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是一个人才,为何曹操要杀他?

2024-05-11 16:56

1. 杨修是一个人才,为何曹操要杀他?

无论是读三国志,还是看野史,都很清楚的显示杨修是个极聪明的一个人,然而爱惜人才的曹操为什么要杀了他呢?三国志里有那么多人的传记,却没有杨修的传记,我猜可能一是杨修本身并没有特别出彩的政治业绩和军事业绩,曹魏执行的策略是唯才是举,赏罚分明,论功行赏。二是后来曹魏一统天下,对不喜欢的个人,懒得多做记录。

杨修,字德祖,今陕西华阴人,太尉杨彪之子,东汉末年的文学家。杨修学问渊博,极聪慧,任丞相府主簿。史书记载:“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杨修的祖上都是当官,四代都官至太尉,是掌管兵权的,这样当官世家,杨修从小就快人一步,当然杨修是非常聪慧的一个人,非常善于揣摩的心思的一个人。

年轻的杨修,有着优秀的家世,又富有才学,于是就当了曹操的秘书,这是办事能力极强的秘书,只有一点不合曹操心意,那便是他太精明了,太会揣摩人心了。杨修在政治上毫无建树,这其他史类书籍也没有记载,《三国志,陈思王传》记载了,曹丕与曹植的太子之争,就有杨修的参与。再者就是《后汉书》有关于杨修的一段记载,其中说了人们一直津津乐道的“鸡肋”事件。这两个事件,都透露了,曹操要杀杨修的原因。


鸡肋事件,曹操攻打刘备,亲自率兵去攻打汉中,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和当时客观环境,曹操进攻捞不到好处,退又害怕被人耻笑,影响自己的权威,这是进退两难之境。当晚的口令,曹操随口说了个鸡肋,本来这是只有曹操自己知道其中难处的。偏偏杨修说,鸡肋,吃起来没肉吃,丢掉了又觉得可惜,曹操已经决定撤兵了。杨修做为领导的秘书,猜透了领导的心思,应该帮助领导去解决这个进退两难之境。这时候,杨修该想着曹操一个台阶来下,需要一个事件来说明撤兵了合理性。

杨修是一个人才,为何曹操要杀他?

2. 曹操惜才,为什么要杀死才华出众的杨修?杨修之死说明了一个道理


3. 曹操要杀杨修,是因为小心眼,嫉妒杨修的才华吗?

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是因为小心眼,嫉妒杨修的才华吗?
当然不是,其实呢,曹操原本是很喜欢杨修的,不然的话,也不会让他当仓曹属主簿,也就是第一秘书,当然,杨修真的很有才,除了演义中说的聪明,过目不忘等优点之外,重要的是: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
说白了,政治上也很有才华,说话办事很的曹操欣赏,一度将其当成自己最重要的帮手,然而,众所周知,曹操很爱才,否则的话也不会“唯才是举”,也不会“周公吐哺”,官渡之战时,许攸来投奔他,他开心得连鞋子都顾不上穿,举止如此失态,不是发自内心的爱才,是无论如何都装不出来的。

然而,问题是,既然曹操如此爱才,为什么后来又要把杨修杀掉, 真是因为“一盒酥”、“阔”以及“鸡肋”等小问题,不得不说,以上,或者有,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在于,杨修自己的取死之道。
杨修是怎么取死的?自古,君王对人才,就有“不为我所用,即为我所杀”的传统,早期,杨修跟曹操的时候,是没这个问题的,因为他会忠心耿耿的帮助曹操,可后来,他就犯曹操的忌讳了,什么忌讳?
历来君王都很忌讳的“储位之争”,曹操很有几个儿子,但深得他喜爱的,除了那个会称象,却又早夭的曹冲之外,还有两个, 曹丕、曹植,这两个儿子当中,尤其以天下才一石,子建独占八斗的曹植为最。

曹植聪明,文学修养也很高,深得曹操喜爱,原本是打算百年之后,将魏王之位传给他的,然而,长子曹丕不干,他是个有野心的人,怎能心甘情愿的屈于人下,哪怕亲弟弟也不成,于是哥俩就这么一个看一个不顺眼,明里暗里的斗开了。
当然不是一个人战斗,而是有一群帮手,其中,杨修帮曹植,曹丕呢,他的帮手很了不起,后来始终跟诸葛亮战斗,并培养出司马师、司马昭的司马懿。
这两个人物一出场,我们就知道,杨修跟司马懿,根本不在一个档次,最明显的一次,曹操出征,俩儿子送行,曹植只知道写诗,曹丕呢,听了司马懿的话,当场痛哭失声,因此,从孝顺的角度讲,曹植是输了的,做人就是这样,那么,理政呢,小事都是这样,大事更不用说,所以,曹植后来输了,在曹操的心目中,地位越来越低,相反,曹丕却越来越高。

但还没到曹操完全放弃曹植的时候,最让曹操失望的一次,是关羽水淹七军之后,当时关羽顺便包围了樊城,且不说樊城地位如何重要,单说樊城,曹仁,曹操就放弃不得,于是打算派兵增援,可派谁领军呢。就这么想来想去,曹操决定给其时已经失势的曹植给一个机会,一来有军功个,以后也好说话,二来得到曹仁这位宗室忠臣的感激,可以加强曹植的势力。

主意拿定,曹操就任命曹植当了南中郎将兼征虏将军,任命下达之后,还担心曹植难以承担重任,所以,特地派人,传曹植进宫,以便面授机宜,教他一些方法。然而,使者到曹植府上之后却发现。
原来曹植,根本没把任命当回事,当天就喝了个酩酊大醉,不省人事。至此,曹操彻底失望了,国家大事视如儿戏,把江山交给这样的人,以后能靠得住吗。
至此,曹植在曹操心中,彻底失去分量,曹丕呢,便理所当然的凸显出来,成了曹操的太子。事情到了这个份儿上,曹操开始不允许任何人撼动曹丕的地位了。

然而,杨修呢,还在曹植身边,帮他出谋划策,他固然有忠的可能,然而,曹操不干,正因为杨修非常聪明能干的缘故,曹操是越想越不放心。
不放心什么,这么能干的人放在曹植身边,以后江山还能稳定吗,出于这个原因,就随便找个茬,把杨修杀掉。
而之所以杀杨修, 其实就是因为曹操很喜欢杨修,很看重杨修,所以不允许他捣乱而已,跟什么小心眼以及嫉妒杨修的才华,根本没半点关系。

曹操要杀杨修,是因为小心眼,嫉妒杨修的才华吗?

4. 杨修如此有才华,曹操为何还杀了他?

第一:杨修虽然有才华,但他持才傲物。
大家知道,但凡是一个大人物,一般都不喜欢有才华的人,一方面是嫉妒心理,这是一个人的正常反应,伟人也不例外;另外一方面是有才华的人太聪明,以致于让人心生忧患,担心对方看穿自己。而杨修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一次曹操修丞相府,造好后曹操去看了一下只是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然后什么话都没有说就走了,众人不得其解,纷纷猜测其中深意。这被杨修看到了,立马就叫人把门改小一点,大家都问为什么时,杨修说:丞相在“门”内添个“活”字那不就是“阔”,他是嫌门太大了。
这件事情传到曹操那里,他虽然赞叹于杨修的聪明,但对于他当众炫耀的聪明表示出一点厌恶。
第二:杨修虽然有才华,但他情商很低。
大家都知道,曹操疑心大,老担心别人暗害自己,说自己梦里喜欢杀人,让大家不要在自己睡着的时候接近自己,后来假戏真做,真的杀了一个晚上侍寝的一个替自己盖被子的近侍,结果所有人都认为曹操是在梦中杀人,觉得这一定并非曹操本意,但只有杨修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这一下子,杨修可就捅到了曹操的马蜂窝,他觉得自己在杨修面前,简直就是裸奔。

第三:杨修虽然有才华,但他挑战了曹操的底线。
还有一次有人送给曹操一盒酥糖,曹操吃了一口,觉得味道不错,就在盒子上写了一个“合”字,然后静静的看着大家怎么处理,大家都还是一副茫然的摸样,只有杨修看到后就把酥糖分给人吃了,还说是丞相的意思。曹操问:你怎么知道是我的意思?杨修回答:丞相你在盒子上写了一个“合”字,不就是让大家分食,一人一口嘛。
顿时,曹操脸上就挂不住了,觉得留杨修这样的人在身边,简直就是一个定时炸弹,于是,找一个理由就把杨修给杀了。
杨修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低调,要知道,伴君如伴虎,不要把别人的心思猜的太透。
微信公众号:凹现场,感谢你的关注和点赞~

5. 曹操为什么要杀了杨修?是因为妒忌他的才能吗?

杨修之死

相传东汉末年,杨彪的儿子杨修,是个文学家,才思敏捷,灵巧机智,后来成为“一代奸雄”东汉相国曹操的谋士,官居主簿,替曹操典领文书,办理事务。有一次,曹操造了一所后花园。落成时,操去观看,在园中转了一圈,临走时什么话也没有说,只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工匠们不了解其意,就去请教杨修。杨修对工匠们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你们把园门造得太宽大了。工匠们恍然大悟,于是重新建造园门。完工后再请曹操验收。操大喜,问道:“谁领会了我的意思?”左右回答:“多亏杨主簿赐教!”曹操虽表面上称好,而心底却很忌讳。


有一天,塞北有人给曹操送了一盒精美的酥(奶酪),想巴结他。曹操尝了一口,突然灵机一动,想考考周围文臣武将的才智,就在酥盒上竖写了“一合酥”3个字,让使臣送给文武大臣。大臣们面对这盒酥,百思不得其解,就向杨修求教。杨修看到盒子上的字,竟拿取餐具给大家分吃了。大家问他:“我们怎么敢吃魏王的东西?”杨修说:“是魏王让我们一人一口酥嘛!”在场的文臣武将都为杨修的聪敏而拍案叫绝。而后,操问其故,修从容回答说:“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曹操虽然喜笑,而心头却很妒嫉杨修。


曹操多猜疑,深怕人家暗中谋害自己,常吩咐左右说:“我梦中好杀人,凡我睡着的时候,你们切勿近前!”有一天,曹操在帐中睡觉,故意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被为他覆盖。曹操即刻跳起来拔剑把他杀了,复上床睡。睡了半天起来的时候,假装作梦,佯惊问:“何人杀我近侍?”大家都以实情相告。曹操痛哭,命厚葬近侍。人们都以为曹操果真是梦中杀人,惟有杨修又识破了他的意图,临葬时指着近侍尸体而叹惜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听到后更加厌恶杨修。


曹操出兵汉中进攻刘备,困于斜谷界口,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朝,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正碰上厨师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忄享)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曹操随口答道:“鸡肋!鸡肋!”(忄享)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悖。(忄享)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道:“公何收拾行装?”修说:“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夏侯(忄享)说:“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装。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曹操得知此情后,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操大怒说:“你怎敢造谣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曹操为什么要杀了杨修?是因为妒忌他的才能吗?

6. 曹操杀杨修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这要从当时的政治形势看。
曹操的嫡子还活着的,有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其中,曹熊体弱多病,曹彰有勇无谋,且似乎颇为忠义。能成为曹操继任者的只有曹丕和曹植。当时,支持曹植的主要力量就是杨修。杨修这个人,没有什么政治眼光。比较聪明人的做法,例如贾诩,就是不站队,婉言支持立长。即使将来真的是曹植继位,自己也不会遭受迫害。而有政治远见的司马懿,基本也是这个情况,不过在世子确定以后,立刻站到了曹丕一方。
曹操听取了贾诩和司马懿的暗示,并认为曹植好酒误事,曹丕孝顺,立了曹丕。为了防止死后曹植和曹丕的矛盾,就杀了辅佐曹植的杨修,警告想捞政治筹码的人。这一举措相当的成功,曹丕和曹植基本上没有大的矛盾。曹植在曹丕死后才死。

7. 三国时期,曹操是因为嫉妒杨修的才华才杀他的吗?

曹操历来是最有争议的一个人,其主要原因便是《三国演义》里对曹操的描述与史书中写的不太一样。而《三国演义》又太火。哪怕不曾读过三国的人,也能说几个三国故事,像桃园三结义、过五关斩六将、赤壁之战更是耳熟能详。
三国中有不少令人惋惜的人物,杨修便是其中之一。古往今来因“杨修”而写的文章数不胜数。大多是为杨修才能感到惋惜,对曹操的为人予以批判。那么曹操究竟为什么杀杨修,真的是因为嫉妒吗?

《三国演义》七十二回合记载,杨修因一语点破曹操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加上以往的事情,终于使得曹操下了狠手。
演义中杨修被杀主要有三点原因:
一、两次猜出曹操的字谜,彰显其聪明;
二、当众暗讽曹操的“吾梦中好杀人”,揭露曹操的虚伪、奸诈的面目;
三、就是直接导致杨修被杀的“一盒酥”事件。
通过这三点或者说三件事,罗贯中给我们讲出了一个才华横溢,却没有自知之明的“狂妄之徒”,被一个肚量小、阴狠、奸诈的上司迫害的故事。
不过小说毕竟是小说,他是一方面是为了迎合读者,一方面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两方面合到一起,便使得小说只能沦为消遣的读物,而非事实。

试试滤镜功能吧
我们从史书中一点点分析。
官渡之战胜利后,曹军缴获诸多自曹营写给袁绍的“投降信”,曹操怎么做的,看都不看一把火烧了。因为他知道,能给袁绍通信的,不是名气大的官员(寒族),就是与袁绍有来往的世族。
普通人也接触不到袁绍这样的人,即使投降,袁绍也不一定会用。
若把信拆开,那么曹操就直接撕破了与世家间的面皮。曹操不惩罚,自己就会失去威严,惩罚了便会失去世族的支持,自己刚刚赢得的优势局面可能会就此分崩离析。
曹操敢拆吗?自然不敢。曹操烧掉信,主要是涉及到自身的利益,当时的曹操没有足够大的力量、威望去使得世族屈服。若是赤壁之战时候的曹操,敢与东吴通信,看曹操会不会杀你。
当然,也没有哪个世族蠢到去投靠“弱势”的东吴,倒是东吴一直吵着投降。
不过鲁肃早已将君主与群臣的利益关系说清楚了:“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
我们换个老板继续打工,你这老板怎么办,给人当小弟?说不定连命都没了。

好比当初,曹操刚开始在兖州发展势力的时候,因一时冲动杀了边让。结果整个兖州,在陈宫的联合下反了曹操。若不是荀彧、程昱曹操就没家可回了。
是陈宫太厉害,所以他能使得整个兖州反抗曹操?非也,是因为曹操擅杀边让,让兖州的世族觉得没有安全感。曹操能杀边让,就能杀他们。曹操动了兖州世族生存的利益。因此,陈宫稍微一串联,再引入吕布这个活靶子,世族就反了。
世族想着反正上面有吕布、陈宫,最后曹操赢了也可以将过错推给他们,不是我们世族的问题。否则你以为世族为什么引吕布进兖州,自己做大王不好?这些世族生存之道“强”着呢。
要不怎么会有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一说。好了,扯得有点远。主要是为了说明当权者(包括顶级的专制者以及世族)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生存以及发展。

曹操也是当权者,他在发展势力的时候也在努力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当权者。像后来的祢衡,曹操就没有直接杀死,而是用了借刀杀人。曹操也在成长,也在适应当权者这个身份。
一个合格的当权者,不会因为个人喜怒而妄动(这里指的大部分行为,而不是绝对行为,毕竟他们也是人,是人就会被情绪所引导,只在于自己的控制程度)。
一开始曹操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保护曹氏政权,或者说自己的权势,这是每一个当权者的本能。
曹操要保护自己的权力,那么自己的权柄就不能分出去太多。谁会享有曹操的权柄?自然是曹操继承人(比如太子、世子)。世子掌握的权力都来自于曹操。曹氏的权力就那么多,也并不是凭空而来的。世子的权力大了,曹操的权力就会相应减少。
一旦世子的权力超过曹操,世子便可能会夺权。哪怕他们不想夺权,自己手下为了自身利益也会推动着他们夺权。
曹操一代雄主,自然分清楚其中的厉害,不会让自己的权力是受到威胁。所以他给自己的儿子们职位,却不给名分,也就是世子之位,不将曹氏的权柄分出去。

曹操在217年才确立曹丕的世子地位,那个时候曹操已经62岁了。曹操直到快死的时候,才下分权柄。从历史上看,皇帝若活的够久,早立的太子似乎都没有好下场,戾太子、李建成、李承乾、胤礽等。
因为继承人权力一旦过大,便会威胁到君主。君主为了自身利益,也会限制继承人。彼此间自会有矛盾、冲突,最好酿成灾祸。
杨修呢死于219年,那个时候世子已立,曹氏继承人名分已定。曹操的权力本能便从保护自己的权位变成了延续曹氏的权位。
而这时候的杨修在干嘛?他与已经失去继承人身份的曹植交往密切。若杨修只是个庸人也就罢了,但他偏偏颇有才干。
杨修最初是曹操的丞相主簿,这个就相当于一号首长的秘书,这个权力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关键是两人久经接触,杨修的本事曹操是一清二楚,知道他是一个在自己死后足以掀起风雨的人物。
这样的人物却与失去权力的曹植搅和到一起,没事倒好,一旦出事便有可能是倾覆曹氏的大事(毕竟汉献帝还在,亲汉势力还在,蜀吴还在),曹操敢赌吗?他不敢。
于是杨修必须死。

其实,《三国志·陈思王传》早已写明了杨修之死的原因:“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脩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诛脩。”
杨修既有才华,又有人脉,又站在曹氏继承人的敌对面,他不死谁死?
杨修确实因为才华而死,不过却不是因为曹操的嫉妒心,而是因为曹操忌惮杨修以及他身后的势力,怕他们将来损害曹氏政权。
杨修之死确实令人惋惜,从曹操对他的忌惮来看,若他辅佐曹丕,司马懿还有机会吗?这个我们却不知道了。

三国时期,曹操是因为嫉妒杨修的才华才杀他的吗?

8. 杨修因何事被曹操所杀?若无此事,他是否就不会被杀?为什么?

曹操在汉中与刘备交战不利,本想撤退,但又恐被人耻笑,因此犹疑不决。一天晚上,曹操的大将夏侯惇进帐向曹操请示夜间口令,当时曹操正在吃鸡,于是随口说道“鸡肋”。夏侯惇于是将这两个字当作夜间口令传了出去。杨修知道后,就准备收拾行李。夏侯惇很奇怪,问他是什么原因。杨修说:“鸡肋这东西,吃起来没有什么肉,但是扔掉它却又可惜。如今魏王处于困境,进军是不可能的,退军又恐怕人耻笑,不过依魏王的性格,将来必然是要退兵的,所以我准备收拾行李,以免到时候来不及。”夏侯惇听了以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也让自己军营中的士兵收拾行李。曹操巡视的时候发现了,于是问夏侯惇是怎么回事,夏侯惇把杨修的话重复了一遍。曹操大怒,认为杨修惑乱军心,再加上他平日里对杨修的恃才傲物极为不满,于是就将杨修处死。


回答完毕,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