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官坡稀有金属矿田()

2024-05-08 01:55

1. 卢氏官坡稀有金属矿田()

官坡稀有金属矿田位于卢氏县官坡乡。东起蔡家沟西至省界附近,长约20公里,宽约3—4公里。为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田,共有伟晶岩脉约1000条。其中,南阳山、蔡家沟两矿床经过勘探,七里沟—百花沟经过详查。
官坡稀有金属矿田有锂、铍、铌、钽、铷、铯6种稀有金属矿产。花岗伟晶岩脉从南到北有明显差异性,即有黑云母型→二云母型→白云母型→锂云母的变化特征。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属白云母型和锂云母型。钠长石化、锂云母化等交代作用越发育,稀有金属矿化作用越强。
稀有金属矿物种类很多,主要的有用工业矿物有锂辉石、绿柱石、铌钽铁矿、锰铌矿、锰钽矿、细晶石、锂云母、铯榴石等。
官坡稀有金属矿田为河南省最主要的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田。
该矿田是在寻找白云母矿床过程中发现的。1956—1957年秦岭区域测量大队三分队在进行1∶20万地质测量时,发现官坡南部有白云母花岗伟晶岩分布。1960年,省地质局豫○七队对卢氏县南部含白云母伟晶岩进行踏勘,大致查明了花岗伟晶岩脉分布范围。1961年为在卢氏南部寻找铁、铜、白云母及稀有金属矿产,豫○七队丁冰等人在卢氏南部进行矿点检查和综合性区域地质剖面测量,于10月份在官坡南阳山的胶泥胡同一带发现了含锂辉石的花岗伟晶岩脉。这是在该区发现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脉的开端。
1962年,豫○七队赵圣琮等对南阳山矿区开展花岗伟晶岩脉普查评价工作,在3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了79条伟晶岩脉,并对10余条矿化较好的岩脉进行地表揭露。发现和肯定了南阳山矿区为含锂、铍、铌、钽矿物的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区,显著提高了对矿床的地质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
由于当时国家急需稀有金属矿床,特别是铌钽矿床,1963年加强了对官坡南阳山稀有金属伟晶岩矿区的工作。此时,豫○七队已与豫○一队合并,豫○一队成立了五○四分队,由赵圣琮任技术负责。1963—1964年夏,工作进展很快,王亨治、苏振邦等在矿区外围10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了182条花岗伟晶岩脉。其中,含锂矿物脉49条,以含铌、钽为主的矿脉51条,扩大了矿区远景。又开展了由西部省界至狮子坪一带1∶5万地质测量。赵圣琮、金瑶等在南阳山矿区内对重点矿脉进行工作,发现稀有金属矿物达19种之多,普查工作基本完成,肯定了该区钽、铌矿的重要工业价值。当时,成为仅次于新疆阿尔泰地区的伟晶岩稀有金属矿区。同时,五○四分队还在庙台、蔡家沟一带山脚下发现含锂辉石花岗伟晶岩滚石,正在1∶5万地质测量范围之内。此时,1∶5地质测量已进展到百花沟一带,已先后发现兰草南小西沟和百花沟等花岗伟晶岩脉集中区,并正准备向庙台、蔡家沟、狮子坪一带前进。正当矿区及外围工作顺利进展的时候,省地质局要求立即转移到龙泉坪一带普查白云母矿,官坡稀有金属矿区及外围工作暂时停止,资料装箱保管。五○四分队全体职工除留个别人保管资料、处理善后外,仓促转移到龙泉坪一带工作。
1965年,根据河南省地质局和陕西地质局达成的协议,资料交给陕三队。由陕三队完成官坡一带稀有金属矿区勘探任务。1965年陕三队进入官坡南阳山矿区,1967年完成了勘探任务,提交了报告。勘探期间,成都地质学院栾世伟等人曾到矿区研究其成矿特征和矿化规律。1967年4月陕三队在蔡家沟一带发现20余条矿化脉,认为具有很好远景,从1967年4月起进行普查和勘探。1970年提交了蔡家沟矿区勘探报告。南阳山和蔡家沟两矿区的锂、铍、铌、钽、铷、铯均求有储量,整个矿田合计锂、铯达中型规模,其他为小型。1970年陕三队撤出河南省。
1967年,南阳山矿区勘探即将完成之际,成立了由冶金部投资、省冶金厅代管的卢氏官坡矿筹建处。1972年建成,命名为卢氏县钽铌矿。为日处理200吨矿石的采选联合企业。建成投产后,为满足矿山需要,应卢氏钽铌矿要求,省地质局地质四队王亨治等人在陕三队配合下,于1973—1974年间补做矿区部分工作,提交了302、303脉的详查评价报告。卢氏钽铌矿的投产解决了国家急需,但不久,因国内其他地方又找到了大型钽铌矿床,而该企业又属亏损企业,故于1978年9月停产关闭。设备和人员分别调往灵宝文峪金矿和栾川钼矿。

卢氏官坡稀有金属矿田()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