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皮革行业的形势如何?

2024-05-07 22:21

1. 今年皮革行业的形势如何?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皮革制品产量数据、中国皮革制品销售收入数据等
产量有所回升
2015-2020年我国皮革企业的数量呈波动变化,2015年企业数量最多达到了9252家,到2020年,企业数量最低为8471家,同时因为新冠疫情对整个行业的巨大冲击,亏损企业占比也在这一年达到最高,为21.1%,约1787家。

从皮革供给情况来看,2016年以来,我国皮革制品产量呈现震荡走势,2017年,全国皮革制品产量为7.3亿平方米,为近年最高。2020年中国皮革产量为5.7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4.8%。

鞋类收入贡献最高
据中国皮革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我国皮革制品行业销售收入规模呈现持续下降发展态势,2020年中国规模以上皮革行业销售收入为0.96万亿元,同比下降12.8%。

具体到细分产品来看,目前,我国鞋类产品对皮革行业收入的贡献仍是最高的。2020年中国规模以上鞋企销售收入5965.9亿元,同比下降13.3%;规模以上旅行用品及箱包企业销售收入1217.7亿元,同比下降15.1%;规模以上制革企业销售收入972.4亿元,同比下降18.8%;规模以上皮革服装企业销售收入550.2亿元,同比下降5.7%;规模以上毛皮及制品企业销售收入459.3亿元,同比下降21.4%。

鞋类作为细分市场,通过对2015-2020年皮革鞋靴产量情况的统计可以发现,近六年中国皮革鞋靴产量波动下行。其中2015-2017年产量变化平缓,均在45.5亿双左右的水平;2017-2020则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2018-2019年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上游牛皮产量过剩,导致生牛皮价格下降,从而皮革生产的成本降低,进一步降低了下游皮革鞋靴的成本。
到2020年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原料又出现紧缺,故而造成产量进一步下降,全年鞋类产量为35.4亿双。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皮革鞣制加工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今年皮革行业的形势如何?

2. 皮革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学的发展,合成革的性能虽然会愈来愈接近天然皮革,但永远不能达到天然皮革的指标。其原因在于皮革的性质来自于生命科学。动物皮是生命体的一部分,生命科学的深邃和奥妙不是一般物理和化学能够模仿的,人们可以合成牛胰岛素,但绝对不能合成公牛、母牛和山羊。另外,皮革制品对于使用者来说还具有特殊的心理价值,即炫耀性和自慰性,这就和戴着铜制的戒指和黄金打造的戒指心里感受是一样的。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皮革的需求量只会越来越大,而不可能走向衰落,因此说皮革工业是“日不落产业”一点也不为过。一种产业的生命力在于这种产业所生产的产品有无市场需求,而市场的需求又取决于产品对人类的作用和功能。皮革制品之所以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青睐而长盛不衰,主要在于其优越的、不可替代的性能。1、与人体的亲合性;动物皮主要由胶原蛋白组成,人的皮肤也是胶原蛋白。因此,只要加工过程中控制化工材料的使用,所有皮革均可与人体零距离紧密接触,贴身穿用,不会产生任何不利于人体的不良反应,这是任何化学纤维难以比拟的。2、力学性质;皮革具有一定的弹力,但其弹力不同于塑料和橡胶,拉伸到一定长度后,回弹并不随着外力的消除而直线产生,而是按照其特定曲线缓慢恢复原状,这就是皮革的回弹滞后性。这种独特的力学性能,使皮衣、皮鞋穿着舒适贴体,对身体没有压迫感,皮鞋和胶鞋、塑料鞋穿着感觉不同的原因就在于此。3、卫生性能;皮革的透气性和吸湿排湿性是其它面料尤其是化学纤维面料无可比拟的,在自然状态下完全干透的皮革仍含有15%的水份,正常的绒面革载水量达其重量的70%时,其革面仍是干爽的,穿着仍无潮湿感。皮革的透水汽性可达200g/m2hr。而合成革的极品——超细纤维革,仅仅达到10g/m2hr。另外,皮革本身是一种蛋白质纤维三维交织的超大比表面的多孔体。每平方英寸约有100万个微孔,这种结构带来皮革良好的透气性,在1mm汞柱的压力下每平方米每小时透气量达1000多升。这种宝贵的吸湿排湿性和透气性赋于鞋类和服装难得的穿着舒适性和卫生性。制革业不是消耗产业笔者认为,任何加工制造业均要消耗资源,关键是消耗哪类资源。世界上的天然资源分两种:一次性资源和可再生资源。如钢铁、煤矿、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其原料就属于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资源;而粮食、棉花、油料、牲畜则属于可再生资源。地球上一次性资源终有一天会枯竭,按照开采速度煤炭仅够开采200年至250年,而石油再有40年至50年将会枯竭,那时候再没有石化工业和煤炭化工,再没有看到的塑料和化纤,街上也没有燃油汽车。因此人类才以种种措施限制一次性资源的消耗。制革工业与面粉厂、碾米厂、罐头厂、食品厂一样,消耗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天然资源——生物资源,只要人类还吃肉、喝牛奶,还养猪、养牛、养羊,制革原料就有源源不断地供给,它永远不会给地球造成资源枯竭,只能随着这种资源的合理消耗,带动一个产业链的循环、发展和提升。制革污水可否治理社会上有一种偏见,认为制革污染,是难以治理的。于是许多地区明文规定,不许上制革企业。更有甚者,对制革企业左右看不惯,以种种理由刁难、“挤兑”——无论排放是否达标——直到业主无奈,企业倒闭或搬迁、逃离为止。从本质上讲,制革厂与污染并无必然联系,生皮本来是不存在污染和毒害的,其排放污染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采用了有污染的化工材料,其二是生皮在加工过程中除去的非制革物质进入到废水中。这两种污染的源头都可以在生产工艺中避免,这就是所谓的清洁化制革工艺,目前我国清洁化制革工艺的研究已日臻成熟,新技术已从实验室向大生产转化。关于已经产生的制革污水的处理,新工艺、新设备更是层出不穷、各具千秋,其技术已至臻成熟,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早已成多数制革企业最低的要求。至于现存的不达标企业多数属于设备投入不足或为降低成本有意蒙混过关,其主要原因已不属技术范畴。制革业不是高污染行业这种认识的影响面很广,除了媒体的负面报道外,“想当然”的传统观念是形成这种误区的主要原因。人们的偏见和厌恶主要出于对制革行业污染的忧虑和制革厂脏、臭、累的成见。尤其是“臭”,中国早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之古谚,除了说明制革行业是个技术行当,需要聪明和智慧外,也映射出自古以来人们对皮革就有“臭”的思维定势。过去几十年里制革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确实存在着环境污染问题,但其污染排放量仅占全国总排放量的0.47%,而皮革总产值却占全国工业的2%,出口创汇额占全国的4%,从这个意义上讲,以0.47%的环境代价换取2%——4%的社会收益,说明皮革污染并不比别的行业更严重,在轻工行业中排在造纸和食品之后,居第三位,远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处“百业之首”地位。关于制革厂的环境卫生或脏臭,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情况。无须回避,在制革历史上,工作环境确实曾经是不雅的,地面脏乱,车间有臭味,但这种现象在制革工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已逐步得到了改观,投资规模在数千万元以上的中型制革厂和进入现代管理程序的制革企业已基本不存在脏臭的现象。再说,臭味与有毒害绝对不可画等号,有香味的东西不一定对人体没有毒害,如有机溶剂——香蕉水,有令人愉快的香味,但却对身体有极大的毒害。皮革厂臭味何来,主要是蛋白质的氨基酸分解出氨气的味道。氨基酸分解后虽臭,但对人体毒害甚微,与有香味的香蕉水不可等同对待。百年以来,全世界制革行业从来没有职业病,就是皮革厂的生产环境对人体影响的明证。

3. 皮革行业现状和未来

利润率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
从行业运营情况来看,2015-2020年营业收入与利润均平缓波动下降,2016年行业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均达到最高,约为15163.04亿元与988.07亿元,但是利润率则2015年最高,为6.69%。
2019年受行业生产成本降低的影响,行业利润率较去年增加至6.75%,主要是因为生产成本的降低。2020年1-11月的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分别为9092.3亿元与480亿元,利润率为5.28%,较去年同期下降明显。
总体来看,皮革行业的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呈波动下降的形式,利润率方面,相对于服装行业40%左右的利润率,皮革行业的利润水平非常低。



企业经营情况受外界影响大
2015-2020年我国皮革企业的数量呈波动变化,2015年企业数量最多达到了9252家,到2020年11月,企业数量最低为8471家,同时因为新冠疫情对整个行业的巨大冲击,亏损企业占比也在这一年达到最高,为21.1%,约1787家。在此之前的2017-2019年,亏损企业的占比水平均维持在11%左右。这一现象说明皮革行业的企业受外部环境影响明显。



皮革鞋靴产量下降,皮革行业压力增加
通过对2015-2020年皮革鞋靴产量情况的统计可以发现,近六年中国皮革鞋靴产量波动下行。其中2015-2017年产量变化平缓,均在45.5亿双左右的水平;2017-2020则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2018-2019年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上游牛皮产量过剩,导致生牛皮价格下降,从而皮革生产的成本降低,进一步降低了下游皮革鞋靴的成本。
到2020年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原料又出现紧缺,故而造成产量下降。皮革鞋靴产量的下降造成皮革行业产品滞销,短时间内会有产能过剩的问题,长时间将会直接使得皮革行业整体市场规模下降。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皮革鞣制加工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皮革行业现状和未来

4. 皮革行业

皮革其实就是材料的一种,用途比较广泛。用于制作包箱、衣饰、鞋靴、体育用具。还有部分特殊作用的皮革如工业用革、轮带革、军用革等。
目前皮革行业内主要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皮革化学品制造,面向对象主要是国内各皮革生产厂家,出名的有巴斯夫、科莱恩等,主要产品涉及鞣剂、涂饰剂、加脂剂、染料等等;原料革制造厂商,如在广州的各个皮革厂,生产成革供应给下游的鞋靴制造商等。毛皮制造商,主要生产毛皮,国内有一定的产业集群,例如辛集。国内的皮革制造有直接做成成品革的,也有直接坐到蓝、白湿皮然后出口或内销的,当然也有不做水场,只从蓝、白湿皮做起的。做真皮产品的制造商也属于皮革行业。
另外还有一些企业是为皮革的销售、外贸服务的,比如一些外贸公司。
在皮革行业就业主要是做技术员,从熟悉各个工段做起,到控制整个工艺,如果能够成为核心技术人员还是挺好的,不过皮革行业比较脏、累就是了。如果想做商务方向的可以尝试做报关员或者销售代表什么的。

5. 皮革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将如何

所周知,中国一个世界人口大国,而中国最离不开的则是衣食住行。不管是缺少其中哪一样,可能都会扰乱中国的人口的生活环境。所以人们对于平时的穿着、饮食、居住、行驶都是缺一不可。同时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衣食住行也得到很大的改善。比如在穿着方面,以前人们所穿的衣服普遍都是使用棉质制成,而如今更多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加入,比如从皮革市场购买一些皮制服饰。

皮革是近几年来皮革市场最常见的一种面料,它使用是各种动物的皮毛制成。大家都知道,动物的皮毛比较结实,而且保暖性也比较好。如果用于制作成服饰非常的不错。比如我们冬天所穿的皮制大衣又或者是所配戴的皮制帽,此外,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穿的皮鞋,都可以在皮革市场中看到。
 
中国的经济在不断的得到发展,所以服装界也会走向一个又一个高潮。因为发展的需求,对于皮革市场的需求量也会比较大。在市场里面,可以看到有关于皮革成品的存在,也有半成品的存在。成品主要就是已经制作而成的皮革物品,而半成品多数都是布料,商家可以买回去进行加工成各种各样的皮革物品。

 因为皮革的优势,加上人们对于它的需求,所以皮革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将是一个不可估量的产值。对于从事皮革工作又或者是皮革业的人士来讲,也将不断的迎来成功的喜悦。

皮革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将如何

6. 皮革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皮革业现在正面对双重压力,在生产成本上涨和市场萎缩的双重压力下,全国大部分服装和鞋类企业处于半停工状态。尤其是在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比较严重。由于原材料和工人成本大幅上涨,价格的提升导致服装、鞋业等低端制造业订单忽然大幅萎缩。企业陷入了困境,大部分的工厂正处于半停工半营业状态,甚至有些中小企业纷纷关门停业,还有少数企业开始倒闭。

  据悉,今年服装企业的报价普遍上涨15%—20%。在向泉州一家企业负责人了解时发现,一些国外客户对企业的新报价无法接受,而企业若接受客户的还价又没有利润。过去如果客户对一款样品感兴趣,从打样到下单最快只要一个星期,而现在双方在价格上一直谈不拢,谈判期大大延长,有时一笔订单能谈上一两个月。

  对于这次商品大规模的提价现象,国外市场上的反应却是像扣了一盆冷水,显然,企业的这种提价行为是不容易被接受。但是企业在面对物质资料上涨的现实情况下,为其生存又不得不将产品的价格上调。这样就把企业放到了一个两处为难的位置。鞋服产品是皮革业的上游,鞋服产品经营被困,皮革业发展也将会直接受到影响。

  2011年4月份国内鞋企迎来了反倾销税的结束,本以为这次欧盟反倾销税结束会拉动国内鞋企贸易市场的回暖,商品出口量会大幅的增长。皮革业也会随着这次改革大潮而走高来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可是,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反倾销税的结束并没有刺激到了中国出口鞋企的神经敏感区,这次反倾销税结束不但没有使得中国鞋品出口贸易量上升,反而致使国内大部分出口鞋企在对外贸易上问题上选择“试探性接触”,甚至是止步观望,这样的市场现状又大大的遏制了皮革业的发展。

  这次鞋服企业所面临的双重压力,阻碍了中国皮革业的发展。同时也考验了中国企业的生命力,皮革业的发展行情看制革商品的走势高低,倘若商品因价格过高而销售受阻,那么皮革业的走势也会随着商品的滞留而停步不前。其实,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环环相扣的。中国皮革业什么时候才能够自信的发展起来,取决于中国鞋服商品市场的提价何时被市场所接受。因此说,此次大规模成本上涨潜在危害已经远远大于商品提价本身,已经影响到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如今,在双重的压力下,任何单位的处境都是一样的。尽管大部分的企业相继面临生存困难,但是仍有一些企业在应对这次困境表现洒脱盎然,只有在困难的时侯才能分辨出众多企业的强弱。弱小的企业面临困难时选择停产或者倒闭,而强大的企业却冷静观察市场找准定位,搞研发搞创新。通过对品牌的创新和改革来解决当前的困难,创新不但有效缓解这次成本压力下的压力,而且有些企业还通过研制新产品找到了解决困难的突破口。

7. 环保皮革在中国市场上的前景怎样?

  近年来,环保监管和要求的日益严格,已经成为悬在许多制革企业头上的利剑,随时都有可能落下。而市场不景气和几乎没有利润空间的市场现实,更是导致许多正规的大型制革企业无利可图,甚至是亏本经营,市场上还一度出现了接单越多、做得越多、赔得越多的怪现象。今年以来,各种生产原材料、人工成本大幅上涨,而成品却很难同步涨价,有的根本涨不了价,还有的甚至降价,这表明中国制革业正在经历一个困难阶段。今天,对中国制革业来说,不论是外资企业,还是内资企业,不论是规模大的,还是规模小的,没有一家过得轻松自在,整个行业正陷入深度调整的阵痛中。在生存日渐艰难的现实情况下,行业发展的前景在哪里?业界陷入迷茫。

  前段时间,工信部又通报了一批环保问题黑名单企业,不少制革企业榜上有名,其中不乏行业知名制革企业,该事件再次震动了整个行业。作为畜牧业的副产品,制革原料动物皮本来是纯生物天然产品,本身对环境无任何危害,只是在加工成成品革的过程中,企业使用了大量的化工产品,正是这些化工产品相互反应的结果,才产生了一些对环境有害的废物。实际上,按现在的技术条件,只要企业愿意投入,这些有害废物是可以完全处理好的。但不管是企业,还是各地方政府,在过去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总是报着侥幸的心理在搪塞应付。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人们对生存的环境空前关注、容忍度越来越低的时候,也是整个行业及各相关地方政府该还环保账的时候了。

  当然,在还环保账方面,行业企业除了要加大治理力度外,整个制革业界和相关领域,包括政府,也都在积极应对,力图从源头上杜绝或者是减少制革过程中有害物质的产生。这也是当前制革清洁工艺、制革新技术、废水循环利用技术、环境友好型皮化材料、节能减排新型制革机械设备、生态皮革技术方兴未艾的根本原因。尽管中国制革业还没有彻底地解决制革生产中的所有环保问题,但制革行业已经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实质性地突破,相信在环保方面的阵痛期不会太久。过了这个阵痛期,也许中国制革业会一跃而成为全球制革新技术的领头羊,我们期待这一天早日来临。

  除了环保阵痛外,中国制革业遭遇的另一大阵痛就是市场了。在如今的皮革制品市场上,某一类、某种风格的产品,还想象过去那样一接单就是海量,甚至一做就是许多年的现象,几乎是不可能再现了,“少量多样”是如今皮革制品市场的主要特色。这不仅提高了皮革产业链上相关企业的开发和生产成本,降低了效率,而且直接导致了一些规模庞大的皮革制品企业难以接单,特别是一些专做国际品牌代工的巨头,最近几年来几乎无一例外地缩小了规模和产能。在这个“小而多变”的年代,曾经的巨无霸企业如今已显得臃肿,“消肿”是他们不得不承受之痛。

  几近崩溃的利润空间,是制革行业遭受的又一大阵痛。对于制革企业来说,如今又冲到历史高位附近的原料皮价格,已经成为众多制革厂难以承受之重,再加上本来就一直在上涨的人工等生产经营费用,和难以上涨的成品革价格,导致目前制革厂已无利可图。可是,为了留住老客户,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不少制革企业不得不亏本生产。据传,业界一知名制革企业,在5月~7月的3个月里,整整亏损了5,000万元,现在不得不进一步压缩产量。一方面,该企业很想接单,另一方面,接了单就要赔钱,这种进退两难的困境,是众多中国制革企业的尴尬写照。

环保皮革在中国市场上的前景怎样?

8. 皮革制品行业都有哪些特点?

在我国,人们习惯将用PVC树脂为原料生产的人造革称为PVC人造革(简称人造革);用PU树脂为原料生产的人造革称为PU人造革(简称PU革):用PU树脂与无纺布为原料生产的人造革称为PU合成革(简称合成革)。 中国人造革、合成革行业的发展,已成为一个新兴的颇有发展潜力的产业,突出地表现为下列几个特点: (1)人造革、合成革发展迅速,市场日益拓宽 当今,日常生活中花色品种繁多的革制品随处可见,如室内装饰、沙发面料、汽车内饰、服装、鞋类和箱包等等,人们往往认为这些制品是天然皮革制作的,其实不然,这些革制品相当大的份额被人造革、合成革所占据。 在中国,人们习惯将用PVC树脂为原料生产的人造革称为PVC人造革(简称人造革);用PU树脂为原料生产的人造革称为PU人造革(简称PU革);用PU树脂与无纺布为原料生产的人造革称为PU合成革(简称合成革)。对PU人造革、PU合成革来说,目前行业还没有准确地命名,但有人习惯上把上述三种革统称为合成革。到底如何命名?有待大家来统一和规范,以给它一个较为恰当的名称。 人造革、合成革是塑料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各行业被广泛使用。人造革、合成革生产在国际上已有60多年发展历史,中国自1958年开始研制生产人造革,它在中国塑料工业中是发展较早的行业。近几年来,中国人造革、合成革行业的发展不仅是生产企业装备生产线的增长、产品产量连年增长、品种花色年年增加,而且行业发展过程中有了自己的行业组织,有相当的凝聚力,从而能把中国人造革、合成革企业,包括相关行业组织在一起,发展成一个有相当实力的行业。 继PVC人造革之后,PU合成革经过科技专家们30多年的潜心研究和开发,作为天然革的理想替代品,获得了突破性的技术进步。 PU涂于织物表面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市场上,到了1964年,美国杜邦公司开发出了一种用作鞋帮的PU合成革。日本公司建立了一套年产60万平方米的生产线之后,经过20多年的不断研究开发,PU合成革无论在产品质量、品种,还是产量上都得到了快速地增长。其性能越来越接近天然皮革,某些性能甚至超过天然皮革,达到了与天然皮革真假难分的程度,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当今,日本是最大的合成革生产国,可乐丽、帝人、东丽、钟纺等几家公司的产品基本上代表着国际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水平。其纤维及无纺布制造向着超细化、高密度化和高无纺效果方向发展;其PU制造向着PU分散液、PU水乳液方向发展,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宽,从开始的鞋用、箱包领域发展到服装、球类、装饰等其他特殊应用领域,遍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2)人造革、合成革对天然皮革的挑战 天然皮革由于具有优良的天然特性被人们广泛用于生产日用品和工业品,但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皮革的需求倍增,数量有限的天然皮革早已不能满足人们这种需求。为解决这一矛盾,科学家们几十年前即开始研究开发人造革、合成皮革,以弥补天然皮革的不足。50多年的研究历史过程就是人造革、合成革向天然皮革挑战的过程。 科学家们从研究分析天然皮革的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开始,从硝化纤维漆布着手,进入到PVC人造革,这是人工皮革的第一代产品。科学家在这一基础上,做了多方面的改进和探索,首先是基材方面的改进,随后是涂层树脂的改性和改进。到了20世纪70年代,合成纤维的无纺布出现针刺成网、粘结成网等工艺,使基材具有藕状断面、空心纤维状,达到了多孔结构,而符合天然革的网状结构要求;当时的合成革表层已能做到微细孔结构聚氨酯层,相当于天然革的粒面,从而使PU合成革的外观和内在结构与天然革逐步接近,其他物理特性都接近于天然革的指标,而色泽比天然革更为鲜艳;其常温耐折达到100万次以上,低温耐折也能达到天然革的水平。 超细纤维PU合成革的出现是第三代人工皮革。其三维结构网络的无纺布为合成革在基材方面创造了赶超天然皮革的条件。该产品结合新研制的具有开孔结构的PU浆料浸渍、复合面层的加工技术,发挥了超细纤维巨大表面积和强烈的吸水性作用,使得超细级PU合成革具有了束状超细胶原纤维的天然革所固有的吸湿特性,因而不论从内部微观结构,还是外观质感及物理特性和人们穿着舒适性等方面,都能与高级天然皮革相媲美了。此外,超细纤维合成革在耐化学性、质量均一性、大生产加工适应性以及防水、防霉变性等方面更超过了天然皮革。 实践证明,合成革的各项优良性能是天然皮革无法取代的,从国内外的市场来分析,合成革也已大量取代了资源不足的天然皮革。采用人造革及合成革做箱包、服装、鞋、车辆和家具的装饰,已日益得到市场的肯定,其应用范围之广,数量之大,品种之多,是传统的天然皮革无法满足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