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线电影公司的被收购

2024-05-18 16:53

1. 新线电影公司的被收购

由于2007年的《黑暗物质:黄金罗盘》的失败招来母公司——时代华纳公司的不满,时代华纳公司宣布新线公司并入华纳兄弟公司,结束了新线电影整整40年的电影生涯,从此新线公司出来的电影都会带华纳兄弟的标志,新线变成了只制作,不发行电影 的电影公司,从此以后新线的电影华纳兄弟会帮着发行,即使这样,新线与华纳兄弟又出来了《死神来了5》、《新年前夜》、《地心历险记2》等优秀和卖座的大片

新线电影公司的被收购

2. 我想知道好莱坞公司新线电影是二流还是一流

是独立电影公司,以拍小成本恐怖,惊悚,神话系列起家,著名的有《蝴蝶效应》及《死神来了》《指环王》系列,都获得了巨大的票房收入。公司在电影业独树一帜。总体来说还算二流的,其他还有狮门电影公司。

3. 新线电影公司怎么会倒闭 指环王不是赚翻了么

电影《魔戒》获得极大成功后,新线公司目盲乐观,误以为只要是富含奇幻元素的影片都会得到热卖。于是在2006年倾全力打造《黄金罗盘》系列,投资额高达1.8亿美元。
谁料影片第一部推出后票房惨败,仅收获2600万美元。失败的原因是多样的,但新线盲目豪赌,未充分认清当时电影界形势,可以说直接导致了这样的惨败。
《黄金罗盘》失败后,新线负债累累,濒临倒闭。最终在2008年华纳公司将其收购,新线不再是独立制片公司,而是成为了华纳旗下的全资子公司。

新线电影公司怎么会倒闭 指环王不是赚翻了么

4. 美国两大电影基地和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分别是那几个?

八大电影公司:
1.华纳兄弟/新线,2009年北美票房收入21.057亿美元;
2.派拉蒙/梦工厂,2009年北美票房收入14.761亿美元;
3.索尼/哥伦比亚,2009年北美票房收入14.562亿美元;
4.20世纪福克斯,2009年北美票房收入13.945亿美元;
5.博伟/迪士尼,2009年北美票房收入12.288美元;
6.环球影业,2009年北美票房收入8.672亿美元;
7.顶峰娱乐,2009年北美票房收入4.825亿美元;
8.狮门影业,2009年北美票房收入4.060亿美元;
这个排名会根据各大公司的年度北美票房收入发生变化,但传统的六大公司任然是华纳兄弟,索尼,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迪士尼,环球。

关于新线:1996年时代华纳集团收购透纳广播公司,新线影业成为时代华纳集团的一家子公司,但此时新线与华纳是时代华纳旗下的两家各自独立的电影公司。在2008年2月28日,时代华纳集团的首席执行官杰夫里·贝克斯宣布,新线影业将成为华纳影业的子公司。对此,新线影业的主席罗伯特·夏尔与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林恩宣布将辞职。时代华纳集团承诺,隶属华纳影业的新线影业仍将保有其独立的制作、发行、财务运作。根据华纳影业主席亚伦·洪恩表示,新线影业将每年制作约六部中小成本电影。这也就意味着新线遭到了华纳的削弱。

关于梦工厂:2005年12月11日派拉蒙电影公司宣布,以16亿美元收购梦工厂制片公司(动画部任然保持独立)。16亿美元由派拉蒙影业公司母公司维亚康姆公司支付,其中7.75亿美元为现金支付,剩下的8.25亿美元以派拉蒙接受梦工厂8.25亿债务的形式支付。然而派拉蒙及其母公司维亚康姆对梦工厂方面的许多关于影片制作的观点不给予足够的理解和支持。2008年10月,派拉蒙和梦工厂正式宣布分家,但与派拉蒙合作出品的电影及制片计划任照常进行。梦工厂已于09年2月决定与沃尔特迪士尼集团合作,其新片将从2011年开始通过博伟旗下的试金石电影公司发行.

美国的电影基地就是好莱坞 ,八大电影公司的总部均设在洛杉矶。

5. 时代华纳为什么和美国在线合并?最后为什么又解体了?

早期的并购,无论从盈利模式还是合作理念上,两家公司的合并曾被看作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天作之合。时代华纳希望借助美国在线的平台优势进军新媒体市场,而美国在线则需要时代华纳的有线电视业务作为新的盈利增长点,这是当时两者联姻的出发点。
后来,据估算,美国在线的市值已经从顶峰的1630亿美元滑落至现在的不足30亿美元,而曾经无比庞大的时代华纳也同样遭遇诸多问题。
曾经被誉为媒介融合典范的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合并之所以走向解体,是多种因素共同激荡的结果,大致可分为内因、外因和直接原因。

内因是两家公司始终无法整合,非但没有形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局面,相反各自的优势都在互相抵消。这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业务资源整合不力。由于网络带宽、传输等技术方面的限制,美国在线难以消化时代华纳庞大的内容资源。时代华纳的内容没有通过美国在线的网络服务出售给消费者,并建立成功的盈利模式。双方一直未能找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新盈利模式,对各自原有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了一种路径依赖。
上世纪90年代末的网络科技股泡沫破裂,加上宽带互联网对拨号上网业务的冲击,自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合并以来,美国在线广告营收一直不理想,而时代华纳欲借助前者网络优势发展已有业务的打算也落空。集团公司本来想把跨媒体广告业务当作新的经济增长点,计划将杂志、书籍、有线服务、动画等传统媒体业务与网络服务的新经济运营模式很好地结合起来。但实际操作起来,美国在线只是充当了时代华纳的各种内容产品的在线推广工具。
经营策略整合不力。“网络+内容”服务模式的技术基石不是美国在线擅长的窄带拨号接入而是宽带服务,公司曾为投资者画出高速互联网的蓝图,然而却迟迟不能付诸实施。窄带服务收费23.90美元/月, 上网速度每秒56K,宽带服务收费45美元/月,速度每秒1.5M,比前者快25倍, 拨号无法与宽带竞争。但美国在线害怕宽带对拨号带来大面积影响,进入宽带市场时迟疑不决,错过了最佳时机。在网络用户增势减缓的情况下,新老客户被宽带网或拨号服务的竞争对手吸引走,最基本的业务受到很大冲击。
到2002年,美国在线虽然还是拨号连接领域无可争议的老大,但宽带时代已经来临。由于有线电视和本地电话公司是宽带连接的主要提供商,而以拨号连接见长的美国在线基本无法进行客户升级,反而是时代华纳有线电视网拥有的1300万用户资源为美国在线向宽带连接的转型提供了空前的资源,这让时代华纳耿耿于怀。
企业文化整合不力。时代华纳作为传统媒体企业,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并有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的能力,善于从经验中吸取教训,不断推出新产品。美国在线则是一个年轻的互联网公司,其企业文化是以用户接入服务为导向,以快速抢占市场为首要目标,操作灵活,决策迅速。合并后,集团管理层缺乏跨行业管理与整合的经验,双方一直存在着隔阂与冲突。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分析师雷巴尔德斯回忆,合并之后,时代华纳和美国在线双方的管理层一直都争执得很厉害,两种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几乎从来没有很好地合作过。“华纳就像一批老派的西装笔挺的人,跟习惯穿牛仔裤工作的技术人员是很难相处的”。

外因源于以Web2.0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媒体模式的出现,内容生产不再局限于组织化形式,内容来源也
不再依赖于传统媒体。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刚合并的时候,互联网尚欠发达,人们能够获得信息的渠道也大多来自于传统媒体。就理念而言,传统媒体仅仅将互联网作为其自身内容的“再转载媒体”。互联网也正好将传统媒体内容作为其带动流量的重要手段。
美国在线首席执行官凯斯曾在合并之初雄心勃勃地表示:“我们将彻底改变媒体和互联网世界的面貌。”但真正改变互联网和媒体世界面貌的却是谷歌这一当时不起眼的小公司。
搜索引擎曾被认为毫无商业价值可言,然而谷歌却凭此项服务逐渐发展壮大。谷歌自身不生产任何内容,不干涉媒体公司的内容编辑,不分享媒体公司的广告收益。但是,谷歌却能够从其提供的后台服务中,研究用户访问的行为,优化自己的网站,提升用户的访问体验,进而提升广告收益,形成了自己对互联网市场的控制力。交互式服务、增值服务已经成为目前互联网盈利的主流模式。正如观察人士指出,美国在线是拨号网络时代的巨人,但现在已经成了步履蹒跚、需要搀扶的老人。
不能不提的还有投资者的压力,这是时代华纳剥离美国在线的直接原因。华尔街投资者对多元化媒体集团能否成功发挥多样化资产组合所带来的“协作优势”已经产生了怀疑,因为投资者很难弄清楚这些跨行业的大规模媒体集团内部的复杂关系,更不用说对其中的投资风险做出准确评估了。而分拆后,时代华纳方面称,公司将增加公司的股票分红或者采取其他措施返还一些储备金给投资者。
对于时代华纳而言,美国在线被剥离后,它似乎终于解脱了。“分拆是时代华纳重组计划中的一项关键性举措。这将使两家公司在运营和战略层面上获得更大的灵活性,对于时代华纳和美国在线而言,都是最理想的结果。”

时代华纳为什么和美国在线合并?最后为什么又解体了?

6. 新线电影公司的问题

魔戒的碟是没有大陆地区的六区正版碟的,原因很复杂,主要还是国情问题,而且如果有了六区正版质量只怕也会很差

新线公司的电影,很多啊。蝴蝶效应,尖峰时刻 ,死神来了,刀锋战士,花木兰,暴力史,德州电锯杀人狂,德州电锯杀人狂前传

其实这个公司不是大公司,一向以恐怖片知名(所以引进到中国的片不会太多)投拍魔戒系列是他们最大的手笔,当时把整个家当都扔进去了,而后在2001年魔戒一上市前两个月新线才被时代华纳整个收购

7. 时代华纳为什么和美国在线合并?最后为什么又解体了? 希望多给几个原因 具体点儿 谢谢了:)

您好
早期的并购,无论从盈利模式还是合作理念上,两家公司的合并曾被看作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天作之合。时代华纳希望借助美国在线的平台优势进军新媒体市场,而美国在线则需要时代华纳的有线电视业务作为新的盈利增长点,这是当时两者联姻的出发点。
后来,据估算,美国在线的市值已经从顶峰的1630亿美元滑落至现在的不足30亿美元,而曾经无比庞大的时代华纳也同样遭遇诸多问题。
曾经被誉为媒介融合典范的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合并之所以走向解体,是多种因素共同激荡的结果,大致可分为内因、外因和直接原因。
 
内因是两家公司始终无法整合,非但没有形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局面,相反各自的优势都在互相抵消。这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业务资源整合不力。由于网络带宽、传输等技术方面的限制,美国在线难以消化时代华纳庞大的内容资源。时代华纳的内容没有通过美国在线的网络服务出售给消费者,并建立成功的盈利模式。双方一直未能找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新盈利模式,对各自原有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了一种路径依赖。
上世纪90年代末的网络科技股泡沫破裂,加上宽带互联网对拨号上网业务的冲击,自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合并以来,美国在线广告营收一直不理想,而时代华纳欲借助前者网络优势发展已有业务的打算也落空。集团公司本来想把跨媒体广告业务当作新的经济增长点,计划将杂志、书籍、有线服务、动画等传统媒体业务与网络服务的新经济运营模式很好地结合起来。但实际操作起来,美国在线只是充当了时代华纳的各种内容产品的在线推广工具。
经营策略整合不力。“网络+内容”服务模式的技术基石不是美国在线擅长的窄带拨号接入而是宽带服务,公司曾为投资者画出高速互联网的蓝图,然而却迟迟不能付诸实施。窄带服务收费23.90美元/月, 上网速度每秒56K,宽带服务收费45美元/月,速度每秒1.5M,比前者快25倍, 拨号无法与宽带竞争。但美国在线害怕宽带对拨号带来大面积影响,进入宽带市场时迟疑不决,错过了最佳时机。在网络用户增势减缓的情况下,新老客户被宽带网或拨号服务的竞争对手吸引走,最基本的业务受到很大冲击。
到2002年,美国在线虽然还是拨号连接领域无可争议的老大,但宽带时代已经来临。由于有线电视和本地电话公司是宽带连接的主要提供商,而以拨号连接见长的美国在线基本无法进行客户升级,反而是时代华纳有线电视网拥有的1300万用户资源为美国在线向宽带连接的转型提供了空前的资源,这让时代华纳耿耿于怀。
企业文化整合不力。时代华纳作为传统媒体企业,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并有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的能力,善于从经验中吸取教训,不断推出新产品。美国在线则是一个年轻的互联网公司,其企业文化是以用户接入服务为导向,以快速抢占市场为首要目标,操作灵活,决策迅速。合并后,集团管理层缺乏跨行业管理与整合的经验,双方一直存在着隔阂与冲突。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分析师雷巴尔德斯回忆,合并之后,时代华纳和美国在线双方的管理层一直都争执得很厉害,两种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几乎从来没有很好地合作过。“华纳就像一批老派的西装笔挺的人,跟习惯穿牛仔裤工作的技术人员是很难相处的”。
 
外因源于以Web2.0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媒体模式的出现,内容生产不再局限于组织化形式,内容来源也
不再依赖于传统媒体。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刚合并的时候,互联网尚欠发达,人们能够获得信息的渠道也大多来自于传统媒体。就理念而言,传统媒体仅仅将互联网作为其自身内容的“再转载媒体”。互联网也正好将传统媒体内容作为其带动流量的重要手段。
美国在线首席执行官凯斯曾在合并之初雄心勃勃地表示:“我们将彻底改变媒体和互联网世界的面貌。”但真正改变互联网和媒体世界面貌的却是谷歌这一当时不起眼的小公司。
搜索引擎曾被认为毫无商业价值可言,然而谷歌却凭此项服务逐渐发展壮大。谷歌自身不生产任何内容,不干涉媒体公司的内容编辑,不分享媒体公司的广告收益。但是,谷歌却能够从其提供的后台服务中,研究用户访问的行为,优化自己的网站,提升用户的访问体验,进而提升广告收益,形成了自己对互联网市场的控制力。交互式服务、增值服务已经成为目前互联网盈利的主流模式。正如观察人士指出,美国在线是拨号网络时代的巨人,但现在已经成了步履蹒跚、需要搀扶的老人。
不能不提的还有投资者的压力,这是时代华纳剥离美国在线的直接原因。华尔街投资者对多元化媒体集团能否成功发挥多样化资产组合所带来的“协作优势”已经产生了怀疑,因为投资者很难弄清楚这些跨行业的大规模媒体集团内部的复杂关系,更不用说对其中的投资风险做出准确评估了。而分拆后,时代华纳方面称,公司将增加公司的股票分红或者采取其他措施返还一些储备金给投资者。
对于时代华纳而言,美国在线被剥离后,它似乎终于解脱了。“分拆是时代华纳重组计划中的一项关键性举措。这将使两家公司在运营和战略层面上获得更大的灵活性,对于时代华纳和美国在线而言,都是最理想的结果。”
  

时代华纳为什么和美国在线合并?最后为什么又解体了? 希望多给几个原因 具体点儿 谢谢了:)

8. 好莱坞现在还有几家真正属于美国的大型制片厂!?

  好莱坞最早的八大影业是指米高梅(MGM)、派拉蒙(Paramount)、福克斯(20th Century Fox)、华纳(Warner Bros.)、联美(United Artists)、环球(Universal)、哥伦比亚(Columbia)和雷电华(RKO)八家,这八家电影公司创立组成的美国电影协会(MPAA)为所有在美国上映的影片分级,并为美国电影的利益进行游说。

  当时的八大影业全是垄断企业,特别是前5家公司,不但垄断了电影制作、发行各个环节还拥有自己的院线,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迫于美国反垄断法而出售了自己的院线(但目前大电影公司又开始介入影院经营,如索尼已拥有美国最大院线20%的股份)。由于失去院线加上电视普及的冲击,八大公司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并导致雷电华在50年代破产,但因为迪斯尼(Walt Disney)的崛起,填补了雷电华留下的空位。

  之后好莱坞开始进入萧条期,20世纪70年代,原来的第一大公司米高梅逐渐衰落,而被联美收购,但联美的好日子尚未开始,就因为投资了影史上最最亏本的“巨片”《天堂之门》而破产,反而要米高梅来收拾残局,组成了米高梅/联美(MGM/UA),八大影业变为七大。与此同时,一些小公司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立并崭露头角,象三星(TriStar)、新线(New Line)、卡洛可(Carolco)、奥利安(Orion)等,但它们始终没有达到七大的规模,三星和新线直到被大公司收购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好莱坞开始复苏——大购并开始了。先是依旧衰弱的米高梅被CNN的母公司特纳广播收购,特纳已经有了新线和城堡岩(Castle Rock——《申肖克的救赎》、《绿色奇迹》等名片的制作公司)两家电影厂,并很快发现米高梅的烂摊子很难消化,于是特纳在留下米高梅唯一值钱的东西——世上最大的影片库来充实自己的电视节目后(这就是为什么许多米高梅/联美的老片的DVD是由华纳发行的原因),就把米高梅转手给了一家意大利金融财团,唯一让米高梅感到一丝希望的是特纳没有夺走007的版权。

  1985年,即使《星球大战》三部曲的发行也未能使福克斯摆脱破产的阴影,澳洲人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及时出现并收购了它,媒体大亨默多克确实有起死回生的绝招,在新闻集团的运作下,福克斯不但恢复了昔日的辉煌,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美国第四大电视网FOX。

  日本的索尼收购了CBS唱片后也在1989年从可口可乐手里收购了哥伦比亚和三星,组成了索尼影业(Sony Pictures/Columbia-TriStar),尽管新公司一开始连续多年的亏损让索尼不堪重负,但索尼并不愿放弃。而索尼的同乡松下在收购环球及其母公司MCA后,发现盈利遥遥无期,也未能给其影音硬件的销售带来多大好处,便将MCA售与了加拿大酒业巨头西格玛。

  迪斯尼通过《小美人鱼》也重展雄风,并且为了区别其儿童片的发行,迪斯尼成立了专门发行“大人片”的试金石(Touchstone)和好莱坞影业(Hoolywood Pictures),并将三个发行品牌集合为比威发行公司(Buena Vista——BV)。但进入90年代后,凭借《本能》、《终结者》系列等成功巨片春风得意的卡洛可却开始遇到了大麻烦,它的规模无法承受连续进行的大投资,《割吼岛》的失败让它血本无归、掏空家底,《星门》的上映让卡洛可彻底破了产,它的影片库出售给了米高梅。

  时代华纳在90年代收购了特纳广播,新线和城堡岩也就加入了时代华纳。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新世纪,七大公司全部都成为了跨国传媒集团的一部分:迪斯尼收购了美国最大的独立片商Miramax和ABC电视网;派拉蒙被拥有MTV的维亚康姆(Viacom)收购,并建立了UPN电视网;福克斯重组为福克斯娱乐集团并建立了美国第三大独立片商福斯探射灯(Fox Searchlight);时代华纳与AOL合并;西格玛收购了宝丽金后,由于发生巨额亏损,又被法国媒体巨头维旺迪购并,重组为一家新公司维旺迪-环球(Vividen-Universal);米高梅尽管仍未恢复元气(其市场份额甚至不及Miramax等独立片商,海外发行权也委托给了福克斯),但也建立了自己的有线电视网,并且既收购了卡洛可影片库后,又收购了奥利安、宝丽金影业等破产公司的影片库,重新拥有了世上最大的电影库。当然,新成立不久的梦工厂(DreamWorks)也开始显露实力,但无论从其市场份额还是涉及业务的深度广度来说要成为新的第八大还有距离。因此,现在八大影业已成一种俗语,指的是好莱坞的主流片商,真正称的上“大”的目前只有7家,也就是美国电影协会(MPAA)目前的7个成员:索尼影业(Sony/Columbia),福克斯(20th Century Fox)、迪斯尼(Disney/Buena Vista)、华纳(Warner Bros.)、派拉蒙(Paramount)、环球(Universal)、米高梅(MGM/UA)。


  关于梦工场的一点意见 (周黎明)

  就目前的形势来说,它已完全有资格当第八大。它唯一的不足是缺乏片库,还有产品线不够长,如没有电视剧产品,唱片业也未发展起来等。


  八大现在也只是个泛指了.......... (flyerzeng) 原来的八大片厂是从更早前的五大派生而来,而到了90年代,大型公司的并购和分裂时有发生,很多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交易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像MGM这样的公司,一年投拍和上映的A级制作的大片都非常有限,收益也和后起的诸如新线或梦工场这样的公司不能相提并论,甚至连远景旗下的一间公司,如试金石都不如,这样的公司列在八大里,也多数属于象征意义的.......

  MGM经过数次的转让和并购,它的电影库也不是完整的,目前的MGM拥有的是U/A,ORION,POLYGRAM及60年代后MGM自行拍摄的影片,基本是这么个范围,那个CAROLCO的电影库根本就不在MGM,而在艺匠公司手里,这个艺匠最近好像和狮门合并了.....而艺匠似乎又是被法国的CANAL+控股的,而环球又和这个CANAL+有些什么瓜葛........总之,CAROLCO的东西并不在MGM手里...........而且特纳在MGM的时候,已经把很多的早期MGM打包出售过,所以像,这样的MGM经典,现在是在华纳手里.........


  应该没有各自的创作理念。什么片赚钱就拍什么片喽。演员和导演不属于制片厂,但是属于经济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