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开发案例的介绍

2024-05-19 15:21

1. 信息系统开发案例的介绍

本书通过成功的实例,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工程等专业有关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并可供系统开发人员借鉴。

信息系统开发案例的介绍

2. 管理信息系统及应用实例的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丰富、系统性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信息工程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本、专科学生的教材,也可供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管理人员参考。

3. 管理信息系统及应用实例的介绍

本书围绕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展开,介绍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方法和建设过程,及相关的工程技术和工具。本书列举了大量实例穿插于有关章节,使得抽象的理论有了形象、具体的说明,可以帮助读者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全局角度更好地理解本书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及应用实例的介绍

4.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实例

例一PHILIPS光源事业部要求各分销商建立统一的综合采购计划,规范各分销商的财务、业务信息系统,并且从各个层面考核分销商的管理水平、经营业绩,以保持总公司的经营业绩和企业形象。 PHILIPS光源事业部使用了用友ERP/U8网络分销系统,通过采用互联网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跨地域分销而带来的异地业务协同和管理监控的难题。用友ERP/U8网络分销系统是一个完全基于Web的数据库应用程序(技术特点),不是一个简单的页面,而是可以处理复杂商业逻辑,强而有力的管理和强大的数据分析、挖掘能力的应用程序,而且具有传统应用程序使用上的一切优点。 PHILIPS公司的分销管理系统包括了总账、应收应付、UFO表等财务系统模块,又包括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存货核算和销售管理等购销存业务系统模块。通过二次开发,分销管理系统增加了报表系统作为基础软件的外挂模块,该报表系统主要包括供应链管理模块和应收款管理模块。 PHILIPS分销商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是财务业务协同管理,其重点是供应链管理和应收款管理。从PHILIPS分销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流程可以看出,财务系统、购销存系统以及报表系统三个系统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集成,企业实现了财务、业务的协同管理,企业管理和信息化建设融为一体,脱离了单一的财务软件范畴,构建了一个管理型的信息系统。 例二中国石化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为满足其各层单位的财务核算与管理需求而建立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运行在各层单位财务核算部门,通过不同档次的服务器构架起总部与各炼油、化工分公司、子公司及生产厂的财务管理逻辑网;总部与各油田分公司、子公司及生产厂的财务管理逻辑网;总部与各省(市)、地、县石油公司的财务管理逻辑网三条主干网络,以实现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财务管理核算、科学决策和在线查询、对帐体系。 中国石化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服务器主要处理网络用户的请求并完成数据的处理统计,因此对服务器可用性、可靠性上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系统连续运作的能力;要求服务器具有强大的处理能力,以实现前端用户的流畅访问和本地数据的迅速统计处理;同时服务器应具有一定的扩展能力,以便用户能够根据业务的增长方便地升级系统。 所以浪潮服务器事业部根据用户的需求,推荐中国石化采用NetLine720R服务器搭建整个网络系统,浪潮有330多台NetLine720R服务器入驻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中石化信息化建设搭建起稳固的平台。整个系统运行稳定,为中国石化公司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提供优良的计算平台,并为其高层决策提供了科学、准确、快捷的服务。 例三  企业简介  1.1企业概况  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国内第一家股份制证券公司,由原上海申银证券公司和原上海万国证券公司于1996年7月16日合并组建而成。该公司的222家股东全部是国内著名的大中型企业,其中第一大股东单位是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截止1999年底,该公司注册资本为9.2亿元, 净资产达26.54亿元,总资产为231.33亿元, 拥有员工近3000名;主承销A股172家, 占全国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18%; 主承销B股38家, 占全国B股上市公司总数的35%; 连续四年被国际权威金融杂志《欧洲货币》评为“中国最佳证券机构”,荣获卓越奖;在1999年券商经营业绩排名中,申银万国利润总额、沪市A、B股交易总量名列全国券商第一。  1.2企业组织结构  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拥有下属单位128家,股份公司下设北京和上海等十几个总部,在每个总部下面又分设多个营业部。  1.4企业信息化建设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较知名的证券公司之一,也是国内最早实行会计电算化的证券公司。公司在企业管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早在1993年就开始试用财务系统,并于1996年在全公司推广使用。当时使用的系统为用友账务系统6.03DOS版,运行在NOVELL网上。该系统曾为申银万国公司的财务工作起了重要的作用,把财务人员从手工操作的繁重低效劳动中解放了出来。但是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拓展和规模的扩大,原有单机版分散化财务信息系统固有的缺陷给集团公司的管理带来一系列问题,已经不能适应申银万国公司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2.申银万国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2.1网络硬件环境解决方案  在原有网络环境基础上,为使申银万国公司信息系统更好地发挥管理功能,新系统提出如下网络环境解决方案:  1、技术架构:应用系统采用三层架构,将应用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分离,其间通过高速以太网连接。在客户端只需安装浏览器;主干为100M快速以太网,为大量数据传递、数据查询提供足够带宽;总公司与各管理总部、各营业所采用64K带宽的DDN专线,提供高性能、高保密性的点到点通信。  2、服务器配置方案:总公司设置两台中心服务器,作为总部的中心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WEB服务器。中央服务器采用高可靠性集群并配置磁盘阵列,采用磁带机备份,充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及系统的稳定性。  3、财务信息系统备份方案:采用双机热备方式,保证在系统崩溃时能够快速恢复。正常运行状态下,一台主机为活动状态,另一台主机为备份状态。出现异常时,活动主机上的应用全部切换至备份主机。  4、客户端配置:各管理总部、专业总部、分支营业部由若干客户机组成,完成相应分支机构的财务处理业务,客户机负责人机交互,完成数据的录入、查询等界面操作,通过DDN专线直接访问总公司服务器。  5、网络计算方案:分布式网络计算方案,采用面向对象的大型关系数据库(ORACLE)。  6、平台方案:系统网络平台基于当前最先进的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模式,将传统的运行在客户端的应用软件移植到服务器端。客户端不再需要应用程序,它们完全集中在服务器端,大大简化了实际应用!这意味着用户完全可以通过浏览器来执行应用程序。使用户可以低成本地使用网络,通过浏览器传递网上众多的数据。适用于局域网、广域网和INTERNET等各种网络环境。  2.3应用解决方案  作为面向大型、集团型证券公司整体化管理需要而建设的信息系统,申银万国管理信息系统从全局着眼,能够实现整个集团的全面集中式管理,同时以集团总部为中心,实现数据、报表的迅速传递,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及时的财务业务信息,真正实现财务预算的监控,防患于未然。  申银万国系统就是在充分考虑企业信息系统整体性和集成性的基础上,采用一体化设计思路,彻底实现了数据的共享、交换和再应用。该系统的处理过程可以分为四个处理阶段:证券业务管理、财务核算、管理会计、决策支持。  ◆证券业务管理子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和前提,它能够获得交易数据、行情数据、资金动态数据,动态反映证券交易的成本和潜在的盈亏以及资金占用情况,及时依据业务数据生成会计凭证,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  ◆总账子系统是财务核算与管理系统的核心模块,它完成从凭证到账簿的核算和管理,支持多币种核算、跨单位查询、跨年度查询,实时动态地反映集团公司全体成员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项目管理子系统是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项目为中心进行核算管理,提供多种条件的统计和查询功能,可以满足各种成本费用中心和利润中心管理的要求。  ◆财务分析和报表子系统提供的分析报表和数据,为领导进行科学、及时、合理的决策提供有效支持。  2.3.2安全机制  系统提供了理想的安全性保障功能。JAVA语言在安全性方面做了严格的限制,保证了浏览器(BROWSER)操作的安全。大型关系型数据库均有着良好的安全性,并可与操作系统相结合。应用软件提供了多层次的安全控制功能,包括用户权限管理(模块权限、功能权限、科目权限),操作日志监控, 数据的联机备份与恢复等功能。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保证数据的安全性、正确性。用户还可通过自设防火墙保证WEB服务器的安全。  2.3.3 集成与接口  申银万国管理信息系统是在用友NC软件基础上结合证券行业及该企业管理特点做了部分专项开发的专用系统。该系统既充分利用了企业原有计算机资源,又易于满足系统将来的扩展。在系统中能够顺利完成证券交易系统数据向证券业务管理系统的传递,证券业务数据以凭证形式向财务系统的传递,实现所有系统间的无缝连接。组件化结构和灵活配置功能使申银万国获得真正量身定做的管理信息系统;ORACLE数据库自身还提供与其他软件连接的开放式接口,更增强了该系统的开放性。  3.管理升级评析  管理信息系统通过集中建账、统一基础科目设置、集中数据管理、远程实时查账等等手段,全面支持了申银万国公司的集中式集团管理模式。  4.项目管理专项评析  在实际业务中,有许多项目(如:资金合同、部门、对外投资、在建工程等)是作为成本费用中心或利润中心来核算的,这些项目的核算量大且统计要求频繁。如果使用传统的科目核算方法,按项目开设账页,并在账页中按成本费用或收入科目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即所谓多栏账,会导致科目数量成倍增加,造成科目体系庞大、错账率高、难以进行纵向横向分析比较、统计核算汇总不便等许多弊端。采取这种科目结构,即使在计算机上也不会得到理想的管理效率和效果。  申银万国通过使用用友软件中项目管理子系统,要求总公司及其所有所属单位的财务在用友NC软件中统一设置两个项目大类,很好地解决了项目管理的问题,实现了以项目为中心进行核算管理的要求。同时,系统还提供多种条件的统计、查询、自动生成报表的功能,以及计划监督功能。  5.证券业务管理系统运用评析  在管理信息系统中,证券业务管理子系统是结合财政部要求将自营业务和受托业务分别管理的最新证券公司会计制度设计开发的专项正确业务核算和管理的系统。其证券自营业务管理系统覆盖了当下证券公司自营业务的大多数业务,包括对自营证券、受托业务、自营B股、海外市场股票的核算和管理;能全面管理股票、债券、回购等业务,支持业务部门对业务数据的采集、统计和分析等。

5. 管理信息系统与案例分析的内容简介

本书以案例驱动,较为全面地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概念、构成、技术与实现方法。案例以应用为目的,以项目为中心,从管理的角度、信息的角度以及系统的角度引导读者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现与测试的全过程。通过学习读者将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以及面向对象开发过程、原型法开发过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投入运行阶段等管理和维护技术。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教科书,也可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等专业教材,亦可用为MBA、管理干部培训班以及相关专业和技术人员的参考教材。

管理信息系统与案例分析的内容简介

6. 管理信息系统与案例分析的介绍

《管理信息系统与案例分析》是2004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林周海燕。

7. 信息系统开发案例的目录

案例1 运输企业管理信息系统1.1 运输企业管理系统概述1.2 运输企业信息系统规划1.2.1 运输企业组织结构调查1.2.2 运输企业业务调查1.2.3 运输企业业务流程分析1.2.4 运输企业业务流程再造1.2.5 信息系统数据规划1.2.6 应用系统体系结构设计1.3 运输企业信息系统分析1.3.1 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1.3.2 车辆管理子系统1.3.3 客户合同管理子系统1.3.4 配送调度管理子系统1.3.5 库存管理子系统1.3.6 统计分析子系统1.4 信息系统设计1.4.1 信息系统设计原则1.4.2 信息系统总体功能结构1.4.3 数据库设计1.4.4 模块设计案例2 港口集装箱装卸系统2.1 集装箱装卸系统概述2.2 集装箱装卸系统业务流程调查2.2.1 港口装卸调度业务流程2.2.2 集装箱进口货物卸船业务流程2.2.3 集装箱出口货物装船业务流程2.3 集装箱装卸系统数据分析2.4 集装箱装卸系统功能分析2.4.1 港口装卸调度功能分析2.4.2 集装箱进口货物卸船业务功能分析2.4.3 集装箱出口货物装船业务功能分析2.4.4 处理功能需求描述及数据描述2.5 集装箱装卸系统功能设计2.5.1 总体功能设计2.5.2 功能模块设计案例3 港口物资管理系统3.1 港口物资管理系统概述3.2 港口物资管理需求分析3.2.1 港口物资管理业务流程调查3.2.2 业务用例分析3.3 港口物资管理系统建模3.3.1 港口物资管理系统类的分析与设计3.3.2 港口物资管理系统数据库的设计3.3.3 港口物资管理系统的实现设计案例4 港口设备资产管理系统4.1 港口设备资产管理系统概述4.2 港口设备资产管理系统需求分析4.2.1 港口设备资产管理业务流程调查4.2.2 业务用例分析4.3 港口设备资产管理系统建模4.3.1 港口设备资产管理系统类的分析与设计4.3.2 港口设备资产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4.3.3 港口设备资产管理系统的实现设计案例5 港口机械维修管理系统5.1 港口机械维修管理系统概述5.2 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需求分析5.2.1 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需求分析概述5.2.2 业务用例分析5.3 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建模5.3.1 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类的分析5.3.2 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5.3.3 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实现设计案例6 省级航运局船舶检验技术管理系统6.1 航运管理局应用系统综述6.2 航运管理局船检技术管理系统需求分析6.2.1 原有系统业务软件运行状况及客户需求6.2.2 重点船舶初次检验业务流程分析6.2.3 重点船舶营运检验业务流程分析6.2.4 符合标准船舶临时检验及建造检验业务流程分析6.2.5 重点船舶图纸审查业务流程分析6.2.6 船用产品单件认可业务流程分析6.2.7 委托检验(与检验资质对应)业务流程分析6.2.8 船用产品生产厂及型式认可、船舶修造企业管理流程分析6.2.9 船舶检验登记号管理流程分析6.2.10 船舶转籍、报废管理流程分析6.2.11 其他管理流程6.3 航运管理局船检技术管理系统功能分析与数据分析6.3.1 船检技术管理子系统总体功能分析6.3.2 船检技术管理子系统功能要点分析6.3.3 船检技术管理子系统数据分析及主要数据模型6.4 航运管理局船检技术管理系统设计6.4.1 应用程序总体设计6.4.2 功能模块详细设计6.4.3 类的设计6.4.4 异构数据集成设计6.4.5 杏询功能设计

信息系统开发案例的目录

8.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分析

这是题目,高分奖励!谢谢大虾!!!
  
从宝供储运的成长看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作用
  施国良
  
 宝供储运是广州的一家物流公司,其前身是广州的一个铁路货物转运站。刘武于1992年在承包这个铁路货物转运站时,该转运站的规模还很小。但由于刘武经营灵活,承包的货运任务大多能及时完成,运输的质量比较好,仓库也比较干净,而且还是当时广州惟一一家能够提供24小时货运仓储的服务企业。而当时的国有物流企业,仓储和运输是分开的,服务质量差,仓库又脏又乱,这种截然鲜明的对比,使刘武的货物转运站越来越受到客户的好评。以致于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的宝洁公司也将业务交给这家小小的铁路货物转运站去做。
  
  
 自从宝洁公司成为刘武的客户以后,这家铁路货物转运站的业务环境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直接促成1994年广州宝供储运有限公司(简称"宝供",下同)的成立。归纳起来,业务环境的变化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业务总量的增加
  
  
 宝洁交给宝供的第一笔业务是将4个集装箱发运到上海。为了做好这笔业务,刘武运作得非常仔细。刘武将集装箱送上火车以后,又马上乘飞机去了上海,一方面"督战",一方面还可以考察各个环节,拿到第一手资料,这样才能保证以后的发运可以少出现一些问题,满足客户的要求。结果,宝洁对第一批业务感到非常满意,并从此开始陆陆续续地给宝供加大业务量,甚至一度把自己所有的铁路货运业务全部交给了宝供储运。
  
  
 然而,尽管第一笔业务效果很好,但由于成本很高,宝供并没有赚到什么钱。毫无疑问,如果每一笔业务都这样做,客户自然欢迎,但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却是不允许的。实际上,从1994年到1995年,宝供在全国已经有将近30万平方米的仓库,每天的发运量非常大,运营部的人每天都要花很大的力气了解这些货是不是按照客户的要求在规定时间之内发运出去,到达目的地的时间、破损率是不是在控制范围之内、有没有及时把货送到仓库去、签收情况又是怎么样等等。运营部的人拿一个硕大的笔记本,有单子就登记一下,对没有收到货的要及时打电话去询问;对于有破损的,要发个传真调查一下。其烦琐的程度,仅仅靠人工是很难完成的。因此,面对发展迅速的业务量,如何提高运行效率,是摆在宝供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2)设立了分公司
  
  
 分公司也是1994年由于业务发展迅速才成立的,并直接与宝洁有关。因为尽管铁路运输很便宜,但当时的铁路运输也有不少缺点,如环节多,时间不可靠,再加上一些装卸、运输过程中的野蛮作业,所以破损率比较高。而宝洁则一再表示:传统的储运公司让客户觉得很麻烦,货到了以后,还要委托另外一个供应商来提货,或者派自己的人去提货,而且一旦出现短少、破损、或者提货不及时等问题时,往往就会造成互相扯皮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形,宝供立即在成都、北京、上海、广州设立了4个分公司,这4个分公司都按同样的操作方法、同样的模式与标准来运作。由宝供承运的货物到达目的地后,仍然由受过专门统一培训的宝供的人来接货、卸货、运货,为宝洁公司提供"一条龙"服务,而且从理论上看,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协调应该比较方便。
  
  
 然而,分公司建立以后,也面临一个问题--通讯问题,即总公司与4个分公司之间联系很频繁。用什么通讯方式才能保证业务的正常开展而且成本也很低?
  
  
 宝供当时的做法是:1996年建立了一套基于DOS平台的用电话线连接的内部网络,以便在全国范围内的分公司之间传递一些信息。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这种通讯方式效率低成本高。例如,总公司在与成都分公司通过计算机联系的时候,往往由于电话线路紧张而失败;另外操作复杂,稳定性差,长途电话成本高以及与宝洁没有"接口"等等。因此,这又给宝供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3)兼顾客户的业务流程
  
  
 自从宝洁成为宝供的客户以后,该公司就不断对宝供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如前面提到的要求宝供提供安全、准确、及时、可靠的储运服务等。宝洁不仅要求宝供在业务上满足他们的要求,而且还对所有在物流各个环节产生的信息非常关注。比如货物什么时候发运,用的是哪趟火车,预计何时到货,货物情况如何,有无破损,是否已经签收等。
  
  
 鉴于宝洁上述方面的要求,宝供努力地按照宝洁的要求来设计业务流程和发展方向。但宝供原有的业务流程是建立在业务量较低的水平基础之上,业务量骤增以后,立即面临着很多问题。对于宝洁所要求了解的发运时间、车次、到货时间、破损情况、签收与否等情况,如果只有一笔业务,刘武自己可以跟踪解决,如坐飞机到上海、成都、北京等地;但如果有好几百笔业务都在同时做,那么每一笔业务都这样跟踪,显然是不可行的。事实上,宝洁与宝供刚刚合作的一年左右时间内,宝洁一直都较满意,但随着业务量的加大,宝供的反应速度都在明显下降,如发现到货时间不准,破损率上升,还有货运信息不能及时反馈等,甚至进一步影响到企业本身的发展,因此宝洁中止了与宝供的铁路运输总代理的合同。所有上述这些情况,又向宝供的业务流程和信息传递提出了挑战。
  
  
 宝供将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如果从信息系统的角度来分析上述问题,我们会发现宝供当时面临的最本质的问题是信息的管理,即如何解决信息瓶颈问题。因为在原来业务量小的情况下,事务处理过程可以由手工来完成,而现在业务量大,事务处理过程变得繁重而复杂,如果仍通过手工的方式(用笔记本记录、打电话、发传真查询催问),即使花很大的气力也难以准确收集诸如发运时间、车次、预计到达时间、实际到达时间、破损率、入库时间、签收情况等有关信息。虽然宝供在成都、北京、上海、广州四处设立了分公司,可以保证按同样的模式和标准来运作业务流程,但对于信息管理而言,这样做实际上增加了中间层次,并随即面临了总公司与各分公司之间的通讯问题。不仅如此,现代客户(如宝洁)与传统客户相比,要求更高,不仅要求提供安全、准确、及时、可靠的储运服务,而且还要求提供及时准确的货运信息。这样看来,宝供当时的"信息瓶颈"既表现为当时的信息管理水平和信息系统(IS)现状已不能实时监控各个储运环节,还表现为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
  
  
 正当宝供处于无法实时监控各个储运环节和"竞争激烈"这种内外交困的境地时,正当宝供为如何解决"信息瓶颈"问题一筹莫展时,Internet网的应用已被我国的有志之士所认同,而企业信息系统及Internet应用专家唐友三此时对于帮助解决这一"信息瓶颈"问题起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推动作用。如果我们从内部业务现状、外部业务环境、内部IS现状、外部信息系统环境四个方面来分析宝供,不难发现下面这样一个业务与信息系统矩阵:
  
  
 应该说,宝供当时的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也并非完全一帆风顺。作为企业的第一把手,刘武已经意识到宝供的信息瓶颈可以通过Internet网来解决,即通过网站发布货运信息,全国各地的分公司和客户都可以共享这些信息。甚至可以说没有网络,宝供很难再往下发展了。然而,宝供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已有一些PC机了,并组建了一个基于DOS平台的网络,而且当时资金有限。唐友三与刘武多次商量以后,一致认为,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信息系统规划必须与企业目标相统一,必须跟上国际潮流,要建立一个高起点高水平的企业信息系统,一个基于Internet网的信息系统。考虑到宝供的信息系统现状和业务现状,在硬件上能省就省,486先用着,386换成586兼容机,买一台新服务器,再将原来的486服务器升级一下,其它布线的活也由企业内部的职员来做,这样硬件总共投入了大约10万元,软件部分也投入10万元,交由北京的英泰奈特公司来做。经过英泰奈特信息系统专家的查询访谈,整理出宝供的基本业务流程。
  
  
 "客户发过来一个单子,也就是一套托运表,要填好货物品种、目的地、数量/重量等等,然后宝供的分公司根据这张表按照客户要求联系火车或者汽车准备第二天发运。有车皮了,如果这个单子的货少,马上还要准备调配其它客户的货一起发运。第二天要有车拉到火车站去装,根据要求还要加一些包装(如将怕漏水的加塑料布,怕磕碰的加用木架等)。装完以后车皮的门要锁住,封条要封好,封条的号码还要记下来通知接货的分公司。到达目的地后,分公司要到火车站去接收,把货拉到宝供当地的仓库里面去检验有没有损失,然后分类储存好,等待客户签收。客户签收后再把单子马上快递回货物始发的分公司,分公司上报总公司,总公司就凭这个找客户拿钱。"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每笔货物都是不一样的,在这个标准流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有变化,都会衍生出一种新的流程。比如食品在仓储过程中有一个批号问题,考虑到保质期要"先进先出",再比如有些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必须分开,不能同批搭配运输等等。
  
  
 基于上述业务流程的分析,宝供建立了以Internet网络构架的IS,把货物的运输系统分解为接单、发运、到站、签发等环节进行操作,整个系统由接单模块、发运模块、运输过程控制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