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源之死:从山东小县走出的全民饮料,如何被榨干?

2024-05-10 14:40

1. 汇源之死:从山东小县走出的全民饮料,如何被榨干?

   
        
    1992年,朱新礼辞去了外经委副主任的公职,投入到下海潮中。汇源果汁的神话从此开始,一个濒临倒闭的罐头厂从山东沂源县,一路高歌猛进,成了港交所上市企业,与可口可乐达成了并购意向。 
     
    然而,高光时刻总是短暂,从与可口可乐的并购被否,到2021年最终退市。历经十多年的挣扎,汇源果汁最终还是从餐桌必备,走回到一代人的记忆里。 
     
        
     1.找对风口,海外海内两开花  
     
    1992年,邓小平南巡发表讲话:“不改革不开放,只有死路一条!”40岁的朱新礼响应号召,辞去山东沂源县的经贸委副主任,打算轰轰烈烈地干一场。他觉得,中国不缺当官当,缺的是干实事的企业家。 
     
       在1980年代后期,“要致富,种果树”一度成为沂蒙山区的发展之路。但由于交通、信息、加工业滞后,果农丰产不丰收,有果卖不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各种水果烂掉。 
     
    “我当时接手的是一个负债千万元、停产多年、已经倒闭的县办水果罐头厂。工人吃饭的钱都没有,去银行贷款更是困难,因为人家看不起你,不信任你。我们就用补偿贸易的方法,买外国人的设备,加工产品卖给外国人,去挣外国人的钱。”朱新礼回忆说。 
     
       他先把厂子私有化,改成了公司制,然后开始业务转型,做浓缩果汁。就这样,1993年10月,汇源的第一批浓缩果汁诞生了。 
     
    朱新礼只身一人带着样品,背着山东大煎饼,去德国参加食品展。没钱吃饭,就每天在宾馆用山东煎饼充饥。 
     
    优质的产品连同朱新礼的真诚,终于打动了外国公司,拿下价值500万美元的浓缩果汁出口订单。此后,汇源浓缩果汁相继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打开海外市场,朱新礼开始盘活国内的池子。1996年11月,汇源以7000万中标了央视黄金时段5秒钟的广告权。   “喝汇源果汁,走 健康 之路”   ,这条广告语,把汇源果汁的名声传遍了大江南北。 
     
    配合着央视的广告,汇源果汁顺势展开了大规模的营销攻势。香港不是快要回归了吗?汇源就赞助了“97香港回归杯”征文活动。这一年不是还有第八届全国运动会吗?汇源就去申请,最后被批准为全运会指定饮料。还有什么行业研讨会,专家座谈会,等等。热热闹闹一套组合拳下来,高端、 健康 的品牌形象,稳稳地立在了国民心中。 
     
    就这样,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汇源果汁在国内市场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有硬技术,有好产品,产能充足,还形成了品牌效应。 
     
     
     2.管理显弊病,业绩难提升  
     
    饮料是个典型的快消品,更新迭代快了。这就说明,像汇源果汁这样的饮料企业,必须得敏锐地把握市场,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可是,偏偏汇源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失败。 
     
    2000年之后,也许是之前开局太好,创业之路走得太顺,汇源捏着百分百果汁这个拳头产品,渐渐就有点懈怠下来了,对其他子品牌的发展不怎么重视。结果,当消费者的喜好发生变化,当其他品牌推陈出新,汇源就有点措手不及了。 
     
    像统一鲜橙多、酷儿、美汁源等等,都是汇源果汁的有力竞争者。这些品牌主打的都是低浓度的果汁,消费者们偏爱的也是这样的果汁。 
     
       可是汇源呢?从一开始就是做浓缩果汁起家的,主打的产品是什么?百分百纯果汁,一听就知道,浓度偏高。结果,果汁市场不断高速增长,其他竞争对手的份额快速扩张,可是汇源果汁的销量却基本停滞,甚至还有所下滑。 
     
    当然了,汇源也不是努力过,它先后推出了真鲜橙、她他水、百利哇、全有果蔬饮料等等系列产品,可是基本没啥反响。后来,它还尝试做果醋和果味牛奶,效果也不佳。可以说,汇源有一颗做“全能冠军”的心,相应的配套能力却不足。 
     
     除了产品结构和市场脱节,汇源的问题还有很多。  
     
     其一,子品牌的运营不够精细化。   汇源的广告语,是“喝汇源果汁,走 健康 之路”。如果是聚餐,大家可能会想到汇源,因为有老人有小孩,喝得 健康 很关键。 
     
    如果是日常生活中,大家想随便喝点饮料,最先想起的可就不是汇源了。“酷儿,好喝就说Qoo!”“统一鲜橙多,多C多漂亮”,这些广告语都特别接地气。本来随便买来喝喝,干嘛非得扯什么 健康 ?好喝就得了! 
     
        其二,汇源的渠道网络非常糟糕。   虽说它打了一次成功的央视广告,全国消费者都知道汇源果汁,也知道它 健康 品质好,可是,消费者们认识你了,却经常买不到。 
     
    反观统一、娃哈哈和康师傅,都有着强大的分销渠道网络,产品遍布全国城市乡村。可汇源呢?最主要的市场还是在华北地区,在南方的超市或者便利店,很少能看到它的产品。 
     
    没有强有力的销售网络,产品不能铺到广大消费者面前,什么广告效应、品牌知名度、产品策略全是白搭。汇源每年在央视的广告投入都在7000万以上,可是在很多市场,销售连做点赠品的财务权限都没有。渠道销售又不是神仙,光靠一张巧嘴就把业务做了,怎么可能呢。 
        
     其三,汇源内部还有一个传统,就是任人唯亲、贪污腐败,搞裙带关系。哪   怕举报信一封接着一封,内部员工一个接一个地发帖爆料,可汇源还是朱新礼的一言堂,还是朱家人的江山。不光是这样,朱新礼还喜欢发动“群众”斗“干部”,结果是铁打的汇源,流水的职业经理人,外来户一个接一个,来了又走,走了又来。 
     
    当年港股上市,汇源果汁风光了一时。可这“一时”,也就是字面意思上的“一时”罢了。随着财务报表的公开披露,市场开始对它出现了担忧。券商们纷纷下调评级,股价也开始调头朝下。这下,朱总又得想新办法了。 
     
     
     3. 急流难勇退,卖身终失败  
     
    外面是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里面是汇源的管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外交内困之下,朱老板也疲了,累了,他有些不想干了,他要急流勇退。 
     
    2008年,他提出,   “企业要当儿子养,当猪卖”   ,打算把汇源卖给可口可乐,自己转身去做产业链的上游。可口可乐自然是欣然同意,给出的条件也非常优厚。 
     
    2008年9月,双方发了个联合公告,可口可乐以179.2亿港元全额收购汇源果汁。这个收购价,比起汇源果汁的前一日收盘价,高出了2倍。 
     
        
    可惜时机不对。2008年奥运年,全国上下正是爱国热情高涨。听到朱新礼要把国民饮料给当“猪”卖给外资可口可乐,国内迅速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指责朱新礼是卖国贼,立场不正确。 
    网上一项由近7万名网民参与的调查显示,高达82%的网民反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 
     
    再一个,当时中国的反垄断局刚刚成立,8月1日,反垄断法刚刚正式实施,对跨国并购的案例格外关注。商务部认为,可口可乐申报的材料不合格。可口可乐根据商务部的要求,一连进行了四次补充。结果呢,还是不行。 
     
       后来,商务部又对这起并购案做了专项的立案审查。经过了长达6个月的评估,商务部宣布,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这起并购案,成了反垄断法实施以来,第一个没能通过的案例。 
     
    消息传出,汇源的股价一个大大的腰斩。过了没多久,公司又迎来了2009年的半年报,财务数据惨不忍睹:销售收入下降超过三成,净利润同比下降82%,而行政开支,却暴增93%。 
     
    为什么呢?为什么一夜之间就难看到这种让人匪夷所思的地步?这起并购案对汇源来说,就那么重要吗? 
     
     4. 深陷泥潭,汇源被“榨干”  
     
    之前讲过,汇源早就开始增长乏力了。新品开发、品牌运营、销售网络的拓展和整合,哪哪都是问题,哪哪都需要下大工夫来改进。可是2008年下半年,可口可乐的并购动作,把汇源给乐晕了。 
     
    于是,新品开发停止了,销售网络不推进了,更糟糕的是,朱新礼还提前搞起了战略转型,捣鼓起了他最感兴趣的上游产业:水果基地。掌舵的人,都放下这摊事事儿,抽身忙别的去了,那企业内部的局面,可想而知了。 
     
       关键是,朱新礼的这个转型,可不只是转移精力,那是大笔资金投入。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汇源在辽宁投了2个亿,在河北投了2个亿,在安徽投了5个亿,在湖北投了7.2个亿,到处启动水果基地项目,那叫一个花钱如流水。除此以外,公司还大手大脚地购置物业、厂房、预付分销商的网络收购款等等,累计花了13亿元。 
     
    朱新礼万万没想到,跟可口可乐谈得妥妥的、板上钉钉的收购案,竟然就这样被商务部给毙了。写进合同里的180亿港元,就这样没了。 
     
    汇源只能自救了,忙着收拾烂摊子。那一边,竞争对手们开始了新一轮的市场布局,要么积极并购,要么推出新品。一通折腾下来,汇源果汁的先发优势消失殆尽,怎么做怎么都不对。 
        
    继续经营吧?老品牌销量止步,新品牌怎么也培养不起来。找下家接盘吧?大家都知道你是个烂摊子,也不想接。像华润、中粮、国家投资开发公司,汇源都谈过,可是都谈黄了。 
     
    就这样,卖身可口可乐的失败,让之前积累的老问题集中爆发了,汇源是一步错、步步错。 
     
    从2010年以后,汇源的日子越来越艰难。连续六年,主营业务的净利润都是亏损的,要不就是吃补贴,要不就是卖房卖地。可就算是这样,朱新礼在公众面前还是自信依旧,甚至在2014年豪掷30亿,参与中石化的混改。 
     
    他想干嘛呢?原来,他看上了中石化那密密麻麻的加油站,想借此发展销售网络。可惜,这30亿非但没能让汇源起死回生,反而成了压垮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 
     
       本来嘛,国企混改,是要引入 社会 资本,最后是要上市,让大家一起赚钱的。可是,中石化却迟迟没能完成上市的计划,汇源果汁资金周转不灵。没办法,朱新礼只有通过旗下的德源资本,把持有的中石化股份质押给了招商银行。质押得来的贷款还不够,朱新礼还得把汇源果汁的一部分股权也给质押进去。 
     
     2018年,汇源果汁被港交所停牌。2019年,招商银行起诉德源资本,要求还债。2019年底,德源资本被法院查封,朱新礼正式被列入了“老赖”名单。2021年1月,汇源果汁正式退市。  
     
       一代人记忆中的果汁品牌,就这样从巅峰走向了没落,真是造化弄人。不知道看到今天的汇源,当年大骂朱新礼是卖国贼,坚决反对把汇源卖给可口可乐的人们,心里会不会有一丝波澜呢? 
     
    回望汇源果汁的崛起与跌落,不禁让人唏嘘感叹,它的成功,离不开改革之初的各种时代利好因素。种种政策红利、低廉的原材料、新兴的消费市场,加上掌舵人朱新礼出色的开拓能力,可谓是乘着时代的东风,一飞冲天。 
     
    可是,谁能料到呢,时代变化太快,风向说变就变,对一个内部问题诸多的企业来说,来自外部的一根稻草,都可以将压倒,何况有时候,那还不是一根稻草,是一纸令文。 
     
     
    编辑|凉山 
    排版|凉山 
    路上读书APP:全球名校博士30分钟精读一本好书。 

汇源之死:从山东小县走出的全民饮料,如何被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