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市值蒸发1400亿!滴滴,该认清现实了

2024-05-07 01:26

1. 5天市值蒸发1400亿!滴滴,该认清现实了

看惯了华为的做事方式,突然发现,有些互联网企业真的是有些太薄弱了。至于为何,其实道理很简单,国内的一些互联网企业,先不说有多少技术研发,有多少投资沉淀,单单对于成功的定位就有些过于肤浅,很多企业的老板都会默认企业的上市就是一种成功。事实果真如此吗?明显不是。
  
 就在6月的最后一天,滴滴踩着年中的时间节点成功上市,市值最高的时候一度达到800多亿美元,一举成为全国第八大互联网公司。但是仅仅2天之后,网信办发布通告,滴滴出行因为其APP存在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遭到点名批评并做下架处理,受此影响,滴滴总体身价顷刻间蒸发355亿。
     
 原本以为此事是对滴滴违规的一个警告,可没成想,更大的问题还在后面,就在最近,网信办再次出手,直接下架滴滴企业版APP,合计数量超过25款,而这25款软件基本是滴滴全部的客户端,网友调侃滴滴被“一锅端”了。短时间内的连续两次通报,对于一家刚上市的公司来说,无疑是摧毁性的打击,而滴滴最低时的市值仅有571亿美金。换句话说,在短短5天时间内,滴滴市值5天蒸发超过1400亿。
     
 
  
  
 很多人都好奇,为何滴滴这一次受到的打击这么大?刚刚上市还没站住脚,就被打了当头一棒,更何况还是自家人。要弄清楚这个问题,还是应该从通报中找答案。我们都知道,监管部门在通报时的用词和用语都非常考究,但是这一次提到滴滴的时候,用的词是国家安全和防范风险扩大以及严重违法。
  
 这些词代表什么意思,相信明眼人都能体会到具体的力度,这说明滴滴在运营中一定是碰触到了红线,要不然国内企业那么多,何至于偏偏对滴滴动手。不过这次的通报也透露滴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过度收集用户资料,而且用户方面还不知道。这与以往滴滴宣称将用户作为上帝的口号大相径庭,直接戳穿滴滴道貌岸然的谎言。
     
 事实上,滴滴在数据收集上的犯错,让滴滴承受了巨大的外部压力,而且越描越黑。有网友猜测,滴滴能在短短20天的时间内从提出申请到成功上市,背后是以国内用户的数据作为交换的。要知道,美国的上任领导曾说过,只要是不遵守他们审计方式的中企,将没有办法上市。
  
 虽说滴滴总裁方面已经澄清这是谣言,但是在此事过后,滴滴过分收集用户信息的行为将板上钉钉,这对于滴滴声誉的重组将是一个重大的阻碍,而滴滴也该面对现实了。后续滴滴不仅在用户量方面会迎来下滑,或许忍耐许久的滴滴司机也会离滴滴而去,况且国内从事网约车的企业并不是滴滴一家。
     
 值得一提的是,在滴滴APP被下架之后,网信办又增加了一条意见,未来掌握用户数超过100万的企业赴国外上市须进行审查,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范数据跨境的潜在风险,保证市场主体上市以后数据的安全性。显而易见,这条规定就是给滴滴之流设立的,话已经说到这份上了,滴滴该面对现实了,别总以为网约车市场做到第一,就可以肆无忌惮了。
     
 总的来说,滴滴软件的全面下架,这不是犯了小错的惩罚,而是资本和数据安全之间的博弈较量,背后更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 社会 运作。但愿滴滴这次能认清现实,承担一个企业肩上该负的责任,不要一面对用户笑脸相迎,背后却在用算法监视用户,这样的嘴脸太丑陋!

5天市值蒸发1400亿!滴滴,该认清现实了

2. 市值蒸发上千亿!巨头滴滴下架却不被大众同情,麻烦事还在后面

  市值蒸发上千亿!巨头滴滴下架却不被大众同情,麻烦事还在后面 
    推荐语:每一个互联网巨头的上市,背后都是一个不小的造富运动。 
    比如阿里巴巴上市,当时造就了至少1000名百万富翁,100名千万富翁,40个亿万富豪,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马云、蔡崇信、彭蕾等人。 
    而近来我国风头正盛的一家互联网上市企业,莫过于网约车巨头滴滴了。 
    对于滴滴出行来说,这段时间可谓是经历了大起大落。7月1日正式在美国纽交所敲钟上市,巅峰市值一度接近800亿美元。 
       虽然其在美国上市的过程已经极其低调,财富问题也尽量没提,但滴滴出行还是遇到了一次自诞生以来最为强大的危机——国家七部委同时联合调查,滴滴出行面临的是长达45个工作日甚至更长的调查时间。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滴滴市值开始一路狂跌。  
    截至北京时间7月31日收盘,滴滴市值仅为494.31亿美元,相比于巅峰市值,滴滴市值蒸发了3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00多亿)。 
    其实,这是由于滴滴的市场中介属性导致的。滴滴作为一个打车中间商,不管怎么解释,到头来它既赚了乘客的钱,同时也赚了滴滴司机的中介费,如此一来它在无形中自然就得罪了乘客和司机。 
       很多人或许说了,滴滴成立后为大家出行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而且还砸了很多补贴给用户,现在很多媒体说它坑客户,有点不太合适。但问题出就出在,此前滴滴就没少被曝出过大数据杀熟的事情。 
    比如不同的手机,同一地点、同一目的地打车费用不一样,这就是大数据杀熟的一种。 
    而且,说白了网约车只是工具性企业,互联网属性不够强,头部效应并不突出,不可替代性其实并不强。滴滴虽然在网约车领域拥有了大量的注册司机,也有大量用户,但受到此次事件影响,恐怕滴滴将会出现大量“掉粉”情况。 
       另一方面,当滴嗒打车、花小猪打车等打车平台出现后,人们其实更愿意选择这些新出现的平台。特别是在滴滴“全家桶”被统统下架之后,难免在市场份额上被其他竞争对手瓜分,回归后原来的市场还在不在,真的难说。 
    按照此前滴滴招股书的说法,滴滴在中国市场已经拥有3.77亿年活跃用户,在国内的日均交易量高达2500万次。而一旦这些数据的安全得不到保障,等待滴滴的便不只舆论谴责,更大的事情还在后面。 
       原因还在于滴滴触碰到了行业底线,手握大量的出行数据,但却跑到国外上市,如此一来国家的数据安全问题得不到保证,所以滴滴这次被下架也是“不冤”的。 
     滴滴事件,给其他互联网企业敲响了怎样的警钟?  
    可以预见:随着国家《数据安全法》的出台和正式实施,国家对于数据安全、隐私数据保护的力度只会越来越强,而滴滴事件也是国家打击此类问题的开始。 
    而那些目前正涉及收集和滥用用户隐私数据、甚至从中非法获利的企业,国家必将重拳出击,不留下任何一个隐患! 

3. 这一次,滴滴失去的不仅仅是2000亿“身价”

什么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呢?滴滴眼下的情况堪称是这句俗语的最好体现。 
  
  6月底,滴滴悄悄赴美成功上市,造就了一大波亿万富豪的同时,也创造了企业近800亿美金的市值,一举稳坐出行领域头把交椅。然而这时候的滴滴却直接暴露出了两大问题,一个是滴滴低调赴美上市的时间节点太顺畅,另一个则是滴滴外资控股的背景让人担心。 
     
  从时间节点算,6月10日,滴滴提交上市申请,在6月30日,滴滴宣布上市成功,短短20天的时间就能完成上市历程,速度真是快得惊人。要知道,蚂蚁当初在国内想要上市时都没有这么快的记录,而比滴滴提交上市申请更早的哈啰,甚至目前都还没有上市,这确实令人生疑。 
  
  从控股背景看,滴滴的股权构成更是看得人心里不是滋味。在股东构成中,创始人程维的股权少得可怜,反而是软银和优步捡了大便宜,有数据显示,优步一夜之间能入账超80亿,软银老板孙正义更是能凭借滴滴的上市,拿回之前对滴滴的投资,并获得不菲的收益。 
     
  可是该来的躲不过,在仅仅上市不足一周后,国内的监管部门便出手了,先是通报了滴滴存在严重收集用户信息的行为,随后又发通告宣布全面下架滴滴25款应用软件。对于任何一家刚刚上市的企业来说,短时间内遭到如此大的两计重锤,对其在资本市场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果不其然,随着监管部门对于滴滴调查的进行,滴滴的市值一降再降,目前已经由原先800亿美金,降至500亿美金左右。换言之,上市刚满一个月的滴滴,市值就已经暴跌超过2000亿,这让人不禁想问,滴滴到底还有未来吗? 
     
  其实要弄清楚滴滴的未来该如何走,倒不妨看看滴滴因为这件事失去了什么,以便于滴滴未来更好地进行调整。可是通过回顾这一个月当中围绕滴滴发生的事,不难发现,这一次滴滴失去的不仅仅只是2000亿的“身价”,未来还将面临3个方面给滴滴带来的压力。 
  
  第一个方面是罚款的压力。几个月之前,阿里曾被罚182亿,当时的理由是垄断,而这一次滴滴的罪名比垄断可严重多了,是危害到了国家的数据安全,这也难怪有外媒预测滴滴会退市来降低损失,甚至最后还要缴纳监管部门开具的罚款单,唯一的悬念是额度的高低。 
  
  第二个压力是来自于外部市场的压力。滴滴客户端被全面下架之后,相当于断了滴滴的新用户来源,加上消息面的发酵,势必会影响滴滴的整体运营收入。而滴滴的困境,在其他对手眼中可就成为了机会。比如美团,滴滴被查第一时间便重新上线了自己的打车应用,再比如T3,在滴滴被查后,直接喊出全月无休的高亢口号。毫无疑问,滴滴的止步不前,给了其他对手蚕食市场份额的大好时机。 
     
  第三个压力就是以后滴滴用户对于滴滴的接纳度。要知道,滴滴被查损失的市值和资金是小事,丢失几年积攒的用户口碑才是致命的。以前总听滴滴说要对司机和用户关怀备至,可谁能想到企业在背后却肆无忌惮去收集用户信息。此事过后,滴滴会如何给用户合理解释将直接影响滴滴的口碑走向。 
     
  不得不说,即便是滴滴这一次能安稳过关,滴滴也未必能全身而退,一切还要看滴滴后续拿出的态度。当然了,这件事也给所有的互联网企业提了个醒,算法是服务用户的一种方式,而不是算计用户的一种手段,要不然滴滴绝不会是最后一个。那么大家觉得滴滴还有未来吗?

这一次,滴滴失去的不仅仅是2000亿“身价”

4. 市值大跌、产品下架,这一次滴滴失去的不只是1000亿

共享经济曾被外国青年们评选为中国新时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追溯国内共享经济的起源,“滴滴出行”算是鼻祖之一了。 
  
  2012年,滴滴出行将“共享出行”的概念带到国内市场,在国人对这一新形式还熟悉的时候,滴滴出行以丰厚的补贴吸引出租车司机、甚至是拥有私家车的用户、乘客参与到其中。很快滴滴就一统国内的出行市场,甚至取代出租车成为大多数短途出行的首选。 
     
  随着滴滴出行的风靡,甚至还出现了可以说是“复刻”滴滴出行的企业,如“嘀嗒”、“哈啰”等。不过由于先入为主以及前期“烧钱式”的补贴带来的垄断性市场份额,大多数司机和乘客都更倾向于滴滴出行。但这并不意味着滴滴出行是盈利的。 
  
  如2016年出现的拼多多,前期也是采用“补贴换市场”的模式吸引客户,这期间拼多多完全是倒贴钱,直到去年才真正实现盈利。 
  
  滴滴出行也是如此,从创立至今,滴滴出行有长达7年的时间,都处于负盈利的状态,直到2019年才首次实现微薄盈利,这对于滴滴出行来说,无疑是个好开端。当然盈利不是滴滴的终极目标,上市才是。 
     
  上市可以说是绝大多数企业的目标,对于盈利微薄的滴滴出行来说也同样如此。苦熬多年,上个月的月底,滴滴出行终于迎来上市。 
  
  然而上市一事却饱受争议,其一是因为,滴滴出行选择在美国上市。国内的巨头企业如阿里巴巴、京东等都选择回归港股上市。而滴滴却绕开选择在美,因而引来大众质疑。 
  
  要知道,滴滴的第一大股东是持股21.5%的日本软银,第二大股东是持股达12.8%的美企Uber,最高的股份掌握在日、美的股权结构,和阿里巴巴相差无几。 
  
  对此,大众可以理解滴滴不能在大陆上市,但阿里都能选择回港,为何滴滴不行?据知情人士分析,可能是因为滴滴的投资人急需套现,不得已之下才赴美上市。 
     
  其次,上市未几日,滴滴出行被一则通报点名,这之后滴滴出行不但要配合调查,其APP也被下架,新用户无法再注册。 
  
  这次调查事件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上市首日市值达678亿美元的滴滴大幅缩水,目前仅有531亿美元,连降147亿美元(约954亿人民币元)。 
  
  简单来说,就是滴滴出行还没有完全消化上市成功的喜悦,就损失了近1000亿元! 
  
  这遭遇和不久前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蚂蚁金服还未来得及成功上市,便戛然而止。 
     
  说实话,滴滴出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国内的出行方式,方便了国人的出行,与此同时,也让家里有车的普通人在闲暇之余多了一份赚外快的工作。 
  
  只不过,近年来发生的几起意外事故,令滴滴被卷入舆论中心,风评也大不如前,从而给予市场上早就想刮风这一领域的同行机会,与其同分一杯羹。 
     
  当然滴滴目前的损失远远不只是市值缩水,还有调查之后,如何重建品牌形象以及在用户心中的口碑等。大家对滴滴有什么看法呢?以后还会使用滴滴吗?

5. 滴滴上市后市值蒸发400亿美元,崩盘的结局已经不可避免,你怎么看?

滴滴出行因为安全原因多款APP被下架,市值也蒸发了很多,有人认为,这个崩盘的结局,是不可避免的。真的是如此吗?个人感觉未必,原因如下:

一、因为安全、费用等原因,滴滴被下架,对手们趁机搞事情。面对对手的冲击,并没有倒下
滴滴出行从一开始就进入烧钱模式,让很多人感受到出行的便利和便宜,大家纷纷选择了滴滴出行。随着滴滴出行市场份额扩大,滴滴出行也面临着很多问题,第一个就是安全问题。

滴滴出行的目的是让大家安全快捷地到达目的地,而这个愿望在2018年被击得粉碎。不仅有郑州女孩出事,还有温州女孩出事。虽然滴滴出行加强了相关的安全措施,但是,网友们对滴滴出行中存在的漏洞,依然有怀疑。
很多人也在事情之后卸载了滴滴出行,这也说明,滴滴出行在安全方面存在问题。滴滴出行之后加强了安全方面的审查,提升了准入门槛。这个做法与娱乐圈里的提升明星的门槛是一样的道理。

现在的一些明星,不是凭着演技,而是凭着炒作和流量当起了明星,这些明星就很容易出现问题,一个因为违法而身陷囹圄,一个因为在敏感地方拍照而退圈。官媒对此表示,要提升明星的门槛,不能让一些人随随便便就成为明星。
滴滴出行提升门槛的做法,挽回了一些声誉,但在补贴大战之后,滴滴出行的成本就增加了不少,还有给司机的权限相对较大,让消费者感觉,滴滴出行的第三方立场,是有问题的,网友对此进行了吐槽。

吐槽没有耽误滴滴出行的发展,他们通过努力,上市了。上市之后,就被报道存在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相关部门要求下架滴滴出行的APP,滴滴出行的股价下跌很多。滴滴出行紧急发表声明,安抚大家恐慌的心。
滴滴出行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对手们看到这种情况,立马对打车领域进行大规模补贴,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只要滴滴出行不见了,那么,出行这个大蛋糕,就会被他们替代。

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滴滴出行面临其他品牌的围攻,但是,滴滴出行的市场份额依然不少,每个月的月单量还超过了2000万的订单,市场地位,依旧稳固。这让对手们感觉很奇怪,为何被下架了,还能如此抗打?
滴滴出行之前积累的用户数量是基石,就算没有了新用户,他们依然可以凭着之前积累下来的用户来获得订单,可见滴滴出行在用户黏性上,下了很大功夫。

滴滴出行在上市之后遭遇的打击不小,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更何况,这只“虫子”,并未死去。要是滴滴出行采取措施,这个难关,会克服过去的。之后的他们,依然会风采不减。
二、虽然新用户不能注册,但老用户依然有需求,加上滴滴也在补贴,老用户还是选择了滴滴

滴滴出行被处罚了,新用户无法注册,但老用户依然可以下载和使用。在滴滴出行的招股书中,就有这样一句话:司机想要赚更多的钱,而乘客则希望支付更少的钱,这是一个持久的挑战。
这句话的意思是平台想涨价,那就要想办法。要是不涨价,那就亏损。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亏损可以,但需要知道为何亏损。其中一个,就是补贴。而补贴是竞争类行业常用的一种方式,但这种方式,不能持久。

在2018年,滴滴出行亏损了109亿,而滴滴出行补贴的数额,达到了113亿。这就是滴滴出行亏损的原因。滴滴出行的市场份额扩大了,在今年,他们遭遇了政策寒冬,因为国家的处罚来了。
其他品牌趁机加大了补贴力度,针对这种情况,滴滴出行也提供了一些补贴,为的是缩小与其他品牌的补贴差距,而滴滴用户的习惯已经培养好了,他们依然是那个在风雨中微笑的人。

有人说滴滴出行的市场份额被挤占了。这个说法没有问题,在被处罚以后,很多人因为信息敏感度的问题,卸载了滴滴出行软件,但是,在一些人的生活中,打车是刚需,看到滴滴出行也有补贴,也有一些用户又安装了。
这些都是滴滴出行为了加固护城河的方法。有人说,滴滴出行就应该跟某猫这样,凭着流量躺赢就好了。出行与购物不是一样的,出行需要考量的内容很多,还有就是滴滴出行的目的不仅仅是出行。

滴滴出行想要打造一个闭环,类似于苹果公司的闭环。虽然这个情况,到目前为止没有实现,但是,他们在这个道路上,奔驰着。这也是很多用户选择滴滴出行的一个原因。只是滴滴出行步子迈的大了一些,导致精细化不够,在之后的运营中,滴滴出行也在改进。

有人说,滴滴出行的员工已经罢工了,原因就是平台严且收入下降。这个情况的确存在,但这是滴滴出行出于安全方面的要求而设定的。这也反映了滴滴出行在很多细节上,加强了控制。

也有人说,滴滴出行被相关部门约谈了。是的,约谈的不仅仅是滴滴出行,还有其他品牌。约谈的目的就是加强自身的监管,还要兼顾出行的便利。不仅是滴滴出行需要考量的,也是其他网约车品牌应该思考的。
一个网约车,既要保障安全,又要出行便利,还要让乘客花钱少。这对于司机而言,只有多拉快跑才行,但是,这样就可能导致体验不好。顾客不给五星好评,就可能拉不到那么多的活,这就是一个矛盾循环体,还是内循环。

滴滴出行和其他网约车品牌只有在体验上做到个性化和精准化,才能让用户满意度提升,当然,这样就会提升市场份额。滴滴出行和其他品牌一样,都在想方设法。但到目前为止,仍是一个挑战。
国家的要求是对的,也是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滴滴出行等品牌自然也要遵守这个规章制度。但这个度,需要把握好,这样才能促进网约车的发展,滴滴出行也在努力着。

三、国家只是规范出行,并未取缔,对于滴滴而言,这是一个机会
国家对滴滴出行的处罚,很严厉,滴滴出行接受了处罚,也进行了整改,就目前为止,还没有到封杀的地步。可见滴滴出行在处罚以后的整改力度,还是比较大的。国家没有取缔,对于滴滴而言,就是一个机会。

滴滴出行在出行方面的精细化调整,还在进行中,在其他方面的投入也加大了力度,这是他们亏损的原因之一。要是可以收缩战略,将出行作为核心,精细化和精准化一起发力,那么,滴滴出行就可以在出行领域,占据更佳的位置了。
滴滴出行在大家的质疑声中发展起来的,他们经过了市场的历练,成为一个大的品牌。虽然有人质疑他们不是滴滴一下,美好出行。但是,这是他们的美好愿望。

用一位大佬的话说,人总要有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作为网约车的代表,滴滴出行已经做了很多,离我们期望的满意度,还是有一些差距的,这也是他们提升的地方。很多人都知道炸天妇罗的匠人,他就是在一个事上,做到了极致。

演员也应该如此,就如同演员何冰所说,演绎的角色过程,只是演一个程式,而不是一个结果,结果是大家得出来。要是直接演绎结果的话,那就没意思了。何冰在《大宋提刑官》中饰演宋慈,就与《白鹿原》中的鹿子霖不一样。
他就是将演戏这个事情尽力做到极致,他为此还不用智能手机,还是老式的功能机。这样就可以将心思用在研究演戏上。当演员如此,出行方面也是可以如此。滴滴出行是不是参考一下?滴滴出行虽然在出行中的占有率很高,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的,这也是国家要求他们整改的原因。

要是他们在出行方面与何冰和那位匠人一样,把本职工作做好,而不是一味求大求全的话,滴滴出行将是出行方面的一个标杆。滴滴出行可能感觉,已经在出行方面做得很好了,就可以进行其他领域的拓展了,最终实现闭环。但事实不是如此!
网约车的发展需要规范,更需要保障司机和司乘人员的利益,要是做不到二者兼顾,就需要平台反思。这对于网约车平台,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他们不像购物平台一样,成为第三方,他们现在的角色是裁判员和运动员。需要他们跳出来,成为裁判,而乘客和司机是运动员。大家觉得这样会不会好一些?

写在最后:
滴滴出行的市场份额虽然被占据了一些,但是,他们依然有顽强的生命力,他们及时进行了调整,让出行更加便利了。滴滴出行并不会因为处罚而倒塌,说明他们还是有很强实力的。

有人说,没有谁能大而不倒!滴滴出行的确大,不会倒的原因在他们有护城河,有好的管理方式,可以实现市场份额的增加,大家觉得滴滴出行会倒吗?

滴滴上市后市值蒸发400亿美元,崩盘的结局已经不可避免,你怎么看?

6. 一夜之间蒸发近千亿市值,滴滴被强制下架,它为何要争着抢着赴美上市?

滴滴在今年7月份刚到就宣布在美国上市成功,但是刚上市股价就面临着大跌的状况。到底是滴滴企业本身盈利不行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呢?
按照滴滴目前的情况,滴滴是无法在国内上市的,由于滴滴前进都还在打价格战,不断烧钱的状态,滴滴到目前为止盈利状况是非常差的,如果在国内申请上市,按照我们国家目前的上市制度,是无法完成上市申请的,所以如果要申请上市,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漂亮国上市。

那为什么滴滴要这么着急上市呢?
其实国内还有一家企业和滴滴是类似的,那就是美团。美团和滴滴有一个相似的地方,就是盈利状况不是很好。两家企业都是非常烧钱的企业,并且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要实现盈利都相对困,更别提资本盈利了。

滴滴着急上市的一个原因,很可能是背后资本要求退出。资本退出最好的方法就是企业上市,上市筹集到资金后,原始资本就开始推出,并且企业上市之后原始资本基本上都可以得到一定的超额回报,不仅可以将本金拿回来,还可以获得投资今年的回报。

滴滴被强制下架,就是因为滴滴还没有完成企业的整改,特别是数据安全问题。在问题还没有落实的情况下就急急忙忙上市,那肯定还得整改,所以虽然是上市了,但是股价不会特别好看,下跌是正常的。
这就好比是一个学生,没有好好复习,没有向学校报名拿到准考就偷偷溜溜去考试了,这考试成绩能好吗?被发现之后,考试成绩能支持吗?肯定要取消考试成绩。所以滴滴在没有完成问题整改就到美国上市,就面临了软件被下架,股价大跌的情况。

7. 一夜下架!股价腰斩!滴滴备受煎熬之时,竞争对手都在忙啥?

风萧萧兮易水寒,滴滴一去还能复还?
  
 7月16日,网信办宣布会同国安部、自然资源部等七部委联合进驻滴滴出行,开展网络安全审查。同时根据《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的相关规定,滴滴将面临长达45个工作日的调查时间,甚至更长。截至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滴滴(DIDI)股价报收8.06美元/股,距最高点18.01美元/股,已跌去超过55%的市值。
  
 围绕着滴滴的纷争还在持续,而对于网约车第二梯队的各家企业来讲,却有了发力改变现有市场格局的时间机遇窗口,用户补贴、司机免佣等政策相继发布。
  
 在这次网约车围城之战中,美团、高德、曹操、T3四者,似乎将更可能是“破冰”最有力的竞争者。其中,采用聚合模式的美团打车、高德地图拥有庞大的流量入口,截至到今年4月,美团月活用户超1.6亿,高德月活用户达5.99亿。而极光大数据发布的《2021年Q1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3月曹操出行、T3出行以月活人数567.9万、457.8万的数据分别位列第三第四。
  
 美团:烧钱补贴新司机,反垄断大旗仍悬头顶
  
 7月9日,美团打车APP回归,宣告美团在出行领域的新一波扩张开始。据了解,美团在北京、天津等地区出行的朋友圈投放广告已经持续铺了数日。
  
 重新上线后,美团打车采取了大量拉新举措吸引用户,新客可限时获取包括9张优惠券在内的128元打车红包,首单低至5折起。在司机端,美团打车也推出限时福利,7月7日-7月13日内,新司机注册首周,限时3天,司机每单到账车费,平台再加赠20%的收益。
  
 同时,美团推出 “邀请好友助力”、“新司机注册”、“邀请司机赢大奖”等活动,将传统的用户裂变拉新方式用于招募新司机。
    
 如今,美团已经是本地生活业态的领头羊,触及吃、玩、住、行等多个领域,但是美团不甘于此。
  
 曾有报道援引接近美团人士的说法称,对于包括北京等城市即将上线的打车业务,美团准备了10亿美元,而且上不封顶。用王兴的话说,“打车,美团是一定要做成的。”美团不断寻找新的增长极,似乎它的野心永无边界。
  
 高德:布局本地生活 给地图做“加法”
  
 7月初,阿里宣布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由高德、飞猪和本地生活组成新的生活服务板块,加速布局本地生活矩阵。
  
 目前,高德掌舵人俞永福表示,过去19年,高德地图的产品演进经过了“我在哪”、“怎么去”到“我到哪”三个阶段,现在高德要解决的是“我去哪”的出行决策,高德将专注于出门之后的生活服务。
  
 出行是生活服务的重要版块,高德虽没有自己的出行APP,但作为聚合平台,也积极参与了本次的补贴大战,希望借此机会分流各大网约车平台的用户,进而为高德地图开辟流量入口,盘活其他增值服务。
  
 7月20日,打开高德地图选择打车,首先弹出的就是“5折打车券1分钱抢”的活动。在司机端,高德地图联合110多家网约车平台成立了“免佣联盟”,在7月至9月“暑期免佣季”向司机实行“新司机7天前三单免佣”、“早高峰免佣”等多种免抽佣福利。
  
 有业内人士指出,仍在摸索整合业务的高德地图,形势不容乐观,其整合的本地业务一直面临着来自美团、携程等巨头的挑战,出行业务更是面临着滴滴等诸多对手。作为用户数量仅次于天猫淘宝的阿里系第二大应用,能否成功从导航APP,转型本地生活服务平台还是个未知数。
  
 T3:动作频频,强大背景能靠多久
  
 T3出行于2019年正式上线,数据显示,T3出行已经相继入驻全国24座城市,累计注册用户已破2500万,日均订单超过30万,累计订单量突破1.8亿。
  
 短短两年就能在市场上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其强大的背景。
  
 T3由一汽、东风 汽车 和长安 汽车 三家国有车企合资组建,占股16.39%。除此之外,苏宁、阿里、腾讯等知名股东也入局了T3,苏宁占股17.42%,阿里、腾讯联合其他三家投资公司合计占股 23.06%。
  
 据天眼查显示,T3出行是南京领行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智慧出行生态平台,成立于2019年,注册资本超过50亿元。进一步来看,南京领行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南京领行 科技 有限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高达99.04%;而南京领行股权投资则由中国第一 汽车 集团有限公司、东风 汽车 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长安 汽车 股份有限公司,并联合腾讯、阿里巴巴等共同投资发起。
  
 毫无疑问,强大的国企背景,再加上传统和互联网行业巨头的支持,给T3出行在新一轮“补贴大战”中提供了强大的“战斗储备”。目前,T3出行狂掷资金,在抖音和朋友圈两大渠道投放大量广告。如果夸张点来讲,10条抖音里或许就能找到1条T3。
  
 除了多渠道陈铺广告提升用户量,T3针对用户端也从7月6日起开始派发新人券包,其中包括“10元零门槛券”、“7折优惠券”和“8折优惠券”。通过多种形式的补贴,增加新注册用户的乘车频次,以提升用户与平台之间的黏性。最近半个月,T3出行动作频频,看似是抢抓时间窗口,实则是蛰伏已久。
  
 2020年上半年疫情爆发,网约车市场断崖式下跌,后入局的T3出行初次登陆市场便深受重创。2020年2月份,T3出行的订单量下滑幅度超过90%,直至4月才恢复到疫情之前的80%。不过,如今的T3能不能啃动网约车这块“蛋糕”,尚待观察。
  
 曹操出行:不露声色,低调扩张
  
 7月22日,曹操出行进驻南宁,这是曹操出行拿下的第62城,全国布局进一步深化。
  
 资料显示,曹操出行是吉利控股集团布局“新能源 汽车 共享生态”的战略性投资业务,其在网约车市场上占据B2C出行第一、行业第二的市场地位。2021年,吉利更是专门打造了一款网约车型,助力曹操出行进一步推进共享出行业务。
    
 据悉,曹操出行相关负责人对外表示,该公司依托吉利集团的生态优势,将把运力建设作为核心,扩规模后形成成本优势。此外,吉利集团会不断推出适合网约车行业的新款定制车型,并且协同集团在能源方面的布局优势,依托全国范围内的换电站建设,加快换电车型投放,提升网约车运营效率。
  
 除了用户端的补贴手段,曹操出行在本次市场混战中,将战略重心更多地放在了通过补贴司机争夺市场现有运力上。7月8日至14日,曹操出行向司机推出“周末两天,翻倍奖励”、“7天跑118单,奖励1088元”多种奖励形式;在7月19日至7月21日,曹操出行向所有司机免收抽佣;7月22日开始对司机实行满单奖励。
  
 有业内人士认为,碳交易市场开放后,曹操出行“新能源 汽车 +B2C优势+吉利生态支持”的体系,以及“专业、安全、优质服务”的经营理念,将有利于其在网约车下半场的长跑竞争。
  
 后记
  
 在国内出行领域,长期以来呈现出滴滴“一超多强”的局势,眼下,为争取因滴滴下架而“进入公海”的司机和用户,各网约车平台动作层出不穷。
  
 然而,网约车行业早已过了野蛮扩张的阶段,市场进入存量竞争,企业如何平衡好与司机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是各大平台未来发展中需要破解的课题。
  
 目前,正值盛夏酷热,滴滴却似寒冬。网约车市场竞争进入下半场,充足的运力和优质的乘车体验,是出行平台在未来市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合法、守规经营。

一夜下架!股价腰斩!滴滴备受煎熬之时,竞争对手都在忙啥?

8. 市值蒸发4800亿,滴滴最大的两个“输家”出现,不是程维、柳青

  中国最大的网约车平台,滴滴在这个位置上已经坐了很久,即便是遭遇了一系列麻烦,目前仍然是行业第一。 
    滴滴是幸运的,自从创立后,就获得了腾讯、金沙江、经纬中国等投资大佬的支持,资金源源不断地输入。在2015年和对手快的合并后,滴滴就稳坐了行业第一,几乎没什么强的对手。所以,这一路来滴滴发展是很顺利的,估值也一路攀升,始终位于中国独角兽企业前三名。 
       然而,   从2021年7月开始,一切戛然而止。原因都知道了,偷偷地跑去美国上市。随后我们就看到APP被下架,亏损几百亿、订单减少20%、大规模裁员、关闭橙心优选等业务   ,几乎没有一件好事。 
    当然,更惨的是市值一路下跌,投资者们本来以为赚得盆满钵满,如今却是损失惨重。软银还因为投资滴滴,造成了亏损。本来是一手好牌,却打得稀巴烂。本来可以继续壮大规模,获得更高的估值,却因为急于“分钱”而上市,落到如今这样的地步,实在令人唏嘘。 
    对于滴滴来说,哪天才是最黑暗的时刻?似乎从去年7月开始,几乎都处于黑暗时刻,毕竟好消息没有多少,坏消息却一个接一个。如今,滴滴再迎黑暗时刻,而且还比较严重。 
    3月10日,中概股集体大跌,一片飘绿。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3月11日,中概股再度集体跳水。   滴滴跌幅竟然高达44%,创下去年6月上市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目前,   滴滴股价为1.89美元,市值仅剩下89亿美元。滴滴在去年上市后,市值最高时达到了851亿美元,也就是说不到一年时间,市值蒸发了762亿美元(约4800亿元人民币)。  
    滴滴可能现在已经不看重市值,毕竟已经这样了,而且此前已经宣布要退市。但1.89美元的股价,离1美元的摘牌退市已经不远。 
    “主动退市”和“强制退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被强制退市,后面想再次上市,面临的困难也会大很多。因此,对于滴滴来说,股价跌成这样,也是非常惨的。 
    滴滴股价跌成这样,谁是最大的输家?有人说是创始人程维和柳青,但他们真的输了吗? 
    滴滴是程维一手创立,投入了多少资金不详,主要是付出了近10年的心血。但   他持有6.5%的股份,即便是如今只有89亿美元的市值,它的价值也有5.785亿美元。   程维如果没有创业,继续打工,10年未必能够获得如此高的回报。 
        柳青在2014年才加入,目前持股1.6%,价值1.424亿美元。   柳青预计没投入多少钱,这个金额,柳青也是只赚不赔。 
    实际上,最大的两个输家是软银和Uber。软银是滴滴第一大股东,持股20%左右。按照现在滴滴的市值来算,价值仅为17.8亿美元,而   软银总共投入了100亿美元,等于是浮亏80多亿美元。   去年IPO时,软银持股价值140亿美元,还赚了40亿美元,如今亏损惨重。 
     Uber是第二大股东,持股12.8%。   当年,Uber把中国业务交给了滴滴,换来了股份,如今价值才11亿美元。Uber如果没有放弃中国市场,那其价值肯定不止这么多。所以,也输得很惨。 
       其实,对于滴滴的投资者来说, 越早投资,回报率越高。如果按照滴滴去年IPO时的市值来算,   天使投资人王刚回报收益超过1万倍,   A轮的金沙江投资投资回报超过350倍,B轮腾讯等公司的投资回报约60倍,其它投资回报从7000倍到5倍不等。 
    因此,即便是市值跌到89亿美元,这些前期投资者们仍然是不亏的,唯有后来进入,投资额最大的软银,损失最大。 
    滴滴未来命运会怎么样?首先,滴滴的市场份额已经在下降,一家独大的局面将被打破。竞争对手越来越多,网约车市场可能会形成多强竞争格局。其次,滴滴想退市后,再去香港上市,就滴滴目前的情况来看,这将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也未必能成功,投资者的收益想收回的时间会拉长。 
    凡事皆有因果,如果当初不急着去上市,或许就不会陷入今日这样的困境。一切都是由贪念而起,不要以为能够“大而不倒”,做企业要“敬天爱人”,始终把用户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