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战十六字诀的红军游击战术“十六字诀”是谁创造的

2024-05-19 18:52

1. 游击战十六字诀的红军游击战术“十六字诀”是谁创造的

关于红军游击战术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十六字诀是谁创造的问题,史学界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是朱德具体概括总结的;二是集体创造的经验;三是毛泽东在作战实践中形成和提出来的。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写道:“我们的战争是从一九二七年秋天开始的,当时根本没有经验。南昌起义、广州起义是失败了,秋收起义在湘鄂赣边界地区的红军,也打了几个败仗,转移到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地区。第二年四月,南昌起义失败后保存的部队,经过湘南也转到了井冈山。然而从一九二八年五月开始,适应当时情况的带着朴素性质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已经产生出来了,那就是所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04页。)“十六字诀”形成于1927年冬和1928年春的游击战中,在会师后的1928年5月得到了广泛宣传。

游击战十六字诀的红军游击战术“十六字诀”是谁创造的

2. 游击战“十六字方针”是什么?

游击战争中的“十六字方针”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以袭击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并能广泛动员群众投入战争。游击战的精髓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疲我打,敌逃我追。
遵循合理选择作战地点,快速部署兵力,合理分配兵力,合理选择作战时机,战斗结束迅速撤退五项基本原则的作战方式。游击战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公元前512年的吴楚之战中,就有游击性质的作战行动。

扩展资料:
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毛泽东首次把游击战争提到战略地位,并根据中国革命战争的经验,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主要是:
①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战略防御中的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战略持久战中的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战略内线作战中的战役和战斗的外线作战。这是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旨在从被动中争取主动,改变敌优己劣的形势,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目的。
②与正规战争相配合。游击战争的作用是在敌后方削弱敌人、牵制敌人,从战略上配合正规战争;游击武装在正规军作战中担负破坏敌人交通、牵制和削弱敌人的任务,是在战役战斗上配合正规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游击战争


3. 游击作战十六字诀是什么?

敌人进攻的时候我方退守;敌人退军时,我方要追击;敌人驻扎在某地按兵不动。
游击作战十六字诀,内容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译文:敌人进攻的时候,我方要退守;敌人驻扎在某地按兵不动时,我军要要对其骚扰;当敌人疲劳的时候,我军要主动进攻;敌人退军时,我方要乘胜追击。
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后,他对井冈山上绿林头子朱孔阳(朱聋子)对付官军的“打圈子战术”法子进行了改造。1928年1月,毛泽东率部攻克遂川县城,并在遂川县城召开了遂川、万安两县县委联席会议。
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退我追”的“十二字诀”。而在朱、毛会师井冈山,经过游击战争的实践,使“十二字诀”发展成“十六字诀”。
总起来说,日本的长处是其战争力量之强,而其短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退步性、野蛮性,在其人力、物力之不足,在其国际形势之寡助。这些就是日本方面的特点。

扩展资料《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方针的军事政治著作。毛泽东在总结抗日战争初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国民党内部分人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以及中国共产党内部分人轻视游击战的倾向,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胜利的战略。
作品影响

1、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2、客观地评价了战争的局势,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3、抵制国内存在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思潮,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指导反侵略的现代局部战争,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游击作战十六字诀是什么?

4. 游击战争的“十六字方针是什么”


5. 游击战十六字诀是什么?

敌人进攻的时候我方退守;敌人退军时,我方要追击;敌人驻扎在某地按兵不动。
游击作战十六字诀,内容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译文:敌人进攻的时候,我方要退守;敌人驻扎在某地按兵不动时,我军要要对其骚扰;当敌人疲劳的时候,我军要主动进攻;敌人退军时,我方要乘胜追击。
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后,他对井冈山上绿林头子朱孔阳(朱聋子)对付官军的“打圈子战术”法子进行了改造。1928年1月,毛泽东率部攻克遂川县城,并在遂川县城召开了遂川、万安两县县委联席会议。
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退我追”的“十二字诀”。而在朱、毛会师井冈山,经过游击战争的实践,使“十二字诀”发展成“十六字诀”。
总起来说,日本的长处是其战争力量之强,而其短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退步性、野蛮性,在其人力、物力之不足,在其国际形势之寡助。这些就是日本方面的特点。

扩展资料《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方针的军事政治著作。毛泽东在总结抗日战争初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国民党内部分人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以及中国共产党内部分人轻视游击战的倾向,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胜利的战略。
作品影响

1、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2、客观地评价了战争的局势,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3、抵制国内存在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思潮,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指导反侵略的现代局部战争,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游击战十六字诀是什么?

6. 游击战争的十六字诀是什么?

1、敌进我退:保存实力,待机转移攻势。
2、敌退我进:打击其士气,积小胜为大胜。
3、敌驻我扰:以疲惫敌人,造成对我有利之形势。
4、敌疲我打:集中兵力,主动进攻,以歼灭敌人。

扩展资料游击作战十六字诀,即“关于人民军队在敌强我弱条件下广泛开展游击作战的指导性方针”,内容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一广为人知的口诀成为军事思想的重要内容,也在抗战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十六字诀不仅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有,其它革命根据地也有这一经验,如,当时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洪湖地区,在游击活动中,曾采用“你来我飞,你去我归,人多则跑,人少则搞”的游击战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在游击战中,曾采用“集中作战,分散游击”;“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对敌采取跑圈的形式”等等。

7. 谁是游击战争十六字诀的创始人

关于红军游击战术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十六字诀是谁创造的问题,史学界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是朱德具体概括总结的;二是集体创造的经验;三是毛泽东在作战实践中形成和提出来的。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写道:“我们的战争是从一九二七年秋天开始的,当时根本没有经验。南昌起义、广州起义是失败了,秋收起义在湘鄂赣边界地区的红军,也打了几个败仗,转移到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地区。第二年四月,南昌起义失败后保存的部队,经过湘南也转到了井冈山。然而从一九二八年五月开始,适应当时情况的带着朴素性质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已经产生出来了,那就是所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04页。)

谁是游击战争十六字诀的创始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