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散文

2024-05-09 09:57

1. 牛的散文

  我看过牛临死前的哀痛。
  
   它的眼睛无比悲伤地望着围观的人群,眼泪一颗一颗地滚落,滚落……
  
   那是我几岁时的记忆。要过年了,队里决定要杀死一条老牛,因为它老得再也干不动活了。最后一次它犁田的时候,摇晃了几下倒了下去,使牛的叫来了好几个人才把它扶起来。队长只好说,唉,牛老了,杀了它吧,每个人还可以分上两斤肉,解解馋呢。
  
   那个年代,没有改革开放前的农村,很多人连基本的温饱都成问题,一年到头闻不到一丝肉味,所以,能吃上一顿肉便是最奢侈的愿望了。
  
   杀牛的那天,队里几乎所有的男女老少都聚集在一个大晒坝,像是一个重大的喜庆活动。小孩子高兴得打闹追逐,大喊大叫;男人们一边吧嗒吧嗒地抽着叶子烟,一边兴奋地谈论着什么;女人们一边纳着鞋底,一边交头接耳,时不时地大笑一番,蜡黄的脸上泛起了动人的光泽。
  
   那头老牛被拴在一根柱子上,旁边堆了很多嫩嫩的青草,是刚刚采回了的,草尖上还挂有一些水珠,这比它平时吃的干谷草要好了许多。可是,它一口也没吃,甚至连嗅都不嗅一下,把头深深地垂了下去。人群的喧哗让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或许,最后的时刻它只想让自己静一静,回顾自己所走过的生命历程……
  
   “开始杀牛!”随着队长一声令下,四个彪形大汉大叫一声,猛地,不约而同地冲上前去,一人一条腿将牛按到了地上。在这同时,牛的尾巴也被另一男子按住,死死贴在地面,动弹不得。
  
   牛喘着粗气,它的眼睛一眨不眨,和所有的人一起,死死注视着,注视着一步一步向它靠近的蒙脸的黑衣人。黑衣人之所以蒙脸,据说是害怕牛认得他,怕牛的鬼魂来索要他的命。牛的眼睛慢慢涌出了泪水,扫视着看它的每一个人,这时候,它多么希望听到有人站出来大声说:“不要杀它!”但,没有。这一刻,很静,人们都屏住了呼吸,紧张地等待着那激动人心的一瞬间,每个人的眼光都像一把刀,恨不得把它分食殆尽。它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满噙着泪水的眼睛仿佛在在扪心无愧地责问人类:我这一生辛辛苦苦,竟落到了这样下场,我到底亏待了谁,非得杀我?
  
   刀,准确无误地刺向了它的心脏,血,随着刀刃的离体,哗哗地往外涌,准确无误地落到了一个早已准备好的大大的木盆里。人们顿时欢呼起来了,为杀牛者精湛的手艺而喝彩。而此时,牛的眼睛还是瞋着,眼眶几乎要裂开似的瞋着。有个小孩害怕了,赶紧捂住眼躲在了妈妈的背后,叫嚷道,“妈妈,快回家吧,我不吃牛肉了,你看,牛在哭,它好可怜啊”。牛的眼睛就这么瞪着,泪水溢满了眼眶,一直到点点滴滴的血都没有了,它才呼地一声,沉闷地吐尽了体内的怨气。它的双眼这才无力地合上。随着眼帘的合拢,满眶的泪水这才淙淙地流下,一串又一串……
  
   人们呼啦涌上前,看屠夫刀起刀落,那熟练的架势真像《庄子·养生主》里面的`庖丁解牛。三下五除二就把牛肢解得只剩牛骨架一个。只是割下牛头的时候,我还分明看见有眼泪在牛的眼眶里涌出……
  
   想牛这一生,着实不易,耕驭之劳外,还有穿鼻之苦,缰绳之累,呵斥之惊,鞭打之痛。如《卖牛词》:“朝向垄上去,千犁随身走。暮向市上来,千刃随身受。既困牧儿鞭,又苦屠儿手。命尽主人心,肉尽忍人口。异日要扶犁,陇上还记否?”这就是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耕的是地,挨的是鞭,负重劳作,无悔无怨。
  
   但牛,再劳苦功高,最后,总也免不了挨上一刀的悲惨命运。
  
   我一直在想,牛在六畜之中乃庞然大物,外形壮硕伟岸,力气之大,是屠牛者不能比的,两角之锐利,也不亚于屠刀之威力,当其生命受到威胁时,干嘛就不反抗,不逃逸,反而自甘认命,束手就擒?
  
   后来,翻阅了一些杂书,得到了两种不同的解释。
  
   一个解释是牛天生怕人。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一种说法,牛眼睛的结构有问题。东西一经牛眼,大小就颠倒了,大的被它看成小的,小的被它看成大的。事实是否这般,不得而知。如果真是这样,可怜的牛,造物者何以如此厚此薄彼,欺侮你呢?
  
   另一个解释为牛生来是给人偿债的,命该受苦受累受杀剐。《太平广记》又有《牛偿债》一小节,五则故事全部是讲人死后堕入畜牲道,还生前负人之债的。一人名“路伯达”,负债不还,还与债主在佛前发誓:“我若未还公,吾死后,与公家作牛畜。”那人一死,债主家牛即生一犊,“额上生白毛,成‘路伯达’三字”。一人名“戴文”,“家富性贪,每乡人举债,必须收利数倍。”后戴病死,“邻人家牛生黑犊,肋下白毛,字曰‘戴文’”。今日生活之中,受恩之人不也是还会说“来生做牛做马报答您”吗?不知牛会否思想,如果会思想的话,可怜的牛,它就当自认劣命,还有什么乞求呢?
  
   牛毕竟是牛,动物而已。不但体型笨重,还憨厚老实。在人们的眼中是个任劳任怨的奴仆:憨厚、老实、勤劳。解放前它们是农村主要的生产力,是个人的重要财产和生活资料。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习习相关。而且,曾经在战场上,还发挥过无穷的威力。在战国期间,燕国讨伐齐国,齐将田单固守即墨城,收集城中千余头牛,披以彩衣,牛角上系着锋利的尖刀,牛尾上绑着芦苇并涂了油脂,又在城墙上凿开数十个大洞,夜晚,点燃牛尾上的芦苇,牛惊怒而猛冲出洞,直奔燕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燕军受到突然袭击,死伤惨重,几乎全军覆没。
  
   可是到了农业文明发展的今天,几乎是现代化的操作,不再需要牛的工作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变得是惨淡,沦落到给人类提供肉食和奶水的可怜、可悲境地。更有甚者,有些国家还拿牛斗乐。
  
   一次看西班牙斗牛比赛视频,看到最后,我几乎要虚脱了。
  
   一头强壮高大的牛,先被斗牛士拿着一块大红布逗得头晕脑胀,于是牛愤怒了,不断地迎头而上。可它,哪里比得上人的狡诈?诡计多端的斗牛士常常在牛步履略作停顿的那一刻,突然出手,在牛的身上插上一把利剑。每插上一把剑,我看见牛就颤动一下,血就多了一些。于是,牛越来越冲动,越来越狂野。渐渐地,牛的背上,插满了花团锦簇般的美丽花标。它的脚步越来越沉重,它的反映越来越迟钝,它的目光越来越呆滞。最后,那支冰凉的长剑,已深深地刺进它的体内,穿透它的心脏!一股股热血,在他的体内迷茫奔涌,牛的胴体,已被鲜血染红,血一滴一滴地落在地面,成了一条条红色的线。这一刻,它所感受到的,已不再是锐利的、甩不掉的剧痛!与它肉体紧密相连的灵魂,在作最后的回眸,它眼前的世界慢慢变得黑暗,快速近逼。
  
   牛性本善良,坏脾气,是人类培养出来的,这却又造就了屠杀时的快乐。斗牛者在场上以矫捷的身姿,在险象环生中,闪展腾挪,以一惊一乍的噱头,博得阵阵喝彩,越狂暴的牛,就越能满足看客的快感,也越能造就斗牛场上的英雄!
  
   但,牛怎么知道,这一切,都是高智商的人事先安排的圈套!一个优秀的斗牛士都是经过多年的训练,模仿和研究牛进攻的套路以及牛的性情,总结了多种技巧和方法来对付它,从而达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而牛,从来就不懂得,要怎样变幻套路,去有效攻击人,更可怜的是,在进入斗牛场前,它们很少见到人,更不说参加过什么斗赛之类;人,却早已研究透了各种不种体型和秉性的牛!走进斗牛场,斗牛者总是有惊无险,而等待牛的,只有死亡的宿命。它们在斗牛场上狂奔、乱顶,只为传达生的渴望!
  
   牛的喘息,变得粗重而飘浮,曾经强健的脖子,已快支撑不住它的脑袋,灵魂,在它体内消融、剥落……它不知道,灵魂将带它去哪里,它也不知道,那里是不是还有斗牛的人在等待?它更想不明白,人,为什么这样残忍。
  
   看着牛忍受着万般剧痛,让我想到了曾经早被禁止的酷刑——凌迟!但,凌迟,是用来对付恶人的!而凌迟的程序,也似乎没有这么繁琐、这么痛苦!
  
   生命的最后一刻,牛的思维越来越模糊,目光越来越暗淡,它的耳朵已听不见看台上解说员兴奋的评论,也听不到观众如痴如醉的欢呼,它迟疑着,慢慢屈腿……卧倒……它想畅快地呼吸一次,却已找不到力气……牛感觉到,它的后脑,被一支长短合适的利刃,轻轻碰了一下,被碰的,是死穴,它知道,最后一刻来了,求生的本能使它想躲避,却已没了最后的力气,它的虚弱,再也不能满足斗牛士的虚荣心,躺倒的牛,已毫无价值。利刃果断地切断它的中枢神经,这剥离灵魂的一刀,令它彻底归于平静。
  
   牛的身后,一如继往,是雷动的掌声!斗牛士身披征袍,飞舞长剑、英俊刚毅,春风满面如凯旋的英雄,顾盼自雄似无敌的战神!看客们为斗牛士的“智慧”、“勇敢”和几近完美的“艺术表演”,热情欢呼!
  
   牛与人的每一场的斗赛,输的总是牛,而且输得惨不忍睹。四五百公斤的莽牛,像垃圾一样,被马车拖出,只留下一道红红的血印和卷起的淡淡烟尘……
  
   斗牛是西班牙的国粹,起源于1761年。它之所以经久不衰,让观众如痴如醉,不仅在于它需要高超的技艺,更在于它代表了西班牙的民族精神。
  
   而西班牙的如此国粹,却在那年的巴塞罗纳奥运会上,被禁止向全世界展示,原因是,萨马兰奇看到了此项运动的不人道。
  
   是啊,牛本身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和合作伙伴,怎么可能让人如此残酷地斗玩?
  
   真该为萨马兰奇这一决定鼓掌欢呼。
  
   现在,虽然牛渐渐地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但牛的精神却让我们传承了下来,因为我们的时代,我们的国家需要这样的人,像牛一样坚毅刚强、锲而不舍、奋发进取、成就辉煌……

牛的散文

2. 关于牛的散文

  牛啊牛,你的辛勤,吃苦耐劳让我折服,我的心为你而酸。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牛的散文,供大家欣赏。
   
      
         关于牛的散文:牛   
      这几日回我租住的家里,晚上没有电视看,于是翻出莫言的一本文集《牛》,很有趣,却是笑中有泪。书中写的是“”时期,因生活贫困养不起更多的牛,生产队长麻叔请来了公社兽医站的老董同志为双脊、大小鲁西三头小公牛施行阉割手术。术后,罗汉、杜大爷与三头牛朝夕相处,历经煎熬,大小鲁西终于康复了。但桀骜不训的双脊却因术中大出血,术后感染,在经历了数天的折磨后而不幸死去。
   
      我一边看着,一边笑着,也一边感伤。小时候,我家也养牛,应该和别的几家人合起来养一头牛。一般来说,在农村一家人养活一头牛压力很大,牛吃得多,即使是吃草,一头健壮的牛每天也要吃掉两个大背篓,这基本上是一个人一天的活儿了。所以几家人联合起来饲养会比较轻松,另一方面却苦了牛,同时要负担几家人的耕地农活。
   
      说真的,现在想来,牛一生真的好苦命。在我懂事的时候,大概六岁吧,我家那头牛正值壮年,是头公牛,青黑色的,很高大很强壮,是我们队里最好的一头牛。我每次见了都躲得远远的,生怕它踩到我,堂哥有时候恶作剧,会把我抱得牛背上坐着,我就会直喊救命。那时候看堂哥他们放牛,好多少年一起放牛,跑到老远老远的山坡上,挥着牛绳,浩浩荡荡的队伍,很是羡慕的。
   
      再长大一点,我就开始向父母申请放牛了,因为不想成天呆在家里看书做功课,总想溜出去玩儿,找不到合适的理由。父母以为我是懂事了,愿意分担家务负担,欣然同意。放牛还真不是简单的活儿,最开始的时候,我拿那头牛一点招没有,它想吃什么就只能让它吃什么,我手没力气,又舍不得打它。可是吃了别人家的庄稼,就闯大祸了。有一回和几个小伙伴一起放牛,爬到很高的山顶,山顶上都是草地,山顶下来一点就是庄稼地。我们放心大胆地把牛放在草地上吃草地,然后就玩起了捉迷藏,正玩得尽兴,就听有远处有人喊,:“那是谁家的牛啊?谁家的牛,跑到我家地里吃玉米苗啊?。”我连忙四处找那头黑牛,好不容易在山脚边的一块地里找到,一看就吓得半死,人家好好的一块玉米地,玉米正在吐穗呢,已经被它糟蹋大半,同伙还有好几头其他家的牛,不过看样子,我家那头牛是主谋,傻瓜的我把它拴在一个草垛上,根本就不管用。
   
      我知道自己贪玩闯祸,回家肯定得挨揍。拉着牛拼命往家跑,担心那地主人跑过来一顿嗅骂,心想父母还不知道,那就赶紧溜掉。只是自作聪明的我,晚上还是没能逃过母亲的训斥。
   
      从那以后,我就很老实地守着牛,不过也有点怨牛,为什么不老实听话点呢,害得我再也没法玩了。
   
      最害怕的牛打架,其实牛也有死对头。有一次我家的牛就和别家的牛干上了,牛角对角,牛眼瞪得老大,双腿直踢,嘴里呼噜呼噜吐粗气,我使上吃奶的力气也拖不走,还用条子抽它背也没用,对方也是一头公牛,是黄色的,不及我家的健壮。对方看牛的也是个小屁孩,要真打起来,我家的牛也不会吃什么亏,所以我也没那么太担心,倒是那小孩,吓得大哭起来了,本来一场斗牛大战即将上演,他这一哭,就全搅场了,附近的大人几分钟跑过来,把牛拉开了。
   
      对牛,我也曾做过很过分的事,为了玩,我就硬把牛拴在大树上,让它嚼树皮树根去,玩完了,回家时,它的肚子还是空荡荡的,只得拉它到池塘边一阵猛灌水。还有每次答应母亲出门割草,有时候只割一点点,用树树撑成满筐,就可回家交差,只是饿苦了牛。
   
      只是牛从来都不曾记恨过我,我惊讶于牛的容忍性,那是一个人永远也学不会的宽容。当我越长大,那头牛也越来越衰老,直到我进城后,家里不再在种地,也不再养牛。我开始懂事也学会了怀念,怀念那些它陪我一起走过的童年时光,金色的晨光里,我一手捧着书,牛在我的背后安静的吃草,我偶尔回头看看它越来越鼓的肚子,直至它打一个又一个的响嗝,我就觉得开心,现在看来,那也算是一种微薄的成就感啊。
   
      母亲会很经常与老家联系,她说我们家那头牛太老了,没有多少力气干活,所以卖了换了一头小牛,年轻的。我问母亲老牛卖去哪里了,母亲说屠宰场。听母亲说这话时,一丝黯然的神色滑过她眼角. 我在想象着牛接下去的命运,不知道它庞大而衰老的身体躺在屠刀下时,眼角会否湛出泪水,也会怨恨人类??
   
      母亲常说,牛是通人性的。
   
      可是我想不通,辛辛苦苦帮了人一辈子的牛,最后的命运还是牛入人口,难道这就是它的命???
   
      比起可怜的牛来,我是要有多幸运就有多幸运,要有多幸福就有多幸福。那么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知足,不幸福地过完这一生呢?
         关于牛的散文:牛   
      牛的眼睛总是湿润的,因为它整天都在流泪。
   
      天上再多的云彩也抹不去牛的忧愁。
   
      牛的眼睛是诚实的,在生命界中,只有它的眼睛是没有恶意的。
   
      牛的眼睛也是美丽的。从我记事开始,家里就养牛,所以对牛有一定的了解。在我所见到的牛中,无论大小,老少,它们都有一双美丽的双眼皮,长长的睫毛下还隐藏着一双黑亮的眸子。有时,我常常望着牛想,在人间有丑男丑女,而在“牛间”一定没有丑牛。因为牛的全部灵气都集中在它那双大而黑的眼睛里。
   
      牛是有角的。现在已经不像它们拼杀的武器了,而更像是一件对称的工艺品。公牛有时会为争夺“情人”而打架,在残阳下,母牛站在草地上凝视这场因为它而起的战争,神情似乎有些愧疚。当斜阳沿着牛角落下的时候,爱情终于有了着落,而那只失意的牛舔着爱情的创伤,消失在夜的深处。
   
      牛在任何地方都会留下蹄印。这是它用全身的重量烙下的“印章”,牛的蹄印是那么的大气、沉重。相比之下,帝王的印章又显得那么的小气、刺眼,里面充满了尔虞我诈。
   
      虽然它留下了无数的脚印,但它从来不在乎身后怎么样,走过去就过去了,从来不回头看看蹄印的深浅。因为它相信自己走的每一步都是实实在在的。一场雨过后,蹄印里积满了雨水,活像一片片的小湖,湖面上映出了蓝天、白云,有时还会映出人的影子。那些在草丛和旷野上的蹄印,被野花、野草覆盖着,成了昆虫们的乐园,甚至是蚂蚁的住宅。
   
      牛吃的东西也很简单,只要有草他们就可以生存。它吃草,从古吃到今,从山下吃到山上。天下何处无草,天涯何处无牛。想到这里我不由得惊叹到,我们身边的每一片草都被牛咀嚼过,当我们摘下每一片草的叶子,都能嗅到千万年前牛的气息,听到它们认真咀嚼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牛是最不好制造污秽的一种动物。就连牛粪都不臭,并且还散发着青草的香味。在农村牛粪不仅是肥料,也是一种燃料。冬天人们会把牛粪制成粪饼取暖。难怪有一位外国诗人写到“在被遗忘的山路上,去年的牛粪已变成黄金。”我想,如果圣人的手接近牛粪,那么圣人的手会更加圣洁;帝王的手捧起牛粪,他们的手会更加干净。
   
      在城市中,我们除了嗅到认得浑浊的气息和用于掩盖浑浊气息而制造的各种化学气息外,几乎已经很少嗅到大自然的气息了,包括牛粪的清香。有时我就在想,如果让住在城市的作家经常嗅一嗅牛粪的清香,他们一定会给我们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关于牛的散文:牛   
      关于牛,鲁迅有两句很有名的话:
   
      俯首甘为孺子牛。
   
      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
   
      牛在中国文化中是勤劳的象征,也是忍辱负重的形象代言。在中国古代,将牛、羊、猪三种动物的牺牲称为太牢,是最高规格的祭品。
   
      这些都是牛的正面影响。
   
      但古代传说中,牛可是以粗心、马虎的面目来到人间的。
   
      古时,牛是玉帝殿前的差役,时常往返于天宫和大地之间。当时人间寸草不生,大地光秃秃的,玉帝欲派神带点母草籽给人间,把人间打扮得漂亮些,便问殿下众神谁愿去人间撒草种。
   
      “玉帝,我愿去人间撒草种。”牛自告奋勇地说。
   
      “你是个粗心大意的家伙,恐怕不行吧。”玉帝有些不放心。
   
      “请玉帝相信我,这点小事我都办不好,甘愿受罚。”牛坚持要去。
   
      玉帝同意了他的请求,并属咐他到人间后,走三步撒一把草籽。
   
      牛带着草籽,走出天宫,在跨出南天门时,不小心跌了一跤,来到人间后,头脑晕乎乎的,误以为玉帝的旨意是走一步撒三把草籽。于是,大把的草籽撒在了大地。
   
      第二年,野草丛生,农夫们根本无法种庄稼了。
   
      他们托灶神告诉玉帝,野草太多,庄稼无法生长。玉帝知道坏事了,召来牛询问才知道粗心的牛是一步撒三把草籽,把一件好事办砸了。
   
      “你这粗心的老牛,弄得人间遍地是草,当初你怎么保证的?从今以后,你和你的子子孙孙都只准吃草,帮农夫除草,还要去为农夫干活儿。”玉帝说完,怒气未消,飞起一脚把牛踢向人间,他嘴巴朝下,被摔掉一排上牙。从此牛便一辈子给农夫当苦力,吃杂草,直到今天,他的那排上牙也还没有长出来。
   
      牛在人间任劳任怨、勤奋努力、诚实可靠,拉车、犁田从不松套,凭着自己对人类的贡献,终于赢得了人世间的好评,在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二。
   
      当然,在千古流传的古代传说中,最悲催的爱情故事就是牛郎织女,成为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天上的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因触犯私自相恋的天条戒律,织女的奶奶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令织女不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
   
      一日,织女得到王母的同意,与几个仙女到人间碧莲池游玩。
   
      在人间,牵牛取名牛郎,父母去世,刻薄的哥嫂在分家时,只给了他一条老牛和一辆破车,其他的都被哥嫂霸占了。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耕田种地,勉强糊口度日。
   
      牛郎并不知道,那条老牛原本是天上的金牛星。有一天,老牛突然开口对牛郎说话了,“牛郎,今天你去碧莲池一趟,那儿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红色的仙衣藏起来,穿红仙衣的仙女就会成为你的妻子。”
   
      牛郎按照老牛所言,来到碧莲池旁,拿走了红色的仙衣,而这仙衣的主人正是织女,二人相认,百感交集,织女在人间便做了牛郎的妻子,并育有一儿一女。
   
      王母得知后,勃然大怒,马上派遣天神捉织女回天庭问罪。
   
      一日,牛郎告诉织女:“牛大哥死了,他临死前说,要我在他死后,将他的牛皮剥下放好,有朝一日,披上它,就可飞上天去。”他们照着去做了。
   
      忽然,天兵天将从天而降,押解着织女飞上天空。织女听到了牛郎的喊声:“织女,等等我!”织女回头一看,只见牛郎用一对箩筐,挑着两个儿女,披着牛皮赶来了。眼看牛郎就要追上织女了,可就在这时,王母驾着祥云赶来了,她拔下头上的金簪,挥手一划,一条天河横在了织女和牛郎之间。王母也动了隐恻之心,同意让牛郎和孩子们留在天上,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让他们相会一次。
   
      于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葡萄架下倾听恋语,年轻女子乞求心灵手巧等成为中国传统七夕节必不可少的内容。
   
      牛郎的命运可谓多舛而无奈。
   
      所以牛重视传统观念,踏实、执著、稳定、勤勉、不怕吃苦、任劳任怨等品质也就为大多数国人所认可。
   
      但一枚硬币总有两面。对牛的负面评价最狠的就是“对牛弹琴”。简直把牛归为愚蠢之徒。
   
      但牛固执而倔犟,亦是有目共睹的。
   
      父子俩每天赶着牛车下山卖柴。父亲驾车有经验但眼神不好,儿子眼神好但缺少驾车经验。山路崎岖,弯道特多,每当在山路的转弯处,儿子就提醒喊:“爹,转弯了!”父子两人取长补短,非常协调。有一天,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可是,这次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无济于事。最后他想了一个主意,看看左右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了!”牛应声而动。
   
      这就是典型的“牛脾气”,缺乏通融性,固执己见、不善变通。
   
      但无论如何,牛的正面形象还是让大家有亲近之感,愿意光大、传承其身上的许多优秀的品质,诸如,勤劳、善良、忠诚、意志坚定等等。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村晚》是宋代诗人雷震写的,清新而隽永,自然风光优美、人的生活自由自在,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有一首著名的歌曲《那就是我》,其中有一节的歌词是这样的:“我思恋故乡的炊烟,还有小路上赶集的牛车,如果一只竹笛向你吹响,噢妈妈,那就是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这种田园牧歌般的场景时常在我的梦中萦绕,将我带回遥远的故乡,遥远的童年……
      
   
    看过关于牛的散文的还看过:
   
    1. 歌颂牛散文 
   
    2. 有关动物牛的散文 
   
    3. 描写吃牛肉的散文 
   
    4. 关于描写蜗牛的散文精选 
   
    5. 有关美好时光的经典散文

3. 关于牛的散文诗

牛的散文诗
  一
  踩一片厚实的土地,俯下身子,把头埋得很深很深,为的是——细细聆听厚土情深的声声叮咛。
  没有忧伤,没有埋怨,没有哀愁,只是一味地躬耕世世代代的梦想。所有的酸甜苦辣,尽在你的一步一履间,翻卷一痕痕土地的浪花,如是老父沉沉的臂膀,从不言春华与秋实,只一味地辛勤劳作。
  是土地的深情,还是你的无私。蓝天下浪卷的稻花,就是你最好的表白,最美丽的抒情。
  二
  如此肩负生活的重轭,日日耕耘着希望,耕耘着幻想。也令阳光感动,洒下束束金色的光芒;让风雨动情,挥毫帘帘泪落的诗行。
  不管是贫瘠的一方,抑或肥沃的一角,都浸透你浓浓的血汗,优美的诗篇。
  当人们把温情的目光投向你时,鞭子又抽向你时,我疼痛的记忆,栩栩如生着——老父步履维艰地日夜耕耘那块深情的热土,亦如老牛般,拉着沉重的负荷,在平凡与伟大间,不断书写自己的人生春秋。
  三
  于天地之间,老牛在绿色与金色的氛围里,坦荡着无垠的心扉,奉献与给予成了它生命的主题。
  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把所有的心思,都交给这片深情的土地,即便翻遍所有的沃土,也没有选择的余地。这就是你的人生,你的秉性。
  “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不仅道出了老牛耕作的勤劳,也写出了老牛对众生的贡献,而自己却一毛不取的奉献精神。
  哦,也请不要忘记,这世界仍有许多老牛般的人在无私地奉献着,我们才能见到美丽的鲜花与明媚的阳光。

关于牛的散文诗

4. 老牛散文诗

  一
  
   踩一片厚实的土地,俯下身子,把头埋得很深很深,为的是——细细聆听厚土情深的声声叮咛。
  
   没有忧伤,没有埋怨,没有哀愁,只是一味地躬耕世世代代的梦想。所有的酸甜苦辣,尽在你的一步一履间,翻卷一痕痕土地的浪花,如是老父沉沉的臂膀,从不言春华与秋实,只一味地辛勤劳作。
  
   是土地的深情,还是你的无私。蓝天下浪卷的稻花,就是你最好的表白,最美丽的抒情。
  
   二
  
   如此肩负生活的重轭,日日耕耘着希望,耕耘着幻想。也令阳光感动,洒下束束金色的光芒;让风雨动情,挥毫帘帘泪落的诗行。
  
   不管是贫瘠的一方,抑或肥沃的一角,都浸透你浓浓的血汗,优美的.诗篇。
  
   当人们把温情的目光投向你时,鞭子又抽向你时,我疼痛的记忆,栩栩如生着——老父步履维艰地日夜耕耘那块深情的热土,亦如老牛般,拉着沉重的负荷,在平凡与伟大间,不断书写自己的人生春秋。
  
   三
  
   于天地之间,老牛在绿色与金色的氛围里,坦荡着无垠的心扉,奉献与给予成了它生命的主题。
  
   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把所有的心思,都交给这片深情的土地,即便翻遍所有的沃土,也没有选择的余地。这就是你的人生,你的秉性。
  
   “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不仅道出了老牛耕作的勤劳,也写出了老牛对众生的贡献,而自己却一毛不取的奉献精神。
  
   哦,也请不要忘记,这世界仍有许多老牛般的人在无私地奉献着,我们才能见到美丽的鲜花与明媚的阳光。

5. 牛散文欣赏

  在乡下住的几年里,天天看见牛。可是直到现在还像显现在眼前的,只有牛的大眼睛。冬天,牛拴在门口晒太阳。它躺着,嘴不停的磋磨,眼睛就似乎比忙的时候睁得更大。牛眼睛好像白的成分多,那是惨白。我说它惨白,也许为了上面网着一条条血丝。我以为这两种颜色配合在一起,只能用死者的寂静配合着吊丧者的哭声那样的情景来相摹拟。牛的眼睛太大,又鼓得太高,简直到了使你害怕的程度。我进院子的时候经过牛身旁,总注意到牛鼓着的两只大眼睛在瞪着我。我禁不住想,它这样瞪着,瞪着,会猛的站起身朝我撞过来。我确实感到那眼光里含着恨。我也体会出它为什么这样瞪着我,总距离它远远的绕过去。有时候我留心看它将会有什么举动,可是只见它呆呆地瞪着,我觉得那眼睛里似乎还有别的使人看了不自在的意味。
  
   我们院子里有好些小孩,活泼,天真,当然也顽皮。春天,他们扑蝴蝶。夏天,他们钓青蛙,谷子成熟的时候到处都有油蚱蜢,他们捉了来,在灶堂里煨了吃。冬天,什么小生物全不见了,他们就玩牛。
  
   有好几回,我见牛让他们惹得发了脾气。它绕着拴住它的木桩子,一圈儿一圈儿的转。低着头,斜起角,眼睛打角底下瞪出来,就好像这一撞要把整个天地翻个身似的。
  
   孩子们是这样玩的.:他们一个个远远的站着,捡些石子,朝牛扔去。起先,石子不怎么大,扔在牛身上,那一搭皮肤马上轻轻的抖一下,像我们的嘴角动一下似的。渐渐的,捡来的石子大起来了,扔到身上,牛会掉过头来瞪着你。要是有个孩子特别胆大,特别机灵,他会到竹园里找来一根毛竹。伸得远远的去撩牛的尾巴,戳牛的屁股,把牛惹起火来。可是,我从未见过他们撩过牛的头。我想,即使是小孩,也从那双大眼睛看出使人不自在的意味了。
  
   玩到最后,牛站起来了,于是孩子们轰的一声,四处跑散。这种把戏,我看得很熟很熟了。
  
   有一回,正巧一个长工打院子里出来,他三十光景了,还像孩子似的爱闹着玩。他一把捉住个孩子,“莫跑,”他说,“见了牛都要跑,改天还想吃庄稼饭?”他朝我笑笑说,“真的,牛不消怕得,你看它有那么大吗?它不会撞人的。牛的眼睛有点不同。”
  
   以下是长工告诉我的话。
  
   “比方说,我们看见这根木头桩子,牛眼睛看来就像一根撑天柱。比方说,一块田十多亩,牛眼晴看来就没有边,没有沿。牛眼睛看出来的东西,都比原来大,大许多许多。看我们人,就有四金刚那么高,那么大。站到我们跟前它就害怕了,它不敢倔强,随便拿它怎么样都不敢倔强。它当我们只要两个指头就能捻死它,抬一抬脚趾拇就能踢它到半天云里,我们哈气就像下雨一样。那它就只有听我们使唤,天好,落雨,生田,熟田,我们要耕,它就只有耕,没得话说的。你先生说对不对,幸好牛有那么一双眼睛。不然的话,还让你使唤啊,那么大的一个力气又蛮,踩到一脚就要痛上好几天。对了,我们跟牛,五个抵一个都抵不住。好在牛眼睛看出来,我们一个抵它十几个。”
  
   以后,我进出院子的时候,总特意留心看牛的眼睛,我明白了另一种使人看着不自在的意味。那黄色的浑浊的瞳仁,那老是直视前方的眼光,都带着恐惧的神情,这使眼睛里的恨转成了哀怨。站在牛的立场上说,如果能去掉这双眼睛,成了瞎子也值得,因为得到自由了。

牛散文欣赏

6. 牛歌散文随笔

  牛歌,用我们苏北的方言叫“打来来”,就是赶牛人的劳动号子。
  
   牛歌,没有固定的旋律,而在我小时候听起来,却有着相似的意境;牛歌,没有固定的歌词,一般都用乡言俚语,却能抒发喜怒哀乐各种情怀。无须伴奏,不需要舞台,赶牛人情动处,就是牛歌迸发时。牛歌也有低回婉约的时候,但更多的是高亢悠远,其“主旋律”是淡淡的悲凉。
  
   在过去,赶牛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辛勤劳作却衣食无着。每到五更,别人正在“最好睡”时候,他们就要牵牛下地,而且大多数时候要到远离人烟的旷野,心中难免不平和恐惧,便用这“来来”壮胆和排解。用现在的话来说,赶牛人与牛的关系是一个标准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但是为了生计,赶牛人不得不用皮鞭,而他知道,自己和自己的伙伴都是最需要抚慰的,所以他就用“打来来”来愉己愉牛。同时“打来来”也是赶牛人提神醒脑的需要。有个笑话说,世界上一种人最苦,那是喝酒的,一喝脑纹一皱;一种人最快活,用牛的,一天到晚,哼歌唱曲,其乐无穷。其实这是拿赶牛人开穷心。若从源头上说,这“来来”里自然饱含凄楚悲凉。
  
   当然,从音乐分类上来说,牛歌首先是歌,属于劳动号子的.范畴,具有劳动号子的所有特征与功能。
  
   记得小时候,每逢收稻季节,大人们把割下来的稻子散放在打谷场上,围成一个圆形,牛拉着一个大石滚,赶牛人鞭子一抽,“来来”一打,那牛尾巴一甩,跑的飞快。我们这里称这为“打场”,就是现在说的“脱粒”。大人“打场”,我们这些小孩子就在打谷场上到处跑着捉萤火虫玩,往往一直要到头遍场打下来,夜深人静的时候才回家睡觉。
  
   其实牛歌不好唱,那打场、耕地、耙田的速度不一样,场合各不同,要打出合适的“来来”是很要点水平的。比如“打场”。收获了,那可是农民们一年中最高兴的时候,牛歌高手这时就会编出一些让人高兴的歌词,象“打场打到边,产量过一千;打场打得快,稻谷不用晒;打场打得方,新米味道香”;再比如耕田是最苦的活,用牛人往往要哼一些节奏比较舒缓的小调,充分体现用牛人对牛的呵护之意。
  
   而耙田时就不一样了,准备栽秧的主家就站在田边等着,赶牛人往往现场编出一两句词,让户主慰劳慰劳他。比如“耙田耙到边,到头弄根烟”,户主马上会心领神会地给赶牛人递上一根香烟,那耙田随之变得既快又好。
  
   因为牛歌淡淡的悲凉的属性,它有时也会让人受到深深的触动。记得我12岁那年,哥哥去参军,我特别想他,听到那牛歌,就勾起了心中的思念之情,甚至泪流满面!然而,虽然听了心里难受,而自己还是特别想听它。——这也许就是牛歌的艺术魅力所在吧。
  
   现在农村耕牛越来越少了,不太容易再听到牛歌了。有时候我会想,牛歌会不会从此绝迹?每想到此,心中不免惘然……

7. 老牛优美散文

  那一条水牛,悠然的缓步于田埂,一双眼睛紧紧的盯着土丘上抽着旱烟的老者,又不急不忙的走开。
  
   日落西山,架在脖劲的牛皮线被脱下了,经阳光温暖的水,还带着一丝丝有别于外界风吹的暖意,此时,老者已将周身的衣裳褪去,安详的躺在水里洗漱,似乎,要在田里借着热腾腾的水,洗去一天的疲惫,洗去一年的晦气,迎接新生的前程。
  
   可惜,它全然不在乎是否该告别过去,唯有被抽打的牛皮和架托木器的地方,让天地间不变的风儿一吹,好像千白只蚂蚁,在心里胡乱的捣鼓,不可以扬牛尾一拍,也不能委托近在一旁啃草的母牛,于是,它像那个沐浴的老者,认真打理起自我的身子。
  
   它不是爱面子的牛,无需找一个被精心设计的角落,也不必羞于从它身旁走过的人群的眼光,它不停的碾压身下的土地,似乎想要报复白天的劳累,然而,报复始终不可以成为对它谩骂的借口,或许,它累了。
  
   累了,莫说它在偷懒,它自出生,没给别人带来太多麻烦,它不似家里圈养的猪,等候主人喂食添料,也不像狂放不骏的马儿,吃饱了肚子不爽了还要后撤步给你几脚。而它既愿意忍受那么多的不公平。
  
   它像一个被上了发条的机器,毫无埋怨的干活,最主要的是它通晓人情,只要你对它好,它便记住你的模样,记住你的好处,安静的躲在你的身前身后,给予你温暖的背影。
  
   那个老者,带着满意的笑容,只穿着裤衩缓缓走到它的身边,一边叫骂小动物,一边又温柔的拿着一把稻草,替它洗刷身上的淤泥,仿佛一个严慈的父亲,帮孩子清理污秽。它也听话,怕自己一身的`脏东西,影响主人的声誉,配合着抖落身上的泥土。
  
   小时候,村里的老者走了,子女会毫不犹豫的将他们所养的牛也送走,它们在那边应该也不会孤独吧。
  
   宽阔的马路上,一头油光铺面的牛,一个上了年纪的老者,安静悠然的走着,偶尔能够听见它不知所然的声音,还有老者驱牛前行的骂声。
  
   夜,已尽数占据白昼的地界,屋里沉睡的人发出绵绵的鼾声,牛棚里的老牛,望着眼前漆黑的夜也渐渐睡啦。
  
   累了,就让天上的星辰歌舞吧,不打扰、不忧伤,明天,它还是一头力大无穷的牛,铁一般的站在天地间,不怕被打扰,不怕被忧伤,也不怕那些无法逃避的现实。
  
   来吧,来吧!

老牛优美散文

8. 牛事散文

周末回老家,在村庄道路上走着。一个村民赶着三个一大一小的水牛从村口经过。一家农户的亲戚开着小娇车回来,稳稳当当地停在村口的路边,车里一个男人抱着4岁多的小男孩从车里出来,小男孩兴奋地指着路边经过的三头水牛问他爸爸:“爸爸,哪是什么东西呀?”他爸爸不紧不慢地说:“水牛呀。”小男孩又接着问:“水牛是什么动物呀?”听到这里,我不禁哑然失笑,童年的一些牛事不知不觉涌到脑海里来。
  
 一对半圆的角,大大的肚子,核桃一样大的眼睛镶嵌在头上,棍子一般粗细的尾巴,不管秋冬四季都在背上左右驱赶着讨厌的苍蝇,灰黑色的皮肤上长着黑黄相间的细毛。这就是水牛了,想都不用想我便能在脑海里临摹出牛的轮廓来。当然,如果是黄牛的话,它的肚子没有水牛的大,牛角也不向着身子的方向弯曲,只是直直地竖立在脑袋上,当然它的牛角也没有水牛的长。由于家处农村的缘故,我家从没间断过养牛的历史,自然我便多了一些牛事的记忆。
  
 说到牛,很多人随意地就会想到耕田犁地的事,可我家养的牛都是母牛,爸爸妈妈那时眼睛盼红地就希望牛儿一年能生下个小崽出来,长到一岁时再卖了贴补家用。我读小学时,爸爸妈妈便买了一头水牛来家里养。放牛,便成了我每天放学后必须完成的活计。每天放学,我总是放下书包,拿了靠在牛圈门口的鞭子,赶着牛向村里不远的山上走去。到天黑时,我便赶着吃饱肚子的牛,踏着夕阳剩下的最后一点余晖回到家里,父母总是割满一篮青草或者抬着一大捆玉米杆从田里回来,把草或者玉米杆放在玉圈里,作为牛儿们下半夜的晚点。周末,除了放牛外,一天割两篮草的任务自然落在了我的头上,虽然我心底不愿意,但也不敢违抗父母不可商量的命令,只能硬着头皮把活计做完。也许我和牛相处的时间比较多一些的缘故,牛儿也逐渐地听我的话,我可以很自然地骑在牛的背上,让牛儿背着我一起上山。我对牛儿说:“哇撤。”牛儿也能知道是调头走的意思,它会慢腾腾地转过头来。有一次,我骑着家里的水牛从山上回来,由于晚上看《射雕英雄传》时间看晚了,我开始在牛背上打起瞌睡来。一段下坡的小路,我只顾打着瞌睡没注意,一不小心便从牛的脊背上摔了下来。我猛地一下惊醒,看着牛儿就要从我的身上踏过来,我想迅速往旁边一滚,让过牛儿前行的身子,可来不及了,我吓得闭上了眼睛。牛儿却慢腾腾地跨过我的身子,一步一步地从我的身上走了过去。我翻起身来,百感欣慰,差点送了小命,还是牛儿通人性,没从我的身上踩过。从此以后,我便更加疼爱我家的这头水牛了,父母让我每晚上夜草只能给牛一把稻草,我却偷偷地给牛儿加上一把,为它加点料也算是我对牛儿不踩之恩的报答。
  
 水牛不挑食,猫耳朵草、快刀草、山毛草、黄花草它都吃,麦子的秸秆、豆杠、玉米杆它更喜欢,甚至连青刺头、白花刺头它也吃,属于比较好养的牲畜了。当然,水煮的蚕豆、豆糠之类的,更是牛儿们最好的美食。牛最怕苍蝇叮咬,它们的尾巴也只能驱赶走屁股周围的苍蝇。天气一热,牛便会自然地找到有水的地方,潜伏在水底抵挡苍蝇的叮咬。最爱叮咬牛的苍蝇要数一种叫牛嗡的苍蝇了,这种苍蝇个头比较大,如同大型的蜜蜂一样,一嘴咬下去,牛都会发抖并且乱跑。我去放牛,遇到牛嗡叮咬牛,我会经常捉这种苍蝇玩耍,一来为让牛儿不乱跑,二来也多了些玩耍的把戏。我掐一段山草插在牛嗡的屁股上,然后放了牛嗡,让它们在天上飞翔,美其名曰“飞机”。看着牛嗡们遍处乱飞,常常引来我爽朗的笑声。有一次,我在山上放牛,让牛吃着草,我便去找菌子去了。过了一会儿,我返回牛吃草的`地方,牛不见了。我急得到处找牛,最后终于在山坳的一个泥塘里找到了牛儿。原来它们为了抵挡牛嗡无休止的叮咬,牛儿自有它们对付牛嗡的办法,牛儿把身上都滚满泥巴,牛嗡飞到它们身上时,脚儿便粘在了泥巴里,不能动荡,用嘴叮咬牛身上的皮肉,一咬便是满嘴的厚泥巴。我不得不对牛儿的创造高兴起来,对着牛儿说:“真聪明,你们也太会想办法了。”
  
 放牛放得习惯了,牛儿自然也就有了作息时间的规律。我放学还没打开圈门,牛儿们听到我的脚步声,便用它们头上的角去抵圈门。听着咚咚的圈门响声,我知道,牛儿们催促着让我赶它们出去吃草了。一次,我把牛儿们赶到离村子很远的山上去放,放着它们,我便去别的山找野生菌去了。到了天黑,我背着一筐菌子高兴地来赶牛回家。可四下里看看,牛儿连影子都没有。一个可怕的念头闪过,“会不会被人偷了?”我忍不住地打了个寒颤。在农村来说,一头牛也算是家里最值钱的物品了,而且在村里偷牛的事也时有发生。我仿佛感觉到了父亲狠狠地用鞭子抽打我的疼痛,母亲一声接着一声地谩骂。我一个人在山上到处地找牛,希望能够在不经意间发现牛的踪影。快到夜里九点左右了,天边彻底变黑,我一个人在路边又冷又怕,居然哭出了声来。正在这时,我好像听到有谁叫我的小名,在这山上会有谁认识我呢?而且还是晚上。我更加害怕起来,强烈的好奇心趋使着我再次仔细辨认。再一听,真是爸爸和妈妈的声音,我哽咽着应了一声。见到爸爸妈妈的时候,我哇地一声哭了起来,爸爸妈妈说:“咋了?肚子饿吗?”我哭着说:“牛被我放丢了。”爸爸妈妈笑着说:“牛已经回到家了,我们还不见你回来,以为出什么事了,就忙着来找你。”我一下子破涕为笑,兴奋地说:“真的吗?牛会自己找路回家?”爸爸妈妈都肯定地点了点头,我们一家人高兴地原路返回家里。
  
 从此,我便对家里养的这几头水牛更加钟爱起来。那头母牛也不辜负我的付出,每年都为我家生下一个牛仔,一年也没耽误过。一直到我小学毕业,家里的那头母牛一共为我家下了7个牛仔。眼看着我要到城里读初中了,估摸着我以后学习任务重,没更多时间放牛了,而且家里那头母牛也老了。爸爸妈妈商量后,决定把牛卖掉,起初我坚决不同意。可这也是无奈的现实,供我读书也需要钱,我只能无奈地接受了卖牛的事。卖牛的那天刚好是星期天,一大早父亲便叫来了牛贩子。谈好价钱后,牛贩子便扣开了我家的圈门准备赶牛走。牛儿好像有心理感应一样,任凭牛贩子怎样用鞭子抽打,牛儿就是不走出圈门,最后,还是父亲把牛儿赶了出去。看着养了8年的牛被牛贩子用鞭子抽打着离开家门,我心底仿佛被什么东西刺痛一样,一种想哭的感觉不停地往身上涌,眼底痒痒的。我知道,那是我对牛儿不舍的泪,更多的是我和牛8年相伴的点滴怀念。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