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为何不从东部南下攻打宋朝,为何一定要拿下中部的襄阳?

2024-05-18 20:12

1. 蒙古为何不从东部南下攻打宋朝,为何一定要拿下中部的襄阳?

公元1268年,忽必烈发起灭南宋之战,然而他花了将近六年的时间去攻打襄阳,直到1274年襄阳守将吕文焕投降。为什么忽必烈灭南宋要在襄阳耽误如此长的时间?其实从地图上来看,他有多条路线进行选择,例如走两淮直逼南宋都城临安,这是最近的路线,又或者走随枣走廊,包抄南宋的后路,又或者走四川一路,绕一个大圈攻进南宋。但是忽必烈只选择了最困难的襄阳一路,尽管耽误了六年时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他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回到中国地图,我们会发现,襄阳位于江汉平原的中心地带,关于襄阳地理位置重要性的描述,有一部书叫做《读史方舆纪要》,上面写得很清楚。襄阳位于长江上游,北通汝洛,西接蜀地,南靠两广,东达吴越。襄阳可以说是在中国腹地的十字路口上,无论是谁,只要遏守住了襄阳,就等于是占据了最好的天时地利。这与三国时吴国拼命也要夺回荆州是一个道理,因为襄阳就是属于“荆襄九郡”的一部分。

忽必烈能否从两淮进军呢?大家不要忘记了,两淮一带水网密布,而元军主要是骑兵,在这一地区行军极为困难。如果士兵还能勉强通过的话,那么蒙军大量的军事装备,例如攻城车就根本无法运送,搞不好会让自己陷入极大的被动,因此忽必烈放弃了这一作战计划。走四川一路也不行,1258年,蒙哥汗曾经试图攻打四川,绕道灭南宋,四川多山,粮食战马转运十分困难,结果蒙哥汗死在四川,还引发了蒙古汗位之争,让南宋得到了难得的休息机会。

为什么不从随枣走廊进军呢?所谓的随枣走廊,实际上是一块狭长的平原,两边是山,桐柏山和大洪山,中间还夹着中条山。在军事上属易守难攻之地,忽必烈从这里进军,同样会面临粮草转运的巨大困难。所以,他看准了形势,除了拿下襄阳,灭南宋别无他法。尽管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他也认了。事实证明,五年后,元军拿下襄阳,掌握长江水道,然后水陆并进,沿江而下,南宋之灭亡就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

蒙古为何不从东部南下攻打宋朝,为何一定要拿下中部的襄阳?

2. 襄阳破,南宋灭,蒙古人是怎样攻下襄阳的呢?

公元1273年,随着一声“回回炮”响,坚守了十多年的襄阳城门,在百姓眼中如铁脊梁一般的襄阳城门在孤立无援的绝境中终是抵不住蒙古军新式武器的猛烈攻势,轰然倒塌。
守城十余年的吕文焕将军无奈悲痛之下,为保城中百姓性命,只得举城投降,宋元襄阳之战经过两朝长期的较量,终是以元胜宋败的局面结束,这样的结局令无数汉人唏嘘叹惋,更有无尽的悲痛。


作为决定南宋灭亡与否的最终战役,襄阳一战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很可惜,宋朝廷还是败了。
南宋襄阳地处南阳盆地,地势险要。从此处南下,可以一路到达荆州地界,更可以直抵长江,扼住三峡地带,控制整个长江经济。因此,襄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正因为这个原因,元军夺取了南宋的这个坚固屏障襄阳,就等于是扫清了灭亡南宋的最后一道障碍。果不其然,襄阳城破没多久,南宋就灭亡了。
看到这里,大家想必会有疑问,襄阳地势险要,又有吕将军把守,蒙古军是如何将其一举攻下的呢?在这场战争中,汉人又究竟犯了哪些致命错误,导致了战争的失败呢?
致命失误
一场战争,要想胜利,那是容不得出半点失误的,更别说是差错了。但是,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战役,更是决定一个朝代能否继续存活下去的终极战役,在宋元襄阳之战中,宋朝居然屡次出现失误,亲手葬送了襄阳城,更亲手断送了南宋江山。那么,作为抵抗侵略一方的宋氏朝廷究竟犯了哪些致命错误,将江山拱手“送”给了蒙古人呢?


其一,在蒙古人改变进攻战略之时,南宋朝廷未能及时觉察到敌人意图,部分守将甚至没有意识到襄阳城的重要性。
对于蒙古大将蒙哥进攻四川的失败,忽必烈早已经有所预料。因为他手里有南宋降将——刘整。作为南宋重要地区的守将,刘整熟知南宋朝廷的战略布局,甚至达到了“尽知国事虚实”的地步,而就是这样重要的人,居然投降了蒙古,这无疑是给了南宋一个致命打击。
果然,刘整投降后,深得忽必烈信任,为报答忽必烈的赏识,也为了巩固自己在元军中的地位,刘整结合自己对南宋军事部署的了解,火速为忽必烈制定了荡平南宋的战略部署,并决定重点集军力进攻襄阳。就这样,元军改变策略,大举进攻襄阳,而此时的南宋朝廷并没有意识到元军的意图,腐败的依旧腐败,堕落的依旧堕落。
或许朝中某些有见识的人一直将襄阳视作战略重地,认为“襄阳城破,则临安摇矣”,但在元军兵临城下的危急时刻,贪财贪利的襄阳城守将吕文德却没有意识到襄阳城的重要性,疏于防守,犯下了导致襄阳城破的致命错误。
其二,当时的南宋朝廷奸臣当道,朝廷日渐腐朽,面临着非常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政权危机。
国家之本在于百姓,在于军队,在于财政。而这些要素,对于当时的南宋朝廷来说,几乎没有一样是充裕且强有力的。


作为在北宋灭亡之后,在风雨飘摇中建立起来的王朝,南宋无疑是一个失败的政权。
当权者胆小怯懦,偏安于长江地带小小的一块地盘,不思进取,醉生梦死,每天幻想着做大帝的美梦;本来就是一个破落政权,竟然没有吸取北宋灭亡的教训,依旧残酷剥削百姓,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令百姓流离失所,因此引发了震惊朝野的晏彪起义和陈三枪起义。然而就算到了如此紧迫的时刻,南宋朝廷也并未收敛自身恶行。
到了理、度二帝时期,政治腐败到达巅峰。朝中权臣当道,把持朝政,臣子与君王的双重荒淫无道,让南宋国库告罄,漫天飞舞的纸币,让经济面临崩溃局面;重文轻武的宋氏传承,让军队纪律松散,士兵作战能力低下。
如此种种,让当时的南宋上下陷入一种“迷国者进慆忧之欺以逢其君,托国者护耻败之局而莫敢议,当国者昧安危之机而莫之悔”的诡异尴尬局面,朝廷中一度无谋国之臣、折冲之帅。最可怕的是,更有贾似道这种无耻之徒,在襄阳被困,已经到百姓烧房屋作柴的绝境之时,仍旧在临安城中奢侈享乐,荒淫无度,丝毫不为战局所动,更别说派兵支援襄阳了。久等援军未至,吕文焕无奈投降,襄阳城破。


其三,襄阳城守将之间不合,矛盾日渐加深,给了元军可趁之机。
两军对垒,一向最忌讳自身守将不合,窝里斗,但在襄阳之战中,这一弊端却显露无疑。
在襄阳战役进行到白热化阶段之时,无能贪财的吕文德死了,对于新的襄阳守将,朝廷一时间也难以抉择,毕竟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任务。由于时间不等人,南宋朝廷最终任命李庭芝为督师,领兵支援襄阳,殊不知,这一决定,完全得罪了当时在朝廷中足以呼风唤雨的吕氏集团,众人纷纷表示不满,其中以范文虎为首。
不久,民间起义者张顺、张贵不幸被蒙古军杀死,这让襄阳城最后的希望破灭,然而在此种危急时刻,身为援襄阳督师,李庭芝与范文虎的矛盾居然还在加深,硬生生看着襄阳城被包围而无动于衷,坐视不理。如此卑劣行径,下等人品,将襄阳城活生生推向了蒙古大军之手。
综合以上几点来看,在襄阳如此一场大战之中,宋氏朝廷所犯的失误真不少,还几乎都是致命的。
历史的必然
两军对垒,尔虞我诈,惊心动魄,容不得半点疏漏,而犯了这么多失误的南宋朝廷,襄阳一战的失败已经是上天注定了的。

3. 蒙古军如何攻打宋军的?

端平二年,蒙古皇子阔端和曲出分路进攻四川与襄汉。宋将曹友闻在大安军阳平关(今陕西宁强西北)击退蒙古军。曲出军攻破枣阳军和郢州(今湖北钟祥),而未能夺取襄阳府。三年,蒙古军再攻四川,曹友闻在阳平关战死,蒙古军长驱入川,除川东的夔州路外,绝大部分州县失陷,人民惨遭屠掠。阔端虽旋即撤军,而南宋仍不能控制川北的蜀道天险,处于无险可守的状态。宋襄阳府的南军(原南宋正规军)与北军(新募的中原兵)发生冲突,北军纵火焚毁府库,投降蒙古,南军亦在撤离时大肆抢掠,蒙古军进而占领襄阳。

蒙古军如何攻打宋军的?

4. 南宋末年蒙古大军为什么在襄阳打了那么久

1、第一次襄阳要塞群的丢失,是内讧导致的。不是襄阳被攻陷的。这个前提要记住。老魏给中央的报告里写的很痛心,大致说是岳飞收复以来,经营近百三十年,没有失手过,就这么丢了。
2、襄阳之围并不是一开始被彻底围死的。因为襄樊除襄阳樊城以外,在周边还有各种要塞和小型驻点,形成了驻扎了一定规模野战军的要塞群。元军的大量时间都浪费在拔除周边各要塞以及封锁下游来援助的宋军上了。
3、在元军忙于对外正面建立的工作的时候,要塞驻扎的野战军也经常出击,破坏元军的各种准备工作,拖延了相当时间。元军在削除外围要塞后,还反复与出击的野战军交战,付出相当代价,才把宋军给堵回去。双方围绕襄樊接近地的控制权反复争夺了很多年,都花了很多心思。
4、襄阳所在地区是当地的高点,当地地形从樊城往北都是低点,一直到邓州地区才开始走高。因此一旦夏季暴雨,汉水就会在汉北地段泛滥,形成洪水。大家想到了什么?没错,水淹七军为什么会发生,和襄樊到邓州一带的地形有密切关系。如果不是本地人,是不知道这个地形特点的。于禁等人是吃了这个闷亏。蒙古人也是,他们在汉水边驻扎的营地也被汉水上涨淹没了,一度被宋军打通内外联系,局面也曾比较狼狈。但宋军没有抓住这个机会,组织好自己的力量彻底解除围困,这是个很大的败笔。
其他的原因还有很多,例如宋军几次组织的解围行动虽然都失败了,但客观上拖住了元军的主力部队的注意力,让他们没有能力以全部精力用来对襄樊进行紧迫的围攻,这也是耗时很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5. 蒙宋襄阳之战

最近在各大电视台热播的张纪中版《神雕侠侣》让我们重温了杨过与小龙女之见的绝世恋情。《神雕侠侣》以蒙古大军南侵攻打襄阳作为历史背景,郭靖夫妇在襄阳抵抗蒙古军队长达数十年,最后于城破之际双双殉难,谱写了悲壮的历史传奇。可惜小说和由此衍生出的影视作品毕竟是虚构的,那么历史上真实的襄阳之战究竟是怎样的呢?   第一次蒙宋之战:  南宋悍将收复襄阳  蒙古崛起于漠北之际,南宋正与金朝隔秦岭—淮河对峙。蒙军遂与宋军南北夹击金朝。1234年,蒙、宋联军攻入金朝最后一个据点蔡州,金哀宗自杀,金亡。  金朝灭亡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235年,侵略成性的蒙古军事贵族开始向南宋发动进攻。当时南宋在唐州(今河南唐河)的守将发生内讧,一个名叫郭胜的高级军官杀掉上司,投靠蒙古。蒙军乘势从唐州南下,兵锋直指襄阳。第一次襄阳之战爆发。  那时蒙古的最高统治者是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在向南宋用兵的同时,蒙古方面还在进行西征(即著名的“拔都西征”,一直打到多瑙河),因此此次攻打宋朝的蒙军并非其最精锐之师。加上南宋军队士气高昂,拼死反抗,蒙军在襄阳城外围几乎寸步南进。在进行了激烈的交锋后,蒙军主帅曲出(窝阔台第三子)只得在襄阳附近大肆抢掠一番撤退。  哪知强敌退后,宋军内部出了问题:襄阳主帅赵范整天同一些将领饮宴取乐,不修军政,宋将之间因缺乏管束,竟互相争斗起来。从金朝投降过来的宋将李伯渊等人突然叛变,放火烧毁襄阳的城郭和仓库,劫夺大批官、民、物资及军械,向蒙古投降。另一部分宋军见状也乘机大肆抢掠。  襄阳是南宋的军事重镇,南宋自立国开始就在此苦心经营,整整一百三十多年,结果居然在一场哗变中化为灰烬。蒙古军队哪里会放过这个机会?他们立刻进占襄阳,随即,士气高涨的蒙军在今天湖北一带集结重兵,摆出横渡长江的态势。  蒙军如果渡过长江,南宋的灭亡就是铁板定钉的事情了。在临安的宋理宗急得后,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最后他猛地想起一人——只有依靠他,宋军才有转危为安的希望。  这个人就是孟珙。孟珙出身将门,其曾祖孟安、祖父孟林都是岳飞的手下。孟珙自己也是智勇双全的大将,与金军作战几乎从无败绩。当初蒙古与南宋联军夹攻金朝最后据点蔡州,第一个登上蔡州城墙的正是孟珙。  于是,宋理宗令孟珙率军去前线与蒙军作战。  孟珙赶到前线时,蒙军正在编造木筏,准备渡江,孟珙的军队一投入战场,立刻连破蒙军二十四寨,打得蒙军溃逃北撤,总算稳住了战局。  此后,南宋为收复襄阳,调动大批军队与蒙军在襄阳城下展开长达3年的、异常残酷的拉锯战。孟珙在这次战役中显示出异常卓越的战斗韧性和耐心,他把襄阳附近的蒙军据点一一拔除,终于在1239年依靠内应将襄阳收复。与此同时,攻打南宋的其他几路蒙军也纷纷撤退,第一次襄阳之战以南宋大获全胜,蒙古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终结而告终。   第二次蒙宋之战:  襄阳未发生战事  在《神雕侠侣》中,第二次蒙古侵宋之战以忽必烈率军攻打襄阳为始,以蒙哥被杨过击毙于襄阳城下为终。然而事实上,在蒙古军队对南宋的第二次大规模攻势中,襄阳没有经历过战火。  当时忽必烈的军队由云南(蒙古此时已灭了大理)进入广西,本来要直捣杭州,哪知半路传来消息,大汗蒙哥在钓鱼城下被宋将击毙,忽必烈闻讯后急于北上争夺汗位,在南宋境内左冲右突,最后居然从广西杀到长江边,北还而去。  郭靖守襄阳的情节固然精彩,可惜忽必烈那时并未到过襄阳。元朝的这位建立者一辈子也没有领兵驻屯于襄阳之下。   第三次蒙宋之战:  襄樊保卫战延宕五年  第二次蒙古侵宋之战后,忽必烈与其弟阿里不哥为争夺汗位打了整整四年的内战。1264年,阿里不哥向忽必烈投降,忽必烈为了巩固其在蒙古“黄金家族”内的地位,很想再灭掉一个大国以提高自己在蒙古人当中的声望。南宋自然是不二之选。恰在这时,南宋将领刘整的归降,使忽必烈看到了希望。  刘整原是宋朝悍将,在北方出生,并在孟珙手下做过军官。孟珙于1246年去世后,深受其真传的刘整在四川一带为南宋屡立战功,有“铁胡孙”美誉。然而他受到南方将领的嫉妒。其中,四川策应大使吕文德奏功时故意贬低刘整的军功。刘整不服,哪知四川最高军事长官俞兴还想整治他。刘整想向朝廷申诉,却无门路,最后害怕遭到陷害、杀戮的刘整只得投降了蒙古。  刘整投降蒙古后,向忽必烈献策:襄阳是南宋最重要的军事屏障,想灭南宋,必须先取襄阳。  于是,蒙古接下来灭宋的军事准备,主要就是以夺取襄阳为核心的。不久,那个曾经与刘整有仇的吕文德成为襄阳守将,刘整便向忽必烈献计。蒙元根据他的计策,用玉带贿赂吕文德,以与南宋做买卖建市场为名,秘密在樊城外的鹿门山修筑堡垒,建立了进攻襄阳的军事据点。可笑吕文德还自以为得了个大便宜。  从1267年起,蒙古一面在襄阳、樊城四周筑城,以切断城中粮食的补给,一面操练水军,向襄阳缓缓逼近。1269年,采取“慢火煮青蛙”方式进逼襄樊的蒙军终于完成了对樊城的包围。吕文德直到这时才意识到上当,他向朝廷奏报,朝廷派来张世杰、夏贵、范文虎等领兵来救,却在蒙军早已修好的堡垒下受挫。吕文德意识到自己已筑成大错,悔恨交加,最后疽发于背而死。  与此同时,蒙军继续稳扎稳打,要将襄阳也包围起来。南宋朝廷派出大将李庭芝率军来增援。哪知李庭芝受制于朝廷“监军”范文虎,始终无法进兵。襄阳遂于1271年被蒙军包围。  与此同时,忽必烈下令各路大军一齐向南宋猛扑。在他看来,襄樊已成孤城,指日可下,蒙军可一路秋风扫落叶,饮马西湖,踏平临安,活捉宋朝皇帝。哪知襄樊前后打了整整五年才拿下。  守卫襄阳的守将是吕文焕(吕文德的弟弟),守卫樊城的是范天顺(范文虎之子)。吕文德和范文虎都可以说是人渣,但他们的弟弟和儿子却在惨烈的襄樊守卫战中显示出了英雄气概。  当时蒙军在襄、樊周围的要害处都设置城寨,汉水上又布满蒙军的战船和铁索,襄阳、樊城与外界的所有联系被统统切断。吕文焕和范天顺利用城中的余粮,率领军民拼命死守,襄、樊两城间有一条小桥,可以以此互相调动兵力,吕文焕和范天顺利用这些有限的有利条件居然撑了整整五年。期间,吕文焕还曾主动出击进攻蒙军,并曾经把刘整约到襄阳城下决斗。刘整来后,吕文焕却用弓箭射他。刘整遭到戏弄,还受了箭伤,想起以前与吕文焕哥哥吕文德的过节,他对吕文焕恨得牙根都痒痒的,更加用心指挥军队,攻打襄樊,只等城破之日,手刃吕文焕。  到了1272年,蒙古军队开始对樊城发动总攻,蒙元将领阿术、刘整、阿里海牙率军攻破城廓,增筑重围,进一步缩小了包围圈,宋军只好退至内城坚守。消息传到临安,南宋奸臣贾似道惶恐非常。此时,襄樊被蒙军围困已有三年,可在贾似道的把持下,宋度宗只知酒色,不问朝政,对前线战况一无所知。宋度宗临幸的一个宫女告诉他,襄樊已被围困三年,宋度宗大惊失色。但那宫女随即就被贾似道处决。  但贾似道也知道襄樊若失,南宋必亡。他命令李庭芝救援。李庭芝招募民兵3000余人,令手下张顺、张贵两位得力偏将率领,带着大批给养物资杀向襄樊,力求突入重围,将补给交给城内守将。  张顺、张贵是兄弟俩,他们都是农民出身,作战勇敢,一个绰号“矮张”,另一个绰号“竹园张”。这次救援襄樊,张顺兄弟知道凶多吉少,临行前,张顺告诉部下,如有不愿意死的人赶紧滚蛋,哪知3000民兵士气高涨,虽知道必死,仍无一个肯走。  1272年5月,张顺兄弟把战船连成方阵,每只船都安装火枪、火炮,准备强弓劲弩,突入蒙古军队重围。蒙古军队没料到宋军居然还有勇气敢救援襄樊,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一场血腥惨烈的激战后,蒙军被杀被溺者不计其数,张贵终于率军杀入襄阳城中。襄阳城中军民因此士气大振。但乱军中,张顺却不见了踪迹。几天后,张顺的尸体浮出将面,披甲执弓,怒目圆睁,浑身被箭射成了刺猬。  张贵入援所带来的给养和士兵毕竟有限,因此张贵与城外的宋将范文虎商定,南北夹攻蒙军,打通襄阳外围交通线。按计划,范文虎率精兵5000接应,张贵率军突围后,在龙尾洲和他会师。  张贵按约定日期辞别吕文焕,率兵3000顺汉水而下,检点士兵,发现少了一名因犯军令而被鞭笞的亲兵,张贵大惊,对士兵们说:“我们的计划大概已经泄露,只有迅速出击,敌人或许还来不及得到消息。”他们果断地改变计划,乘夜放炮开船,杀出重围。元军中阿术、刘整得知张贵突围,派数万人阻截,把江面堵死。张贵边战边行,接近龙尾洲,在灯火中远远望见龙尾洲方向战舰如云,旌旗招展,以为是范文虎接应部队,举火晓示,对方船只见灯火便迎面驶来。等到近前,才发现来船全是蒙军,原来他们先占领了龙尾洲,以逸待劳。宋蒙两军在龙尾洲展开一场遭遇战,宋军因极其疲惫,战斗中伤亡过大,张贵力不能支,被元军俘获,不屈被害。  蒙军派四名南宋降卒抬着张贵尸体晓示襄阳城中,逼迫吕文焕投降,吕文焕杀掉降卒,把张贵与张顺合葬在一起。  至此,南宋救援襄樊的所有努力全部失败,襄樊的失陷只是时间问题了。  1273年,蒙军对樊城展开最后攻势。忽必烈甚至调来从西域俘虏的回回炮匠来到前线,造炮轰城。经过激战,蒙军烧毁了樊城与襄阳之间的江上浮桥,樊城彻底孤立。刘整率战舰抵达樊城城下,用回回炮轰开西南角,蒙军随即涌入城内。在樊城坚守五年的宋朝将领知道最后的时刻已经到来,守将范天顺仰天长叹:“生为宋臣,死当为宋鬼。”在自己坚守的阵地上吊自杀。其余樊城重要将领中,偏将王福自焚;牛福直到城破仍不肯放弃,率着残兵与蜂拥而入的蒙军进行惨烈的巷战,直杀到身边所有人都倒下,而自己也无力再战,才投火自杀。  宋将的拼死反抗激怒了蒙军,为了震慑襄阳,蒙军在樊城陷落后将樊城内的军民全部屠杀干净。  樊城陷落后,襄阳更加陷入绝境。吕文焕多次派人向南宋朝廷告急,终无援兵。吕文焕只得令襄阳城中军民把房屋拆了当柴火烧,1273年2月,阿里海牙由樊城攻打襄阳,炮轰襄阳城楼,城中军民人心动摇,将领纷纷出城投降。蒙军在攻城的同时,又对吕文焕劝降。吕文焕觉得自己对南宋朝廷已尽到责任,如今再进行抵抗已无意义,只有使襄阳城中百姓遭到如同樊城一样的屠杀,最后只得投降。  客观地说,吕文焕在襄阳守卫战中与蒙军前后厮杀五年,的确可称英雄。可惜晚节不保,尤其投降蒙古后又成为蒙古灭南宋的先锋,纵有千般理由,终不免遗臭万年。另一大汉奸刘整因与吕文焕有仇,襄樊战役结束后被调离灭南宋的主要战场,最后抑郁而死。   襄阳丢失:  南宋败局已定  至此,襄阳之战结束。此后,蒙古大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席卷江南,混一南北。文天祥虽然可敬,奈何襄阳失陷后大局已定,他的努力除了成就自己在史册上的令名外,并无实际意义。  在《倚天屠龙记》中,灭绝师太告诉周芷若,郭靖夫妇在襄阳城破之际双双殉难。从实际历史来看,郭靖夫妇极可能死在樊城。不知他们是在城破的那一刻与蒙军血战而亡,还是力战不屈被俘虏后与樊城几万军民一同丧于蒙军屠刀之下。这段传奇虽然可歌可泣,但血腥气实在太浓了些。  (本文参考书目:《元史》、《宋史》、李治安《忽必烈传》、吴泰《宋朝史话》等)

蒙宋襄阳之战

6. 蒙古军那么厉害,襄阳城宋军能抵抗蒙古军队几十年这究竟是为什么?

因为襄阳城护城河非常宽,结合精心设计的城防,配合周围的山,简直就是一道天堑,再与樊城密切配合,要突破襄阳城的防守,是非常困难的。
实际上,最终吕文焕决定投降,也与元军最终攻破樊城,导致襄阳城变成彻底的孤城有很大的关系。



1251年,南宋乘着蒙古无暇顾及,一举夺回了襄阳,而且就是在这一年,蒙哥成为蒙古新的大汗。随后,虽然在1257年战斗再次爆发,但是主战场在四川而不是在襄阳,蒙哥大汗还死在了四川,随后蒙古又陷入内战。



一直到1264年,忽必烈成为新的大汗,1267年蒙古军队才第一次真正的攻打南宋第一要塞襄阳。蒙古军包括陆军和南宋降军组成的水军,随后围城的蒙古军队达到了10万人,也开始了围城打援计划。对襄阳基本上围而不攻,专门以襄阳为诱饵打南宋的各路援军。
南宋在3年时间里,派出多路援军都惨遭失败,一直到1273年,襄阳城内已经耗尽所有粮草,而南宋再也派不出援军。

蒙古大军开始攻城,到2月守军投降,襄阳失守,襄阳失守也就意味着南宋的最后灭亡,在耗尽所有主力以后,最坚固要塞也失守了。很快元军大举南下,1279年,陆秀夫抱着小皇帝跳海自杀。

7. 蒙古在襄阳和南宋死磕几十年,怎么不从别的地方突防?

蒙古在与南宋对峙的十数年间,蒙古军不是没有选择过从其他的地方突破南宋的防御阵线,继而占据南宋全境。自端平二年(1235年)始,蒙古多次南下,往西打过四川,往东打过淮河,但是无一例外都失败而告终 。而究其原因在于四川多山地,淮河多水道,这些地区都无法让蒙古的优势骑兵得以完成发挥出该有的实力,可若无骑兵的助力,单靠步兵,蒙古军很难击败宋军。


因此,对于蒙古军队而言,他们要想撕开南宋的防御阵线,唯一能选择的就只有位于丘陵地区的襄阳。那为何,蒙古军队要想撕开南宋的防御阵线,只能选择襄阳呢?其他地区为何就不行呢?其原因就在于襄阳的位置实在太过重要,可以这么说:“襄阳在,则宋存;襄阳丢,则宋亡”。
襄阳,位于汉水中游、秦岭大巴山东南余脉的丘陵地区,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不但地势险峻,地理位置也是十分优越,是一个“七省通衢”之地,是“北通汝洛,西带秦蜀,南遮湖广,东瞰吴越”,其南跨荆州,北接洛阳,西通益州,东瞰扬州,是为南北“咽喉”,扼守汉水交通的要地,因此襄阳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一书中曾说道:“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在古代,若想南北一统,襄阳势在必得,若襄阳不得,南北一统势必难上加难,正所谓“夫襄阳者,天下之腰膂(lǚ)也。中原有之,可以并东南。东南得之,亦可以图西北者”,言而总之,襄阳对于任何一位想要一统天下的枭雄而言,它都是一个必须要拿到手的存在。


因此,对于蒙古军来说,襄阳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四川、淮水等地区皆因地理无法攻克的情况下,襄阳就是蒙古军唯一的选择。“攻蜀不若攻襄,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收下也”,只要蒙古军能够攻克襄阳,则南宋朝廷花费数十年所经营的江淮防线就将陷入全面的崩溃,而一旦江淮防线崩溃,则南宋就不能再以长江为天险,去抵挡蒙古的入侵,此时南宋的门户将大开,只要蒙古军渡过长江,则南宋将再无险可守,陪都临安将直面蒙古的铁骑。等到那时候,以南宋的实力,其灭亡也就进入了倒计时。


事实上,最后也的确如此,当襄阳被破,仅过三年的时间,蒙古骑兵的铁蹄就踏上了临安的城头,俘虏了宋朝的太后和皇帝。再过三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没,回天乏术,再无复兴的可能,陆秀夫背着南宋最后一个小皇帝跳海,十万士民投水殉国,宋朝遂亡。

蒙古在襄阳和南宋死磕几十年,怎么不从别的地方突防?

8. 蒙古攻宋,南宋援军到达襄阳城为何最后却没有保住襄樊?

襄阳城中当时断绝外援已久,军民们听说援军到了,民心士气为之大振。为了长久解决襄樊的物资困难,张贵建议联络新郢(今湖北钟祥西南)的交通。他派了两名擅长潜水的勇士,带着蜡书,冒着生命危险突破封锁,到新郢与范文虎联系,范文虎答应约期派兵夹击元军。九月,张贵率民军按期举炮发舟出战,但不幸的是有个败类离军叛逃,泄露了张贵的突围计划。元军加强防备,张贵率军奋力死战,终于到达与范文虎约定会师的地点。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怯懦的范文虎竟然违约退兵,使元军抢先占据了龙尾洲,以逸待劳。张贵孤军奋战,所率勇士全部战死,张贵最后也因伤重被俘壮烈牺牲。此后,襄樊同外界的一切联系又完全断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