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佛教八部众?

2024-05-17 18:01

1. 什么是佛教八部众?

八部众是佛教八部护法天神。包括天众、龙众、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和摩呼罗迦。天众:天即神,著名的大梵天(原为婆罗门教的创世神)、帝释天(原为雷雨神兼战神)、多闻天、持国天、增长天、广目天、大自在天、吉祥天等等都属于天众。龙众:梵语称为那迦,是护卫佛法的有功之臣,专司兴云降雨。在佛经里,龙众拥有大量的珠宝,是海里的富豪。夜叉: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轻捷”等。佛教中,北方毗沙门天王即率领夜叉八大将,护众生界。在古印度神话中,夜叉是一种半神,有关其来源,说法不一。据《毗湿奴往世书》所述,夜叉与罗刹同时由大梵天的脚掌中生出,双方通常相互敌对。夜叉与罗刹不同,对人类持友善态度,因而被称为“真诚者”。其形象多变且反差极大,有时被描述为美貌健壮的青年,有时又被描述为腹部下垂的侏儒。乾闼婆:是香神或乐神。原为婆罗门教崇拜的群神,据称是侍奉帝释天而司奏伎乐之神。乾闼婆是佛教中欢乐吉祥的象征。大多被描述为少女形象,体态丰满,飘带飞扬,凌空飘荡,极为优美。在古印度神话中,他们属于半神,熟谙并揭示上天的奥秘和圣理,被视为太阳光焰的化身。相传,他们为天神备制苏摩酒。乾闼婆在神话中是帝释天的乐师,而且与苏摩极有渊源。阿修罗:这种神道非常特别,男的极丑陋,而女的极美丽。阿修罗王常常率部和帝释战斗,因为阿修罗有美女而无美好食物,帝释有美食而无美女,互相妒忌抢夺,争斗连连,总是打得天翻地覆。我们常称惨遭轰炸、尸横遍地的大战场为“修罗场”,就是由此而来。大战的结果,阿修罗王经常被打败,上天入地,无处可逃,于是化身潜入藕的丝孔之中。阿修罗王性子暴躁、固执而善妒。迦楼罗:是一种大鸟,翅有种种庄严宝色,头上有一个大瘤,是如意珠,此鸟鸣声悲苦,以吃龙为生。它每天要吃一条龙及五百条小龙。直到它临死前,无法再吃,于是上下翻飞七次,飞到金刚轮山顶上命终。因为它一生以龙(大毒蛇)为食物,体内积蓄毒气极多,临死时毒发自焚,肉身烧去后余下一颗青琉璃色的心。迦楼罗在古印度神话中是大神毗湿奴的坐骑,众鸟之王。其形象为半人半鸟,生有鹰首、利爪和喙,身躯和四肢则为人形。紧那罗:在梵语中为“人非人”之意。他形状和人一样,但头上生一只角,所以称为“人非人”,善于歌舞,是帝释的乐神。摩呼罗迦:大蟒神,人身而蛇头。
大梵天像

什么是佛教八部众?

2. 佛教故事里有八部众,是哪八个族

天龙八部 又称龙神部、八部众,是以天龙为首的八部鬼神像。天龙八部分别是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迦。据佛经讲,天龙八部因受到佛的教化,皎依佛法,并以护持佛法,保护众生为天职。

  天:梵文音译的简称。既佛教所说的众天神。包括著名的护法二十诸天中的大焚天、帝释天、四大天王、韦驮等。在我国石窟造像中很早就出现了天部的形象,如云冈窟第8窟窟门两侧,雕出了摩醯首罗天和鸠摩罗天。

  龙:梵文音译的简称,与和我国的传说中的“龙王”或“龙”有相仿之处。佛经中有五龙五、七龙王、八龙王等名称,古印度人龙很是尊敬,对德行崇高的人尊称为“龙象”。并认为下雨是龙从天海中取水而洒下人间。我国民间也有这种说法。云冈第11窟顶、第10窟的窟门上有龙雕像,在敦煌第158窟唐代壁画中也有龙的形象。

  夜叉:梵文音译。是佛经中的一种面目狰狞,能腾飞,能土遁,能食鬼,还能伤人鬼神。分地夜叉和飞夜叉。地夜叉,怒发上冲,形似鬼怪的杠托人像,如云冈石窟中的石塔下层常见这种造像;飞行夜叉,作飞行状,手托莲花或博山炉,如云冈第7、8窟前室窟顶上刻有这种造像。

  乾闼婆:梵文音译,又称为“香神”,意为变幻莫测。是服侍帝释天的专管演唱俗乐的乐神之一,演奏的音乐威力极大。乾闼婆的形象为头戴八角冠,左手执笛,右手拿宝剑,如普陀山普济寺就有这种造像。

  阿修罗:梵文音译“阿修罗”,意译“不端正”、“非天”等。是一种非神、非鬼、非人,极其丑陋的怪物。原为古印度神话中的一位恶神,曾与帝释天激烈作战,后成为天龙八部之一。

  许多石窟的门两侧,雕出阿修罗作为守护神的形象,三头六臂或八臂,上身裸露,双手持日月或弓矢。如云冈石窟第6、7、9窟的壁画及天井上就有这种形象。

  迦楼罗:梵文音译,即金翅鸟神。佛经中讲金翅鸟为佛的护侍,住于须弥山下层,靠食龙维生,人身鸟头,有时全身呈鸟形。迦楼罗就是大鹏金翅鸟,云冈石窟第6窟后室中心塔柱顶端有各种迦楼罗浮雕。敦煌158窟的唐代壁画中,金翅鸟变成了头戴鸟冠的武士形象。

  紧那罗:梵文音译,相传是专门演奏法乐,善于歌舞,是帝释的乐神。形状和人一样,但头上生一只角,所以称为“人非人”。在石窟中常见的伎乐、歌舞天人,应是紧那罗的形象。普济寺的紧那罗是马面或鹿盛典,半裸体,手中持乐器形象。

  摩喉罗迦:大蟒神,也是一种乐神。人身而蛇头,或头上顶一条蛇,或是蛇面,手中持笙,或腰系腰鼓,手执鼓槌。

3. 八部众的佛教八部

 是香神或乐神。原为婆罗门教崇拜的群神,据称是侍奉帝释天而司奏伎乐之神。乾闼婆是佛教中欢乐吉祥的象征。大多被描述为少女形象,体态丰满,飘带飞扬,凌空飘荡,极为优美。在印度神话中,乾闼婆是不吃酒肉,只寻香气作为滋养,身上发出香气的神,熟谙并揭示上天的奥秘和圣理,被视为太阳光焰的化身。相传,是服侍帝释天的乐神之一,他们为天神备制苏摩酒。(乾闼婆在神话中就是帝释天的乐师,而且与苏摩极有渊源,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就是他们了)又名香音族,是天界中支配香料与音乐的艺术民族,深受其他各族的喜爱。乾闼婆在梵语中是变幻莫测的意思,因为香气和音乐都是飘渺隐约,难以捉摸的。 原为古印度神话中的一种恶神。佛教经籍称阿修罗为“非天”或“劣天”,意思是无端挑起战争,男极丑女极美,他与鬼蜮有相似之处,却不是鬼蜮;他与人一样有七情六欲,却不是人。他是一种非神、非鬼、非人,又极端丑恶的怪物。据佛教传说,阿修罗与帝释天是冤家对头,总是互相争斗不休。因为阿修罗有美女而无美食,天族有美食而无美女,所以互相嫉妒抢夺,最后阿修罗族战败被逐出天界,居于弥卢山洞窟中。后来众神在痛饮不死甘露的会议中,一个叫罗喉的阿修罗混了进去,因被月神与太阳神发现砍了脑袋,然而他喝的不死甘露没有下肚只到了喉咙处,所以只有头颅怀着怨气冲到天上,化成暗星罗喉星,不停地追着太阳月亮咬,而因为没有下身,吃掉不久就会掉出来,这就是日食月食的原因。至于剩下的身体,则化成了另一颗暗星计都星。 大蟒神,人身蛇头.善于演奏乐器,同时也力大无比。

八部众的佛教八部

4. 佛教的八部众跟别指的什么?

八部众是佛教八部护法天神。包括天众、龙众、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和摩呼罗迦。
天众:天即神,著名的大梵天(原为婆罗门教的创世神)、帝释天(原为雷雨神兼战神)、多闻天、持国天、增长天、广目天、大自在天、吉祥天等等都属于天众。
龙众:梵语称为那迦,是护卫佛法的有功之臣,专司兴云降雨。在佛经里,龙众拥有大量的珠宝,是海里的富豪。
夜叉: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轻捷”等。佛教中,北方毗沙门天王即率领夜叉八大将,护众生界。在古印度神话中,夜叉是一种半神,有关其来源,说法不一。据《毗湿奴往世书》所述,夜叉与罗刹同时由大梵天的脚掌中生出,双方通常相互敌对。夜叉与罗刹不同,对人类持友善态度,因而被称为“真诚者”。其形象多变且反差极大,有时被描述为美貌健壮的青年,有时又被描述为腹部下垂的侏儒。
乾闼婆:是香神或乐神。原为婆罗门教崇拜的群神,据称是侍奉帝释天而司奏伎乐之神。乾闼婆是佛教中欢乐吉祥的象征。大多被描述为少女形象,体态丰满,飘带飞扬,凌空飘荡,极为优美。在古印度神话中,他们属于半神,熟谙并揭示上天的奥秘和圣理,被视为太阳光焰的化身。相传,他们为天神备制苏摩酒。乾闼婆在神话中是帝释天的乐师,而且与苏摩极有渊源。
阿修罗:这种神道非常特别,男的极丑陋,而女的极美丽。阿修罗王常常率部和帝释战斗,因为阿修罗有美女而无美好食物,帝释有美食而无美女,互相妒忌抢夺,争斗连连,总是打得天翻地覆。我们常称惨遭轰炸、尸横遍地的大战场为“修罗场”,就是由此而来。大战的结果,阿修罗王经常被打败,上天入地,无处可逃,于是化身潜入藕的丝孔之中。阿修罗王性子暴躁、固执而善妒。
迦楼罗:是一种大鸟,翅有种种庄严宝色,头上有一个大瘤,是如意珠,此鸟鸣声悲苦,以吃龙为生。它每天要吃一条龙及五百条小龙。直到它临死前,无法再吃,于是上下翻飞七次,飞到金刚轮山顶上命终。因为它一生以龙(大毒蛇)为食物,体内积蓄毒气极多,临死时毒发自焚,肉身烧去后余下一颗青琉璃色的心。迦楼罗在古印度神话中是大神毗湿奴的坐骑,众鸟之王。其形象为半人半鸟,生有鹰首、利爪和喙,身躯和四肢则为人形。
紧那罗:在梵语中为“人非人”之意。他形状和人一样,但头上生一只角,所以称为“人非人”,善于歌舞,是帝释的乐神。
摩呼罗迦:大蟒神,人身而蛇头。古印度人的社会生活手工业和商业

5. 古印度佛教中的“八部众”都包括什么?

在古代印度佛教中的“八部众”是佛教八部护法天神。其中都包括天众、龙众、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和摩呼罗迦。

古印度佛教中的“八部众”都包括什么?

6. 佛教中关于“八部众”的神话是怎样具体描述的?

八部众是佛教八部护法天神。包括天众、龙众、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和摩呼罗迦。
天众:天即神,著名的大梵天(原为婆罗门教的创世神)、帝释天(原为雷雨神兼战神)、多闻天、持国天、增长天、广目天、大自在天、吉祥天等等都属于天众。
龙众:梵语称为那迦,是护卫佛法的有功之臣,专司兴云降雨。在佛经里,龙众拥有大量的珠宝,是海里的富豪。
夜叉: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轻捷”等。佛教中,北方毗沙门天王即率领夜叉八大将,护众生界。在古印度神话中,夜叉是一种半神,有关其来源,说法不一。据《毗湿奴往世书》所述,夜叉与罗刹同时由大梵天的脚掌中生出,双方通常相互敌对。夜叉与罗刹不同,对人类持友善态度,因而被称为“真诚者”。其形象多变且反差极大,有时被描述为美貌健壮的青年,有时又被描述为腹部下垂的侏儒。
乾闼婆:是香神或乐神。原为婆罗门教崇拜的群神,据称是侍奉帝释天而司奏伎乐之神。乾闼婆是佛教中欢乐吉祥的象征。大多被描述为少女形象,体态丰满,飘带飞扬,凌空飘荡,极为优美。在古印度神话中,他们属于半神,熟谙并揭示上天的奥秘和圣理,被视为太阳光焰的化身。相传,他们为天神备制苏摩酒。乾闼婆在神话中是帝释天的乐师,而且与苏摩极有渊源。
阿修罗:这种神道非常特别,男的极丑陋,而女的极美丽。阿修罗王常常率部和帝释战斗,因为阿修罗有美女而无美好食物,帝释有美食而无美女,互相妒忌抢夺,争斗连连,总是打得天翻地覆。我们常称惨遭轰炸、尸横遍地的大战场为“修罗场”,就是由此而来。大战的结果,阿修罗王经常被打败,上天入地,无处可逃,于是化身潜入藕的丝孔之中。阿修罗王性子暴躁、固执而善妒。
迦楼罗:是一种大鸟,翅有种种庄严宝色,头上有一个大瘤,是如意珠,此鸟鸣声悲苦,以吃龙为生。它每天要吃一条龙及五百条小龙。直到它临死前,无法再吃,于是上下翻飞七次,飞到金刚轮山顶上命终。因为它一生以龙(大毒蛇)为食物,体内积蓄毒气极多,临死时毒发自焚,肉身烧去后余下一颗青琉璃色的心。迦楼罗在古印度神话中是大神毗湿奴的坐骑,众鸟之王。其形象为半人半鸟,生有鹰首、利爪和喙,身躯和四肢则为人形。
紧那罗:在梵语中为“人非人”之意。他形状和人一样,但头上生一只角,所以称为“人非人”,善于歌舞,是帝释的乐神。
摩呼罗迦:大蟒神,人身而蛇头。

7. 古代印度佛教中八部众是什么?

八部众是佛教八部护法天神。包括天众、龙众、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和摩呼罗迦。
天众:天即神,著名的大梵天(原为婆罗门教的创世神)、帝释天(原为雷雨神兼战神)、多闻天、持国天、增长天、广目天、大自在天、吉祥天等等都属于天众。
龙众:梵语称为那迦,是护卫佛法的有功之臣,专司兴云降雨。在佛经里,龙众拥有大量的珠宝,是海里的富豪。

古代印度佛教中八部众是什么?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