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科研选题

2024-05-04 04:00

1. 如何进行科研选题

在进行科研选题时,要有正确的态度,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选题时注意难易程度适宜,“不买贵的,只买对的”,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一、突出选题“意义”。
所选择的论题必须是有意义的,并且尽可能是有较大意义或重大意义的。也就是说,能够期从所选定的问题研究中,科学和社会能够获得较多的收益。
二、试用多种方法。
(一)思辨选题法。运用思辨分析求变、求异,从老论题、旧论题中多角度地开发选题,通过多角度的思辨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方法去考查、分析选题,在老论题、旧论题上有所发现,有所突破。
(二)逆向选题法。摆脱思维定式禁锢、打破常规式影响,转到方向相背或相去甚远的方面选题。要具有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求异意识,积极寻找那些被人们忽视的领域和问题。
(三)延伸选题法。对已有论题的延续和扩展,通过借鉴、参考他人研究思路和原创成果,进一步开拓选题的内涵与外延。
三、“口子”大小适当。
在选题时,有一个在“宽度”和“深度”之间的权衡的问题,究竟是“口子”小一些但挖掘得深一些好?这一问题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口子”太大,涉及的领域太宽,既受时间限制的影响,也受自身研究经验和学术能力有限的制约。“口子”太小,则弹性空间有限,很难展开。
四、善于利用指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每年都要发布一个课题指南,其中列举的选题可称之为定向性选题,就是只确定研究的大致方向,而不确定具体的研究题目。
五、标题也很重要。
标题是在选题确定以后,用文字对主题给予概括。它要求遣词用字确切、科学、规范,并具有简单明了、易于检索和新颖醒目等特点,好的标题能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方向、范围和深度。
在课题的选择上要有一定的新颖性。新颖性在于创新,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也是选题的一条根本性原则,选择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研究的结果是前人所不曾获得过的成就,没有创新性的选题是没有价值的。创新分两个层次,一是原始创新,可以在基本概念、理论体系上的建立或突破,新方法的建立,新领域内的拓展;二是次级创新,对现有概念、理论体系、方法等的改良和深化。

如何进行科研选题

2. 如何做好科研选题

选择研究主题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是,选择有价值的主题是奠定你研究工作成功的基础。尽可能寻找易于执行,并是你最感兴趣的主题,以下提供了一些方法和建议。

一、选择一个主题


1. 列出一系列你真正感兴趣的一般主题。从导师指定的几个研究方向出发,列出所有你最关心,最感兴趣的主题,以此作为起点,之后再慢慢缩小你的主题列表。

确保你感兴趣的主题的一种方法是选择与你有个人联系的主题。例如,有的科研工作者选择从事癌症免疫研究正是由于曾经有亲人饱受癌症病魔的折磨。

减少列表主题的另一种方法是查看列表是否出现任何可遵循的模式。例如,如果你写下“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则可以专注于碳纳米材料。

2.做初步研究以选择一个主题。从创建的列表中选择你最关注的主题,以进行进一步的选择。花时间做相关的背景阅读(如百科知识,科普书籍,youtube等),并在图书馆数据库中进行关键词搜索,以查看相关的在线资源。然后,选择将重点放在你发现最有趣并且有足够资源的地方。

如果资源信息太多怎么办?如果你发现有一些实质性的相关资源,那么你可能处在正确的轨道上。如果存在太多与搜索结果相关的页面,可能这个主题已经被广泛研究过了,或者该主题太大而无法覆盖,因此你需要进一步缩小范围。

3.开始扩大和缩小重点。一旦你有了自己感兴趣的一般性话题,请先广泛阅读。写下你最感兴趣的想法,信息和资源。然后,查看笔记并将主题精练为精确,狭窄的研究重点。

例如,如果你对人类基因组作图感兴趣,可以阅读相关研究的一般历史,并查看是否有特定的子主题引起你的注意。与其试图覆盖整个主题,不如将精力集中在发现与特定性状或疾病相关的基因或特定应用上,例如针对未出生胎儿的基因治疗。

4.咨询相关学者。最好与该主题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一起审核你的想法。如果你在决定主题或缩小范围时遇到困难,可以向你的导师寻求建议。

当你向他们咨询的时候,解释清楚你已经进行了哪些调研,这样导师可以给出更全面和有针对性的建议。

此外,如果你正在做独立研究以获取学位,建议向他们询问该学科的潜在市场潜力,因为你的主题将为你将来的职业设定方向。

二、提出你的研究问题


1.提出研究问题。你的研究应该设法回答一个特定的问题,一个理想情况下从未被询问过的或尚未得到满意答案的问题。有了特定主题后,下一步就是将其提炼成针对性的研究问题。

进行初步研究后,你发现现有的相关研究是否存在某些空白,而你接下来要考虑的是如何填补这些空白。

提出问题的另一种具体方法是考虑现有方法或概念如何应用于新的框架或案例研究。

2.确保你的问题是可以回答的。进行可行性分析,如果你无法通过现有研究解决你的问题,那么你需要更换研究主题。

例如,如果你的问题根据给定的时间框架或可用资源都无法完成,那么你需要找到一种修改问题的方法,以便你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有时,如果你的主题太新,则没有足够的资源对它进行全面分析,那么你可能需要修改或扩大你的问题,以便你可以实际回答它。

3.确保你的问题是可管理的。它应该足够窄,以便你有足够能力完成,但又不能窄到无法满足研究要求的程度。

如果你的问题不够具体,可以通过一些限制来进一步完善你的主题。

4.确保你的问题值得回答。你提出这个问题要具有真正的利害关系,对你的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如果你的问题毫无研究意义,那么该是时候修改你的主题了。

三、审核你的研究主题


1. 查看准则。

查看你学校的毕业要求,你所选择的主题能否完成学校规定的论文发表需求。

同时,你可能有一个出色的研究问题,但是,如果不在涉及的基金项目拨款范围内,则需要重新考虑。

另外,还需考虑项目所需时间。例如,如果你的问题太狭窄或太具体,你可能无法在规定时间内达到博士学位毕业要求。

2. 制定研究计划。既然你已经知道要解决的问题,那么你需要弄清楚如何解决它。

首先列出你将使用的各种研究方法,例如文献综述,定量和定性分析。然后,为你将进行的各种研究创建时间表,并确保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论文写作。

3.建立研究纲要。特别是在进行复杂的研究时,构建一个暂定大纲帮你集中精力非常有用。首先列出你需要涵盖的主题和概念的列表,以便全面回答你的研究问题。之后,将相关主题归为一组,然后将这些组按逻辑顺序排列。

在推进研究的过程中,你可能会更改大纲的结构或内容,但是拥有一个完善的起点仍然很有用。

4.咨询你的导师。现在你有了一个扎实的问题,计划和纲要,然后交给你的导师来确保他们同意你的研究主题和方法。最好在开始项目开始前,获得他们的批准,反馈和建议。

3. 什么是科学问题,如何进行科研选题

  科学问题是科学认识主体与科学认识客体之间矛盾的表现,是科学认识中需要探讨和解决的疑难和课题。
  科学问题 = 解释的理想 — 目前的能力


  在进行科研选题时,要有正确的态度,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选题时注意难易程度适宜,“不买贵的,只买对的”,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一、突出选题“意义”。
  所选择的论题必须是有意义的,并且尽可能是有较大意义或重大意义的。也就是说,能够期从所选定的问题研究中,科学和社会能够获得较多的收益。
  二、试用多种方法。
  (一)思辨选题法。运用思辨分析求变、求异,从老论题、旧论题中多角度地开发选题,通过多角度的思辨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方法去考查、分析选题,在老论题、旧论题上有所发现,有所突破。
  (二)逆向选题法。摆脱思维定式禁锢、打破常规式影响,转到方向相背或相去甚远的方面选题。要具有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求异意识,积极寻找那些被人们忽视的领域和问题。
  (三)延伸选题法。对已有论题的延续和扩展,通过借鉴、参考他人研究思路和原创成果,进一步开拓选题的内涵与外延。
  三、“口子”大小适当。
  在选题时,有一个在“宽度”和“深度”之间的权衡的问题,究竟是“口子”小一些但挖掘得深一些好?这一问题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口子”太大,涉及的领域太宽,既受时间限制的影响,也受自身研究经验和学术能力有限的制约。“口子”太小,则弹性空间有限,很难展开。
  四、善于利用指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每年都要发布一个课题指南,其中列举的选题可称之为定向性选题,就是只确定研究的大致方向,而不确定具体的研究题目。
  五、标题也很重要。
  标题是在选题确定以后,用文字对主题给予概括。它要求遣词用字确切、科学、规范,并具有简单明了、易于检索和新颖醒目等特点,好的标题能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方向、范围和深度。
  在课题的选择上要有一定的新颖性。新颖性在于创新,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也是选题的一条根本性原则,选择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研究的结果是前人所不曾获得过的成就,没有创新性的选题是没有价值的。创新分两个层次,一是原始创新,可以在基本概念、理论体系上的建立或突破,新方法的建立,新领域内的拓展;二是次级创新,对现有概念、理论体系、方法等的改良和深化。

什么是科学问题,如何进行科研选题

4. 科研课题如何选题

科研课题选题要立足“小”、“真”、“新”、“实”等字。
1、课题研究立足“小”字:
课题题目要“小一点”,便于教师研究,易出成效,研究周期不要太长。教师可以选择通过自主探究就能改变行为的“小”课题;或将上级下达的重点课题结合自身教学实际选择一个“子课题”,以增强课题的可操作性,达到解决平时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课题研究注重“真”字:
课题研究内容要“真一点”,以教师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自主研究为主要方式,以解决教师平时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为根本目的展开教育研究。围绕课堂教学的真实情景和真实事件,发现有共性的问题,且问题必须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
3、课题研究突出“新”字:
所谓“新”,选题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又要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还要有时代感、有生命力。在开展教学研究时,教师应把课堂教学作为研究的主阵地,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求新的突破和新的提升。

4、课题研究追求“实”字:
在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时,对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与实施方案要进行科学安排,做到研究方案、研究目标与平时教学紧密结合。同时,教师还要及时进行自我反思、归纳总结、提炼经验,使整个课题的操作始终处于有步骤、有成效的运作之中。

5. 科研论文如何选题?

撰写教科研论文本无什么限制,从积累资料,确定课题,提出观点,选择论据到安排篇章结构都应因人因时因地因题而异。结合笔者多年的教育教学和写作实践,分析了一些优秀的受欢迎的论文,也剖析了一些不够理想的文稿,从成功与不足中又感悟到写教科研论文还是有一些特征可遵循的,逐渐归纳出以下几点,本着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宗旨,与同行一起探讨。
一,题好一半文
    一般说来,提出论题比解决论题更困难,对于给定的论题增加一些文字色彩不仅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少一些“严肃”面孔,多一些“活泼”气氛,因为可读性强的文章必然会抓住更多的读者,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仅以文章的题目看,当前充斥刊物的“例说……”,“一道……题的推广”,“浅说……的教学”,“关于……的探讨”,“从一项调查(实践)看……”,“也谈……”,给人以一种单调乏味的感觉,故需注意这方面的工作,比如《答疑不答,贵在启发》,《碰壁点拨──高三数学教学的好模试》等等,既点明主题又耐人寻味。不必讳言,刚开始撰写教科研论文,确实感到写作功底稍差一点,但主要不在于基础薄弱而在于锻炼不够,即非不能而在于不为也。
二,论题的来源
    凡事需要研究,才会明白,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是最重要的研究,发表论文的数量与质量被认为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与创造才能的一个极其重要指标。那么,良好的论题从哪里来?在这几年的笔耕实践中,笔者感到论题可来自如下四个方面。
    1,从教学实践中来
    这是因为,通过实践就有可能本来处于游离状态的知识与经验,思想与方法自然而然地围绕某个中心凝聚积集起来,从而孕育出某个论题,很多论题植根于教学实践,并且在教学实践中析出结晶。其实,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可写的题目确实很多,如学生在想什么?同行在想什么?在当今研究些什么?著名女作家冰心告诫人们:“不要写经验以外的东西”,真是至理名言,教科研论题完全可以在来自实践基础上酝酿、形成、选定。
    2,从潜心思索中来
    我国古代学训甚多,宋朝大学者程頣说过“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者不得也”,平常要经常留心发生在身边的问题,应具备问题意识,如果能对问题的直觉有所发现,在发现中有所思索,那么就不愁没有论题。
    3,从外界信息中来
    “时间是金钱,信息是资本”这两句话是否符合当今时宜,另当别论。但对于教科研人员来说,信息确实是一种重要资源,是产生论题的肥沃土壤,搞任何研究必须捕捉来自各个方面的新思想,新动态,新观点,因为只有新的信息输入到人脑,知识才会发生新旧冲突,激发创造性思维活动,从而构造出好的论题,有志于研究的人,要像蜘蛛那样能张开收集信息之网,像蜜蜂一样那样及时处理与加工收集的信息。信息两大来源──阅读书刊杂志(或上网)和参与学术交流,经过筛选索取有用的成份。
    4,从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来
    研究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论文是作者德,才,学,识,语言修养与写作技巧等综合能力的反映,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天,人人是创造之人,要舍得花时间,费心血,在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中,在有益的追索中,论题会在无意之中得到。
三,提笔三思
    在论题决定以后,也要想好了才能下笔,怎样才称得上想好了呢?应注意提笔三思。
    思考一,主题是否明确?
    有了题目,不等于主题就明确了。同样一个题目,可以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用不同的方法,写出几篇不同的文章。例如,就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研究而言,可以讨论的多种解法,可以写一种未经人发现的解法,也可以简化别人的解法,可以研究它的引申和变化,也可以讨论它的推广,还可说明它的应用,它与实际联系等等。还有,同一题目,对不同对象,有不同写法。因此,下笔之前,要明确它的视角,文章的侧重点和需表明的主要意思,即要把文章的主题搞明确。
    思考二,资料是否充分?
    文章主题明确之后,要问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资料是否充分?所谓“资料”主要指关于这个问题别人已经发表的见解和意见。如果搞到一个问题就写,也不调查了解别人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文章,别人早已发表过,甚至比你结果更好,论述得更深刻,这样,你的文章只能是“马后炮”,没有发表的可能。因此,确定论题明确主题以后,一定要找几篇别人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章来读一读,至少需三四篇以上,全面收集有关论述,越完备越好,资料不充分不要动笔,要注意平时养成阅读习惯,而且做札记,注意平时资料的积累。
    思考三,是否提炼出一点新意?
    作为一篇教研论文发表在杂志上,总有点新意。所谓“新意”,就是别人没有说过的话,哪怕是一两句都行,杂志社在挑搞的主要标准也在于此。一篇文章,如果说确实是一个新结论,新的解法,当然新意盎然。如果说的问题是别人已经发表过的意见,那么就要选择一个新的角度,或者换一个更为典型的例证,或者某一方面补充自己新的见解,甚至提出不同的意见。
四,立论三法
    我们很想写教研论文,不知从何立论?回答是立论就在眼前,手边,看是否注意!
    1, 怀疑法
    在读别人的文章的时候,不断提出疑问,以便自己开动脑筋,认真思考。
    首先,将文章的主题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文章的观点,结论有没有道理?论据是否真实可靠?论证是否充分?是否符合逻辑?
    文章所用材料是否符合实际?例证是否有效?教学,计算是否准确?
    如果某处疑问成真,或者结论有误,或者论证有错,或者论理不充分,或用所用的材料不可靠,例证失效,或者计算出错,那么,就发现一个问题,一个立论之处,如果发现的问题是原则性问题,不是笔误或一时疏忽,那么,由此可立论,做出一篇新文章─—纠正别人原则性错误的新文章。
    其次,将别人的结论加以引申和推广
    如果能在广度和深度上,将结论进行引申和推广一步,会发现一个好论题,做好一篇好文章。
    2, 嫁接法
    将甲文的方法,移用于乙文论题的论证。或用乙文的观点,移用于甲文论点。如解题研究中,甲文举例说明构造法的应用,乙文说解析法。可否将甲文中原用构造法解某些典型题改用解析法来解?是否可将乙文中原用的解析法改用构造法来确定。
    3, 综合法
    关于同一论题的若干篇文章集中起来,加以综合研究,写出一篇综述,这也是立论的一种方法。一般说来,在大家都不甚注意之处立论,较为方便,不易与别人撞车,其实也不尽然,对于某些热点问题或曾是热点问题,如果说能将有关问题的论文收集全面,将各家的论点,论据,方法,意见加以系统地分类整理,写出一篇综述报告,那么也是有价值的。

科研论文如何选题?

6. 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选题?

  观察你周围的世界,尤其要留意构成本社区特色的东西
  •         对平时非常熟悉的事务多问几个为什么
  •         比较相互有关联的事务,寻找其中的差异
  •         想想平时和同学讨论最多的是什么
  •         从最喜欢的书籍文章或教科书中找一些关键词
  •         最常用的方法是找一个“问题关键词”
  找出一个最感兴趣的关键词,围绕这个词,给自己提很多问题,然后,你会发现每一个问题都是可以研究的内容。如:
  污染——种类——空气、水、光、噪声、海洋、土壤

  范围——某单位、某条河、某县、某地市、某省、不同地域之间


  原因——工业、战争、核武器、污水、浪费、人为破坏


  如何把问题变成你的研究课题?

  •         不妨就下列疑问词,自己对自己进行一次访谈,列出要问的问题:
  •         谁--谁做的?谁提出的?谁负责的?对谁说……
  •         什么--它是什么?发生了什么?什么形状、性质……
  •         为什么--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出现?为什么这样?
  •         什么时候--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间发现?……
  •         哪里--在哪里发生?哪儿能找到?……
  •         怎样--它是怎么演变的?它是怎么工作的?……
  在上述这么多问号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与你学过的知识有联系的、研究条件比较充分的问题,然后把它转化为你的研究课题。
  •         我想研究:
  •         谁--我想告诉人们有关环境污染的问题
  •         哪里--本地区
  •         什么--确定研究水、空气、光还是噪声,其污染达到什么程度
  •         为什么--导致这些污染的原因
  •         什么时候--酸雨、反常气候、工业污染等最早从何时开始出现
  •         怎样--现在应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

  找到你的关键词和你的研究方向
  你清楚自己想研究什么问题吗?
  一个问题确定后,可供研究的内容非常宽泛,研究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
  去研究这个问题。因此,首先要做的工作是从不同的角度拆分你想研究的问题。如有关污染这一问题,你可以这样拆分:
  •         从时间:过去、现在、将来、或进行不同历史时期的比较
  •         从种类:水、空气、土壤、噪声、光
  •         从地点:地区、省市、国家、不同地域比较(横向、纵向)
  •         从不同方面:社会、政治、环境、文化、军事、经济
  现在,你可以问自己:我到底想研究么?你可以不断缩小范围,一步步将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凸现出来——
  •         问题--污染
  •         地域--本地区污染
  •         种类--本地区水污染
  •         目标--本地区某条河河水污染情况
  •         具体地点--本地区某条河某段河水污染情况
  •         时间--本地区某条河某段河水近五年污染情况
  •         要点--本地区某条河某段河水近五年污染情况及对策
  •         题目:《近五年来我市某某河某段水质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怎样表述你的研究课题?
  •         通常有两种表述方式:陈述式和问题式。
  •         陈述式是用叙述或描写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表述。如:
  •         回族历史与发展问题研究
  •         银川市水资源状况调查
  •         水火箭的研制
  •         问题式是采用提问、反问、设问的方式来表述问题。如:
  •         我校学生喜欢哪些课外读物?
  •         减肥药品真的适合中学生吗?

7. 课题研究如何选题

研究的主题往往有三个来源:一是自己的教育实践中遇到了某些问题,需要通过研究来解决这些问题;二是在阅读他人的研究成果或听课时发现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三是研究者本人的学术兴趣,这种兴趣不仅影响研究者的研究主题,而且影响研究者选择具体的研究途径。 第一节 从他人的研究成果中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研究的课题可能来源于自己的教育实践,这是比较理想的研究课题,但是,从选择课题的“捷径”来看,可以先从他人的研究成果那里获得启示。当研究者不知道研究什么主题时,可以参阅相关的教育著作,看别人在做什么研究,这种研究有什么进展,是否留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阅读期刊与专著他人的专著包括教育经典名著和现当代教育著作。对中小学老师来说,阅读大量的经典名著几乎不太可能,但至少应该选择两到三本教育经典名著比如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罗素的《论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等作为重点阅读的文本。当然,也可以阅读时下流行的比较有影响的某个当代研究者的著作。除了阅读教育著作之外,教师需要重点阅读几本专业学术期刊。与专著相比,专业学术期刊对选题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有质量的专业学术期刊总是大量地发表相关的课题研究报告。这些课题研究报告不见得都能够引起某个具体的研究者的共鸣,但是,一般而言,研究者总能在这些课题研究报告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二、向他人请教除了考虑他人的研究成果之外,还可以“打听”他人的建议,包括直接向相关的研究者请教和间接地查看他人的建议。他人的研究成果既可能显示为相关的专著和专业杂志中,也可能隐含在研究者的专业讲座中。这需要研究者在“听讲座”的过程中形成“倾听”与“提问”的习惯。倾听意味着听讲者欣赏、领会讲座者的主题和意义;提问意味着听讲者从讲座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很可能会形成自己的选题或成为自己论文研究的一个重要观点。对那些尚未形成阅读习惯的人来说,听“讲座”比“读书”可能更有利于发现问题和选择课题。他人的建议也可能显示为“课题指南”。研究者可以从不同部门的“课题指南”中获得启示:哪些问题是当下值得研究的?哪些问题是“过期”的、“过气”的课题?各个地方都有教育科学研究管理机构或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这些研究管理机构或部门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一些教育科研“课题指南”,比如《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课题指南》。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和实际条件从这些“课题指南”中选择某个“课题意向”,然后逐步将这个“课题意向”化为具体的研究课题。 三、留意有争议的问题历史常常有惊人的重复现象。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很可能在历史中已经出现。当代学者研究的课题很可能在历史中曾经发生过激烈的争论。真实的教育道理总是隐含在教育冲突之中,教育实践不过是教育冲突的某种妥协或变形。教育历史实际上是一个充满有教育争议的地方。整个教育史,不过就是一个意见纷争、众说纷纭的展览馆。凡是有教育争议的地方,就隐含了相关的教育道理和值得研究的主题。这需要阅读教育史的人能够从大量的教育事件中发现、领会其中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纷争和诉讼。在这些不同的意见中,某个意见很可能成为研究的主题。教育学已经分化为多种学科,有一个学科永远是重要的,这就是教育史学以及与之相关的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比较教育学。教育史是一个没完没了的研究领域,这导致教育史的著作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新的版本。对中小学教师来说,完整地阅读中外教育史也不太可能,但中小学教师至少可以就某个主题试探性地考察中外教育史中的相关意见。严格地说,一个研究者在研究某个主题时,如果没有到中外教育史中寻找相关的研究和相关的意见,这个研究就是不完整的、残缺的研究。一般而言,所研究的主题应该是一个具体的问题,尽量避免研究“宏大”的课题。研究者需要不断提醒自己:所选择的主题是否过于庞大,显示“蟒蛇吞象”的气魄。并不是说,宏大课题就不值得研究。长期的、“规划”的课题研究尚可以选择一些宏大的课题,比如《中国教育理论研究的世纪走向》、《知识与教化:课程知识观的重建》,而实践研究应该研究具体的现实的教育问题,比如《应用电子档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行动研究》。某些长期的、“规划”的课题研究者发表《中国教育理论研究的世纪走向》、《知识与教化:课程知识观的重建》尚可以理解,可是,如果某个教育硕士研究如此宏大的主题,会成为笑柄。在阅读他人的研究成果时,研究者除了可能有某种追逐“宏大课题”的冲动之外,还可能有“追寻热点”或“追逐时髦”、“追赶时尚”的激情。殊不知,真正有学术精神的研究恰恰不是追逐新奇或时尚,而是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选择一个陌生化的主题。即便追逐宏大理论和热点问题,也需要考虑所追逐的宏大理论和热点问题对改进自己的实践工作是否有真实的帮助。否则,选题的意义就会贬值。一旦确定了某个研究主题,在主题的表述上尽量避免一些“细节错误”:一是使用宣传口号式的祈使句。比如《关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等等。学位论文的主题在表述上一般为陈述句或疑问句,应避免使用宣传口号式的祈使句。但是,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教育论文都不能使用祈使句作为标题。教育口号以及相关的教育宣传当然是重要的,但学位论文的主要目的只是为了解决、研究某个问题,这个研究是否规范或有价值尚待答辩委员会作出评审,所以不宜以教育口号的方式表述自己的研究主题。一般而言,比较严肃的学位论文的主题不宜采用“祈使句”的形态,应该尽可能采用陈述句。常用的形式是“论……”或“……研究”。二是在主题中看不到论文的关键词。一般而言,论文的主题由论文的主要观点中的关键词加上研究方法构成,比如《小学三年级学生诚信教育的行动研究》,《广州市海珠区初中任务型外语教学的调查研究》、《高中二年级学生阅读治疗的实验研究》,等等。三是文不对题或题不对文,即主题的范围与正文的实际内容和方法不对称。比如论文的正文主要讨论“小学三年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但标题却表述为《小学德育的行动研究》。或者,论文主要采用的是调查研究,应该表述为《广州市海珠区初中任务型外语教学的调查研究》,但由于研究者误以为自己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实际地呈现为《广州市海珠区初中任务型外语教学的行动研究》。

课题研究如何选题

8. 如何进行科技论文的选题

第一,要选择有科学价值的问题。

选题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要选择有科学价值的问题。包括五个方面:首先,要选择亟待解决的课题。一般来说,在各个学科里面总是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科学研究首先应该注意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样就减少了选题的盲目性。在国际关系领域,在经济领域,在法律领域,在医学领域,在农业领域、环境保护领域等,可以说,选择亟待解决的课题犹为突出。换句话来说,这些学科领域的学生在选题的时候,目光首先要盯住亟待解决的问题。象环保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面对着我们这个地区,这个行业,在环保上应该注意什么?我们回到教育战线上来说,前不久我参加了五六个教育硕士的论文答辩。我觉得他们的选题都不错。一个是选择了一个关于教材的问题。现在各种教材涌现,如果教材编的好就有利于教育改革,这是教学的基础;如果教材编的不科学,那么老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会花很大的代价,而收效会很小。所以,很多硕士选择教材的问题。还有一些硕士选的是教学方法的问题。随着教材的变化,教学方法也要有所改进。我不太清楚,我们网络教育学院的学生有没有参加工作的老师。如果有,不妨结合自己的实践选一些自己有体会的题目。比如,有的老师写的是《新教材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体会》,然后针对新的教材,提出语文备课的五个要决。从教学的角度上,还有一个论题是这样的,《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进行评价的探索》,提出怎么进行评价的问题。评价本身很重要,评价的得体、科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上这些问题,我认为都是需要大家去研究的。

作为中文专业,与经济、法律等专业相比较,显得就不那么迫切。当然也不是没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还是跟社会的接触有一定的距离。所以作为中文的学生的论文选题可以遵循如下的原则:第一,选择亟待解决的问题。我的一部书《阅读鉴赏评论》里面举了这样的一篇范文《汉字构形理据和现代汉字部件拆分》。这个论题就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在这个领域里面,大家都在探索,探索本身不是一件坏事,但是探索到一定的程度却没有定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越探索越混乱。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一个权威性的人士,就必须要认真去思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总的来说,终归有一个真理。这篇文章就是在自己的思考基础上,把混乱的状态进行了梳理。然后提出了自己的一个独到的见解。还有一篇是王魁今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科学性质的探索》。对外汉语教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定义,如果这个定义没有科学的定位的话,对外汉语教学就会出现很多问题。这位作者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谈了自己本身的看法,从教学、心理学、应用语言学。几个学科交叉思考以后,他认为对外汉语教学应该怎样定位。通过以上所说,我们想说明的是中文领域也不是没有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看你平时对自己专业领域里一些问题的思考和观察了。总体上来说,我们本科生的阅历少一些,实践经验少一些,我们在这个领域里选题难度大一些。但原则上有这样的一条原则。那么你能够做更好。如果你不能做,那么我们可以换角度切入。

第二,要选择科学领域里的新发现、新创造的课题。

论文选题的第二个原则是选择科学领域里的新发现、新创造的课题。每一项新的发现、新的创造都将使学科领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向前推进一大步。因此,这一类的课题很重要,值得我们去选,也值得我们去进行研究。学科里的一些新发现、新创造,我们刚才提到的几篇本科生的论文,比如《中日古典诗歌与时间》等,从亟待解决的角度上来讲并没有什么,你今天写和若干年以后写没有什么迫切性。但这里存在着新的发现和新的创见的角度。作为中文系的学生来讲,可以在这个方面发挥一下自己的特长。有个学生写的是《人格意识的升华——试论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这个是从人格角度切入的。还有个学生是评论毕淑敏的,《反思与探索》,是从毕淑敏艺术审美特点切入进去的,依据审美诗学来分析毕淑敏的《预约死亡》。这些都是新的角度和问题。还有一个是《拆卸七宝楼台——新批评派的诗歌语言研究》,还有《从牡丹亭到后二梦——试分析1598到1601年间汤显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些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论题。在科研领域别人还没有涉及或很少涉及的问题,他就进去研究一下。还有《一切但求心安——对妙峰山朝拜人群的心理状态的社会调查》。这是一个调查报告,不一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对社会学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第三,要选择能够填补空白的课题。

论文选题的第三个原则是选择能够填补空白的课题。科学发展有不平衡性,科学研究也就有不平衡性。就科学内部来看,研究也常常存在不平衡。从科学研究的需要出发,从科学发展的全局出发,凡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科学发展的空白处,都可以成为我们选题的对象,去加以研究,去填补这个空白。这方面在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提供的机会可能更多一些。这跟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些相似的地方。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可能是老生常谈,也可能是一个空白,需要大家来赶快进行研究和探索。比如现在的SARS,它的病因是什么,如果能够研究出来,那么在传染病学这方面就是填补了一个空白。同时,这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加快研究,当然要遵循实际研究的规律,不能因为要速度,而违背客观规律。对于中文系的同学来说,我想难度大一些。因为要做填补空白的工作需要有经验。不是光有知识就行的,需要大量丰富的经验。因此,你了解这个论文选题的原则就行了。等将来你成为硕士、博士的时候,你再去从事研究填补空白的工作,可能就不会力不从心。这是第三个选题原则。

第四,对通说中的不科学的观念进行纠正。

第四个选题原则是对通说中的不科学的观念进行纠正。在文学领域里这样的情况非常普遍。比如在古典文学里,好象什么都研究透了,你没有什么可以研究了。实际上,你仔细思考一下,后人的研究有后人自己研究的立足点,也有后人研究的局限。你就可以在这样的夹缝里,你看一看有什么样的课题可以供自己去研究。在我的《阅读鉴赏评论》所收的范文里有郭预衡先生的《论欧阳修》。这篇文章就是纠正通说的。以前的观点,大家已经公认了:欧阳修是一个保守派,这是定论了。郭先生是专门研究古代散文史的,他在研究散文史的过程中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发现,以前的这样一个观点对于欧阳修来说是太不公平了。他认为欧阳修是一个光明磊落、敢说敢骂的人,不愧于一个正直的文人。他读遍了欧阳修的文集和专著发现欧阳修不仅是开一代风气,有几代影响的大作家,不仅诗词文赋都有突出成就,不仅在经史子集都有独到见解,而且是一个很有胆识,难进而易退的政治家。郭先生在深入细致的研究以后,发现他是这么一个人。所以他说我这个看法同这些年来对欧阳修的观点可能有些出入。因为在同时期评论北宋的一些作家常常都以对待王安石变法的态度来作为衡量的标尺。那时,大家认为欧阳修是反对过王安石变法的,以这一点马上就给欧阳修扣了一顶保守派的帽子。郭先生认为不应该这样,将已经成为通说的这个观点,通过这篇文章进行了拨乱反正,提出了他不是个保守派,而是个改革家。观点很鲜明。第二个论述角度是说欧阳修“师道德而能文章”,这是说欧阳修不仅是个政治家,他的文章写的也很不错。这从文学的角度来评价。第三个角度是说欧阳修“博古通今”。第四个角度是“余时作诗人”。说欧阳修是个大诗人。郭先生的这篇文章出来以后,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也就是认可了郭先生的科学评价。那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纠正通说”。

第五,对前说作补充作为自己选题的目标。

下面我们讲第五个选题的原则是对前说作补充作为自己选题的目标。什么叫前说呢,就是前人已经研究过的,验证过的,已经得出结论的,但是经过你的研究认为它不够完善,不够完全。你应该去补充它,使它更具科学性,更完善。这个原则,大家只要了解一下就可以,对大家本科生来讲是难了一点,这条原则我们记住它,等将来学识上、阅历上提高了以后再来考虑它。以上我们所讲的五条原则是从客观上来说,真正要选题的时候是要把客观和主观相结合来考虑的。你可能觉得某个题目特别好,特别愿意去研究它。尤其是第一条原则很重要,要是这个问题早一点解决,可能这个论题的价值就特别大,也有一定的贡献。我个人来看,真正要写好一篇论文要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考虑。要考虑社会对你的需求,这样容易使你的论文产生社会效果,甚至是经济效果。第三个问题的第二方面是要考虑主观性,要选择有利于自己开展的课题。选题考虑科学价值的原则是以上讲的五个原则。但是仅仅从客观需要上去考虑选题是不够的。每个毕业生要考虑自己的主观条件,要看自己是否对选题有浓厚的兴趣(要注意是要有浓厚的兴趣),是否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另外要考虑论题的大小难易度是否适合自己的研究能力,自己搜集、占有材料的条件是否充分。另外考虑到能否得到导师的指导,你研究论题的时间是否充分。这一点很重要。现在一般的学校都给学生半年多的时间去选题写论文。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是选题的一个最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