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去世后老人很快离世,老伴80去世,年龄算不算早?

2024-05-01 15:44

1. 老伴去世后老人很快离世,老伴80去世,年龄算不算早?

 提起老伴去世后老人很快离世,大家都知道,有人问老伴80去世,年龄算不算早?,另外,还有人想问老伴去世了。老人很受打击。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如果一个人老伴去世了 怎么和剩下的这个老人相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老伴80去世,年龄算不算早?,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伴去世后老人很快离世   
     
   1、老伴去世后老人很快离世:老伴80去世,年龄算不算早?   怎么说呢?
   我觉得一个人活到80岁的话,算是比较高寿吧!也算是挺有福气的一个人,因为当一个人年满80的时候,可能她已经儿孙满堂
     
   2、老伴去世后老人很快离世:老伴去世了。老人很受打击。   应该先把去世老人的灵安置好,这样老人心里也得安心。生死在所难免,后老人的灵会去,也算一件。
     
   3、老伴去世后老人很快离世:如果一个人老伴去世了 怎么和剩下的这个老人相处   人老了最难过的就是没人陪自己说话,如果老伴去世会更感觉孤独,多陪陪说话,带老人出去旅游,对老人脾气好点,就很好了。
     
   4、老伴去世后老人很快离世:老伴刚去世,老人马上找到了新的伴侣,作为子女该支持吗?   爹死娘嫁人,老伴走了,重先找一个搭伙过日子,无可厚非,问题是:一,在找老伴时,确实要与子女沟通,充分理解孩子的感受,必尽老伴去世不久,你找个陌生人到家里,子女一时难予接受,可以理解。二,婚后,要与孩子分开住,哪怕出去租房都行,这样矛盾会少很多。三,从层面看,结婚,成定夫妻,这样的话,夫妻俩有责任,亦有义务。四,夫妻俩要认真协商,明确告诉子女,婚前财产,归各自子女所有,打消子女的顾虑。五,将来百年之后,由各自子女负责处理。一般情况,经过与子女充分协商、沟通之后,他们会同意父母再婚的。但是,同意也好,不同意也罢,老年人再婚,不,合法、合情、合理,只要你有能力、有决心,谁能奈何于你。一个老人去世后老伴也活不久。
   老年丧偶,选择再找新老伴,这个和感情无关,和生活有关。
   我们习惯用我们的思维和立场去看事情,如果,我们是丧偶的老人,我们再来看看这个事情。老伴去世另一个活不长。
   如果一个人老伴去世了 怎么和剩下的这个老人相处   假设,一位老人失去了自己的妻子,假设他现在七十多岁。子女不在身边,他一个人,守着房子,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老人要一个人面对生活,一日三餐,一个人,除了睡眠的五六个小时,剩下的十几个小时,老人怎么过?
   也许,他并不会做饭,也许他并不会洗衣服,也许他想找人说说自己这多彩的一生。再或许,他担心自己不小心摔倒了,都没有人知道,毕竟腿脚不如以前利索了。老人去世孝子倒霉三年。
   老人并不想拖累子女,知道哪个孩子都不容易,所以老人宁愿选择再找个人搭伙过日子,最起码家里有个人能说几句话,起码有个啥特殊情况,另一个人能打个。老人去世前子女有预感。
   理解一下老人吧,他深爱着自己的亡妻,同样也深爱着自己的子女。所以选择找个伴侣,这样不必去打扰孩子们的生活,也能降低老年痴呆的发病率。
   如果不能把老人接到家里照顾,那就接受老人的新老伴吧,客气地阿姨,按时给老人付赡养费,让老人安享晚年。
   以上就是与老伴80去世,年龄算不算早?相关内容,是关于老伴80去世,年龄算不算早?的分享。看完老伴去世后老人很快离世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伴去世后老人很快离世,老伴80去世,年龄算不算早?

2. 老伴去世后老人很快离世,老伴80去世,年龄算不算早?

 提起老伴去世后老人很快离世,大家都知道,有人问老伴80去世,年龄算不算早?,另外,还有人想问老伴去世了。老人很受打击。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如果一个人老伴去世了 怎么和剩下的这个老人相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老伴80去世,年龄算不算早?,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伴去世后老人很快离世   
     
   1、老伴去世后老人很快离世:老伴80去世,年龄算不算早?   怎么说呢?
   我觉得一个人活到80岁的话,算是比较高寿吧!也算是挺有福气的一个人,因为当一个人年满80的时候,可能她已经儿孙满堂
     
   2、老伴去世后老人很快离世:老伴去世了。老人很受打击。   应该先把去世老人的灵安置好,这样老人心里也得安心。生死在所难免,后老人的灵会去,也算一件。
     
   3、老伴去世后老人很快离世:如果一个人老伴去世了 怎么和剩下的这个老人相处   人老了最难过的就是没人陪自己说话,如果老伴去世会更感觉孤独,多陪陪说话,带老人出去旅游,对老人脾气好点,就很好了。
     
   4、老伴去世后老人很快离世:老伴刚去世,老人马上找到了新的伴侣,作为子女该支持吗?   爹死娘嫁人,老伴走了,重先找一个搭伙过日子,无可厚非,问题是:一,在找老伴时,确实要与子女沟通,充分理解孩子的感受,必尽老伴去世不久,你找个陌生人到家里,子女一时难予接受,可以理解。二,婚后,要与孩子分开住,哪怕出去租房都行,这样矛盾会少很多。三,从层面看,结婚,成定夫妻,这样的话,夫妻俩有责任,亦有义务。四,夫妻俩要认真协商,明确告诉子女,婚前财产,归各自子女所有,打消子女的顾虑。五,将来百年之后,由各自子女负责处理。一般情况,经过与子女充分协商、沟通之后,他们会同意父母再婚的。但是,同意也好,不同意也罢,老年人再婚,不,合法、合情、合理,只要你有能力、有决心,谁能奈何于你。一个老人去世后老伴也活不久。
   老年丧偶,选择再找新老伴,这个和感情无关,和生活有关。
   我们习惯用我们的思维和立场去看事情,如果,我们是丧偶的老人,我们再来看看这个事情。老伴去世另一个活不长。
   如果一个人老伴去世了 怎么和剩下的这个老人相处   假设,一位老人失去了自己的妻子,假设他现在七十多岁。子女不在身边,他一个人,守着房子,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老人要一个人面对生活,一日三餐,一个人,除了睡眠的五六个小时,剩下的十几个小时,老人怎么过?
   也许,他并不会做饭,也许他并不会洗衣服,也许他想找人说说自己这多彩的一生。再或许,他担心自己不小心摔倒了,都没有人知道,毕竟腿脚不如以前利索了。老人去世孝子倒霉三年。
   老人并不想拖累子女,知道哪个孩子都不容易,所以老人宁愿选择再找个人搭伙过日子,最起码家里有个人能说几句话,起码有个啥特殊情况,另一个人能打个。老人去世前子女有预感。
   理解一下老人吧,他深爱着自己的亡妻,同样也深爱着自己的子女。所以选择找个伴侣,这样不必去打扰孩子们的生活,也能降低老年痴呆的发病率。
   如果不能把老人接到家里照顾,那就接受老人的新老伴吧,客气地阿姨,按时给老人付赡养费,让老人安享晚年。
   以上就是与老伴80去世,年龄算不算早?相关内容,是关于老伴80去世,年龄算不算早?的分享。看完老伴去世后老人很快离世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3. 年纪大的老人过世好吗?

 年纪大的老人过世是在家,还是在医院,城里、农村就有很大的区别。毕竟城里人居住空间小,老人的去世又是大事。做为农村人说不准到底那个好?
   不过我们这的农村,最忌讳老人在医院去世。因为一旦在医院去世了,遗体进村受阻挠,还不能进自家院子的。也就是说,老人只要有一口气在,进了自家,村里人基本上还会来看他最后一眼。如其不然,只好在院外搭丧篷停放,设灵堂祭拜,搭帐篷过事。尽管这么做了,儿女们仍心留遗憾和内疚,也会在村里落下不孝的名声。
   因此老人住院病情不见好转,家人们早早地在家里订做、制作老衣,收拾房子、院落,并特意烧好老人住的土炕。在医生确诊“就在这一两天”的时候,都会把老人接回家去;有的老人,病情紧急,医生会给注射“强心针”,救护车送回去。我岳父就这样,注射了“强心针”,进家门是被背着的,第二天早晨就去世了。
   老人临终前,就有村里老人或者懂这一方面“规矩”的,剃头、梳头、穿衣服,还能将老人咽气后的一些“老规矩”做完,不像在医院里妨手妨脚,即刻设起灵堂。让老人“驾鹤西去”。
   这个要看情况而定,我孩子的爷爷病了十几年,最后3个月卧床了,走时候都没去过医院,当时的情况如果去了医院就是全身插满了管子,在医院等着最后,所以最后我婆婆决定不送医院,因为是在农村,家里也宽敞,按照当地农村的习俗办理了丧事;但是我母亲也是病了好多年,她没有卧床,今年初一早晨送进医院后抢救无效,在医院去世的,因为在城里房子又小,楼层又高,最后在殡仪馆订了个2万2天的灵堂规格仪式,办理很好,就是她老人家没回老家,她也能理解,毕竟现在城里那点房子就只能这样,走时都很安详!这很欣慰! 
   对于这个问题,我可以作为过来人来解答。
   在农村,年纪大的老人,大都希望在家里过世,而不是在医院里。
   农村老人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人老了,讲究个叶落归根 ,寿终正寝,不希望在外做找不到家“孤魂野鬼”。
   我的母亲享年79岁,她身体一直很好,她一生要强,热爱劳动,一直仗着身体好什么事都扛着不吱声,也没停止劳动,因为病看背了,导致身体虚。后来看她不对劲去医院住院,三天后医生说没有治疗价值了,还是回家料理后事吧,当时自己年轻,一直没法接受要回家的事,我们带着氧气袋回家后,当天晚上母亲就去世了。
   在老房子里,母亲走的安详,走的坦然,满面皱纹,瞬间舒展,眉清目秀的感觉。虽然到现在不能接受母亲的离世,但她驾鹤西去的瞬间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听说这样离世的老人是幸福的。
   我的父亲享年94岁,父亲在世时,最担心的就是在去世时不能老在家里,所以最后几年,我们姊妹四个谁家都不去,说是怕赶到谁家了,只在两个哥哥家一家一个月轮流住,但我二哥一家在县城,距家十几里地,去二哥家是他最不情愿的,只在这时我还能趁机会接他住几天,大哥家作为老家,是他最向往的地方, 看他日常表现足以证明这一点。父亲老了,晚上起夜摔了一跤,一下就昏迷了,我们感到医院时医生说垂危要住ICU,当时考虑父亲年龄和实际情况,我们拒绝进ICU,让医生保守治疗,尽量减轻父亲痛苦。
   住院第二天,父亲病情告急,医生下了病危通知,撤销治疗,给父亲穿戴好一切去世衣物 ,满怀痛苦带父亲回家,半路上突然想摸父亲手,一摸竟然还是温的,软的,(我清楚记得母亲当时一会身体就僵了)。赶忙告诉兄姐,这才明白父亲在等待回家,老在外面是他这几年的忌讳,他在坚持最后一丝气息,虽然脉搏都一直摸不到了。但他还在坚持。
   十几里的路程,到家安顿好父亲以后,特意去摸父亲的手, 他老人家安息了。
   联想我们村里今年拆迁了 听哥嫂说很多人哭过,尤其是老人,都说老了也没个窝了,连个挺尸的地方都没了,听得我心里很是伤感,很是难过。同时也为父亲感到一丝欣慰,若是我老父建在,不知会为没了老窝忧虑成什么样子。
   很多年轻时在城里在外地工作的老人,年纪大了都要回老家,尽享晚年,叶落归根,弥留之际,在老家院子里,一波接一波的本院后辈去看他们,也许是垂危老人在世的最美好回忆。
   农村有句老话:“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土窝”。也许是对这个问题最贴切的回答吧!我是落地化雨,希望我的回答能引起大家共鸣。
   2013年初,我母亲突然感觉胸口上象是有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十分难受,我便带她到医院做了检查。经检查,诊断为“心脏衰竭”。
     
   经过10多天的住院治疗,母亲觉得病已经好了,我便为她办了出院。
   然而,过了不到3个月,母亲又觉得胸口不舒服,我于是又将她带到了医院。医生说,这是母亲的“心衰”又发作了。
   我顿时感觉有点奇怪,便私下里问医生说:“上次住院不是治好了么?怎么才3个月不到又发作了?”
   医生很耐心地解释说:“你母亲得的是心脏肿大的病,医学上称为‘心脏衰竭’。这个病无法逆转,属于绝症。”
   我不甘心地问:“心脏肿大了不可以消肿的么?”
   医生进一步解释说:“你母亲现在的心脏就象是打足了气的皮球,如果消了肿,就象是皮球泄了气,整个心脏就会失去泵血功能。而如果继续肿大下去,会引起呼吸衰竭,进而危及生命。现在我们能做的是尽量延缓病情进展,延长生存期。”
   我一听,急了,问医生说:“那我母亲的这种情况可以维持多久呢?”
   医生说:“也许几年,也许几个月,说不定,总之是很凶险。”
   医生的话虽然说得很肯定,但是因为我母亲身体一直还算硬朗,加之我从未想过母亲会这么快离开我。因此,对于医生的话,我是半信半疑。
   这一次,也是经过10多天的治疗,母亲的病又一次缓解,母亲便要求出院。见母亲如此,我只得去征求医生意见。
   医生说:“你母亲的病也就这样了。她自己觉得没问题可以出院了,就让她出院吧。住在医院,我们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回去以后,如果她觉得不舒服了又再来住院吧!”
   听医生这么一说,我只得为母亲办理了出院。
   这一次,在家里住了只有一个多月时间,母亲又感觉到心脏不舒服了,我又急忙把母亲送进了医院。经过治疗,母亲的病情又得了控制,于是,又出了院。
     
   过不多久,母亲又感觉不舒服,我只得又将母亲送进了医院。
   此后,经过4、5次的出院进院,母亲进出医院的频率也越来越快。从最初的2、3个月进出一次医院,到后来只有一个多月就要进出一次医院。而时间也不知不觉已到了2013年11月,母亲生病也将近一年了。此时,母亲又住进了医院。
   也许是感觉到母亲来日无多了,大哥便召集我们兄弟几个说:“妈妈的病是越来越重了,我看不如拿点药回去吃,不要让她老在医院里(即在医院去世的意思)”。
   大哥说这话的意思是,按照我们当地习俗,人老(死)在外面再运回去,是“冷尸”(请恕我对母亲的不敬)进屋,会不吉利。而如果在家中去世,则属于“热丧”,加之母亲也是快80岁的人了,是“白喜事”,别人也不会讲闲话。
   我一听,不由来了气,不等另外两个哥哥表态,就大声说:“这个绝对不行!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妈妈在家中等死!一定要让妈妈在医院终老!”
   另2个哥哥见我动了气,只是默不作声。
   我见哥哥们都默不作声,意识到自己太冲动了,便对他们进行了解释。
   我说,妈妈的病虽然说治不好了,但她自己并不知道(我们一直瞒着她,她以为自己得的就是一般的心脏病),她一直认为自己是能治好的。因此,她还一直抱着生的希望,在积极配合治疗。另外,母亲虽然病重了,她的思维一直是清楚的。如果我们现在把她放在家里用药,她肯定会立即陷入恐惧和绝望之中。一方面,她认为自己是得了绝症,治不好了,就会陷入对“死”的恐惧;另一方面,妈妈会想,自己养育了这么多子女,现在病了,居然不让我去医院,这不是让我在家“等死”么?如果真的这样,妈妈在临终之前一定会对我们这些子女们感到绝望,辜负了她的养育之恩!那些迷信的东西和别人的闲语碎语,怎么比得了妈妈的养育之恩?
     
   听我这么一解释,哥哥们似乎终于茅塞顿开,同意母亲住院直到在医院里老去。
   2013年12月7日晚上11点多钟,在最后一次住进医院20多天后,母亲在医院里安详去世。
   那天,我做好晚饭,于下午6点多钟送到母亲病房。其时,母亲正坐在病床上与父亲说话,虽然身体看起来有些虚弱,但精神状态却还不错。
   我一边招呼父亲吃饭,一边给母亲喂饭。
   这一顿饭,母亲只是象征性地吃了几口便吃不下了,我便给母亲喂了些水喝。之后,母亲便摧我早些回去。
   我一看时间,才晚上7点多钟。便对母亲说,我再坐一会就回去。
   过了大约10多分钟,母亲在沉重的呼吸声中睡去了(也许母亲当时已陷入昏迷,因为这一睡,母亲再也没有醒来,但是我不知道)。
   我便叫了几声“妈妈”,除了沉重的呼吸声,母亲没有反应。我见母亲呼吸虽然很重,但呼吸的频率似乎很正常,认为她是睡着了。
   我便对父亲说,妈妈睡着了,我就回去了,明天我再送饭来。晚上有事,记得打我电话。
   父亲说,好的。
   回到家中,因为比较累,我稍微洗漱了一下就独自上床睡了(我妻子那天去外地看望正在读书的孩子去了)。
   就在我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床头的电话响了。拿起电话我一看,是父亲打来的电话,我顿时感觉到不妙。
   我拿起电话一听,说话的是跟母亲住在同一病室的陪护家属,只听他在电话里说,你妈妈不行了,正在抢救,你赶快过来。我一听,赶忙一骨碌爬了起来,穿好衣服之后,又赶紧瞄了一眼时间。此时,正是晚上11点50多分钟。
   接着,我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医院(医院距我家很近,步行不到10分钟)。此时,医生正在病房里紧急抢救我的母亲。
   然而,不管医生如何努力,母亲终究还是走了。
   母亲的去世,虽然很突然,但她走得很安详!
   不管是我,还是父亲,包括母亲自己,都没有料到她会在那天晚上走了。
   没有痛苦,没有恐惧,母亲是在睡梦中走的。
     
   虽然,突然的离世,使得母亲在临走之前没有留下任何的只言片语,但我认为这很值得。因为自始至终母亲都认为自己还有救,因而没有对我们交待后事。虽然有些遗憾,但我更不愿意母亲在绝望中交待完后事之后离去。
   母亲的安详离世,应该是她修来的福份吧!
    从我的经验来看,家中的老人如若真的生了重病而无药可救,我们可以选择把他(她)安置在医院里进行维持性治疗,让他(她)在医院里平静地去世。这样做有如下几点好处: 
    一、避免老人在恐惧中去世。对死亡的恐惧是大多数人与生俱来的,上了年纪的老人尤其怕死。 
    让老人在医院去世,他会觉得医生没有放弃,自己还有希望,可以有效减轻甚至是完全避免(象我母亲一样)老人离世前对死亡的恐惧。 
    二、避免老人对子女的误解。俗话说,养儿防老。尤其当一个人老了病了之后,对于子女的依赖尤其强烈。可以说,没有哪一个老人病了之后不希望子女救他的。 
    因此,当老人得了不治之症,如果子女们选择让他在家中去世,老人极有可能会产生一种“子女再多也没用”的感觉。也许,老人嘴上不会说出来,但他心里一定会充满着失望。甚至极有可能误认为子女们在让他待在家中“等死”。而如果让老人在医院去世,则一切误会都可避免。 
    三、可以让自己心安。虽然说,生死不由己。但是,尽己所能地让老人安详离世。我想,这是每一个子女的心愿吧。而医院做为临终前的关怀所,是最能让老人安详离世的地方。因此,选择让老人在医院去世,最能让子女们心安。 
     
    当然,如果老人自己坚持选择落叶归根,不愿“死”在医院,我们自然必须遵从老人的意愿,让他在家中去世。 
    此外,老人已陷入昏迷,呆在医院已没有任何意义,自然也可以考虑让他落叶归根,在家中平静地去世。 
    以上就是我对于这一问题的解答,不知大家赞同否? 
   标题应该是:年纪大的老人,在家里过世好?还是在医院里过世好?
   这个问题觉得还是每个家庭成员,或者老人自己的想法来决定吧!如果是我的话,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或者自己已经各个器官都不行了去医院也没有什么意义了。但是,如果家里的子女们怕,如果死在家里会给他们今后住在这个房子里面有心里阴影的话,就按照子女们的想法办理吧!不过我觉得,如果没有治疗效果的话,还是放弃所谓的抢救和不必要的治疗了,没有必要所谓的尽量延迟生命的了,那种浪费钱不是主要的,而是病人更痛苦,放弃生命也是最后的解脱,活着的时候就要有心里准备,正确面对生死。特别是到老了,没有不要想太多,更不用留什么遗嘱要子女们这样那样的买什么墓地啊!骨灰就是肥料嘛!种什么都可以,或者撒向大自然啊!
   年纪大的老人过世了,是在家过世好还是在医院过世好?
   这个问题有地域差异。
   在我们这小城市里,老人们都有一个说法,人在外面包括医院过世了,将来就是孤魂野鬼。      
   经常听说谁谁家老人在医院或者养老院,还剩一口气儿的时候,都要赶紧拉回家,有的甚至拿氧气袋维持那口气儿,到家以后再把氧气袋拔掉,老人就落气儿了。
   这么做的原因,就是为了不让老人死在外面。
   这跟本地的风俗习惯有关。
   也许是落叶归根的解释。      
   我妈妈在今年春节十五以后,因为双肺感染积液,导致肺癌,咳嗽厉害,就去住院,在医院住了十二天,咳嗽症状好点,她就一个劲喊回家,我和姐姐拗不过她,只好出院回家。
   在家待了十几天,就过世了,是在家里走的。
   看着妈妈安详的模样,我想,妈妈是满意的。她就是想死在她自己的家里。
   现在八九十岁左右的老人,都是从旧 社会 到新 社会 ,封建思想和迷信鬼神还是比较严重的。
   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的这一辈慢慢离开我们,而在新 社会 出生的50后60后们,肯定会改变这种观念。
   每个人都得面对生死,将来的环境保护会越来越规范,也许,到时候我们的骨灰撒大江大河,也许种在树下……    
   对这个问题我是如此认为。当老人身体状况严重,是选择在家还是在医院渡过最后时间,是在不同风俗习惯,不同区域环境,不同认识观念,不同经济条件,而进行的主动与被动选择,其什么好处考虑的真不多。
   选择让老人在家去世的出于以下原因:
   1、经济精力不济;老人病已无药可救,在医院白花医疗费,占用大量人力物力,感觉折腾老人不得安生;
   2、农村家族聚集地风俗习惯:认为老人在家去世一生安安稳稳,让老人在家住住再走,魂魄不失野;
   3、医院离家太远,不如回家照顾老人方便省钱,来往亲友探望便于接待,同时家中农活可以兼顾;
   4、农村郊区平房院落宽敞,在最后时刻让老人穿上寿衣,躺在灵床,停针停药,水饭能用则用,子女轮流听听看看等待;
   5、老人走了,社区村委开个死亡证明,火化大出殡折腾3-7天完事。
   选择在医院去世的,
   1、配偶儿女力求延长生命,不放弃最后希望;
   2、主治医师意见不明确,家属无人主张放弃治疗;
   3、明知治疗无效果,家庭经济宽厚或者医保报销有条件;
   4、子女工作忙,在医院有医生护士在家也要请护工保姆,不少牵扯精力,何况城市住房小,多子女在谁家也不妥当;
   5、住房有人去世,其房间对自住、出租、出售均影响。家中住房狭窄,安排谁家也不方便,在医院去世直接殡仪馆存放火化告别快捷;
   6、也有点担心亲友邻居同事说闲话“不尽力抢救”,面子上不好看。
   老人过世最好是在自己家里。这也是老人的最后的心愿。但是现在很多人家在城里,街上。总觉得在家里过世有点害怕。这也正常,也可以理解。老家有房子就好了。我爸爸肺癌,坚持了4个多月,一直在街上我弟弟家里。我们老家有房子。他一直都吵着要回老家去死。老家照顾起来很不方便。有天晚上他告诉我们,明天他必须回家。看到他确实很老火。第二天清早,我弟弟两口子就叫我看到我爸,他们把该买的东西买起,回家把卫生打扫了。下午6点把我爸送回老家。结果8点就过世了。
   年纪大的老人过世了,在家过世好还是在医院过世好。这个没有标准答案的,我认为都成。我只能说说粤西地区风俗习惯。我来自粤西农村,在珠三角打拼,母亲也跟随身边,我们经常带母亲到各地方 旅游 ,也品尝来自全国各地的 美食 。最后两年,母亲的身体变差了,母亲要求回家乡生活。我们都知道落叶归根这一说法。只好送母亲回哥哥家里生活。生活费,医疗费我全负。每年多次往返看望母亲。母亲在一次跌倒后,我们马上送往医院。医生也尽力了,人老机械坏。医生明确告诉我们没办法治疗好。我问母亲愿意来珠三角城市吗?昏迷的母亲摇摇头拒绝,我问母亲愿意回哥哥家吗?她摇摇头拒绝。其实哥哥是反对母亲在他家里过世,怕影响小孩子的感受。我母亲虽然昏迷,但是为了后辈作出正确的决定。最后在我们守护着,母亲安祥离世了。最后送往火化及安葬。我用简单的方式送别母亲。这也是母亲支持的方式。我也按中国式厚养薄葬执行的。最后,我建议有条件的安排在家里过世吧!没有条件的在医院也不错,医院环境干净和服务都好。
   一个人什么死亡,在哪里死亡,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自己所能决定的。在能够选择的情况下,选择在家里过世,还是在医院过世,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只要在过世的过程中有尊严,不是那么痛苦,也就功德圆满了。没有必要去纠结是在家里过世好,还是在医院过世好。纠结在哪里过世好,意义不是很大。
   年龄大的老人过世,一般都是因病过世的。无疾而终的老人,少之又少。老人生病了,就要去医院看病。在医院里治疗疾病,是正确的选择。
   有些老人得的疾病,是不治之症。明知道在医院也治不好,还是希望在医院里治疗。医院里有专业的医生,有专业的设备,可以最大限度的延长老人的生命。
   还有一些老人,得了不治之症。知道在医院里也治不好病,不愿意承受疾病带来的痛苦。选择放弃医院的治疗,回到家里等待死亡。有的时候,死亡也是一种解脱。
   冉兄认为,老人是选择在家里过世,还是在医院里过世,要尊重老人的意愿。老人愿意在家里,就在家里。老人愿意在医院,就在医院。尊重老人的意愿,是家属应该做的。
     

年纪大的老人过世好吗?

4. 如果你老了,老伴去世了,你会怎么办?

老了,老伴去世了,一个人的日子一样要过,不能因为另一半走了,自己也跟着走。
不过,老伴走了,另一半跟着走的事情也听说过。
有个熟人,女儿在政府某部门上班,而且是部门里一个小领导。女婿是一个局的一把手,女儿女婿对老人都很好。但是老人因为老伴去世而着急上火,导致耳鸣。天天晚上被耳鸣影响得睡不着。女儿一直在积极的找医生给老人治疗,可是老人最后还是忍受不了,在老伴去世三个月后自杀了。
这位老人是因为病情的折磨,晚上不能好好休息,白天无精打采啥都干不了,所以自杀了。
下边说的这位老人就不一样了。这个老人的事情是在某电台的节目里听到的。
某地一对老夫妻,老头去世当天,老伴喝农药自杀。入葬那天,从家里抬出去两副棺材。
其原因是婆媳关系一直不和,有老头在,媳妇对婆婆还能稍微好一些。因为老头有退休工资,媳妇看在钱的份上,对公公不错,有时候还能对婆婆少点欺负。媳妇曾经对婆婆说过,如果公公不在了,有婆婆好看的。
所以,老人在老头去世三个小时后,决定用农药结束自己的生命,跟着老头一起走。老夫妻过世,邻居谴责其儿子和儿媳。谴责有什么用,生命逝去了,再也找不回来。
上述两个案例中老伴去世,另一半也跟着去了,都是因为个人性格的原因造成的。
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人的一生。
我家对门的大姐,性格开朗,人也勤快。
老伴在世时,她在儿子的厂子里养了几只鸡。冬天早晨六点半骑着自行车去喂鸡。夏天早晨五点钟去喂鸡,天天如此,风雨无阻。冬天早晨飘着雪花都要去。
老伴过世后,依然坚持。去年秋天,由于鸡瘟,死掉两只,剩下两只,继续喂春节前,又去抓了两只小鸡。现在是四只鸡,天天坚持喂。鸡下蛋后,自己还不吃,全给小儿子。
大姐两个儿子,没有女儿,但是两个儿子儿媳都非常孝顺。大姐在大儿子厂子养鸡,鸡蛋却是给小儿子吃。
大姐说,她不生气。咋能生气呢!大姐好性格,又勤快。老头生病开始,两个儿子儿媳就轮换着回家陪二位老人一起吃饭聊天。老头过世,剩下大姐一个人在家里。两个儿子儿媳更是回家勤快了。到了家里就下厨房。
大姐还是一个非常爱干净的人,经常把家里的窗户玻璃擦得铮亮。
夫妻俩老了,一半走了,剩下另一半,照常过自己的生活,特别是女人,生活不需要别人料理,更好办了。对于男同胞来说,自己不会处理家务的,子女又没时间陪,或者不愿意陪伴的,那么就需要找个伴侣了,领证生活也行,搭伙过日子也行,关键是要找对人。

5. 为什么老人年纪大了会死?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老人只要一到70岁,身体机能下降,健康状况变差,没过几年便去世了。
心理学家认为,不仅是身体疾病所导致的,还与老年人在这个阶段的心理压力精神压力过大有关。
机体成熟因为人在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上的动态变化,从生理和心理上更倾向于成熟。
自我成长为个体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识。
有着严重的心理衰老
严重的心理衰老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一个人真正的老了。
那些达到70岁的老人来说,他们必须会经历心理衰老这个阶段,心理衰老对死亡的作用有着强化推动作用。

研究表明,70岁左右的老年人会真正感觉到自己在衰老。这不仅从生理方面也是心理方面来讲,其中心理衰老比生理衰老更为严重。
这种衰老感会在很多方面得以体现:
1、老年人的视觉听觉开始下降,味觉变得缓慢迟钝。
以前钟爱的食物开始觉得无味,与此同时,他们视线模糊。众多因素造成他们对生活的兴趣直线下降。他们也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知觉和感觉的退化,会为自己感到悲哀。
2、他们的言语开始变得细碎,并且喜欢唠叨。
不再对新鲜事物有好奇,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衰退,在记事方面感到很吃力。因为学习能力的下降。他们拒绝学习新的事物。年轻时对生活的积极状态不复存在。

3、他们的情绪极不稳定,开始变得冲动感情用事。
在夜晚的时候,他们出现强烈的焦虑,有效睡眠时间的下降让他们感到紧张。在安静中一点声音会让他们感到烦躁,并且他们拒绝采取年轻人的建议。
4、固执己见是他们的一大特点。
他们决心按照自己的固有观念去做事,并且会有拖延的情况,对生活开始产生无力感,缺乏做事情的动力、意志力,探索精神开始衰退。
5、在生理上,他们的反应能力下降、行动迟缓、对很多事物提不起兴趣。
6、最明显的变化发生在性格上,年轻时乐观的他们开始变得悲观,甚至会从善解人意变得不近人情。情绪开始暴躁,性格孤僻古怪,时刻忧郁不安,对未来充满了焦虑。

心理学家提出:衰老感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同时也是不可逆的。
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感觉,在经历衰老的感到时候,你会认为自己不中用了、被这个时代所抛弃、开始被儿女嫌弃,但其实这都是主观的想法而已。
感觉被社会抛弃
那些超过70岁的老人们,精神层面的衰老往往大于身体的衰老。
随着多元化社会的建立,新鲜事物不断涌现,微信,微博,抖音的兴起,而老年人无法适应这些新的变化。
他们认为自己已被这个时代所抛弃,内心会有孤独、难过、郁闷的感觉,而这些不良情绪会增加我们生病的几率。
为什么老年人很难适应新鲜事物?
这是由于个体心理差异的存在——在青年人和中年人之间个体差异较小,而在老年群体中个体差异较大。
但因为这些心理特征是在我们社会实践中慢慢形成的所以很难改变,老年人往往更加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对旁人的看法不予理会。

心理学家艾瑞克森提出,老年人在这个时期觉得无力而失望,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再重新选择生活的机会,而又不能接受现在的生活。
他们认为生活中没有什么值得再去追求的,于是产生了很多绝望的感觉与体验。
心理学家认为,由于心智不够成熟,绝望便会产生。
心智成熟十分重要,它有利于我们在生命各个阶段中的发展。
不再是家庭主心骨了
到了老年后,老年人丧失了劳动力,社会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少。
价值感与自我效能感不断降低,再加上生理健康状态的下降对心理的影响,老龄化的心态也随之出现。
心理学认为,我们在付出中会感到幸福和满足,被需要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
而70岁后的老年人,不再处于家庭的中心地位,反而从被家人依赖到依赖家人,这样的反差会让他们很难接受从而内心产生不适的感觉。

正是这种不被需要的感觉,让老人感到更加的不安忧愁。如果子女没有及时察觉,这很容易击垮老人的心理防线。
社会心理学家建议,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多多陪伴老年人,与老年人进行沟通交流。
弄清楚他们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满足他们的需要。
同时,可以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老人在与我们相处的过程中找到自我价值,感到“被需要”。

为什么老人年纪大了会死?

6. 如果你老了,老伴去世了,你会怎么办呢?


7. 如果你老了,老伴去世了,你会怎么办?

老年丧偶,这是一件非常痛的事情,甚至比失独更加痛苦。
  
 尤其是夫妻,相濡以沫几十年。一方先行,留下的那一个剩下的日子,该怎么走?
  
 我身边有不少这样的夫妻,生前吵吵闹闹一辈子,临了一个人先走,另一个骂骂咧咧的陷在思念中。
  
 我的大舅舅是07年突然过世的。平时一餐可以吃三大碗饭,红光满面的。
  
 大舅,个子高大,体型壮硕,大舅妈是属于那种娇娇小小的,依赖性比较重的家庭妇女一辈子都是依附着大舅而活。
  
 大舅的突然离世,让她如惊弓之鸟,非常恐惧死亡,一度留在医院里不愿意回家,加之三个儿女,也没有太尽心,不到半年也过世了。
  
 我至今还记得我母亲跟我说起这些事情的表情和感叹。
  
 我有一个年长的同事,父亲呢是个军人,大概是一个营级军官吧,母亲呢,本来是有工作也比较出色,但是为了他们兄弟姐妹5个吧,在父亲的强制要求下,辞了职,做了全职的家庭妇女。
  
 后来这位同事的父亲先行离世,这位母亲抱着他的遗像,整整骂了半年。当然他的5个儿女都比较孝顺,这位母亲是寿终正寝。
  
 我的另一位退休十余年的年长同事,爱人是一名麻醉主任,平时夫妻关系比较好,而且呢,老公是那种非常宽容的人。
  
 麻醉主任因为肺癌过世,她有一个女儿,非常独立,也比较孝顺。
  
 她现在基本上是跟女儿一起生活。但又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也在积极的寻找另一半。
  
 经常有一群相对固定的同事和朋友一起出去旅行啊,打麻将啊,逛街呀,总之生活中还是比较充实的,加之她的 健康 状态也比较好。
  
 而我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也早有想法,因为我是一个医务工作者,对于生死这种东西看的真的太透。
  
 如果不幸,老公先行。而我身体状态比较好,我就独立的生活,不跟儿子在一块儿。
  
 但是如果我的精神和身体状态,都无法独立的生活,我就随之,体体面面、干干净净的离开。
  
 反正我早已填写了器官捐赠书。我的想法呢,也跟老公沟通过了,只是对儿子没有太多的期望,也从未与他聊过。
  
 老年丧偶,这好像有99%的人都会要面对这个问题的。
  
 总是想着将来的事情,不如过好今天吧,虽然是夕阳,但是也有着无限的美,为什么不紧紧的抓住它们,总是担忧未来,而未来,你又何从预料。
  
 如果你老啦,老伴去世了,你会怎么办?
  
 回答: 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包括他的童年经历),每一对夫妻的感情状况和生活状况,家庭经历不同,当然答案就不同。
  
 我的愿望就是我能走在他的后面,能为她做点什么?免得我不放心,我走了以后留下遗憾。至于我会怎么办?这很简单,我也时尔想这个问题,我想很多一定年龄的人偶尔都会想吧。第一,虽然我很开明,但我不大可能再趣,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能替代她在我心里的 情感 ,成为成为它的原型。第二,即便是再娶,也会赶一点儿潮流,不会登记只是双方相互照顾,但这样对对方又是最不公平的,不符合我的良心和做人的原则。最终答案还不可能再取。因为陪伴着心里一生感情的回忆度过自己的晚年不是更好吗?实际这只是每个人的心态问题。人无非是早死一天晚死一天,在无可挽回的情况下,早走一天又有何畏呢?这样子躺下不是更有自我尊严吗?
  
 我老了!老伴又去世!
  
 只能把思念悲伤的心情藏起来!因为儿女子孙并不想看见老了老了老人孤苦无助的样子!在生活中,还是自己能动,就不依靠儿女子孙!这个世界没有谁欠谁?谁又该去侍候谁!儿女子孙有儿女们自己的生活!如果可以住养老院!我一定会去!可以给孩子们减少负担!老了的人,活一天高兴的过一天!人生到此也就满足了!儿孙满堂,生活幸福!还有啥舍不得?
  
 只盼走的那一天!天空依然晴郎!让我痛快一点走!
  
 我如果老伴去世,实际上,我老伴也几年前去世了,可是,我从来没有过的再找一个老伴的念头,因为,找个老伴,不是买衣服,如果不合适,就不要了,还可以送人,但是,找老伴,可就复杂了。首先要看,两个人,能不能有共同语言,能不能聊在一起,爱好相同吗,生活习惯,相同吗?思想一致吗?对方是不是,那种爱计较小事的人,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双方的孩子,都同意吗?所以说,到老了,再找一个老伴,不是简单的事。我也常看到,再婚的老人,过得幸福的并不多,都是出现了问题,总起来说,还是当初了解不够,所以,造成以后的被动局面。所以,我的想法就是,还是一个人过,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一个人,可以看书,唱歌,写字,逛街,随便怎么,都行。这是我本人的主张。
  
 哪个先走都是正常的!来世上一回,遇到处处合心合意的人非常不易,能相伴到头的,也不易了。先走的千万别在告别时担心走后又要另外找人呀、对孩子孙子不好什么的。应该说走在前头的还有人送,给料理后事,应该心安理得地去。留下来的如果身体好,是可以找个伴搭伙过日子,但千万要志趣相投、相互体贴的人,如不小心找个《精算师》你家老老少少就会不得安宁。万里长征剩下最后几步,有个人能伴你而行是好事,这样的事是可遇不可求的,千万别勉强!如果找不到也不要失望,旅行、学习音乐、种花种菜、接孙子上下学、与老朋友切搓棋艺都是打发时光的好事,总之要有事情做才不会无聊!
  
 我今年80岁,在我58岁时老伴去世了。怎么办?两个孩子刚刚独立,尚未成家。我想老伴去世了,一个家的担子必需由我来扛,我必须选择坚强,让孩子们看到母亲的态度,不是痛苦万分,也就增强了面对生活的信心。这20多年,我立志把自已身体调养好,面对自已该担的责任。在65岁到68岁先后帮助儿女照顾小孩子,在69岁至70岁先后将年近90岁的老妈老爸送走,我知道这是我的责任已完成。余下的岁月我要更多的爱自已,爱朋友以愉悦的心情走完人生之路!
  
 少年夫妻老来伴,共同生活一辈子,相互间的脾气,性格,爱好,身体各部位零件的好坏及经济收入,儿女,亲朋好友等都很清楚,都想相互照顾携手百年。但每个人的天命是不一样的,各自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夫妻二人感情无论多好都不可能同时离世,活着的一个必须护送有福气的一半先去天堂,并独自完成剩余的事情,才能最后在黄泉路上走的坦然淡定。至于半路夫妻若年龄在40岁上下还有相互适应的时间。过了60岁各人的性格,生活习惯都已定性,再找的伴都不是从少年夫妻过度来的老来伴,所以真正过上晚年幸福生活的不会多。如果和新老伴在生话中走者走者又早走了一个,那剩下的一个又多悲惨可想而知。所以本人以为60岁以后只要经济可以,就不要给自已添累添堵了,按自已的爱好过好后半生,实在不行保姆也是伴,而且很随意,当身体不行了,意识还清醒时要有尊严地,勇敢地面对死亡,不要给自已增加痛苦,给子女增添麻烦和负担。安安心心地去天堂见自已的另一半。
  
 怎么办?又能怎么办?我老公去世将近三年了。在这段时间里我是多么的痛苦,孤独和无助哇。白天见到相识的人,脸面上笑着打个招呼,可心里那种痛苦无人能及。晚上一个人睡在两个人的床上,那种思念,那种撕心裂肺的痛,那种满脸的泪水,又有谁会体会,抚窗望月星作伴,唯我独守孤灯好凄凉,至今我不敢看他的照片,每每看到他的照片的时候,就会想起他离别时的那种痛苦,哎!好不叫人痛断肠啊!有的人说,出去 旅游 吧,跟大家一起出去玩玩吧。可想而知,跟别人出去玩的时候,看到人家都是夫妻双双拍照,自己孤孤单单的一个人,那种感觉没有真正体会的人是理解不了的。所以嘛,当前只能把自己照顾好,尽量少给儿女添麻烦,对自己多负责任吧,因为像我们这种人,再也不要期盼着下雨天还会有人给送伞。因为给我们送伞的人已经不在了。
  
 人都一死,我和我老伴的情况有点难,因为他有糖尿病,尿毒症,高血压,如果是老伴先走,他可以解脱身体的病痛折磨,还可以免去思念之苦,我们四十年夫妻感情很好,我如果外出久了他都要打电话,怕岁事故,我是被他宠了四十年,但如果我先走了,老公没人照顾,年轻时,他宠我,等列他身体不好,就是我照顾他,什么事都是我亲力亲为,他对我非常依赖,他比我大七岁多,他经常说,以前我照顾你,现在该你照顾我了,我真不敢想象,如果是我先达,老公怎么办,。写字快了,有几个字错了,请大家见谅
  
 我42岁丈夫病故,当时两个儿女还在上学,两孩子一人拉我一只手,我不敢痛快的哭一场怕孩子更伤心,孩子也不敢痛哭怕我更伤心。我们娘三就这样紧紧的把手拉在一起,把痛苦埋在心里。现在我五十七岁了,这十多年经历了生不如死的坚难日子,经历了亲人们的拆磨,受了多少亲人们的欺压,看透了亲情的轻重,真是遇难见真情。认青了远近的人们。也后悔自已为别人所付出的一切。现在总算挺过来了,儿女都成家,可我老了,孩子们都原意让我找个伴。可我找个真心实意陪伴余生的人真不知到那里找。怎么办呢。

如果你老了,老伴去世了,你会怎么办?

8. 如果你老了,老伴去世了,你会怎么办?

人生总有落幕的时候。只要是两口子,总有一方先于自巳离开!那个"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愿望,也只能是个美好的心愿!
  
 在"鳏寡孤独"的老人中,女性生活的态度和生活的质量,也远远高于男性!从实际生活中就能看出高下!
  
 
  
  
 这就是男女之间的差距!
  
 自然规律,不可抗拒!每对恩爱的夫都将面临这一天!我们在心中祈祷,祈求这一天来的晚一些,慢一点。
  
 
  
  
 如果问,你老了,老伴去世了,你会怎么办?
  
 
  
 老年丧偶,这是一件非常痛的事情,甚至比失独更加痛苦。
  
 尤其是夫妻,相濡以沫几十年。一方先行,留下的那一个剩下的日子,该怎么走?
  
 我身边有不少这样的夫妻,生前吵吵闹闹一辈子,临了一个人先走,另一个骂骂咧咧的陷在思念中。
  
 我的大舅舅是07年突然过世的。平时一餐可以吃三大碗饭,红光满面的。
  
 大舅,个子高大,体型壮硕,大舅妈是属于那种娇娇小小的,依赖性比较重的家庭妇女一辈子都是依附着大舅而活。
  
 大舅的突然离世,让她如惊弓之鸟,非常恐惧死亡,一度留在医院里不愿意回家,加之三个儿女,也没有太尽心,不到半年也过世了。
  
 我至今还记得我母亲跟我说起这些事情的表情和感叹。
  
 我有一个年长的同事,父亲呢是个军人,大概是一个营级军官吧,母亲呢,本来是有工作也比较出色,但是为了他们兄弟姐妹5个吧,在父亲的强制要求下,辞了职,做了全职的家庭妇女。
  
 后来这位同事的父亲先行离世,这位母亲抱着他的遗像,整整骂了半年。当然他的5个儿女都比较孝顺,这位母亲是寿终正寝。
  
 我的另一位退休十余年的年长同事,爱人是一名麻醉主任,平时夫妻关系比较好,而且呢,老公是那种非常宽容的人。
  
 麻醉主任因为肺癌过世,她有一个女儿,非常独立,也比较孝顺。
  
 她现在基本上是跟女儿一起生活。但又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也在积极的寻找另一半。
  
 经常有一群相对固定的同事和朋友一起出去旅行啊,打麻将啊,逛街呀,总之生活中还是比较充实的,加之她的 健康 状态也比较好。
  
 而我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也早有想法,因为我是一个医务工作者,对于生死这种东西看的真的太透。
  
 如果不幸,老公先行。而我身体状态比较好,我就独立的生活,不跟儿子在一块儿。
  
 但是如果我的精神和身体状态,都无法独立的生活,我就随之,体体面面、干干净净的离开。
  
 反正我早已填写了器官捐赠书。我的想法呢,也跟老公沟通过了,只是对儿子没有太多的期望,也从未与他聊过。
  
 老年丧偶,这好像有99%的人都会要面对这个问题的。
  
 总是想着将来的事情,不如过好今天吧,虽然是夕阳,但是也有着无限的美,为什么不紧紧的抓住它们,总是担忧未来,而未来,你又何从预料。
  
 这个问题的回答不到一个月竟然有几十万的阅读量。
  
 而且有人问我该如何体体面面,干干净净。
  
 看了这么多的跟帖和评论,这几天又看了一个电视剧急诊科医生,了解到一个新的理念。
  
 生前预嘱:它的全部意义是当一个人在完全清醒和自主的状态下,亲笔写下,并且要有两位完全没有利益关系的人佐证的状态下,写下一份生前预嘱。
  
 对自己将来如果遇到不可预期的生命状态。无法逆转的生命抢救情况,具体到不进Icu不做气管插管,或者不吊营养液,不用呼吸机,等等,可以非常具体的一一的用文字来表达存档。
  
 下边的文字截图可以看得更清楚。
  
 老了,老伴去世了,一个人的日子一样要过,不能因为另一半走了,自己也跟着走。
  
 不过,老伴走了,另一半跟着走的事情也听说过。
  
 有个熟人,女儿在政府某部门上班,而且是部门里一个小领导。女婿是一个局的一把手,女儿女婿对老人都很好。但是老人因为老伴去世而着急上火,导致耳鸣。天天晚上被耳鸣影响得睡不着。女儿一直在积极的找医生给老人治疗,可是老人最后还是忍受不了,在老伴去世三个月后自杀了。
  
 这位老人是因为病情的折磨,晚上不能好好休息,白天无精打采啥都干不了,所以自杀了。
  
 下边说的这位老人就不一样了。这个老人的事情是在某电台的节目里听到的。
  
 某地一对老夫妻,老头去世当天,老伴喝农药自杀。入葬那天,从家里抬出去两副棺材。
  
 其原因是婆媳关系一直不和,有老头在,媳妇对婆婆还能稍微好一些。因为老头有退休工资,媳妇看在钱的份上,对公公不错,有时候还能对婆婆少点欺负。媳妇曾经对婆婆说过,如果公公不在了,有婆婆好看的。
  
 所以,老人在老头去世三个小时后,决定用农药结束自己的生命,跟着老头一起走。老夫妻过世,邻居谴责其儿子和儿媳。谴责有什么用,生命逝去了,再也找不回来。
  
 上述两个案例中老伴去世,另一半也跟着去了,都是因为个人性格的原因造成的。
  
 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人的一生。
  
 我家对门的大姐,性格开朗,人也勤快。
  
 老伴在世时,她在儿子的厂子里养了几只鸡。冬天早晨六点半骑着自行车去喂鸡。夏天早晨五点钟去喂鸡,天天如此,风雨无阻。冬天早晨飘着雪花都要去。
  
 老伴过世后,依然坚持。去年秋天,由于鸡瘟,死掉两只,剩下两只,继续喂春节前,又去抓了两只小鸡。现在是四只鸡,天天坚持喂。鸡下蛋后,自己还不吃,全给小儿子。
  
 大姐两个儿子,没有女儿,但是两个儿子儿媳都非常孝顺。大姐在大儿子厂子养鸡,鸡蛋却是给小儿子吃。
  
 大姐说,她不生气。咋能生气呢!大姐好性格,又勤快。老头生病开始,两个儿子儿媳就轮换着回家陪二位老人一起吃饭聊天。老头过世,剩下大姐一个人在家里。两个儿子儿媳更是回家勤快了。到了家里就下厨房。
  
 大姐还是一个非常爱干净的人,经常把家里的窗户玻璃擦得铮亮。
  
 夫妻俩老了,一半走了,剩下另一半,照常过自己的生活,特别是女人,生活不需要别人料理,更好办了。对于男同胞来说,自己不会处理家务的,子女又没时间陪,或者不愿意陪伴的,那么就需要找个伴侣了,领证生活也行,搭伙过日子也行,关键是要找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