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文化属于黄河的哪一个阶段的文化

2024-05-03 22:43

1. 关中文化属于黄河的哪一个阶段的文化

关中文化既承接了上中游的河湟文化、陇右文化,又兼容了中下游的河洛文化和齐鲁文化。可见关中文化在黄河文化中占有中心地位。研究黄河文化,须以关中文化为重心;而研究关中文化亦须以黄河文化为背景和依托。【摘要】
关中文化属于黄河的哪一个阶段的文化【提问】
关中文化既承接了上中游的河湟文化、陇右文化,又兼容了中下游的河洛文化和齐鲁文化。可见关中文化在黄河文化中占有中心地位。研究黄河文化,须以关中文化为重心;而研究关中文化亦须以黄河文化为背景和依托。【回答】
关中文化所彰显的历史根源性极为鲜明。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蓝田文化的存在,证明关中早在100万年到60万年前就有原始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回答】

关中文化属于黄河的哪一个阶段的文化

2. 什么是黄河文化

黄河文化是一种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先民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文明。
黄河文化蕴含的“同根同源”的民族心理和“大一统”的主流意识,是增强民族认同感、维系我国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文化支柱。黄河流域是华夏民族形成的地域,诞生了关于伏羲及炎黄二帝等华夏始祖的传说,并流传至今,缔造成炎黄子孙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根亲观念。“万姓同根,万宗同源”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黄河流域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向往的根脉之地。
黄河文化包容开放,能够为新时代中国全方位开放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基础和实践基础。黄河文化是在与北方、西部、南方少数民族的攻守战和以及与亚洲、欧洲及非洲各国的文化交流中逐渐形成。在早期中国,得益于黄河流域优良的气候、土壤等地理条件,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在全国乃至全球长期处于领先地位,黄河流域长期处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地带,中国对外经济联系、文化交流、政治外交也主要兴起和发展于这一地区。

3. 中原文化和关中文化

关中当然属于中原。
中原,是一个文化区域的范畴,对应着河西、西域、塞外、江南、岭南的文化语意,和如今的行政区划、地理区划是不一样的。很多人都容易混淆它们之间的概念和关联。
关中,在文化区划上属于中原文化区;(中原文化区的核心是以关中、豫西、晋南为中心的,而非单一的河南,某省人狭隘到如此地步!)
在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上属于西北地区;
在地理上属于华北地区或北方地区。
其实,多看些古籍就知道真正的中原有多大了!

《诗经小雅》:”漆沮之从,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漆沮,即关中北部二水之名,最早的“中原”源于此)

明 缪希雍《葬经翼》:“关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龙首也。”
隋 王通《中说》:”夏都安邑,汤都亳,周都雍洛,皆中原之囯也。“(雍,即雍州、关中)
宋 谢采伯《密斋笔记》:“关中,中原一大形胜之地。”
宋 薛季宣《浪语集》:“论中原形势,常以关中为诸夏首。”
宋 李纲《永乐遇》:“五陵萧瑟,中原杳杳”(五陵即五陵原,在今西安北)

宋 陆游《桃源忆故人》:“中原当日三川震,关辅回头煨烬。”(三川,即陕西泾渭洛三条河流,关辅即关中的别称)
宋 陆游《北园杂咏》:“扬鞭大散关头日,曾看中原万里春。”(大散关,即关中大散关)
宋 陆游《书感》:“登高望中原,气已吞雍雒。“(雍乃雍州,即关中;雒为雒阳)
宋 邵雍《梅花诗》:“胡儿骑马走长安,开辟中原海境宽。”
宋 胡宏《碧泉九日有感》:”正恐中原消息断,问谁曾到五陵间。“

元 方回《瀛奎律髓》:“金陵可以北望中原唐都长安,故太白以浮云遮蔽,不见长安为愁焉。”
明 何乔远《名山藏》:“陕西三鎭,中原门户也。”(三镇为延绥、宁夏、甘肃三边镇)
明 冯琦《观灯篇》:“长安正月旋玑正,万户阳春布天令。新岁风光属上元,中原物力方全盛。”

明 李攀龙《登太华山绝顶》:“太华高临万里看,中原秋色更漫漫。”(太华即陕西华山)
明 徐贞明《西北水利议》:“今河自关中以入中原,合泾、渭、漆、沮、汾、沁、伊、洛、涧及丹、沁诸川数千里之水。”
清 王猷定《四照堂诗文集》:“以通漕实关中,为经理中原之首”。 

中原文化区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即河南中北部、陕西关中、甘肃陇东、山西晋南以及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的一小部分。

中原文化和关中文化

4. 黄河文化包括

  黄河流域文化源远流长,连绵不断。
  黄河是我们民族的母亲河,经过亘古不息的流淌,孕育出世界最古老、最灿烂的文明。根据山西省芮城县境内黄河东岸西侯度遗址发现的180万年前远古人类用过的石器,可以相信,早在180万年以前,黄河流域已有人类在活动了。西侯度出土了30余件石制品,是迄今为止中国大陆上发现的人类文化遗存中最早的代表。

  西侯度文化中用动物骨角制造工具和用火的资料,不仅在黄河流域是最早的代表,在国内其他地区和在世界上也是仅见的。

  ——反映古猿人文化的有:

  西侯度猿人文化

  1961年于山西芮城西侯度发现的,距今150万年~180万年,为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猿人文化。

  蓝田猿人文化

  1963年~1964年在陕西蓝田公王岭与陈家窝发现,其中公王岭猿人距今100万年~115万年,陈家窝猿人距今50万年~59万年。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猿人文化。

  大荔猿人文化

  1978年于陕西大荔甜水沟发现,距近30万年~50万年,为晚期猿人文化。

  ——反映古智人文化的有:

  丁村古人文化

  1954年~1976年于山西省襄汾县汾河东岸丁村发现,距今7万年~9万年,属于旧石器中期文化,为早期智人。

  河套新人文化

  1922年及1956年~1960年在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发现,距今3万年左右,为晚期智人。

  ——现代人是由新人直接进化而来的,分为4个阶段:

  细石器文化

  距今10000年~7000年,黄土高原多处发现该时代文化遗址,如陕西大荔沙苑、山西沁水下川等地。

  新石器文化

  距今7000年~3700年,按最早发现地点及所代表的发展阶段划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称仰韶文化,距今7000年~5000年,1921年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中期称龙山文化,距今5000年~4100年,1928年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晚期称二里头文化,距今4100年~3700年,最早发现于河南偃师二里头,为夏代文化遗址。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部浐河东岸半坡村,是黄河流域一个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仰韶文化的一种早期类型,距今约6000年。遗址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分为居住区、制陶区和墓葬区。1953年春,西安市在建设纺织城时发现,发掘面积1万平方米,获得了丰富的文化遗存。

  青铜器文化

  距今3700年~2700年,可划分为三期:早期为二里岗文化,即郑州商城文化,距今3620年,为商代早期文化;中期为殷墟文化,即河南安阳小屯村文化,大致为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为商代晚期文化;晚期为岐山文化,即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都城文化遗址。

  铁器文化

  出现于公元前770年的春秋初期,如在河南新郑仓城发现的春秋铸铁遗址,在河南卫辉市固围村发现的战国墓葬遗址,在西安周围发现的西安隋唐都城文化遗址等。

  中石器时代,是连结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之间的过渡阶段或中间环节。1956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为配合黄河三门峡水库的建设,在陕西大荔县的沙苑地区发现15处遗留有打制的石片和石器的地点,共采集到3000余件标本。根据这些石器的特点,认为它们是中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存,从而将其命名为我国的第一个中石器时代文化——沙苑文化。

  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发展的中心。中石器时代的特征是:社会经济生活以渔猎和采集为主,属于自然经济,还没有出现农业。在中石器时代,细石器的普遍使用促进了狩猎和采集经济的发展。数十年来,在黄河流域发现了大量以细石器为主的文化遗存,不仅有可能填补我国新旧两大石器时代之间的缺环,而且还显示出我国中石器时代细石器工艺最发达的地区就是黄河流域。有的考古学家认为,正是在华北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以细工艺传统为代表的中石器时代文化,其后,才在黄河流域发展成为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此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发展的中心。

  黄河流域历代王朝建都史实为: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商朝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后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周朝定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秦朝定都于咸阳,西汉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东汉定都于洛阳,魏晋均定都于洛阳,隋唐均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宋朝定都于东京(今河南开封)。

5. 黄河的文化


黄河的文化

6. 黄河与中华民族文化有哪些关联

1.幼发拉底河是从苏美到阿拔斯时代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古老文化的发祥地。西元前1000年初期,该河流域分别为南部的巴比伦人,中部的阿拉米人和北部的赫梯人所据。阿拉米地区后来成为亚述帝国的一部分。幼发拉底河流经叙利亚的一段,后为罗马与安息之间的边境。幼发拉底河也是人类最早的发源地,两河文明(底格拉斯河)的发源地,巴比伦就是一个。
2.底格里斯河中游古代是城市文明所在地,西元前两千年前修建了最早的灌溉渠系。阿契美尼德帝国(Achaemenid Empire)覆灭(330BC)后,这个富饶的地区成为美索不达米亚的政治与商业中心。塞琉西亚(Seleucia)与泰西封(Ctesiphon)分别是塞琉古王国的安息(Parthian)和萨珊王朝的城市,而巴格达与萨迈拉都是阿拔斯(Abbasid)王朝都城,它们皆位于底格里斯河畔。
3.尼罗河流域是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这一地区的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突出的代表就是古埃及。提到古埃及的文化遗产,人们首先会想到尼罗河畔耸立的金字塔、尼罗河盛产的纸草、行驶在尼罗河上的古船和神秘莫测的木乃伊。它们标志着古埃及科学技术的高度,同时记载并发扬着数千年文明发展的历程。

7. 黄河文化的代表是什么

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两支主体文化。
  
 一、黄河文化
  
 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大约在三千五百年以前,以河南为中心的黄河两岸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商王朝。此后从秦汉到北宋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一直是我国历代都城,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二、长江文化
  
 而长江文化是一个时空交织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复合体。在文化体系上属中国南方文化体系。长江流域包括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七省一市外,还包括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等长江水系流经区。
  
 长江文化以巴蜀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为主体,包含滇文化、黔文化、赣文化、闽文化、淮南文化、岭南文化等亚文化层次,聚合成一个共同的文化体——长江文化。

黄河文化的代表是什么

8. 中原文化和关中文化的差异

关中属于中原,这是常识。古人云:关中者,中原之龙首也。

中原,是一个文化区域的范畴,和如今的行政区划、地理区划是不一样的。很多人都容易混淆它们之间的概念和关联。关中,在文化区划上属于中原文化区;在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上属于西北地区;在地理上属于华北地区或北方地区。


古中原地区的范围,首先并不等于河南全境;其次中原不是平原。其真正区域是黄河中游地区,包括陕西中部的渭河流域、山西中南部的汾河流域以及河南中西部的洛河流域为核心的地区。

而河南南部的信阳、南阳属于三苗(荆楚)文化区,另外,河南平原只占其全省面积的一半,所以中原不是平原的概念,而是一个文化区域的概念。中原地区包括河南,但不等于河南,中原地区被河南人以偏概全了。苏秉琦先生的中华文化六大区系中已经颇有论述。另外,众多历史古籍中也将关中视为中原地区最重要的一部分,

如:
《诗经小雅》:”漆沮之从,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漆沮,即关中北部二水之名,最早的“中原”即指此地)


明 缪希雍《葬经翼》:“关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龙首也。”
隋 王通《中说》:”夏都安邑,汤都亳,周都雍洛,皆中原之囯也。“(雍,即雍州、关中)
宋 谢采伯《密斋笔记》:“关中,中原一大形胜之地。”
宋 薛季宣《浪语集》:“论中原形势,常以关中为诸夏首。”
宋 李纲《永乐遇》:“五陵萧瑟,中原杳杳”(五陵即五陵原,在今西安北)


宋 陆游《桃源忆故人》:“中原当日三川震,关辅回头煨烬。”(三川,即陕西泾渭洛三条河流,关辅即关中的别称)
宋 陆游《北园杂咏》:“扬鞭大散关头日,曾看中原万里春。”(大散关,即关中大散关)
宋 陆游《书感》:“登高望中原,气已吞雍雒。“(雍乃雍州,即关中;雒为雒阳)
宋 邵雍《梅花诗》:“胡儿骑马走长安,开辟中原海境宽。”
宋 胡宏《碧泉九日有感》:”正恐中原消息断,问谁曾到五陵间。“


元 方回《瀛奎律髓》:“金陵可以北望中原唐都长安,故太白以浮云遮蔽,不见长安为愁焉。”
明 何乔远《名山藏》:“陕西三鎭,中原门户也。”(三镇为延绥、宁夏、甘肃三边镇)
明 冯琦《观灯篇》:“长安正月旋玑正,万户阳春布天令。新岁风光属上元,中原物力方全盛。”


明 李攀龙《登太华山绝顶》:“太华高临万里看,中原秋色更漫漫。”(太华即陕西华山)
明 徐贞明《西北水利议》:“今河自关中以入中原,合泾、渭、漆、沮、汾、沁、伊、洛、涧及丹、沁诸川数千里之水。”
清 王猷定《四照堂诗文集》:“以通漕实关中,为经理中原之首”。
………………
其实,多看些古籍就知道真正的中原有多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