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飞燕的正面究竟长什么样子?

2024-05-10 17:43

1. 马踏飞燕的正面究竟长什么样子?

“马踏飞燕”这一文物从正面看,呈现“歪头、咧嘴”的样子,看起来十分滑稽。“马踏飞燕”这一文物,其准确名字是“东汉铜奔马”。就铜奔马的外形构造来说,简单来说就是一匹马踏在一只飞鸟上。
有关这只飞鸟,它的真实身份至今不明,其中有一说法认为它是飞燕。有关于“飞鸟是飞燕”的这一说法,最早是由郭沫若提出的,而郭沫若恰好也是最早发现铜奔马真正价值的人。也正是因为这样,这一说法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马踏飞燕”这一称呼也就是基于这一说法进行命名的。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是将铜奔马称呼为“马踏飞燕”。但是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飞燕说法逐渐受到质疑,为此这件文物的名字也跟着更正为了“铜奔马”。
东汉铜奔马发现于1969年,之后在1971年的时候因在京展出而引发重大关注。1983年时,铜奔马被选定为“中国旅游标志”。等到了1996年时,铜奔马又被评定为“国家级文物”。就这些称号来看,铜奔马的价值是非常高的。2002年的时候,国家文物局就“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的名单对当时已经发现的历史文物展开全面评选,铜奔马成功入选该名单。
东汉铜奔马因为出土自甘肃武威,所以这一文物已经收藏于甘肃博物馆。基于该文物的超高价值,甘肃博物馆更是将它视为镇馆之宝。有了铜奔马坐镇的甘肃博物馆每年都会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前去参观,参观之时自是免不了拍照留念。不管是官方宣传照,还是个人留念照,大家在拍摄铜奔马时大都是从侧面进行拍照。在网上查询铜奔马的相关图片时,相关图片也大多是侧面照。
铜奔马之所以主要以侧面示人,是因为它的侧面要比正面好看。铜奔马从正面看时,人们时常会被它“歪头、咧嘴”的滑稽样子给逗笑。其实除了这一方面原因之外,不经常从正面拍摄铜奔马的另一原因是正面拍时无法将铜奔马给拍全,如此一来便无法展示出铜奔马飞驰的身姿。反之,如果从侧面进行拍摄的话则能够将铜奔马从头至尾全部拍摄进一张照片之中,这样也更容易感受到铜奔马的奔驰状态。

马踏飞燕的正面究竟长什么样子?

2. 马踏飞燕的正面是什么样的?

马踏飞燕的正面看上去就感觉是这匹马经过了长时间的奔跑后已经精疲力竭,气喘吁吁,面部扭曲。它的正面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反而有种滑稽的感觉。马踏飞燕的正面因为角度和雕刻的原因,略微有点不协调。
马踏飞燕更多的是以其侧面示人,因为只有侧面,才是这件国宝的精髓所在,侧面流畅结实的线条感,更加能体现出它的美,更能映衬那“马踏飞燕”的奔放自由之感。



扩展资料:
文物价值
2002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将东汉铜奔马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为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按古代相马经中所述的良马的标准尺度来衡量铜奔马,几乎无一处不合尺度,故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品,而且是相马的法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踏飞燕

3. 马踏飞燕的颜色特点

马踏飞燕的颜色是铜绿色,在现在也是一种普遍很时尚的颜色,跟自由女神的颜色差不多
【相关拓展】
马踏飞燕是中国东汉时期的青铜器,于 1969年出土于东汉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 及其妻的合葬墓中。该青铜器塑造的是一只 奔跑的骏马踏在一只燕子身上的造型,其意 在于形容这匹马的矫健。在器物中,奔马身 长45厘米,高34.5厘米,宽13厘米,形象雄 健轻灵,神采飞扬。奔马昂首鸣叫,三足腾 空、飞驰向前,一足踏在一只疾驰的飞燕背 上,飞燕则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看到底发 生了什么事。整匹马的重量都踏在一只正疾 驰的飞燕身上,显然作者事先严格计量设计 了整个器物的重心。整个作品构思巧妙,极 具浪漫色彩,雕塑本身也生动逼真,传神地 塑造了一匹正在“天马行空”地奔跑的骏马 形象。该作品的出现与汉代时朝廷通过骑兵 战胜了匈奴,国威大振,人们因此非常喜欢 马的社会心理有关。

马踏飞燕的颜色特点

4. 马踏飞燕的正面是什么样的?

因为侧面更能突出展示“马踏飞燕”的动作、线条、姿态,与古代精神面貌、灿烂的青铜文明联系起来。
“马踏飞燕”膘肥身健,体形匀称,鬃毛整齐,四蹄坚韧有力。艺术家有意使马的头和颈往后收缩,让重心尽量后移;同时使踏燕的后蹄尽量前伸,让马的支撑点和重心正好在一条垂直线上。再加上向前后伸出的两条腿和扬起的尾巴,不仅使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而且使马的造型更加绝美。
“马踏飞燕”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是汉代人勇武豪迈的气概、 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的表现, 反映了汉王朝的强大与富庶。同时“马踏飞燕” 也是东汉青铜艺术的精品之作。

5. 马踏飞燕是什么样子的

马踏飞燕
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东汉时期军事长官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文物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铜奔马微微地偏向一侧的头高昂着,前面头顶的鬃毛和后面的马尾一致向后方飘飞,浑圆的躯体呈流线型,四肢动感强烈,三蹄腾空,右后蹄踏一展翅奋飞、回首惊视的"风神鸟"龙雀「俗称飞燕」,全身的着力点都集中在飞行的龙雀背上,形成了一种极富感染力腾飞之势。这一艺术形象不仅构思奇特、造型优美,而且完全符合力学平衡原理,完美地塑造了运动速度与整体平衡相统一的行空天马与飞雀。马踏飞燕改变了传统天马的造型手法,使之蕴含着丰富的天马文化内涵,堪称青铜艺术的极品,充分表现了古代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铸造技艺。

马踏飞燕是什么样子的

6. 马踏飞燕的艺术特点

“马踏飞燕”是哪个朝代的艺术成就?你知道吗?大梦课堂

7. 什么是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着地。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 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艺术家巧妙地用闪电般的刹那将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不仅重在传神,而且造型写实。按古代相马经中所述的良马的标准尺度来衡量铜奔马,几乎无一处不合尺度,故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品,而且是相马的法式。
虽然“铜奔马”的称谓比较直观明了,但是这具铜马俑的精妙之处是其后蹄下踏一飞鸟,仅以“奔马”名之,显然不足以表现其浪漫主义意境,因此有人将其称为“马踏飞燕”,以表明奔马正在作凌空掠过燕背的飞驰。据说1971年9月,郭沫若陪同柬埔寨宾奴亲王访问兰州,看到了这匹珍藏在甘肃省博物馆的稀世珍宝,又将之命名为“马踏飞燕”。郭沫若发出了:“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就是拿到世界上去,都是一流的艺术珍品”.郭沫若回到北京后即与当时文物局负责人商定,将铜奔马调京参加了正在北京故宫举办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展览”。其后并经郭老推荐,外交部长陈毅安排马踏飞燕与一批国宝级文物一起,赴世界各地巡回展览,发动了一场“文物外交”。在美、英、法、日、意等国家展出期间,观众如潮,将它誉为“绝世珍宝”,天才的中国马”,从此,马踏飞燕名扬世界。郭沫若并曾泼墨挥毫写下了“四海盛赞铜奔马,人人争说金缕衣”的豪迈诗句。

什么是马踏飞燕

8. 什么是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的东汉墓,现藏甘肃省博物馆。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定为国宝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