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我国实际谈谈为什么要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24-05-05 07:10

1. 结合我国实际谈谈为什么要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很好理解的,应为目前通胀还很严重,但经济也不景气。尤其是经济发展偏冷,企业开工不足,这时候货币政策早就应该摆脱紧缩。再紧缩下去,通胀也许会下去,但是经济发展也下去了,居民收入更加下降,降通胀还有意义吗?
但积极财政恐怕就是中国特色了。按说通胀的形成原因主要来自于政府花钱,紧缩的应该是财政。如果说有积极的意义恐怕在于在结构性减税方面,但问题是减税还是会导致财政紧缩。也就是说,实际的税收总量并不会减少,而是一定幅度的增加。实际上税收增加的幅度大于居民收入的增长很多倍。中国特色在于政府控制了主要的经济资源,能解释的理由恐怕是中国的公共设施还比较缺乏而劳动力又充足,否则这些都不会有经济基础。
从政策制定的官方理由主要还是集中的经济发展、就业、通胀上面。在国际经济紧缩的情况下,政府积极的财政“投资”对经济又拉动作用,一定程度缓解出口疲软。另外一方面,也是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需要,近几十年的外向经济发展使内需不足,国内的基础设施在很多方面出现很严重的欠缺,比如水利设施,城市基础设施,质量和数量都相对不足,而高端的设施更是不要提(包括军事)。从国家的长远规划来看,这是未来一定要花大力气搞的。
自身长远发展和当前形势都需要政府增加投入,那么政府当然会采取积极财政。这个含义恐怕就不是结构性减税,而是结构性加税。这个加减法,有加有减,但总的来说还是加。政府倒是很务实,实话实说。

结合我国实际谈谈为什么要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 利用货币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依据

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主要包括出口中、投资和消费。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出口,主要是美国;二是投资,主要是各级政府投资,而且主要是房地产和基建。消费这块是很弱的,只是老百姓基本消费。现在世界金融危机后,出口出不了,房地产也走到头了,所以问题就来了。1.因为出口和房地产都存在产能过剩,所以需要紧缩货币,不然会更加产能过剩;2.通货膨胀几句话说不清楚,正负面影响因素太多。那么造成国内高通胀的主要原因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产品出口创汇多少央行就相应地印发等值人民币,简单地说就是钱印多了。比较重要的其它因素还有高价房地产的成本转移、世界经济过热造成的石油能源金属原材料涨价传导所致等。3.解决办法:总的来说解决起来非常难,一是等待美国经济复苏恢复需求,二是开辟新的国外市场;三是国内经济转型,让老百姓富起来,四是让房地产慢慢降下来。

3. 分析我国的货币政策为什么有积极走向稳健

国际形势:美国房地产和就业率持续下滑,联储试图用QE和财政政策复苏经济,思路已经确定,但美国财政赤字已是高位,却必须发债(中国、日本等国近几个月连续增持美国国债)。所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将很可能看到,美元、黄金、大宗商品比翼齐飞的景象。
国内情况:1.货币超发,M2截止11月已经达到71万亿,而2010年的GDP增速应该在10%附近,近年来M2/GDP的比值不断创新高(见图一),流动性明显过剩,近期炒大蒜,炒大米等便可见一斑;2.房地产连续打压政策,造成房东惜租,而房租上涨传导,带来需求拉动型通胀;3.国际能源、材料上扬将推动PPI持续走高,导致输入型通胀;4.中国二元经济体制决定大部分行业经济偏冷,而国企等大型企业资金链充裕,中小企业资金紧张,银行为完成贷款任务,主动请求大型企业借贷,却对中小企业惜贷,致使国内大面积中小企业面临资金困境
政策倾向:不提保八,重点提及防通胀,取向稳健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近几个月央行的一些操作已经明显给出了政策工具的倾向。防通胀,控制流动性将是2011年的主旋律。手段的选择上,会尽量避免价格工具,利率的调整,造成诸多变量的不确定性(如货币乘数)和挤压中小企业利润;更可能采用数量型工具应对美国的量化宽松,公开市场操作回收流动性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不排除明年将准备金率提高到25%的可能性

分析我国的货币政策为什么有积极走向稳健

4. 分析我国的货币政策为什么有积极走向稳健

专家普遍认为对于通胀问题的担忧,是货币政策转向的重要原因。

目前政府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多的是要应对国际环境的不利因素,应对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的流动性过热给国内价格水平带来的冲击。

目前全球经济复苏呈现出不对称现象,发达国家出现通货紧缩,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则出现通货膨胀或资产价格膨胀。

10月份我国高达5190.47亿元的外汇占款,创下2008年4月份以来的最高数据。这充分反映出美国国内经济调整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对全世界各国产生以邻为壑的恶果。中国就是要通过政策的调整应对,把对中国的不利因素降到最低程度。

5. 我国实施积极稳健货币政策的原因

首先纠正一下,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从税收、政府支出角度,积极推进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所谓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从2008年底到2009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往保守稳健的方向转,已经加了好几次利息和存款准备金,因为货币泛滥已经造成了通货膨胀。
总之,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为了遏制通货膨胀。

我国实施积极稳健货币政策的原因

6. 目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怎么结合?为什么这么结合。

这里所谓的结合就是配合使用、同时使用的意思。由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解决不同问题时其效果不一,如果不是经济中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一般不会同时使用,事实上,如果经济自己能够正常运转,政府是不会干预经济的也不会主动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目前使用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外围经济的持续疲软,尤其是欧美经济的不景气对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众所周知,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分别为消费、投资和出口,而与主要发达国家主要以消费驱动的发展模式不同,我国经济总量中出口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一旦出口出现了问题,经济不可避免的要出现减速。所以要保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方面通过补贴以及倡导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措施,促进国内消费,另一方面政府通过直接投资项目,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

其次,我国目前面临着很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通胀压力可能来自于三个方面,其一就是输入性通胀压力。由于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面临通胀,有出现全球性通胀的可能,再加上美国经济疲软,采取了一系列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企图以牺牲通胀来刺激经济,因此大量印发美元使得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这给我国带来了很严重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其二是由于我国自然灾害等原因,使得食品价格上涨很快,各种经济失衡也带来了不小的通胀压力;其三不得不说游资的危害,游资过处,“豆你玩”、“蒜你狠”、“糖高宗”等都给经济造成了很大的伤害,直接造成了通胀压力。因此政府采取了所谓稳健的货币政策,虽然说得是稳健,但很显然今年以来的货币政策是从紧的,从提高利率到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都体现了政府对于控制通胀的重视。

总的来说,财政政策在经济不振时刺激经济很有效果,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胀方面很有效果,而现在既有经济滑坡的危险,又有通货膨胀压力,因此必须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相结合。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政府之所在货币政策前面加了“稳健”二字而不是“从紧”,可能是由于就全年来说货币政策是先紧后松的局面,如果七八月份的通胀压力下降,政府可能会放松银根,毕竟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是有抑制作用的。

7. 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积极的财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政政策

我国面临的形式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复苏仍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一些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带来的变数,新兴经济体又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竞争更趋激烈。我国支撑发展的要素条件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深层次的矛盾凸显,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档期,到了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而全面深化改革、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都需要增加收入,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面对国际资本流向尚不确定、美联储QE(量化宽松)退出节奏不明显,以及国内产能过剩和结构调整问题尚待化解等复杂局面,需要货币政策灵活应对,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维持经济发展的稳定。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既保持定力又主动做为,在稳定总量的同时,引导货币信贷向“三农”、小微企业、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等倾斜,优化信贷结构。
总得来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我国具体经济形式及各项政策工具的特点所做的相机抉择,是实现宏观经济格局深度调整。

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积极的财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政政策

8. 为什么我国总是采取积极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为进一步增加货币政策透明度,加深社会各界对货币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人民银行日前公布了由货币政策司撰写的报告,并对当前金融运行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我国经济增长放慢,投资和消费增长趋缓,出口大幅回落,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物价连续负增长,出现通货紧缩趋势。针对这种状况,我国采取扩大内需的方针,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在宏观经济出现通货紧缩或通货紧缩趋势时,一般是同时采用积极(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由于我国货币供应存量偏多、企业贷款需求不足等原因,只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报告指出,1978到199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9.7%,零售物价年均上涨6.2%,广义货币(M2)年均增长23.6%,广义货币年均增长比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之和高出7.7个百分点。由于货币供应量多年高速增长,广义货币量(M2)与国内生产总值现价(GDP)的比值呈连续上升趋势,M2与GDP之比高居世界各国前列。M2与GDP比率过高,说明多年来信用过分集中于银行,容易积累金融风险;同时,在货币供应量增长明显偏快的情况下,将增加中长期通货膨胀压力。在多年积累的货币存量过多的情况下,如果再过分扩张货币供给,就会进一步扩大潜在的金融风险和通货膨胀压力,不利于宏观金融稳健运行。 

  报告认为,我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失衡,而不是货币供应不足。结构问题的实质是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重复建设问题突出,解决结构问题应深化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单靠扩大货币供应事倍功半,相反还可能增加新的矛盾。积极的财政政策,本身包括了对货币政策的大力支持。1998年,中央在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时,银行资金比较宽松,但由于市场有效贷款需求不足,贷不出去。财政增发国债,由银行购买,本身是运用银行资金,就是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同时由于国债资金作为资本金投入基础设施项目,又为银行增加贷款创造了条件。 

  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是收缩货币供应,而是适当增加了货币供应。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稳健的货币政策符合我国国情,是一项正确的宏观决策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