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的科研院所

2024-05-17 16:34

1.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的科研院所

11所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北京)12所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北京)13所 北京控制仪器研究所(北京)14所 北京特殊机电研究所(北京)15所 北京发射技术研究所(北京)17所 北京控制与电子技术研究所(北京)18所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北京)19所 北京航天信息情报研究所(北京)101所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北京)102所 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北京)702所 北京环境强度研究所(北京)703所 北京航天材料与工艺研究所(北京)704所 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 (北京)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的科研院所

2.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几大研究院?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下分3个研究所,771所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西安)、772所 北京微电子技术研究所(北京)、16所西安航天精密机电研究所(西安)。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隶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是在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是航天电子专业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
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在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是航天电子专业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拥有多个辖属单位。分布在北京、上海、重庆、陕西、杭州、武汉、桂林、郑州等省市,是上市公司火箭股份(股票代码600879)的第一大股东,中兴通讯及航天动力的第二大股东。


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致力于惯性导航、遥测遥控、航天计算机及软件、微电子、机电组件等传统优势专业技术的提升。同时充分发挥型号系统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优势,推动技术融合与系统集成,开发系统级产品。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电子专业门类齐全,均可向民用领域延伸,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发展前景。
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拥有在职员工160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000余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00余人。

3.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有那些下属的研究院(所)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有那些下属的研究院(所)有奖励写回答共2个回答环冰洁7v聊聊关注成为第2位粉丝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简称“航天科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前身为1956年组建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经历了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的历史沿革。1999年7月,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成立,2001年7月正式更名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航天科工目前拥有7个研究院、2个科研生产基地、6家上市公司、600余户企事业单位,遍布全国各地,职工10余万人,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近50%,先后有1599名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拥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名。从集团公司走出的两院院士有21位,现有8位。2008年,资产总额突破1000亿元,主要经营业绩指标进入中央企业A类行列。【摘要】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有那些下属的研究院(所)【提问】
您好,我正在帮您查询相关的信息,马上回复您。【回答】
谢谢!【提问】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主导力量,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辖有8个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10家专业公司、12家境内外上市公司以及若干直属单位。详见下图:【回答】

您好!是航天科工集团,不是航天科技集团。【提问】
您回答的是航天科技呀【提问】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有那些下属的研究院(所)
有奖励写回答共2个回答
环冰洁7v
聊聊
关注
成为第2位粉丝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简称“航天科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前身为1956年组建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经历了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的历史沿革。1999年7月,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成立,2001年7月正式更名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航天科工目前拥有7个研究院、2个科研生产基地、6家上市公司、600余户企事业单位,遍布全国各地,职工10余万人,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近50%,先后有1599名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拥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名。从集团公司走出的两院院士有21位,现有8位。2008年,资产总额突破1000亿元,主要经营业绩指标进入中央企业A类行列。【回答】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有那些下属的研究院(所)

4.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介绍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简称航天科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前身为1956年10月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后经历了第七机械工业部(1981年9月第八机械工业部并入)、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历史沿革。1999年7月成立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2001年7月更名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航天科工现由总部、5个研究院、2个科研生产基地、11个公司制、股份制企业构成。控股6家上市公司。境内共有570余户企事业单位,分布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现有职工13.7万余人,拥有包括8名两院院士、200余名国家级科技英才在内的一大批知名专家和学者,且素质高、年纪轻的科技人员已成为企业创新人才队伍的主体。拥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成果孵化中心以及专业门类配套齐全的科研生产体系。

5. 中国航天研究院的介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简称航天科技集团公司,CASC)是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所属的部分企事业单位的基础上组建成立的国有特大型独资企业,由国务院直接管理。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具有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试制、生产和试验体系和技工贸一体化的经营机制,主要研制、生产、经营各类航天运载器、航天器、战略战术导弹以及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等航天产品;开发、生产、经营机械、电子、化工、通讯、交通、计算机、医疗等多种民用产品。

中国航天研究院的介绍

6.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是什么样的一个关系?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原来航天系统是由国防科工委归口管理的,在1998年以前,国防科工委是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双重领导的机构,既带有军队性质,又是政府部分,1998-1999的改革后,国防科工委的军队职能划给了解放军总装备部,成为了一个纯政府部门。这样,航天系统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方面,军队系统和非军队系统。


    军队部分的航天系统主要包括酒泉、西昌、太原三大卫星发射中心和各航天测控中心(北京、西安、远望等等),以及一些航天事业和航天工程的领导机构,比如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等。各单位的职能从名称上就一目了然,比如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就是负责卫星发射的,如此等等。


    非军队系统包括政府部分的国家航天局,国家航天局国防科工委下属的一个部分,管理民用航天事业、对外代表国家。


    真正的航天科研体系已经改组为了企业体制,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这两个集团下属的各研究院/所/事业部,是中国航天的主要科研力量。也就是说,航天大部分型号产品都是他们研制的。


    航天科技集团实行母子公司体制,下设7个大型研制实体:


    1)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  运载火箭与战略导弹

    2)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 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 

    3)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 卫星与飞船 

    4)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 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


    5)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 运载火箭、导弹、卫星、飞船

    6)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原航天科技集团九院、十院合并重组而成 电子技术、导航技术 

    7)四川航天工业总公司 航天科技集团第七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团实行事业部体制,下设四个事业部和六个研究院,在六个研究院中,有四个研究院与四个事业部是一体的,还有两个研究院没有编入事业部体制


    1)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团第一事业部(航天科工一院) 宇航与信息技术 

    2)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团第二事业部(航天科工二院) 防空、防天技术 

    3)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团第三事业部 (航天科工三院)       飞航导弹技术

    4)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团第四事业部(航天科工四院)运载技术与特种地面车辆 

    5)航天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团六院 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

    6)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团七院 北京 建筑设计


    补充:


    1)航天科技集团和科工集团在研究院编号上已经有了重复,科工集团一院的说法还很少出现,所以现在提到一院基本上都是CALT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2)科技集团没有二院和三院,而科工集团的二、三事业部(二、三院)是以原来的二院、三院为主组建的,所以提到二院、三院,基本上还是原来的二院和三院。


    3)原航天总公司四院是从事固体发动机研制的,总部在陕西,有一个大的科研基地在内蒙,就是四院驻内蒙指挥部,又叫河西公司;99年分家的时候,四院给了科技集团,但河西公司属于科工集团,科工集团将河西公司重命名为六院,这样从事固体发动机研制的就有了两家,科技集团四院和科工集团六院,代表产品分别是载人航天逃逸发动机和EPKM。


    4)科技集团将067基地改名为航天科技集团六院,067基地在中国航天史上功不可没,其液体发动机是长征火箭的动力之源。这样六院也有了两个,需要注意区分。


    5)科技集团共有130多个企事业单位分布在全国各地,有职工9.33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2万人,包括6800多名高级工程师,1200多名研究员,31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工集团共计180多个企事业成员单位,近l0万名职工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40%。

7.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的科研院所

501所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北京)502所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北京)503所 北京卫星信息工程研究所(北京)504所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航天五院西安分院)(西安)508所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北京)510所 兰州物理研究所(兰州)511所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北京)512所 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513所 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烟台)514所 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北京)515所 汕头电子技术研究所(北京)518所 天津航天机电设备研究所(天津)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的科研院所

8.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是一个公司吗?

不是一个公司 算是改革后专属领域不同的兄弟单位

原来航天系统是由国防科工委归口管理的,在1998年以前,国防科工委是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双重领导的机构,既带有军队性质,又是政府部
分,1998-1999的改革后,国防科工委的军队职能划给了解放军总装备部,成为了一个纯政府部门。这样,航天系统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方面,军队系统和非
军队系统。
   
军队部分的航天系统主要包括酒泉、西昌、太原三大卫星发射中心和各航天测控中心(北京、西安、远望等等),以及一些航天事业和航天工程的领导机构,比如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等。各单位的职能从名称上就一目了然,比如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就是负责卫星发射的,如此等等。

   
非军队系统包括政府部分的国家航天局,国家航天局国防科工委下属的一个部分,管理民用航天事业、对外代表国家。

   
真正的航天科研体系已经改组为了企业体制,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这两个集团下属的各研究院/所/事业部,是中国航天的主要科研力量。也就是说,航天大部分型号产品都是他们研制的。

   
航天科技集团实行母子公司体制,下设7个大型研制实体:

   
1)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  
运载火箭与战略导弹   
2)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 
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     
3)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 
卫星与飞船     
4)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 
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

   
5)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 
运载火箭、导弹、卫星、飞船   
6)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
原航天科技集团九院、十院合并重组而成 
电子技术、导航技术     
7)四川航天工业总公司 航天科技集团第七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团实行事业部体制,下设四个事业部和六个研究院,在六个研究院中,有四个研究院与四个事业部是一体的,还有两个研究院没有编入事业部体制

   
1)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团第一事业部(航天科工一院) 
宇航与信息技术     
2)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团第二事业部(航天科工二院) 
防空、防天技术     
3)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团第三事业部
(航天科工三院)      
飞航导弹技术   
4)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团第四事业部(航天科工四院)
运载技术与特种地面车辆     
5)航天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团六院 
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   
6)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团七院 北京 建筑设计

   
补充:

   
1)航天科技集团和科工集团在研究院编号上已经有了重复,科工集团一院的说法还很少出现,所以现在提到一院基本上都是CALT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2)科技集团没有二院和三院,而科工集团的二、三事业部(二、三院)是以原来的二院、三院为主组建的,所以提到二院、三院,基本上还是原来的二院和三院。

   
3)原航天总公司四院是从事固体发动机研制的,总部在陕西,有一个大的科研基地在内蒙,就是四院驻内蒙指挥部,又叫河西公司;99年分家的时候,四院给了
科技集团,但河西公司属于科工集团,科工集团将河西公司重命名为六院,这样从事固体发动机研制的就有了两家,科技集团四院和科工集团六院,代表产品分别是
载人航天逃逸发动机和EPKM。

   
4)科技集团将067基地改名为航天科技集团六院,067基地在中国航天史上功不可没,其液体发动机是长征火箭的动力之源。这样六院也有了两个,需要注意区分。

   
5)科技集团共有130多个企事业单位分布在全国各地,有职工9.33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2万人,包括6800多名高级工程师,1200多名研究
员,31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工集团共计180多个企事业成员单位,近l0万名职工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