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 核算哪些地方需要完善 详细�0�3

2024-05-07 07:17

1. 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 核算哪些地方需要完善 详细�0�3

一、政府预算会计的现状 (一)核算内容不玉兰油完整 会计核算缺乏全面性的最主要表现是,对政府拥有或使用的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没有进行核算和反映。总预算会计没有规定核算和反映政府的固定资产;虽然行政、事业单位要求对其拥有的固定资产进行会计核算,但是国家的财政预、决算并不反映政府固定资产方面的信息,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结果只是提供给统计部门作为参考资料,并且对于固定资产也不计提折旧,因此,从报表上无法反映固定资产净值情况;现行总预算会计核算制度,只将政府参股反映为当期的财政支出而没有对国有股权和有价证券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部分国有资产状况反映还不全面;目前社会保险基金和基本建设资金是按照《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的,独立于预算会计制度之外,导致社保基金和基本建设资金一直游离于政府会 计的监督体系之外。在预算会计报表中只是笼统地反映当年财政对基金的拨款支出,而不能反映社保基金的整体运行状况,不利于防范财政风险。 (二)、核算结果不准确 1、不能真实的反映会计信息,不利于防范财政风险 在收付实现制下,由于采用的是以款项的收付实现制作为确认当期收人和支出的依据,对当期已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政府债券、社会保障资金缺口、政府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而产生的或有负债的债务。在现行的总预算会计报表中并不直接反映出来,使政府的这部分债务形成"隐性债务"。这扩大了政府真正可以支配的财政资源,也可能造成虚假平衡。使政府的风险意识淡化,对财政的持续发展带来隐患。 2、不能提供未来的现金流动信息,无法落实政府的经济管理责任 在收付实现制下,政府的贷款、社会保障资金,政府只按原定的汇率、利率或计算方法予以支付。由于采用收付实现制确认的各种资产、负债的会计信息缺乏可信度,可能会误导政府官员的决策,对政府累计形成的债务不能做出合理的偿还,不能充分估计出各种风险,这样就会影响到政府受托责任的履行,也不利于政府采购、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等预算管理活动的实施。 3、不利于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在收付实现制下,只有款项已经支付,支付的金额才能确认支出,如果单位的成本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对于那些支出已经发生,但款项尚未支付的费用的项目,则不能确认为当期的支出,这样就造成单位成本核算不完善,不利于单位组织成本核算,节约支出。 (三)现行的会计制度不适应新的会计核算要求 1、难以满足政府资产多样化的需求。计划经济时期,政府投资只有单一的财政拨款形式,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除了无偿拨款之外,政府投资已经扩大到有偿贷款、国有股权等多种形式。对此,现行的总预算会计核算只能反映为当期的支出,不能对国有股权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无法真实的反映政府这部分资产的状况,也难以实现对国有资产所有权和收益权的管理。 2、不能适应国库集中收付实现制和政府采购业务的核算。国库集中收付实现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改变了财政资金的流转程序。单位只见预算指标不见钱。 (四)预算会计的财务报告制度不完善 1、缺少全面反映政府债权、债务、资产等财务状况的报告,不利于人们了解政府是否将财政资金利用于预算指定的用途或目的。 2、内容不完整,反映的信息过于简单,如没有提供国有资产产权构成及收益权的信息,国有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没有汇总反映成为总预算会计报表信息,国债未来的还本付息负担、社会保险基金的未来负债和政府担保形成的隐性债务等,都不在总预算会计报表中反映。 二、建立会计目标,反映受托责任 所谓政府预算会计目标,是指提供财务信息或编制财务报告(财务报表)的目标或目的。会计目标如何,将影响到会计主体、会计报表体系的设计、提供信息的范围和质量规范,进而影响到会计要素的定义和分类、确认和计量等会计政策的选择。转变预算会计概念,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就在于转变会计目标。会计起源于受托责任,这是我们研究会计理论、解决会计问题的出发点之一。离开受托责任谈会计,无异于舍本逐末。然而,我国《会计法》和有关会计制度并没有鲜明地提出预算会计的受托责任。我国应该引进政府受托责任的概念,从会计目标上开始转变。 三、改革政府预算会计核算基础与内容的创新 会计基础是指会计事项的记账基础。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主要有资产负债表、预算执行情况表、财政周转金收支情况表、预算执行情况说明书及其他附表,可见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更侧重于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反映。诚然,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反映对于政府财务报告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但更多、更为重要的信息如与政府职能相关、反映受托责任等也应同时反映,并且政府财务报告体系也应更加合理化。 在传统的预算会计核算系统中,实物资产的核算还不完善,无形资产则通常没有反映,这既不利于资产的管理,也不利于全面衡量预算单位的真实财务状况。在高新技术领域,衡量预算单位的价值也将以无形资产为主,预算会计核算系统创新应以无形资产核算为主。1.无形资产核算范围的创新。对无形资产核算的准确,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和有用性,但无形资产主要面向未来,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传统会计模式无法对其准确地加以计量反映。2.折旧方法的创新。传统预算会计用历史价值计量没有运用折旧理论对资产进行必要的折旧,导致预算单位资产反映不准确,也不利于预算单位的资产管理。尤其是知识产品的快速更新导致像电子计算机等技术商品寿命较短,不运用折旧理论则会出现会计反映实质的背离。3.增加人力资源会计。知识经济时代是以人为本的时代,人力资源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因素,对事业发展建设以及价值的确定都有很大影响。传统预算会计核算中没有这一部分内容,在知识经济时代,对预算单位人力资源的成本、人才价值的确认等内容应受到重视。 四、完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的有效措施 在一个民主的社会中,政府财务报告在实现政府公开受托责任的过程中起着主要的作用,政府的执行分支机构理想的年度财务报告中应包括:说明与财务有关的法规和契约的履行情况,包括对政府经营的资助和分派要求;提供己经审计、符合公认会计原则的财务报表。" 1.完善资产负债表,规范财政总预算会计。按照我们前面提出的拓展预算会计的核算内容改进会计科目等建议,把预算外资金、社会保险资金、政府的债权、债务产权等一系列 的反映资产负债的会计核算主体纳入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各个预算会计的主体基本上能反映资产负债和财务运行绩效的整体情况,可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今后,资产负债表要按照"资产=负债+基金+结余"的会计等式编制。关于固定资产信息可以利用统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提供的资料,预算会计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包揽一切。 2、增加表外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原来的财务会计制度和财务规则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会计单位除了编制会计报表主表、副表外,还应报送会计报表附注和收支情况说明书,并扼要列举报表附注的内容。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应当适当 增加会计的报表的表外信息,使会计报表的内容更加完整、详实。有利于会计报表真实的反映各方面的财务信息。 3、年度报表中增加一些专用的明细表。为了满足各级政府、财政机关、立法机构、银行、审计机关等各方面的会计信息的需要,财政总预算会计应增设: 债务收支明细表、国有资本金增减明细表、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明细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年报表应增设:收支结余明细表、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明细表、基本建设投资明细表。增加这些专门的明细表一方面满足了各个方面的需要,另一方面使财务报告体系更加完整。 五、完善和改进政府预算会计制度,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随着我国预算管理的改革也必然对预算会计信息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年来, 我国财政管理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改革的力向使财政工作进步规范,进步公开和透明,也有利于财政、财务信息的正确反映,更有利于政府对经济的决策如推行部门预算编制、政府采购制度等。预算会计不仅要反映和监督预算执行情况, 而且也要反映政府财政运行情况和持续运行能力,为适应新的改革需要,完善和改进预算会计制度中不适应的部分采用权责发生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历史上的今天: 内蒙华电属于五大电力集团的哪一家]]]]]]2011-04-13 关于大学生创业贷款的问题2011-04-13 电池A 是什么意思?怎样看普通电池的容量?

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 核算哪些地方需要完善 详细�0�3

2.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主要核算特点是什么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第五条 事业单位应当对其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第六条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持续正常地进行为前提。
第八条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算为人民币金额计量。
第九条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由财政部在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
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的,由财政部在相关会计制度中规定。
第十二条 事业单位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情况和结果,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第十三条 事业单位应当将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统一纳入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情况。
第十四条 事业单位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扩展资料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第十五条 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同一事业单位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将变更的内容、理由和对单位财务状况及事业成果的影响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同类事业单位中不同单位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采用统一的会计政策,确保同类单位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第十六条 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事业单位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反映、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管理、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事业单位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第十七条 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3. 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有什么区别

行政bai单位和事业单位应其性质不一样,所以在很多方面是存在着区别的。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收入来源与核算的区别
行政单位的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行政单位拨入经费的取得应当按照单位预算和用款计划申请,同时结合各项业务活动的执行情况的进度、资金的结余情况,应该按规定用途来申请,按预算级次申请取得拨入经费。为核算拨入经费,行政单位应当设置“拨入经费”总账科目,收到拨入经费时借记“经费支出”“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该科目;缴回拨入经费时,借记该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年终结账将该科目贷记余额转入“结余”科目时,借记该科目,贷记“结余”科目。该科目平时贷方余额,表示拨入经费的累计数。该科目应按拨入经费的用途和资金管理要求分别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二级科目。银行转来的收款通知书时,确认拨入经费,同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拨入经费,并将具体情况登记在拨入经费明细账的贷方。有财政政府性基金预算拨入经费拨入情况下拨入经费取得时,行政单位应当借记零余额用款额度,贷记拨入经费。行政单位的拨入经费平时不结转,在年终时才结转。因此“拨入经费”总账科目平时的余额,反映行政单位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或执行进度。预算外资金是指财政部门按规定从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核拨给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以及部分经财政部门核准不上缴财政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二直接由行政单位按计划使用的预算外资金。为核算预算外资金,行政单位应设置“预算外资金收入”总账科目。
事业单位的收入渠道比较多,有财政补助、上级补助、业务活动、附属单位交款以及一些其他收入。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按核定的预算和经费领报关系从财政部门或通过主管部门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事业经费。为核算财政部门收入业务,事业单位应设置“财政补助收入”增长科目,事业单位收到财政补助时,借记“零余额用款额度”、“事业支出”、“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该科目;缴回财政补助收入时,作相反的会计分录;年终结账将该科目贷方余额全数转入“事业结余”科目时,借记该科目,贷记“事业结余”科目。该科目平常贷方余额表示财政补助收入的累计数。年终结账后,该科目无余额。事业单位在开展也活动中取得的收入包括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
(二)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支出用途与核算的区别
行政单位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所发生的各种资金耗费及损失,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支出主要包括经费支出,拨出经费和结转自筹基建等。经费支出是指行政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项支出。经费支出是行政单位为实现国家管理职能,完成行政任务所必须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是行政单位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各项建设,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资金保证,其经济性质属于非生产性支出。为核算经费支出业务,行政单位应设置“经费支出”总账科目。行政单位发生经费支出时,借记该科目,贷记“拨入经费”、“零余额用款账户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支出收回或冲销结转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该科目;年终将该科目借方余额转入“结余”科目,贷记该科目。年终转账后,该科目无余额。该科目平时借方余额表示经费支出的累计数。拨出经费是指行政单位根据核定的预算拨付给其所属单位的预算资金。为核算拨出经费业务,行政单位应设置“拨出经费”总账科目。行政单位转播预算经费时,借记该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收回或冲销转出时,借记有关单位,贷记该科目;年终将该科目借方余额转入“结余”科目,贷记该科目。该科目平时借方余额表示拨出经费的累计数。年终将该科目的借方余额转入结余,该科目应按拨出基本支出经费和拨出项目支出经费分设二级科目,并按所属拨款单位设置明细账。结转自筹经费是自己行政单位经批准,用拨入经费以外的资金安排基本建设,其所筹集并转存建设银行的资金。
事业单位的支出用途相对于行政单位来说要多一些,主要有开展业务活动支出、上缴上级支
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转播经费支出以及缴纳销售税金。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的支出主要分为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这两种支出的概念有所不同但是其核算方法差不多。
(三)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净资产处理的区别
行政单位的净资产是指行政单位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包括固定基金和结余等。固定基金是指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所占用的基金。它体现国家对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所有权。为核算固定基金,行政单位应当设置“固定基金”总账科目。
事业单位的净资产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事业结余、经营结余等。事业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资产,主要包括滚存结余资金和投资产权等。在核算事业基金时,事业单位应设置“事业基金”总账科目。该科目按核算的业务内容设“一般基金”和“投资基金”两个明细科目。“一般基金”主要用以核算滚存结余资金,投资基金用以核算对外投资部分的基金。
(四)其他
①、在会计基础方面上,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企业采用权责发生制。而事业单位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科采用权责发生制。
②、在成本核算方面,行政单位采用不进行成本核算,企业进行成本核算。事业单位视情况进行成本核算。目前,科学事业单位、文化事业单位、广播事业单位、测绘事业单位等都提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当进行成本核算。
③、行政单位会计不设置专用基金。事业单位会计设置专用基金,主要包括职工福利基金、修购基金、医疗基金和住房基金等几种。
④、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与行政单位相比,存在着许多共性,但也有一些特点。在资产方面,企业的对外投资区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事业单位不加区分,统称为对外投资;企业没有事业单位固定基金的核算内容;行政单位没有事业单位诸如无形资产和应收票据的核算内容。在负债方面,企业没有事业单位诸如应缴预算款和应缴财政专户款的核算内容;事业单位没有企业应付债券的核算内容;企业的借入款项区分为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事业单位不加区分;行政单位没有事业单位应交税金的核算内容。

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有什么区别

4.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主要核算特点有哪些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采用的是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相比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l)会计核算的基础不同。预算会计中,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事业单位会计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企业会计均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
(2)会计要素构成不同。预算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人和支出。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人、费用和利润。即使相同名称的会计要素,其内容在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上也存在较大差异。
(3)会计等式不同。预算会计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十净资产;企业会计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
(4)会计核算内容及方法有其特殊性。在预算会计中,固定资产一般应与固定基金相对应,固定资产不计提折;对外投资一般与投资基金相对应;对专用基金实行专款专用办法;一般不实行成本核算,即使有成本核算,也是内部成本核算;没有利润及利润分配的核算等。这些均与企业会计有明显差异。

5.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主要核算特点是什么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采用的是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相比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l)会计核算的基础不同。
  预算会计中,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事业单位会计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企业会计均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 
 (2)会计要素构成不同。
  预算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人和支出。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人、费用和利润。即使相同名称的会计要素,其内容在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上也存在较大差异。
  (3)会计等式不同。
  预算会计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十净资产;企业会计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 
 (4)会计核算内容及方法有其特殊性。
  在预算会计中,固定资产一般应与固定基金相对应,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对外投资一般与投资基金相对应;对专用基金实行专款专用办法;一般不实行成本核算,即使有成本核算,也是内部成本核算;没有利润及利润分配的核算等。这些均与企业会计有明显差异。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主要核算特点是什么

6.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主要核算特点是什么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第五条事业单位应当对其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第六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持续正常地进行为前提。
第八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算为人民币金额计量。
第九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由财政部在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
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的,由财政部在相关会计制度中规定。
第十二条事业单位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情况和结果,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第十三条事业单位应当将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统一纳入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情况。
第十四条事业单位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扩展资料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第十五条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同一事业单位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将变更的内容、理由和对单位财务状况及事业成果的影响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同类事业单位中不同单位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采用统一的会计政策,确保同类单位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第十六条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事业单位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反映、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管理、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事业单位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第十七条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7. 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有什么区别

[鲜花] [开心]你好亲,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会计主体和对象不同。事业单位会计是以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年度财务收支计划)...


适用准则不同。事业单位会计,要贯彻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而行政单位会计执行的是行政单位财务规则。


会计制度不同。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各有各的会计制度,二者核算科目和核算内容有很大差异。【摘要】
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有什么区别【提问】
[鲜花] [开心]你好亲,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会计主体和对象不同。事业单位会计是以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年度财务收支计划)...


适用准则不同。事业单位会计,要贯彻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而行政单位会计执行的是行政单位财务规则。


会计制度不同。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各有各的会计制度,二者核算科目和核算内容有很大差异。【回答】
你好,亲,感谢耐心等待,答案已经帮你找到了,你查看一下喔,··~~谢谢![开心][鲜花]【回答】

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有什么区别

8. 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有什么区别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应其性质不一样,所以在很多方面是存在着区别的。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收入来源与核算的区别行政单位的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行政单位拨入经费的取得应当按照单位预算和用款计划申请,同时结合各项业务活动的执行情况的进度、资金的结余情况,应该按规定用途来申请,按预算级次申请取得拨入经费。【摘要】
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有什么区别【提问】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应其性质不一样,所以在很多方面是存在着区别的。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收入来源与核算的区别行政单位的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行政单位拨入经费的取得应当按照单位预算和用款计划申请,同时结合各项业务活动的执行情况的进度、资金的结余情况,应该按规定用途来申请,按预算级次申请取得拨入经费。【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