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长子李弘生平简介及怎么死的

2024-05-08 04:41

1. 武则天长子李弘生平简介及怎么死的

  1、人物简介
  唐孝敬皇帝李弘(652年-675年),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系高宗时期所立的第二位太子,薨逝于太子位,是唐朝第一位被追封为皇帝的太子。
  李弘于永徽三年(652年)出生于皇宫,永徽六年(655年)进封代王,显庆元年(656年)被立为皇太子,自幼孝顺仁德,为太子后体恤民情,曾上书高宗修正不合理的法律,并为两个获罪的姐姐求情,深得高宗宠爱。
  2、死因--久病猝死。
  太子李弘因仁孝而得到朝野内外赞誉,但却体弱多病,后期监国政务多由东宫官员戴至德、张文瓘、萧德昭等人代为处理。
  上元二年(675年)四月,李弘随帝后出行洛阳,在合璧宫绮云殿猝然离世,年仅二十三岁(虚岁二十四)。

武则天长子李弘生平简介及怎么死的

2. 武则天的长子李弘,有着什么样的成绩?

李宏为人宽厚仁善,喜好读书,劝告唐高宗宽宥慎刑,关心百姓疾苦,善于救济灾民。

李宏,是武则天长子。伴随着武则天当上皇后之位,他顺理成章地成了皇太子。他刻苦学习,善于钻研历代治国理政方略,喜好读书并敢于付诸实践。高宗时期,一度采取过严刑峻法,启用过像来俊臣那样的酷吏,使得京城人人自危、人心极度恐慌。面对此情此景,李宏向高宗历陈严刑峻法不利于国家统治,应当兼采怀柔仁德之术,让许多原本不需要坐牢的人得以释放回家,更要坚持历代法典中所出现的法治思想,做到“不妄杀”,把一些即将被处死的死囚改为徒流等轻刑。此举,让京城百姓看到了希望,不再惧怕因一点小事情而丢命。这也更加彰显了李宏为人宽厚、心存善心,把德政与法治做到了完美融合。

当关中地区出现饥馑时,李宏积极奔赴赈灾一线,体察民情,时时关注百姓衣食住行。为了彻底让群众可以有粮食吃,解决群众饮食困难,他果断地从附近寺庙中抽调粮食,并从自己的府库中征调粮食用于赈灾,让群众得以吃到了可口的饭菜,饮用到了美味的粥。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大大减少了关中及京城附近灾民的数量,许多原本荒芜的土地得以重新得到耕种。他的这种体恤民情做法,缓解了京城附近危及,使唐高宗时期的民心得以更加稳固,避免了因灾荒发生社会动荡的风险,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力地强化了唐朝统治。
他还非常善于纳谏,很像唐太宗李世民的风格。群臣对其指出的错误,他能够认真一一对照改正,绝不再犯。他对于敢于冒犯顶撞自己的下属,也心存仁厚,从不动用棍杖责罚,而是更多采用说教劝解。他这种宅心仁厚、善于纳谏的做法,使得朝中很多大臣乐意与其交往。高宗有段时间眼疾,也是由他协助武则天处理政务,深得高宗喜爱。

他却于上元二年突然猝死,年仅24岁。他的死留下了历史许多猜测,给历史也带来了无尽的遗憾!

3. 武则天的长子李弘到底是怎么死的?

根据是:一,关于鸩杀李弘的记载,以《唐会要》和《新唐书》最为肯定,但两书较《旧唐书》出书晚,采信了一些后世传言。宋朝史学家司马光即对此提出异议,称:“《实录》、《旧传》皆不言弘遇鸩。”可见“鸩杀说”值得怀疑。
二,李弘奏请萧淑妃的女儿出嫁,尽管不合母意,但不至于因此结怨杀子。三,武则天自显庆年间(660)已参与政事,大权在握。太子李弘即使监国也达不到威胁武则天地位的地步。四,据史料记载,咸亨二年李弘就因痨瘵缠身而不能胜任监国重任。时隔四年后去世,高宗在《赐谥皇太子弘孝敬皇帝制》中更直接提到:李弘自被立为太子后就染上痨瘵,又接受父君之命带病理政,以致操劳过度,使旧病加剧,最终病卒。可见官方认定李弘是因痨瘵恶化而死。五,李弘死后,武则天曾用写经造功德的形式为他祈福,表达了内心的哀伤。感谢阅读,本文由珍小妹说世界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武则天的长子李弘到底是怎么死的?

4. 武则天的儿子李弘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现在有俩种说法:1。武则天共生了四个儿子,长子李弘,二十四岁时死了,据说是被武则天毒死的2。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也正因为她的特殊身份,给这位女政治家带来许多骂名,其中就包括为了登上皇位毒杀长子李弘。但事实果真如此吗?蒙曼认为这种说法应该属于历史误判。“李弘是武则天和唐高宗的第一个儿子,随着武则天成为皇后,李弘也子以母贵,当上了太子。因为和母亲的这种特殊关系,小时候的李弘备受宠爱和重视,8岁就开始监国听政,积累行政经验。”但被寄予了厚望的李弘却并不具备人君应有的素质。他的身体比高宗还差。高宗得风疾(心脑血管疾病)是在成年之后,而李弘从小就体弱多病。根据《旧唐书孝敬皇帝传》的说法是瘵病,就是肺结核,这在古代是很难治的一种消耗性疾病。  正因为身体不行,李弘虽然频频受命监国,但也无法真正亲理朝政,总要委政宰相,从而引发了他与武则天之间的权力冲突。“高宗身体每况愈下的时候,武则天因为长期参政,对朝政已经有相当的影响力。而李弘一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监国次数的增多,身边也已经积累起了一批自己的势力。如果唐高宗去世,这批人将和新皇帝一起组成新的政府。到那时候,武则天还能够控制政权吗?”即便如此,蒙曼认为,武则天当时仍然没有杀死儿子的必要。“武则天以一个妻子的身份能够驾驭唐高宗,未必不能以一个母亲的身份驾驭李弘。况且,李弘病体缠绵,是否能活得比唐高宗长还是问题,武则天何必要冒这样大的风险杀死他呢?”因此,蒙曼判断,李弘的死应该如《唐实录》、《旧唐书》的记载所言,是肺结核晚期,自然死亡。 大致有两种说法: 大部分人认为是武则天杀死。据《新唐书》记载,李弘是在合璧宫被武则天鸩杀的。书中有这样的记载,说的是李泌对饱受皇嗣问题困扰的唐肃宗李亨说起前朝之事——高宗时,李弘仁孝,而武后想临朝称制,就用鸩酒将其毒杀。李弘死后,李贤立为太子,每日恐惧,不敢多言,就做了一首歌,叫《黄台瓜辞》。歌词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犹尚可,四摘抱蔓归。”李贤叫乐工在宫中唱这首曲子,希望父母闻后有所感悟:可不要一再残害儿子们了! 关于李弘之死,还有一说。咸亨二年,萧淑妃被害后,她的两个女儿义阳、宣城公主被幽禁在掖廷,年近40 还未嫁。李弘听说后,起了恻隐之心,上表父皇,奏请放出两个姐姐,把她们嫁出去。武则天闻后大怒,把两位公主嫁给了两名当班卫士,李弘也因此“失爱”。 对于太子请嫁两公主之事,起码有两点不确。一是李弘请嫁那年,高宗不过43 岁,怎么会有40 岁的女儿?二是据史载,义阳公主下嫁权毅,宣城公主下嫁王勖,二人当时都不是卫士。 事实上,就当时的情况看,武则天除了没有帝号,已经是真正的皇帝,任何政治势力都不能挡住她的脚步。因此,在势力不对等的情况下,以武则天的政治远见,她根本没有必要杀死李弘。而且《旧唐书》上说:“上元二年,太子从幸合璧宫,寻薨,年二十四。”“寻薨”是说“很快就死了”,并没说什么“鸩杀”。 《新唐书》的作者是欧阳修,而与欧阳修同时代的司马光经过考证,认为“鸩杀”之说有两个来源。一是根据唐人柳芳编著的《唐历》上的一句话即李弘“不以寿终”而来。但是,“不以寿终”是短命的意思,并不能作为“鸩杀”的依据。二是根据前面所说的李泌和唐肃宗的一段对话而来。 司马光考证来考证去,最后实事求是地说:“太子李弘的死是很难弄明白的,但现在人们都认为他是被武后用鸩酒害死的,这样传来传去,就成了真的了。” 那么,太子李弘到底是怎么死的?答案其实很简单——死于肺结核!

5. 武则天长子李弘怎么死的﹖

李弘是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永徽六年(655年)时被封为代王,显庆元年(656年)被立为为皇太子。咸亨二年(公元671年),高宗巡幸东都,让太子李弘留守京师。675年,李弘与高宗、武后同赴合璧宫时暴卒,时人多认为是武后毒杀他,但有说法是他因本来就病弱而早夭。李弘有两个异母姊姊,即义阳公主与宣城公主,因为她们的母亲萧淑妃因为以前得罪武则天的,她们一直被幽禁在宫中,直到都年过二十还没有结婚。李弘发现此事后,感到震惊又同情,便请求让两位姊姊能够结婚。这件事触怒了武后,武后便随便将她们许配给侍卫。李弘从此渐渐不得母亲喜爱。但个人认为,武则天内心还是深爱这个长子的,李弘还是病弱早夭可能性较大,死因应该如《唐实录》、《旧唐书》的记载是“沉瘵婴身,旧疾增甚”,也就是肺结核晚期急性发作。作为高宗的嫡长子,李弘不仅遗传了高宗仁厚的性格,而且遗传了高宗羸弱的体质,自童年时代就体弱多病,长大成人后更是日渐加重。部分学者以高宗的那则官方声明为主要依据,反驳武后毒死李弘的说法。理由是:高宗尝沪佰疚脂狡拌挟饱锚的那道制书是在李弘死后第一时间发布的,所陈述的事实自然要比成书较晚的《资治通鉴》等书更为可信;李弘长期患病,最后病情越来越重,不治身亡也是很自然的;武则天既然能够控制高宗,就未必不能控制李弘,所以没必要冒风险杀他;武则天要实现称帝野心,最大的障碍应该是高宗而不是李弘;李泌对肃宗说的那段话只是政治说辞,针对的是政治而不是历史;举出骆宾王在其《讨武曌檄》中把武则天杀姐屠兄,弑君鸩母的所有丑事一股脑儿都给揭发了,却唯独不提鸩杀李弘的事情为证,这足以说明当时还没有这个说法。

武则天长子李弘怎么死的﹖

6. 武则天的大儿子李弘怎么死的

李弘之死有两种说法:
1.母后鸩杀说
《新唐书》和《唐会要》记载了李弘可能被武则天鸩杀的传言。后世持此观点者有如下理由:一,李弘深得父皇高宗宠爱,立为太子后仁孝谦谨,礼接士大夫,中外属心。后期高宗虑及身体不支,有提前禅位给太子之意。但当时的武则天政治得意,李弘因此成为了其掌权的障碍。二,李弘与武则天之间存在矛盾,主要反映在两件事上:第一件事发生在咸亨二年(671年),李弘留在长安监国,发现宫中幽禁着两位异母姐姐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俩人因母萧淑妃获罪,年龄很大了仍不能出嫁。李弘怀着悲悯之心奏请父皇恩准她们出嫁,却违背了武后旨意,由此失爱于母后。第二件事是太子选妃未能如愿。武则天最初选择的太子妃是司卫少卿杨思俭的女儿。但定下婚期后杨氏竟被武则天的外甥贺兰敏之奸污,婚事被破坏。客观上可能造成李弘同母后娘家人的宿怨和疏离。
2.久病猝死说
经史家考证,现代学者普遍认为李弘并不是武则天杀害的,而是死于肺结核病(古称痨瘵)。根据是:一,关于鸩杀李弘的记载,以《唐会要》和《新唐书》最为肯定,但两书较《旧唐书》出书晚,采信了一些后世传言。宋朝史学家司马光即对此提出异议,称:“《实录》、《旧传》皆不言弘遇鸩。”可见“鸩杀说”值得怀疑。二,李弘奏请萧淑妃的女儿出嫁,尽管不合母意,但不至于因此结怨杀子。三,武则天自显庆年间(660)已参预政事,大权在握。太子李弘即使监国也达不到威胁武则天地位的地步。四,据史料记载,咸亨二年李弘就因痨瘵缠身而不能胜任监国重任。时隔四年后去世,高宗在《赐谥皇太子弘孝敬皇帝制》中更直接提到:李弘自被立为太子后就染上痨瘵,又接受父君之命带病理政,以致操劳过度,使旧病加剧,最终病卒。可见官方认定李弘是因痨瘵恶化而死。五,李弘死后,武则天曾用写经造功德的形式为他祈福,表达了内心的哀伤。

7. 武则天长子李弘是怎么死的?

现在有俩种说法:
1。武则天共生了四个儿子,长子李弘,二十四岁时死了,据说是被武则天毒死的
2。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也正因为她的特殊身份,给这位女政治家带来许多骂名,其中就包括为了登上皇位毒杀长子李弘。但事实果真如此吗?蒙曼认为这种说法应该属于历史误判。“李弘是武则天和唐高宗的第一个儿子,随着武则天成为皇后,李弘也子以母贵,当上了太子。因为和母亲的这种特殊关系,小时候的李弘备受宠爱和重视,8岁就开始监国听政,积累行政经验。”但被寄予了厚望的李弘却并不具备人君应有的素质。他的身体比高宗还差。高宗得风疾(心脑血管疾病)是在成年之后,而李弘从小就体弱多病。根据《旧唐书孝敬皇帝传》的说法是瘵病,就是肺结核,这在古代是很难治的一种消耗性疾病。
正因为身体不行,李弘虽然频频受命监国,但也无法真正亲理朝政,总要委政宰相,从而引发了他与武则天之间的权力冲突。“高宗身体每况愈下的时候,武则天因为长期参政,对朝政已经有相当的影响力。而李弘一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监国次数的增多,身边也已经积累起了一批自己的势力。如果唐高宗去世,这批人将和新皇帝一起组成新的政府。到那时候,武则天还能够控制政权吗?”即便如此,蒙曼认为,武则天当时仍然没有杀死儿子的必要。“武则天以一个妻子的身份能够驾驭唐高宗,未必不能以一个母亲的身份驾驭李弘。况且,李弘病体缠绵,是否能活得比唐高宗长还是问题,武则天何必要冒这样大的风险杀死他呢?”因此,蒙曼判断,李弘的死应该如《唐实录》、《旧唐书》的记载所言,是肺结核晚期,自然死亡。

武则天长子李弘是怎么死的?

8. 李弘是武则天亲生的吗

是
李弘,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永徽六年时,被封为代王;显庆元年,原本的太子李忠被废,改立李弘为皇太子。龙朔元年,命令许敬宗、许圉师、上官仪、杨思俭等人收集古今文集,选录出五百篇,编集成《瑶山玉彩》。咸亨二年,高宗巡幸东都,让太子李弘留守京师。上元二年暴卒,高宗破例追赠李弘为“孝敬皇帝”,从而使李弘成为唐代第一位死后追封为皇帝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