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社会养老保险

2024-05-06 17:54

1. 陕西省社会养老保险

假设;男职工在60岁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500元。 
累计缴费年限为15年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0.3时,基础养老金=(4500元+4500元×0.3)÷2×15×1%=438.75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0.6时,基础养老金=(4500元+4500元×0.6)÷2×15×1%=54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1.0时,基础养老金=(4500元+4500元×1.0)÷2×15×1%=675元 
个人账户储存额/139个月+基础养老金=退休养老金 
在交费.基数同等的情况下.退休以后所领的待遇养老金一样。

陕西省社会养老保险

2. 陕西省养老保险账户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1、电话查询。拨打陕西省12333查询热线。目前,陕西全省基本开通了“12333”劳动保障公益服务专用电话,面向社会提供劳动保障政策解答、信息咨询和有关查询服务。2、网络查询。登陆陕西省社会保险网上个人查询系统,找到所要查询的养老保险,然后点击进去,输入公民身份证号码、姓名、验证码信息,之后点击登陆即可看到自己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情况。另外,如果您是城镇职工,可以直接登陆陕西省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网上个人查询系统,然后再输入输入公民身份证号码、姓名、验证码信息即可查询。3、到社保中心查询。到社保中心一般可以有两种查询方式。就像银行一样,我们查询银行账户信息的话可以通过ATM自动取款机查询,也可以通过窗口查询,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查询也是这样的,您能可以通过窗口查询,同时,也可以通过在各地的社会保险经办大厅中的触摸屏机器查询,只要输入您自己的个人信息就可以了。

3. 陕西省养老保险个人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1、电话查询。拨打陕西省12333查询热线。目前,陕西全省基本开通了“12333”劳动保障公益服务专用电话,面向社会提供劳动保障政策解答、信息咨询和有关查询服务。2、网络查询。登陆陕西省社会保险网上个人查询系统,找到所要查询的养老保险,然后点击进去,输入公民身份证号码、姓名、验证码信息,之后点击登陆即可看到自己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情况。另外,如果您是城镇职工,可以直接登陆陕西省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网上个人查询系统,然后再输入输入公民身份证号码、姓名、验证码信息即可查询。3、到社保中心查询。到社保中心一般可以有两种查询方式。就像银行一样,我们查询银行账户信息的话可以通过ATM自动取款机查询,也可以通过窗口查询,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查询也是这样的,您能可以通过窗口查询,同时,也可以通过在各地的社会保险经办大厅中的触摸屏机器查询,只要输入您自己的个人信息就可以了。

陕西省养老保险个人

4. 陕西省养老保险缴费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2015年陕西省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下限为:2605.95,上限为13029.75。根据陕西省统计局相关公告,陕西省2014年度全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52119元,按照相关规定,职工社保缴费基数是当事人上一年度月均收入结合当地本年度上下限确定。低于当地本年度最低缴费基数者以当地本年度最低缴费基数(当地上一年度社平工资的60%)作为其个人缴费基数;高于缴费基数上限者(当地上一年度社平工资的300%)以当地本年度缴费基数上限作为其个人缴费基数。据此计算,2015年(1月至12月)全省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个人月缴费基数的上限按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300%即13029.75元确定,下限按60%即2605.95元确定。

5. 陕西省城乡养老保险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如果说有单位的情况下,可以以单位方式参保。否则就只能参考农村养老保险。需要向当地农村养老保险管理机构或驻村办申请,其手续包括:户口薄,身份证,保费,申请材料等即可。身为农村,可以在试点区参保农村养老保险,其交纳是根据当地农民去年的纯收入为基数,分5个档次,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原则上是交得多,对应将来就可以领得越多。其交纳会随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一般至少需要交纳15年,对交纳年限不足15年的,可以申请补交;同时,国家也规定了退休领取,退休年龄为:60岁,按月领取至终身。达到退休年龄的,老人可以不交(但子女必须参保)或者采取一次性交清两种处理方式,是可以享受养老金待遇的。也是按多交多得,少交少得的原则进行,这只是养老补助,同时也需要采取其它的方式来辅助解决养老问题。您还可以到网上搜索专业的贷款网站,里边会有很多贷款产品供您选择。例如在百度中搜索“金融e站”,然后访问这个网站,里边就会有全国各地很多贷款产品和信息提供给您,选好了您需要的贷款,直接在线申请或者打电话联系就ok了。

陕西省城乡养老保险

6. 陕西省社会养老保险网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1、电话查询。拨打陕西省12333查询热线。目前,陕西全省基本开通了“12333”劳动保障公益服务专用电话,面向社会提供劳动保障政策解答、信息咨询和有关查询服务。2、网络查询。登陆陕西省社会保险网上个人查询系统,找到所要查询的养老保险,然后点击进去,输入公民身份证号码、姓名、验证码信息,之后点击登陆即可看到自己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情况。另外,如果您是城镇职工,可以直接登陆陕西省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网上个人查询系统,然后再输入输入公民身份证号码、姓名、验证码信息即可查询。3、到社保中心查询。到社保中心一般可以有两种查询方式。就像银行一样,我们查询银行账户信息的话可以通过ATM自动取款机查询,也可以通过窗口查询,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查询也是这样的,您能可以通过窗口查询,同时,也可以通过在各地的社会保险经办大厅中的触摸屏机器查询,只要输入您自己的个人信息就可以了。

7. 陕西社会养老保险网上服务平台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1、电话查询。拨打陕西省12333查询热线。目前,陕西全省基本开通了“12333”劳动保障公益服务专用电话,面向社会提供劳动保障政策解答、信息咨询和有关查询服务。2、网络查询。登陆陕西省社会保险网上个人查询系统,找到所要查询的养老保险,然后点击进去,输入公民身份证号码、姓名、验证码信息,之后点击登陆即可看到自己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情况。另外,如果您是城镇职工,可以直接登陆陕西省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网上个人查询系统,然后再输入输入公民身份证号码、姓名、验证码信息即可查询。3、到社保中心查询。到社保中心一般可以有两种查询方式。就像银行一样,我们查询银行账户信息的话可以通过ATM自动取款机查询,也可以通过窗口查询,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查询也是这样的,您能可以通过窗口查询,同时,也可以通过在各地的社会保险经办大厅中的触摸屏机器查询,只要输入您自己的个人信息就可以了。

陕西社会养老保险网上服务平台

8. 陕西省养老保险办理办法

  为了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障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促进我省经济与社会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到本世纪末,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用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权力与义务相对应、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贯彻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相结合、公平与效率相结合、行政管理与基金管理分开的原则,保障水平与我省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二、本办法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的以下用人单位及从业人员:国有企业及其职工,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及其职工,城镇中的股份制企业和联营企业及其职工,城镇中的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及其职工,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及其中方职工,以及城镇个体劳动者。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原则上按本办法执行。   三、基本养老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按以下规定按月缴纳:
用人单位按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20%的比例缴费。由用人单位直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或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委托用人单位开户银行代为扣缴。随着职工个人缴费比例的提高,单位缴费应适当降低,具体根据养老保险的实际承受能力测算确定。   2.职工个人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收入作为缴费工资,按4%的比例缴纳。   
从1998年起,每两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最终达到本人缴费工资的8%。职工缴费工资高于本地(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以300%作为缴费工资,计算缴费额;低于本地(市)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以60%作为缴费工资,计算缴费额。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所在单位按月代为扣缴。离退休人员不缴费。   
3.城镇个体劳动者以本地(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按18%的比例缴费。  
4.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在税前列支;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依法不计征个人所得税。   
5.实行职工个人缴费制度前,按国家及我省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视为职工个人缴费年限。  
 四、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1996年1月1日起,按本人缴费工资11%的数额,为职工和个体劳动者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1.职工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其余部分从企业缴费中划入,随着个人缴费比例的提高,企业划入部分要逐步降至3%;个体劳动者缴费基数的11%记入个人账户,其余部分进入社会统筹基金。  
 2.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参考银行同期存款利率等因素确定,每年由省劳动行政部门公布一次。  
 3.职工及个体劳动者在同一统筹范围内流动时,只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档案,不转移基金。跨统筹范围流动时,在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档案的同时,转移1996年1月1日至1997年12月31日个人账户中个人缴费的本息及1998年1月1日以后个人账户中的全部储存额。  
 4.职工在职期间及个体劳动者未达到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死亡的,职工的个人账户储存额可以继承,继承额为其死亡时个人账户中个人缴费部分的本、息;个体劳动者的继承额为其本人全部缴费的本、息。   
5.职工由于各种原因中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中断期间不计算缴费年限,其个人账户由原经办机构予以保留,个人账户储存额继续计息。重新缴费后,前后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五、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及个体劳动者到达职工法定退休年龄后,按以下规定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给基本养老金:   1.1996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职工或参加养老保险的个体劳动者,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累计满15年的,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所在地(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本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20.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不满15年的,不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个体劳动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不满15年的,到达职工法定退休年龄后,其个人全部缴费及利息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2.1995年12月31日以前参加工作的职工或参加养老保险的个体劳动者,1996年1月1日以后达到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按规定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和调节金四部分组成。   
月基础养老金为地(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个人账户储存额月个人账户养老金=——————-120月过渡性养老金=上年度地(市)职工月平均工资×平均缴费指数×1.4%×建立个人账户前的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月调节金按职工缴费和视同年限每满一年,累加4元确定。  
 3.在本办法实施后,办理离休手续的人员、办理退休手续的省级以上劳动模范及有重大贡献的高级专家,计发基本养老金时,基础养老金可增加5个百分点。   
4.按本办法计发的月基本养老金低于按原办法计发标准的,按原办法规定执行;高于原办法的,5年内最高不得高于原办法规定标准的10%。  
 5.本办法实施前已离退休人员,按原规定继续执行,不作变动。   
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部用于职工养老保险,严禁挤占挪用和挥霍浪费。基金结余额,除预留相当于支付全省2个月离退休人员的费用外,全部购买国家债券和存入财政专户,禁止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事业。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基金监督机构,财政、审计部门依法加强监督,确保基金的安全。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发生困难时,由财政部门予以支持。  
 七、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范围。从1999年开始,参加养老保险的各类企业,全部纳入省级统筹,建立不分所有制形式,不分职工身份,全省统一政策规定,统一统筹项目,统一待遇标准,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剂使用基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原经国务院批准由有关部门和单位组织统筹的企业,要按新规定,纳入地方统筹。   八、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于预算年度终了时,负责编制下年度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计划,经省劳动厅审核、省财政厅复核后,报省政府批准执行。   
九、企业因经营困难确无力缴费,可以申请缓缴,缓缴期间,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月足额支付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不能拖欠、停发、减发。对以前拖欠的基本养老金,根据养老保险的实际承受能力,逐步补发。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缴、拨付,实行全额收缴、全额拨付的结算方式。   
十、建立养老保险基金调剂机制。养老保险调剂基金实行全省统一管理,主要用于调剂养老保险负担较重的地、市、县(区)及保障困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   十一、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接受同级劳动部门领导的同时,接受上一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领导,以上一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领导为主,干部任免按有关规定执行。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人员编制由省上统一下达,业务经费纳入省财政预算。   十二、严格控制企业职工提前退休,加强养老保险基金收缴,提高养老保险管理服务社会化水平。各级劳动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现行退休政策,做好企业职工退休审核、审批工作,杜绝违反政策规定搞提前突击退休,以减轻养老保险负担。企业按时、足额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不得无故停缴、拖欠。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做好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加快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步伐,减轻企业负担。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切实加强基础管理,完善职工个人缴费记录和个人账户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计算机管理系统,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十三、本实施办法由省劳动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并对实施中的具体问题负责解释。  
 十四、本实施办法从1998年7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