个正面饕餮,同样形成尖角翻卷、双目圆瞪、龇牙咧嘴、利爪大张的状态。在众多造型中,饕餮的形象是最为恐怖的,这种造型多见,而且都刻在尊贵庄重的礼器上。久而久之,饕餮便被提炼成一个综合的奇形怪状的兽面。可见兽面纹的确是一种神圣王权的象征。君主掌握了兽面神器,就意味着人神合一,至尊高贵,即拥有神的权力,也成了神之子及其化身。2、商周的青铜礼器中兽面纹是最主要的器饰主题和纹样例:《司母戊方鼎》、《大盂鼎》。同时也与人面纹、鸟纹、夔纹、龙纹等交替互渗,似是而非,具有演化变体的多样造型,始终占领着象征神灵的主导地位。多数器饰的造型均为兽面纹居中,鼻、口垂直的扉棱两边对称,陪衬的副题花纹则点缀在次要位置。这些冷峻的神态造型,都更多给人以威严神秘的诡异色彩。商周青铜器是中国商周时代生产科技和艺术发展水平的集中反映。造就了以狰狞为美的审美文化时尚也呈现了我国奴隶制残酷本性。综上所述商周的青铜艺术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它以品类丰富、造型优美、纹饰华丽、制作精巧、风格独特而著称,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

3. 中外艺术设计史复习提纲

1     
1. 设计的概念(小题):a、广义上的“设计”:“设计”,既可以作为动词,也可以作为名词。“设计”作为动词时,表示在正式做某项工作前,根据一定的目的与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设计”作为名词时,指的就是某个具体的方案或计划,可以表现为一份草图、说明,也可以是最终的作品。b、狭义上的“设计”:“设计”则是指狭义上的设计专业工作,如“建筑设计”、“平面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广告设计”等,它们更加注重视觉上的效果,而且与艺术、审美之间的联系紧密,但又与纯艺术的创作有所区别。与其他广义上的“设计”相比,狭义上的“设计”必须具备一个特性,就是要同时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
2. 设计的分类:a、建筑设计 b、工业设计 c、平面设计 d、广告设计 e、服装设计 f、纺织品设计 g、电影与电视 h、其他与设计相关的专业技术,如摄影、插画等。
3. 设计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设计有什么特点?一、设计的萌芽阶段 特点:设计的萌芽阶段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主要的特点是使用石头、植物、动物骨头等天然材料来进行制作,而且设计的制造工具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掌握的生存活动。二、手工业设计阶段。特点:a、出现了手工艺人和相应的手工艺生产模式。b、产生了各种独特的手工艺设计风格。 三、现代设计阶段 现代设计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利用机械化批量生存的方式降低成本,使人们可以用合理的价钱来改善和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4. 明式家具的外形设计特点:简、厚、精、雅。
5. 古代陶与瓷的区别:a、烧制的原材料不同b、烧制的温度不同c、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d、敲击声音不同e、光泽度不同
6. 唐代是我国制瓷技术成熟的时期,青瓷、白瓷、花釉和三彩等各种瓷器都已出现。
7. 宋代的五大名窑:汝、官、均、哥、定。
8. 明清期间,景德镇成为中国最大的制瓷中心,人称“瓷都”。
9、饕殄纹:是商代和西周中期以前青铜器的主要纹样,又称兽面纹,多装饰在青铜器的显要部位。常见的形式是形成一个兽面、大眼、有鼻、双角的形象,研究最为突出;也有两个相对的夔纹组成,偶然也有一些具体象牛头、虎头或羊头的兽面,但不为主流。
10、 中国古代的单体建筑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阶基、屋身和屋顶。
11、商周时期中国的青铜器的设计的特点:华丽、夸张、刚劲。
12、巴洛克风格:大量运用圆形和弧形,强调夸张、豪放与动感,鲜明饱满的色彩和扭曲动荡的线条。内部装饰使用大量的雕刻和壁画,增加空间的进深感,多用金色和蓝色营造金碧辉煌的效果。
13、洛可可风格:以花草、贝壳、漩涡等各种精致的纹样作为装饰,颜色多用嫩绿、玫瑰红、粉红、金等娇艳的浅色调。家具用品均以流畅的曲线构成外形,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带有繁琐的雕刻,表面镀金或覆以丝绒面料。风格讲究轻盈、纤细,家具的腿部叫尖细。而且往往呈弯曲的“c”形或”S”形。目的是配合当时经常出席宫廷宴会的贵族夫人们的衣着打扮。
14、古埃及绘画中使用一种特定的方式来表现人物的形象与姿势,叫正面律。
15、巴洛克风格和洛可可风格都是追求奢华的装饰效果。
16、1851年,约瑟夫.帕克斯顿举办了第一届艺术与工业博览会在英国伦敦的海德公园举行。
17、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精神领袖是:约翰.拉斯金。运动的领导者:威廉.莫里斯。
18、西班牙的新艺术建筑:安东尼.高迪。高迪把这些建筑称其为“有机形态”。
19、安东尼.高迪的代表设计还包括居里公园、巴特罗公寓和圣家族大教堂。
20、摄影的发明对平面设计的作用有:扩展了印刷工艺的领域,照片是重要的视觉元素、提高了视觉传达的效果、推动了平面设计的产生。
21、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行了世界艺术与工业博览会,又称作“水晶宫”博览会 。
22、石版套色印刷的优点是:可以印彩色图像,而且效果精美。
23、19世纪欧美流行的风格有新古典主义、维多利亚风格和折衷主义。
24、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进步意义主要体现在:开创朴实、自然的设计风格。提出艺术与技术结合 提升设计的社会地位的。缺陷则是没能正确认识机械化的先进性与重要性。
25、新艺术运动最早起源于法国,后来波及到欧洲的大部分国家和美国。
26、新艺术运动风格最大的特点是:对曲线的运用
27、现代主义的代表:查尔斯.雷尼.马金托什。
28、芝加哥学派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原则。
29、芝加哥建筑学派有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路易斯.沙利文。
30、彼得.贝伦斯的设计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套完整的现代企业的形象设计。
31、在彼得.贝伦斯开设的设计事务所中,先后培养出沃尔特.格罗佩斯、密斯.凡.德.罗和勒.柯布西耶三位著名的现代建筑设计师。
32、装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是20世纪初从法国开始兴起的一场设计运动,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才结束。装饰运动的风格特点:喜爱以重复的直线与几何形为主要装饰手法,以锯齿形、闪电形、太阳形光芒放射状装饰最为常见。颜色上偏爱鲜艳的色彩金属盒金属色。装饰运动风格的设计在实际生产中大多还是通过手工艺的方式,成本比较贵。新颖的造型和闪耀的金属效果尤其符合中上层富裕人士的口味,所以装饰艺术风格在上流社会中很受欢迎。
33、美国建筑师弗兰克.赖特是现代建筑的重要奠基者,他提出了“有机建筑”理论:认为建筑物应该与所处的自然环境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34、装饰运动风格的描述:a、喜欢使用直线,几何形。b、使用扭曲、不规则的线条。 C、使用金属材料和强烈的色彩效果。
35、装饰艺术运动在设计历史中有何重要意义?(简答)装饰艺术运动时间:装饰艺术运动是20世纪初从法国开始兴起的一场设计运动,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才结束。
装饰艺术运动的风格独特,影响范围很大,几乎遍及世界各地,在设计界掀起了一股国际性的潮流。装饰艺术运动的出现,终于是欧美的设计彻底摆脱了古典风格和写实主义的影响。以几何形式和金属材料为特征的装饰风格,因形式便于加工制作,视觉效果强烈,得以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开来,远至中国都可以找到受装饰艺术风格影响的建筑。所以装饰艺术运动最大的贡献,是它将现代艺术和机器美学的的审美观点带到日常生活中,让人们开始接受几何形式的抽象之美,享受机械生产的成果。装饰艺术风格的设计虽然以奢华装饰效果为主,但设计过程中人们对几何形式的处理手法、在材料和工艺方面的研究改良,都为后来的设计师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实例,仍然值得当代设计师去研究和体会。
    在装饰艺术运动的后期,设计师们对设计的态度产生了较大的分歧,部分人坚持奢华装饰的路线。另一小部分人,如勒.柯布西耶 ,则转向了纯粹的工业化与功能主义设计路线,在他们的努力之下,最终将形成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从这个方面来看 ,装饰艺术运动也是推动现代主义设计形成的其中一项重要因素。
1,红蓝椅,乌德勒支住宅——里特维尔德设计。
2,俄国弗拉迪米尔·塔特林的【构成主义】。
3,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主要原则:重视建筑功能,讲究科学性,注重方便、舒适和效率;注重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强调材料的特性与建筑结构的特性相互适应;面向广大民众,突出经济原则,以最低的开支达到最大限度的完满性;反对装饰统一建筑的目的、内容和形式;建筑空间的考虑是最重要的,应通过对建筑模型的研究达到最佳的设计功能效果;建筑设计的基本是逻辑性和科学性。
4,论述一:现代主义设计有什么优点?从今天的角度看,它又有什么局限性?
现代主义的设计的基本特点:第一,设计民主思想;第二,设计符合20世纪初机械生产技术条件;第三,简洁、抽象的设计形式。
5,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校,它的创立者是沃尔特·格罗佩斯。
6,荷兰风格派、俄国构成主义和德国包豪斯学院,是现代主义设计形成的三个最重要的设计运动。
7,风格派的精神领袖和主要代表是【西奥·凡·杜斯伯格】。
8,风格派的设计原则包括:去除装饰,只保留基本的几何单体;【强调纵横结构】;不对称的平衡效果和使用黑白中性色与原色。
9,构成主义的主要代表有【卡西米尔·马列维奇】、埃尔·利西茨基和弗拉迪米尔·塔特林等。
10,以下哪一位不是包豪斯的主要代表【西奥·凡·杜斯伯格】,赫伯特·拜耶,莫霍利·纳吉,马塞尔·布鲁尔是主要代表。
11,包豪斯平面设计的主要特点是:【运用规则的线条、有限的色彩和几何图形;运用照片;主题鲜明】,表现出棱角分明、机器时代的美感。
12,包豪斯的历史意义: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基础;建立的基础课程教学方式一直被世界各地的设计院校沿用;创立工作室体制教学等给设计教育提供了很大的启示;开设公司并向企业提供设计方案,建立起学校与企业界之间的联系,有力的推动了设计和教育的实用性进程;在设计方面,它奠定了现代主义工业产品设计的基本面貌,进一步推动了现代主义建筑和平面设计的发展,继承了荷兰风格派与俄国构成主义的特点,完善了现代主义设计,将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推向高潮。
13,美国设计师亨利·德莱弗斯设计的电话舒适、轻便稳定,大小刚好合适可以夹在耳朵与肩膀之间。
14,国际主义建筑风格的特点有:采用预制件拼装、减少主义原则和金属玻璃幕墙结构等。
15.战后工业设计发展的新特点是:运用塑料、玻璃纤维、胶合板等新材料、结合人机工程学原理、提出“合目的性”的设计思想。以方便、舒适为原则。
16,在国际主义建筑风格发展的同时,现代建筑设计的其他主要分支是:粗野设计、典雅主义和有机功能主义。
17,有计划的废止制度:20世纪20年代,设计主任哈里·厄尔提出的“有计划的废止制度”,这一计划成为美国汽车界的基本销售策略,直到60年代,华而不实的汽车设计才因能源危机而被轻巧节油的日本汽车所超越,尽管如此,“有计划的废止制度”还是成为了美国商业竞争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美国各类产品的外观设计风格层出不穷。从商业上看,“有计划的废止制度”的确是刺激消费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通过这种制度产生的产品更新换代,并非出于技术革新或自然折旧,而是人为的缩短产品使用期限,结果必然对社会生产造成极大的浪费。所以人们后来对“有计划的废止制度‘”也提出了很多批评的看法。
18,【乌尔姆设计学院】是战后德国乃至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一所设计院校。
19,德国著名设计师路易吉·克拉尼是仿生设计的先驱。
20,意大利的设计师杰出的设计,日本的设计是优良的设计。
21,意大利设计的特点:a,强调艺术性,在意大利,设计与艺术都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的地位与艺术相同,意大利许多产品都会着重宣传自己的艺术性外形;b,拥有众多个性鲜明的设计师,意大利的企业和设计界都非常鼓励个人的创造和表现,意大利企业能够给予设计师们创造的自由空间,还便于设计师与其他机构、组织的交流,有利于创新和接收新的信息;c,大众化设计与高贵化设计并存,虽然经历了现代化的工业改造,意大利还是保存了很多传统的手工艺制作技术和家庭式的小企业,所以意大利既有很多现代化、符合高科技要求的设计,也有不少个性化、小批量生产的传统产品。
22,日本设计发展的双轨体制:20世纪60—70年代,日本设计发展出一种双轨并行的体制:在服装、家具、室内设计和手工艺品等领域保持传统的设计方式和风格,以保证传统工艺和文化的延续;在高科技术生产制造领域,则按现代经济发展需求进行设计,并在其中融入日本的传统美学观念。在建筑设计方面,日本人将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理论结合,设计出空间紧凑、布局灵活的现代结构建筑;在产品设计方面,在实用、简洁的基础上以小型化、多功能和注重细节为日本设计的特色;在平面设计上,平面化装饰效果和配色能很好的与抽象几何的现代版面设计融合。日本的双轨制的成功,与日本文化长期以来对各种文化的兼收并容有一定的关系,另外日本设计师善于发掘传统设计中符合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的部分,也对设计发展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23,通过每年、每季度引进新的设计样式,使以前的产品变的落后,从而刺激消费者去购买最新一代的产品,淘汰旧产品,这种美国市场中常见的策略称为【有计划的废止制度】。
24,日本平面设计的主要代表有永井一正、田中一光、佐藤晃一和【福田繁雄】等。
25,意大利设计的特点是:a强调艺术性;b拥有众多个性鲜明的设计师;c大众化与高贵化两种设计并存。
26,【波兰】举办的华沙海报双年展是世界上最早的海报设计奖,也是公认的艺术性最高的国际海报展。
27,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用【生硬粗糙的丝网印刷术】创造了大量波普艺术品。
28,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因传播媒介、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依附于传播、信息技术的新时代,被称为“后现代社会”或“后工业社会”。“后现代社会”受到科学技术的巨大影响,以多民族混合、消费主义、新闻媒介控制等为主要特征。“后现代主义”就是在研究心得社会背景下所形成的一股新思潮,在新社会、新思潮中产生的新的设计思想与流派,就是后现代主义时期的设计。严格的说,后现代主义设计是指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国家针对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局限性而产生的新设计观念,特别是建筑方面的新观念与风格。不过也可以将70年代之后所有新出现的设计思想与流派都划分到后现代主义设计中。
29,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多种设计风格与流派的集合;否定国际主义风格的单一性,肯定大众文化的价值;设计中提倡多元性、差异性、世俗性、模糊性和随机性;设计应该可以包容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在新技术的支持下,设计的发展也有多种不同的道路可以选择;使用现代材料、现代技术进行的批量生产模式。
30,高科技风格主要的代表有英国建筑设计师【理查德·罗杰斯】,设计了法国【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
31,解构主义:解构主义最早是一个哲学词语,是从俄国的构成主义中演化出来,主要是否定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正统原则与标准,即否定权威和反对现代主义的垄断控制。解构主义建筑的最大特征是没有次序、没有固定形态,建筑的结构和外形是流动的。破碎的、凌乱的,解构主义建筑师们常以随心所欲的方式进行创作,这种没有预定的设计很难制作出完整的工程图,仅通过草图和模型来表现。
32,【古根海姆博物馆】是【弗兰克·盖里】设计。
33,20世纪80年代最受人瞩目的后现代设计出自于【意大利设计团体“孟菲斯”】,它最初由八位工业设计师组成,为首的是【埃托雷·索特萨斯】。
34,极少主义风格的代表人物【菲利普·斯达克】。
35,极少主义风格名词解释:“极少主义”源自于密斯·凡·德·罗“少则多”的设计思想,追求美学上极端的简单和纯粹,设计通常整齐匀称,以几何形为主,运用同一种材料和颜色,而且与国际主义风格一样强调使用网格系统来进行布局。20世纪80年代后,“极少主义”风格更具有更富艺术性的抽象造型效果。外形简约,极少主义设计往往非常注重细节,过度与连接的部分多采取圆润的效果,让人感觉柔和、不会像国际主义风格那样机械和冰冷。极少主义还非常注重设计的材质感和光影效果,为实现更好的视觉效果而采用性能更高、成本更昂贵的材料及加工处理方法,使产品看起来具有更高的品质,极少主义风格现在已经成为最常见的设计风格之一。
36,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起源与奠基者是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
37,新浪平面设计运动的领导者是瑞士平面设计师【沃夫根·魏约特】。
38,“波普运动”最早产生于【美国】。
39,埃托雷·索特萨斯是意大利著名的后现代主义设计集团【孟菲斯】的主要代表。
【自己论述题】题目:你认为未来的设计会是什么样的?谈谈你对未来的设计工作的设想以及比较前沿的设计理念有哪些?
    【提示:现代的设计理念有:高科技派设计;绿色设计;孟菲斯设计;人性化设计;未来主义风格设计;新现代主义设计;情感化设计;直觉设计】
 
 
 
 
 
这是老师给我画的重点  自己总结的有不对的地方多见谅,论述题你自己总结下 你最好对着课本看一遍

中外艺术设计史复习提纲

4. 楚王问鼎———商周青铜艺术

  铜器。在我国古代多指青铜器,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褥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奏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
  西周青铜器从器形之间看,由于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方法同夏、商时期一样,没有太大的变化,都是陶范制作,且一器一范,手工制作,这样就不能铸造出相同的陶范,所以,在西周时期也是没有完全相同的青铜器造型,如果有,肯定有一件是伪器,或二者皆伪。
  从纹饰之间看,由于同夏、商时代一样为陶范铸成,一范一器,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纹饰或刻痕的青铜器,除了个别用单范铸造成器的有相同的纹饰,不过这样的纹饰在西周时期很少见。
  从铜铁合铸上看,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新材料证明,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中期,这类铜铁合铸器所使用的铁都是陨铁,那么究竟什么时候出现人工冶铁?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时间推定问题,因为,只要这个时间铆定了,我们才可以知道从商代晚期到什么时候属于陨铁和铜材料结合成器存在的时间?而什么时候又是人工冶铁和铜结合器存在的时间。1990年,河南三门峡西周晚期虢国贵族墓地出土了一把玉茎铜芯柄铁剑,为铜铁合铸的典型器物,且是人工冶铁,被称之为“中华第一剑”,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人工冶铁实物,由此我们可以推定,中国历史上铜和陨铁合铸的时代是从商代晚期到西周晚期。而人工冶铁与铜合铸成器的时代至迟在西周晚期技术上已经成熟。
  食器 Food Container (Hu & Fang)壶和钫
  鬲 (Li) 罍和瓿(Lei & Bu)
  鼎 (Ding) 盉(He)
  簋 (Gui) 盘(Pan)
  甗 (yan) 鉴(Jian)
  豆 (Dou) 青铜器辩劣
  酒器和水器Wine Vessel & Water Vessel 西周最长的铭刻文字
  斝和卣(Jia & You) 古代龙纹的鉴别
  爵,角和觚(Juei,Jiao & Gu) 妇好及妇好墓
  方彝(Fang Yi) 夏代青铜器
  觥(Gong)
  尊(Zun)

5. 中国传统纹样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浅析中国传统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在服装设计中,服饰图案是继款式、
材质和服饰色彩后又一重要的设计元素。
这一设计元素已经成为现代设计师的一种
前卫设计观念。在日益国际化的今天,“民
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理念已经被越来越
多的业内人士所认同,更多的设计师开始
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如何合理、有
效地将中国传统图案融会于服装设计的实
践中,一直是设计师们努力思考的课题。
一、中国传统图案的含义
中国传统图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
华。它既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和表
现,也是现代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源泉。传统图案多是人们想象幻化出来的
美好事物,即便是描绘现实中的事物,也
经过了加工和变形,力图表现一种圆满和
谐的意境和美感。具体包括瑞兽图案、吉
祥画、汉字图案、古代花边纹样、花卉图
案、诸神图案、仕女图、中国古代家具和
建筑图案、中国化的佛教图案、生肖图案,
以及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等。以商周时
期青铜器上的“饕餮纹”为例,这个出现
在祭祀活动器具上的图案显得非常神秘而
且庄重。它以某种物象为基础,加以夸张
变形,或者将更多的物象人为地加以拼接
组合,从而构成一种非现实、怪诞的艺术
形象。再比如汉代代表图案瓦当图案,大
多数以动物、植物、文字符号和几何纹为
主,其中包括有大众所熟知的朱雀、玄武、
青龙、白虎等,取材多与吉祥、避邪有关,
造型简洁有力,极具韵律美。
二、服装设计与中国传统图案相融合的优
势探讨
1.满足消费者日益上升的审美需求。
当今人们的审美需求趋向简单化、自然
化、纯朴化。将中国传统图案运用到服装
设计中,符合人们的这种心态,使设计具
有古朴浓郁的民族特色,满足了消费者对
传统文化和艺术的追求。以中国传统图案
为元素的设计风格与服装设计结合,给服
装注入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2.弘扬民族文化,开辟新的设计风
格。优秀的服装设计不仅在功能、造型、
色彩和装饰等要素的配合上要统一,同时
在设计中应蕴涵一种价值观、文化属性、
审美品位和时尚感。从当前设计的趋势可
以看到,无论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
具有中国传统图案装饰样式的服装设计,
总能够吸引更多人的注意,不但能产生良
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对弘扬民族文化,促
进我国服装设计走向国际市场,起到重大
的推动作用。
三、传统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当前,很多服装设计在运用图案的时
候经常会出现生搬硬套的弊病,在推向市
场后往往起到了反作用。中国传统图案种
类繁多,在服装设计过程中不可盲目乱
用,在应用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形式美的创造
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
入,形式美法则已成为现代艺术设计构成
的一般性原理。这个原理也无一例外地在
现代服装设计中得到应用。
在对传统图案进行形式美的创造时,
首先要明确所设计服装的特征、种类和用
途,例如,可以在休闲装上设计一些线条
活泼、动感强烈的图案和造型,但是同样
的图案却不一定适合正式场合穿用的服
装。其次,要对不同地区消费者的审美习
惯和接受能力进行调查。因为各个地区人
民的生活习惯、民族信仰是不一样的,例
如在欧洲一些国家都视猫头鹰为智慧的象
征,而我国民间习惯把它看做不祥之物。
因此,在进行传统图案的形式美的创作之
前,必须作前期调查。再次,随着时代的
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习惯也会不断变
化,这就要求设计师,要紧密结合时代的
审美取向。另外,还应考虑消费者的年龄、
性别以及季节等因素。
2.了解传统图案的文化底蕴
中国传统图案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和
历史的积淀,有着不同的时代和地域特
色,有很多传统图案还蕴涵很深的文化内
涵。所以在以某个传统图案为蓝本,对服
装进行设计之前,还要充分理解这个传统
图案的寓意和内涵,使传统图案与服装的
风格、功能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例如,在
有些婚礼礼服设计中采用的以中国传统图
案的龙凤纹为蓝本进行变换,较好地表现
了服装的特征与功能。因此,所选择的传
统图案与服装的特性、功能、适合人群等
联系越紧密,传达给消费者的产品信息准
确度就越高,给消费者的感受也越自然。
3.运用传统图案的灵活性与创新性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每天有
非常多的图案不断地出现在消费者的眼
前,容易造成人的视觉疲劳。这就要求设
计师们在设计时能够在思想、内容、形式
这几个方面契合消费者的心理,如果只是
将图案简单地堆砌和拼凑,就会显得肤
浅、庸俗。因此在运用传统图案时必须大
胆创新,融入鲜明的个性,才能得到消费
者的注意与认可,从而在众多的产品中脱
颖而出。同时,还应该灵活运用,可以用
装饰配件的形式来表现,也可以根据服装
风格利用造型来表现。
4.赋予传统图案新的时代感
服装的风格千差万别,往往是通过款
式、材料、色彩、图案或者工艺等表现出
来的,这些风格或细腻、或粗犷、或朴素、
或华丽。作为服装图案应该尽可能与服装
的风格和谐一致,从而对服装的整体风貌
起到渲染和强调的作用。中国传统图案的
设计风格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是与人们
的生活环境和水平相对应的。提炼出中国
传统图案的精华,结合现代审美标准,充
分考虑服装的时代性、地域性特点,有利
于强化传统风格的表现和运用。
传统图案作为手工业时代的产物,具
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在许多方面已不适
应现代设计发展的需求,但不能因此说传
统图案已经过时了。继承传统不是复古,
更不是照搬,更不能仅仅局限于“龙、凤、
福、禄、寿”等图案纹饰。因为时代是在
不断前进的,把民族化与现代化截然分开
是错误的。在选用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传
统图案的同时,要赋予它们新的时代感,
要注意吸收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科学技术,
紧跟时代潮流,推陈出新,给人一种全新
的感受。传统应是一种风格,是一种时尚,
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在传统图案中体现出时
代感。
参考文献:
1.杜洪《中国传统图案与现代构成艺术的交汇点》《装
饰》2005.1
2.华梅《人类服饰文化学》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5
3.胥建国《精神与情感——中西雕塑的文化内涵》商
务印书馆 2003

中国传统纹样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6. 民族民俗元素运用与视觉时尚什么理解

中国传统设计元素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它那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正熠熠生辉。如何认识传统造型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使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在"国际设计风格"潮流之后,开创多元化的设计潮流,是新一代设计师们所面临的课题。 这种发挥是在对传统艺术表现方式的理解基础上,传统的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更富有时代的特色。传统元素的应用,如龙凤纹样、万寿图、福字等等,这方面平面设计做了很多尝试。 
一、传统文化元素的概念及其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运用 
所谓“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共有的、以儒家思想文化为基线的、涵括其他各种不同思想文化内容的有机构成体系。中国传统文化是针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中国文化的渊源和传承下来的客观存在的文化遗产。而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出有代表性的东西我们就可以称之为传统文化元素。究竟有哪些东西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呢?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形成了渊源流长的文化知识,传统文化元素自然也包罗很广,以下罗列了小部分元素: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秦砖汉瓦、京戏脸谱、皮影、中国漆器、汉代竹简、甲骨文、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如意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 彩陶、紫砂壶、中国瓷器、 国画、敦煌壁画、石狮、唐装、筷子、汉字、金元宝、如意、八卦等。 
设计是有目的的策划,招贴设计是这些策划将要采取的形式之一,在招贴设计中你需要用视觉元素来传播你的设想和计划,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受众,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你的设想和计划,这才是我们设计的定义。设计要让人感动,足够的细节本身就能感动人,图形创意本身能打动人,色彩品位能打动人,材料质地能打动人……把设计的多种元素进行有机艺术化组合。在设计中基本元素相当于你作品的构件,每一个元素都要有传递和加强传递信息的目的。传统文化元素包罗如此之广,正是设计师们吸取营养的沃土,对招贴设计有着深刻的启迪和借鉴作用。而在我国有着这么深厚的文化背景下,设计师从中获取的设计源泉也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 
二、传统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的平面艺术和造型艺术在设计中的运用。木刻年画中的古朴与纯真,皮影、剪纸的简约与抽象,京剧脸谱的夸张与变形,每一样都可成为我们的设计元素,为设计作品内涵增添一份积淀。《国粹·心碎》中采用了逐渐破碎的京剧脸谱,象征着国粹滴血般的破碎在敲打、撞击人们的心灵,倾诉那份急待守护与传承的严峻。再看《新年红包》上那一抹中国红和从前孩子手中摇的拨浪鼓,传递的是浓浓的中国情和解不开的中国结。 
用传统文字作为广告的切入点。中国传统艺术作品中对线的组织和运用达到了如火纯青的艺术高度,对线的质感追求和线形象的突破,在设计领域创新运用,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设计与艺/意/异》和《家国梦圆》两件作品明显表达了对我国文化艺术的深刻理解,设计者通过对水墨、书法等中华艺术精粹的准确把握,形成自己那种带有很强东方文化的表现风格,完美地把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糅和到现代设计观念里面。 
1、汉字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古老的汉字跨越数千年时空,至今仍充盈着旺盛生命力和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汉字是在象形文字基础上经过漫长演变而成的方块字。通过象形、会意等六种构成手段来传达特定的表意性。加之“图形化” “符号化”的表现特质,可以说是标志的最原始形式。同时,甲骨文、篆、隶、楷等各书体不同的表征也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元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站在更为广阔的信息平台上审视,从未脱离世间万物的“象”和“形”、并对物象高度简约化和概括化的汉字,无疑是一种深具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设计元素,将之运用于现代的标识设计中,将为现代设计开拓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创造空间。我们的身边其实已不乏成功的范例。如“中国银行”的标识,就是在古代铜钱中融入一个“中”字,似两扇上了锁的门,很好地象征了安全与诚信;再如“旗王茶叶”的标志,把几片茶叶并置到“王”字之中,似一面迎风飘举的大旗,极具王者之气。这样巧妙而完美的结合,既简洁生动,又具有民族特色,让人过目不忘。在2008年奥运会的标识设计中,汉字的巧妙应用再次向世人展现了中国古老文化的现代气息。 
2、传统图形与现代标志设计 
我国传统图形艺术源远流长,发展到今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文字诞生之前,先民就开始使用图形来传达思想与沟通感情,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与刻绘在崖壁上的岩石刻等等这一些不仅记载下了先民对自然的理解与期盼,同时也成为了人类最早的图形艺术。中国的图形艺术不仅起源早,而且不断得到发展,虽然时快时慢,但从未中断,如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图形;春秋战国时期的蝌蚪文、梅花篆;汉代漆器上的凤形、唐代的宝相花纹以及后来出现的金文形态等。中国传统图形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它们在自己的发展和演变中,既有一以贯之的脉络,又有多姿多彩的风貌,它们以其多样而又统一的格调,显示出独特、深厚并富有魅力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这些图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而不断的沉淀、延伸、衍变,从而形成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体系,这一体系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同时也体现出了华夏民族所特有的艺术精神。 
从新石器时代西安半坡的《人面彩陶鱼纹盆》到汉代栩栩如生的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从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样到造型简约的秦汉瓦当,这些图形,形态各异,古趣拙朴。是中华民族在各个不同时期社会生活的形象诠释,同时也如实反映出了人们在不同时期的审美旨趣。许多为世界认同又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都从传统图形中获得了灵感。 
将传统图形艺术结合到现代标志的设计中,这是设计出具有主张性、时代性和国际性的现代标志的关键。但这样的一种结合,并不是指对传统图形进行纯粹的拷贝或者简单的挪用,而是去认识和了解传统图形,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挖掘、变化和改造传统图形,让传统图形成为设计的一个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从而设计出焕有生命力的中国型现代标志。香港凤凰卫视的台标就成功地借鉴了中国传统的凤凰纹样,并采用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的结构形式,一凤一凰振翅高飞,铿锵和鸣,将媒体的特点,以及品牌立意高远,领唱同侪的王者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至,用两只飞翔盘旋的凤凰形象代表中美两种不同文化的互补和交融,体现了融汇东西、荟萃南北的文化观念,具有明显的华夏文明的烙印。 
三、传统文化元素在珠宝设计中的运用 
翻看中华珠宝文化发展史,早在旧石器时代中期我们的祖先就利用兽牙、贝壳、骨管、鸵鸟蛋壳、石珠等创造串饰,及至一万年前新旧石器交替时期,进一步选用石英、碧玉、玛瑙、黑曜石等半透明有颜色的材料创造各种装饰品,到夏商周时期,中国男人和女人的首饰品类就已经很丰富了,头饰有笄、梳、冠;耳饰有环;颈饰有项链;手饰有镯、瑗等。身上还要戴上组合在一起的佩饰,由珩、璜、琚等组成。连首饰的材料也有竹、石、骨、蚌、贝、牙、玉、金等。 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大溪文化,无论是耳饰、项饰、臂饰、胸饰等均反映出强烈的时代风采和文化神韵。设计是意识在物质领域的反映,是客观的,是历史、文化、艺术的载体。 作为现代首饰设计工作者首先必须立足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上,只有融传统的中西文化元素于一体的珠宝首饰才能被消费者接受,才能有市场。现代珠宝首饰设计反映的是一种人文文化,个性化的设计,必须既重视民族特征,又追随时尚潮流,将传统工艺、现代思维、个人才能、自然材料、现代工艺、新科学、新材料完全综合到作品中来,同样为了表达文化主题,人们可以从古老及现代的象征符号中寻找独特的个性,从中进行演绎创作,清晰地传达由古至今的讯息。例如,龙象征权利,凤象征喜庆,竹象征气节,莲象征自爱,鸽象征和平等,将这些东与西、古与今的元素结合起来,运用丰富的想像力,加以敏锐的时代触觉重新演绎,创作焕然一新的时尚首饰。这种深厚文化积累可透出个人的感性回忆及珍视价值观念,传达永恒的意义。如果只是在原有龙、凤、竹、莲、鸽等的基础上的形象再现,也就失去了设计的任何含义。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每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社会经济都不尽相同,从而出现了不同国家的民族风格,而正是因为这些区别才构成斑斓的世界大家庭,是区分的标识,也是深刻的文化烙印。

7. 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体现了礼仪教化的什么内容?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 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展馆主题: 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
  造型亮点: 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
  建筑面积: 三层,15000平方米
  开工时间: 2007年12月18日
  竣工时间: 2010年2月8日
  设计者: 何镜堂,广东东莞人,“中国馆之父”国家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总建筑师、高级建筑师。

  基本资料
  位置:世博会园区浦东A片区,世博轴东侧。 中国馆举行国家馆日升旗仪式(6张)  造型亮点: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   主题: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面积:总建筑面积约16.01万平方米。   国家馆日:2010年10月1日   后续利用:中国国家馆将作为世博会永久性的专题博物馆保留,中国地区馆则将作为举办各类展览和活动的场所。   开工时间:2007年12月18日   竣工时间:2010年2月8日   现状:于2009年6月22日正式通电,。
  中国馆,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犹如华冠高耸,天下粮仓;地区馆平 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  施工中的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
  泰、万物咸亨。中国馆以大红色为主要元素,充分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以红色为主题的理念,更能体现出喜庆的气氛,让游客叹为观止。[1]
  设计理念
  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
  主体构思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的“斗冠”造型整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要素外,地区馆的设计也极富中国气韵,借鉴了很多中国古代传统元素。地区馆以“叠篆文字”传达出中华人文历史地理信息。在地区馆最外侧的国家馆的精彩(17张)环廊立面上,将用叠篆文字印出中国传统朝代名称的34 字,象征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而环廊中供参观者停留休憩的设施表面,将镌刻各省、市、区名称34字,象征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团结共同进取。
  中国元素
  1)“中国红”展民族形象   大红外观、斗拱造型——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奉献给159年世博会历史的“中国红”,是坚持改革开放的中国呈现给世界的“中国红”。“我们称她为‘中国红’。”每次遇到外宾,中国馆馆长徐沪滨都会自豪地说,“这是从中国古建筑营造法则中,特别是故宫的红色中,采集而来的。   2)极具中国特色的“东方之冠”的外形设计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
  中国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国智慧”为主题,由于外形酷似一顶古帽,而被命名为“东方之冠”。    3)篆字的二十四节气印于其上   既突出“冠”的古朴,又可以让人们饶有有兴趣的辨识这48个字。   4)屋顶花园:“新九洲清晏”初露风采   九州清宴原本是圆明园中的景观设计,设计人员将其“移植”到国家馆周围,成为国家馆的景观。经过重新设计后,新“九州清宴”——田、泽、渔、脊、林、甸、壑、漠呈半月形围在“东方之冠”(雍)的周围,将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共同融在一起,非常值得游赏。
  文化内涵
  中国馆融合了中国古代营造法则和现代设计理念,诠释了东方“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展现了艺术之美、力度之美、传统之美和现代之美,是对中国文化的最好表达。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转译
  “东方之冠”坐落在世博园区浦东区域主入口的突出位置,位于南北、东西轴线交汇的视觉中心,总建筑面  中国国家馆
  积达16万平方米,由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组成。国家馆居中突起,形如冠盖,层叠出挑,制似斗拱。它有四根粗大的方柱,托起斗状的主体建筑。斗拱是层层叠加的,秩序井然,越抱越紧,看似零碎的部件,却有难以估量的承载力,可以托起千钧重量。 最大优点是结构机理“堂皇端庄、宏伟壮观”,4根大柱子支撑起一个“斗冠”,斗冠由56根(象征56个民族)横梁借助斗拱下小上大的原理叠加而成。象征了中国人民“只要团结,没有什么做不到”的思想主旨。    斗拱是一个极具象征性、并能引发散发性思维的意象,我想中国人都愿意赋予它这样的意义。同时,前来参加世博会的外国人一望便知它是中国的。世界上有三大建筑体系,只有中国古代建筑极其智慧地采用了斗拱。   斗拱是我国传统木构架建筑中的一个奇特构件,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已出现。它悬挑出檐,层层叠加,将檐口的力均匀传递到柱子上,其目的是将檐口加大并富有美感。这种形制在北京的天安门、山西应县的木塔、西安的钟鼓楼等建筑上都有应用。斗拱既是承重构件,又是艺术构件,它的应用使建筑形成“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态势。传统建筑中斗拱“榫卯穿插,层层出挑”的构造方式成为中国馆建筑形态的文化表达。中国馆总设计师何镜堂院士认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很难用一个具象来表达文化的精髓,因此必须从总体意象中提炼。”为了选择一个合理的造型,他们从中国的绘画到雕刻,从出土文物到江南园林,从象形文字到京剧脸谱,每一个文化符号似乎都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但每一个符号似乎又都不能达到心中理想的境界。经过百般琢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斗拱对建筑设计师启发很大,于是决定从其入手,终获成功。   古代建筑斗拱挑出屋檐最多可以探出4米,而现代建筑用钢结构和混凝土,可以发挥更大优势。在建造过程中,中国馆对传统元素进行了开创性诠释,并大胆革新,将传统的曲线拉直,层层出挑,斗拱最短处就伸出了45米,最斜处伸长达49米,使主体造型显示出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和结构美。这些简约化的装饰线条,自然完成了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   如果俯瞰中国馆的设计,就会发现其顶部平面呈经纬分明的网格架构,这个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古代城市棋盘式的布局,即所谓“九宫格”结构,与历史上唐长安城、皇城、故宫形成呼应。其文化底蕴则来源于周代王城的形制理论,《周礼·考工记》云:“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设计者们在中国文化这个富矿中找了青铜器、陶瓷器等,并从中国传统建筑的九宫网格中汲取灵感,最后对斗拱这一传统建筑构件进行提炼,以“中国之器”展开设计,后来又冠名为“东方之冠”。   建筑本身融合了中国哲学思想,比如“天人合一”、“和谐共生”、“道法自然”等。国家馆与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的愿望,展现了对理想人居社会环境的憧憬,与本届世博会的口号是一致的。   中国馆的建造既吸取传统文化营养,又开拓创新,使其造型雄浑有力,宛若华冠高耸,具有现代意识,符合当代国际上的高层审美趋向。
  中国特色的体现与表达
  中国馆“东方之冠”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它融合了多种中国元素,并用现代手法加以整合、提炼和构成,  中国国家馆
  [2]国家馆的造型还借鉴了夏商周时期鼎器文化的概念。鼎有四足,起支撑作用。作为国家盛典中的标志性建筑,光有斗拱的造型还不够,还要传达出力量感和权威感,这就需要用四组巨柱,像巨型的四脚鼎将中国馆架空升起,呈现出挺拔奔放的气势,同时又使这个庞大建筑摆脱了压抑感。这四组巨柱都是18.6米×18.6米,将上部展厅托起,形成21米净高的巨构空间,给人一种“振奋”的视觉效果,而挑出前倾的斗拱又能传达出一种“力量”的感觉。   通过巨柱与斗拱的巧妙结合,将力合理分布,使整座建筑稳妥、大气、壮观,极富中国气派。同时向前倾斜的倒梯形结构,是现代建筑向力学的又一挑战。将传统建筑构件科学地运用,是中国人的又一创造,它向世界传达了一个大国崛起的概念,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中国馆的造型具有标志性、地域性和唯一性的特征,它的外表是什么颜色,这又是人们关注的问题。那么,什么颜色最能代表中国特色呢?设计者自然想到了“中国红”,一种代表喜悦和鼓舞的颜色,一种大气、稳重、经典的颜色。可是红色在大型建筑中非常难用,由于红色的波长强、刺眼而跳跃,搞不好会有飘起来的感觉,从而影响整体形象。其实,中国红是一个概念比较模糊的颜色,大红的对联,火红的灯笼,红红的中国结,这些都叫中国红。可是在不同的历史时空环境中,它又呈现出多种审美表达。如故宫太和殿所展示的“红”就达五种之多,怎样在现代建筑中用好“中国红”呢?为此,设计者专门请来中国美术学院研究所的专家,通过反复试验,现场观察,实物对比,最后商定中国馆不可能用一种红,而是借用故宫红的色彩,采取多种渐变。于是,就有了中国馆外表从上到下,由深到浅四种红色的“退晕”渐变,上面重一点,下面轻一点,既传统又时尚,丰富了中国红的内涵,使整个建筑呈现出一种层次感和空间感,极富生气和活力。中国馆披上了“中国红”,传达出喜庆、吉祥、欢乐、和谐的情感,展示着“热情、奋进、团结”的民族品格。这是对中国特色的又一最好解读。   东方之冠,高高耸起,象征着中华的鼎盛与繁荣。而舒展平卧于国家馆之下的地区馆,则形成深厚的依托之态,为人们活动提供了厚重坚实的平台。它的布局借鉴了《禹贡》对疆土的概括,即“九州”之说。这个在圆明园中也有体现,其文化理念和空间意识的文化之根,可追溯到《周易》。   国家馆和地区馆的巧妙布局,主次有序,象征着国家一统的精神,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地区馆周边自然折转的空中游廊、台阶步道和园林小品,相互衔接得异常完美,建筑外观镌刻有叠篆文字,环廊外侧立面印有中国历史朝代名称,象征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环廊中的小品表面,还刻有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名称,象征中国地大物博和各地区间的团结合作。所有这些都对中国特色做了全面而细致的表达。
  时代精神的彰显与弘扬
  巍峨壮观的中国馆绝对高度63米,相当于西安大雁塔(64米),具有极大的震撼力和视觉冲击力。它的外形既像宝鼎,又像一盏巨大的酒杯,高高举起,盛情欢迎五洲四海的朋友;同时它又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鹏,冲天而起,预示着中国将翱翔万里,称雄世界。   中国馆建筑的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面对即将在中国本土举办的世博会,中国馆已递交了一份以建筑为表述的“时代宣言”。中国馆通过现代手法对中国元素的演绎创造,向世界展现出充满活力、和谐发展的现代中国。华冠耸立的国家馆,下部33米完全挑空,这些中心对称的空间和地区馆平坦延伸的空间,为人们休闲交流提供了充分的开放场所。具体地说,有四大交流平台,而这四大平台正体现了现代国际建筑设计的重要理念,即开放性和公共性,反映了时代精神。   在21世纪的今天,环境和能源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的现实问题,中国馆的建造处处透露出环保和节能的信息。外墙材料使用无放射、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所有管线和地铁通风口都巧妙地隐藏在建筑体内;国家馆顶层景观台使用最先进的太阳能板,储藏阳光并转化为电能,可实现中国馆照明全部自给;同时还有雨水收集处理系统,雨水通过净化后用于冲洗卫生间和车辆;地区馆表皮还设计有气候缓冲带,屋顶运用生态农业景观技术,土层覆盖达1.5米,可实现有效隔热,节省能源在10%以上;在地区馆南侧大台阶水景观和南面的园林设计中,引入了小规模人工湿地技术,在不需要大量用地的前提下,为城市局部提供生态化的景观。   雄伟高耸的世博会中国馆,阐释着中国特有的建筑美学,体现着厚重的中国文化,表达着亿万中国人的开放情怀,展现出城市发展的中华智慧。东方之冠,中国传统,中国特色,中国精神。

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体现了礼仪教化的什么内容?

8. 中国传统造型艺术 请问有没这个说法 可不可以解释一下 写论文急用

中国传统设计元素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它那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正熠熠生辉。如何认识传统造型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使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在"国际设计风格"潮流之后,开创多元化的设计潮流,是新一代设计师们所面临的课题。 这种发挥是在对传统艺术表现方式的理解基础上,传统的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更富有时代的特色。传统元素的应用,如龙凤纹样、万寿图、福字等等,这方面平面设计做了很多尝试。 
一、传统文化元素的概念及其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运用 
所谓“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共有的、以儒家思想文化为基线的、涵括其他各种不同思想文化内容的有机构成体系。中国传统文化是针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中国文化的渊源和传承下来的客观存在的文化遗产。而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出有代表性的东西我们就可以称之为传统文化元素。究竟有哪些东西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呢?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形成了渊源流长的文化知识,传统文化元素自然也包罗很广,以下罗列了小部分元素: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秦砖汉瓦、京戏脸谱、皮影、中国漆器、汉代竹简、甲骨文、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如意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 彩陶、紫砂壶、中国瓷器、 国画、敦煌壁画、石狮、唐装、筷子、汉字、金元宝、如意、八卦等。 
设计是有目的的策划,招贴设计是这些策划将要采取的形式之一,在招贴设计中你需要用视觉元素来传播你的设想和计划,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受众,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你的设想和计划,这才是我们设计的定义。设计要让人感动,足够的细节本身就能感动人,图形创意本身能打动人,色彩品位能打动人,材料质地能打动人……把设计的多种元素进行有机艺术化组合。在设计中基本元素相当于你作品的构件,每一个元素都要有传递和加强传递信息的目的。传统文化元素包罗如此之广,正是设计师们吸取营养的沃土,对招贴设计有着深刻的启迪和借鉴作用。而在我国有着这么深厚的文化背景下,设计师从中获取的设计源泉也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 
二、传统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的平面艺术和造型艺术在设计中的运用。木刻年画中的古朴与纯真,皮影、剪纸的简约与抽象,京剧脸谱的夸张与变形,每一样都可成为我们的设计元素,为设计作品内涵增添一份积淀。《国粹·心碎》中采用了逐渐破碎的京剧脸谱,象征着国粹滴血般的破碎在敲打、撞击人们的心灵,倾诉那份急待守护与传承的严峻。再看《新年红包》上那一抹中国红和从前孩子手中摇的拨浪鼓,传递的是浓浓的中国情和解不开的中国结。 
用传统文字作为广告的切入点。中国传统艺术作品中对线的组织和运用达到了如火纯青的艺术高度,对线的质感追求和线形象的突破,在设计领域创新运用,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设计与艺/意/异》和《家国梦圆》两件作品明显表达了对我国文化艺术的深刻理解,设计者通过对水墨、书法等中华艺术精粹的准确把握,形成自己那种带有很强东方文化的表现风格,完美地把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糅和到现代设计观念里面。 
1、汉字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古老的汉字跨越数千年时空,至今仍充盈着旺盛生命力和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汉字是在象形文字基础上经过漫长演变而成的方块字。通过象形、会意等六种构成手段来传达特定的表意性。加之“图形化” “符号化”的表现特质,可以说是标志的最原始形式。同时,甲骨文、篆、隶、楷等各书体不同的表征也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元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站在更为广阔的信息平台上审视,从未脱离世间万物的“象”和“形”、并对物象高度简约化和概括化的汉字,无疑是一种深具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设计元素,将之运用于现代的标识设计中,将为现代设计开拓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创造空间。我们的身边其实已不乏成功的范例。如“中国银行”的标识,就是在古代铜钱中融入一个“中”字,似两扇上了锁的门,很好地象征了安全与诚信;再如“旗王茶叶”的标志,把几片茶叶并置到“王”字之中,似一面迎风飘举的大旗,极具王者之气。这样巧妙而完美的结合,既简洁生动,又具有民族特色,让人过目不忘。在2008年奥运会的标识设计中,汉字的巧妙应用再次向世人展现了中国古老文化的现代气息。 
2、传统图形与现代标志设计 
我国传统图形艺术源远流长,发展到今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文字诞生之前,先民就开始使用图形来传达思想与沟通感情,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与刻绘在崖壁上的岩石刻等等这一些不仅记载下了先民对自然的理解与期盼,同时也成为了人类最早的图形艺术。中国的图形艺术不仅起源早,而且不断得到发展,虽然时快时慢,但从未中断,如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图形;春秋战国时期的蝌蚪文、梅花篆;汉代漆器上的凤形、唐代的宝相花纹以及后来出现的金文形态等。中国传统图形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它们在自己的发展和演变中,既有一以贯之的脉络,又有多姿多彩的风貌,它们以其多样而又统一的格调,显示出独特、深厚并富有魅力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这些图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而不断的沉淀、延伸、衍变,从而形成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体系,这一体系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同时也体现出了华夏民族所特有的艺术精神。 
从新石器时代西安半坡的《人面彩陶鱼纹盆》到汉代栩栩如生的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从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样到造型简约的秦汉瓦当,这些图形,形态各异,古趣拙朴。是中华民族在各个不同时期社会生活的形象诠释,同时也如实反映出了人们在不同时期的审美旨趣。许多为世界认同又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都从传统图形中获得了灵感。 
将传统图形艺术结合到现代标志的设计中,这是设计出具有主张性、时代性和国际性的现代标志的关键。但这样的一种结合,并不是指对传统图形进行纯粹的拷贝或者简单的挪用,而是去认识和了解传统图形,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挖掘、变化和改造传统图形,让传统图形成为设计的一个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从而设计出焕有生命力的中国型现代标志。香港凤凰卫视的台标就成功地借鉴了中国传统的凤凰纹样,并采用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的结构形式,一凤一凰振翅高飞,铿锵和鸣,将媒体的特点,以及品牌立意高远,领唱同侪的王者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至,用两只飞翔盘旋的凤凰形象代表中美两种不同文化的互补和交融,体现了融汇东西、荟萃南北的文化观念,具有明显的华夏文明的烙印。 
三、传统文化元素在珠宝设计中的运用 
翻看中华珠宝文化发展史,早在旧石器时代中期我们的祖先就利用兽牙、贝壳、骨管、鸵鸟蛋壳、石珠等创造串饰,及至一万年前新旧石器交替时期,进一步选用石英、碧玉、玛瑙、黑曜石等半透明有颜色的材料创造各种装饰品,到夏商周时期,中国男人和女人的首饰品类就已经很丰富了,头饰有笄、梳、冠;耳饰有环;颈饰有项链;手饰有镯、瑗等。身上还要戴上组合在一起的佩饰,由珩、璜、琚等组成。连首饰的材料也有竹、石、骨、蚌、贝、牙、玉、金等。 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大溪文化,无论是耳饰、项饰、臂饰、胸饰等均反映出强烈的时代风采和文化神韵。设计是意识在物质领域的反映,是客观的,是历史、文化、艺术的载体。 作为现代首饰设计工作者首先必须立足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上,只有融传统的中西文化元素于一体的珠宝首饰才能被消费者接受,才能有市场。现代珠宝首饰设计反映的是一种人文文化,个性化的设计,必须既重视民族特征,又追随时尚潮流,将传统工艺、现代思维、个人才能、自然材料、现代工艺、新科学、新材料完全综合到作品中来,同样为了表达文化主题,人们可以从古老及现代的象征符号中寻找独特的个性,从中进行演绎创作,清晰地传达由古至今的讯息。例如,龙象征权利,凤象征喜庆,竹象征气节,莲象征自爱,鸽象征和平等,将这些东与西、古与今的元素结合起来,运用丰富的想像力,加以敏锐的时代触觉重新演绎,创作焕然一新的时尚首饰。这种深厚文化积累可透出个人的感性回忆及珍视价值观念,传达永恒的意义。如果只是在原有龙、凤、竹、莲、鸽等的基础上的形象再现,也就失去了设计的任何含义。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每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社会经济都不尽相同,从而出现了不同国家的民族风格,而正是因为这些区别才构成斑斓的世界大家庭,是区分的标识,也是深刻的文化烙印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