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对联文化是什么?

2024-05-18 18:56

1. 中国的对联文化是什么?

1 
对联文化 
对联的起源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新桃 ” 和 “ 旧符 ” 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 “ 神荼 (tu) ” 和 “ 郁垒 ” 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 chang )在公元 964 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 “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 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 “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 “ 桃符 ” 。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习俗 .  最早的一副对联  

2 
公元 964 年(后蜀广政二十七年)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突然下了一道命令,要群臣在 “ 桃符板 ” (画有神像的桃木板,旧时认为可以避邪)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可是,当群臣们把对句写好给孟昶过目时,孟昶都不满意。于是,他亲手提笔,在 “ 桃符板 ” 上写了: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这就是我国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幅最早的春联。  对联的类型  
从反映的内容和使用的场合来看,对联可以分为  春联: 
以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未来为主要内容,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因时效性较强,人们就称为春联。  如: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楹联:  
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过去常在官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联语,统称为楹联。  
如:一九七九年,杭州 “ 岳庙 ” 修复一新,当代著名词人兼书法家赵扑初,化用岳飞《满江红》词意,为重新塑好的岳飞巨像两边的大柱上,精心撰写了一幅古为今用、气魄宏伟大新楹联: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头望 // 收拾山河酬状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婚联:  
专门在举行结婚仪式那天选用或编写的能够表达热烈气氛的对联。  如:巧借花容添月色 欣逢秋夜作春宵  挽联:  
为了评价先人的生平业绩,抒发后人诚挚的怀念之情,在追悼会或纪念会上所用的对联。  
如:悼念敬爱的周总理的一幅挽联: 心血劳干革命事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 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  寿联:  

3 
当老人喜过生日,子女为了表达对长辈的祝福之情,常以延年益寿、福满家门为主要内容,精心书写一些吉祥的词语,或贴在门上,或挂在厅堂,这样的对联就叫寿联。  
如:福如东海阔 寿比南山高 

对联的要求  
对联的要求是既要有 “ 对 ” ,又要有 “ 联 ” 。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 “ 对 ” ;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对联的要求如下:  · 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 上下联词组要相同: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  
· 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 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  
· 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  如:  
云带钟声穿树去  平仄平平平仄仄  月移塔影过江来  仄平仄仄仄平平  
另,古诗的音节主要有两种,一是两字一顿,叫 “ 双音步 ” ,一是一字一顿,叫 “ 单音步 ” 。双音步的平仄以第二字为主,第一字可不严格要求,对联也可如此。例如:  窗含西岭千秋雪  -平-仄-平仄  

 4 

门泊东吴万里船  -仄-平-仄平  
上联中的 “ 窗 ” 和下联中的 “ 门 ” 是平对平, “ 西 ” 与 “ 东 ” 是仄对仄。  
上下联内容要相关;如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过这样一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心。
 6 
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岗上龙,殉坡前凤,卧关下虎,鸣井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若长歌短赋,抛撒写绮恨闲愁;曲槛回廊,消受得好风好雨。嗟予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楼附首:看看看,那一块云是我的天 ?  
注解:见于成都望江楼崇丽阁,此联上下合共 210 字,比上面提到大观园的对联 180 字还要多 30 字,不过此联没有大观园那副出名。但若论天下第一长联,这副顶多排第三,且看下面的两面副吧。  3. 这副更长 (220 字 )......  上联:  
谁说桃花轻薄?看灼灼其华,为多少佳人增色。滴清清玉露,羡万株艳蕾流霞。无何春去莫飞,终究鸾枝坠果。于是平仲设谋,东方窃窦,王母宴宾,刘郎题句。况核仁制药,能疗痼疾佐歧黄;条干充刀,可借印符驱厉鬼,准握天机珍丽质,也知季节让群芳。寄言秋菊冬梅,慎勿盲从徒毒友。  下联:  
我夸福地妖娆,眺青青之岭,添哪些琼阁浮云。有濯濯明湖,收十里嘉林入画。似新尘消宇净,因恩驾鹤凌空。难怪闻山揽胜,高举怡情,秦村访友,碑院挥毫。若清节复生,定唤渔夫回绝境;灵均再世,必歌今日过前朝。莫悲红雨落幽溪,又续风骚垂奕叶,方信凡夫俗子,不须羽化亦登仙。  
注解:见于湖南省桃花源风景区桃川宫,作者是现代人昌世军  4. 这副可能真的是天下第一长联 (350 字 )......  上联:  
跨蹬起层楼,既言费文韦曾来,施谓吕绍先到此,楚书失考,竟莫喻仿自何朝?试梯山遥穷郢塞,觉斯处者个台隍,只有弥衡作赋,崔颢作诗,千秋宛在。迨后游踪宦迹,选胜凭临,极东连皖豫,西控荆襄,南枕长岳,北通中息,茫茫宇宙,胡往非过客遽户。悬屋角檐牙,听几番铜乌铁马,涌浦帆挂楫,玩一回雪浪云涛,出数十百丈之颠,高陵翼轸,巍巍岳岳,梁栋重新,挽倒峡狂澜,赖诸公力回气运。神仙浑是幻,又奚必肩头剑佩,丛里酒钱,岭际笛声,空中鹤影。  下联:  

7 
蟠峰撑杰阁,都说辛氏炉伊始,哪指鲍明远弗传,晋史缺疑,究未闻见从谁乎?由战垒仰慕皇初,想当年许多人物,但云屈子离骚,曩熊遗泽,万古常昭。其余劫霸图王,称威俄顷,任成灭黄弦,庄严广驾,共精组练,灵筑章华,落落豪雄,终归于苍烟夕照。惟方城汉水,犹记得周葛召棠,便大别晴川,亦依然尧天舜日,偕亿群伦以步,登耸云霄,荡荡平平,搀抢净扫,睹丰功伟烈,贺而今曲奏平。风月话无边,赏不尽郭外柳荫,亭前枣实,洲前草色,江上梅花。  注解:见于武昌黄鹤楼,作者不详,这副可能真的是古今第一长联了。  以下几副也算是较长的对联了: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清]郑燮六十自寿  
仗剑从云作干城,忠心不易,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万庶尽衔哀,回望大好山河,永离赤县  
挥戈抗日接尊俎,豪气犹存,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泉应含笑,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  张伯驹挽陈毅  
广东是现代史潮汇注之区,自明季迄天今兹,汉种孑遗,外邦通市,乃至太平崛起,类皆孵育萌兴无斯;先生挺生其间,砥立于革命中流,启后承先,涤新陶旧,揭民族大义,矻然再造乾坤;四十余年,殚心瘁心,拆以青天白日,红血红旌,唤起算帐独立之精神,诚为人间留正气  
中华为世界列强竞争所在,由泰西以至日本,政治掠取,经济侵凌,甚至共管阴谋,争思奴隶牛马而来;吾党适丁其会,丧换我建国山斗,云凄海咽,地黯天愁,问继起何人,毅然重整旗鼓;亿兆有众,惟工与农,须本三民五权,群策群力,遵依牺牲奋斗诸遗训,厥成大业慰英灵  李大钊挽孙中山  

8 
五十载崎岖世路,献身革命,尽瘁斯民,海内瀛寰,同饮气节;两次长征凡七载;流亡异域,若经十度春秋,反动阴谋空画饼,纵几处羁囚,壮怀尤烈;方期延东堤边,宏抒国事,天丧巨才无可赎,旷古艰难遗后死   
二十年忧患旧交,同学苏京,并肩北伐,南昌广州,共举义旗;一朝分手隔重洋,抗日军兴,血战大江南北,茂林惨变痕陷身;喜今番出狱,久别再逢,孰意黑茶山上,飞殒长星;我哭故人成长诀,普天涕泪失英雄  聂荣臻挽叶挺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手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清]孙髯题昆明滇池大观楼:

中国的对联文化是什么?

2. 中国文化的对联

1、妙手生白玉 ,沃土出黄金 
(九华山) 
3、万山拜其下 ,孤云卧此中 
(黄山文殊院) 
5、飞骑桥头论胜负 ,教弩台上评忠奸 
(合肥民教寺) 
7、庙内无僧风扫地 ,寺中少灯月照明 
(凤阳龙兴寺) 
9、高阁逼云霄举头红日近 
远山收入画回首白云低 
(黄山玉屏楼) 
11、千古诗才莲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马鞍山采石矶太白楼) 
13、一水绕荒祠此地真无关节到 
停车肃遗像几人得立姓名尊 
(合肥包公祠) 
2、忠贤将相 ,道德名家 
(合肥包公祠) 
4、去帆疑峡走 ,卷浪骇江飞 
(马鞍山采石矶大风亭) 
6、曹公教弩台尚在 ,吴主飞骑桥难寻 
(合肥民教寺) 
8、来到半山坐一坐 ,再行五里天上天 
(九华山钓鱼台) 
10、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滁县琅琊山醉翁亭) 
12、把酒问青天放眼已无高力士 
登舟望秋月旷怀犹忆谢将军 
(马鞍山采石矶太白楼) 
14、教弩耸高台不为炎刘消劫运 
听松来远客谁从古佛识真如 
(合肥民教寺) 

1、成都杜甫草堂 
(1)、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2)、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腾虎跃几诗容;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2、武汉黄鹤楼 
栏杆外滚滚波涛,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东去; 
窗户间堂堂日月,尽四时凭眺,几曾见黄鹤西来。 
3、黄州赤壁 
铜琶铁板,大江东去;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4、九江琵琶亭 
灯影幢幢,凄绝暗风吹雨夜; 
荻花瑟瑟,魂消明月绕船时。 
5、镇江北固山多景楼 
登楼便欲凌云去; 
临水应知得月先。 
6、桃花源、陶渊明祠 
(1)、说甚神仙,看千年石洞开时,城郭人民还是耕田凿井; 
阅成古今,听半夜金鸡叫醒,兴亡秦汉都归流水桃花。 
(2)、门前学种先生柳;岭上长留处士坟。 
7、广州黄花岗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 
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8、杨州梅花岭 
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铁骨伴取岭上梅花; 
殉社稷在江北孤城,剩山残水留得风中劲草。 
9、滁州醉翁亭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10、扬州二十四桥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吹,有人吹到月三更。 
11、湖南洞庭湖岳阳楼 
(1)、湘灵瑟,吕仙杯,坐揽云涛人宛在; 
子美诗,希文笔,题笔雪壁我重来。 
(2)、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 
(3)、一楼何厅,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12、信陵君祠 
有史公作传如生,爱客若君,真实读者慷慨悲歌不已; 
其门馆风流未谢,于今思夕,问君谁能拔抑磊落之才。 
13、长沙屈原贾谊二公祠 
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 
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睦行地大文章。 
14、陕西苏武庙 
三千里持节孤臣,雪窖冰天,半世归来羸属国; 
十九年托身异域,韦鞴毳幕,几人到此悔封侯。 
15、成都武侯祠 
心悬八封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 
目击三分鼎,东连吴,北拒魏,常怀谨慎励臣躬。 
16、江西南昌滕王阁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骛,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子,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17、白居易祠、墓 
(1)、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惟有几篇新乐府; 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 
(2)、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 
(3)、心中怀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18、稼轩祠 
烟柳斜阳,归去东南余半壁; 
云山故国,望中西北是长安

3. 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联是?

龙在浅滩被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得势狸猫凶似虎,落地凤凰不如鸡. 
   
  虎伏深山听风啸,龙卧浅滩等海潮. 
   
  海到尽头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如日东山能在起,大鹏展翅恨天低。 
   
  谁无虎落平阳日,待我风云再起时. 
   
  有朝一日龙得水,必令长江水倒流. 
   
  有朝一日凤回巢,必让长城永不倒. 
   
  有朝一日虎归山,必要血染半边天. 
   
  有朝一日东山起,凤是凤来鸡是鸡. 
   
  有朝一日狮入林,我要气吼山河震. 
   
  有朝一日游地府,我让地府底朝天. 
   
  有朝一日游天边,众神跪在我面前. 
   
  有朝一日凤翔天,我要天下尽我鸣. 
   
  有朝一日我出头,我要天下唯我尊. 
   
  天下英雄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摧. 
   
  宏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谁无英雄落难日,待我东山再起时. 
   
  论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

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联是?

4. 中国对联文化源远流长,这是怎么形成的?

我国的对联最开始是起源于古代的悬挂桃符的习俗,是用来驱鬼驱邪的。这种习俗曾经延续了一千多年。桃符上写着“神荼”和“郁垒”两位神人的名字, 神荼与郁垒为一对兄弟,最开始出现在以《山海经》为基础的上古神话中,能制伏恶鬼。人们为了驱鬼避邪,在门上画神荼、郁垒及老虎的像,神荼一般位于左边门扇上,身着斑斓战甲,面容威严,姿态神武,手执金色战戢;而郁垒则位于右边门扇上,一袭黑色战袍,神情显得闲自适,两手并无神兵或利器,只是探出一掌,轻抚着坐立在他身旁巨大的金眼白虎 ,也只写上“神荼”和“郁垒”两个名字的。
可能有人觉得太过单调,直到后蜀时期一国之主孟昶在公园964年除夕在自己卧室的门上提上了一句“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一句词,这幅题词就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后来春联的词句也开始多种多样,写上各种对新日子的祝福和桃符上的二位门神一并贴于门上作为成组的对联流传至今。
到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可以看出在宋代对联已经是非常普遍,但是也可以看出仍然叫春联为“桃符”。
再后来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也打理提倡贴对联,他在金陵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写上衣服春联贴在门上,她亲自穿便装出巡,挨家挨户的观赏。并且在当代,文人们也跟随风尚,拿提对联当成文雅乐事,平时喝酒对诗对的也是对联。
对联的词句从历代的诗歌发展而来,至今还是传承着古诗歌的用词,而并没有同化与现代汉语。它的艺术特点也就是跟古代诗歌一样,要求工整对仗平仄,它所显示的是一种整齐对称的形式美和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对联中除了春联,喜联,还有挽联。所有对联一定要有上联,下联和上联组成,缺一不可。此外我国的对联文化经过传承与宣扬也逐渐被其他的一些国家采用,比如韩国,日本,朝鲜,新加坡越南也都有对联,只不过在韩国日本他们通常用白色的纸写上简单的祝福语。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不管被谁采用,它的起源还是在中国。

5. 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联是?

龙在浅滩被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得势狸猫凶似虎,落地凤凰不如鸡.
  
  虎伏深山听风啸,龙卧浅滩等海潮.
  
  海到尽头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如日东山能在起,大鹏展翅恨天低。
  
  谁无虎落平阳日,待我风云再起时.
  
  有朝一日龙得水,必令长江水倒流.
  
  有朝一日凤回巢,必让长城永不倒.
  
  有朝一日虎归山,必要血染半边天.
  
  有朝一日东山起,凤是凤来鸡是鸡.
  
  有朝一日狮入林,我要气吼山河震.
  
  有朝一日游地府,我让地府底朝天.
  
  有朝一日游天边,众神跪在我面前.
  
  有朝一日凤翔天,我要天下尽我鸣.
  
  有朝一日我出头,我要天下唯我尊.
  
  天下英雄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摧.
  
  宏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谁无英雄落难日,待我东山再起时.
  
  论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

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联是?

6. 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联是?

叶落疏桐秋正半
花开从桂月常圆
柳枝袅袅报春意
杏花团团念祖恩
话旧他乡曾作客
登高佳节倍思亲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堂

7.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对联有什么?

中国对联博大精深,历史底蕴深厚,有很多有名的对联,这里列举几个比较有名的: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上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吏耶?儒耶?仙耶? 
   前不见古人,使我怅然涕下; 
下联: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杨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 
   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此联为窦序撰岳阳楼联。 

还有就是“纪晓岚”是对联达人!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对联有什么?

8. 中国对联文化的历史源流问题

从秦汉时起便有悬挂桃符的习惯,五代时开始在桃符上刻字,后蜀孟昶命翰林学士辛寅逊在桃符板上题写吉祥词句。以后对联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三千年前,中国先民就已使用对偶句了。商周两汉以来诗人的对偶句及魏晋南北朝以来辞赋中的骈俪句,为后来对联的产生在文字上做了原始积累。汉语词义和汉字字形的特点决定了使用汉语、书写汉字的文人对于“对偶”的修辞手法情有独钟。盛唐以后形成的格律诗、律赋,对偶严格精密,对偶句已经是诗文的组成部分,它们的独立性在渐渐加强。
对联就是由格律诗的对偶句和骈赋的俪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因此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早在秦汉以前,中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开始把联语写在桃木板上。根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则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宋代以后,中国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北宋诗人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过年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从此,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进入清代,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民国时,刘师亮讽袁世凯一联:“袁世凯千古;中华民国万年”。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华民国’四个字是“对不齐(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