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幸福论

2024-05-03 05:35

1. 庄子的幸福论

  百家诸子中, 庄周 这个人或许是最特别的。
  
   先秦叫得出名字的思想流派,儒道法墨名,杂农兵医小说阴阳纵横。除去本身即是实用学术的农医两家,各有所长专注思辨的名与小说,其他思想学派都是各自的治世之道。中心思想还是如何建功立业,如何改变世界,如何让自己成为万众敬仰的存在。
  
   但庄子不同,他所在意从来不是大环境如何,而是每个人如何。
  
   庄子很少谈论社会坏境,毕竟一己之力所能改变的事情实在太少。但庄子很关心每个人是否幸福,是否快乐,是否能在一生的尽头说出能作为人过这一世非常值得。
  
 
  
                                          
   人活在世上,有很多种选择,就像旅人总有不同的道路。有些人希望获得财富,有些人希望获得名利,还有人只希望安稳平淡地度过一生。每个人对于幸福的定义不同,庄子关注这个问题,他希望每个人都可以获得自己的幸福。
  
   道家的创始人和奠基者,毫无疑问是老子。老子决定了道家的核心思想,所有道家门人的大体走向,对于他的智慧和学问自然是无可指摘。但老子的思想是屠龙术,确实充满大智慧,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能应用的时机确实不多,而庄子的学说思想,更像一本普通人的幸福指导书。
  
 “ 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 ”道或者说真理,一直存在于应当存在的地方,人们是否理解其意,并不对道的存在有增益或减损。一如幸福的标准,只看个人,拥有了什么或者未曾拥有什么,并不一定能够影响幸福的质量,端看己心。
  
 “ 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跳脱出已有的定式,忘却前人所说的成功标准,就会发现自己的人生已经非常幸福。其实众生皆苦,普罗大众都是这苦的体会者,我们所能体验到的都是作为一个人该有的经历。
  
 
  
                                          
 人生本无解,若一定要找永远幸福的秘籍,或许只有庄子能告诉你:“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这一句出自《庄子·逍遥游》,可说是源自庄子的幻想,那庄子是说摆脱苦难唯有成仙吗?非也。这句话其实是在告诉我们,追寻幸福唯有超脱,超脱物质,超脱柴米油盐的俗事,升华的并非躯体而是精神。当你看透社会的尔虞我诈,洞悉人性的丑恶贪婪,就会明白一切不过如此而已,绕过这些碍眼的绊脚石,人生依然是开阔坦途。

庄子的幸福论

2. 庄子的幸福观

  庄子是战国时代最富浪漫情怀的诗人哲学家,他在批判儒、墨、法诸家的有为政治的基础上,提倡一种放任自由、在宥天下、逍遥自在的幸福观。   在《庄子·至乐》中,“吾观夫俗之所乐,举群趣者,誙誙然如将不得已,而皆曰乐者,吾未之乐也,亦未之不乐也。果有乐无有哉?吾以无为诚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庄子强调无为才是最大的快乐,而世俗以追名逐利为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又有“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庄子企图证明生死同流,物我无异,无所谓忧,无所谓乐,故以无为为至乐。无为才能无所忧虑、无所惧怕。   在《庄子·达生》中,“乘亦不知也,坠亦不知也,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中,是故遻物而不慴。彼得全于酒而犹若是,而况得全于天乎?圣人藏于天,故莫之能伤也。”庄子意在说明坚信虚无的天道,做到一切顺乎自然,如醉如痴,避免与外界事物的矛盾和冲突,看破生死、排斥杂念、抛弃名位,保持心地的纯朴专一,就是精神最幸福的境界了。   庄子认为,顺乎天是一切幸福和善的根源,顺乎人是一切痛苦和恶的根源,天指自然,人指人为。就是说根据自己的天性去生活的人,只要安于自己的性分,做自己能够做的一切,他便无论能力大小都能获得一样的自在和幸福。可见庄子追寻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与幸福,把生老病死、吉凶祸灾等一切精神烦恼和痛苦彻底排除,不再感到生命的渺小和匮乏,返归本性自然!   如今,人们的衣食住行有了很大改善,人们理应生活幸福!可有些人总是抱怨生活的压力太大,学习、工作、家庭、金钱甚至爱情,本来该是生活的快乐所在,却变成背上的枷锁。习惯面无表情的生活,习惯让自己的心很硬很硬,忘记了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东西叫做幸福。   我们应该学学庄子的逍遥自在,不要被物质欲望束缚了自由自在的心性。把幸福的标准降低,事事都能幸福;把幸福的内涵广泛化,处处都能找到幸福。平平淡淡就是幸福,平平常常就是幸福。这种平淡平常的生命体验是一种自我满足,是一种随遇而安,是一种对生命的客观尊重。   如果我们不那么匆匆,如果我们用爱的目光看世界,如果我们用自由的心性去体验生活,那么幸福真的离我们不远了!

3. 庄子的幸福观

1.庄子是战国时代最富浪漫情怀的诗人哲学家,他在批判儒、墨、法诸家的有为政治的基础上,提倡一种放任自由、在宥天下、逍遥自在的幸福观。
 
 2.庄子强调无为才是最大的快乐,而世俗以追名逐利为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庄子企图证明生死同流,物我无异,无所谓忧,无所谓乐,故以无为为至乐。无为才能无所忧虑、无所惧怕。
 
 3.庄子坚信虚无的天道,做到一切顺乎自然,如醉如痴,避免与外界事物的矛盾和冲突,看破生死、排斥杂念、抛弃名位,保持心地的纯朴专一,就是精神最幸福的境界了。
 
 4.庄子追寻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与幸福,把生老病死、吉凶祸灾等一切精神烦恼和痛苦彻底排除,不再感到生命的渺小和匮乏,返归本性自然。

庄子的幸福观

4. 庄子说“幸福”

庄子(约公元前 369—约前 286),姓庄名周,是先秦最大的道家。他是蒙国(今山东、河南交界处)人,一直过着隐士生活,但他的思想和著作当时就很出名。
  
  
 《庄子》第一篇题为“逍遥游”,这篇文章纯粹是一些解人颐(使人开怀大笑)的故事。这些故事蕴含的思想是,获得幸福有不同等级。自由发展自然本性,可以使我们得到一种相对幸福;绝对幸福是通过对事物的自然本性有更高一层的理解而得到的。
  
  
 这些必要条件的第一条是自由发展我们的自然本性,为了实现这一条,必须充分自由发挥我们自然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我们的“德”,“德”是直接从“道”来的。
  
 庄子对于道、德的看法同老子的一样。例如他说:“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庄子·天地》)所以,我们的“德”就是使我们成为我们者。我们的这个“德”即自然能力,充分而自由地发挥了,也就是我们的自然本性充分而自由地发展了,这个时候我们就是幸福的。
  
 联系着这种自由发展的观念,庄子做出了何为天、何为人的对比。他说:“天在内,人在外。……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庄子·秋水》)他认为,顺乎天是一切幸福和善的根源,顺乎人是一切痛苦和恶的根源。天指自然,人指人为。
  
 万物的自然本性不同,其自然能力也各不相同。可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在它们充分而自由地发挥其自然能力的时候,它们都是同等的幸福。《逍遥游》里讲了一个大鸟和小鸟的故事。两只鸟的能力完全不一样。大鸟能飞九万里,小鸟从这棵树飞不到那棵树。可是只要它们都做到了它们能做的、爱做的,它们都同样幸福。
  
 所以万物的自然本性没有绝对的同,也不必有绝对的同。《庄子》的《骈拇》篇说: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庄子说的“络马首、穿牛鼻、把凫腿增长,把鹤腿截短等行为是把自然自发的东西变成人为的东西,庄子称之为“以人灭天”(《庄子·秋水》)。它的结果只能是痛苦和不幸。
  
 以上所说,只是庄子的求得相对幸福的方法。只需要顺乎人自身内在的自然本性,就得到这样的相对幸福。这是每个人能够做到的。庄子的政治、社会哲学目的正在于为每个人求得这样的相对幸福。而任何政治、社会哲学所希望做到的,充其量都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