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实现“橄榄枝”型收入分配结构?

2024-05-18 23:25

1. 怎样实现“橄榄枝”型收入分配结构?

“当社会逐步转变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一个结构时(橄榄枝”型),这个结构才是现代的相对
符合社会稳定和发展要求的一种状态,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  

收入分配的改革是一个利益的调整,可能会触痛很多人既有的利益,所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
中,还有很多新的矛盾和利益分析的协商、对话和最后的妥协,这都是可能发生的。
所以说不可能是一个很快的过程。但是现在整个政策的趋向发生了一个变化,整个趋
向开始朝着有可能扭转的方向走。

价格上涨3%,工资应涨5%
今年5月份以来,我国出现了全国性的猪肉价格上涨情况,许多城市住房价格也
继续大幅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连续攀升早已突破3%的警戒线,同时很多人也
开始体会到“钱不够花”,抱怨工资增长缓慢。
面对物价上涨和居民收入之间的矛盾,昨天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表示,物价的上涨不能超过收入的上涨,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是要改善民生,每一年的工资调节,它要看住价格,价格上涨3%的话,工资应该涨5%。
“如果工资增加了2%,但是物价增长了5%,那我们的生活质量就下降了3%。”我国应该要完善工资和物价的政策,以日本的大米价格为例,日本政府可以补贴到国际市场价格的7倍以上,以保持物价的相对稳定。
要应对目前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仅靠提高普通职工工资是不够的。而政府不能直接干预普通劳动者的工资增长,目前只能通过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保证一定的工资水平,因此应对物价上涨,不能把眼光局限于增加工资这个简单的手段,要综合应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控制物价配套工作等手段来解决。
城乡差距协调发展
在城乡统筹发展方面,这些年的主要问题还是城乡差距在扩大,城市在迅速地缩短和国际上发达国家城市的差距,但是在乡村,很多地方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天壤之别。
当前城市化的主要过程是要处理好城市化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问题,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怎么样协调发展。
对于城乡收入差别,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
现在农村劳动力的成本非常低,农民的收入非常低。农产品价格在国际上还不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这主要是我国没有办法实行大规模的竞争。
主要原因是我国农民土地太少,和国际上相比,法国、加拿大每个农户平均大概有30到40多公顷,美国人均100多公顷土地,我们大概是0.5公顷。我们在很小的土地上大量投入,所以我们的产出率比国外高。比如说美国的大豆,加上他们的运费运到我们的口岸,比我们的还要便宜。我们在这种人均收入低的情况下,就算提高到日本水平,使农民富裕起来也比较困难。
为了农民富裕,当然要保护农产品的价格,必须保证农产品能够有盈利的价格。“很多人期望通过农产品的价格上涨来增加农民的收入,但这个不是能够完全走得通的道路。”

关于基尼系数
亚洲开发银行估计,中国的基尼系数已从1993年的0.407上升到200
4年的0.47。
基尼系数,又译基尼指数或坚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
劳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该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新华网)

专家观点

改善民生要防止“福利主义倾向”我国要改善民生,但不能超越经济发展的水平,要防止“福利主义倾向”倾向。
“现在最主要的还是要补助最低收入的人群,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而不是
说要盲目地搞平均主义。”
所谓“福利主义倾向”,是指福利的倾向超过了经济发展可以承受的水平。从国际上来看发展的规律,经济是一种波动的曲线,有增长,有下降,我国经济也不可能永远增长;福利增长的曲线则是一个斜线往上的,是刚性的,一旦把人民的福利增长上去了,就很难收回来,这在社会上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根据经济增长的实际水平来扩大福利。
以目前的猪肉价格上涨为例说,一方面可以任由价格上涨,然后把钱补贴给城市低收入群体;另外也可以采取压低猪肉价格的办法,政策直接把财政补贴给养猪户。
目前我国政府正是选择直接补贴给养猪的农民,弥补他们养猪造成的收益下降,
既能照顾城市居民,又能照顾农民,这种做法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通过猪肉价格上涨来补贴城市的低收入群众,真正获益的可能是中间流通环节,农民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处,而价格的上涨毕竟是暂时的,一旦给予了城市低收入群体福利的补贴,很难取消,其实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还没有达到可以给城市居民以大规模补贴的程度。”

怎样实现“橄榄枝”型收入分配结构?

2. 如何理解在我国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第一,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关键是让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橄榄型分配格局,是一种通俗说法,即指中等收入者占多数,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均占少数,呈现类似橄榄“两头小中间大”的形态。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就是要让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由于劳动所得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首要环节,是中低收入者的基础性收入部分。《决定》根据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关于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占多数的要求,围绕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的系列改革思路,旨在初次分配兼顾效率和公平,创造机会公平的竞争环境,维护劳动收入的主体地位,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考虑到再分配也要兼顾效率和公平,而且必须更加注重公平,《决定》所重申的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将综合运用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主要手段,建立健全国有资本收益分享和公共资源占用及其收益分配机制,还要支持慈善事业发展。我们要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相结合,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重点向低收入者倾斜,既要倡导勤劳致富、支持创业创新、保护合法经营所得,也要在社会财富不断增加、综合国力持续增强的同时,普遍提高人民富裕程度。而且,我国的橄榄型分配格局,应当是制度完善、调控有效、比例合理、关系协调的格局。对此,《决定》再次强调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明确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的基本政策导向,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必将为中等收入群体营造更好的发展壮大空间。

第二,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必须重视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是衡量国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对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按照《决定》以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改革指导思想,我们要依法加强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实行国家依法征收征用补偿原则,依法规范和保障居民拥有使用权的房屋、土地和资源的转让行为,进一步健全保护公民财产权制度,为切实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为了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还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按照《决定》关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新的方向,更好发挥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要继续拓展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多种渠道,主要包括: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落实上市公司投资者回报机制(包括分红制度),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适度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范围,保护存款人权益;强化投资理财渠道监管、规范交易方式、探索网络交易模式,丰富债券基金、货币基金等基金产品;参与股份制企业或股份合作制企业分红,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行企业员工持股;发展实业投资及租赁服务业,规范收藏品投资和房地产等市场。对此,各级政府应更加重视规范市场秩序和完善制度建设,通过健全法规、调整政策,加强对居民投资租赁行为的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维持良性运行市场秩序,保护居民合法增收权益。同时,随着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和新农村建设逐步深入,农民在拥有和运用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资产股权、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住房财产权等方面,以及在金融产品和实业等投资领域,都将有更多条件和机会来增加财产性收入,必将为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作出贡献。

3. 橄榄型分配格局

橄榄型分配格局,是一种通俗说法,即指中等收入者占多数,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均占少数,呈现类似橄榄“两头小中间大”的形态。                      扩展资料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收入分配结构呈现为“金字塔型”。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就是要构建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即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收入分配结构。
    
    “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
    实现收入分配结构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必须标本兼治、配套改革,通过多方面措施逐步形成“两头小、不悬殊,中间大、分层次”的新分配格局。“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比“倒金字塔型”要稳定的多

橄榄型分配格局

4. 如何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

析中央决心构建“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的必要性 

  ①“金字塔型”收入分配格局的弊端十分明显,由于利益分配不平衡、不公平引发的利益分化,必然激发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矛盾,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②构建“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中等收入者多,两极人数少,能让绝大多数人分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有利于我国社会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其次,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利于扩大内需、提升消费结构,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再次,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不但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人们更好地接受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最后,构建“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构建和谐社会。 


怎样才能构建“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 

①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发挥各种所有制在社会财富增长中的作用。②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③发挥市场在社会财富分配中的作用,促进社会财富的快速增长,同时要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5. 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有何优越性

相对于“金字塔型”收入分配格局而言,“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具有的重要意义主要在于:(1)中等收入者多,两极人数少,能让绝大多数人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有利于社会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1)中等收入者多,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提升消费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合理,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加快经济发展;(3)中等收入者多,多数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较高,也有利于人们更好地接受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和社会成员的素质,加快经济社会文明进步;(4)“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使社会成员的整体收入差距缩小,有利益防止社会群体矛盾尖锐化,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有何优越性

6. 什么是橄榄型分配格局

  “橄榄型”分配格局指的是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相对较少,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收入分配结构。与“橄榄型”分配结构相对的是“金字塔型”分配结构,即低收入者占大多数的分配结构,这是一种两极分化的结构。尽管对于当前我国是否属于“金字塔型”分配结构,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但收入差距过大,并且呈现继续拉大的趋势,是当前不容忽视的事实。一方面,一些富人在世界各地购买豪宅、名车及各种奢侈品一掷千金,甚至令发达国家的民众都感慨“中国人真有钱”;另一方面,我国大多数人只是实现初步小康,还存在数量众多的贫困家庭。许多国家的实践都证明,收入分配结构呈“橄榄型”的社会比呈“金字塔型”的社会要稳定得多。在我国,人民群众对收入差距拉大已经意见很大,并且成为许多社会矛盾的深层次原因。如果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必将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因此,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要形成“橄榄型”的分配格局,必须双管齐下,既要加大对高收入的调节力度,更要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从而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加大对高收入的调节,并非不鼓励人们致富,更不是剥夺富人的财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须以社会财富的增加为基础,因此要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鼓励一部分人通过劳动和创造先富起来,并切实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和私人财产。调节高收入,一是要让高收入者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例如,加强针对高收入者的税源监控和税收征管,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适时开征物业税、遗产税等主要由高收入者承担的新税种,鼓励高收入者发展社会慈善事业等。二是要调整不合理的高收入、规范灰色收入、打击非法收入。例如,要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的收入;清理和规范工资外的各种津贴补贴、非货币性福利等;严厉打击各种经济犯罪,切断违法违规收入渠道;等等。

  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是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的关键,也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中低收入者绝大多数是主要依靠劳动获得收入的群众。要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必须处理好按劳分配与其他分配方式的关系,强调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必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当前,要把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作为调整收入分配的重点,加强国家的调控和指导,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确保企业职工工资能够正常增长、足额发放,确保农民和农民工的收入能够加快增长。此外,还要通过健全制度、创新机制,加大对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力度,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力度,使困难群体不仅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得到保障,而且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7. 为什么要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

  橄榄型”分配格局指的是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相对较少,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收入分配结构。与“橄榄型”分配结构相对的是“金字塔型”分配结构,即低收入者占大多数的分配结构,这是一种两极分化的结构。尽管对于当前我国是否属于“金字塔型”分配结构,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但收入差距过大,并且呈现继续拉大的趋势,是当前不容忽视的事实。一方面,一些富人在世界各地购买豪宅、名车及各种奢侈品一掷千金,甚至令发达国家的民众都感慨“中国人真有钱”;另一方面,我国大多数人只是实现初步小康,还存在数量众多的贫困家庭。许多国家的实践都证明,收入分配结构呈“橄榄型”的社会比呈“金字塔型”的社会要稳定得多。在我国,人民群众对收入差距拉大已经意见很大,并且成为许多社会矛盾的深层次原因。如果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必将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因此,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要形成“橄榄型”的分配格局,必须双管齐下,既要加大对高收入的调节力度,更要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从而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加大对高收入的调节,并非不鼓励人们致富,更不是剥夺富人的财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须以社会财富的增加为基础,因此要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鼓励一部分人通过劳动和创造先富起来,并切实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和私人财产。调节高收入,一是要让高收入者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例如,加强针对高收入者的税源监控和税收征管,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适时开征物业税、遗产税等主要由高收入者承担的新税种,鼓励高收入者发展社会慈善事业等。二是要调整不合理的高收入、规范灰色收入、打击非法收入。例如,要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的收入;清理和规范工资外的各种津贴补贴、非货币性福利等;严厉打击各种经济犯罪,切断违法违规收入渠道;等等。

  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是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的关键,也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中低收入者绝大多数是主要依靠劳动获得收入的群众。要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必须处理好按劳分配与其他分配方式的关系,强调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必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当前,要把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作为调整收入分配的重点,加强国家的调控和指导,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确保企业职工工资能够正常增长、足额发放,确保农民和农民工的收入能够加快增长。此外,还要通过健全制度、创新机制,加大对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力度,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力度,使困难群体不仅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得到保障,而且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为什么要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

8. 如何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实现“民富

橄榄型之产生在于有一个基数较大的中产阶级群体,那么对应的措施就是增加中产阶级数量。
光靠经济中的自动稳定器是难以达到这个效果的,要藏富于民,就涉及到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其中主要是财政政策和税收杠杆。举例来说财政扶持高等教育,培养高技术高素质的人才,他们的劳动价值也会得到更高的回报。税收方面可以根据不同阶层不同情况看是多征收还是减免税赋。(有点像“劫富济贫”)
对于我国而言,让更多的人小康,降低贫困人口可能更为重要。社会保障体系要完善,就业方面提供更多帮助。这个是政府转移支付。
这里面还有整个社会的生产结构转型问题,其实是比较大的。以上只是个人粗浅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