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大潮

2024-05-05 04:47

1. 钱塘江大潮


钱塘江大潮

2. 钱塘江大潮

钱塘江大潮分一线潮、回头潮。回头潮,乃人工大坝 
横空出世,桀骜潮水触之顷刻粉碎,蔚为壮观。 
擎云举日, 
携海提峦, 
挟雷裹电。 
统百丈惊涛, 
千里狂澜; 
呼啸东来, 
直奔西天。 
气吞海宁, 
威震吴越, 
雁荡从此不称山。 
曾几时, 
叫钱塘倒立, 
不见坤乾。 
卧榻岂容人酣? 
筑长堤怒把天公鞭。 
急堆星垒月, 
金汤倒灌。 
拱天接地, 
大坝高悬。 
孰进孰退, 
玉瓦两难, 
一代英雄捶胸叹。 
罢罢罢, 
纵碎骨粉身, 
亦男子汉。 
唐双宁 
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杨万里 
宋朝李觏写有《忆钱塘江》诗: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前山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 
宋朝朱继芳也写有《钱塘江》诗,“潮来江水黑,日出海门红”,描绘出一副色彩鲜明的钱江图: 
极浦无高树,苍茫只远空。 
潮来江水黑,日出海门红。 
两岸东西浙,千帆来去风。 
中原山色外,残梦逐归鸿。 
元末明初的诗人金涓,作有《浙江晓渡》诗,浙江就是钱塘江,让我们从他的诗中,体会一下钱塘江的神韵: 
片帆风力饱,凉气碧飕飕。 
江阔欲沉雁,天空惟见秋。 
渔歌闻四起,人影在中流。 
隔望秦峰出,东南第一州。 
清代宋维藩有以《钱塘江》为名的诗,从他的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当时钱塘江的风貌: 
钱塘江水势如铺,此日扁舟胜五湖。 
野旷天低连海峤,山青翠叠浸冰壶。 
蜃楼缥缈群仙集,瑶岛依稀只鸟孤。 
不是前人功德远,沧桑几度事模糊。 
明朝女诗人王素娥有《渡钱塘江》诗,写一江景色: 
风微月落早潮平,江国新晴喜不胜。 
试看小舟轻似叶,载将山色过西陵。 
明代丁师虞的《渔浦晚归》写出了钱塘江畔的特有意境: 
春在山颠与水涯,江流曲处有人家。 
晚来渔棹长歌去,回首残烟点暮鸦。 
远山、曲江、人家、晚霞、渔棹、长歌、残烟、暮鸦,组成了一幅美丽朦胧的钱塘江边村落图。 
文学家郁达夫写《夜泊西兴》诗已是几十年前的事了,从他的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江边情景: 
罗刹江边水拍天,山阴道上树含烟。 
西兴两岸沙如雪,明月依依夜泊船。 
在现代诗人郭沫若的《溯钱塘江》诗中,钱塘江已是另一番模样: 
快艇溯钱塘,秋阳力尚刚。 
一江流碧玉,两岸染红霜。 
木伐铺滩下,风帆背日张。 
鲥鱼时已过,齿颊有余香。 
东晋孝武帝时苏彦已写有观潮诗: 
洪涛奔逸势,骇浪驾丘山。 
訇隐振宇宙,漰磕津云连。 
唐朝温庭筠的《钱塘曲》说明唐朝时这一天下奇观就已经被诗人们写入诗中: 
钱塘岸上春如织,淼淼寒潮带晴色。 
淮南游客马连嘶,碧草迷人归不得。 
风飘客意如吹烟,纤指殷勤伤雁弦。 
一曲堂堂红烛筵,长鲸泻酒如飞泉。 
李白来到杭州以后留诗不多,但却有诗形象地描写了钱塘江的潮水,这天下奇观,连见多识广的李白也感到惊奇: 
浪打天门石壁开,海神来过恶风回;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唐朝孟浩然也有观潮诗,描述了观潮的过程和钱江大潮的特点: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空回,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唐朝刘禹锡的《浪淘涛》,写出了钱江大潮的雄伟气势: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宋代诗人米芾云:“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 
苏轼登望海楼,写有《望海楼晚景》一诗,望海楼在杭州凤凰山上,当时在望海楼上就可看见杭州市区段钱塘江的大潮,苏轼在诗中描写了钱江大潮奔腾而来的情景: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 
从今潮上君须上,更看银山十二回。 
苏东坡还有一首咏观夜潮的诗,也很别致: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 
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 
宋朝齐唐曾做过一首《观潮》: 
何意滔天苦作威?狂驱海若走冯夷。 
因看平地波翻起,知是沧浪鼎沸时。 
初似长平万瓦震,忽如员峤六鳌移。 
直应待得澄如练,会有安流往济时。 
宋代潘阆《酒泉子》很有名,其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诗句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仍常为人们引用: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3. 钱塘江大潮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今年的阴历八月十八是:9月25日
钱塘潮——最壮观的海潮
钱塘潮指发生在浙江省钱塘江流域,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使海洋水面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的潮汐现象。

钱塘江大潮

4. 钱塘江大潮


5. 钱塘江大潮


钱塘江大潮

6. 钱塘江大潮

钱塘江大潮,也称海宁潮,是浙江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世界著名涌潮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天文大潮之一。观赏钱塘秋潮,早在汉、魏、六朝时就已蔚成风气,至唐、宋时,此风更盛。国际地理学界将钱塘江与南美亚马逊河、南亚恒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
基本简介
  钱江观潮位于杭州东北45公里海宁盐官镇,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每年农历八月十五,钱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海潮来时,声如雷鸣,排山倒海,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观潮始于汉魏(公元一世纪至六世纪),盛于唐宋(公元七世纪至十三世纪),历经2000余年,已成为当地的习俗。
形成原因
天时
  
  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潮引力(月球、太阳或其他天体对地球上单位质量物体的引力和对地心单位质量物体的引力之差,或地球绕地-月(日)质心运动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与月(日)引力的合力)最大。
地利
  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钱塘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像半岛似地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层层相叠。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涌。
风势
  沿海一带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

  钱塘江潮水的大小,跟潮水前三四个月的洪峰流量及洪水总量有关系,从洪峰流量和洪水总量的数值,可以估计到潮水的大小。水利河口研究院顾问、教授级高工韩曾萃表示,“2012年潮水可能比2011年稍小一些,但肯定比2004年、2007年、2008年等年份要大。”
  杭州市水利设施监管中心主任周鸣浩表示,很多人不了解钱江潮,不知道潮水的威力,觉得在潮水到来之前可以跑回大堤,周鸣浩说这种想法严重错误。他拿出了一组数据:普通人奔跑速度只有每秒6-8米,而在大潮讯时,潮水的速度则可以达到每秒12米,只有亚洲飞人刘翔才能和潮水打个平手。

最佳观赏期
  农历八月中旬是最佳观潮时间。有“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美誉。其实,钱塘江涌潮变化是有规律的,潮汐的大小受天文、地理、河床高程、径流的大小、主槽(航道)的走向和气候等许多因素制约。
  例外阴历每月的月半、月初均是看潮佳期,不必一定选在八月半。但秋潮要比春潮大,因为钱塘江流域降雨主要集中在3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的梅雨和台风季节;10月至次年2月降雨量相对较少。不同的地段,可赏到不同的潮景,塔旁观“一线潮”,八堡看“汇合潮”,老盐仓可赏“回头潮”。
最危险观赏点
  杭州市水利设施监管中心主任周鸣浩认为,钱塘江南北两岸根据地形不同危险程度不一,一般下游比上游危险。具体有8大危险点,观潮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海宁大缺口、海宁老盐仓、七堡、萧山九号坝、下沙七格、萧山美女坝、三堡和九溪。
  周鸣浩特别强调,一定不要在凌晨、潮汛期等危险时段进入危险地段,否则会因为无法看清或无法冷静处理,丧失逃生的机会。根据钱塘江的涌潮特点,潮景壮观之处往往是最危险之处,游客千万不可走下堤塘到河滩及丁字坝上观潮。

http://baike.so.com/doc/5685209.html#5685209-5897894-3(这里有)

7. 钱塘江潮什么样的?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情此景那两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苏轼《观浙江涛》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刘禹锡【杂曲歌辞·浪淘沙】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罗隐【钱塘江潮】
巨浸东隅极,山吞大野平。因知吴相恨,不尽海涛声。黑气腾蛟窟,秋云入战城。游人千万里,过此白髭生。——贯休【秋过钱塘江】
初闻万马声,渐觉似长城。远自三山起,高连两岸平。凌风添怒势,映日作虚明。若是吴胥魄,如何渡越兵。——释文珦【钱塘江潮】

钱塘江潮什么样的?

8. 什么是钱塘江潮

  钱塘潮是三大涌潮之一,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浙江省海宁盐官镇为观潮第一胜地(最佳观潮胜地),故亦称"海宁潮"。
  钱塘江大潮:钱塘潮(Qiantang Bore)——最壮观的海潮。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涌潮地有三处:山东青州涌潮、广陵涛和钱塘潮。而在世界上,钱塘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 这三潮分别是印度恒河潮,巴西亚马逊潮与中国钱塘潮。
  诗云:“钱塘一望浪波连,顷刻狂澜横眼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 [1]  潮头初临时,江面闪现出一条白线,伴之以隆隆的声响,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潮头推拥,鸣声如雷,顷刻间,潮峰耸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墙直立于江面,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观潮始于汉魏,盛于唐宋,历经2000余年,已成为当地的习俗。
  清费饧璜(1664-年)《广陵涛辩》云:“春秋时,潮盛于山东,汉及六朝盛于广陵。唐、宋以后,潮盛于浙江,盖地气自北而南,有真知其然者”。
  钱塘潮比广陵涛出现的时间晚一些,至迟在东汉就已形成。王充《论衡·书虚篇》提到“浙江、山阴江、上虞江皆有涛”。又说当时钱塘浙江“皆立子胥之庙,盖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涛也”。但是,王充只说“广陵曲江有涛,文人赋之”,没有说赋钱塘江潮。可见,东汉时,钱塘潮远没有广陵涛出名。估计,当时还未形成钱塘观潮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