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2024-05-19 11:20

1. 为什么说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唐诗代表着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常识文学篇。

为什么说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2. 唐朝为什么是诗歌发展的鼎盛期?

有句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唐代是我国封建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人们吃饱了喝足了自然就想搞一些兴趣爱好,而咱们国家从春秋时期就开始了以诗经为代表的民间艺术创作,唐诗在各朝基础上结合国情进行发展,与经济发展是相适应的。另一方面唐朝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唐朝极速的由盛转衰让类似杜甫这样的文人面对国难联想繁荣又不得不心生悲叹,这种矛盾恰是制造文学的最大动力。

唐诗的成功并不是意外,一方面我国的文学造诣发展到唐朝已经一定程度,在盛唐之下文人们大多有条件游山玩水感叹壮丽山河或者伟大抱负,自然也就用有感而发,形成了唐诗这种诗歌形式。我们看诗仙李白就盛唐的代表性诗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毫无疑问是那个时代李白对自己和国家的雄心壮志。

唐诗发展的鼎盛还在于他的社会矛盾,无论国家那么繁盛,终会有衰亡的那一天。社会的动荡不安,与之前国泰民安的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有多快乐就有多痛苦,经历盛世的诗人们面对这样的景象心里更是感慨万千,这样万千思绪到嘴边诗句就脱口而出了。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就是不停的矛盾对比,山川河海还在但是国家已经破烂不堪,春天到了但是那些昔日热闹的人家已经全是草木了。这种矛盾有时候成为了唐诗的情感来源。

总之,唐诗如此鼎盛离不开前朝的铺垫,五言七言等诗歌形式在之前的朝代也出现了不少,正好赶上唐朝有如此的学术自由,给了广大知识分子这个机会去创作,所以唐诗的鼎盛也就不足为奇了。

3. 为什么说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繁荣时期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唐诗代表着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唐帝国建立后,保持了长时期的政治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取得空前繁荣,整个国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好形势,为诗歌写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唐代的科举考试重视诗赋,知识分子要中进士当官,就要会作诗,这也是对诗歌创作的促进.就诗歌本身说,唐代的五、七言古诗和乐府歌行进一步成熟,讲求声调韵律的五、七言律诗和绝句最后形成,诗歌形式也百花齐放.到盛唐时代,众多的诗人把诗歌创作推向高峰,壮阔的山河,优美的田园,繁华的都市,苍凉的边塞,惨烈的战争,都在诗歌中得到充分表现.特别是李白的充满狂放激情、猛力抨击现实的浪漫主义诗篇和杜甫关注国家命运、悲悯民生疾苦的现实主义诗篇,代表了盛唐诗歌的最高成就.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化中的一宗瑰宝.清代康熙年间编辑的《全唐诗》收入2200多位作者的48900多首诗(佚失的不知其数).在不到300年的时间,留下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其中相当多的优秀诗篇,以多姿多彩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历代读者,代代相传、历久不变。

为什么说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繁荣时期

4. 为什么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唐诗代表着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常识文学篇。

5. 唐朝为什么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唐朝是古代中国难得政治开明,社会富强的朝代。人民富足,社会繁荣,贞观年间斗米三、四钱,可见一斑。这一切给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故而这一时期出现了大批文学大家,李杜、初唐四杰,晁衡(日本留学生)等。
除唐朝外,宋朝也是我国诗词发展的鼎盛时期。

唐朝为什么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6. 唐朝为什么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唐代文学的主要成就表现在诗歌领域,中国的古典诗歌在唐朝进入黄金时代。
1)流传下来了两千多位诗人创作的近五万首歌。唐诗在体裁,数量是以任何时期的诗歌都是无法相比的。
2)上至宫廷生活,下至百姓生活,无一不可入诗,内容比前代丰富百倍,格律更加成熟完整,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古体近体两种诗体共生。

7. 为什么说唐代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

唐代文学的主要成就表现在诗歌领域,中国的古典诗歌在唐朝进入黄金时代。
1)流传下来了两千多位诗人创作的近五万首歌。唐诗在体裁,数量是以任何时期的诗歌都是无法相比的。
2)上至宫廷生活,下至百姓生活,无一不可入诗,内容比前代丰富百倍,格律更加成熟完整,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古体近体两种诗体共生。

为什么说唐代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

8. 唐代为什么能成为诗歌的鼎盛时期?

谢邀:
开篇明义,唐诗诗我国诗歌史上的一座高峰,被称为“一代文学”。
清初,由彭定求等十余名学者编纂的《全唐诗》,就收录了唐代2300多名诗人的48900多首诗,而且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流派众多。可以说诗歌在唐代达到了鼎盛状态。

那么,唐代为什么能形成诗歌兴盛的局面,诗歌创作为什么能在唐代呈现出井喷状态,那是由诸多的原因共同凑成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唐诗兴盛的第一个原因:诗歌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内在驱动力,也就是诗歌的传承、发展和创新
诗歌并不是在唐朝才产生的,我国的诗歌有着久远的历史,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开启了诗歌创作的先河,并奠定了“诗言志、歌咏言”的优良传统。
诗歌一直是发展着的,汉代的乐府诗也是很出名的,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很多有名的诗人,如“兼笼前美”的建安诗歌,代表人物就有曹植等,东晋的陶渊明,南朝时期的谢灵运,鲍照,庾信等,都写出过很多有名的诗歌。

很多初唐诗人其实都是经过了南朝末期、隋朝才进入唐朝的,如唐初的诗人虞世南,就曾做过隋朝官员,虞世南的五言诗很出名,向我们大家熟知的《蝉》诗,他和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家”,他们的诗歌作品中还有南朝齐梁时期的余韵。
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就写出过唐诗中的精品之作《滕王阁序》等诗,稍后的陈子昂又将诗歌的形式持续发展。
然而他们的创作还是古体诗,就在古体诗方兴未艾之际,一种全新的、划时代的诗歌形式出现了。初唐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对诗歌的锐意进取,产生了完整的五律与七律。

沈佺期和宋之问的诗歌多是宫廷应制之作,主要成就是对声律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把四声分为平仄,在几代诗人取得的经验之上,他们完成了律诗定型化的任务,使“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律诗创作规范化,从此,古体诗和近体诗有了明显的区分。
长篇排律也在唐代出现,唐代诗人大胆创新,更多地运用篇幅较长、格律较宽的古体诗进行创作,而在创作实践中创造出许多新体,形成了唐代古体诗的独特面貌。

盛唐是唐诗最为繁荣的时期,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唐诗双子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才华横溢的诗人将诗歌的发展推向了高峰,唐诗进入了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而这一时期的诗歌范式也成为了中唐和晚唐的诗歌创作的风向标。
可以说,诗歌在唐代是诗人们们反映生活、抒情述志、驰骋才华的理想领域。这是诗歌在唐代兴盛的最显著的原因。

唐诗兴盛的第二个原因: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
唐朝的统一结束了南北朝和隋朝的频繁更迭和社会动荡,经济持续恢复,并且大力发展,经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一系列发展,经济发达,社会繁荣,也为文学和文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土壤,诗歌也以全新的面貌和形式呈现在世人的眼前。
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相对稳定使人们能够相对地安居乐业,从事各种生产与经营活动,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城市的繁荣使得很多诗人选择定居在城市,并由此创作了大量的反映城市生活与景色的诗歌。
如王建诗歌中的扬州是“夜市长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的繁荣景象,诗人苏味道笔下的长安城则是:“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可以说,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为唐诗的兴盛提供了优渥的土壤。

唐诗兴盛的第三个原因:科举考试带动了诗歌的繁荣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在唐朝,进士科是重点发展的科目,唐代对进士科的改造可谓登峰造极。在唐高宗时期停废秀才科后,进士科越显尊贵。
学子以进士及第为荣,所以,报考人数不断增多,但进士科的录取率不高,只有百分之一二而已。可见,在唐常科各科在唐人心目中,进士科居于何等重要地位。

而进士科的考试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考贴经,最初出自于《老子》一书,后又加试《尔雅》,贴经主要考察学子对经书的熟悉程度,后随着诗文的不断发展,贴经可以选做诗文,叫做“以诗赎贴”;第二是考杂文,就是要求学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写不同体裁的文章,写诗或赋都可以;第三是考策问,主要考学子对时事问题以及治国理政的对策。
从进士科的考试内容不难看出,有两点直接与诗歌创作有关,所以学子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诗歌的创作了,这在无形中直接拉动了诗歌的繁荣和兴盛。

唐诗兴盛的第四个原因:干谒带动了诗歌的繁荣
在唐代,进士及第是学子入仕的主要途径。除此之外,还有举荐制度,而举荐这一途径的灵活性为当时想进入仕途的学子提供了契机。同时,举荐制度也造就了诗歌的繁荣。
为什么这么说呢?正由于进士科以诗赋为主,然而由于录取比例很低以及进士科本身的难度,为取得同进士出身,一批批应试学子便不再走科举入仕的路子,而是纷纷加入到自荐的行列中,这就是诗文干谒。干谒诗文是当时的学子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

干谒中“干”,此处是求取之意,而“谒”则是拜见之意,干谒是为了进入仕途而作出诗文以献给考官求得赏识的行为,在科举考试前后的时期尤为频繁。学子向主考官或者有影响力的文坛宗师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
干谒诗中的代表作有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开元二十一年,孟浩然西入长安,干谒张九龄,其中就有这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则成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几句,既表明了孟浩然进入仕途的愿望入仕的愿望,又委婉含蓄、不卑不亢地表达了希望得到提携和引荐的目的。

在如诗人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也是一首很有名的干谒诗,他在诗中生动地采用了类比的手法,将自己比作新婚的新妇,将考官比作公婆,新娘担忧自己的装扮是否会得到公婆的满意,故而问丈夫,自身的眉毛粗细是否合适,其实也是含蓄地向张籍询问建议,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读来十分的新颖而别出心裁。
由此可见,干谒诗在唐代是非常流行的,正是因为干谒诗可以成为进入仕途的渠道之一,所以 ,学子对于写出好的诗歌充满了热情,而这一点也造就了诗歌的兴盛。

唐诗兴盛的第五个原因: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
随着唐朝的繁荣和强盛,很多周边国家都派出留学生来到唐朝学习先进的文化和知识。这时唐诗就像是国家的一张名片一样,为文化的传递和交流做出了很高的贡献。这些留学生来到唐朝后,不但被唐朝的繁荣和强大所吸引,而且爱上了唐朝的文化,尤其是诗歌。
其中,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不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经过刻苦的学习,还考中了进士,他还曾写过有名的诗歌《衔命还国作》、《望月望乡》。阿倍仲麻吕和王维、李白、储光羲等因为诗歌而建立了友谊。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开放包容和文化交流在某种程度上也为唐诗的兴盛提供了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