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时期的钱币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

2024-05-04 11:47

1. 两宋时期的钱币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

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建立了宋朝,年号建隆,是为宋太祖。宋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绘画、书法、雕塑、书籍雕版印刷都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而作为科学技术和艺术结晶的宋代钱币,在这一段历史时期也呈现出了色彩缤纷争奇斗艳之势。两宋的钱币制度,是以钱为主,绢帛等实物成了普通商品。白银日渐重要,纸币也已出现和流通,是两宋货币制度的突出特点,但铜钱仍占有重要地位。       两宋是中国钱币史上最复杂的时期,其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最早发行了记年钱。南宋孝宗淳熙七年起,钱背开始记年,所铸钱“淳熙元宝”背上标有“七”字,表明此钱铸造于淳熙七年,比欧洲的记年钱早了300多年。    二、最早发明了纸币。北宋真宗年间,由当时四川的富商首创“交子”,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三、年号钱最多。从北宋“太平通宝”到南宋“淳熙元宝”的300多年里,皇帝改元频繁,共铸行了49种年号钱。    四、出土量最大。宋朝的铸量不一定最多,但宋钱的出土量是最大的。在湖北黄石的西塞山,一次就曾出土了11万公斤的钱币。此外在我国其它地区也有大量宋代钱币出土。    五、最先创造由皇帝亲笔书写的钱文——“御书体”。宋太宗赵光义开始自题钱文“淳化元宝”,而宋徽宗赵佶更是以独创的瘦金体书写了“崇宁、大观”通宝等。    六、钱币的流通区域性明显。当时的中原、华南、华北的大部分地区通行用铜钱,四川则使用铁钱,山西、陕西两地是铜、铁钱并用,广东是兼用金银。此外,全国各地皆有流通纸钞,或限于某一地区,或可通行全国。    七、钱币的面额复杂,名称变化多。宋钱有小平、折二、折三、当五、当十、当百、当五百等不同的面额,经常是一纸命令就把当十钱改作当五钱行使,经常变动。宋钱的宝文名称不一,更是增加了混乱。其铜钱有元宝、通宝、重宝等,铁钱有珍宝、之宝、洪宝等一二十种之多。    八、钱文书法多样。宋朝的钱文书法多样,有创新、对称、复合等特点,且多出自名家,从御书体“淳化元宝”行书、草书入钱文始,篆、隶、行、草、楷等五体具备,篆书体中又有九叠篆文“皇宋通宝”,楷书中有徽宗的瘦金书,书法或秀丽妩媚,或苍劲挺拔,神采飞扬,气象万千,形成了宋钱书法艺术的特色。       总体上,两宋时期的钱币反映了当时社会商业日益繁荣,虽然辽、金、西夏等国虽然同宋朝时有冲突,但是在各个领域也深受中原文化经济的影响,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也日渐加深。

两宋时期的钱币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

2. 我想了解,宋朝的古钱币,到现在应该有什么特点?

宋朝币文变化可归纳为六种。1.宋币宝文之变。仅以南宋嘉定铁钱为例,有元宝、重宝,还有之、至、兴、新、安、全、正、崇、万、洪、真宝等宝文钱; 2. 宋币之对读、旋读之分。对读即上下右左读,旋读即上右下左读。如庆历钱是宋折二钱铸行开端,并形成南宋以折二钱为主的币制,开折二钱铜铁并用,对读旋读并存之先河;3. 宋币之书体之变。书体变化有隶、行、草、楷(包括徽宗御书瘦金钱文大观通宝、崇宁通宝)、篆体(包括九叠篆钱文皇宋通宝)

宋朝历代钱币册(8张)
等,到了南宋,钱文书法开始以楷书为主,沿至元、明、清,历代铸币多以楷书为钱文;

4. 宋币之钱背字、纹变化。指纪监、纪地、纪年、纪值变化等。如绍熙元宝背纪监、纪年钱。纪年钱自南宋淳熙七年始,整个南宋相沿不变; 5. 宋币之书风变化。如钱文四字整体风格为遒劲、容弱、大小字等,单字书风为长通、短宝、狭元等,单字局部特征为缩水淳、总建等;6. 宋币之字位变化。如四字位置为隔轮,三字为三寄廓,单字为升、降、进、退、仰、俯等变化。钱文版别众多的两宋钱,可谓一部实物汉字书法大全,在悠久的币史进程中空前绝后,独领风骚。多样的币种同期并用于宋铁钱自汉五铢始,至两宋达到鼎盛期。时四川铜少铁多,历来铁钱铸量颇丰,而陕西等地铜铁钱并用,存世也不少。行用中,一般小额交易用铁钱,大额交易用铜钱。其比值为“旧用铁钱千易铜钱四百”,到太平兴国年间比值增至10铁比1铜,黑市比值竟高达14:1.以10:1 计算,1小铜钱重1钱,每贯重6.5斤,按同值铁钱每贯应重65斤,显然不便交易。虽然当时宋币变化较快,但宋代纸币实物现未发现,仅存铜质钞版二件,一件是南宋“行在会子库”钞版,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另件北宋钞版流至海外。除铜、铁钱纸币外,南宋还铸行铜、铅两类钱牌,铜牌面值为贰佰文、叁佰文、伍百文;铅牌面值为壹拾文、贰拾文、肆拾文。两宋货币,金银并提,北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制定《伪黄金律》,这是两汉以来政府第一次视黄金为法定货币。而银质货币地位后来居上。宋代金银开采也具一定规模,皇年间岁得金1.5万余两、银22万两,政府常以金银铸钱,如金质宣和背陕、银质政和钱等。金人攻灭北宋时,曾强掠金1000万锭、银2000万锭之多,可见金、银货币量大用广。宋的盐钞、茶引及僧道度牒等在一定程度上也行使货币职能。

3. 宋朝时纸币的产生对经济发展有怎样影响

宋朝到元朝纸币的使用

宋朝时纸币的产生对经济发展有怎样影响

4. 宋代货币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纸币出现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当时的四川地区通行铁钱,铁钱值低量重,使用极为不便。当时一铜钱抵铁钱十,每千铁钱的重量,大钱25斤,中钱13斤。买一匹布需铁钱两万,重约500斤,要用车载。因此客观上需要轻便的货币,这也是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的主要原因。再者,北宋虽然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但全国货币并不统一,存在着几个货币区,各自为政,互不通用。当时有13路(宋代的行政单位)专用铜钱,4路专用铁钱,陕西、河东则铜铁钱兼用。各个货币区又严禁货币外流,使用纸币正可防止铜铁钱外流。此外,宋朝政府经常受辽、夏、金的攻打,军费和赔款开支很大,也需要发行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种种原因促成了纸币——“交子”的产生。
“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此外,“交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5. 宋朝纸币产生的经济条件 是道简答题,最好能详尽一些,

纸币从宋代开始出现,直到现在一直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支付更加便利,纸币支付开始逐渐被淘汰,但不可否认的是纸币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装带方便,使用便捷的特点不仅没让让它在历史的潮流中褪色,反而流传至今。1、繁荣的城市经济让宋代货币流通速度加快,造成货币供需不平衡的情况出现商品经济发展造成供需不平衡现在,宋代依旧缺少铜币唐代末年首次实施的新税法——“两税法”,两税法、对农民实行定额收税,这种政策不仅激发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也实现农产品的自由交易,农民可以随意开垦荒地,将多余的粮食拿到集市上去卖。这也使得农民对地主的依赖性降低,农业经济迅猛发展,商业活动规模扩大,极大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2、弥补了货币的不足,宋元时期有时金属货币主要是铜钱会因为很多原因比如给金夏等国的进贡而数量不足,而交易的需求又很大,交子的出现,很大弥补了这个缺口。3、携带方便,促进了大额贸易,纸币携带远比沉重的铜钱方便,在进行大额贸易的时候,这个优点更加明显,这极大的促进了交易量。4、信用制度的建立,纸币不像金属货币,本身并没有价值,其能流通,全靠信用支撑,交子最初是民间商人自主发起的,这一切都对社会的信用体系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5、储蓄放贷等更加方便,货币的安全性增加。6、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是无穷的,因为铜币不便,发明了纸币,比欧洲出现纸币早了几百年。纸币的流通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在日常交易中,人们不再需要用沉重的铜币铁币来支付了。在带给人们便捷的同时也成为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

宋朝纸币产生的经济条件 是道简答题,最好能详尽一些,

6. 宋朝纸币产生的经济条件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二、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的繁荣提供了条件。
三、交通十分兴盛,促进了四川经济繁荣。
四、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7. 宋朝纸币产生的经济条件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二、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的繁荣提供了条件。
三、交通十分兴盛,促进了四川经济繁荣。
四、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宋朝纸币产生的经济条件

8. 宋代经济与纸币有什么联系,宋代为什么会出现纸币

两宋的钱币是中国钱币史上最复杂的。它不仅是币材多样,而且流通受地方限制,钱币面额又多,钱名称也多。宋代最流行年号钱,两宋的铁钱是长期的币制,四川一带就是专用铁钱的。北宋九个皇帝就改了三十五次年号,铸了二十七种年号钱和三种非年号钱(宋元、圣宋、皇宋);南宋七帝,改二十次年号,铸了十八种年号钱和三种非年号钱(大宋、宋圣、皇宋)。 



在北宋,大约开封府、荆湖南路、京西路、江北路、淮南路、两浙路、福建路、江南东西两路等十三路用铜钱;成都府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等四路专用铁钱;陕府路和河东路则铜铁钱都用。在南宋,铜钱限于东南,四川用铁钱。但实际上那时各地用纸币的很多,因为金属货币根本不够。这就在货币经济方面造成了割据局面。宋钱币一般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当十大小五种,南宋又往往有当百钱,又有临安铜钱牌。南宋的宝文很杂,嘉定铁钱宝文最杂,在中国钱币宝文中是最多的,至于钱文书法,就有多种多样,有篆书、隶书、行书、草书、楷书;楷书及宋体,大观、崇宁钱就是宋徽宗的御笔瘦金体。铸造精良的瘦金体宋币,常常使伪品立即暴露。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