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志愿支教基金的介绍

2024-05-10 12:21

1. 中国大学生志愿支教基金的介绍

中国大学生志愿支教基金于2010年3月20日正式成立,挂靠于团中央直属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是以关注教育事业发展的有识之士、热心公益慈善事业的知名人士、从事志愿支教活动的高校大学生为主体而组成的志愿性、公益性社会组织,致力于中国青少年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中国大学生志愿支教基金的介绍

2. 中国大学生志愿支教基金的基本情况

“大学生志愿支教活动”的概念:高校大学生利用暑假或课余时间,对全国义务教育欠发达地区(特别是中西部贫困边远地区)小学生和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所开展的志愿性教育活动。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北京17所高校的大学生成立了22个志愿支教团队,先后赴中西部19个省区的97所小学、京郊51所农民工子弟小学,累计派出志愿者10840人次,支教小学生约81570名。大学生志愿支教活动主要有六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在价值取向上,体现志愿公益性。不涉及就业问题,不享受国家优惠政策,是纯粹的志愿性公益活动,衣食住行自理,没有任何功利考虑。二是在目标定位上,体现精神激励性。不涉及学校硬件建设,主要是通过心灵启发、思想启蒙、感情沟通、榜样激励、心理辅导、学习辅助等精神激励方式,帮助农村孩子改良学习方法、优化心理素质、激发内在动力、树立远大理想,是一项“精神性”、“软实力”工程。三是在客观作用上,体现辅助补充性。不取代中西部农村小学和城市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正常授课,不影响基本课程进度,能够发挥大学生的比较优势,弥补农村教师流失严重、学科结构失衡、师资能力欠缺等问题,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四是在发展趋势上,体现引导传承性。默默无闻、不求名利、无私奉献,带动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不断传承奉献精神,体现着一种对当代青年的正面引导作用。五是在结构搭配上,体现长短期结合。兼顾城郊与农村,去中西部贫困边远地区小学一般是八月中旬,为期一周到半个月(此时高校未开学、小学刚开学);去城市郊区一般是利用平常课余时间或周末,每次去半天,每年去十几次到几十次。六是在投入产出上,体现较高性价比。大学生有才华、有爱心、有精力、有时间,比较适合在校大学生这一群体。一个大学生能支教一个人教一个班,放大效应明显,能够在短时间内给孩子们以针对性的良好辅导。同时,大学生志愿支教活动在组织化、制度化、科学化、长效化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组织管理方面,缺乏整体规划、无规模效应。志愿支教活动自发形成、自行活动,大部分没有学校支持、没有长期计划、缺少规模效应,各高校志愿支教团队之间缺少沟通、配合、信息共享。二是在支教能力方面,缺乏专门培训、无质量控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提高志愿支教活动的整体水平。比如:大学生课堂控制能力稍显不足;对存在心理问题的部分孩子缺乏有效的心理辅导;支教结束后当地小学生容易出现心理起伏等。三是在效果管理方面,缺乏后续跟踪、无长效机制。部分大学生在支教后与孩子们保持联系、指路导航,但受客观因素影响做得还不够。如何把支教成果继续保持住、实现成果最大化,需要在建立机制上将后续工作巩固下来。四是在配套措施方面,缺乏外部支持、无资金保障。很多大学生志愿支教活动没有经费,基本上都是自费,甚至没有人身保险,对于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大学生,确实存在不小的压力。有些大学生靠国家助学贷款维持生活,对志愿支教活动有其心、无其力。

3. 中国大学生志愿支教基金的基金章程

(节选自《中国大学生志愿支教基金章程》中的“第二章业务范围”部分)1、资助和帮助全国各高校组织开展的大学生志愿支教活动(不直接组织开展志愿支教活动),为大学生志愿支教活动提供信息发布、联络协调、科学培训、成效评估、风险控制、管理优化、规划制定、资金支持、法律援助、媒介宣传、宣传表彰等方面的帮助和支持。2、通过“性格塑造教育、目标激励教育、科学方法教育、艺术素养教育、生活常识教育”五种教育,着力提高小学生的“性格、目标、方法、艺术、常识”五种素质,培养综合素质厚重扎实、精神状态积极健康、体现优秀性格品质、具有内在发展动力的儿童。3、通过资助、授课、培训、长期联络等多种方式,照顾和关爱残疾儿童、孤残儿童;帮助家庭困难、品性良好、学习积极的小学生完成小学教育;发现和培养具有特殊天赋的儿童;资助经营困难的小学和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机构。4、资助大学生开展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自主创业、具有良好经济社会效益前景的创新发明、符合国情需要的社会调研等活动;组织开展具有针对性、前瞻性、持续性的学术培训活动,帮助高校大学生具备清晰开阔的思路、良好的公民道德、高层次个人素质;积极推荐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高校毕业生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基本方针:——理念:科教兴国、知行合一——口号:同在蓝天下、大手牵小手——使命: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宗旨:促进教育的公平、均衡、科学发展——意义:培养一代人、锻炼一代人、感动一代人——原则:虚实结合、知行合一、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目标:打造一个平台、构建一个体系、树立一面旗帜、刻度一把尺子、建设一架桥梁、掌握一艘航船发展规划:(1)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系——理论体系  (执委会负责)——培训体系  (执委会负责)——评估体系  (执委会负责)——规划体系  (执委会负责)——组织体系  (执委会负责)——宣传体系  (执委会负责)——募资体系  (顾问委员会负责)——财务体系  (张小华、张丁昕牵头)(2)建立志教基金代表处:志教基金总部设在北京,在全国范围内的中心城市设立代表处,包括东北的沈阳、长春、哈尔滨,华北的天津、济南,华东的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华南的广州、厦门,中南的武汉、郑州、长沙,西北的西安、兰州、乌鲁木齐,西南的重庆、成都。争取各地的资源,吸收各地的经验,共同把这个事业做好。(3)建立志愿支教对口基地体系——各高校志愿支教团队现有的支教联系点——中国青基会在全国各地建立的希望小学。——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深圳等市郊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河北张家口、山西大同、内蒙鄂尔多斯、黑龙江大庆、吉林延边、辽宁辽西、陕西榆林、陕西铜川、陕西延安、陕西渭南、山东菏泽、河南南阳、湖南湘西、广西百色、四川甘孜、四川阿坝、福建武夷山、宁夏西海固、西藏那曲、新疆和田、新疆喀什、云南文山、贵州黔东南、青海海南等地级市的农村小学。(4)设立志愿支教行动项目体系——“百名博士志教团”项目:面向中西部——“千名硕士志教团”项目:面向中西部——“彩云之南”项目:面向云南民族儿童—— “知行合一”项目:面向大学生创业—— “少 年 行”项目:面向地震灾区儿童—— “琼瑶之花”项目:面向西部失学女童—— “三江之源”项目:面向藏区儿童—— “天山之光”项目:面向新疆儿童—— “草原之光”项目:面向内蒙儿童—— “星星之火”项目:面向革命老区儿童(5)宣传“志教工程”:通过图片展、网站、出书、报刊、公益广告、文艺晚会、电影、纪录片、电视访谈、慈善拍卖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和推动“志教工程”,不断扩大规模、深入挖掘内涵、切实提高质量,呼吁全社会有识之士支持和参与“志教工程”,从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种方式为“志教基金”、“志教工程”提供帮助。(6)实施第一期“志教工程”:2010年,计划培训或资助大学生5000名、支教小学100所、受益小学生10万名。从2010到2015年的5年内,发动全国范围内的1百所高校,培训或资助10万名大学生,志教助学100万名农村儿童。

中国大学生志愿支教基金的基金章程

4. 中国大学生志愿支教基金的主要成效

大学生志愿支教活动作为一个平台,把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进行了对接,使大学生和小学生两大群体受益匪浅。 一是孩子们对大学生真心欢迎。北京市顺义区启航学校五(2)班的一个孩子给大学生写了封感谢信:“汤老师:你上课总是那么让人轻松,每次上您的课我都会很愉快,你是我们的老师,就像大哥哥一样关心我们。您说你要走了,我们都很舍不得您。我对于您这个老师很满意。只有您才了解我们。汤老师我想对您说:汤哥,再见了,希望以后还能见到您。”二是孩子们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甘肃陇西县通安驿镇高阳中学一名叫石强的孩子来信写到:“您和我们见了一面而已,就为我们做了那么多事,您一个陌生人都会帮助我们,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来回报您。”大学生给他们以心灵的安慰、精神的鼓励、榜样的力量,让孩子们感到温暖,感到没有被社会遗忘,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对未来产生了美好的预期。三是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北京市郊某农民工子弟学校有一名小姑娘叫蒲倩,曾受北京交通大学“繁星志愿支教团”支教,后来回四川读初中。2008年5月12日,当大地震发生时,她第一个从午睡中反应过来,马上记起大学生们教她的地震逃生方法,叫醒并带领同学们飞速下楼、跑到操场上,救了很多同学。四是受支教的小学升学率得到提升。经过大学生支教,很多孩子通过刻苦学习,实现了考上大学的梦想,人生从此改变。例如宁夏西吉县籍王清华,曾受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信息与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肖铢瑶的支教,2009年考入同所大学、同个专业。 一是在国情教育之旅中,热爱祖国、勇担使命。中国地质大学一名材料学博士叫侯喜锋,吉林人,家里穷,靠国家助学贷款支持学业,已志愿支教好几年。他长得又黑又瘦、不像东北大汉,在交流中得知,他每顿饭只吃二两米、平时很少吃肉,省下钱用于暑期赴宁夏西海固地区支教。二是在社会实践之旅中,心系社会、践行责任。一部分大学生“长途、短期”地去中西部贫困边远地区:乘坐十几甚至几十个小时的火车硬座;住简陋的窑洞或民房,粗茶淡饭,无法洗澡;不舍昼夜地教课、改作业;徒步十几里至几十里山路去家访。另一部分“短途、长期”地去城市郊区:乘坐几个小时的公交或地铁;耐心解答孩子们的各种问题;开展文体活动;与孩子们进行书信、电话联系,帮助解决他们成长中的问题。三是在无私奉献之旅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北京大学“教育知行学社”负责人叫王丹莹,每周五下午到北京昌平区的振华学校进行志愿支教,她感触很深地说:“从小在北京长大,享受了各种便利资源。想到农民工为北京的发展所做的贡献,而他们的子女却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中成长,觉得很内疚。也许支教无法带来太多的改变,但至少能让那些孩子感受到更多的温暖,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被边缘化的群体,没有被遗忘……”四是在爱心公益之旅中,教化自我、感染他人。有一名叫徐和平的志愿支教大学生说:“面对学生们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我真的觉得自己是很幸福的人,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努力工作。”大学生们将支教过程记录下来,有震惊:“每一天总有让我们震撼、心酸、感动的事情。”有感叹:“苦不是拿来攀比的一种东西。”有提炼:“爱,拓宽你我生命的跨度。”有反思:“我们是去教育,还是去接受再教育?”有不舍:“支教离开时,孩子们流下的泪水足以打湿我的一生。”还有决心:“那片土地,给我踏实与满足的黄土地,我还会再去的。” 大学生志愿支教是一个利国利民、利人利己、多赢并举的好事,对农村儿童成长有益、对高校大学生有益、对社会稳定有益、对国家发展有益,很多社会著名人士评价:“这是一个好事”,纷纷表示也要让自己的孩子暑期去西部或城市农民工学校支教助学。经多次座谈交流、实地调研,很多志愿支教的大学生和社会人士提出建议,有必要打造一个公益事业的平台,既要体现国家教育的发展方向、又能整合社会公益慈善资源,既要培训和资助大学生开展教育活动、又能建立稳定的对口教育基地,实现多边的对接,解决现存的困难,推动志愿支教活动规范化、科学化、持续化、长效化地开展。基于此理念,经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大力支持和同意,从2009年8月开始,着手建立中国大学生志愿支教基金,推动中国大学生志愿支教工程。具体情况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