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内容

2024-05-17 15:49

1.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内容

 1、资本充足性指标(本外币合并并按季考核) :资本净额/表内、外风险加权资产期末总额≥8%核心资本/表内、外风险加权资产期末总额≥4%其中:资本净额=资本总额-扣减额2、贷款质量指标(分别人民币、外币、本外币合并按季考核):不良贷款期末余额/各项贷款期末余额〈5%3、单个贷款比例指标(为本外币合并并按季考核):对同一借款客户贷款余额/银行资本净额≤10%对最大十家客户发放的贷款总额/银行资本净额≤50%4、备付金比例指标(分本、外币两类指标并按月考核):人民币:(在人民银行备付金存款+库存现金)期末余额/各项存款期末余额≥5%(外汇存放同业款项+库存现金)期末余额/各项外汇存款期末余额≥5%5、拆借资金指标(仅对人民币并按月考核):拆入资金期末余额/各项存款期末余额≤4%拆出资金期末余额/各项存款期末余额≤8%6、境外资金运用比例指标(仅对外汇并按季考核):(境外贷款、境外投资、存放境外资金)等银行资金运用期末余额/外汇资产期末余额≤30%7、国际商业借款比例指标(仅对外汇进行按季考核):(自借国际商业借款+境外发行债券)期末余额/资本净额≤100%8、存贷款比例指标(分别本、外币两类按月考核):人民币:各项贷款期末余额/各项存款期末余额≤75%外汇:各项贷款期末余额/各项存款期末余额≤85%9、中长期贷款比例指标(分本、外币两类按月考核):人民币:余期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的中长期贷款期末余额/余期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的存款期末余额≤120%外汇:余期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的中长期贷款期末余额/外汇贷款期末余额≤60%10、资产流动性比例指标(分本外币合并和外汇两类并按月考核):本外币合并:流动性资产期末余额/流动性负债期末余额≥25%外汇:流动性资产期末余额/流动性负债期末余额≥60% 1、风险加权资产比例指标 表内、外风险加权资产期末总额/资产期末总额×100%2、股东贷款比例指标对股东贷款余额/该股东已经缴纳股金总额×100%3、外汇资产比例指标外汇资产期末总额/资产期末总额×100%4、利息回收指标本期实收利息总额/到期应收利息总额×100%5、资本利润率指标利润期末总额/资本期末总额×100%6、资产利润率指标利润期末总额/资产期末总额×100%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内容

2.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资产负债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会计报表的编制,主要是通过对日常会计核算记录的数据加以归集、整理,使之成为有用的财务信息。我国企业资产负债表各项目数据的来源,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取得:1、根据总账科目余额直接填列。如“应收票据”项目,根据“应收票据”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短期借款”项目,根据“短期借款”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2、根据总账科目余额计算填列。如“货币资金”项目,根据“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数计算填列。3、根据明细科目余额计算填列。如“应付账款”项目,根据“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科目所属相关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计算填列。4、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余额分析计算填列。如“长期借款”项目,根据“长期借款”总账科目期末余额,扣除“长期借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中反映的、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部分,分析计算填列。5、根据科目余额减去其备抵项目后的净额填列。如“短期投资”项目,根据“短期投资”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又如,“无形资产”项目,根据“无形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在我国,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栏内各项数字,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期末数”栏内各项数字填列,“期末数”栏内各项数字根据会计期末各总账账户及所属明细账户的余额填列。如果当年度资产负债表规定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同上年度不相一致,则按编报当年的口径对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进行调整,填入本表“年初数”栏内。 新旧会计制度比较与行业会计制度及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相比较,资产负债表有的填列方法和内容主要有两个变化:一是改变了部分项目的填列方法;二是适当增加了部分项目。1、改变了部分项目的填列方法主要表现为部分项目以其账面价值填列,而不是以其账面余额填列。例如,“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项目,都是以其账面余额扣除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金额填列。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固定资产”项目,应分别“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净额”等项目填列。对于“长期应付款”项目,应根据“长期应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2、适当增加了部分项目主要表现为适当增加了“预计负债”和“已归还投资”两个项目,分别反映企业预计负债的期末余额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按合同规定在合作期间归还投资者的投资。

3.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影响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对银行资产和负债的控制都是相当的严格,可以说,比我们过去常用的信贷控制法更严格。因此对商业银行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现在,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完全实行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这不仅是中央银行对银行监管方式的转变,也是银行自身发展所要求的。首先,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防止了银行无限制的扩张自己的资产和负债。比如资本与风险资产比例管理的限制,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或配置其他资产业务都要考虑到自己资本金的大小。如果资本金不够大,没有能力增加资本,就只有放慢资产扩张的速度。其次,它改变了大银行过分依赖向中央银行借入资金扩大信贷规模的做法,是商业银行在寻找资金来源上有了紧迫感,增加了银行的竞争意识。第三,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银行过度短借长用,银行的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挂钩,减少商业银行过分运用负债管理方、通过市场借入短期资金来长期使用的风险,有利于银行保持稳健经营。第四,保证银行的流动性处在一个合理的水平。银行不能过度运用自己的资金,以致发生支付危机。过去一段时间内银行常常占用联行汇差,以破坏银行信用来获得资金,扩大资产,增加利润。这都是对银行体系的伤害。规定这样的比例,使银行有了一个合理的流动性规模,使银行在经营中有一个比较合理的标准。第五,增强了银行以创造利润为中心的意识,改变了过去银行重发展资产规模,较少的考虑这样做是否增加盈利的局面。以前商业银行之间高息存款,以吸储多少评先进,发奖金的现象屡禁不止,不讲效益的占领市场,盲目增设网点是许多银行津津乐道的业绩。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对商业银行的粗放式经营是一种制约,促使商业银行改善经营管理,从管理上要效益。第六,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增强银行的资本金意识。银行资本金的多少,直接影响到银行可扩张资产的规模。但过去银行都是国家的,资产的扩张与资本金没有关系,因此,一家银行只要能拉到存款资金,就拼命扩大资产的规模,能否通过扩大规模来创造更多的收益,从而扩大银行的积累,则似乎不是重要的问题。这种经营方式已给我们的银行发展带来了很多问题。现在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银行就要经常想到如何增加资本金来增加银行的实力。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影响

4.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什么

1.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内容。
(1)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对各商业银行的资金使用实行比例管理制度,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为基本考核内容,增强商业银行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能力。
(2)贷款质量指标,是指银监会考核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监控指标,由于历史原因导致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不能达到银监会规定的贷款质量指标的,各商业银行应当提出逐年提高的计划,由银监会和各商业银行的监事会监督执行。
(3)监控指标,是指各商业银行要根据银监会制定的监控指标,按照自身资金营运特点,制定符合各行特点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实施力法,报银监会批准后在本系统内部组织实施。
(4)考核组织,是指对商业银行执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指标的情况以法人为单位进行考核.
2.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指标。
(1)资本充足率指标,根据巴*尔《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和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的相关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不得低于4%,附属资本不能超过核心资本。
(2)存贷款比例指标,商业银行的各项贷款与各项存款之比不得超过75%。
(3)中长期贷款比例指标,商业银行1年期以上(含1年期)的中长期贷款与1年期以上的存款之比不得超过120%。
(4)资产流动性比例指标,流动资产(指在1个月内可以变现的资产)与各项流动性负债(指在1个月内到期的存款和同业净拆入款)的比例不得低于25%。其中流动性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在央行存款、存放同业款、国库券、1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净拆出款、1个月内到期的贷款、1个月内到期的银行贴现汇票和其他经中国人民银行核准的证券。
(5)存款准备金比例指标,自2007年12月起商业银行在央行存款准备金存款与各项存款之比不得低于14.5qo。
(6)单个贷款比例指标,商业银行对同一客户的贷款余额与银行资本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0%,对最大10家客户发放的贷款总额不得超过银行资本总额的50%。
(7)拆借资金比例指标,拆人资金余额与各项存款余额之比不得超过4%,拆出资金余额与各项存款(扣除存款准备金、备付金和联行占款)余额之比不得超过8%。
(8)对股东贷款比例,商业银行向股东提供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该股东已缴纳股金的100%。商业银行对自己股东的贷款条件不得优于对其他客户的同类贷款的条件。3.资本成分和资产风险权数。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通知》附件二,资本和资产是指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的金融资本和金融资产。商业银行依照规定将资产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按资产在金融市场中的风险程度设定风险权数,风险权数划分为0、10%、20%、50%和100%五类,根据风险权数计算的资产称为加权风险资产。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是我国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对各商业银行的资金使用进行的管理,商业银行的资金使用超过相关的规定。

5.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指标

 反映资产与负债关系的比例资本充足率(风险资本率)=资本期末总额/风险加权资本期末总额;资本率=资本期末总额/资产期末总额;杠杆比率=资产期末总额/资本期末总额;存贷款比率=各项贷款期末余额/各项存款期末余额;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比率=流动性资产期末余额/流动性负债期末余额;中长期贷款与定期存款比率=中长期贷款期末余额/定期存款;期末余额呆账准备金与贷款比率=呆账准备金净额/各项贷款期末余额。 反映资产结构的比例各项贷款与总资产比率=各项贷款期末余额/资产期末余额各项贷款分别指工商贷款、农业贷款、消费贷款、抵押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对同一客户的贷款等等。此比例也可设计成各类资产与总资产的比率。流动性资产与总资产的比率=流动性资产期末余额/资产期末总额。其中,流动性资产指现金加存放同业、短期可出售证券等。 反映资产质量的比率资产质量比率一般指报告期逾期贷款或关注、次级、可疑、损失贷款等与报告期资产总额和各项贷款余额之比。 反映负债结构的比例拆借资金率=净拆入资金余额/各项存款;期末余额负债与资本比率=负债期末总额/资本期末总额。 反映营利性的比例资本收益率=税后净收益期末总额/资本期末总额;资产收益率=税后净收益期末总额/资产期末总额;运营净收入率=(运营收入期末总额-运营总支出期末总额)/资产期末总额;每股利润=税后净收益期末总额/公开发行的普通股权份额;生息资产率=生息资产期末总额/资产期末总额。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指标

6.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含义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目前已成为西方商业银行平衡其资产负债表中的各个项目、协调其资产负债业务的重要的具体操作方法和过程。在一些西方商业银行成功实践的影响下,在巴塞尔委员会、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下,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在全球银行界越来越普及,并且还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我国《商业银行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既是中央银行监管商业银行的基本方法,也是商业银行自律的措施。所谓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根据商业银行的特点,主要包括各种贷款、库存现金、证券及投资等;所谓负债是指企业所承担的能够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商业银行的负债包括各项存款、借款、金融机构往来等。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对资产和负债之间的组合关系,通过比例的形式进行科学的、及时的协调,正确处理控制风险与增加收益的关系,在保证资金使用的流动性、安全性的前提下,获得尽可能多的盈利。 我国银行业从 1994年在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试行限额下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以后,银行的经营管理才开始走上科学化和现代化的轨道。 1995年 7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颁布后,人民银行决定从 1998年起取消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控制,严格按照《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全面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这一新的管理体制,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从而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因此,正视目前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按《商业银行法》的要求规范和推进改革,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本文根据商业银行基层单位在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严格按《商业银行法》的要求,提出了解决资金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之间矛盾的一些措施,以实现经营管理方式的转换,不断提高经营效益。

7.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发展过程

1985年,实贷实存——总量平衡,结构对称;1987年,开始试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1994年2月,实行贷款限额项下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1996年12月,除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外,其他商业银行实行全面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1998年1月1日,取消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限额控制,实行全面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发展过程

8. 资产负债比率的介绍

又称“资产负债比率”、“举债经营比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与企业总资产的比率,用以反映企业总资产中借债筹资的比重,衡量企业负债水平的高低情况。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