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现实原因

2024-05-02 08:24

1.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现实原因

亲亲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大红花],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现实原因: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内控制度建设尚不完备、风险管理方法落后,信息技术的运用严重滞后、员工队伍管理不到位、社会转型及银行变革容易引发操作风险。【摘要】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现实原因【提问】
亲亲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大红花],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现实原因: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内控制度建设尚不完备、风险管理方法落后,信息技术的运用严重滞后、员工队伍管理不到位、社会转型及银行变革容易引发操作风险。【回答】
亲亲拓展:解决措施:1、把风险管理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和各个工作环节,让每个机构、每个员工都承担起风险管理的职责。2、大业务和制度培训的力度,多学案例,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熟悉业务操作。3、完善内部控制措施,强化内部控制保障,并定期组织开展内部控制有效xing。【回答】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现实原因

2.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现状是什么

随着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有效管理操作风险、减少损失成为金融界最为关注的问题。因此,巴塞尔监管委员会(Basel Committee)在2004年正式发布的《新资本协议》中把操作风险纳入管理框架内,对国际银行业操作风险的度量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我国来看,近几年由操作风险引起的大案要案频频发生,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既影响了银行的社会形象,也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因此,如何正确认识操作风险,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吸取管理失败的教训,建立科学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水平成为我国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操作风险的内涵 
   
  操作风险,通常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操作风险是仅将存在于商业银行“运营”部门的操作风险定义为操作风险,并将其界定为由于控制、系统及运营过程中的错误或疏忽而可能引致的潜在损失的风险。这些风险是商业银行可以控制的风险,但不包括外部事件,如监管者或自然灾害的影响。广义的操作风险是将操作风险定义为除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之外的一切金融风险。这个内涵很广泛,它的优势在于涵盖了所有市场和信用风险以外的剩余风险,但该定义使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管理和计量非常困难。银行业普遍认同巴塞尔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定义。根据2003年发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征询意见稿,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失灵的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或外部事件导致损失的风险。巴塞尔委员会关于操作风险的定义突出强调了银行内部人员操作和业务系统因素所导致的操作风险。这一概念侧重于操作风险形成的原因,基本上涵盖了商业银行的所有业务线,是比较实用的。 
   
  二、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后,操作风险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近两年有加速曝露的趋势。如2005年发生的中国银行黑龙江河松街支行10亿元诈骗案、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的6.45亿元按揭贷款骗贷案;2006年,深圳发展银行违法放贷总额15亿元、中国银行广东分行开平支行前行长4.82亿美元资金挪用案等等。这些案件只是银行业操作风险中的一部分,大量的损失金额较小的操作风险还没有披露。据银监会披露,2004年共处罚违规机构2202个,处分相关人员4538人,涉嫌案件274起,违规金额高达5840亿元。2005年共查出金融机构违规金额7671亿元,处罚违规金融机构1205个,处理金融机构违规人员6826人,取消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325人,可见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的严重性令人担忧。从国内的现状来看,造成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越来越突出的原因主要是各家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上普遍存在诸多缺陷,这集中表现在错误的操作风险管理理念和不健全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 
  (一)错误的操作风险管理理念 
  所谓的风险管理理念就是以什么样的思想来指导风险管理。因此,对风险有怎样的认识,就会有怎样的风险管理理念。片面地、错误地认识只能形成国内银行业错误的操作风险管理理念。这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事后管理,轻事前防范。在这一错误理念的“指导”下,银行看重的是对已发生或已存在的风险采取事后管理的处罚措施,试图以严厉的处罚遏制风险的出现。而对事前的防范措施和事中的控制措施关注较少,要么没有,要么形同虚设。 
  2、重基层人员管理,轻高层领导人员管理。国内银行业在操作风险管理上存在一个根深蒂固的错误理念,即重基层人员管理,轻高层领导人员管理,认为只有基层操作人员才有发生操作风险的可能。因此,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基层操作人员身上,而对高层管理人员没有进行日常的稽核检查,但由于高层管理人员掌握着人力、财力、物力等大权,由其引发的操作风险特别是内外勾结情形的危害性要远远大于基层操作人员。 
  3、重审计稽核,轻全面管理。国内很多银行往往将操作风险视同操作性风险,这是造成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上“重审计稽核,轻全面管理理念”的认识根源。在此理念的支配下,银行往往将操作风险管理职能赋予内部审计部门,而非风险管理部门,从而造成很多类型的操作风险(比如系统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无人管理。 
  (二)不健全的操作风险管理部门 
  健全的风险管理框架是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前提。风险管理框架存在缺陷会使得严密的内控体系出现漏洞,出现风险损失在所难免。从目前的情况看,国内银行业在操作风险管理框架上的缺陷表现在:缺乏专门的操作风险管理部门和基层分支机构风险管理职能缺失。 
  1、操作风险管理职责分散,缺乏专门的管理部门。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定义,操作风险由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等四类因素引起,几乎涉及到银行的各个职能室。但在我国则是不同类型的操作风险由不同部门负责,没有一个协调部门。这种分散管理的做法使得银行系统缺乏统一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高层管理者更是无法清楚了解银行面临的整体操作风险状况。同时,分散管理还会使得有些操作风险因无人管理而陷入真空状态。 
  2、基层分支机构操作风险管理职能缺失。国外对操作风险的研究显示,操作风险大多集中在基层分支机构。因此,国外银行一般会在基层分支机构设置风险经理一职,负责总行风险管理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对基层分支机构的监督管理以及与总行风险管理信息的沟通。而国内银行则大多没有这一设置。操作风险管理基本上由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并且仅在总行设置,在基层机构没有分支,这就造成基层分支机构操作风险管理职能的缺失。由于总行内部审计部门不可能对基层分支机构进行实时监督,从而为操作风险的出现提供了机会。
   
  三、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全面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内部控制制度是有针对性的管理操作风险的有力工具,有效且能保证严格执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 
  1、加强内控管理文化建设。内控管理文化包括银行员工的风险观、风险内部控制意识和风险管理职业道德等。银行内部控制管理要求员工具有一定行为规范和道德水准,内部控制管理文化建设就是通过调动每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全行树立全员内控意识,持续不断地对全体员工进行内部控制培训,确保全体员工都具有内控管理观念、意识和行为规范,通过约束员工行为来达到业务发展与内部控制的目的。
  2、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合理的组织架构,从制度上保证内控效率。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合理的组织架构是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发挥效率的制度保证。要从根本上强化商业银行的内控制度建设,产权制度改革是一个核心问题。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实现股权多元化,可以改变目前产权不清、职责不明的状况,建立一个目标明确、权责利相对应的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合理的组织架构对内部控制的效果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应按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反馈系统相互制衡的原则设置银行的组织结构,选用合理的组织管理形式。在横向上做到权利制衡,各部门之间在合理分工、职责分明的基础之上做到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牵制;在纵向上做到减少管理层次,精简机构,同时加强对下级机构的控制。 
   
  3、积极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建立独立、权威的内部监督制度,确保内部监管的连续性。内部控制评价是商业银行对分支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其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进行全面检查、测试与考核过程,是对各项业务经营活动进行更高层次监督的审计活动。它与监督检查相辅相成。商业银行要保证内部控制体系运转有效,必须对其进行连续的监管。通过设立只对最高决策层负责的地位独立、监督权威的内部审计部门,由内审部门独立行使综合性内部监督职能并对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和符合性进行评价。建立健全合理有序的内部审计检查制度和非现场审计制度,加大监督检查的频率和力度,对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总体有效性进行连续性监管,推进银行业内控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二)建立和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这是商业银行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 
  1、梳理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总揽银行风险控制,形成顺畅有效的汇报路线。商业银行应在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专业管理委员会,在操作风险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协调管理操作风险。操作风险管理委员会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定期不定期召开操作风险管理联席会议,分析内外部操作风险形势,评估风险暴露程度,研究制定防范措施。 
  2、专设操作风险管理部门。一般来说,操作风险与日常业务经营密切相关,因此需要分散在不同业务部门进行控制和管理,需要在业务部门设立专职的操作风险经理岗位。它既要对本部门负责,又要向上一级操作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从而形成一个以操作风险管理委员会为中心,横向拓展到相关部门,纵向延伸到基层营业网点的操作风险全面管理体系。操作风险经理可实行派驻制或下管一级。操作风险经理的职责是:充分识别本部门所涉及的业务线操作风险损失类型,全面评估风险暴露程度,实时监测,及时预警。 
  3、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对商业银行而言,应形成基于个人负责制基础上的集体决策制。强调全面风险管理就必须意识到,一般员工或高管人员都必须基于个人对其行为负责的微观基础之上,风险管理框架本身,必须能够甄别和奖励善于应对风险获得收益的高管和员工,惩罚那些过度冒险或者厌恶风险的人,惟其如此,金融机构内的风险文化才是良性的。 
  (三)选取恰当的操作风险计量方法 
  风险量化﹑模型化是银行风险管理的一个发展趋势。信用风险﹑市场风险都已经发展了成熟的量化模型,而操作风险由于发生范围广﹑损失资料难以收集﹑损失程度难以确定等原因使得量化技术发展缓慢。2004年4月26日新巴塞尔协议要求商业银行为操作风险配置相应的资本金,并提出了三种计算操作风险资本的方法: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 
  对我国银行来说,标准法既克服了基本指标法的缺陷,同时还不像高级计量法那样条件苛刻。比较适合自身的业务情况,如业务范围、规模、业务类别等,对风险衡量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我国当前应采用该方法。各商业银行根据自身情况,将自己的业务划分为8个产品线,对于不同产品线的资本要求系数,可以根据各银行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逐步向标准化方向发展,为将来采用精确度更强﹑灵敏度更高的计量方法做准备。同时,为了使该方法更适用,我国银行当前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第一,建立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档案,对损失事件发生的频率、规律、严重性和其他相关信息定期追踪记录,为操作风险量化提供依据;第二,建立包括若干年数据的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积累损失数据;第三,招聘具有丰富的操作风险测量经验的员工,收集和测量操作风险损失数据;第四,建立严格的执行程序,经常对损失率﹑风险指数和大小进行有效性检验,保证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的精确性和适用性。

3. 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有哪些,内容是什么?

商业银行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市场风险: 市价波动对于企业营运或投资可能产生亏损之风险,如利率、汇率、股价等变动对相关部位损益的影响。 
二、信用风险:指借款者不能按合同要求偿还贷款本息而导致银行遭受损失,它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三、流动风险: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 
四、操作风险:制度不良与操作疏失以及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其他还有法律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等等

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有哪些,内容是什么?

4. 商业银行产生风险的根源是什么?

商业银行的高杠杆运营决定了它的高风险性。区别于一般的企业,商业银行的资产构成当中,高大97%以上为存款,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即是负债,而仅有小部分为自有资产或股权资产。由资本结构可以了解到,债务的杠杆作用在于债权较高的企业相对于0债权的企业来说,其对市场的反映更为灵敏,一旦市场出现萧条倾向,高杠杆企业将会面临比低杠杆企业高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风险。这就是商业银行高风险性的来源。
    另外,由于商业银行受到政策的影响很大。政府的政策对于商业银行效益有很大的影响。

5.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表现有哪些?

1、信用风险:即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2、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银行的表内和表外头寸所面临遭受损失的风险;3、利率风险:指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的波动时所面对的风险;4、流动性风险: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了其盈利水平的情况;5、操作风险:主要在于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6、法律风险:包括因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文件而造成同预计情况相比资产价值下降或负债加大的风险;7、声誉风险:该风险产生于操作上的失误、违反有关法规和其他问题。点击查看→更多FRM报考及持证问题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表现有哪些?

6.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对银行有那些影响?

在我国,由于商业银行产生了大量不良贷款,一般认为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不可否认,信用风险在我国商业银行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如果不能准确识别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特征,就不可能抓住风险管理的主要矛盾,就不可能真正控制住风险。 

  任何损失事件的发生往往不是单一风险造成的。信贷损失也不是单由信用风险造成的。大量信贷损失案例表明,信贷损失是由于信贷流程关键环节人员不尽职、欺诈、人情贷款、违规操作、内部控制制度不严密等等造成的。一项调查显示,操作风险事件50%左右发生在信贷部位。操作风险很大程度上引发和放大了信用风险。 

  和发达国家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更加复杂的经营环境,产权结构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尚未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法律体系的缺陷(如假破产逃废银行债务,银行起诉难、判决难、执行难,个人住房抵押品的处置问题),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转型经济对道德、文化的冲击,这些极易引发操作风险。而且,我国银行基础管理薄弱,内部控制不健全,如一级法人体制下的多种管理模式造成政策、管理程序、管理标准难以统一;管理制度的重复与缺失并存;监督制约独立性差,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将操作风险管理作为重点,必须通过加强基础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来防范操作风险。

7.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对银行有那些影响?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对银行的影响如下:1、产权结构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尚未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2、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转型经济对道德、文化的冲击;3、基础管理薄弱,内部控制不健全,管理程序、管理标准难以统一;4、监督制约独立性差,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如下: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也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者不能按合同要求偿还贷款本息而导致银行遭受损失。商业银行本身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企业,其业务的性质决定了信用风险是其面临的主要风险,由商业银行的信用审批部负责管理;2、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价值的波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市场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商品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等多种市场行情的变动。由商业银行的金融市场部来管理市场风险;3、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本身掌握的流动资产不能满足即时支付到期负债的需要,从而使银行丧失清偿能力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由商业银行的计划财务部负责管理;4、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不充足或者运行失当等导致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的风险。操作风险更多的是人为失误带来的损失,因此商业银行的各个部门都会涉及到操作风险的管理,如:信贷管理、会计结算、市场交易等各类业务;5、合规、法律风险,合规、法律风险是指银行经营管理违反法律、法规或准则,而使其受到法律制裁、被采取监管措施、遭受财产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6、声誉风险,声誉风险是指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负面评价的风险。一般由商业银行的行政管理部或负责公关关系的部分来管理这一风险。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建议如下:1、树立风险管理的经营理念;2、规范银行信息披露;3、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对银行有那些影响?

8.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对银行有那些影响?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对银行的影响如下:
1、产权结构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尚未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2、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转型经济对道德、文化的冲击;
3、基础管理薄弱,内部控制不健全,管理程序、管理标准难以统一;
4、监督制约独立性差,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如下: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也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者不能按合同要求偿还贷款本息而导致银行遭受损失。商业银行本身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企业,其业务的性质决定了信用风险是其面临的主要风险,由商业银行的信用审批部负责管理;
2、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价值的波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市场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商品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等多种市场行情的变动。由商业银行的金融市场部来管理市场风险;
3、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本身掌握的流动资产不能满足即时支付到期负债的需要,从而使银行丧失清偿能力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由商业银行的计划财务部负责管理;
4、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不充足或者运行失当等导致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的风险。操作风险更多的是人为失误带来的损失,因此商业银行的各个部门都会涉及到操作风险的管理,如:信贷管理、会计结算、市场交易等各类业务;
5、合规、法律风险,合规、法律风险是指银行经营管理违反法律、法规或准则,而使其受到法律制裁、被采取监管措施、遭受财产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
6、声誉风险,声誉风险是指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负面评价的风险。一般由商业银行的行政管理部或负责公关关系的部分来管理这一风险。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建议如下:
1、树立风险管理的经营理念;
2、规范银行信息披露;
3、健全内部控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