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首次在中国哪一个海域

2024-05-19 03:09

1. 可燃冰首次在中国哪一个海域

我国首次发现可燃冰的地点是南海海域。
2014年2月1日,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通过验收,建立起中国南海“可燃冰”基础研究系统理论。2017年5月,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2017年11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将天然气水合物列为新矿种。
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遇火即燃,因此被称为“可燃冰”、“固体瓦斯”和“气冰”。天然气水合物分布于深海或陆域永久冻土中,其燃烧后仅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污染远小于煤、石油等,且储量巨大,因此被国际公认为石油等的接替能源。

可燃冰首次在中国哪一个海域

2. 可燃冰首次在中国哪一个海域

可燃冰首次成功获取了实物样品是在中国南海海域发现。可燃冰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其外观像冰,遇火即燃,被称为可燃冰、固体瓦斯和气冰。天然气水合物分布于深海或陆域永久冻土中,其燃烧后仅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污染远小于煤、石油等,且储量巨大,因此被国际公认为石油等的接替能源。

可燃冰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在大陆、岛屿的斜坡地带、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的隆起处、极地大陆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内陆湖的深水环境。在标准状况下,一单位体积的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最多可产生164单位体积的甲烷气体。

可燃冰的密度接近并稍低于冰的密度,剪切系数、电解常数和热传导率均低于冰。天然气水合物的声波传播速度明显高于含气沉积物和饱和水沉积物,中子孔隙度低于饱和水沉积物,这些差别是物探方法识别天然气水合物的理论基础。此外,天然气水合物的毛细管孔隙压力较高。

3. 我国首次可燃冰在哪个海%

天然气水合物,因外观似冰又可燃,故俗称可燃冰。可燃冰可以出现于海底和寒带、高原冻土地区。海底赋存了世界上95%以上的可燃冰。

利于可燃冰发育的海底环境,应当是有气源,水体动荡程度低,并倾向于高压(一般认为大于32大气压,即水深大于300米)低温(一般认为在1000米水深低于16.5°C,在2500米水深低于20°C)的环境。实际开采发现,3.5~4℃是最常见的海底冷泉温度,海底冷泉与天然气水合物直接相关,是识别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重要标志。


天然气水合物相图。图源:中国地质调查局。
具体地,天然气水合物富集区根据空间分布、充填位置不同,分为渗漏型、扩散型、沉积型。

其中,渗漏型又称作裂隙充填型,一般分布于连接深部气藏的断裂带浅部和断层附近,这类天然气水合物对应的断层,一般在海底延展区分布有冷泉、麻坑、丘状体、泥火山等海底地貌,并常发育环绕冷泉的冷泉生物群,生物组合包括管状蠕虫、双壳类、微生物席等。


热液喷口。图源新华社。



海底冷泉,图源中国地质调查局。
扩散型又称孔隙充填型,这类水合物储层周围一般不发育断层,一般有非渗透的盖层圈闭,这类天然气水合物一般在砂砾层或碳酸盐岩中分布,且分布广,不同类型沉积物中的水合物饱和度相差较大,以粗砂为较有利。顶板为泥质岩,深水页岩或火山凝灰岩。

沉积型水合物则分布于海床或海底松散堆积物层,其分布区域可以既没有断层,又没有盖层。其天然气的来源是富含甲烷的水溶液,因为压强增大,温度降低,而水体溶解的甲烷自发地在海床沉淀,这类天然气水合物一般呈厘米级薄层,常出现于大陆坡,或者深度>300米的碳酸盐台地,或者无海底火山、地热异常、热液喷口的海底隆起区,或洋流交汇处的半深海。前述渗漏型天然气水合物虽然也可以出露于海床,但它们可以与热液喷口共存,且海床出露的渗漏型水合物层厚度一般大于沉积型的厚度。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气源一般主要包括生物气、深源气,因此利于可燃冰形成的环境,必然对海底的构造有特定要求。上述扩散型水合物,主要存在于被圈闭的深层沉积物孔隙中,渗漏型水合物主要存在于海底表面、浅层断裂、底辟构造等相关的裂隙中,沿裂隙充填,分布较为局限,受流体的活动控制。

我国首次可燃冰在哪个海%

4. 我国首次在什么海域发现可燃冰

公务员常识判断,我国首次在哪个海域发现,裸露在海底的可燃冰呢

5. 我国首次在什么海域发现可燃冰?

2013年6月至9月,在广东沿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首次钻获高纯度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并通过钻探获得可观的控制储量。可燃冰其实是天然气水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
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遇火即燃,因此被称为“可燃冰”、“固体瓦斯”和“汽冰”。天然气水合物常见于深海沉积物或陆上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由于分布浅、分布广泛、总量巨大、能量密度高,而成为未来主要替代能源,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界的密切关注。

扩展资料:
可燃冰主要危害:
天然可燃冰呈固态,不会像石油开采那样自喷流出。如果把它从海底一块块搬出,在从海底到海面的运送过程中,甲烷就会挥发殆尽,同时还会给大气造成巨大危害。为了获取这种清洁能源,世界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天然可燃冰的开采方法。
“可燃冰”的开采方法主要有热激化法、减压法和置换法三种。开采的最大难点是保证井底稳定,使甲烷气不泄漏、不引发温室效应。

我国首次在什么海域发现可燃冰?

6. 可燃冰首次在中国哪一个海域被发现?

可燃冰首次在中国的青海省发现的。在2009年9月中国地质部门公布,在青海省海西州的天峻县发现了一种名为可燃冰的环保新能源。可燃冰又名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H·nHO。


中国国内可燃冰主要分布在南海海域、东海海域、青藏高原冻土带以及东北冻土带,据粗略估算,其资源量分别约为64.97x1012m3、3.38x1012m3、12.5x1012m3和2.8x1012m3。并且已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和青海省祁连山永久冻土带取得了可燃冰实物样品。


7. 我国首次在什么海域发现可燃冰

我国首次发现可燃冰的地点是南海海域。在2017年,中国首次在南海试采可燃冰,就获得成功。在当年11月,可燃冰就被列为我国的新型矿种。

可燃冰是什么
可燃冰指的是天然气水合物,它存在于深海里的沉积物中,或是陆地上的永久冻土中。可燃冰一般的存在形态是一种结晶物质,由天然气和水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形成的。可燃冰如它的名字一样,是一种可以燃烧起来的冰,在可燃冰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更不会产生有害气体,因此可燃冰成为了一种清洁又无污染的新型能源。

南海在哪里
南海是中国的海域,位于太平洋西部,是中国近海海域里面积最大且水域最深的海区。南海的海域里蕴含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能源。

我国首次在什么海域发现可燃冰

8. 我国首次发现可燃冰的海域是哪一个海域

南海海域。
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南海海域发现裸露“可燃冰”。通过“发现”号无人潜水器携带的深海激光拉曼光谱探针,科考团队在我国南海约1100米的深海海底,探测到两个站点存在裸露在海底的天然气水合物,这也是科学家在我国南海海域首次发现裸露在海底的“可燃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