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崎弥太郎的介绍

2024-05-18 19:37

1. 岩崎弥太郎的介绍

岩崎弥太郎( いわさき やたろう,天保5年12月11日~明治18年2月7日(1835~1885))日本“第一财阀”三菱集团创始人,1834年12月 11日出生于土佐国(现高知县)安艺郡井口村的一个“地下浪人”的家庭。弥太郎幼时生活在下层社会,1864 年才当上了下级官员,后来经营官方的“土佐商会”,成绩卓著。

岩崎弥太郎的介绍

2. 岩崎弥太郎的后继奋斗

岩崎弥太郎在世时,明治政府虽一度曾为三菱公司购置汽船,并给予辅助金援助困难中的三菱公司,但是,明治政府严禁三菱发展海运以外的事业。 唯一的例外是明治政府还允许三菱发展附属于海运的事业,比如,可应用于海上运输的煤矿开发事业。弥太郎很早就注意上了九州的高岛煤矿。这座高岛煤矿最初由英国人古雷斐开采。古雷斐是著名的“死神高人”,他是甲汀·马迪逊公司的长崎代理店负责人。1873年时,日本政府考虑到避免本国矿产区受外国资本的操纵,因此,一律将矿业改为官营。其后才售与后藤象二郎,这是1874年9月的事。后藤象二郎一直不改其散漫的经营态度,他的负债愈来愈多,最后,福泽谕吉出面斡旋,让弥太郎在1881年3月买下高岛煤矿。这座煤矿后来与吉冈矿山同时成为三菱的摇钱树。弥太郎进取心非常旺盛,积极拓展自己的经营范围。是年7月,海上保险公司设立发起人会议在东京召开。这原本是从前的诸侯与文官为筹募全录公债(为补偿华族、士族等世袭贵族的俸禄,而于1876年所发行的公债)资金而开设的一种公司,创立的总代理人是涩泽荣一。涩泽所打的如意算盘是,三菱将是该公司的最大顾客,必须要拉拢才行。他主动地与弥太郎进行交涉,弥太郎原来就迫切地感到海上保险业的迫切性,因此,东京海上保险公司的60万日元资本中,有11万是来自弥太郎这一方,弥太郎成为最大的股东,反而将海上保险公司转为自己可以操纵的公司。1881年,岩崎弥太郎又在福泽渝吉的建议下,创立了日本第一家人寿保险公司——明治人寿保险公司。另外,为了更好地与英国的P.O汽船公司竞争,弥太郎在弟弟弥之助的鼎力支持下开办了东京——大阪间的押汇金融业务。1880年4月,资本投资额达100万日元的三菱汇兑所正式开张。此后, 弥太郎又在这些公司的基础上建立了三菱银行。因为政府禁止三菱从事海运业以外的事业,弥太郎就想方设法以海运业附属事业的名义,开办经营一些有前景的公司,在各方面为三菱走向企业联 盟、走向“陆上王国”埋下了事业之根。在弥太郎去世后,弥太郎的后继者们本着岩崎精神,一步一步地使三菱走向组织化、现代化的庞大的企业联盟。弥太郎的首位继任者是他弟弟弥之助。弥之助从美国留学回来后,立刻进入三菱商会,担任副社长,辅助弥太郎。1874 年,弥之助与后藤象二郎的长女早苗结婚。在三菱的领导层,只有弥之助留过洋,因而,也只有他能以全新的思维方式去谋划公司的战略与策略,弥太郎非常器重他。弥之助当上社长之初,三菱商会处在极度困境之中。如前所述,弥之助大胆地决定将自己的船运公司(三菱商会的主体)与共同公司合并,成立日本邮船公司,并巧妙地使这个新公司的控制权从对方逐步转换到三菱一系的人手里。因为三菱的主体即船运公司已分离出去了,弥之助便以原附属三菱的煤 矿业、铜矿业、造船业等为基础,准备将“海之三菱”转变成“陆之三菱”。 他把原来的三菱公司改名为三菱社,同时,因原公司的地址已让给日本邮船公司,弥之助还将新公司的本部迁至隅田川附近灵岸岛的滨町,然后向官方重新申请营业登记。弥之助为新公司三菱社订下规定:本公司职员之进退与业务执行,不论事情大小,一概由社长来决定,不允许职员自做主张。这完全禀承了弥太郎制定的“公司规定”中的“一家事业”的观念与“社长独裁”的组织。不过, 实际经营时,弥之助的做法又与他哥哥弥太郎不尽一样。他比弥太郎更善于倾听下属的意见与建议,没有弥太郎那么专断。弥太郎时代购进的高岛煤矿是三菱社的顶梁柱。1889年,弥之助又买进新入、鲶田两处煤矿,再经营筑丰煤田,并把采煤、运煤的新技术运用到他 的煤矿事业中。除煤矿业外,弥之助还致力于金属矿业的经营。他买下尾去泽、生野、佐渡、旗峰、面谷等矿业,并为之铺设了坑道、铁轨,采用巴尔顿水轮、翰尔顿磨矿机、水套式熔矿炉等设施,正是因为他大胆地推动各项 技术革新,提高了生产率。最终使煤与铜矿业成为弥之助时代三菱最大的收入来源。弥之助并不感到满足,他又利用矿业获得的收入投入到造船业上。1884年,日本政府将收入一直呈现赤字的长崎造船厂租给三菱。 当时偏袒共同公司(三菱的对手)的明治政府将长崎造船厂租给三菱,并非为了帮助三菱,而是送个包袱给三菱,以减弱三菱与共同公司的竞争能力。1884年6月,三菱公司决定承租长崎造船厂。三年后,弥之助向政府申请,停止租约,直接买下造船厂,他希望以造船业作为振兴三菱社的核心事业。明治政府很快批准了弥之助的申请,因为明治政府已在长崎造船厂投入113万日元,也未见有由亏转盈的迹象,而现在,三菱居然愿以45万日元买下来,何乐而不为呢?弥之助购买造船厂也并非一时冲动,他巧妙地与政府谈判,以45.9万日元、分5年付款的方式获得造船厂的转让权,再提出申请,以一年一成利息,现金归还,亦即每年偿还9.1017万日元。这样一来, 三菱可捡到一个大便宜。弥之助把长崎造船厂办成了“东方最大的造船厂”。在1905年又开办了神户造船厂。当时有人称弥之助“右手掌握日本邮船公司,左手设立造船厂,吸收海运界资本,技巧实令人惊服”。除了矿业、造船业外,银行业也是弥之助一直关注的事业。三菱的船运公司与共同公司合并后,日本政府改变了过去对待三菱的方针,允许它往银行业方面发展。当时,银行都冠以国立银行之名,实际上纯属民间银行,只是没有银币发行权而已。后因条件变更,国立银行可以获得巨大的利益。于是,银行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立,共有151家,竞相发行纸币,造成极大的混乱。当时的第119、第49两家银行濒临破产,便向弥之助求援。由于这两家银行的出资者是一群旧武士出资创立的,出身于没落武士家庭的弥之助据说对此深表同情,产生了救人的“侠义之心”,而接过来经营。当然,弥之助虽然很果敢,却不失慎重。他预测银行业前景十分看好,并盘算好接手后的周密计划,才开始行动。他以托存在三菱东京仓库公司的商品为担保,进行“商品担保金融”,以这种办法保障了银行的盈利。弥之助后来还让慎重、能干的堂弟丰川良平出任银行的董事长。丰川良平不仅在财界很活跃,而且当时日本著名政治家几乎都是他的朋友。同时,他也坚持弥之助的行事方针,敢在艰险中慎重地求发展,因此,即使在1895年后,日本发生经济大恐慌,三菱的银行也能比其他银行稳定,并迅速摆脱困扰。矿业、造船业以及银行业,是三菱振兴的三大支柱。弥之助以此为基础, 不断使三菱社向房地产、综合商社、铁路、电机、重工业、制纸、玻璃、啤酒等方面拓展。日本东京皇居前的丸内林立着三菱社的大厦。那地方原来是长满杂草的练兵场,日本政府在1889年将它卖给三菱。13.5万坪的土地卖价150万, 因此,每坪约值11块1毛1。当时,地价最高的地区是麴町,每坪只有2块3毛4。由于价格贵得离谱,且又是整批地出售,这块地当然就无人问津了。然而,年轻时曾游学外国,看过不少美丽大都市的弥之助心中却有自己的计 划。他很快就买下了这块地。很多人对弥之助的决定不是惊讶,就是嘲笑: “买这么大一块地,究竟有什么用呢?”弥之助对这些人只是淡淡一笑,或漫不经心地回答:“没有目的,只想种竹子,养老虎。”话虽如此,他却没有闲着,弥之助在这块称为“三菱之原”的地区,开始着手建设现代化的办公大楼。他舍弃日本传统的木造房子,改用石、砖等西式建筑材料。就当时的民风而言,这可是破天荒的创举。后来,那条办公 街就被冠以“一个伦敦”之名。建筑物所采用的美丽红砖,不仅吸引了东京人,连世界各地来访的客人们,也甚为其优雅、壮观而折服。此外,弥之助也对冈山几岛湾海浦新生地、干叶印幡植林事业及新泻耕地进行投资。他还与人合伙在岩手山地区买下一大片平原,并以几人的名字来为那块地命名。弥之助对土地的关注,成为以后的三菱地产形成的基础。 弥之助对投资铁路也很感兴趣。现在日本的铁路,多半是明治时代的平民铺设的。除了在弥太郎时发展的日本铁路外(今日本的东北本线),弥之助又投资建造山阳铁路(山阳本线)、九州铁路(鹿儿岛本线、长崎本线),铁路事业不仅可运输煤矿,也是煤矿的主要消费者。弥之助特别重视提高日本国产技术。长崎造船厂在弥之助的指导与支持下,全力投入制造日本国产的第一部涡轮机。由于长崎造船厂所制造的蒸汽涡轮的出现,三菱内燃机制造业与三菱电机业很快就脱离造船业,并逐渐形成三菱重工业。弥之助早在1889年时,就看好造纸业必有发展。他先出资赞助瓦修兄弟所设的神户Paper Mill Company,后来,买下那家公司,此即三菱制纸业的 由来。弥之助让自己的第三个儿子俊弥到伦敦学习应用化学,归国后创设玻璃工业,弥之助从旁援助,并为该公司命名旭玻璃公司。旭玻璃公司的苏打事业又演变为今天的三菱化学工业。弥之助是明治中期经济界人士中最现代化的经营者。他脱离了弥太郎时期的“官商”身份,舍弃过于专断的作法,发扬了在艰险中果敢创业的岩崎精神,以组织人身份重新建设三菱,使原为“海上王国”的旧三菱转为“陆上王国”的新三菱,并使之成为庞大的企业联盟。弥之助并非单纯的调整人, 而是自身下决断采取行动的现代化领导者。他也不单单使三菱现代化而已, 他通过三菱,更加推动了日本产业现代化,对于日本经济的运行有极大的影响。1893年12月,弥之助辞去三菱社长之职。弥太郎临死之前,曾交托弥之助办理后事,并要求弥之助等儿子岩崎久弥成人之后,令其担任社长。弥之助一直遵照哥哥的使命,未曾有过违拗。而且同哥哥一样,他也把自己的侄子久弥早早送到美国去留学。这一年,他将岩崎家在三菱中所拥有的权益, 全数归为久弥所有,并以弥太郎家为本家,弥之助自己这一家则为分支,分支所得只有本家的四分之一以下。人们都为他的手足情深、深谋远虑的作风感到由衷地钦佩。三菱社到岩崎小弥太(弥之助长子)任社长时,已进入了工业机械,电 气设备、化工、炼油、飞机制造等生产领域,成为一个巨大的康采恩。小弥太采用了现代股份制,共设立11个独立的三菱公司,每家公司都公开出售一部分股票。小弥太通过三菱总公司保持了无可争辩的控制权,一直到1945年财阀解散,岩崎家族还保持了三菱各公司47.8%的股份。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以战胜者的身份,占领并统治了日本国土。日本财阀,包括三菱、三井、住友等,或多或少都卷入了侵略战争,而美国垄断统治者为了排除日本垄断资本的竞争,早就想打击日本垄断资本的力量。1945年10月20日,“盟军总部”发出指令,要求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15家财阀就本公司的事业内容、资本活动状况等提出报告。10月31日,“盟军总部”又发出了冻结这15家财阀资产的指令。11月1日,盟军总司令部根据美国总统社鲁门的声明,对日本政府发出了解散财阀的“基本指令”。根据这一指令,麦克阿瑟司令部要求日本方面自动提出解散财阀的方案。当时处于被占领军控制下的日本政府只得俯首听命,提出了解散财阀的计划。但日本财阀都以不同方式进行抵制。在财阀家族中,实际掌握事业指挥权的三菱的岩崎家族作了极为顽固的抵抗。三菱总公司社长岩崎小弥太曾固执地表示:绝无自动解散的理由。后来,日本的藏相涩泽敬三和他促膝谈心,鼎力说服,岩崎小弥太才勉强表示:“自动解散是不行的,但如根据盟军的要求,作为国策而命令财阀总公司解散,则是万不得已的事。”在1945年9月到1950年期间,美国使尽各种方法解散了日本的旧财阀,从而清除了日本垄断资本的封建家族式统治方式,摧毁了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型企业控制体制,在一定程度削弱了日本垄断资本的统治力量,但是,日本旧财阀赖以生成发展的命根子——银行资本被几乎毫无损失地保存下来了,这就导致了日本的旧财阀以银行资本为中心得以复活——形成独特的战后日本垄断企业集团。一段时期内,美国占领军禁止日本旧财阀各企业使用“三井”、“三菱” 等作为公司名称。三菱公司被分割成139个公司后,三菱银行改称干代田银行;三菱重工业公司被拆成了三个公司后,分别称为东日本重工业、中日本重工业和西日本重工业,如此等等,难以尽述。旧金山和约生效以后,原属三菱的公司又开始加上了“三菱”的头衔。后来,由于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对日本放松了管制,旧财阀又开始“复活”了。从1955年开始,以三菱银行为中心,一面重新聚集原三菱财阀所属企业,一面新办、合并和重组企业。1950年代末新建了三菱原子能公司和石油化学联合企业;1960年代,将“新三菱重工”、“三菱日本重工”和“三菱造船”三家大企业合并成日本最大的重工业企业——“三菱重工业公司”,又把“日本邮船”和“三菱海运”两家合并成大的船运公司——“日本邮船公司”,从而大大加强了三菱集团的实力;三菱商事公司得到加强和发展,其营业额长期居日本商业公司的第一位,并成为整个企业集团各企业相互协作的纽带;作为三菱集团核心的金融机构,除去三菱银行以外,还有三菱信托银行、东京海上火灾保险和明治人寿保险3家。在1950年代到1960年代,日本逐渐形成了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六大垄断集团,其中三个是作为旧财阀康采恩重新改组后出现的垄断集团,其中包括三菱、三井、住友等;另外三个是区别于财阀而成立的新兴垄断集团,这就是芙蓉、三和、第一劝银等。在六大垄断集团中,要数三菱垄断集团经济实力最强,被称为“最强最大的企业军团。”(据日本《东洋经济》1972年9月23日)。从参加三菱垄断集团的“金曜会”的28个成员企业来看,它们包括金融、 商社、造船、机械、化学、水泥、玻璃、合成纤维、食品、海运、不动产、 建筑、仓库等几乎所有的主要行业,而且这28个企业,几乎可以说都是每个行业中的第一流企业。加入三菱垄断集团“情报委员会”的成员达44个公司,所涉及的行业则更广。1970 年,三菱垄断集团为了纪念三菱康采恩创建 100 周年,出版了“三菱集团白皮书”,其中说“三菱集团44个公司的总资产,占日本全部企业总资产的1/10。1969年,10个公司的销售额差不多等于国家预算。”1960年代到1980年代初,垄断集团内的相互持股率一直是住友与三菱较高, 其余4个集团约低一半。从集团外的情况来看,如在全部上场企业中的股票占有率来看,则三菱又远远高于住友,在6大集团中,仅次于3和居第2位,高于6大集团中的其他4个。所以,从资本集中的深度和广度来看,三菱集团无疑居于首位。与其他财团相比较,三菱财团有自身重要的特点。首先,它在重工业、化学工业部门中有极强的实力。三菱财团的部分骨干企业是重工业、化学工 业部门中的一流大企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为三菱重工业公司,这家公司是三菱“三大家”之一(另外两个是三菱银行和三菱商事),是三菱财团中一个规模最大的垄断企业,也是目前日本最大的重工业联合企业。三菱重工业公司有广泛的系列企业网,子公司和旁系公司多达40多家,而且不少是日本机械工业企业中实力较强的企业,而且它与日本防卫厅的关系密切, 在战后日本历次“防卫计划”中接受了巨额军需订货。另外,三菱重工业公司也积极向海外扩张,在美国、哥伦比亚、巴西、泰国等地设有子公司和旁 系公司。其次,三菱的银行和综合商社的实力在日本也是首屈一指的。在战后重新组成的日本垄断财团中,银行和综合商社占据重要地位,它代替战前的财阀总公司,具有组织机能。早在1960年代末,三菱银行就是日本名列前茅的大商业银行,后来由于第一银行和日本劝业银行合并成为第一劝业银行,才在日本大商业银行中的地位相对下降,但仍然是具有强大实力的大商业银行之一。该银行和三菱财团的其他3家金融企业——三菱信托、东京海上火灾保险以及明治人寿保险等公司有相互持股关系,而这些三菱财团金融机构总的 资金力量在6大垄断财团金融机构中居首位。三菱商事公司是目前日本最大 的综合商社。据1985年统计,它的资本额为720亿日元,总资产达51472亿日元。经营项口主要有金属工业品、机械设备,食品、燃料、化学工业品、纺织品及其他各种器材等。进入1980年代以来,三菱商事公司进一步加强同国内外垄断企业的资本与业务的联系,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处设有办事处。 再次,三菱财团的聚集力极强。财团聚集力的强弱,主要看财团的“系列贷款”率、综合商社的作用、人事关系上的结合、“经理会”成员企业的构成及企业间持股状况等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财团内骨干企业相互持股率的高低。据1983年度的统计,三菱财团、“经理会”成员间的平均持股 率为24.39%,在6大垄断财团中仅次于住友财团而列居第2位。“系列贷款率”越高,表明三菱财团内企业在资金上的联系越紧密,也就是财团的聚集力越强。最后,三菱和军用工业的联系比较密切,武器生产在6大垄断财团中居首位。三菱石油、三菱电机、三菱精密机械等公司向日本防卫厅提供导弹、 护卫舰、潜艇、坦克、鱼雷、轰炸机、电气通信机等军用物资。据1974年统计,三菱重工业公司接受军用物资订额达750亿日元,占防卫厅订货总额的24.5%,居武器生产企业的首位;三菱电机公司接受军用物资订货额为118亿日元,占防卫厅订货总额的3.9%而列居第4位。这就是说,以上两家企业和三菱石油、三菱精密机械等三菱所属企业的武器和军用物资生产在防卫厅订货总额中约占1/3。目前,三菱垄断集团成员之间联系得比较紧密,作为一个集团来说,聚结的力量比较大,这和历史上三菱各个企业发展的历史有密切的联系。垄断企业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彼此结合在一起的利益,并没有因为解散财阀总公司和分割他们的企业有所减弱,反而加强了他们所谓的“大三菱意识”。作为旧三菱财阀的遗产,留下了巨大的、比较完整的机械工业体系,这一点和日本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和重工业、化学工业化完全合拍。旧三菱的遗产还包括庞大的经营和技术队伍与保守党的密切关系,与国外垄断资本的关系等等,都在三菱一跃而为日本最大最强的垄断集团的发展中起了巨大的作 用。当然,旧三菱财阀的遗产还包括以“三菱”创业者岩崎弥太郎为首的老一辈企业家的经营艺术与拼搏精神。如果没有弥太郎的忍辱负重和成就大业的志向,这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

3. 真崎甚三郎的人物生平

真崎甚三郎(1876.11.27-1956.8.31),佐贺县人,农民真崎要七长子。真崎家族世世代代经营农业。曾毕业于佐贺中学(现佐贺县立佐贺西高等学校)。1897年11月29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9期步兵科,翌年6月27日授予步兵少尉军衔。历任步兵第46联队附,对马警备队附,陆士附(区队长)。1904年2月9日陆军大学校第19期中途退学,参加日俄战争。日俄战争任步兵第46联队中队长。1906年3月20日陆大复校,1907年11月30日毕业于陆军大学校第19期(优等)。陆军省军务局出仕,军务局军事课课员,赴德国学习研究军事(1911-1914),步兵第42联队大队长,步兵第53联队附,久留米俘虏收容所长,教育总监部第2课长,陆军省军务局军事课长,近卫步兵第1联队长。1922年8月15日晋升陆军少将。步兵第1旅团长,陆军士官学校本科校长,陆士干事兼教授部长,陆士校长,第8师团长,第1师团长,台湾军司令官(九一八事变),参谋次长。1933年6月19日晋升陆军大将。军事参议官,教育总监兼军事参议官。1934年4月29日授予勋一等旭日大绶章。1936年3月10日编入预备役。1937年9月25日被东京陆军军法会议判处无罪(二二六事件审判)。1945年11月19日指定为甲级战犯嫌疑。1947年9月不起诉处理释放。1956年8月31日去世。曾获三级金鵄勋章。

真崎甚三郎的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