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有什么现实意义?

2024-05-06 23:40

1. 国学经典有什么现实意义?

国家软实力越来越在国家发展强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华深厚的底蕴文化,丰富的国学对于现在急速发展的中华民族无疑是一种推力,国学经典与现代气息相融合外化而内不化的给国家以及华夏的每一个子孙智慧与启迪。
关键词:国家 文化 儒家 内心 思想
一个国家的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中华民族在渊源的历史积淀中拥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而文化有三种形态:文献,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我们大多数是通过诵读经典文献,感受文化魅力,秉承中华的博大内涵。经过历史的沉浮,我们把古人生生不息传递下来的文化冠以国学的称号,作为一个国家的精神财富,赋予它时代的意义,将历史的精华不断的传承

国学经典有什么现实意义?

2. 国学经典有什么意义?

读:中国古代非常强调读书而不是看书,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法宝,全在于开口诵读,通过诵读开心窍,实现天人合一,通过诵读才能出真知,实现孔子所说的“与古人居,与古人谋”。正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习:温习,反复实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样的经典,学习一百遍,就会一次比一次深刻,通过习,达到对于真理的无限接近,通过习,实现从知识到智慧的过渡,通过习,有所创新有所创造,在习的过程和超越中,获得学习和人生的快乐。
  问:问是中国传统里最得要的学习方法和路径,“子入太庙,每事问。或问:‘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知礼也。'”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也认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不要不懂装懂,多向他人求教,这样才能不会迷惑。
  省:不断总结反省。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每日的行为,是否有过错,是否合乎道,是否有改进的地方,省是儒家成为君子的第一法门。君子终日乾乾,夕若惕。
  辩:即辩且论,辩论方能出真知。 在中国古代,很多伟大的思想都是通过反复辩中提炼出来的,春秋战国时期,辩士成群,辩论成风,在辩的过程中明析事理,实现螺旋式的上升,在辩的过程中实现思想的碰撞,魏晋时期,清谈成风,也是辩的延伸。儒家认为,学习需要聚志同道合之友,在辩的过程实现思想的升华和思维的开阔,孔子认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行:儒家倡导知行合一,在运用的过程中实现知的运用和提升。中庸的学习要强调笃行,需要不断把所学的知识和所悟的智慧运用到生活实践的方方面面,儒家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是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行。毛泽东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邓小平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都是强调行的重要性。
  爱:儒家认为泛爱众,而亲仁。佛家讲布施是是修行成佛的法门。只有广泛的把所学所知所行奉献给更多的人,让人更多的人了解国学,改变自己,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爱树德,方为立身传道之本,以大爱行于天下者,方得福慧之真谛。

3. 关于为什么要读国学经典?

中华文化悠悠五千年,深邃且广大,有四书五经,周易、老庄、史记、汉书、唐诗、宋词、元曲、杂剧、红楼、水浒,这类经典著作数不胜数,而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整个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是贯穿于内的传统精神!这种深厚的精神内涵,历经千年风霜的磨砺,不仅见证过民族的鼎盛,也经受过民族的苦难,千百年来的风雨同舟,使得中华民族的精神意志,道德理想,价值伦常,行为举止,风格气质,都独具魅力,并深深根植于每个炎黄子孙骨髓之中。国学精神高扬,文明自然灿烂辉煌,国学精神衰萎,文明就会凋谢飘零。
  
 纵观历史,我们为中华兴衰而同苦同乐,阅读文化典籍,遥想先贤先哲,我们应同为龙的子孙而自豪,共同的文化在血管中激荡,相同的心脏共振共鸣,国学在中华儿女的心灵之间搭起了座座桥梁,激励每个人为中华之崛起而拼搏。
  
 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国学教我们上下和谐;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仁者爱人,普度众生;国学教我们平等博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国学教我们体谅尊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国学教我们坚守正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国学教我们尊重自然...众多典籍之中,开卷有益之处历历可数。
  
 摘自 >

关于为什么要读国学经典?

4. 国学为什么经典

首先什么是“国学”:
 
国学,是指一个国家的传统历史文化与学术,因此也可以称为是国家的文学或学术。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也有学者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再就是什么是“经典”: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作品或著作。
 
国学为什么经典:
因为国学的内容,都是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作品或著作。它们是经由时间检验而沉淀下来的精华,对后续文化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它们涉猎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不仅是千百年国人精神营养的源泉,而且是全世界了解中国的平台。它们的存在,对中华民族的意识形态、文化走向一直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

5. 国学是怎么被定义?历史上,国学在被整顿中,有哪些遗憾?


国学是怎么被定义?历史上,国学在被整顿中,有哪些遗憾?

6. 谈谈对国学热的看法,国学现在还有用吗

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鼎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现在的“国学热”暴露了两大问题:一是反映了我们以往教育的不当,学生接受的人文教育存在着很大的空白,以至于到现在还有那么多读者——不仅是大学生、研究生甚至是上了年纪的人——还要买一些解读经典的书籍而非原著来对文化经典表示佩服;二是正因为我们人文教育的缺失,所以整体的人文水平下降。一旦脱离课堂教育走上社会,在人文学习和经典教育上应该读什么书完全就找不到方向和感觉。他认为,个性化的阅读是衡量一个社会人们素质的参数。现在个性化阅读的严重退缩,说明人们的素质还没有达到一个高度。
国学热,加速了史学和传统文化的通俗化进程,使更多的人接触到了传统文化,不再使传统文化“养在深闺人未识”;也使原本意义上的传统文化产生一定程度的误读,让一部分人觉得严肃文化其实可以通过“戏说”来加以认识,这也是其弊端。
国学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传承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只是到了近代才衰落下来,不能说是民族的悲哀,但这是历史的趋势所在,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理由自豪,改革开放后,物质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此同时,人民的文化生活也有相应的需求,在这个信仰缺失的年代,国学无疑成了人们心中的圣地,人们出于不同的目的开始研究国学,从中汲取精神食粮,至于国学的复兴我想应该理性看待,毕竟一种文明的复兴,不是容易的事!

7. 国学的弊端有哪些?

我觉得国学的主要弊端就是不符合时宜,毕竟这些思想很多都是很久以前的,和当代社会难免会有些格格不入。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国子监。国学指学问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它兴起于20世纪初,1920年代始盛;在中国大陆,文革结束后思想学术自由逐步有所恢复,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的空间逐步扩大,1980年代后“国学”复起至今。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

国学的弊端有哪些?

8. 国学的弊端有哪些?

最大的弊端是不合时宜。

国学经典全部产生于我国奴隶社会,特别是漫长的封建社会,其中的糟粕是社会制度造成的。
比如,“三从四德”就是最典型的为封建专制服务的,是最大的糟粕。

再如,其中唯心主义的东西也非常突出,比如宋明时期的理学中就存在唯心主义的东西。

再如,国学经典中的唯物主义思想也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还不系统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