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

2024-05-05 07:19

1. 明清时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


明清时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

2. 明清时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

主要的原因是:那时候中国基本上不怎么进口洋货,而中国自产的瓷器、丝绸、茶叶等产品大量出口所致。
相对而言,明朝和清朝早期,中国的经济实力在世界各国中是比较大的,那时的中国农业和手工业都有了一定规模,但那时的中国人还很封闭,远洋贸易几乎没有,但西方一些国家的远洋贸易已经非常兴隆,他们对中国的很多产品有大量的需求,主动前来贸易,造成中国贸易顺差逐年加大,也就是白银流入中国。那时的中国产业健全,货品丰富,能够自给自足,对进口西洋货品没有依赖,基本上只有单方向的出口,所以严重贸易顺差,白银流入中国。西方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后来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逐渐平衡了中国的顺差。到后期,中国进口的鸦片已经高过了出口的货物,反而造成了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帮助

3. 明清时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

主要的原因:贸易顺差和套汇。
明朝和清朝早期,中国的经济实力在世界各国中是比较大的,那时的中国农业和手工业都有了一定规模,但那时的中国人还很封闭,远洋贸易几乎没有,但西方一些国家的远洋贸易已经非常兴隆,他们对中国的很多产品有大量的需求,主动前来贸易,造成中国贸易顺差逐年加大,也就是白银流入中国。
白银换黄金——跨洲大套汇,16世纪后叶和17世纪,明清时期,伴随着贸易的发展,大量白银流入中国的同时也有大量的黄金外流,以黄金换白银,这就是所谓的套汇。

那时的中国产业健全,货品丰富,能够自给自足,对进口西洋货品没有依赖,基本上只有单方向的出口,所以严重贸易顺差,白银流入中国。西方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后来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逐渐平衡了中国的顺差。但到后期,中国进口的鸦片已经高过了出口的货物,反而造成了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
扩展资料:
明清时期的经济
农业:棉花推广,高农产品引进,农产品商业化,形成专业生产区域。
手工业:工具革新(纱绸机的出现),技术提高(双色印套技术),分工细密,规模大,资本主义萌芽。
商业:国内市场扩大,农产品种类增多,国际长途贩运贸易发展,江浙地区出现了以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清

明清时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

4. 明代中后期为何世界白银流入中国

明代中期以后(成弘之际,约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国内市场上的白银流动开始频繁起来。在16世纪中叶上下外国白银大量流入之前,国内白银流动的市场先期建立起来。然而从以下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国内白银存量的不足始终制约着明代经济的发展和起速,最终由于海外白银的流入加上国内外白银流动市场的切合终于使得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连为一体,明代蓬勃的经济发展也有了可靠的润滑剂。

  1、国内白银市场的先期建立

  通过上文所讲,在国内市场上明代白银的使用一直存在。但是囿于国家为了维持宝钞地位而不断施行禁银令的制约,白银只能在某些特定的领域流通。政府的课税、土地买卖市场、江南富商大贾的贸易买卖[45]等数额较大的方面可以见到白银的踪迹,很显然在明前期白银的使用在国家法令的严禁之下是较为零星稀散的。尤其是永乐时期,政府禁银比较彻底,以至于民间契约上只见宝钞、缣帛、谷物等。到了宣德、正统时期,白银的使用明显增多,促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便是钞法的败坏。宣德时规定:

  “凡以金银交易及匿货增直者罚钞” 。但是, “户部言民间交易, 惟用金银, 沙滞不行。乃益严其禁, 交易用银一钱者, 罚钞千贯, 赃吏受银一两者, 追钞一万贯。”[46]

  尽管在课税、赏赐方面,白银仍在使用。但是国家法令有时候也会出现矛盾不一致的地方。从洪武到宣德,在民间仍然有鼓励犯罪罚银的规定[47],可谓是国家一定程度承认了民间用银的合法性[48]。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实物货币在宣德皇帝统治时期是运用最广泛的,尤其是缣帛和谷物,这从契约和记载中可以知道[49]。黑田明伸说过:“实际上,通货不稳定迫使人们转向物物交换的现象,即使到了20世纪,也是反复出现的”[50]。很显然明中前期通货的不稳定一直影响着市场运行的状态,使得实物货币大量存在。市场运行的不畅反过来又制约着人们对于更高通货的需求,最终使得社会经济发展的迟滞和货币制度运行的混乱。

  然而在此,我们关注的重点并不是这一复杂混乱的货币使用状况,而是要知道从何时起,白银逐渐取代其他通货逐渐在流通领域取得主要地位使得一定规模的白银市场建立起来。从契约的情况来看,正统时期宝钞已经不见踪影,白银已经取得主币的地位。景泰、天顺时期民间使用白银率是极高的。有学者指出:“至成化年间,90件契约中,无一例外地使用白银交易,从而说明民间交易中完全实现了货币白银化。”[51]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明代经济是如何受制于它的通货规模的。中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切合一般认为是在16世60年代,这个时期正是中国的嘉、隆之际。这时期海外白银的流入不仅有日本,还有后来加入的马尼拉、南亚、中亚等地。学界曾对此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成果使得我们更能清晰的看到白银流入中国的路线和大致过程[62]。

  我们先来看看海外白银流入的路线问题。弗兰克指出白银流入中国的路线主要有三条:日本-中国、美洲-马尼拉-中国和欧洲-中亚和印度-中国,同时他认为中国在18世纪以前获得了相当于世界产量一半大约60000吨的白银[63]。近年来大多数学者,倾向于把流入中国白银的路线主要归结为两条:日本和马尼拉,这条路线上的白银又包含两条小路线,即西属美洲-马尼拉和欧洲-马尼拉路线。万明把这些路线总结性的概括为:中国-东南亚-日本、中国-马尼拉-美洲和中国-果阿-欧洲[64]。总所周知,海外白银的主要来源有两个地方,即:日本和西属美洲。因此为了方便白银流入数量的估算,大家倾向性的用这两条源流来分析和估算白银流入的大致数额。

  从中外的史料中,我们可以得知在明代中后期中国通过各种类型的贸易从海外大量输入白银。然而在中国传统时代,由于缺乏数字统计手段使得我们难以确切知晓到底有多少数额的白银流入中国。因此,关于白银数量的估算引起了中外许多学者的瞩目和研究。目前,我们从这些研究当中可以得到许多信息,这不仅仅是白银流入数量的问题,更是中外几代学者孜孜不倦融会中西方资料和进行广泛学术交流的见证。
布罗代尔说过:“贵金属的作用似乎从来没有像16世纪那样重要,当时的人们毫不犹豫地把贵金属放在首位。”[67]如今学界就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在16世界中叶以后逐步形成的论点已经达成共识,其实质恐怕没有人能够否认白银流动在其中的作用,正是这种“丝绸之路上的钱币”[68]流通使得中国与世界逐步形成一个共同的经济体系。从此,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改变。就中国而言,蓬勃兴起的市场贸易和规模扩大的商品经济使得晚明社会发生了深远影响的社会变迁。

  对于明代中后期白银世界范围内的流动,尤其是这种流动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意味着什么却出现了不同的解释。以往白银货币化论者(白银进步论者)认为正是中国的白银货币化需求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白银的开采和周转,从而使中国是以一个主动的姿态参与构建世界的经济体系。然而有人却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由于明代前中期一直存在的通货不足和经济体制问题使得通货结构经历着异常危险的状态,由于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使得中国的市场经济和通货制度才得到挽救。同时他们对明代白银货币化的论点提出质疑,认为这是一种白银进步论的观点,是对欧洲经验的简单解读[69]。

  笔者以为,对于明代白银问题及其中后期流动的考察,应该从中国独特的货币结构和社会制度框架来进行解释。日本学者说:“无论是货币还是市场都不能独立于制度而存在,对于制度而言也是一样”[70]。明代的白银在其中前期一直处于实物货币阶段,这种实物货币的存在体现了明政府货币制度设计构架的不合理。这种不合理的制度设计同时导致了明代前中叶钱钞货币结构的不稳定性。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双重压力使得明代的货币结构面临着急需转变的境地,而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最终为明代货币结构的转变提供了可能,使得白银得以摆脱实物货币的地位从而走向贵金属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白银流动的意义无法低估。

5. 明清时期,白银大量流入的影响

1368-1840 年的明清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清前期在抵御沙俄和西 方殖民者入侵的背景下奠定了今天疆域的基础,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明中后期,江南等局部地区工商业 市镇勃兴,商品流通扩大,在经济、社会、科技、思想等方面显露出新旧冲突的征兆;明清时期专制集权统治极度膨 胀,在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镇压人民、钳制思想、遏制近代化因素成长、阻碍社会变革等方面带来严重恶果;这一时 期欧洲主要国家完成从资本萌芽到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飞跃,相继进入近代工业文明轨道。明清农耕文明已无 法和西方文明相抗衡,至近代前夜的清中期,陷入深刻的危机。
来源网络

明清时期,白银大量流入的影响

6. 明朝中后期,白银会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白银是中国古代的通用货币。一些古装电视剧中的人物更是张口闭口就几万两银子。可事实上,白银在中国大面积普及是从明朝中后期才开始。这倒不是因为此前的中国人不喜欢用银子,而是白银数量太过匮,无法作为一种人人皆可拥有的货币在市场上流通。

直到明朝中后期,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明朝政府这才确立了银钱并行流通的制度,白银正式成为明朝的法定货币。那么问题来了,明朝中后期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来自哪里?为什么突然会有这么多白银流入中国呢?其实这还得从当时的贸易网络开始说起。
从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开始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上寻找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16世纪初,葡萄牙人率先来到马六甲、苏门答腊、爪哇等地,并在这些地方开展殖民活动。随后,西班牙人与荷兰人也相继抵达东南亚,并加入到这一地区的贸易网络中来。

欧洲人为了打开各地的贸易市场,往往采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即用武力强迫对方接受他们提出各种条件。可是东南亚地区在当时是明朝的势力范围,欧洲殖民者对这个庞大无比的帝国还是心存畏惧,况且他们也希望加入到明朝的贸易网络中,从而获得更大商业利益。不过,摆在欧洲人面前的一个最大难题就是他们手头没有具备足够吸引力的产品可以与明朝开展正常贸易,而且明朝对欧洲人加入朝贡体系也不感兴趣。
随着对明帝国的不断了解,西班牙人最先发现明朝对白银有着近乎无限量的需求,而西班牙却正好可以满足这种供应。

早年西班牙将美洲占为殖民,美洲的波托西(今属玻利维亚)和墨西哥又盛产银矿。通过数十年开采,西班牙人已控制了数量惊人的白银,这为其加入东南亚-南海贸易网络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西班牙人在进入马尼拉的数年后,开始把白银从美洲的安第斯山脉运到秘鲁海岸,再由海路北运至阿卡普尔科,装载到每年冬末横渡太平洋的大型帆船上。整个16世纪80年代,每年马尼拉帆船往返太平洋运送的白银约3吨左右。到了17世纪20年代,年均货运量已增至20吨。

虽然明朝官方对这种海上贸易并不太感兴趣,可活跃在东南亚地区的明朝商人却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商机。他们将欧洲人急需的各种明朝商品从福建运至马尼拉换取白银再运回国内。货物完成交易后,明朝商人无需将白银兑换成另一种货币或商品,因为白银在明朝就是最具价值的硬通货。
许多人将白银大量流入与明朝后来的亡国联系到了一起,认为正是白银供应不稳定造成了明末出现银荒现象,财富都聚集到少数富豪手中,使得两极分化愈加严重,从而引发社会危机。其实这种观点太过以偏概全。导致明朝灭亡的原因很多,但白银供应不足造成的影响微乎其微。所以,认为白银导致明朝灭国这种说法实在太过耸人听闻了。

7. 明朝时期至少有一半的白银流入中国,后来怎会衰败了呢?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李约瑟之谜”这个世界性的疑问。那就是在16—18世纪,也就是中国的明朝时代,世界上年产一半的白银都流入了中国,而且当时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贸易中心和制造业中心。而此时的欧洲,连同中国进行贸易的同等商品都没有。他们除了能输出白银,连10%的物品出口率都打不到中国来。而明朝的手工业、科技、火炮等也不亚于西方,而为何工业革命却在一盘散沙,整天打成了一锅粥的欧洲开始了呢?这就是李约瑟之谜。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梦回大明,看看那时中国的繁华和昌盛。


·名副其实的世界金融中心
朱元璋先生制定的“片板不得下海的政策”,其精明之处就是看到了当时海上的巨大利益。
所以,他就同盐铁一样,只许朝廷经营,不许平民下海。
朱元璋想将所有的肉都自己吃,不给沿海百姓一个活路,这也是导致明朝中后期沿海“倭寇”泛滥,打了十几年战争的原因。


其实,那些哪里是倭寇,明明就是想出海讨生活的渔民和商人,也叫走私团体。
而朱棣,就是充分利用了皇家垄断的海权,进行大规模的国际贸易,才为他几十年如一日的战争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经济保障。
说郑和下西洋是劳民伤财的,是那些手里拿着笔写历史的文官集团。


因为后来的正德、嘉靖、天启都想恢复下西洋计划,都可能损害他们家族的走私利益,就写成书抹黑他们。
而他们自己,比如据说一把火“烧了”用无数人用献血换来的宝贵航海资料的刘大夏家族,沿海官吏郑芝龙家族,也就是后来海上霸主郑成功的父亲,还有汪直等庞大走私、海盗势力,都是这样诞生的。
而此时,明朝是全世界的制造业中心。


·万国来朝的明朝
中国的文字是博大精深的,而封建时代的帝王们又喜欢自欺欺人和虚伪自大。
比如宋朝明明是为了赵家的荣华富贵,对内极尽压榨之能,对外“送钱、送物、送女人”,却美其名曰“岁币”,也就是给孩子的压岁钱。


而明朝,乃至唐朝,所谓的“朝贡体系”和“万国来朝”,其核心内容还是贸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好处的事,谁去干呢?国家之间,利益关系更加赤裸。
因为当时明朝在世界上拥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和最优质的商品,所以大明朝廷有资格选择和谁贸易。
而其他国家,虽然只能输出真金白银等珍贵重金属,但为了能和明朝贸易,甚至自己国家发生内战,比如日本。还有的国家干脆伪造国书,大明对此也是难得糊涂。


举例说明,1745年,瑞典的哥德堡号满载着700吨从中国采购的货物——主要是茶叶、瓷器和丝绸,从广州启程回瑞典。就是这一船物品,回国后拍卖出的价格居然高达2.5亿瑞典银币,是当时他们国际GDP的两年的收入。
而据德国著名学者,诺贝尔经济学得主的大弟子贡德·弗兰克考据,当时世界上年产量超过一半的白银流入了中国。


明朝是以银本位运行的帝国,但明朝自己产的银很少。当时世界上85%的银产自美洲,而日本也是产银大国。在16~18世纪,全球白银产量加起来是13.8万吨。
在这期间,流向中国的白银高达6万吨。按这种逻辑推理,中国是最富的,也是最牛的,为何没进入工业革命呢?


·慢慢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
将所有责任推给满清是幼稚的表现,而历史学家们给出的答案,是以下观点:
一、帝王之术的日益成熟,从《商君书》《资治通鉴》到《存天理·灭人欲》,帝王们一代比一代会玩,老百姓一代比一代“傻”,傻带双引号。


二、过分重视文字性的东西,将科技视为“奇技淫巧”,不重视科技的,更不重视搞科研的人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做官才是历朝历代读书人的最高追求。
三、太富有、太强大、人口太多了。反而没有了改进技术的积极性,觉得没必要。
……


当时的中国,在西方人眼里就是天堂,被称为世界银窖。
难怪后来西方列强联手来抢中国,因为在几百年的时间里,他们都是小弟,也都是贸易逆差者。能来中国抢一把,那发财多快啊。


万事总是有利有弊的,对于帝王之家,他们只求江山永固,至于科技和文化,那是其次。
而思想和科技的发展这才是导致后来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对此,读者您觉得呢?

明朝时期至少有一半的白银流入中国,后来怎会衰败了呢?

8. 明朝中后期白银为什么会大量流入中国?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白银是中国古代的通用货币。一些古装电视剧中的人物更是张口闭口就几万两银子。可事实上,白银在中国大面积普及是从明朝中后期才开始。这倒不是因为此前的中国人不喜欢用银子,而是白银数量太过匮,无法作为一种人人皆可拥有的货币在市场上流通。

直到明朝中后期,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明朝政府这才确立了银钱并行流通的制度,白银正式成为明朝的法定货币。那么问题来了,明朝中后期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来自哪里?为什么突然会有这么多白银流入中国呢?其实这还得从当时的贸易网络开始说起。
从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开始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上寻找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16世纪初,葡萄牙人率先来到马六甲、苏门答腊、爪哇等地,并在这些地方开展殖民活动。随后,西班牙人与荷兰人也相继抵达东南亚,并加入到这一地区的贸易网络中来。

欧洲人为了打开各地的贸易市场,往往采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即用武力强迫对方接受他们提出各种条件。可是东南亚地区在当时是明朝的势力范围,欧洲殖民者对这个庞大无比的帝国还是心存畏惧,况且他们也希望加入到明朝的贸易网络中,从而获得更大商业利益。不过,摆在欧洲人面前的一个最大难题就是他们手头没有具备足够吸引力的产品可以与明朝开展正常贸易,而且明朝对欧洲人加入朝贡体系也不感兴趣。
随着对明帝国的不断了解,西班牙人最先发现明朝对白银有着近乎无限量的需求,而西班牙却正好可以满足这种供应。

早年西班牙将美洲占为殖民,美洲的波托西(今属玻利维亚)和墨西哥又盛产银矿。通过数十年开采,西班牙人已控制了数量惊人的白银,这为其加入东南亚-南海贸易网络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西班牙人在进入马尼拉的数年后,开始把白银从美洲的安第斯山脉运到秘鲁海岸,再由海路北运至阿卡普尔科,装载到每年冬末横渡太平洋的大型帆船上。整个16世纪80年代,每年马尼拉帆船往返太平洋运送的白银约3吨左右。到了17世纪20年代,年均货运量已增至20吨。

虽然明朝官方对这种海上贸易并不太感兴趣,可活跃在东南亚地区的明朝商人却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商机。他们将欧洲人急需的各种明朝商品从福建运至马尼拉换取白银再运回国内。货物完成交易后,明朝商人无需将白银兑换成另一种货币或商品,因为白银在明朝就是最具价值的硬通货。
许多人将白银大量流入与明朝后来的亡国联系到了一起,认为正是白银供应不稳定造成了明末出现银荒现象,财富都聚集到少数富豪手中,使得两极分化愈加严重,从而引发社会危机。其实这种观点太过以偏概全。导致明朝灭亡的原因很多,但白银供应不足造成的影响微乎其微。所以,认为白银导致明朝灭国这种说法实在太过耸人听闻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