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恒顺众生”?

2024-05-04 04:50

1. 如何正确理解“恒顺众生”?

恒是以时间而论,长久不变之义,以空间而谈,不分国土,遍及无量三千,无有距离;
顺是随顺度化,悲悯柔和之义。
发起恒顺众生之愿,非菩萨人不能克成,最起码亦得证成无生法忍,方得恒顺众生,不致有退堕之念。众生是愚痴的,是刚强难调难伏的,是随顺五欲六尘的,是邪见不智的,是好辩的,是逞强的,是保护自己观念的,是我执与法执的,若非菩萨得证无生法忍,无法做得到,菩萨今生度不了众生,还有来生,甚至还有尽未来际可得度之,因为菩萨没有隔阴之迷,内心无惑,了知众生与他之关系,如是可耗下无尽的未来,以达到恒顺众生,并度化之功。
众生未开悟,心地烦恼丛生,自利自度尚不能,焉能利他度他!今日不知明日事,尚存三惑之结,尽未来皆是生死业,若要恒顺众生而行化,这是梦人说梦话,水里月一般的空言,不得实际。众生仅能依佛菩萨三业而学之,由因至果,由渐而顿,由浅而深,由近而远,菩萨可恒顺众生,众生亦可恒顺众生,只是恒顺众生人人皆可行,但境界却有深浅,因果不同,近远有别,持续有长短,渐顿有异

如何正确理解“恒顺众生”?

2. 什么是恒顺众生,不要错解了恒顺众生

顺是随顺度化,悲悯柔和之义。
发起恒顺众生之愿,非菩萨人不能克成,最起码亦得证成无生法忍,方得恒顺众生,不致有退堕之念。众生是愚痴的,是刚强难调难伏的,是随顺五欲六尘的,是邪见不智的,是好辩的,是逞强的,是保护自己观念的,是我执与法执的,若非菩萨得证无生法忍,无法做得到,菩萨今生度不了众生,还有来生,甚至还有尽未来际可得度之,因为菩萨没有隔阴之迷,内心无惑,了知众生与他之关系,如是可耗下无尽的未来,以达到恒顺众生,并度化之功。
众生未开悟,心地烦恼丛生,自利自度尚不能,焉能利他度他!今日不知明日事,尚存三惑之结,尽未来皆是生死业,若要恒顺众生而行化,这是梦人说梦话,水里月一般的空言,不得实际。众生仅能依佛菩萨三业而学之,由因至果,由渐而顿,由浅而深,由近而远,菩萨可恒顺众生,众生亦可恒顺众生,只是恒顺众生人人皆可行,但境界却有深浅,因果不同,近远有别,持续有长短,渐顿有异。

3. 什么是恒顺众生,不要错解了恒顺众生

顺是随顺度化,悲悯柔和之义。
发起恒顺众生之愿,非菩萨人不能克成,最起码亦得证成无生法忍,方得恒顺众生,不致有退堕之念。众生是愚痴的,是刚强难调难伏的,是随顺五欲六尘的,是邪见不智的,是好辩的,是逞强的,是保护自己观念的,是我执与法执的,若非菩萨得证无生法忍,无法做得到,菩萨今生度不了众生,还有来生,甚至还有尽未来际可得度之,因为菩萨没有隔阴之迷,内心无惑,了知众生与他之关系,如是可耗下无尽的未来,以达到恒顺众生,并度化之功。
众生未开悟,心地烦恼丛生,自利自度尚不能,焉能利他度他!今日不知明日事,尚存三惑之结,尽未来皆是生死业,若要恒顺众生而行化,这是梦人说梦话,水里月一般的空言,不得实际。众生仅能依佛菩萨三业而学之,由因至果,由渐而顿,由浅而深,由近而远,菩萨可恒顺众生,众生亦可恒顺众生,只是恒顺众生人人皆可行,但境界却有深浅,因果不同,近远有别,持续有长短,渐顿有异。

什么是恒顺众生,不要错解了恒顺众生

4. 什么是“恒顺众生”

恒是指永远,一直。不是一时的,而是无限的大愿!

这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第九条!我记得是第九条。

顺众生,是不将自己放在和众生对立的立场上。凡是会为众生考虑。

那么这个顺不是没原则的,也不是滥慈悲,老好人。这都不是顺众生。顺众生关键是个心态,你以什么心态面对众生,是否是和他们对立。对于非原则的问题是否可以不斤斤计较。在能力范围之能是否可以帮助别人。

顺众很难做到,因为众生迷惑颠倒,而且心性不坚定,容易变化。只有极大的慈悲心之人才能做到。要恒顺众生,那就非大菩萨才能做到。我们该以普贤菩萨为榜样,一点点增强我们的恒顺众生的能力。

5. 恒顺众生是什么意思

恒顺众生意思是:要永远顺着众生的习惯、境界,将他从逆流中解救出来。
恒是以时间而论,长久不变之义,以空间而谈,不分国土,遍及无量三千,无有距离;顺是随顺度化,悲悯柔和之义。发起恒顺众生之愿,非菩萨人不能克成,最起码亦得证成无生法忍,方得恒顺众生,不致有退堕之念。

恒顺众生造句
1、有智慧的人,能够跟每一个人好好地相处,这叫作恒顺众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修养。所谓恒顺众生,不是恒顺那些造恶的众生,是说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必为了一己的观念,而吵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2、有智慧的人,能够恒顺众生,同时恒顺他人的意见。不要一下子就去反驳对方,因为你一开口就站在反对的立场,彼此之间感觉不好,你要度他会很困难。
3、恒顺众生,说的是在与众生相处的过程中,以恒常随顺众生佛性为接引众生觉悟的方式方法。
4、我们学习恒顺众生,首先,内心要能容得下生活当中所有有缘大众。顺,其实就是以没有烦恼、慈悲、博爱的心去看待众生。如此来看,众生种种行为就有合理之处。

恒顺众生是什么意思

6. 恒顺众生的释义

顺是随顺度化,悲悯柔和之义。发起恒顺众生之愿,非菩萨人不能克成,最起码亦得证成无生法忍,方得恒顺众生,不致有退堕之念。众生是愚痴的,是刚强难调难伏的,是随顺五欲六尘的,是邪见不智的,是好辩的,是逞强的,是保护自己观念的,是我执与法执的,若非菩萨得证无生法忍,无法做得到,菩萨今生度不了众生,还有来生,甚至还有尽未来际可得度之,因为菩萨没有隔阴之迷,内心无惑,了知众生与他之关系,如是可耗下无尽的未来,以达到恒顺众生,并度化之功。众生未开悟,心地烦恼丛生,自利自度尚不能,焉能利他度他!今日不知明日事,尚存三惑之结,尽未来皆是生死业,若要恒顺众生而行化,这是梦人说梦话,水里月一般的空言,不得实际。众生仅能依佛菩萨三业而学之,由因至果,由渐而,顿由浅而深,由近而远,菩萨可恒顺众生,众生亦可恒顺众生,只是恒顺众生人人皆可行,但境界却有深浅,因果不同,近远有别,持续有长短,渐顿有异。

7. 什么是“恒顺众生”

师兄你好,赞叹您的提问,末学浅谈一二,若有不足之处请同修多多指点:
什么都是“恒顺众生”
可能末学的回答乍听一下不太好懂,其实恒顺众生是开悟圣人的境界,与其说恒顺,倒不如没有恒顺,哪里有众生要恒顺呢?
为什么呢?凡夫认为“我”学佛,要随缘,要“恒顺众生”,此乃错误的想法,需要更正。
真正的“恒顺”是放下,放下什么呢?首先就是要放下“我”,也就是执着,不要执着“我”,放下了这个执着就叫恒顺,有“我”就有欲,有欲就有生老病死,就永远也无法恒顺。当我们没有“我”了,无我了,一切空空,还有何要恒顺的呢,这才是真正的恒顺,永恒的恒顺,《华严经》中讲:事事无碍,理事无碍。此乃大恒顺,大自在,一切人事物对自己都没有障碍,宇宙本来一体,本来就是和谐的,众生本来是佛,我们要真正的放下执着心、分别心,最后放下我们的起心动念如如不动,回归宇宙,那就做到真的恒顺了,也就圆满了。
阿弥陀佛

什么是“恒顺众生”

8. 不悟,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其实佛与众生的区别就在于觉悟与不觉悟。所以慧能才说:一念悟,众生即佛,一念迷,佛即众生。
何为觉悟?觉悟分好几个层次。比如小乘的觉悟,只是破烦恼障与解脱生死轮回,而大乘的觉悟,除了解脱生死轮回,还要见法界的实相。即使是菩萨的境界,也分为52个阶位。佛是最高的觉悟境界,在佛法中叫做:无上正等正觉。而阿罗汉的觉悟叫:正觉。菩萨的觉悟叫:正等正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