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GDP数据注水怎么来的:经济为什么会有水分

2024-05-13 07:26

1. 各省GDP数据注水怎么来的:经济为什么会有水分

GDP数据注水造假 假数据怎么来的?
数据造假也有讲究,对于领导们来说凭空直接修改数字的手段太过低级,也很容易露出马脚,因此必须玩点花样。数据造假有哪些手段?
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增幅一直是主力,也更是各级官员工作的“重中之重”,投资“快速增长”能带来GDP增幅“跑步前进”,而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则是数据作假的重灾区。

“投资这块水分大,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有些地方过去年度数据里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都大于当年的GDP值,可想这里面的水分有多大。
一种情况是地方政府和投资者私底下签一个合同,投资金额、投资年度等数据都由地方政府自己随意填写,投资额往往是实际投资额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连项目都没有,虚报投资项目,而且不少地方政府对投资数据的要求是每年都要增加,报上去后无论落实与否,数据都降不下来,为了保持投资增速,还连年追加。
招商引资一直以来是地方政府重点关注的指标,因为外资的引入往往还伴随着国外先进技术、管理、设备等,容易成为地方政绩的亮点。
在主要造假方法中,一种是地方政府将人民币汇到香港或其他境外,注册成立壳公司,然后将人民币转成港币等其他外币,再汇回本地作为外资进行投资,其中的汇兑损失则由地方财政局负责。有些地方政府甚至成立引资专项基金,实际上是应对汇兑风险的资金池。还有就是直接买外资,政府花钱请外商注册成立壳公司,或者有专门中介公司,一段时间后把资金转走。
维系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净出口与投资、消费并驾齐驱。如果净出口数据不理想,将严重拖累整体增长。假出口除了粉饰数据、假造政绩外,出口企业还能骗取出口退税、获取灰色收入。

出口数据造假主要做法是出口企业让物流公司的货柜车不停变换牌照,反复进出关,同一批货物多次报关通关,虚增出口额,同时骗取出口退税。尤其是在保税区,由于区内关外的政策优惠,这种做法实施起来更是简化便利。某些地方的物流公司甚至已形成成套的业务模式。另外,进出口数据造假可以为资本外逃和假外资流入提供便捷的管道,为金融安全埋下隐患。
GDP增长,财政收入需要跟上增长,而税收收入是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地方公共财政收入造假,主要从税收入手。最省事的是征收“过头税”。即预收一年或者几年的税款,或者利用各类名目加重当年的税收。这种手段被广为应用,此前也多次曝光。
另外一种常见的方式是利用“税收空转”达到虚增财政收入的目的。

各省GDP数据注水怎么来的:经济为什么会有水分

2. 下一个承认GDP注水的省份是哪个?

关于我国经济统计数据“失真”的讨论由来已久。各省加总值显著高于全国GDP,地区GDP增速的加权平均也同样高于全国GDP增速,误差如此之大,统计口径等技术性原因难以全面解释。2013、2015年黑、湘、云三省个别市县被查出数据造假,2017年辽宁“自曝家丑”,2018年1月,内蒙古与天津先后调整经济数据。中央多次表态对数据造假“零容忍”,在GDP增速淡化和地方财政压力下,地方“注水”动力不足,“挤水分”势在必行。

宏观总量数据是十几亿人经济活动的加总,除非遭遇特别大的危机冲击,惯性或者说韧性,是中国经济运行符合的“牛顿第一定律”。我国很多省市经济总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也大多符合这一定律。少数省份经济数据剧烈波动无疑是不正常的,通过分析宏观经济指标之间的勾稽关系,能够看出很多问题。
一、GDP与“克强指数”相关指标
“克强指数”由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贷款发放量三个指标组成,相关数据易核实,造假空间不大。由于贷款发放量省级数据不全,本文主要对比各省GDP增速、电力消费量增速和货运量增速的情况。

从已经公开数据“失真”的天津、内蒙古和辽宁来看,三省均存在电力消费量或货运量负增长而GDP显著增长的情况。例如,辽宁省2015年电力消费量下降2.64%,货运量下降9.06%,而GDP实现3%的增长。而辽宁省的第二产业占比45.5%,在用电量和货运量双降的情况下,GDP实现3%的增长值得怀疑。

二、财政收入增速与GDP增速对比
财政收入与地区经济增长密切相关,此次内蒙古公开表示虚增了财政收入。从财政收入增速的变化情况来看,津、蒙、辽三省的GDP增速和财政收入增速变化不同步。例如,天津市的GDP增速从2013年的12.5%回落至2016年的9.1%,但是财政收入增速从2013年的18.13%下降至2016年的2.11%。当GDP增速变化不大,而财政收入增速波动剧烈,数据有失真的嫌疑,结果见表2。

三、各省经济数据质量分类
从克强指数相关指标、财政收入增速两个角度验证GDP增速,可以从数据质量上将全国31个省份分成3类。浙江、广东等6个省份上述经济数据的勾稽关系无异常,经济数据的真实性相对较好;内蒙古、北京、上海等15省有一个数据验证角度存在矛盾,数据可靠性稍差;包括天津、辽宁在内的10省在两个角度存在异常。

3. 部分地方GDP注水是真的吗?

1月18日下午,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2017年全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有外媒记者问及中国部分地方政府GDP存注水问题,宁吉喆回应,中国的统计数据和制度不会因为少数地方少数企业少数单位的真实性问题而受到影响。90年代起,我国实行分级核算,国家统计局核算全国数据,主要工业是根据联网直报,农业是抽样调查,服务业是电子政务的数据,同时地方也按国家制度方法来核算。

大约10年前,地方GDP之和出现超过全国GDP核算总量的情况。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核算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就是地区生产总值的统一核算,这个时间表和任务书已经确定,就是2019年起实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所以,这两年地方GDP之和与全国GDP之间的差距在缩小。地方数据不影响全国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中国统计依法依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包括修订和公布GDP数据。同时,对于少数地方少数企业少数单位仍存在的新增的弄虚作假行为,不管是虚报瞒报还是拒报,只要影响统计数据真实的,我们都要依法依规处理。

部分地方GDP注水是真的吗?

4. GDP数据注水怎么来的:经济为什么会有

GDP数据注水造假 假数据怎么来的?
数据造假也有讲究,对于领导们来说凭空直接修改数字的手段太过低级,也很容易露出马脚,因此必须玩点花样。数据造假有哪些手段?
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增幅一直是主力,也更是各级官员工作的“重中之重”,投资“快速增长”能带来GDP增幅“跑步前进”,而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则是数据作假的重灾区。

“投资这块水分大,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有些地方过去年度数据里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都大于当年的GDP值,可想这里面的水分有多大。
一种情况是地方政府和投资者私底下签一个合同,投资金额、投资年度等数据都由地方政府自己随意填写,投资额往往是实际投资额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连项目都没有,虚报投资项目,而且不少地方政府对投资数据的要求是每年都要增加,报上去后无论落实与否,数据都降不下来,为了保持投资增速,还连年追加。
招商引资一直以来是地方政府重点关注的指标,因为外资的引入往往还伴随着国外先进技术、管理、设备等,容易成为地方政绩的亮点。
在主要造假方法中,一种是地方政府将人民币汇到香港或其他境外,注册成立壳公司,然后将人民币转成港币等其他外币,再汇回本地作为外资进行投资,其中的汇兑损失则由地方财政局负责。有些地方政府甚至成立引资专项基金,实际上是应对汇兑风险的资金池。还有就是直接买外资,政府花钱请外商注册成立壳公司,或者有专门中介公司,一段时间后把资金转走。
维系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净出口与投资、消费并驾齐驱。如果净出口数据不理想,将严重拖累整体增长。假出口除了粉饰数据、假造政绩外,出口企业还能骗取出口退税、获取灰色收入。

出口数据造假主要做法是出口企业让物流公司的货柜车不停变换牌照,反复进出关,同一批货物多次报关通关,虚增出口额,同时骗取出口退税。尤其是在保税区,由于区内关外的政策优惠,这种做法实施起来更是简化便利。某些地方的物流公司甚至已形成成套的业务模式。另外,进出口数据造假可以为资本外逃和假外资流入提供便捷的管道,为金融安全埋下隐患。
GDP增长,财政收入需要跟上增长,而税收收入是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地方公共财政收入造假,主要从税收入手。最省事的是征收“过头税”。即预收一年或者几年的税款,或者利用各类名目加重当年的税收。这种手段被广为应用,此前也多次曝光。
另外一种常见的方式是利用“税收空转”达到虚增财政收入的目的。

5. 是谁自曝“GDP注水”?

直面经济数据不实问题,也是务实担当,毕竟,主动揭开伤疤,也是疗伤之始。
据新华社报道,继辽宁省自曝财政数据造假之后,内蒙古自治区也自曝财政收入虚增空转。近日举行的内蒙古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党委“自曝家丑”,称“自治区政府财政收入虚增空转,部分旗县区工业增加值存在水分”。

目前看,内蒙古经济注水很难说只是“微乎其微”,这从相关目标的调整力度中就能看出大概:经财政审计部门反复核算后,内蒙古调减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0亿元,占总量的26.3%;核减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00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0%。可供参照的是,去年年初辽宁公开的部分市县经济数据掺了20%到30%的水分。
经济数据注水的危害性无需赘言。从全国来看,无论是GDP注水,还是财政收入虚增空转,都难言是个别地方的特有现象。去年12月审计署公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中,4个省份的10个市县(区)虚增财政收入就达15.49亿元。
水分越大,越需要公开坦承的勇气。面对“家丑”,内蒙古没有掩盖,而是主动揭开伤疤,这展示的是正视问题的态度。在此希望,更多地方能跟上步伐,主动戳破经济数据的泡沫,向民众和国家交出经济数据的“实底”。

地方经济数据造假的原因和动力,很难简单归因,但根本上讲,仍是过去“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畸形考核机制下的产物。
之前的十九大报告已定调,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未提及未来GDP翻番的目标,也已向淡化GDP总量考核发出了明显信号。国务院2014年公布的《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也将收入预算从约束性转向预期性,要求根据经济形势和政策调整等因素科学预测。
这些都在直接弱化有些地方经济数据方面造假的动力。接下来,建立和完善与“高质量发展”相配套的地方官员考核制度,也很重要——如果说,优化官员考核制度、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是从正面减少官员造假现象,那加强经济统计和审计监督,严肃落实相关问责制度,则是必要的反面激励建设。

辽宁、内蒙古的经济数据造假被正视并公开,就跟经济进入新常态、相关审计和财经纪律执行力度加大等大背景有关。但有效的经济数据统计监管,不能等造假问题严重后自动暴露。此前辽宁公开的造假时间从2011年持续至2014年,时间跨度不短。这更说明,严肃经济数据审计,健全预防机制,容不得懈怠。


不可松懈的还有追责之弦。2017年初召开的贯彻落实《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 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座谈会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统计工作的考核管理,对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实行“一票否决制”。期望以后官员因统计造假而被追责不再罕见。
挤干数据水分,铲除过去发展中留下的泡沫,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筑基之举。涉事地方敢直面经济数据不实问题,向造假“亮剑”之时,就已是疗伤之始,而有了这样直面问题和勇于纠错的担当,确保不想、不能、不敢造假的制度设计也势必会更好地落地。
顶住,可以度过难关的。

是谁自曝“GDP注水”?

6. GDP注水压力来自哪些地方?

 很多人都说中国GDP注水严重,那么注水的压力来自于那里呢?
                                                                                                                                                                                                                                                                                                                                                                                                                                                                                                                                                                                                                                                                 01                                                                                                              面子工程  很多官员政要为了保全面子工程,让别人感受到自己地方的人民腰包鼓起来了,自己治理的出色,就弄虚作假,篡改GDP数据。
                                                                                                                                                                                                                                                                                                                                                                                                                  02                                                                                                              政绩需要  有些官员心中有根深蒂固的以GDP论英雄的思想,而且在政绩考核时,也要看地区的GDP。有些政绩不好,作风不正的官员就有压力了,就弄虚作假。
                                                                                                                                                                                                                                                                                                                                                                                                                  03                                                                                                              地方统计的诱惑  地方GDP一般是地方统计,统计GDP就需要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不动摇。然而,很多人就动摇了,犯下了篡改GDP的错误。
                                                                                                                                                                                                                                                                                                                                                                                                                  04                                                                                                              稳定民心  GDP一出来,就是要被各方比较的,尤其是国际上。GDP高的,民心所向。
                                                                                                                                                                                                                                                                                                                                                                                                                                              

7. GDP注水会不会影响全国GDP?

为什么说它即便呈现了个别省份造假的形象,对全国的数字没有太大的影响。由于国家统计局在许多年曾经,对我国的GDP的核算统计已经基本上不再用当地的数字,它是选用直接采集数据的方法,跟各个省市的政府没有关系,有直报的体系。

全国比如说定了多少个企业,直接把表格填好报到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来汇总,然后国家统计局会观测哪些数据可能呈现反常,下一步会去了解,反常为什么会发作,然后来矫正这个数据。

所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的GDP的总量以及增长率的数据相对是比较准确的,它不等于当地各个省的数据的一个简单的加总,由于它有直报的体系,再加上它有一些依据反常值进行调整的程序。换句话说,国家统计局将来在2019年今后,陈述的全国的GDP的数字那就应该是各个省的GDP数字一个加总。

咱们不能排除当地单位在报给国家统计局的数字里面,仍然会有一些水分,也会呈现统计误差,可是既然是一致核算,国家统计局是有方法与当地来反复核实和调整的,确保当地加总数据与国家统计局的全国数据一致。由于当地政府如果报的数字比较离谱,国家统计局这边是能看出来,一般它会进行相应的调整。再加上国家统计局对核算GDP还有一些其他直接的方法,比如说要看当地的发电量和耗费量等,看单项的实物量的耗费指标,然后直接的来印证这个GDP的增长是不是契合当地的直觉。所以有许多方法。

GDP注水会不会影响全国GDP?

8. 多地自曝GDP注水是真的吗?

据报道,继辽宁之后,进入2018年以来,辽宁、内蒙古等多地主动曝出GDP“注水”。专家表示,GDP“泡沫”必须早日捅破,加速推进高质量发展。

报道称,日前天津市统计局负责人表示,因天津一直未统计注册在滨海新区、但未在当地生产的企业的产值,滨海新区调整后的GDP对全市GDP没有影响,但未在当地生产的企业的产值,将2016年的GDP从10002亿元调整为6654亿元。而在过去一年里,滨海新区一直顶着“首个万亿级国家新区”的光环,得到广泛宣传。

新年伊始,内蒙古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自曝家丑”:自治区政府财政收入虚增空转,部分旗县区工业增加值存在水分。经财政审计部门反复核算后,内蒙古调减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0亿元,占总量的26.3%;核减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00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0%。

分析人士表示,经济数据注水恐怕不限于上述地区。2017年12月,审计署公布了2017年第三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披露云南、湖南、吉林、重庆4个省份的10个市县(区)存在虚增财政收入15.49亿元。
希望GDP注水的情况可以得到严肃的处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