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的学术专著

2024-05-18 18:09

1. 张莉的学术专著

1.《浮出历史地表之前: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  学术论文目录(重要期刊):  1、《仁义叙事的难度与难局:铁凝论》,《南方文坛》,2010年1期  2、《社会性别意识的彰显:论新世纪女性写作十年》,《文艺争鸣》,2010年8期。  3、《被建构的第一代女作家的经典》,《中国现代文学丛刊》,2010年3期。  4、《新媒体与现代爱情观念的建构》,《南开学报》(哲社版),2010年4期第一作者。  5、《论冰心文学形象的建构(1919-1949)》,《文艺争鸣》,2010年5期。  6、《经验书写的“个人性”与“集体性”》,《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2期。  7、《文学研究者的本份》,《中国现代文学丛刊》,2009年6期。  8、《看吧,这非常态书写》,《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4期。  9、《旧岁月的拾荒人》,《中国作家》,2010年6期。  10、《传媒意识形态与“世界文学”的想象》,《文艺争鸣》,2009年2期。  11、2009年3月,《两个福贵的文学启示》,(《中文文艺论文年度文摘(2009年)》收录,曾《南方文坛》2009年度优秀论文奖),《南方文坛》,2009年2期。  12、《毕飞宇论兼及一种新现实主义写作的实践》,《文艺争鸣》,2008年12期。  13、《日常的尊严》,《文艺争鸣》,2008年12期。  14、《三个文艺女性,一场时代爱情》,《南方文坛》,2008年6期。  15、《书信、日记、自白式表达》,《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4期。  16、《重估现代女作家的出现》,《南开学报(哲社版)》,2008年2期。  17、《“我们女子呵”:第一代女作家的现代女性意识片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2期。  18、《阅读与写作:塑造新女性的方式》,《中国文学研究》,2008年1期。  19、《从‘女学生’到‘女作家’:第一代女作家教育背景考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年2期。

张莉的学术专著

2. 张丽的学术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药质量控制与炮制机理研究。长期从事中药分析及中药炮制学等中药学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已发表论文30多篇,副主编1部,参编多部。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委员,江苏省食品药品审评委员,2004年度江苏省高校 “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5年度“苏中杯”江苏省首届优秀中药工作者,2006年度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创新团队”成员。攻读博士期间,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设立的“博士研究生求是奖学金”。近年来主持并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取得丰硕成果。所研成果获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一项,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一项。以药学负责人的身份参与国家科技部“九五”、“十五”攻关课题,出色地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任务,从中药荆芥中分离得到具有抗病毒活性的新化合物。以项目第二负责人身份所承担的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荆芥饮片的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其研究成果已被2005版《中国药典》全部收载,并以第二申请人的身份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以药学主要参加者身份参研的新药品种已获三个中药、天然药物五类新药临床批件,同时以第二申请人的身份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3. 张丽艳的学术成果

1、 基于测量数据的产品数字化模型重建技术研究及应用. 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2、Piecewise B-spline surfaces fitting to arbitrary triangle meshes. Annals of the CIRP,20023、Model reconstruction from cloud data.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034、Lifting curve parameterization methods to isosurfaces. Computer Aided Geometric Design,20045、3D face authentication and recognition based on bilateral symmetry analysis,The Visual Computer,20066、大型装备反求建模技术研究与应用.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7

张丽艳的学术成果

4. 张丽的学术著作

参与了辛自强《知识建构研究:从主义到实证》著作中第六章、第七章的写作工作。

5. 张蕾的学术成果

 张蕾.国外城市形态学研究及其启示[J].人文地理,2010(3):90-95.张蕾.与洪涝共生——黄泛平原古城的传统治水经验[J].景观设计学,2009(2):108-111.Kongjian Yu, Lei Zhang, Dihua Li. The Water Adaptive Landscapes in Ancient Chinese Cities[S]. In: Wybe Kuitert (Ed.),Transforming with Water: Proceedings of the 45th World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the Netherlands, Blauwdruk Techne Press, 2008: 72-87.Kongjian Yu, Lei Zhang, Dihua Li. Live With Water: Flood Adaptive Landscape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of China[J].Journa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08(2):6-17.俞孔坚,张蕾.黄泛平原区适应性“水城”景观及其保护和建设途径[J].水利学报,2008(6):688-696.俞孔坚,张蕾.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禁建区及绿地系统——以山东菏泽为例[J].城市规划,2007(12):89-92.俞孔坚,张蕾.黄泛平原古城镇洪涝经验及其适应性景观[J].城市规划学刊,2007(05):85-91.周菁,李迪华,张蕾.菏泽市游憩网络的构建——探索整合各类游憩资源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途径[J].中国园林,2006(8):51-56.俞孔坚,刘向军,张蕾.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实践[J].景观设计,2006c:72-76.俞孔坚,张蕾,周菁.新苏州园林:运河工业文化景观廊道[S].首届城市水景观建设和水环境治理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2005b.俞孔坚,张蕾,刘玉杰.城市滨水区多目标景观设计途径探索[J].中国园林,2004(5):28-32.俞孔坚,刘向军,张蕾.设计显现地方精神:奥林匹克公园“龙之谷”方案景观构思[J].中国园林,2002(5):30-32.  2010年—无锡太湖新城慢行系统规划2010年—北京市沟峪经济发展规划——平谷“十八湾”发展规划2009年~2010年—准格尔旗薛家湾北山片区详细规划2009年~2010年—六盘水凤凰新区城市设计2009年—廊坊市城市景观风貌规划2009年—西安普华浅水湾社区景观设计2009年—大运河遗产廊道山东省济宁段保护规划2009年—浙江金西开发区发展战略规划2005年~2006年—菏泽市城市绿地水系规划2005年~2007年—中国土地生态规划设计规范与示范研究(科技部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4年~2005年—苏州市运河公园景观规划2004年~2007年—为实现整体保护目的的京杭大运河遗产廊道研究(国家文物局科研课题)2003年~2005年—台州市生态基础设施暨城市开放空间规划2003年—慈溪市新城河两岸风貌景观设计2003年—德州岔河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2003年—北京大环文化产业园多解规划2002年~2003年—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规划2002年—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国际竞赛2001年—沈阳市北塔公园规划设计

张蕾的学术成果

6. 张雅丽的学术成就

撰写的学术论文《经济人、道德人、生态人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与整合》, 2003.6;《市场调节与生态调节》》,2003.12;《市场与生态:两种调节机制的平衡-从SARS事件看建立生态市场经济的紧迫性》,2004.3;《论生态非政府组织与生态经济的发展》,2004.8;《析新经济条件下知识资本与社会财富的创造》,2004.4;《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经济博弈思考》,2004.9;《论经济人、道德人与生态人范式的价值整合》,2004.5;《自然资本异化的解决:自然资本条件-选择论》,2005.1;《中外德育比较与思考》, 2004.5;《结果和过程的冲突-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制度创新的过程分析》,2004.7;《浅析科学发展观与生态市场经济的发展》,2006.1。曾参与编写的学术著作有《SARS与生态经济》,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1;《自然资本:条件与选择》等3篇论文,载入《价值与财富的现代分析》,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8;《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编导读》,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11;《经济学概论》,上海三联出版社,2004. 8;《和谐社会与经济人、道德人、生态人的价值整合》等多篇论文载入《和谐社会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6。

7. 张艳丽的学术成果

1、 破产管理人的法律责任 ,《法学杂志》 ,2008年第四期2、 我国民事检察监督理论和实现机制的正当性分析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1年 第5期3、 民事审前调解程序的构建 ,《政法论丛》 ,2011第5期

张艳丽的学术成果

8. 张莉的教学科研

十几年来,曾先后主讲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化工原理、环境保护、仪器分析实验等化学专业主干课程。在“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化学学报” 等国内外刊物上共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其中国家级重点学术期刊13篇,SCI检索7篇,EI检索1篇。主持完成了一项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TiO2纳米多孔膜电极的光电转换机理研究”(99j10211),一项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高师化学专业实验教学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JYXM2003268),先后参加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和2项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