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我想对游击队员说,200字

2024-05-06 21:18

1. 作文:我想对游击队员说,200字

我是超导他人的


1941年,日军对河北易县的狼牙山地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连续的“扫荡”,制造了田岗、东娄山等多起惨绝人寰的惨案,妄图以凶残的“三光”政策, “蚕食”我抗日根据地。9月23日,日军分三路向易县进军,妄图包围杨城武司令员指挥的晋察冀军分区一分区。24日,3000名日伪军突然包围了狼牙山地区,将邱蔚团、易县、定兴、徐水、满城四个县的游击队以及周围人民群众共2000多人围住,形势十分严峻,邱蔚团长急速将此情报告杨城武司令员,为解救游击队员与当地百姓,杨城武司令员制定了“围魏救赵”的作战方案,命令3团、20团佯攻管头、松山、甘河一带日军,促使日军从狼牙山东北方向调兵增援,以便于被围的游击队员与人民群众从狼牙山东北方向突围。邱蔚团长根据此作战方案将掩护部队转移的任务交给7连。午夜,邱蔚团长指挥部队及当地群众从盘陀路安全地转移到了田岗、牛岗、松岗一带。清晨,日伪军误以为邱蔚团已经被包围,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500多日伪军凶猛地向狼牙山方向攻来。7连战士早就在敌人必经的路上埋下地雷,炸的日伪军丢下五十多具尸体慌忙地逃了回去。日军指挥官深信邱蔚团已被围住,命令部队再次疯狂地向狼牙山方向进攻。激战中,7连战士大部分牺牲,连长刘福山身负重伤,生命垂危。为了让大部队再走远些及7连受伤的战士能安全地转移,指导员蔡展鹏命令马宝玉班留下坚守。为了拖住并吸引日伪军,马宝玉带领葛振林、宋学义等5名战士边打边向棋盘陀方向撤退,把日伪军引向悬崖绝路。当他们退到棋盘陀顶峰时已经剩下5个人了,并且子弹已经全部打光,他们只好举起石块向日伪军砸去。日伪军发现他们已经没有子弹了,蜂拥向山顶冲来,并叫到“捉活的,捉活的!”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人宁不屈,为了不让日伪军活捉与武器落到日伪军手中,提着枪纵身跳入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山崖上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马宝玉等五名战士的英雄壮举迅速传遍全军全国,被誉为“狼牙山五壮士”,1942年5月,晋察冀军区举行了“狼牙山五壮士”命名暨反扫荡胜利祝捷大会,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授予3名烈士“模范荣誉战士”称号,并追认胡德林、胡福才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通令嘉奖葛振林、宋学义,并授予“勇敢顽强”奖章。狼牙山五壮士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受到聂荣臻司令员的高度评价,他说:“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为纪念和表彰5位抗日英雄,当地革命政府在棋盘坨主峰建起了纪念塔。新中国成立后,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事迹被收录进小学课本。1978年,宋学义因病逝世,长眠于沁阳市烈士陵园。2005年3月21日,在即将迎来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葛振林病逝于湖南衡阳,至此,狼牙山五壮士中最后一位在世者也永远离开了人们。 
白芳礼生于1913年5月,故于2005年9月,享年93岁。祖籍河北沧县,祖辈贫寒,13岁起就给人打短工。他从小没念过书,1944年,因日子过不下去逃难到天津,流浪几年后当上了三轮车夫。靠起早贪黑蹬三轮车糊口度日,经常挨打受骂,让人欺负,再加上苛捐杂税,终日食不饱腹。解放后的白芳礼,靠自己的两条腿成了为人民服务的劳动模范,也靠两条腿拉扯大了自己的4个孩子,其中3个上了大学。同时,他还供养着20岁就守寡的姐姐,并支援侄子上了大学。一个不识字的老人,对自己能用三轮车滚出一条汗水之路,把子女培养成大学生感到无比欣慰。老人的儿子回忆说,父亲虽然没文化,但就喜欢知识,特别喜欢有知识的人,从小就教导他们好好学习,谁要学习不好,他就不高兴。1974年白芳礼从天津市河北运输场退休后,曾在一家油漆厂补差。1982年,老人开始从事个体三轮客运。每日里早出晚归、辛劳奔波,攒下了一些钱。 
1987年,已经74岁的他决定做一件大事,那就是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这一蹬就是十多年,直到他将近90岁。 
1987年,相当于绕地球蹬了几十圈的74岁的白芳礼正准备告别三轮车时,一次回老家的经历使他改变了主意,并重新蹬上三轮,开始了新的生命历程。 
“娃儿,大白天的你们不上学,在地里泡啥?”白芳礼在庄稼地里看到一群孩子正在干活,便问。娃儿们告诉这位城里来的老爷爷,他们的大人不让他们上学。这是怎么回事!他找到孩子的家长问这是究竟为啥。家长们说,种田人哪有那么多钱供娃儿们上学。老人一听,心里像灌了铅,他跑到学校问校长,收多少钱让孩子们上得起学?校长苦笑道,一年也就百儿八十的,不过就是真有学生来上学,可也没老师了。老人不解,为嘛没老师?校长说,还不是工资太少,留不住呗。 这一夜,老人辗转难眠:家乡那么贫困,就是因为庄稼人没知识。可现今孩子们仍然上不了学,难道还要让家乡一辈辈穷下去?不成!其他事都可以,孩子不上学这事不行! 
在家庭会上,白芳礼老人当着老伴和儿女们宣布:“我要把以前蹬三轮车攒下的5000块钱全部交给老家办教育。这事你们是赞成还是反对都一样,我主意已定,谁也别插杠了!”别人不知道,可老伴和孩子们知道,这5000元钱,是老爷子几十年来存下的“养老钱”呀!急也没用,嚷更不顶事,既然老爷子自己定下的事,就依他去吧。 
随后,老人便分两次将5000元捐给了家乡白贾村,建立起一个教育奖励基金会。村里人为了表示谢意,将一块写着“德高望重”的大匾送到了白芳礼家。 那以后,老人又蹬上了三轮车。像往常一样,儿女们在老爷子出门前,都要给他备好一瓶水、一块毛巾,一直目送到街尽头。白芳礼呢,一切还是那么熟悉,但心里却比过去多装了一样东西,就是孩子们上学的事。 
尽管一样蹬车挣钱,白芳礼却有自己的“生意经”。今年60岁的张师傅回忆说,16年前白芳礼经常在天津站附近拉活,那时就认识了同行白芳礼,别人拉车是为千方百计挣钱养家,而白芳礼却连续把劳动所得捐献给公益事业; 
还特别在他的三轮车上挂起了一幅写着“军烈属半价、老弱病残优待、孤老户义务”字样的小旗,公开宣布对部分乘客实行价格优惠。 
1994年,时值81岁高龄的白芳礼在一次给某校的贫困生们捐资会上,把整整一个寒冬挣来的3000元钱交给了学校,校领导说代表全校300余名贫困生向他致敬。老人一听这话,思忖起来:现今家里缺钱上学的孩子这么多,光靠我一个人蹬三轮车挣的钱救不了几个娃儿呀!何况自己也老了,这可咋办?老人的心一下沉重了起来。回到车站他那个露天的“家”后,老人硬是琢磨了一宿,第二天天还未亮他就把儿女家的门给敲开了。 
儿女们看老人气喘吁吁地挂着一身霜露,不知有啥急事。老爷子要过一碗水,拍拍衣襟上的尘土,说:“我准备把你妈和我留下的那两间老屋给卖了,再贷点钱办个公司。名字都想好了,就叫‘白芳礼支教公司’。”儿女们你看我,我看你,说:“爸,您老看怎么合适就怎么办吧。”老人乐不可支。“爸,我们嘛也不担心,就是担心您老这么大年岁还……”白芳礼朝儿女们挥挥手,说:“啥事没有,你们开口支持我办支教公司比给我买罐头、麦乳精强百倍。”老人猛地一按车铃,伴着清脆悦耳的“丁零零”声,消失在晨雾之中。不久,由市长亲自给白芳礼老人在紧靠火车站边划定的一块小地盘上,全国惟一的一家“支教公司”———天津白芳礼支教公司宣布正式成立。开业伊始,他对受雇的20来名员工非常简明地说了办公司的宗旨:“我们办公司要规规矩矩挣钱,挣来的钱不姓白,姓教育。所以有一分利就交一分给教育,每月结算,月月上交。” 
别看称“白芳礼支教公司”,其实它起初只是火车站边的一个 8平方米的铁皮小售货亭,经营些糕点、烟酒什么的,方便南来北往的旅客。售货亭上面悬挂着一面南开大学献给老人的铜匾,写着“无私资助志在其才”,使这间售货亭显得格外光彩。凭着卖掉老屋的1万元和贷来的钱作本钱,慢慢地雪球越滚越大,公司由开始的一个小亭子发展到后来的十几个摊位,连成了一片。最多一月除去成本、工钱和税,还余1万多元的利润。 
不知道的人以为白芳礼老人当了董事长,这下可以坐享清福了。可是他不但照常蹬三轮车,而且加大了对自己的压力。他为自己规定了每月收入1000元的指标,每天要挣30到40元。“我还是像以前一样天天出车,一天总还能挣回个二三十块。别小看这二三十块钱,可以供十来个苦孩子一天的饭钱呢!”这就是一个耄耋老人的精神世界。他尽自己的全部所能,烘托着一片灿烂天空,温暖着无数莘莘学子。 
白芳礼老人每月都会把自己省下来的钱拿到附近的学校给困难的学生当生活费,而已是风烛残年的他,却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 老人蹬三轮车的时候,从头到脚穿的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看起来像个乞丐。“我从来没买过衣服,你看,我身上这些衬衣、外裤,都是平时捡的。还有鞋,两只不一样的呀,瞧,里面的里子不一样吧!还有袜子,都是捡的。今儿捡一只,明儿再捡一只,多了就可以配套。我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穿着的东西没有一件是花钱买的。”除了不买衣帽鞋袜外,连吃的东西他都尽可能地节省。他的饮食极其简单,经常是两个冷馒头加一瓶凉水,就一点点咸菜。很多时候由于拉活需要,白芳礼老人走到哪就睡在哪,一张报纸往地上一铺,一块方砖往后脑一放,一只帽子往脸上一掩,便是他睡觉前的全部准备“程序”。 为了能多挣一点钱,老人已经好多年不住在家里,特别是老伴去世后他就以车站边的售货亭为家,所谓“床”,只不过是两摞砖上面搁的一块木板和一件旧大衣。冬天,寒风习习,夏天,骄阳似火,在一层薄薄铁皮的售货亭里,老人度过了一个个酷暑严冬。后来市政府号召要整治车站街道环境,小卖铺、小亭子都得拆掉。老人带头响应政府的号召,拆了他的这些小亭子。没有“屋”了,他为了仍能够拉活,就用块摊开的塑料编织袋布和四根小木杆撑起了一个只有半人高的小棚。暴雨之后,经常能看到老人在太阳下晒被雨水浸湿的被褥。 
白芳礼老人就是这样,节衣缩食把自己蹬三轮车的所得全部捐给了教育事业。下边是老人捐献的不完全记录: 1988年为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捐款5000元,1989年为天津市教师奖励基金会捐款800元,1990年为沧县大官厅乡教育基金会捐款2000元,1991年为天津市、河北区、津南区教师奖励基金、北门东中学和黄纬路小学等,共捐款8100元。1992年为“希望工程”和家乡白贾村小学,捐款3000元。1993年,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 捐款1000元。1994年为天津市河北区少年宫捐款1000元。 
“白芳礼支教公司”成立后,老人每月都向天津的几所大学、中学、小学送去数额可观的赞助费,这些所谓的赞助费实际上就是他的“支教公司”全部税后利润。南开大学学工部老师刘唯真回忆,白芳礼老人从1996年开始,每个月都要向学校捐款 1000元,总额近3.4万元,200多名南开大学的贫困学生得到了资助;此外,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也都收到了白大爷捐出的不同数额的支教捐款。 
曾经有人计算过,这些年来,白芳礼捐款金额高达35万元。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老人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 白芳礼从没想过要得到回报。捐助的款项,也大多是通过学校和单位送到受助学生手里的,老人从没有打听过学生的姓名。有人试图在老人那里找到曾经被资助的学生名单,但只发现一张他与几个孩子的合影———这是唯一的一张照片。当问老人对受他资助的孩子有什么要求时,老人的回答很朴实:“我要求他们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做人,多为国家做贡献。” 
2001年,白芳礼捐出了最后一笔钱。年近90岁的他已无力再蹬三轮车,也无力再经营他的支教公司了,就在车站给人看车,还把一角两角的零钱装在一个饭盒里,存够500元后又捐了出去。捐出这笔钱以后,老人说:“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女儿白金凤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父亲说打退堂鼓的话。 重病在身的白芳礼老人卧床不起,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躺在病床上的他最惦记的还是那些贫困学生,最想做的事还是支教。在2004年新年钟声敲响以前,老人对来看他的人们说下了这样的话:“我现在一个月只有600块钱的收入,能力有限,明年如果我的收入能再多一点,我一定会资助更多因为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 为了让贫困的孩子们能安心上学,白芳礼老人几乎是在用超过极限的生命努力支撑着。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先后捐款35万元,资助了300多个大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他为学生们送去的每一分钱,都是用自己的双腿一脚高一脚低那么踩出来的,是他每日不分早晚,栉风沐雨,用淌下的一滴滴汗水积攒出来的,来之不易,来之艰辛!照常理,像他这样的古稀老人不仅无须再为别人做什么,倒是完全应该接受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可他没有,不仅丝毫没有,而是把自己仅有的能为别人闪耀的一截残烛全部点燃,并且燃烧得如此明亮,如此辉煌!

作文:我想对游击队员说,200字

2. 以“我爱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

  刊名“书行者林”
  文章:书是人性的净化器,给人心灵荡涤,使人大彻大悟从小书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伴我走过了十几个春秋,读书给我带来了无限的乐趣,让我受益无穷。自小我就喜欢沉浸在静谧的夜里,沉浸在书的馨香中,安静的去思索,去与横卧在书中的每一个灵魂自由自在地交流……

  只要一提到书,我就会有讲不完的话题。走进我的卧室,就能闻到一阵阵书的气息,再走近一看一个小小的书柜里堆满了密密麻麻的书,什么《海底两万里》,什么《单翼天使》,恐怕数都数不完。我最爱看的书大都是“美美”——伍美珍写的,对我来说,书就是我的一切,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看书,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小书虫”,妈妈每次看到我这么拼命地看书,总是要唠叨几句:“媛媛,书又不是你的命根子,那么拼命干什么呀?”妈妈还真是说对了,有一次还真的为了书把黑眼圈都给招来了。

  那是一个宁静的夜夏,知了的叫声,不断地骚动着我的心,路旁汽车还在不断地发出欢快的喇叭声,小巷里,邻居们的谈笑声还在继续着,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但这一切,都不能阻挡我想要看书的欲望,“媛媛该睡觉了!”,如果不是妈妈的提醒,我一定还沉浸在书的世界里,抬头一看,已经是深夜10:00了,可我丝毫没有睡意,妈妈见此情形,于是决定强行押我上床,看我躺下后,才回房。

  嘻嘻——我早有准备,过了一会儿,我看妈妈没来,我便把早已藏好的书拿了出来不知是否能够称得上是挑灯夜战,我兴奋不已,一下子就又畅游在书的海洋中,就这样,不知是我看的太入迷了,还是太困了,不知在什么时候,我在不知不觉中竟然睡着了,就这样进入了梦乡。

  可想而知,第二天早上一圈深深的黑眼袋,印在我的脸上,像一只大熊猫一样,可爱极了,连我自己也哭笑不得。

  从这个事情中我知道,不止是自己爱看书就够了,还要加上好的书,这才能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看书。我觉得就像威尔逊说的那样:书籍是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一个人没有书是一件悲哀的事,但是我认为一个人有书,但他看的书不是好书,那么这个人也同样悲哀。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每当拿起手中的书本阅读就是在跟一个伟大的学者交朋友。那么请你珍惜这位朋友。

  书就是我的良师益友。朋友们就让一缕书香伴你我同行……
  诗歌:王缙
  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

  身名不问十年馀,老大谁能更读书。
  林中独酌邻家酒,门外时闻长者车。

  于鹄
  题宇文裔山寺读书院

  读书林下寺,不出动经年。
  草阁连僧院,山厨共石泉。
  云庭无履迹,龛壁有灯烟。
  年少今头白,删诗到几篇。

  于鹄
  题邻居

  僻巷邻家少,茅檐喜并居。
  蒸梨常共灶,浇薤亦同渠。
  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
  虽然在城市,还得似樵渔。

  崔日用
  又赐宴自歌

  东馆总是鹓鸾,南台自多杞梓。
  日用读书万卷,何忍不蒙学士。
  墨制帘下出来,微臣眼看喜死。

  戎昱
  赠岑郎中

  童年未解读书时,诵得郎中数首诗。
  四海烟尘犹隔阔,十年魂梦每相随。
  虽披云雾逢迎疾,已恨趋风拜德迟。
  天下无人鉴诗句,不寻诗伯重寻谁。

  孟郊
  游终南山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詹敦仁
  柳堤诗

  种稻三十顷,种柳百馀株。
  稻可供饘粥,柳可爨庖厨。
  息耒柳阴下,读书稻田隅。
  以乐尧舜道,同是耕莘夫。
  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刘昚虚
  阙题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名人名言:书是逆境中的慰藉。
  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

  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精神能补物质的不足。

  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

  勤动笔墨勤看书。


  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

  如果知识不是每天在增加,就会不断地减少。

  语言是心灵和文化教养的反映。

  高尚的语言包含着真诚的动机。

  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

  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一个人的度量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股强大的文明力量。
  名人故事:1、凿壁偷光

  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他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宰相。
  比喻:在艰苦的条件下设法坚持学习的精神。
  2、悬梁刺股

  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就读书,直至深夜。因为疲劳瞌睡,常会不知不觉打起盹来。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这样,一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痛。后来,他终于成为儒学大师。
  战国时的苏秦因为游说秦国失败,家里人不理他,就发愤自学。每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鲜血淋漓。后来他成为有名的学问家。
  后人将两人的事迹合在一起,用“悬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学。
  3、李白的故事

  李白小时候很贪玩,经常逃学。 一次,他从学堂跑出来,到河边玩,看到一位老婆婆正拿着一根铁棒在石头上磨来磨去,李白很惊讶,就问老婆婆磨铁棒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棒何时能磨成针呢?”老婆婆说:“只要有恒心,铁棒一定能磨成针。”李白听完很惭愧,从此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伟大的诗人。
  4、映雪夜读

  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洛阳)人,官至御史大夫。
  孙康幼时酷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他想夜以继日攻读,可家中贫穷,没钱购买灯油。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睡在床上默诵。
  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屋顶白了,地上白了,树上也白了。整个大地披上一层银装,闪闪发光,使他眼花缭乱。他站在院子里欣赏银装素裹的雪后美景,忽然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比一盏昏黄的小油灯要亮堂得多呢!
  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整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即使是北风呼号,滴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砥砺求进,学有大成,终于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
  5、素龙圩的创建人黄世臣
  素龙圩建于明朝崇祯十五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创建人为黄世臣。
  黄世臣,字起白,号觉虚,素龙镇上池冈人。世臣家贫嗜学,少年时养鸭为生,在田里放鸭期间,经常手不释卷,边放鸭,边读书。由于勤奋好学,明万历三十五年,考进“岁贡”,并被委任为江南婺源县县丞。由于政绩显著,以后世臣又先后被提为云南易门县知县、寻摄昆阳州篆、云南通安州知州。

3. 同事偷我的东西还光明正大的用太可气了 我很确定就是我的因为我自己

爱不释手:形容对某种东西喜爱得舍不得放下。 《西游记》这本书有趣极了,叫人看了~。 
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连带地爱与他有关系的人或事物。 祖父最疼爱大哥,~,连带也把大哥的女儿当心肝宝贝。 
按部就班:指依着一定的次序,按着一定的步骤来计划行事 。你不肯~地学习,老是想一步登天,难怪最后什么也学不成。 
百年树人: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大计。 教育是~的大计,各国都投下大量人力、财力在教育事业上。 
百折不挠:形容意志坚强,遇到任何挫折都不退缩或屈服。 阿辉凭着~的精神,历经多次挫折,终于开创了自己的事业。 
班门弄斧:比喻不自量力,在专家或行家面前弄本事。有时用来表示自谦。我这篇小说,在各位作家面前,只是~之作,还请大家多指教。 
半途而废:指事情做到一半便停止。 做任何事一定要有恒心,千万不可~。 
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形形,应有尽有。 人们都爱到这家购物中心购物,因为这里的货物~,应有尽有。 
闭门造车:比喻人的行为与现实情况脱节。 作家想要写一部好作品,就不能~,必须去体验生活。 
变本加厉:比喻变得比原来更加厉害。 小文时常偷同学的钱,后来还~,偷老师的钱,结果被学校开除了。 
标新立异:作出新奇、独特的事,和别人不一样。她为了表现自己,整天在装扮上~,浪费了不少时间和金钱。 
别出心裁:表示新奇的、与众不同的手法。 李明设计的服装~,在本地服装界十分突出,所以很受消费者欢迎。 
宾至如归:形容招待客人周到、殷勤,使客人感到温暖。 这家酒店服务周到,让人有~之感。 
不耻下问:指乐意向那些学问、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与学习,一点也不觉得羞耻。老师虚心地向一位工友请教,同学都很敬佩她这种~的精神。 
不攻自破:形容说话靠不住,不用攻击,自己就站不住脚了 。 当我们以行动证明自己的行为时,谣言便~了。事实是客观存在的,谎言在事实面前将~。 
不可救药:比喻情况严重到无法挽救。 【无可救药】大财不但抽烟赌博,现在还染上毒瘾,简直~了。 
不可思议:形容无法想象或很难理解。 他蒙住眼睛,也能画出这么美丽的山水画,真是~。 
不劳而获:不劳作而占有别人劳动的成果。你这个懒惰虫老是想~,我才不让你得逞! 
不务正业:指不从事正当的职业。 大哥自从退学后就~,整天在街头游荡,把爸爸气得差点断气。 
不省人事:指昏迷过去,什么也不知道。 宇平被车撞倒后就~,司机吓得连忙电召救护车。 
不遗余力;把所有的能力都贡献出来,一点也不保留。 李博士十分热爱华族文化,对华族文化活动的推动向来~。 
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 我的钱明明放在这里,怎么会~呢? 
不择手段:指为了达到目的,任何方法或手段都用得出来。 经理在发现小刘为了往上爬而昧着良心~后,就立即将他开除。 
不自量力:对自己的力量估计过高。 你才懂得一点皮毛功夫就向傅挑战,未免太~了吧! 
长年累月:指经过的时间。 由于~地在外航海,阿水开始厌倦海员的生活了。 
趁火打劫:比喻他人有困难或危急时,从中获利。 小镇停电那晚,一些歹徒~,使许多商店蒙受损失。 
重蹈覆辙:比喻不吸取前人的教训,犯同样的错误。 孩子,你爸爸就是因为好赌而毁了这个家,你千万不可~啊! 
愁眉不展:形容很忧愁的样子。 小林有两个测验不及格,难怪他这几天总是~。 
出类拔萃:形容才能高出一般人。 家明在多次的比赛中表现突出,是~的羽毛球选手。 
川流不息:形容人或车辆、船只连续不断地来来往往。 深南大道是最繁忙的街道之一,从早到晚车辆都~。 
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找别人的缺点和错误。 他这种斤斤计较,~的作风令我不想与他合作。 
垂涎三尺:形容嘴馋贪吃,也比喻贪图或羡慕之极。 小良望着桌上的美味佳肴,不禁~。 
唇亡齿寒: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新马两国关系密切,~,在各方面都必须互相帮助。 
从容不迫:形容态度非常镇定,毫不惊慌。 当大家叫他上台唱时,他~地走上台,表现得落落大方。 
从善如流:形容乐意听取正确的意见。 小云一向~,朋友们因此很乐意向她提意见。 
措手不及:形容困难突然到来,一时无法应付或来不及应付 。大雨突然倾盆而下,摆地摊的小贩一时~,眼巴巴地看着雨水将物品淋湿。 
打草惊蛇:比喻行动不谨慎,使对方察觉而有所防备。 为了不~,老陈偷偷地在间里打抓小偷。 
大刀阔斧:比喻做事大胆而果断。 他一上任后,就~地把改革一番。 
大公无私:指以公正平等的态度处理事情,毫无私心。 老板的儿子犯了严重的错误,老板~地把他降职,同事们无不心服口服。 
大言不惭:指自我夸大而一点也不觉得羞愧。他没有什么学识,却~地夸自己无事不通,无事不晓,真是笑死人! 
当机立断:在紧要关头立刻作出决定。 要不是阿里~,叫我们立刻弃船跳进河里,我们早就被炸死了。 
道听途说:指没有根据的话。 大厦里根本就没有,你别相信那些~的传言。 
得寸进尺:得到一点后还想得到更多。比喻贪得无厌。 我已让你一步,如果你还想~,我就对你不客气了! 
得过且过:形容过一天算一天,不作长远打算。也指做事不认真。年轻人如果胸无大志,~,将来肯定没有成就。 
得意忘形:形容因过度兴奋、快乐而失去常态。 他中了头奖,不禁~,在街上手舞足蹈地哈哈大笑。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很大。 黄老先生~,他说的话民都很相信,他做的事民很支持。 
对牛弹琴;比喻找错对象说话。 他对音乐一窍不通,你找他谈音乐,不是~吗? 
耳濡目染:经常听,经常看,无形之中受到感染。 小美的父母都爱好音乐,小美从小~,也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发扬光大:指继续加以发展,并且不断提高。 我们不但应该保留华族的优良传统,还应该将之~。 
废寝忘食: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他~地埋头研究,就是希望在一个月内能完成研究报告。 
奋不顾身:比喻奋勇前进,不顾个人生命的安危。 为了救出年迈的母亲,大永~地冲入大火中,把母亲背了出来。 
风驰电掣:形容速度极快,有如刮风闪电一般。跑车在路上~地横冲直闯,把路上的司机和行人吓得目瞪口呆。 
53奉公守法:遵守法令制度,不违法徇私。我们应该做~的好公民,不要为社会带来问题和麻烦。 
54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才或事物。在现今的功利社会里,像他这样重良知轻名利的人,真有如~呀。 
55敷衍塞责:指工作不认真,推卸责任,马虎了事。小华做事一向~,我怎么放心把任务交给他呢? 
56改过自新:改正过失,重新做人。那名罪犯向法官求情,希望法官能给他一个~的机会。 
57远瞩:比喻目光远大。要不是吴老板~,一早就制定长远计划,的业务又怎么会发展得如此迅速呢? 
58高枕无忧:形容无所顾虑。敌军已经被彻底消灭了,我们总算可以~了。 
59隔岸观火:指对别人的危采取从旁观望的态度,而不出手帮助 。邻居遇到困难时,我们应尽力相助,不应~。 
60各有千秋:指各有各的优点。大宝会画画,小宝会弹琴,兄弟俩真可说是~啊! 
61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难以动摇。时代虽然进步了,但有些人的传统思想仍然~,难以改变。 
62功亏一篑:比喻做事因差最后一点努力而未能完成。这个实验眼看就快完成了,谁知最后因为我的大意而~,实在可惜! 
63勾心斗角:比喻各出手段,互相争斗排挤。为了争着当总经理,这几个副经理无不~,互相排挤。 
苟且偷安:只顾眼前的安逸,不顾将来。年轻人要有抱负,要肯求上进,怎能苟且偷安,醉生梦死呢? 
65孤陋寡闻:形容见闻少,认识不多。阿旺久居乡下,~,外界许多事他都不知道。 
66孤掌难鸣:比喻个人的力量有限,不容易成大事。所谓~,如果没有人支持我,这个计划是不可能实现的。 
67孤注一掷:比喻在危急时,不顾一切,尽最后的资产或能力作一次冒险。大哥不甘心亏钱而~,把所有的积蓄都拿去股票,结果赔个精光。 
68沽名钓誉:用各种手段骗取名誉。他是为了~,才捐钱给基金会,以获取名誉主席的头衔。 
69古色古香:形容书画、器具、建筑等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他的家因为挂了几幅书画和摆放了一些古董家具而显得~。 
70拐弯抹角:形容道路曲折,也比喻讲话不直爽。你有什么要求就直说吧,不要~了。 
71光明磊落:比喻做事坦白诚实,正大光明。我做事一向~,绝不怕你们说我贪污! 
光明正大:比喻内心公正,行为正派。我们做事一向~,绝不干这种见不得光的事。 
72海底捞针:比喻很难找到。这个城这么大,你想在这里找回遗失的手表,简直是~。 
73含辛茹苦:形容受尽艰难困苦。自从田叔过世后,田嫂就身兼数职,~地把两个孩子带大。 
74好高骛远:比喻爱追求过高的理想而脱离实际。由于他~,不愿脚踏实地地工作,最后弄得一事无成。 
75好逸恶劳:比喻喜爱享受,厌恶劳作。年轻人若~,不求上进,就会误了自己的前途。 
76和睦相处:比喻和和气气地相处在一起。我们这几户人家~了几十年,从未发生过争执。 
77狐假虎威:比喻凭借他人的权势,作威作福。他仗着经理是他的叔叔,就在里~,随意命令人做事,真是可恶。 
78胡思乱想:比喻随意地乱想。你上课时总是~,不能集中精神听课,成绩当然不理想。 
79胡作非为:比喻随意地干坏事。大家可以放心了,警方已将这几个~的歹徒绳之以法了。 
80花言巧语:指美丽动听的谎言。小德根本不止你一个女朋友,你别被他的~骗了。 
81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或说话时在关键的地方加上一两句精彩的语言,使内容变得更为生动有力。这篇文章张老师只修改了一个句子,意境就完全不同了,真有~之妙啊! 
82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把事情弄糟。客厅已经布置得很妥当了,你在门后摆这个大花盆简直就是~。 
83挥金如土:形容任意地、毫不吝惜地花钱。你这种~的作风如果不改掉,再多的钱也会花光的。 
84混水摸鱼:比喻趁局面混乱时取得不正当的利益。大减价期间,购物中心里人山人海,难免会有人~,顺手牵羊。 
85鸡犬不宁:形容喧哗吵杂得很厉害,就连鸡犬都得不到安静。 老周一家六口成天吵架,闹得~,烦死人了。 
86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我们不妨坐下来一块讨论,~,也许很快就能定出一个可行的计划。 
87家喻户晓:比喻人人都知道。《西游记》里的主要人物可说是~,连三岁小孩都晓得。 
88假公济私:假借公家的名义,以谋得私利。林经理常常~,借招待客户的名义,请自己的亲朋戚友大吃大喝。 
89见利忘义:比喻因利益而不顾道义。在金钱的诱惑下,小旺立刻弃朋友于不顾,真是~的小人。 
90见异思迁:指意志不坚,常常改变想法。阿东是个~人,一年内就换了四、五个女朋友。 
91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情奋勇地去做。看到老伯被人欺负,阿山~,马上上前把那些人赶走。 
92捷足先登:形容行动很快的人必先达到目标。这是个难得的好机会,你应赶快去争取,不要让别人~了。 
93津津有味:形容很有滋味或很有兴趣。妈妈做的菜真香,大家都吃得~。 
94进退两难:比喻处于困境中,前进或后退都有困难。前无去路,后有追兵,我军已陷入~的困境了。小食店的生意越来越差,结束它一定血本无归,继续经营又无能为力,真是~啊! 
95精益求精:比喻在优异的成绩上再求取更好的成绩。只要我们有~的精神,我们的产品一定会越来越受欢迎。 
96井井有条:形容十分整洁和有条理。玲姐把整个家料理得~,不愧是一个标准的家庭主妇。 
97居安思危:处在安定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出现危险或困难。大家平时就应该~,防患于未然,以免灾祸发生时措手不及。 
98鞠躬尽瘁:指不辞劳苦地贡献出全部力量。方主任三十年来为~,决定颁“最佳服务精神奖”给他。 
99举一反三:比喻善于思维和推理,从一件事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理。这孩子很聪明,你只要教他一题数学,他就会~,自己完成其他题目。 
举足轻重:形容处于重要位置,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大局。他是里~的人物,凡事重要的事情都由他决定。 
. 一拥而入:体育场的大门刚一打开,球迷们就一拥而入。 
. 怒气冲冲:冲冲:感情激动的样子。形容非常生气。《不知为什么,他怒气冲冲地走进了教室。》 
. 聚精会神:聚、会:聚集。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 自言自语:自己和自己说话。《在路口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老人,坐在那里自言自语。》 
. 千钧一发:形容情况十分危急。《就在要撞车的千钧一发的时候,司机紧急刹住了汽车。》 
. 精兵简政:简:使简化。《有些单位必须精兵简政,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 五光十色:《一到夜晚,五光十色的灯把厦门装扮得更加美丽。》 
. 雨后春笋:形容新生事物大量涌现。《改革开放以来,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 。》 
. 琳琅满目:比喻眼前出现了许多精美的事物。《那里展出的的东西琳琅满目,使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 
.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非常高大,气概豪迈。《他大公无私,真是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 千方百计:方:方法。讲:办法。想尽和用尽各种办法。《老师千方百计调动我们的学习积极性。》 
. 津津有味:他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本漫画书。 
. 争先恐后: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们争先恐后地在跑道上飞奔起来。 
. 如饥似渴:比喻要求很迫切,就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同学们如饥似渴地努力学习。》 
. 兴高采烈:兴:兴致。采:精神。烈:旺盛。形容非常高兴的神情。《庆“六一”的游园活动中,同学们兴高采烈地玩了许多游戏。》 
. 小心翼翼:翼翼:严肃,谨慎的样子。《他小心翼翼地把花瓶擦干净,然后轻轻地放在书桌上。》 
. 焕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形容旧的面貌改变了,呈现出崭新的面貌。《看到我们班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校长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 沁透心脾:《花儿开了,飘来了一阵阵沁透心脾的香味。》 
. 赞叹不已:看到他写了漂亮的毛笔字,大家赞叹不已。 
. 波澜壮阔: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他十分激动。 
. 初出茅庐:他虽然初出茅庐,工作起来却是有条有理。 
. 举世闻名: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 
. 攻无不克:他领导的科研小组,十几年来以攻无不克的气势,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 胸有成竹:成:完成,现成。《这次考试,我胸有成竹,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 迫不及待:他那迫不及待的样子,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 
. 别具一格:别:别处的,独特的。《他写的这本书构思巧妙,别具一格。》 
. 不假思索:他复习得很全面,对于老师提的问题,他都能不假思索就回答出来。 
. 神机妙算:诸葛亮草船借箭,真是神机妙算啊! 
. 理直气壮:他的话理直气壮,说得大家不知如何回答。 
. 完璧归赵:现在我把这本书完璧归赵,请你查收。 
. 同心协力: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 开卷有益:要做到开卷有益,首先就要选择读好的书。 
. 各抒己见:在班级会议上,大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 忐忑不安:昨天晚上我忘了背课文,今天上语文课时,我忐忑不安,生怕被老师叫到。 
. 心惊肉跳:惊:惊慌。做了坏事的人,一遇到就会吓得心惊肉跳。 
. 自作自受:他今天落到这样的下场,完全是自作自受。 
. 大名鼎鼎:他现在已是一个大名鼎鼎的手了。 
. 人声鼎沸:工地上,人声鼎沸,一派繁忙紧张的景象。 
. 车水马龙:节日里,大街上车水马龙,热闹极了。 
. 摩肩接踵:春节前几天的菜场上,人们摩肩接踵,忙着东西。
你连电脑都不懂还一直想进网路,这不是刻舟求剑吗? 
那种不顾学生能否接受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异于拔苗助长.
守株待兔只会让机会擦身而过,只有不断主动争取,成功才属于自己。
图书馆在左边,你往右走,这不是南辕北辙吗?
写作文不能照搬例文,那样会像邯郸学步一样,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
土匪看到包围了他们,就像惊弓之鸟一样举手投降. 
如释重负:今天我生日,朋友们送我的礼物让我欣喜若狂,成功的时候定会如释重负。
悲天悯人:周恩来年轻时候就怀有悲天悯人的胸怀。
任重道远: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建设人的重担,真是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我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同事偷我的东西还光明正大的用太可气了 我很确定就是我的因为我自己

4. 关于居里夫人的故事


5. 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至少5个)

  一、牛顿的故事
  三百多年前的一天晚上,一位青年坐在花园里观赏月亮。他仰望那镶着点点繁星的苍穹,思索着为什么月亮会绕着地球运转而不会掉落下来。忽然,有个东西打在了他的头上,这并不很重的一击,把他从沉思中惊醒。他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只熟透的大苹果从树上掉落下来。他捡起苹果,又一次陷入了沉思:为什么苹果不落向两旁,不飞向天空,而是垂直落向地面?这一定是地球有某种引力,把所有的东西都引向地球。青年眼睛一亮:苹果是这样,月亮也是如此,月亮一定是在地球引力的吸引下做高速运转。因为有引力,使它不能远离地球;因为有速度,使它不会像苹果一样掉落下来……夜渐渐地深了,青年手中拿着苹果,开心地笑了。他就是发现万有引力的英国科学家牛顿。这一年,他才24岁。
  二、  爱因斯坦的小板凳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有一次上手工课,他想做一只小木凳。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拿出自己的作品,交给女教师。爱因斯坦没有拿出自己的作品,急得满头大汗。女教师宽厚地望着这个小男孩,相信他第二天能交上一件好作品。
  第二天,爱因斯坦交给女教师的是一个制作得很粗糙的小板凳,一条凳腿还钉偏了。满怀期望的女教师十分不满地说:“你们有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同学们纷纷摇头。老师又看了爱因斯坦一眼,生气地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了。”教室里一阵哄笑。
  爱因斯坦脸上红红的,他走到老师面前,肯定地对老师说:“有,老师,还有比这更坏的凳子。”教室里一下子静下来,大家都望着爱因斯坦。他走回自己的座位,从书桌下拿出两个更为粗糙的小板凳,说:“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刚才交给老师的是第三个木板凳。虽然它并不使人满意,可是比起前两个总要强一些。”
  这回大家都不笑了,女教师向爱因斯坦亲切又深思地点着头,同学们也向他投去敬佩和赞许的目光。
  这个小故事让我们看到爱因斯坦的韧性,无论做任何事,他都要力求做好,让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
  三、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
  爱迪生小时候就热爱科学,凡事都爱寻根追底,都要动手试一试。有一次,他看到母鸡在孵蛋,就好奇地问妈妈:“母鸡为什么卧在蛋上不动呢?是不是生病了?”妈妈告诉他,这是在孵小鸡,过一些日子,蛋壳里就会钻出鸡宝宝来。”
  听了妈妈的话,爱迪生感到新奇极了,他想,母鸡卧在鸡蛋上就能孵出小鸡来,鸡蛋是怎样变成小鸡的呢?人卧在上边行不行?他决定试一试。爱迪生从家里拿来几个鸡蛋,在邻居家找了个僻静的地方,他先搭好一个窝,在下边铺上柔软的茅草,再把鸡蛋摆好,然后就蹲坐在上边,他要亲眼看一看鸡蛋是怎样孵成小鸡的。天快黑下来了,还不见爱迪生回家,家里的人都非常着急,于是到处去找他。找来找去,才在邻居的后院找到了爱迪生。只见他坐在一个草窝上一动也不动,身上、头上沾有不少草叶。家里人见了,又生气又好笑,问他:
  “你在这儿干什么呢?”
  “我在这儿孵蛋啊!小鸡快要孵出来了。”
  “孵什么蛋,快点出来!”爸爸大声喝道。
  “母鸡能孵蛋,我要看看怎样孵出小鸡来。”
  “不行,不行!快回家!”爸爸又喝斥道。
  妈妈却没有责怪和取笑他,因为她知道这孩子的性格,微笑着说:“人的体温没有鸡的体温高,你这样孵是孵不出来的。”爱迪生虽然没有孵出鸡来,但是通过这次孵蛋活动增长了知识。还有一次,爱迪生看到鸟儿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心想,鸟能飞,人为什么不能飞?能不能给人加上翅膀?他忽然又想到,气球没翅膀也能飞上天,那么在人的身体里充上气行不行?于是全找来一种能产生气体的药粉,让一个小伙伴喝了下去,看看他能不能像气球一样飞起来。可是过了一会儿,小伙伴肚子疼了起来,大声哭喊,差点儿送了命。为了这件事,爸爸狠狠揍了他一顿,还说不准他以后搞什么实验了。可是爱迪生还是不服气,说:“我不做实验,怎么会知道人能不能飞起来呢?
  四、居里夫人小时候的故事
  几十年前,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
  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
  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专心读书,认真学习。
  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的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五、诺贝尔小时候故事
  诺贝尔小时候身体非常瘦弱。十岁时,随母亲前往俄国的贝德尔堡,与父亲团聚,并开始接受家庭教师的指导。十七岁时,到美国留学,两年之后回国,进入父亲的公司从事研究工作。
  诺贝尔受了父亲的影响,对研究炸药很有兴趣,后来因为制造炸药和开发油田,赚了很多钱。但是,他看见自己发明的炸药用于战争,感到十分痛心,故毕生努力呼吁世人把火药用于和平。诺贝尔用他的巨额财产成立基金,每年发奖金给世界上对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文学、和平事业有杰出贡献的人。能够获得诺贝尔奖金,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极大的荣誉呢! 实验室里雾腾腾, 诺贝尔 正在忘我地工作,他的哥哥来找他,说:“诺贝尔,我正在整理我们家族的家谱,你是名闻世界的人物,没有你的自传怎么行呢?你写份自传吧。”
  “哥哥,不用吧。”
  “那怎么行呢?”诺贝尔的哥哥劝说道,“弟弟,你写自传并不是为你自己,而是为我们家族呀!你写吧。我们家族的家谱里有你的自传,就会增添光彩的!”
  诺贝尔还是不同意,他哥哥就反复劝说,最后,甚至是哀求了:“弟弟,你是怕耽误你的时间吗?如果那样,你就说说,我来记录、整理吧。”
  “我实难从命。”诺贝尔态度谦逊,但语气坚定地说,“我不能写自传,在宇宙漩涡中有恒河沙粒那么多的星球,而无足轻重的我们,有甚么值得写的哟!”
  原来如此!他认为自己做的一切只是为人类该做的一点点事而己,为甚么要拿对人类的一点点贡献去换取荣誉呢。因此,他始终不答应。 诺贝尔的哥哥只好叹息着走了。诺贝尔又埋头做起实验来。
  诺贝尔的遗嘱,是他理想的精华,心血的结晶。虽然他身拥巨富,却不愿把财产分配给亲友们。他认为:大宗财产是阻滞人类才能的祸害,凡拥有财富的人,只应给子女留下必须的教育费用,如果留下过多的钱财,那是奖励懈惰,使他们不能发展自己的才干。
  因此,他不顾亲友们的反对,决定用自己的全部财产,设立诺贝尔奖金,奖励当代的世界精英。

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至少5个)

6. 我的老师 海伦凯勒阅读答案

奇迹
海伦·凯勒好像注定要为人类创造奇迹,或者说,上帝让她来到人间,是向常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
  她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那一张灵巧的小嘴也不会说话了。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进了痛苦的深渊。
  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因为每一条出口都已向她紧紧关闭。但是,海伦是个奇迹。她竟然一步步从地狱走上天堂,不过,这段历程的艰难程度超出任何人的想象。她学发声,要用触觉来领会发音时喉咙的颤动和嘴的运动,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为此,海伦不得不反复练习发音,有时为发一个音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失败和疲劳使她心力憔悴,一个坚强的人竟为此流下过绝望的泪水。可是她始终没有退缩,夜以继日地刻苦努力,终于可以流利地说出“爸爸”“妈妈”“妹妹”了,全家人惊喜地拥抱了她,连她喜爱的那只小狗也似乎听懂了她的呼唤,跑到跟前直舔她的手。
  1904年6月,海伦以优异的成绩从拉德克里夫学院毕业。两年后,她被任命为麻萨诸塞州盲人委员会主席,开始了为盲人服务的社会工作。她每天都接待来访的盲人,还要回复雪片一样飞来的信件。后来,她又在全美巡回演讲,为促进实施聋盲人教育计划和治疗计划而奔波。到了1921年,终于成立了美国盲人基金会民间组织。海伦是这个组织的领导人之一,她一直为加强基金会的工作而努力。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先后完成了14部著作。《我生活的故事》《走出黑暗》《乐观》等,都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海伦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老师》,她曾为这本书搜集了20年的笔记和信件,而这一切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却都在一场火灾中烧毁,连同它们一起烧掉的还有布莱叶文图书室、各国赠送的精巧工艺礼品。如果换一个人也许心灰意冷,可海伦痛定思痛,更加坚定了完成它的决心,她不声不响地坐到了打字机前,开始了又一次艰难的跋涉。10年之后,海伦完成了书稿。她很欣慰,这本书是献给安妮老师的一份厚礼,老师安妮也为此而感到无比骄傲。
  1956年11月15日,竖立在美国波金斯盲童学校入口处的一块匾额上的幕布,由海伦用颤抖的手揭开了,上面写着:纪念海伦·凯勒和安妮·苏莉文·麦西。这不是一块普通的匾额,而是为那些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突出篇章的人们所设立的。的确,海伦把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联合国还曾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1968年6月1日,海伦·凯勒——这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聋哑盲学者、作家、教育家,在鲜花包围中告别了人世。然而,她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她那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却永远载入了史册,正如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言:“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她,是一个奇迹!

7. 有关爱因斯坦的详细介绍?

爱因斯坦,美籍德国犹太裔,理论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现代物理学奠基人。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99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中文名: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外文名: Albert Einstein 
国籍: 美国、瑞士双重国籍 
民族: 犹太族 
出生地: 德国乌尔姆市 
出生日期: 1879年3月14日 
逝世日期: 1955年4月18日 
职业: 物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毕业院校: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苏黎世大学 
主要成就: 提出相对论及质能方程
解释光电效应
推动量子力学的发展 
代表作品: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广义相对论基础》 
荣誉: 诺贝尔物理学奖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十大杰出物理学家之一,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集大成者和奠基人。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在伯尔尼专利局任职,在苏黎世工业大学、布拉格德意志担任大学教授。1913年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和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3年爱因斯坦在英国期间,被格拉斯哥大学授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LL.D)。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国国籍。
格言
  有一句熟悉的格言是:“任何事都是相对的。”但爱因斯坦的理论不是这一哲学式陈词滥调的重复,而更是一种精确的用数学表述的方法。此方法中,科学的度量是相对的。显而易见,对于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依赖于观测者本身。   在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有一天德皇军队通过慕尼黑的市街。好奇的人们都涌向窗前喝彩助兴,小孩子们则为士兵发亮的头盔和整齐的脚步而向往。但爱因斯坦却恐惧得躲了起来,他既瞧不起又害怕这些“打仗的妖怪”,并要求他的母亲把他带到自己永远也不会变成这种妖怪的国土去。中学时爱因斯坦放弃了德国国籍,可他并不申请加入意大利国籍。他要做一个不要任何依附的世界公民,大战过后,爱因斯坦试图在现实的基础上建立他的世界和平的梦想,并且在“敌国”里作了一连串“和平”演说。德国右翼刺客们的黑名单上也出现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名字,希特勒悬赏两万马克要他的人头。为了使自己与这个世界保持“和谐”,爱因斯坦不得不从意大利迁到荷兰。又从荷兰迁居美国,而且加入了美国国籍。他认为,在美国这个国度里,各阶级的人们都能在勉强过得去的友谊中生存下去。 (节选自《应用写作》学术月刊1985年第5-6期《爱因斯坦的反省》)   十九世纪末期是物理学的大变革时期,爱因斯坦从实验事实出发。重新考查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在理论上作出了根本性的突破。他的一些成就大大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他的广义相对论对天体物理学、特别是理论天体物理学有很大的影响。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成功地揭示了能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坚守着“上帝不掷骰子”的量子论诠释(微粒子振动与平动的矢量和)的决定论阵地,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恒星能源来源的难题。   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高能物理现象,狭义相对论已成为解释这种现象的一种最基本的理论工具。其广义相对论也解决了一个天文学上多年的不解之谜——水星近日点的进动(这是牛顿引力理论无法解释的),并推断出后来被验证了的光线弯曲现象,还成为后来许多天文概念的理论基础。   2009年10月4日,诺贝尔基金会评选“1921年物理学奖得主爱因斯坦”为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上最受尊崇的3位获奖者之一。(其他两位是1964年和平奖得主马丁·路德金、1979年和平奖得主德兰修女。)
编辑本段大事年表
  1879年3月14日上午11时30分,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乌尔姆市(Ulm, Kingdom of Württemberg, German Empire)班霍夫街135号。父母都是犹太人。父名赫尔曼·爱因斯坦,母亲玻琳。   1881年11月18日,爱因斯坦的妹妹玛娅在慕尼黑出生。   1884年,爱因斯坦开始对袖珍罗盘着迷。   1885年,爱因斯坦开始学小提琴。   1886年,爱因斯  5岁的爱因斯坦和3岁的妹妹
坦在慕尼黑公立学校(Council School)读书;在家里学习犹太教的教规。   1888年,爱因斯坦入路易波尔德高级中学学习。在学校继续受宗教教育,接受受戒仪式,弗里德曼是指导老师。   1889年,在医科大学生塔尔梅引导下,读通俗科学读物和哲学著作。   1891年,自学欧几里德几何学(Euclidean geometry),感到狂热的喜爱,同时开始自学高等数学。爱因斯坦开始怀疑欧几里德的假定。   1892年,开始读康德(Immanuel Kant)的著作。   1894年,爱因斯坦一家移居意大利。   1895年,自学完微积分(calculus)。 同年,爱因斯坦在瑞士理工学院(德文首字母缩写词ETH)的入学考试失败。   1896年,获阿劳中学毕业证书。10月29日,爱因斯坦迁居苏黎世并在瑞士理工学院就读。   爱因斯坦
  1899年10月19日,爱因斯坦正式申请瑞士公民权。   1900年8月爱因斯坦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12月完成论文《由毛细管现象得到的推论》,次年发表在莱比锡《物理学杂志》上并入瑞士籍。   1901年3月21日,取得瑞士国籍。在这一年5-7月完成电势差的热力学理论的论文。   1902年6月16日,被瑞士伯尔尼专利局雇佣。   1903年,他与大学同学米列娃.玛丽克结婚。他们结婚前就已经有了第一个孩子。   1904年9月,由专利局的试用人员转为正式三级技术员。   1905年3月,发表量子论,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4月向苏黎世大学提出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博士学位。5月完成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独立而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性原理,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   1906年4月,晋升为专利局二级技术员。11月完成固体比热的论文,这是关于固体的量子论的第一篇论文。 
生活中的爱因斯坦(8张)  1907年,升职为专利局一级技术员。   1908年10月兼任伯尔尼大学编外讲师。   1909年10月,离开伯尔尼专利局,任理论物理学副教授。   爱因斯坦
  1910年10月,完成关于临界乳光的论文。   1911年,从瑞士迁居到布拉格。   1912年提出“光化当量”定律。   1913年他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长和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   1914年4月,爱因斯坦接受德国科学界的邀请。迁居到柏林,   8月 即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虽身居战争的发源地,生活在战争鼓吹者的包围之中,却坚决地表明了自己的反战态度。   9月 爱因斯坦参与发起反战团体“新祖国同盟”,在这个组织被宣布为非法、成员大批遭受逮捕和迫害而转入地下的情况下,爱因斯坦仍坚决参加这个组织的秘密活动。   10月 德国的科学界和文化界在军国主义分子的操纵和煽动下,发表了“文明世界的宣言”,为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辩护,鼓吹德国高于一切,全世界都应该接受“真正德国精神”。在“宣言”上签名的有九十三人,都是当时德国有声望的科学家、艺术家和牧师等。就连能斯脱、伦琴、奥斯特瓦尔德、普朗克等都在上面签了字。当征求爱因斯坦签名时,他断然拒绝了,而同时他却毅然在反战的《告欧洲人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这一举动震惊了全世界。   1915年11月,提出广义相对论引力方程的完整形式,并且成功地解释了水星近日点运动。   爱因斯坦
  1916年3月,完成总结性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5月提出宇宙空间有限无界的假说。8月完成《关于辐射的量子理论》,总结量子论的发展,提出受激辐射理论。   1917年,列宁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爱因斯坦热情地支持这个伟大的革命,赞扬这是一次对全世界将有决定性意义的、伟大的社会实验并表示:“我尊敬列宁,因为他是一位有完全自我牺牲精神,全心全意为实现社会正义而献身的人。我并不认为他的方法是切合实际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像他这种类型的人,是人类良心的维护者和再造者。”   1919年,爱因斯坦与米列娃离婚,同年,与表姐艾尔莎结婚。   1921年,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研究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1月访问布拉格和维也纳。1月27日在普鲁士科学院作《几何学和经验》的报告。   2月去阿姆斯特丹参加国际工联会议。   4月5日—5月30日,为了给耶路撒冷的希伯莱大学的创建筹集资金,同魏茨曼一起首次访问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巴纳德勋章。在白宫受哈丁总统接见。在访问芝加哥、波士顿和普林斯顿期间,就相对论进行了4次讲学。   6月访问英国,拜谒了牛顿墓地。   1922年1月完成关于统一场论的第一篇论文。3—4月访问法国,努力促使法德关系正常化。发表批判马赫哲学的谈话。   4月参加国际联盟知识界合作委员会。   7月受到被谋杀的威胁,暂离柏林。   10月8日,爱因斯坦和艾尔莎在马赛乘轮船赴日本。沿途访问科伦坡、新加坡、香港和上海。   11月9日,在去日本途中——上海,爱因斯坦通过电报知道被授予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11月17日—12月29日,访问日本。   1923年2月2日,从日本返回途中,到巴勒斯坦访问,逗留12天。   2月8日,成为特拉维夫市的第一个名誉公民。   从巴勒斯坦返回德国途中,访问了西班牙。   3月,爱因斯坦对国联的能力大失所望,向国联提出辞职。6—7月,帮助创建“新俄朋友协会”,并成为其执行委员会委员。   7月,到哥德堡接受1921年度诺贝尔奖金。并讲演相对论,作为对得到诺贝尔奖金的感谢。   发现了康普顿效应,解决了光子概念中长期存在的矛盾。12月,第一次推测量子效应可能来自过度约束的广义相对论场方程。   1924年加入柏林的犹太组织,并成为缴纳会费的会员。   6月,重新考虑加入国联。   12月,取得最后一个重大发现,从统计涨落的分析中得出一个波和物质缔合的独立的论证。此时,还发现了波色—爱因斯坦凝聚。   1925年受聘为德苏合作团体“东方文化技术协会”理事。   5—6月,去南美洲访问。 与甘地和其他人一道,在拒绝服兵役的声明上签字。接受科普列奖章。为希伯莱大学的董事会工作。发表《非欧几里德几何和物理学》。   1926年春,同海森堡讨论关于量子力学的哲学问题。接受“皇家天文学家”的金质奖章。接受为苏联科学院院士。   1927年2月在巴比塞起草的反法西斯宣言上签名。参加国际反帝大同盟,被选为名誉主席。   10月参加第五届布鲁塞尔索尔维物理讨论会,开始同哥本哈根学派就量子力学的解释问题进行激烈论战。发表《牛顿力学及其对理论物理学发展的影响》。   1928年1月被选为“德国人权同盟”(前身为德国“新祖国同盟”)理事。春,由于身体过度劳累,健康欠佳,到瑞士达伏斯疗养,并为疗养青年讲学。发表《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至其最近的变化》。   4月海伦·杜卡斯开始到爱因斯坦家担任终生的私人秘书。   1929年2月发表《统一场论》。   3月,50岁生日,躲到郊外以避免生日庆祝会。第一次访问比利时皇室,与伊丽莎白女皇结下友谊,直到去世之前一直与比利时女皇通信。   6月28日获普朗克奖章。   9月以后同法国数学家阿达马进行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争论,坚持无条件地反对一切战争。   1930年不满国际联盟在改善国际关系上的无所作为,提出辞职。5月,在“国际妇女和平与自由同盟”的世界裁军声明上签字。   7月同泰戈尔争论真理的客观性问题。   12月11日—1931年3月4日,爱因斯坦第二次到美国访问,主要在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讲学。   12月13日,沃克市长向爱因斯坦赠送纽约市的金钥匙。   12月19日—20日,访问古巴。发表《我的世界观》、《宗教和科学》等文章。   1931年3月从美国回柏林。   5月访问英国,在牛津讲学。   11月号召各国对日本经济封锁,以制止其对中国的军事侵略。   12月再度去加利福尼亚讲学。   为参加1932年国际裁军会议,特地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和演讲。   发表《麦克斯韦对物理实在观念发展的影响》。   1932年2月,对于德国和平主义者奥西茨基被定为叛国罪,在帕莎第纳提出抗议。   3月从美国回柏林。   5月去剑桥和牛津讲学,后赶到日内瓦列席裁军会议,感到极端失望。   6月同墨菲作关于因果性问题的谈话。   7月同弗洛伊德通信,讨论战争的心理问题。   号召德国人民起来保卫魏玛共和国,全力反对法西斯。12月10日,和妻子离开德国去美国。原来打算访问美国,然而,他们从此再也没有踏上德国的领土。   1933年1月30日,纳粹上台。   3月10日,在帕莎第纳发表不回德国的声明,次日启程回欧洲。   3月20日,纳粹搜查他的房屋,他发表抗议。后他在德国的财产被没收,著作被焚。   3月28日从美国到达比利时,避居海边农村。   4月21日宣布辞去普鲁士科学院职务。   5月26日给劳厄的信中指出科学家对重大政治问题不应当默不作声。   6月21日接受格拉斯哥大学授予的LL.D荣誉法学博士的学位   7月改变绝对和平主义态度,号召各国青年武装起来准备同纳粹德国作殊死斗争。   9月初纳粹以2万马克悬赏杀死他。   9月9日,渡海前往英国,永远离开欧洲。   10月3日在伦敦发表演讲生命与科学。   .10月10日离开英国,10月17到达美国,定居于普林斯顿,应聘为高等学术研究院教授。   1934年文集《我的世界观》由其继女婿鲁道夫·凯泽尔编辑出版。1935年5月到百慕大作短期旅行。在百慕大正式申请永远在美国居住。这也是他最后一次离开美国。   获富兰克林奖章。   同波多耳斯基和罗森合作,发表向哥本哈根学派挑战的论文,宣称量子力学对实在的描述是不完备的。   为使诺贝尔奖金(和平奖)赠予关在纳粹集中营中的奥西茨基而奔走。   1936年开始同英费尔德和霍夫曼合作研究广义相对论的运动问题。   12月20日妻艾尔莎病故。   发表《物理学和实在》、《论教育》。   1937年3—9月参加由英费尔德执笔的通俗册子《物理学的进化》的编写工作。   3月声援中国“七君子”。   6月同英费尔德和霍夫曼合作完成论文《引力方程和运动问题》,从广义相对论的场方程推导出运动方程。   1938年同柏格曼合写论文《卡鲁查电学理论的推广》。   9月给五千年后的子孙写信,对资本主义社会现状表示不满。[1]   1939年8月2日在西拉德推动下,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美国抓紧原子能研究,防止德国抢先掌握原子弹。   妹妹玛雅从欧洲来美,在爱因斯坦家长期住下来。1940年5月15日发表《关于理论物理学基础的考查》。   5月22日致电罗斯福,反对美国的中立政策。   10月1日取得美国国籍。   1941年发表《科学和宗教》等文章。   1942年10月在犹太人援苏集会上热烈赞扬苏联各方面的成就。   1943年5月作为科学顾问参与美国海军部工作。   1944年为支持反法西斯战争,以600万美元拍卖1905年狭义相对论论文手稿。发表对罗素的认识论的评论。   12月同斯特恩、玻尔讨论原子武器和战后和平问题,听从玻尔劝告,暂时保持沉默。   1945年3月同西拉德讨论原子军备的危险性,写信介绍西拉德去见罗斯福,未果。   4月从高等学术研究院退休(事实上依然继续照常工作)。9月以后连续发表一系列关于原子战争和世界政府的言论。   1946年5月发起组织“原子科学家非常委员会”,担任主席。5月接受黑人林肯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写长篇《自述》,回顾一生在科学上探索的道路。   5月妹妹玛雅因中风而瘫痪,以后每夜念书给她听。   10月,给联合国大会写公开信,敦促建立世界政府。   1947年继续发表大量关于世界政府的言论。   9月发表公开信,建议把联合国改组为世界政府。   1948年4—6月同天文学家夏普林利合作,全力反对美国准备对苏联进行“预防性战争”。   抗议美国进行普遍军事训练。   发表《量子力学和实在》。   前妻米列娃在苏黎世病故。   12月,作剖腹手术,在腹部主动脉里发现一个大动脉瘤。   1949年1月13日,爱因斯坦出院。   1月,写《对批评的回答》,对哥本哈根学派在文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哲学家—科学家》中的批判进行反批判。   5月发表《为什么要社会主义》。   11月“原子科学家非常委员会”停止活动。   1950年2月13日发表电视演讲,反对美国制造氢弹。   4月发表《关于广义引力论》。   《晚年集》出版。   3月18日,在遗嘱上签字盖章。内森博士被指名为唯一的遗嘱执行人。遗产由内森博士和杜卡斯共同托管。信件和手稿的最终贮藏所是希伯莱大学。其他条款当中还有:小提琴赠给孙子伯恩哈德·凯撒。   1951年连续发表文章和信件,指出美国的扩军备战政策是世界和平的严重障碍。   6月妹妹玛娅在长期瘫痪后去世。   9月“原子能科学家非常委员会”解散。   1952年发表《相对论和空间问题》、《关于一些基本概论的绪论》。11月以色列第1任总统魏斯曼死后,以色列政府请他担任第2任总统,被拒绝。   1953年4月3日给伯尔尼时代的旧友写《奥林匹亚科学院颂词》,缅怀青年时代的生活。   5月16日给受迫害的教师弗劳恩格拉斯写回信,号召美国知识分子起来坚决抵抗法西斯迫害,引起巨大反响。为经念玻恩退休,发表关于量子力学解释的论文,由此引起两人之间的激烈争论。   发表《〈空间概念〉序》。   1954年3月,75岁生日,通过“争取公民自由非常委员会”,号召美国人民起来同法西斯势力作斗争。   3月被美国参议员麦卡锡公开斥责为“美国的敌人”。   5月发表声明,抗议对奥本海默的政治迫害。   秋因患溶血性贫血症卧床数日。   11月18日,在《记者》杂志上发表声明,不愿在美国做科学家,而宁愿做一个工匠或小贩。   完成《非对称的相对论性理论》。   1955年2—4月同罗素通信讨论和平宣言问题,4月11日在宣言上签名。   3月写《自述片断》,回忆青年时代的学习和科学探索的道路。   3月15日挚友贝索逝世。   4月3日同科恩谈论关于科学史等问题。   4月5日驳斥美国法西斯分子给他扣上“颠覆分子”帽子。   4月13日在草拟一篇电视讲话稿时发生严重腹痛,后诊断为动脉出血。   4月15日进普林斯顿医院。   4月18日1时25分在医院逝世。
编辑本段巨星陨落
生前
  1955年4月18日,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美国普林斯顿。   在爱因斯坦去世的前几天还录音对以色列广播,他说:“我们这时代最大的问题是人类分成两个互相对敌的阵营:共产世界和所谓的自由世界。由于“自由”及“共产”这两个词的意义对我很难理解,我宁愿用“东方”和“西方”的权力冲突来说,然而,这地球是圆的,这样“东方”和“西方”的真正精确意义也不能清楚。”
想法
  爱因斯坦生前不要虚荣,死后更不要哀荣。他留下遗嘱,要求不发讣告,不举行葬礼。他把自己的脑供给医学研究,身体火葬焚化,骨灰秘密的撒在不让人知道的河里,不要有坟墓也不想立碑。在把他的遗体送到火葬场火化的时候,随行的只有他最亲近的12个人,而其他人对于火化的时间和地点都不知道。   爱因斯坦在去世之前, 把他在普林斯顿默谢雨街112号的房子留给跟他工作了几十年的秘书杜卡斯小姐,并且强调:“不许把这房子变成博物馆。”他不希望把默谢雨街变成一个朝圣地。他一生不崇拜偶像,也不希望以后的人把他当作偶像来崇拜。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自己不过是自然的一个极微小的部分”,他把一切献给了人类从自然界获得自由的征程,最后连自己的骨灰也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但是正如英费尔德第一次与他接触时所感受到的那样:“真正的伟大和真正的高尚总是并肩而行的”,爱因斯坦的伟大业绩和精神永远留给了人类。
       
                    这是我从网页上查到的,希望你能满意。(可能晚了点,2006年提的问。。。。。。。。。。。)不过,其他也有这种问题的人可以参考下的哦!记得给好评哦!

有关爱因斯坦的详细介绍?

8. 江南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人杰地灵这个词放在江大毫不为过,在学校这么久,对江大的杰出校友也略有耳闻。
企业家:
除季克良(原茅台集团董事长,超有名的那个茅台)和张亚东(青岛啤酒董事长,超市常见的青岛啤酒)外,江大出来的杰出企业家不胜枚举。
虽然江大是个很低调的学校,这些人物的名字或许很多人没有听过,但与之相关的食品,却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酒食饮品,事业上大有成就。
在我们不知道的时候,这些企业家已经给母校捐了不少钱啦。

政治家:
以邓鸿勋为代表,江大学子学业有成后,为各个省份出谋划策,奉献精力的也不少。
例如苏森是原青海省副省长,邓鸿勋是原海南省省委书记,徐国健担任过江苏省省委常委......江大名人是说不完的,他们遍及全国各省,在无人知道的时刻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科研教育家:
因为我是纺院的,就我学院而言,不少讲师和教授的母校,也都是江大。
他们在江南大学学习后进修升级,再回过头将自己学过的知识传递给我们。这样一脉相承的精神,也正是江大想要让学生明白的道理吧!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江大众多退休的老教师,老教授都是具有院士资格的,这些优秀教师多集中在生工院和食品院,在业内名号响当当。听过几次课,风骨尤存的教师!

轻工业是强项,江南大学出过不少轻工业方面的领军人物。今日我以江大的名人为荣,也希望将来,江大可以以我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