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中原王朝,为什么没有去北方统一游牧民族呢?

2024-05-20 16:01

1. 古代的中原王朝,为什么没有去北方统一游牧民族呢?

古代中原王朝(汉人王朝)己经完成过统一北方游牧民族的壮举。历史就是在改朝换代中演绎过来的,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就是这个道理。汉代丶唐代、明代难道版图只限于区区的中原地带。过去中央王朝对周边民族地区实行的是羁縻政策,现在称为自治区。目的就是维护并行使国家主权,本质是相同的。

到民国,改土归流都是中央最重要的事务之一,在蒙回藏地方都是非常困难和艰巨的任务,从古到今都不是光靠武力可以令任何部族百姓真正安定和心服口服的,武力统一根本不是万能的,所以同时也要看这个统一塞外部族的标准,也不是看着带兵消灭了,就叫实行了统一,利用其它方式也有降服归顺接受管理的可能性。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
从中原角度,中原百姓生活方式和塞外部族不同,如果指统一是完全改设郡县,派驻官长管理,汉唐明几代所谓汉人强大王朝,对塞外并非没有过尝试,但没有完全达成目标罢了,但由于塞外部族众多,大的对手臣服了还有更偏远的另外部族,总有不可能完全收服的,比如唐代北方,突厥完了还有薛延陀,薛延陀完了还有回纥,回纥完了又有黠戛斯和契丹,甚至还有党项……靠近中原的边塞可以设立一些州府郡县,总会有鞭长莫及的地方 ,而且这些部族生活可以流动,实际中原的方式本来就不容易管理古代部族,换一个思路,直到今天,定居兴牧仍然还会被拿出来作为政府照顾边缘地方牧民走出深山,走出草原,便于管理牧民的一个口号和方式,就可见塞外百姓传统的根深蒂固了。但这不一定是没有统一边疆,这种看法是分阶段,分情况的。对塞外是管理方式不同。
从塞外部族角度,的确臣服中原王朝的时候与对抗的时候,恐怕是一半的一半,但之所以双方感觉疏离,也在于管理情况的确和中原内地不同,州府郡县是所谓中央直辖,朝廷派驻官员管理,而历来传统是族长式羁縻管理,比如清朝的西北回部是伯克,都属于元明清以来的土官土司方式,朝廷并不直接插手塞外部族事务,这就是一旦各部族对中原王朝有不同,很快就能脱离,甚至对抗的根源。同时也是明清以来对改土归流往往会视为重大历史进步的根源。


古代的中原王朝,为什么没有去北方统一游牧民族呢?

2. 古代的中原王朝,为什么没有去北方统一游牧名族?

 其实古代的中原王朝没有统一北方游牧民族是有很多个原因的,你比如说有地理环境的原因,有人文环境的原因,还有历史的渊源因素等等。其实在古代的时候,中央王朝以及北方的游牧民族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而这两种不同的文化也是在不停的碰撞,在这个过程当中双方不断的吸收,也有着很多的对抗,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形成了自己更加独特的一种个性。
游牧民族的特点还是比较明显的,因为这些游牧民族会随着气候的变化而不断的迁徙,这些游牧民族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居所,或者说没有一个固定的城镇。他们基本上都是生活在马背上,所以这些游牧民族的骑术特别的好,而且这些游牧民族的战斗意识也是非常的强。
游牧民族通常都是以畜牧为主,他们并没有稳定的家园,游牧民族的人可能没有经过任何文化的洗礼,他们就是喜欢武力,很多游牧民族的人都是从小就开始练舞,战斗素质特别的高。由于没有稳定的地盘,所以游牧民族也是不能够固定生产粮食的。由于北方地区特别的寒冷,物资相对来说更为匮乏一些,所以一般他们就只能够通过侵扰中原王朝来获得更多的资源。
实际上在古代很多中原王朝也是非常的头疼,他们是想要去灭掉这些北方游牧民族的,但却没有这个实力。首先上面我们说过,游牧民族的人特别的能打,从小就崇尚武力,所以在单兵素质这一块,中原王朝是比不上游牧民族的。再一个这些游牧民族的人,即便打不过这些古代的中原王朝,但是他们还是可以逃回自己的北方极寒之地,而中原王朝想要彻底的灭掉他们就必须得劳师远征,这一点显然也是不太现实的。

3. 古代中原王朝实力强大,为何不去统一北方游牧民族呢?

一、历史上早期北方游牧民族经常对中原地区进行骚扰、打劫,抢完就跑,使中原王朝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战国时期,北匈奴就不断南下,为了抵御匈奴劫掠,秦、赵、燕三国就开始修筑长城。秦朝统一中原之后,长城的规模越来越大,秦始皇三十三年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筑长城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秦长城实际是在原先战国时期秦长城,赵长城,燕长城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建。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省的东部和南部及吉林省的东南部地区)共筑万余里,故史称:“万里长城”。

那么依照秦朝当时的武力为什么不北上统一匈奴呢?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这些匈奴骑兵抢完就跑,如果你往北追击,他们就遁入大漠深处。这里除了草原就是荒漠,大军根本无法追击太远。当时的运输条件,粮食运输是一大难题。军队得不到补给,有时找水源都困难。
那时的北方异常寒冷,特别是小冰河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常常面临牧草枯萎、牛羊冻死。这些游牧民族面对严峻的生存威胁,就组织起来到中原地区来抢劫。
另外这些游牧民族长期吃牛、羊肉、喝奶,他们需要茶叶和盐,一旦这些物资得不到供应,他们就会拼着命到中原抢劫,虽然有长城阻隔,但是有时长城也挡不住他们野蛮的铁蹄。

二、历史上大汉、大唐、宋、明朝,都有过深入漠北地区扫荡游牧民族的军事行动。
唐朝时对东突厥的军事行动,直接把东突厥纳入唐朝管辖。北宋也曾横扫大漠,但由于路途遥远,钱粮支出太大,一场战争打完,直接导致国库空虚,得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缓过来。闹不好王朝崩溃。
有时仗打完却发现不能留下固守,中原军队一撤军,新的游牧民族马上填补空白,又形成对中原王朝的威胁。例如历史上的匈奴、鲜卑、鞑靼、突厥,还有之后的大辽的契丹族、蒙古族等。所以这些游牧民族,你根本治理不了。

三、北方游牧民族自从学习了中原文化和技术,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封建制度,对中原政权形成更大威胁。
完成封建制度建设的游牧民族更可怕,他们不但抢劫生活物资,而且开始占领大片土地。如大辽、大金和蒙古等政权就是这样形成的。使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文明的冲突愈演愈烈,最后征战不断,而且有的直接消灭中原政权,一统天下。

古代中原王朝实力强大,为何不去统一北方游牧民族呢?

4. 为什么中原王朝越来越打不过北方游牧民族了

观中国几千年来的发展历史,统一与分裂反复交替,而在大一统王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与中原王朝的战争就成了主旋律。
  
  
 但是我们会发现,在历史早期,尤其是汉代以前,农耕文明再与游牧文明的对抗中往往处于优势地位,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即便弱小的诸侯国也可以吊打周围的游牧民族,整个汉代,,匈奴一直被压着打,即使三国时期,中原忙于内战,北方的魏国也无惧塞北游牧民族。然而反观唐代以后,游牧文明的力量大大的加强了,我们一直都认为宋代是最文弱的一个朝代,而把汉朝的武功作为华夏王朝巅峰的一个标志。我的意思并不是说这种传统的观念有什么不妥之处,只是汉朝和宋朝本是不同的两个时期,且社会时代背景和主客观条件都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我们觉得汉武帝时汉人可以北伐匈奴,而宋朝却被游牧民族赶的南迁,蒙古崛起以后,南宋偏安一隅尚不可得。但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当年的匈奴和后来的蒙古,早就已经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敌人了
  
  
 汉代的匈奴,尚处在奴隶社会制度,整个匈奴不像一个国家,倒是有点像一个加盟连锁店,这就是单于和什么左贤王右贤王的关系。这样一个国家的一大作战特点是打胜则越战越勇,他们就像一个扒手集团,胜,则均分战利品。反之,一旦打了败仗,人心尽散。这样就是为什么汉初期匈奴一度是一支非常可怕的力量,后来汉帝国反击,匈奴被打败以后,内部就开始分裂,有的投靠了汉朝。有的西迁到了欧洲,剩下的匈奴人继续盘踞北方与汉朝对峙,但实力大跌从此无法与汉朝抗衡。
  
  
 之所以匈奴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匈奴人,他们只是一群纯粹的牧人,只是一个个部落联盟,社会制度尚处于奴隶社会。反观宋朝的敌人,辽,西夏,金,蒙古。你觉的他们和匈奴一样吗,这几千年来,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一直在悄悄发生着变化,他们的国家是真正的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与宋朝的完全相同,他们的生产方式也已不在是单纯的游牧,而是农业化的游牧民族国家。这样的国家凝聚力强,可以更快的将人口土地转化为国力。可以倾国之力大举南下吞灭中原。而那是的匈奴,即便处在鼎盛时期,也只是在汉朝边境扰扰,无力大举南下。
  
  
 国家的演变必然催生军事力量的变化,游牧骑兵从小在草原长大,与野狼争食,弓马闲熟,他们最喜欢的战法就是与中原步兵保持距离,用弓箭不断消耗敌军的有生力量,带敌军步兵方阵崩溃后冲杀歼灭敌军,这个战法在后期游牧民族的应用中威力越来越大,直到宋朝是达到了一个巅峰。这是因为汉初生产力有限,铁器只有汉军大量装备,匈奴铁制品奇缺,以至于匈奴勇士们骑着快马,却裹着兽皮放石头箭。这与宋军面对金军铁浮屠天渊之别,金军铁浮屠是一种武装到极致的重甲骑兵,人只露两个眼睛,重甲使他们只有在马上才具备战斗力。最重要的是那时马蹬发明出来,这项发明对游牧民族的影响不亚于后来的枪炮,骑射手有了马蹬,便能稳坐马上射箭射出的箭更加精准有力,重骑兵也可以直接用来冲垮步兵方阵,而先秦时骑兵主要是侧翼偷袭掩护追击用的。后来的蒙古军作战便是轻重骑兵混合,轻骑兵消耗敌人,重骑兵则正面歼灭残敌。往往欧洲联军在蒙古轻骑兵的几轮射击之后就会元气大伤。
  
  
 有人说,宋朝以后明朝同样可以北伐蒙古,但你别忘了,那是的明军出现了一支新军神机营,而且朱棣两次亲征,兵力都在五十万左右,十倍于蒙军,百年之后,明朝同样亡于游牧民族。

5. 中国历史上为什么中原王朝无法彻底战胜北方游牧民族

  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能力问题,第二是动机问题。
  能力问题:
  1)北方游牧民族拥有古代冷兵器战争最重要的战斗平台:马。中原不是产马区,所以主要是步兵。而骑兵,拥有快速移动能力,进可攻,退可逃,占尽了便宜。其次,骑兵与步兵打斗时,居高临下,利用战马的冲力,可以毫不费力的攻杀步兵,所以,历史上,步兵打败骑兵的战例很少。(汉代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用的是骑兵,因为汉代拥有黄河河套的产马区;宋代岳飞打败金兵的骑兵主要是防御战、阵地战,追击战很难取胜,而且岳飞是中国千年以来少有的优秀将领,仅为特例;明初,朱元璋打败蒙古骑兵用的也是骑兵,而且这时候蒙古骑兵经过80多年对中原的战领,已经大为腐败,而中原汉族经过80多年的学习,骑马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2)北方少数民族生存环境远比中原地区汉族恶劣,夏天的干旱、冬天的风雪等都可以轻易的让人们的牲畜饿死、渴死、冻死,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抱成团,组成部落求生,所以,部落内部联系比汉人更强,这有利于战争时候的互相配合。
  3)北方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经常大规模迁移,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军事演习,靠打猎取得肉食与保护牲畜财产,从小就生活在马上,从小就骑射,这些训练都是军事训练与演习,而汉族人以种地为生,生存环境远比北方民族要好的多,不用也不可能经常进行军事上的练习,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熟悉作战,而北方民族从小就会,而且也可全民皆兵。
  所以,北方少数民族的作战能力远远比汉族人民要强大。

  其次,就是动机问题。
  1)北方地区,干旱少雨,基本上只长草,不适宜耕种。所以,北方民族生产力低下,加上环境恶劣,随便一个灾荒年代,就可能造成牲畜全部死亡,人们无以为生,为了生存,他们就会去侵略抢劫,这在北方游牧民族看来,被视为自然现象,是英雄的壮举,甚至形成了一种文化与惯性。而不幸的是,汉族地区环境很好,是膏腴之地,物产丰富,同时,汉人作战能力又弱,这就变成了天然的被抢劫对象。所以,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地区有着强大的进攻动机和欲望。
  2)而汉族地区物产丰富,基本上不需要游牧民族的物品,或者说北方财物不是汉族生存必须(汉族也出产牛、驴等大牲口用于生产,也出产羊、猪、鸡鸭鹅等用于食用,不过就是马匹少点,但也并不是绝对不产出,只是质量不高而已,但已经完全可以用于农业生产),而北方干旱少雨,土地贫瘠,不适宜耕种,对汉民族的吸引力不大,当汉民族强大时,他们除了安全问题,对北方没有进攻的动机和欲望,而要守住这么大片在当时作用不大的地区,又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从中原运来,这会极大的消耗中原的国力,这里最突出的例子就是,西汉时候,汉武帝打击匈奴成功后,不得不放弃大片草原,而这种战争耗尽了汉初文景之治积累的财富,让汉初国力受到很大打击,从此一蹶不振。
  所以,汉族总是无法彻底战胜北方游牧民族。

中国历史上为什么中原王朝无法彻底战胜北方游牧民族

6. 为什么游牧民族一旦统一后会对中原王朝造成巨大的威胁?

游牧民族的特点是逐水草而居,无法在一处定居,这种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有很多的生活用品(存货),也容易受到天灾的影响,遇到不好的年景只能向外掠夺。从文化上看,他们是比较落后的,但是由于常年在外,体格很强硕,打仗很拼命,凡是没什么家产的人,牵挂较少,比较敢拼!
以前游牧民族侵犯中原能得手是因为中原打仗要靠粮草,供应不上就很难深入和持久,而且农耕民族不习惯在荒漠漂泊,即使打下草原也难以定居落脚,致使少数民族积蓄力量后卷土重来。而游牧民族吃牛羊肉,喝奶,补给问题容易就地解决,更适合到处掠夺,话句话说,游牧民族在草原上饿不死,而吃粮食的中原人就不行。
说到底就是文化和生活习惯的问题,吃粮和定居的中原人在北方草原呆不惯,而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也是到中原抢一批东西就跑,不习惯有根据地,这就造成了边界地区的冲突不断。

7. 为什么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多次侵略中原?

原因在于双方的土地质量和战争欲望的差别。中原地区是整个东北亚最大的气候适宜的宜耕土地,是最富庶的。而北方草原戈壁滩以及西北地区的土地贫瘠,还动不动就零下几十度。游牧民族自然条件艰苦,尚未解决温饱问题。草原上分布着无数部落,为了争抢仅有的一点资源不断厮杀,长期在打仗,无数小部落灭亡,能够生存下来的战斗力自然彪悍,而且战争欲望极其强烈,那都是逼出来的。
汉人长期稳定地占据这块土地之后,慢慢开始改变风格,民族性格越发崇文,喜欢享受生活,毕竟有吃有喝的人不会轻易去拼命,何况四周不是高原就是沙子。所以说北方游牧民族攻击汉人很正常,相当于一群没吃没喝的抢劫集团,盯着一群兜里揣着金子的人。

为什么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多次侵略中原?

8. 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为何能屡犯中原?

哈哈,题主想的很仔细呀。没错,现在北方,特别是西北比如我国甘肃、宁夏甚至陕西、山西等偏远地区仍然很贫穷,甚至基本的温饱都成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气候恶劣,土地贫瘠,不适合农作物或者能生长的农作物很少,而且又处于山地,骑马放牧什么的就更不可能了。当然除了这个主要原因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综合造成的。
但是历史上的北方游牧民族是指长城以北,既现在内蒙一代草原上的民族。那里水草丰沛,地形多以平原为主,很适合放牧,所以不会出现题主所说的那种吃不饱,没力气的情况出现,相反的,那里的人因为多吃肉食以及活动量大,身体都是一等一的棒。
下面来说说为什么游牧民族在与中原王朝对战是胜多败少的原因。
一、游牧民族以骑兵为主,众所周知,在古代,骑兵是当之无愧的战场之王,以机动性高、冲击力强等优点纵横战场,几乎是无人能挡的。而游牧民族又多是在马背上长大的,可以说对马的熟悉就如同熟悉自己的身体一样。再加上他们在草原上经常会遇到狼等猛兽,也就会经常和这些猛兽搏斗,久而久之养成了彪悍凶狠的性格。所以,作战是虽然面对于数倍于自己的汉军,但仍然不会惧怕乃至退缩。
二、不知道题主有没有听过,打仗就是打钱这么一句话。在古代对于汉族政权来说,一场战争的代价是很大的,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对于游牧民族来说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兵器问题,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刀,而且质量绝对好。粮草问题,每一名士兵都配有三匹马,一匹战马,作战时骑乘,节省战马体力,确保开战时冲锋的力量和速度;一匹走马,平时行军骑乘;一匹驮马,驮带一些干粮和物资。而且这三匹马都是母马,渴了可以喝马奶。所以,游牧民族说三万骑兵那可是货真价实的,有战斗力的骑兵。而汉族政权的军队说三万大军,其中至少三分之一是负责粮草物资的后勤辎重部队,真正能上战场的也就两万人,而且还因为战线过长,导致粮草消耗过大,因为那些押运粮草的人马也要吃饭啊。所以对于中原汉族政权来说,和游牧民族开战是很耗元气的一件事,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而游牧民族就没这个顾虑,他们做的就是无本买卖,空手套白狼。所以大多数汉族政权的执政者在国力达不到的时候会采取防御措施,比如修建长城、开通互市,(就是中原和游牧民族在一个规定的地方开展贸易。你们游牧民族想要啥来互市换,别打了,跑来跑去的也挺累。)、甚至是用公主和亲等这些防御措施,很少有汉族皇帝主动出击的,除非是一、国力强盛,比如汉武帝时期;二、游牧民族中出现政权争夺、分裂的时候。
最后再说一下,刚开始时我说的是甘肃、宁夏、陕北和山西北部这一带当时都是中原与游牧民族交战的主战场,导致这一带的人口大量迁徙或死亡,以至于人口骤减,也是造成这一带贫困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