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弛的研究方向

2024-05-18 15:25

1. 张弛的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关系、外交政策等。

张弛的研究方向

2. 张弛的研究项目

1、过去五年承担的国家“973”及“863”项目、参加 2项973项目及一项863项目的工作。2、过去五年承担的企业横向课题。3、高强管线钢的组织性能检测,国际合作(新日铁)项目负责人。

3. 张驰的科学研究

(在研项目)1.[纤维素/纳米粒子复合及其功能化],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省非金属复合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课题批准号:10zxfk22, 10 万); 中国科学院化学所-西南科技大学合作项目;西南科技大学方主持。2011年1月-2012年12月2.[纳米晶纤维素/可降解生物质复合材料制备研究],西南科技大学生物质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开放课题(课题批准号:10zxfk24, 10 万);中山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合作项目;西南科技大学方主持。2011年1月-2012年12月。3.[生物高分子熔体超细纤维的微积分加工](高技术应用研究项目),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省非金属复合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课题批准号:10zxfk16, 10 万);北京化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合作项目;西南科技大学方主持。2011年1月-2012年12月。4.[聚丙烯酰胺类水凝胶材料产生人体并发症的毒性机理研究](基础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基金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0年4月-2013年3月,合同号:桂科自0991210, 4万, 省部级;项目发起人和第二负责人。(在研)5.[魔芋葡甘露聚糖的结构表征及反应基础研究](基础研究), 西南科技大学生物质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开放课题,中国科学院化学所-西南科技大学合作项目;2010-2012,合同号:09zxbk01 , 10 万;西南科技大学方主持。(在研)6.[生物质衍生物改性储氢材料的研究], 西南科技大学博士基金,2010-2013年, 合同号: 10zx7104, 50万 (应用基础)。项目主持(在研)7.[膨化稻壳重金属吸附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四川省科技厅项目,2011-2013年,项目编号:2011HH0020,学校编号:11zs2108, 10万(国际合作)。项目主持(在研)

张驰的科学研究

4. 张一弛的研究领域与成果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商业模式与竞争优势。研究成果发表于《管理世界》、《经济科学》、《中国工业经济》、《南开管理评论》、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等。研究成果曾获北京大学科研成果一等奖和北京市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较熟悉,在高层管理培训和管理咨询方面有些经验。曾为SAMSUNG、COSCO和招商银行等公司提供管理咨询和培训。

5. 张弛的研究领域

(研究课题):(1)人类活动对流域洪水预报的影响机理研究(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09-11;(2)松辽流域水资源全口径评价及旱情预测关键技术研究(课题技术负责人之一,专题“人类活动干扰下大尺度流域水循环模拟”负责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08-10;(3)水库生态调度方法研究(项目负责人),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项目,08-09(4)基于多源信息分析的水库生态调度研究(项目负责人),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09-11(5)碧流河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的下游河道风险分析研究(项目负责人),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07-08;(6)组合水文预报技术的应用研究(项目负责人),大连理工大学青年教师培养基金,06-08年;(7)丰满流域小水库塘坝对水库来水的影响-分析研究(技术负责人),丰满发电厂,06-07年;(8)碧流河下游河道防洪能力及洪灾损失评估研究(技术负责人),大连市水务局,06-07年;(9)黑龙江省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主要参加者),黑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部,01-05年。指导硕、博士生研究方向:(1)环境生态水文学研究(2)考虑人类活动影响及气候变化的水文预报模型研究(3)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水文预报与水库调度研究出版著作和论文:[1] 张弛,李伟. 基于贝叶斯分析的水文组合预报模型.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08,16(2). (EI)[2] 张弛,周惠成,李伟. 基于模糊推理和关联分析的河道洪水预报模型.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8,48(2):246-251.(EI)[3] 张弛,周惠成,王本德. 决策树技术在水库兴利调度中的应用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39(8):1314-1318. (EI)[4] 张弛,周惠成,李伟,唐国磊. 基于数据分析技术的水文组合预报应用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7,47(2).(EI)[5]张弛,周惠成,王本德,蒋云钟. 河道洪水演进的分类多模型组合预报方法,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40(8): 1307-1310 (EI).[6]张弛,王本德,李伟. 数据挖掘技术在水文预报中的应用及水文预报发展趋势研究. 水文. 2007,27(2).[7]张弛,宋绪美,李伟. 可变模糊评价法在洪涝灾害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自然灾害学报. 2008,17(5): 34-39[8] 张弛,宋绪美,李伟. 半结构多目标模糊优化模型在确定治涝标准中的应用. 水电能源科学. 2007,25(3).[9] 张弛,王本德,周惠成. 贝叶斯不确定性分析在水文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水旱灾害风险管理,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399-406[10] 张弛,郭瑜,李伟,宋绪美. 基于模糊可变集合理论的地下水质量综合评判. 水电能源科学. 2007,25(4).[11] 张弛,彭慧,周惠成,丛方杰.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水力发电. 2007,(5).[12] Chi Zhang, Wei Li, Xumei Song, Jianming Wang. A Supervised Algorithm for Fuzzy Multi-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FSKD’07), Haikou, China, August 2007.(EI、ISTP)[13]Chi Zhang, Zhaocheng Hou. The Integration of Web GIS-Based Flood-Control Information-Service System.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GIS and Remote Sensing in Hydrology, 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ept. 16-19 2003, Yichang, China.[14] Chi Zhang, Xumei Song, Wei Li. A model combined fuzzy optimum theory with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for engineering design.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FSKD’07), Haikou, China, August 2007.(EI、ISTP)[15]Chi Zhang, Jianming Wang, Yawei Li. A Supervised Fuzzy Pattern Recognition Model for Group Decision Making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on Determining the City Flood Control Standard.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atershed Management and Urban Water Supply. 2004,549-555.[16]宋绪美,张弛,李伟. 水库汛限水位控制的风险效益综合分析研究.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7,26(Suppl.Ⅰ):122-124.(EI)[17]曹明亮,张弛,周惠成,李慧赟. 丰满上游流域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降雨径流变化趋势分析. 水文. 2008, 28(5): 86-89[18]周惠成,彭慧,张弛,肖建民.基于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多目标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与评价. 农业工程学报,2007,23(9):45-49.(EI)[19]周惠成,李伟,张弛,高永敏,李绪生,王金芳. 碧流河水库下游河道的现状防洪能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6,25(Suppl.Ⅱ).(EI)[20]周惠成,李伟,张弛,宋绪美. 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防洪减灾工程措施方案优选模型.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录用待刊[21] 刘冀,李伟,张弛. 碧流河水库下游河道行洪能力及洪水淹没模拟研究.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录用待刊[22] 刘兆坤,高永敏,李绪生,张弛,李伟. 碧流河水库下游河道洪水淹没损失计算与分析东北水利水电. 2007,25(5).[23] 刘东民,孙国敏,张弛,梁国华. 基于Web GIS 的黑龙江省防汛信息服务系统集成与实现.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6,27(3).[24]侯召成,翟宜峰,周惠成,张弛,祝令亚. 基于Web GIS的防汛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水利水电技术,2003,33(5).[25] Huicheng Zhou, Wei Li, Chi Zhang. Optimizing Schemas of Flood Control and Disaster Reduction Engineering Based on Variable Fuzzy Sets Theory.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FSKD’07), Haikou, China, August 2007.(EI、ISTP)[26] Huicheng Zhou, Hui Peng and Chi Zhang: The Interactive Fuzzy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Approach for Crop Planning and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2007.(EI).[27] Shouyu Chen, Yawei Li, Chi Zhang. Water Quality Evaluation Based on Fuzzy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atershed Management and Urban Water Supply. 2004,878-884.

张弛的研究领域

6. 张弛的论著

重要专业论著: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出版的《电脑音频制作教程》(配套光盘),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实用乐理与制谱教程》《电脑作曲教程》《和声与电脑自动伴奏》《电脑视唱练耳教程》《录音与电脑音频编辑》等,论文《副调和弦的应用》和《属七和弦与属七结构的和弦》发表在国家级音乐类核心期刊。教学教研课题现代计算机音乐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市人民政府06年科学技术进步奖;07年获得市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08年完成《基本乐理》《作曲技法》教学课件,《聆听——国民音乐素质普及教育软件》的研制和开发工作。

7. 张弛的学术经历

南京大学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化学博士学位。美国堪萨斯大学化学系博士后,随美国化学会2000年主席Daryle H. Busch教授,从事由美国空军科研基金资助的有关液晶在先进光电器件中的应用研究,及由美国能源部资助的新型紧密约束的光敏分子材料在核反应堆贵重金属元素分离技术中的应用研究。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无机与应用化学系、德国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洪堡学者,与莱布尼茨奖得主、慕尼黑工业大学校长Wolfgang A. Herrmann教授合作,从事分子棒/分子线及其非线性光学性能的研究。日本名古屋大学物质科学国际研究中心、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长期特别研究员,与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主席Kazuyuki Tatsumi教授合作,从事过渡金属功能簇合物及超分子的研究。获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教授 (Level E),中国-澳大利亚功能分子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技术部与澳大利亚创新、工业和科学研究部共同批准资助建设),“光响应功能材料”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特聘教授。

张弛的学术经历

8. 张弛的著作及论文

1.C. Zhang*, Y.L. Song, X. Wang, “Correlations between molecular structures and third-order nonlinear optical functions of heterothiometallic clusters: A comparative study”, 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 2007, 251(1-2), 111-141.2.C. Zhang, S. Takada, M. K?lzer, T. Matsumoto, K. Tatsumi, “New Nickel(II) Thiolato Clusters with A Flexible Cyclo-Ni10S20 Framework”,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06, 45(23), 3768-3772.3.C. Zhang*, Y.L. Song, X. Wang, F.E. Kühn, Y.X. Wang, Y. Xu, X.Q. Xin, “Large third-order optical nonlinearity of two cubane-like clusters containing oxotrithiometalate anions and silver: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reactivity, and NLO properties–structure correlation”,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2003, 13(3), 571-579.4. C. Zhang*, Y.L. Song, F.E. Kühn, Y.X. Wang, X.Q. Xin, W.A. Herrmann, “Ultrafast response and superior optical limiting effects of the planar 'open' heterothiometallic clusters”, Advanced Materials, 2002, 14(11), 818-822.5.C. Zhang*, Y.L. Song, F.E. Kühn, Y.X. Wang, H.K. Fun, X.Q. Xin, “Study on a series of pentanuclear planar 'open' cluster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strong third-order optical nonlinearities and superior optical limiting propertie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2002, 12(2), 239-248.6.C. Zhang*, Y.L. Song, F.E. Kühn, Y.X. Wang, H.K. Fun, X.Q. Xin, W.A. Herrmann, “Sign alteration of nonlinear refraction of the isomorphous cubane-shaped heterothiometallic clusters originating from a skeleton atomic effect”, New Journal of Chemistry, 2002, 26(1), 58-65.7.C. Zhang*, Y.L. Song, B.M. Fung, Z.L. Xue, X.Q. Xin, “A new approach to superior optical limiting materials - planar 'open' heterothiometallic clusters”,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01, (9), 843-844.8. C. Zhang, G.C. Jin, J.X. Chen, X.Q. Xin, K.P. Qian, “The characteristic IR spectra of heterothiometallic cluster compounds”, 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 2001, 213, 51-77.9.C. Zhang, Y.L. Song, Y. Xu, H.K. Fun, G.Y. Fang, Y.X. Wang, X.Q. Xin, “Studies on two Interesting microporous polymeric clusters {[Et4N]2[MS4(CuCN)4]}n (M = Mo, W) with three-dimensional open-framework: synthesis,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strong optical nonlinearities and large optical limiting properties”, Journal of Chemical Society, Dalton Transaction, 2000, (16), 2823-2829.10. C. Zhang, Y.L. Song, G.C. Jin, G.Y. Fang, Y.X. Wang, S.S.S. Raj, H.K. Fun, X.Q. Xin, “Two novel anion cluster compounds with planar 'open' structure [Et4N]2[MS4Cu4(SCN)4(2-pic)4] (M = W, Mo): synthesis,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nonlinear response and large optical limiting properties”, Journal of Chemical Society, Dalton Transaction, 2000, (8), 1317-1323.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