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

2024-05-05 07:52

1. 妙法莲华经

每自作是意,
  
  
 以何令众生,
  
 得入无上慧,
  
 速成就佛身。
  
  
 --出自《法华经·如来寿量品第十六》
  
 感应事迹:唐朝贞观三年,洛州人(虞yu)林通发心,想诵《法华经》,但俗务缠身,多不能如意。后来得病去世,忽然有六个地府冥官,前后围绕,带着他来到一个大城门。门旁有个僧人,说:“我是药王,你的诵经愿没满就死了。我教你一个偈子,诵这偈子,能让地狱变为莲花池,让苦难世间变为佛界。千万记牢,不要忘了。偈子是:每自作是意,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慧,速成就佛身。”(虞yu)林通记熟偈子,进城见阎王。阎王问他有什么功德,虞林通答没修别的善,只会诵一个偈子。阎王问什么偈子。(虞yu)林通就诵了药王教的偈子,声音所到的地方,地狱的罪人都得解脱,十八地狱变成了莲花池。阎王赶忙止住(虞yu)林通,说不要再诵了,回人间吧。于是过了两天,(虞yu)林通就苏醒复原了。
  
  
   ——摘自《法华传记》
  
 这个偈语,有破地狱的功德。地狱的苦难都能破除,消弭世间的灾难,保平安更是不在话下!

妙法莲华经

2. 妙法莲华经 卷二 譬喻品第三 节选(一)

尔时佛告舍利弗: 我先不言,诸佛世尊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说法,皆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是诸所说,皆为化菩萨故。然舍利弗!今当复以譬喻更明此义,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
  
  
 舍利弗!若国邑聚落有大长者,其年衰迈,财富无量,多有田宅及诸僮仆。其家广大,唯有一门,多诸人众,一百、二百、乃至五百人止住其中。堂阁朽故,墙壁隤落,柱根腐败,梁栋倾危,周匝俱时欻然火起,焚烧舍宅。长者诸子,若十、二十或至三十在此宅中。
  
 长者见是大火从四面起,即大惊怖,而作是念:我虽能于此所烧之门,安隐得出,而诸子等,于火宅内,乐著嬉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火来逼身,苦痛切己,心不厌患,无求出意。
  
 舍利弗!是长者作是思惟:我身手有力,当以衣械,若以几案,从舍出之。
  
 复更思惟:是舍唯有一门,而复狭小。诸子幼稚,未有所识,恋著戏处,或当堕落,为火所烧。我当为说怖畏之事,此舍已烧,宜时疾出,无令为火之所烧害。作是念已,如所思惟,具告诸子,汝等速出。父虽怜愍,善言诱喻,而诸子等乐著嬉戏,不肯信受,不惊不畏,了无出心。亦复不知何者是火,何者为舍,云何为失,但东西走戏,视父而已。
  
 尔时,长者即作是念:此舍已为大火所烧,我及诸子若不时出,必为所焚,我今当设方便,令诸子等得免斯害。父知诸子,先心各有所好,种种珍玩奇异之物,情必乐著。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难得,汝若不取,后必忧悔。如此种种羊车、鹿车、牛车,今在门外,可以游戏。汝等于此火宅,宜速出来,随汝所欲,皆当与汝。
  
 尔时诸子,闻父所说珍玩之物,适其愿故,心各勇锐,互相推排,竞共驰走,争出火宅。是时长者见诸子等安隐得出,皆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无复障碍,其心泰然,欢喜踊跃。时诸子等各白父言:父先所许玩好之具,羊车、鹿车、牛车,愿时赐与。
  
 舍利弗!尔时长者各赐诸子等一大车,其车高广,众宝庄校,周匝栏楯,四面悬铃。又于其上张设幰盖,亦以珍奇杂宝而严饰之,宝绳交络,垂诸华缨,重数婉筵,安置丹枕。驾以白牛,肤色充洁,形体姝好,有大筋力,行步平正,其疾如风。又多仆从、而侍卫之。所以者何?是大长者财富无量,种种诸藏,悉皆充溢。而作是念:我财物无极,不应以下劣小车,与诸子等今此幼童,皆是吾子,爱无偏党,我有如是七宝大车,其数无量,应当等心,各各与之,不宜差别。所以者何?以我此物,周给一国,犹尚不匮,何况诸子。是时诸子各乘大车,得未曾有,非本所望。

3. 妙法莲华经全文

妙法莲华经   全文
【姚秦 鸠摩罗什译】
御制大乘妙法莲华经序
昔如来于耆阇崛山中. 与大阿罗汉阿若憍陈如摩诃迦叶无量等众. 演说大乘真经. 名无量义. 是时天雨宝华布濩充满. 慧光现瑞洞烛幽显. 普佛世界六种震动. 一切人天得未曾有. 咸皆欢喜赞叹. 以为是经乃诸佛如来秘密之藏. 神妙叵测. 广大难名. 所以拔滞溺之沈流. 拯昏迷之失性. 功德弘远莫可涯涘. 溯求其源. 肇彼竺乾流于震旦. 爰自西晋沙门竺法护者初加翻译. 名曰正法华. 暨东晋龟兹三藏法师鸠摩罗什重翻. 名曰妙法莲华. 至隋天竺沙门阇那笈多所翻者. 亦名妙法. 虽三经文理重沓互陈. 而惟三藏法师独得其旨. 第历世既远. 不无讹谬. 匪资刊正. 渐致多疑. 用是特加仇校. 仍命镂梓. 以广其传. 呜呼如来愍诸众生. 有种种性种种欲种种行种种忆想分别. 历劫缠绕无有出期. 乃为此大事因缘现世. 敷畅妙旨. 作殊胜方便. 俾皆得度脱超登正觉. 此诚济海之津梁. 而烛幽之慧炬也. 善男子善女人一切众生. 能秉心至诚. 持诵佩服顶礼供养. 即离一切苦恼. 除一切业障. 解一切生死之厄. 不啻如饥之得食. 如渴之得饮. 如寒之得火. 如热之得凉. 如贫之得宝. 如病之得医. 如子之得母. 如渡之得舟. 其为快适欣慰. 有不可言. 噫道非经无以寓. 法非经无以传. 缘经以求法. 缘法以悟道. 方识是经之旨. 清净微妙第一希有. 遵之者则身臻康泰. 诸种善根圆满具足. 如莲华出水不染淤泥. 即得五蕴皆空六根清净. 遄跻上善. 以成于正觉者不难矣. 苟或沈迷胶固. 甘心堕落绝灭善根. 则身罹苦趣. 轮回于生死之域者. 其有纪极哉. 虽然善恶两途. 由人所趋. 为善获吉. 为恶获凶. 幽明果报. 不爽锱铢. 观于是经者. 尚戒之哉. 尚勉之哉永乐十八年四月十七日
弘传序
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 蕴结大夏, 出彼千龄. 东传震旦, 三百余载. 西晋惠帝永康年中, 长安青门、炖煌菩萨竺法护者, 初翻此经, 名正法华. 东晋安帝、隆安年中, 后秦弘始, 龟兹沙门鸠摩罗什、次翻此经, 名妙法莲华. 隋氏仁寿, 大兴善寺、北天竺沙门阇那、笈多、后所翻者, 同名妙法. 三经重沓, 文旨互陈. 时所宗尚, 皆弘秦本. 自余支品、别偈, 不无其流. 具如序历, 故所非述. 夫以灵岳降灵, 非大圣无由开化. 适化所及, 非昔缘无以导心. 所以仙苑告成, 机分小大之别. 金河顾命, 道殊半满之科. 岂非教被乘时, 无足核其高会. 是知五千退席, 为进增慢之俦. 五百授记, 俱崇密化之迹. 所以放光现瑞, 开发请之教源. 出定扬德, 畅佛慧之宏略. 朽宅通入大之文轨, 化城引昔缘之不坠. 系珠明理性之常在, 凿井显示悟之多方. 词义宛然, 喻陈惟远. 自非大哀旷济, 拔滞溺之沈流. 一极悲心, 拯昏迷之失性. 自汉至唐、六百余载, 总历群籍、四千余轴. 受持盛者, 无出此经. 将非机教相扣, 并智胜之遗尘. 闻而深敬, 俱威王之余绩. 辄于经首, 序而综之. 庶得早净六根, 仰慈尊之嘉会. 速成四德, 趣乐土之玄猷
妙法莲华经  卷第一
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
鸠摩罗什奉 诏译
序品 - 妙法莲华经 - 第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 皆是阿罗汉, 诸漏已尽, 无复烦恼, 逮得己利, 尽诸有结, 心得自在. 其名曰, 阿若憍陈如, 摩诃迦叶, 优楼频螺迦叶, 伽耶迦叶, 那提迦叶, 舍利弗, 大目犍连, 摩诃迦旃延, 阿[少/兔]楼驮, 劫宾那, 憍梵波提, 离婆多, 毕陵伽婆蹉, 薄拘罗, 摩诃拘絺罗, 难陀, 孙陀罗难陀,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 须菩提, 阿难, 罗睺罗, 如是众所知识、大阿罗汉等. 复有学、无学、二千人. 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 与眷属六千人俱. 罗睺罗母耶输陀罗比丘尼, 亦与眷属俱. 菩萨摩诃萨八万人, 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 皆得陀罗尼. 乐说辩才, 转不退转***. 供养无量百千诸佛, 于诸佛所、植众德本, 常为诸佛之所称叹. 以慈修身, 善入佛慧. 通达大智, 到于彼岸. 名称普闻无量世界, 能度无数百千众生. 其名曰, 文殊师利菩萨, 观世音菩萨, 得大势菩萨, 常精进菩萨, 不休息菩萨, 宝掌菩萨, 药王菩萨, 勇施菩萨, 宝月菩萨, 月光菩萨, 满月菩萨, 大力菩萨, 无量力菩萨, 越三界菩萨, 跋陀婆罗菩萨, 弥勒菩萨, 宝积菩萨, 导师菩萨, 如是等菩萨摩诃萨八万人俱. 尔时释提桓因, 与其眷属二万天子俱. 复有名月天子, 普香天子, 宝光天子, 四大天王, 与其眷属万天子俱. 自在天子, 大自在天子, 与其眷属三万天子俱. 娑婆世界主, 梵天王, 尸弃大梵, 光明大梵等, 与其眷属万二千天子俱. 有八龙王, 难陀龙王, 跋难陀龙王, 娑伽罗龙王, 和修吉龙王, 德叉迦龙王, 阿那婆达多龙王, 摩那斯龙王, 优钵罗龙王等, 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有四紧那罗王, 法紧那罗王, 妙法紧那罗王, 大法紧那罗王, 持法紧那罗王, 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有四乾闼婆王, 乐乾闼婆王, 乐音乾闼婆王, 美乾闼婆王, 美音乾闼婆王, 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有四阿修罗王, 婆稚阿修罗王, 佉罗骞驮阿修罗王, 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 罗睺阿修罗王, 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有四迦楼罗王, 大威德迦楼罗王, 大身迦楼罗王, 大满迦楼罗王, 如意迦楼罗王, 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韦提希子阿阇世王, 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各礼佛足, 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 四众围绕, 供养、恭敬, 尊重、赞叹. 为诸菩萨说大乘经, 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佛说此经已, 结跏趺坐, 入于无量义处三昧, 身心不动. 是时天雨曼陀罗华, 摩诃曼陀罗华, 曼殊沙华, 摩诃曼殊沙华, 而散佛上、及诸大众. 普佛世界, 六种震动. 尔时会中, 比丘, 比丘尼, 优婆塞, 优婆夷, 天龙, 夜叉, 乾闼婆, 阿修罗, 迦楼罗, 紧那罗, 摩睺罗伽, 人非人, 及诸小王, 转轮圣王, 是诸大众, 得未曾有, 欢喜合掌, 一心观佛. 尔时佛放眉间白毫相光, 照东方万八千世界, 靡不周遍, 下至阿鼻地狱, 上至阿迦尼吒天. 于此世界, 尽见彼土六趣众生, 又见彼土现在诸佛. 及闻诸佛所说经法. 并见彼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修行得道者. 复见诸菩萨摩诃萨、种种因缘、种种信解、种种相貌、行菩萨道. 复见诸佛般涅槃者. 复见诸佛般涅槃后, 以佛舍利、起七宝塔. 尔时弥勒菩萨作是念, 今者、世尊现神变相, 以何因缘而有此瑞. 今佛世尊入于三昧, 是不可思议、现稀有事, 当以问谁, 谁能答者. 复作此念, 是文殊师利、法王之子, 已曾亲近供养过去无量诸佛, 必应见此稀有之相, 我今当问. 尔时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天龙、鬼神等, 咸作此念, 是佛光明神通之相, 今当问谁. 尔时弥勒菩萨, 欲自决疑, 又观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天龙、鬼神、等, 众会之心, 而问文殊师利言, 以何因缘、而有此瑞、神通之相, 放大光明, 照于东方万八千土, 悉见彼佛国界庄严. 于是弥勒菩萨欲重宣此义, 以偈问曰:

因为超出最大允许字数,请参考:

http://wenku.baidu.com/view/53d3c26ea45177232e60a205.html?from=search

妙法莲华经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